如何克服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不信任?

如何克服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不信任?,第1张

会有这种情绪,是因为你的不自信,说白了你感觉自己配不上对方,所以才会害怕感情会淡,爱人会走。

而那些有着强大的经济能力,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他们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着伴侣,从来都不会担心这些儿女情长的问题。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各方面提升,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样在爱情中才会有底气,不惧怕他的离开。

年龄焦虑

是如何影响我们获得好的亲密关系的?

社会时钟要求我们“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一旦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没有合适的对象,人们就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对年龄的焦虑感上升,促使人们迫切地想要拥有好的亲密关系。然而,当人们对恋爱需求变得强烈时,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

1)“恋爱宿醉”让人饥不择食

前段时间,关于“Tinder诈骗王”的真人秀很火。

这位名叫Simon Leviev的骗子,利用了女生想要和“理想型男生”谈恋爱的心理,一步一步精心设计,让渴望脱单的女生落入负债累累的圈套。

这种恋爱骗局在国内也叫“杀猪盘”。

当我们看纪录片和新闻时,会觉得这些受害者很傻,“这么明显的骗局都会上当吗?”同时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上当受骗。

但事实是——这只是一种乐观的偏见。倘若精心设计的恋爱骗局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不见得我们能比新闻里的受害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很想谈恋爱的时候,ta更可能在暧昧的氛围里迷失。

神经科学家发现,爱情荷尔蒙“催产素”会对身体与酒精类似的影响(Mitchell et al, 2015)。也就是说,看到心仪的对象,人们就像喝醉酒一样,产生恋爱宿醉(love drunk)的感觉——快乐和兴奋的同时,自制力降低,判断力变差,对危险的信号视而不见,甘愿为虚无缥缈的承诺做出所谓的牺牲。

而一个人越急于找到“对的恋爱对象”,越容易沉浸于恋爱宿醉——ta自己不想清醒,只让自己看到了自己渴望看到的东西,并把那当作真相。

心理咨询师邵㑳颖说,这种现象在对年龄充满焦虑的人中非常常见。当一个人非常渴望亲密关系时,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再等待了的时候,遇到稍微有可能性的人,哪怕存在大量的问题,ta都愿意“看不见”。相信对方是好的选择,自我洗脑,只为了达到获得关系的目的。

2)灰姑娘情结:在关系中自我失去力量

美国心理治疗师Colette Dowling(1981)认为,有一部分女性对“独立”有一种复杂的恐惧,无意识中总想要得到依赖男性。她将这种心态称为“灰姑娘情结(The Cinderella Complex)”。

有着灰姑娘情结的女性在潜意识中,会将属于自己的人生责任,寄托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她们就如同童话里等待王子来拯救的辛德瑞拉,对男性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甚至会偶像化男性(Saha & Safri,2016)。

并且,越想获得亲密关系,这种心态会变得更加明显——开始相信自己的幸福必须通过拥有一段亲密关系来获得。

在亲密关系中,有着灰姑娘情结的女性会逐渐失去自我的力量,沦为关系中的附属品;也更容易委曲求全,维持不健康的关系,继续被伤害。

其实,灰姑娘情结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的也不止是女性。有年龄焦虑的大龄未婚人群,无论男女,都会因为非常渴望结婚,觉得结婚才代表幸福,同时考虑到“时间不多了”,而选择一些明显不是“好的选择”的对象。

灰姑娘情结和爱情宿醉的区别是,后者完全看不到真相,前者则是明明看见了不尽如人意的真相,还是选择妥协。

3)陷入感情的两难困境

不仅如此,年龄焦虑还会让人们陷入感情里的两难:谈还是不谈?一方面想尽快开始恋情,另一方面担心和不对的人开始、反而浪费了仅剩的为数不多的时间。

原本恋爱应该是一件花时间了解对方的事,因为这种两难,大量单身男女恨不得自己有透视未来的超能力,从第一秒就看清对方是不是可以托付终生的人。

此外,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当人们处于社会时钟的压力下时,面临许多年轻时不存在的考验,心态会变得过于紧绷:应该找合适的人结婚,还是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喜欢的人恋爱?

