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两字有什么含义?

《语文》两字有什么含义?,第1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谈谈语文的概念,语言思维思想的关系。 一、语文的概念 “语文”的含义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复习一下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及其含义的权威论述。他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这段话把“语文” 的概念表述得非常明确,“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就是说,“语文”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同时,也说明“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以及语文课必须听、说、读、写并重,这里有两点需要明确一下:第一,不能把语文课看作是只学习口头语言。有的文章提出“难道没有语文课程,人就学不会使用语言吗?没有语文课程,人照样可以学会使用语言,这是不言而喻的。”我认为此种看法只是针对口头语言而讲的,难道文盲就不会说话吗?可是学校中设置语文课程,不完全是学习口头语言,而更主要的是学习书面语言。当然,书面语言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不过还是应以学校语文课为主,否则,可以不入学校学习。所以学校的语文课必须听、说、读、写并重。第二不能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虽然社会上有时把“文字”就作为书面语言的代用词。但是严格讲,“文字”和“书面语言”不能等同。其实叶老早就指出“语文”和“语言”、“文字”、“文学”的不同。他说:对于语文“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之含义较‘文字’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所以在叶老的论文中有时也出现过“语言文字训练”,此处的“文字”即为“成篇之书面语”。因为不论是口头语言或是书面语言,都载负着一定的文化、思想、情感内涵。“文字”就不同了,虽然,汉字的单音词很多,凡是词即具有一定的意义,汉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单个的汉字不能反映完整的语言。汉字只是表达语言的书面工具,它和语言是表达口头语言的工具一样,不能把语音作为口头语言,同样也不能把文字等同于书面语言。因此,前一阵倡导的“语言文字训练”,容易使人误解,使语文教学变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教学失去丰富的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由此可见,对于语文学科的概念必须理解清楚,才不至于出现问题。 语文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科,因此,首先必须清楚语言的性质、功能及其规律。 二、语言和思维、思想的统一 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语言是由于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的功能,就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相互交际,达到相互了解。从个人方面讲,语言是进行思考问题,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就人与人的关系讲,语言是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就人类的生存来讲,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语言体现出来,进行交流和传递,是人类传递文化的工具。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掌握语言工具。 作为进行思维、表达思想、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工具,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是对立统一的。这里先要了解一下思维和思想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是人的大脑机能,它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思维是一种活动过程,其活动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想也是一种活动,思想活动是具体运用概念学断和推理而获得的结果;思想以思维为基础,和思维相伴活动,而把这种活动的内容和结果称为思想。 语言和思维、思想具有统一性。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思想的定型。所谓定型不仅定思想的形式,同时也定思想的质料,因为语言里所用的材料就是思想本身的质料,那是二而一的。思想拿不出来,定型成为语言,这才拿得出来,说出来可以让人家听见,写下来可以让人家看见,人家凭你的语言就可以知道你想的什么。”这充分说明语言和思想、思维的不可分,而进行思想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总是以语言来表情达意;语言体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结果。 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既是统一的,但又是有区别的。不能把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混同起来。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语言的内容是语义,语言的规律是语法。而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内容就是思想,思维的规律是逻辑。语言体现思维,思维反映客观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思想,思想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体现思想。因此,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还体现在语言和思维的结构单位之间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又不完全一致。一般说来,词、词组和概念对应,句子与判断对应,复句、句群与判断。推理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既说明语言和思维的统一性,也说明二者的区别性。同时,还要看到不同的语言结构单位可以和相同的思维结构单位相联系;同一个语言结构单位也可以和不同的思维结构单位相联系。因为语言有同义成分和同音成分,例如同一概念在语言中可以由不同的词来表达。语言还有纯语法功能。如虚词不表达概念,疑问句不表达判断,并列复句及有的句群也不表达推理。语言除体现思想以外还可以表达感觉、知觉、表象、情感、意志等。特别是语言具有情感色彩,更说明了语言和思维、思想的区别性。 我们还可以从语言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上来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声语言促进了脑髓的发展,使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随着脑髓的进一步发展,感觉器官、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脑髓及其所属各感官,愈益明晰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断能力的发展,对劳动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给予了继续不断的推动”。恩格斯将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分析得极其透辟。虽然他是就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的发展史而得出这一论断的,但是也很符合人类及个人成长过程中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思维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二者刚证统一的。 过去我们谈语言的性质往往忽略了语言和思维、思想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只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语言形式,忽略语言所载的文化。思想内容和思维过程;二是只突出思想内容,而忽略了语言形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于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的关系了解清楚,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既遵循其统一性,又遵循其区别性原理。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1)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一个婴儿从生下来就要呀呀学语,学会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但要表达,还要会听懂别人说的话;长到人小学就要识字、阅读,学习人家的思想和人类文化,学会理解书面语言,学会阅读;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作文。(2)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进行交际作用,任何人都离不开口语交流,在普及教育的社会,更离不开书面语言的交流。学习语文就是要学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的能力。过去我们对于语言的交际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不够,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3)学会积累语言。语言具有记忆功能,以语言为媒介助人记忆信息;学生学习靠语言记忆,没有语言的记忆,就没有语言的积累,也就没有学习语言的成果,更谈不到人类文化的传递。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体现了语言的性质。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地是思维的工具。人们掌握语言就是为了相互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尤其是文学作品,其表情达意的功能更强。“境界说”的权威王国维认为文学作品达到高境界的媒体就是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有“景语”和“情语”,而“情语”是主要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不全是文学作品,但大部分属于文学作品或具有文学因素。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都蕴涵着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语文学科除发挥语言功能。传递知识外,同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范文,具体地或概括地叙述典型事件,生动地描写景物,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说明道理,以表达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使儿童越学越聪明才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清达意上,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情思及人格培养上。所以语文应称为表情达意的学科;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学科;语文是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学科。 我认为提出“人文性”意义是很大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看来人文的内涵是很广阔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涵盖在内,决不是思想性、情感性所能包容的。“人文”是针对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具体理解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一孩出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二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化性。 如何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统一呢?我认为必须掌握两点:第一,二者的统一,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语文教学不仅仅同各科一样完成思想教育的共同任务,而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决定的个性任务。通过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语言的性质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言内涵,语言形式和文化、思想、情感内涵是一个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历来讲求文道统一,即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第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凡是语言规范、内容科学的文字表述材料,都可以作为语文教材(当然,作为语文教材必须要加以精选L教学时,其着眼点是在语文形式;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社会、思品等,教学的着眼点是在语言内容。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但是并不是抛弃内容,语言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的,也就是必须寓教于文;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体现语文教学特色。 11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是语言文字。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而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扩展资料:

陈金海释“语文”:

《中国文学史》现当代各版本教材,都少不了“话本”这个词。“以中文系出身为主的语文老师们大概都知道“话本”是“旧时说书的人说唱时用的底稿”。老中国话本曾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明清两朝作兴的是“八股文”。

不知何时起,“话本”上的语言被叫作“白话”,“话本”上的文章和跟“话本”语言风格相同的文章有了“语体文”的名号,跟“文言文”平起平坐、分庭抗礼了。当代中国人都写“语体文”,不再之乎者也破承起束了。

我查过文言文家族的衰败史,其统治地位被语体文夺去,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是连续倒霉背运上百年的结果。

带头造反的康有为、梁启超,搞了次“新文体运动”,随后是一批无产者搞“‘五四’文化运动”,再后来,文言文的宝座在三十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文艺大众化问题大讨论”中摇摇欲坠。

最后在四十年代的“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中轰然倒塌。新中国之前,“语文”是“古今中国书面语言作品”——“语体文”和“文言文”——的“联合式简称”,是名词术语,是可以抽出“文章”之象的一个普遍概念。(引用自《陈金海:释“语文”》)

-语文

关于现代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

 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为表现工具的艺术形式,它的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肢体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动态的造型美,再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身体的动作美。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现代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欢迎阅读欣赏,希望您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动作美是舞蹈美学特征的原点,从原点出发,舞蹈发展到了现在,早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了,现代化的舞蹈艺术其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现代化的辅助设备。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必须要依靠多种因素、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适应和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超前的审美诉求。现代化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应该包括基本素质美和综合美两方面。

 一、素质美

 舞蹈演员的基本素质包括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和控制力、协调性、灵活和耐力,这些素质相应地构成了舞蹈的素质美,即力度美、柔韧美、稳健美、协调美、灵活美,素质美是形成舞蹈美学的基础。

 (一)力度美

 力度美里应该包含力量美,力量是人体某部分用力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体肌肉收缩和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有力量的演员做动作时速度快、控制力强、弹跳力好,容易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复杂的动作,力量弱的演员当然就差强人意了。力度是体现在某个单一的舞蹈动作和整个舞蹈中的张力和气势,是一种刚的东西,有柔就有刚,美就是对比。力度美的体现在舞蹈中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需要,很多舞蹈动作都必须用强劲的力度、力量来展现,一个强劲的具有爆发力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场面,带给观赏者的震撼和冲击是很大的,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二)柔韧美

 柔韧美要从舞蹈演员身体的柔软度和舞蹈动作的柔韧性中体现出来。柔韧性通称为软度,有软度的演员动作幅度大,肢体能够随意弯曲、伸展、变形,轻盈巧妙、婀娜多姿。舞蹈演员的柔韧美带给人们的美感是无与伦比的,一个没有软度的、挺着僵硬身体跳舞的人其美感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舞蹈演员的柔韧性训练要经历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任何美的实现需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的美才是有价值的。

 (三)稳健美

 稳健美体现在某个舞蹈动作和造型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上,有些舞蹈动作和造型需要相对长一些的时间空间来完成,比如下腰、劈叉、抬腿、探海、旋转、跳跃等,需要较长的时间瞬间完整地完成这些动作,要有稳定性和控制力,否则,只完成了一半