心理咨询师王薇认为,“应该”的思维,会让人产生紧张感,一个人愈试图在行为中去实现ta的应该,那么紧张程度就越大,“应该”有一定的强制性。当个人“想要”做什么和社会期望“应该”做什么不匹配时,很多人因此陷入纠结和自我怀疑。

而另一部分人,干脆在这种两难中“破罐子破摔”。心理咨询师邵㑳颖说,许多对婚恋特别焦虑的人,可能会从纠结、迷茫直接跳入无所谓模式,以放任自己的消极态度,不再被两难困扰。

4)过早给关系下断论

年龄焦虑,还可能让人们过度谨慎和自我保护。因为害怕耽误时间,所以迫不及待地排除“错误选项”——最终错过一些本还可以发展得不错的“关系候选人”。

心理咨询师邵㑳颖认为,年龄越大的恋爱越现实是一个事实。“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的想法,会让人们更愿意先衡量现实物质层面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再来了解精神层面以节约时间。

然而,直接给关系下断论(jump to the conclusion)可能导致人们因为表面的东西否定了更深层的、本质的东西,错过一份本来很美好的亲密关系。

如果您担心亲密,那么您不是唯一的一个。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它。

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您消除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指出正在发生的事情并确定您的症状

您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对您来说可能很明显,但也有可能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害怕亲密关系。

争渡心理咨询提供免费心理评估分析,付费心理咨询。支持线上线下

我是争渡心理咨询的小渡老师,如果你有任何自己目前无法合理疏导的情绪问题,点击上方卡片链接,支持线上线下免费测试评估,从专业的角度帮你梳理问题,让你的生活更加和谐自洽。

您可能会因为不清楚的原因而避免建立深厚的关系或对社交情况感到焦虑。

您是否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离?自卑吗?在性生活中难熬吗?避免让别人认识你?

一旦发现一个模式,识别您的症状将为您提供具体的工作清单。

许多人发现与治疗师或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合作以帮助指导您很有用。

弄清楚边界是什么,为什么

当您了解为什么要首先提出建议时,就不必为提高警惕而感到羞耻。

例如,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将是对诸如性侵犯或童年忽视等创伤的一种可以理解的反应。

受虐待后,我们可能会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离,以保护自己免受审判和进一步伤害。

您已经确定了什么可以帮助您感到安全和引发恐惧,现在您可以有意地设置要保留的界限,并开始摆脱不再有用的界限。

交流您的感受

与甚至不知道您遇到困难的人建立信任很难。

如果您有一个浪漫的伴侣,您可以告诉他们,很难让别人进来并且您正在努力。

如果您感到足够舒适,也可以分享自己担心的事物以及恐惧的根源。

可以告诉生活中的人们您需要他们提供什么以使您的人际关系安全。

获得专业帮助

有时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一些支持来面对恐惧。像治疗师这样的心理健康专家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专业人士还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 弄清楚您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是如何开始的

· 解决诸如创伤之类的严重问题

· 确定是否像心理健康状况回避型人格障碍或抑郁症。

建议克服方式:

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自欺);其他人也不完美。他们有什么资格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而瞧不起我,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否定自己,不要对自己的要求太高。

不是永生不死会在生活中永远相互影响,而是他们如何影响他人,他们总是看自己的缺点,客观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找到自己的优点,不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比较。

长期封闭式的生活使自己逐渐形成了极度孤僻的性格,如果想要改变就必须勇敢地去和周围的人去进行交流沟通。

在亲密关系的互动当中,如果我们一味地压抑自身的需求,那么就很难建立亲密关系,无法满足自己的沟通需要。

另外经济关系的对方最终会察觉到这种迎合,所以他们也会有一种不真实感,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欺骗,因为这种对自我的忽视也同时让对方丧失的亲密的主体,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勇敢的表达自己,自然的会吸引那些真正志趣相投的人的亲密关系。

如果是在人际交往的缺乏安全感,是因为自己在幼年的时候遭遇过被亲人拒绝的痛苦,意识当中,会产生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为了避免遭遇被拒绝。

所以他们可能会采取疏离或拒绝的方法,避免和对方有亲密的关系,这样可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当事人也可以加强自我觉察或者尝试心理医生的帮助,自我成长。

有人害怕亲密关系是因为害怕失去与别人相处的机会或害怕犯错,害怕丧失自我

一、害怕失去与别人相处的机会或害怕犯错

也许我们担心选错对象,害怕因为与人过于亲密而在遇到更具吸引力之人的时候失去与之组成家庭的机会。

二、害怕丧失自我

对某些人来说,在对亲密的恐惧之下隐藏着更强烈的对丧失自我的恐惧。我们害怕把自己奉献给别人,担心把自己奉献给别人之后就会丧失自我。

扩展资料

亲密关系恐惧症的表现:

亲密关系恐惧症,并不是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中刻意保持距离,拒绝过度亲密,很难融入某个圈子。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却又担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回应,导致焦虑,慢慢地回避亲密的关系,与每个人都难以交心。

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好像越来越容易,但真正的“亲密无间”却在这种轻易中变得难以企及。我们越成长,就越擅长自我保护。向他人敞开自己,尤其是表达爱、暴露脆弱等,都变得那么难。

我们既渴望,又恐惧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们有一种错觉,觉得这样能保护自己,会使我们免受伤害。但实际上,这种防御却恰恰阻碍了我们获得所渴求的亲密关系。

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那种对亲密关系恐惧的人,他们如媛媛一样,一边表达自己想恋爱,一边又非常害怕开始一段恋爱关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所以,造成害怕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分析总结下来,害怕进入亲密关系的人,都离不开这四点原因。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彻底解决这类问题。

第一点:害怕感情成为负累

大家都有体会,一个人的时候想去哪里去哪里,当有了恋人之后,就多了一份责任感和束缚感。在有了这层身份的前提下,关系中的两个人就有责任去维护对方的权益,肯定会失去部分自由、空间和时间。

有的人看似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他们向往自由的生活,害怕进入一段关系,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他们身上有具备一个特质:社交能力强大,活跃于各种圈层,兴趣爱好广泛,也不缺乏优质的异性资源。但是他们习惯了无拘无束,害怕一段固定的感情会成为自己的负累,所以,他们不愿意为了选择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第二点:害怕受伤害

之前有遇到“讨好型人格”的咨询者,她的原生家庭背景造成了她害怕谈感情,害怕经历感情的伤害。小时候,她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极力表现讨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和夸奖,但每次她竭尽全力去做了之后,换来的是父母的批评和打击。渐渐地她心里就开始担忧,因为自己在恋爱关系中表现不好,会被对方讨厌和嫌弃。所以,很多时候,她为了不经历“注定会受伤”的感情,会选择拒绝一切的开始。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让她认为:即使自己开始恋爱关系,对方会因为自己表现得不好而失望,最终会不喜欢她,会抛弃她,而相比起拥有了再失去,经历感情的伤害,她更愿意从未拥有过这段感情。她坚信自己不值得被爱,也害怕受伤害,所以索性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

第三点:不满意现在,期待未来

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人都渴望完美爱情,都希望找一个非常满意的伴侣。人们不敢轻易地涉足围城,挑来挑去没有特别满意的,也就暂时搁置了。他们都害怕进入这段关系之后,如果出现更好的选择,让自己失去了资格,那不是很可惜,所以他们一直在等。

早期的关系遭受挫折。这些人年轻时常常无法与父母建立稳定安全的关系。例如,在童年,父母经常吵架,长大后害怕父母会抛弃他们。或者他们从小独自长大,身边没有家人。早期,他们潜意识中缺乏安全感,会无意识地否认人际关系的必要性,从而减少依恋,并使成年后难以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一类别在留守儿童中更常见。

它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重要伙伴的伤害。一个来寻求帮助的高中生在小学有两个密友。然而,由于误解,这两个朋友到处说她的坏话,造成了她的特殊伤害,使她不再信任别人。童年被朋友伤害会让人害怕友谊

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有一群人很难掌握交流的规模,也不擅长谈论这个话题,所以他们更喜欢和别人保持肤浅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也是由于他们成长中的挫折。他们在学习人际交流方法时经常缺少一些重要的环节。

亲密恐惧症主要是因为跟在成长发育当中跟其他人沟通交流的少,产生了恐惧进而觉得跟别人有亲密的举动。都觉得恐惧,觉得周围人都不喜欢自己,沟通产生困难,还有就是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的不到父母亲人的关爱,在学生时代,跟同学,师长关系不融洽,就是在小的时候跟家人沟通太少,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忽略的孩子的感受,在生活中,跟朋友交往比较亲切都会觉得恐惧,害怕,但是只要是朋友亲人,多多关心,多些爱护,慢慢的就会走出困境,所以我认为亲密关系恐惧不是病。

1、逃避亲密关系是“恐惧型”依恋类型特征,高回避、高焦虑。

2、内心期待亲密关系,但因害怕受伤,而表现出犹豫和抗拒。既想依赖又希望独立。这种对依赖的抵触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自己的评价较为消极,怕被拒绝,或担心自己离不开对方,因而避免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进入亲密关系之后,又担心被抛弃,时常感到恐惧。爱人不在身边时不安,爱人在身边又有点厌烦。在亲密关系中,希望有掌控感、自我价值的证明感,追求平静与轻松。

3、与爱人有冲突时,他们更喜欢以间接方式表达不满,如疏远冷淡。他们也容易做“爱的逃兵”,想做先放手的人,以此缓解内心的焦虑和被控制的感觉。对亲密关系既渴望又恐惧的心态,让他们表现得若即若离,总在亲密与疏远之间挣扎。因而,恐惧型最容易将自己陷入无序和混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09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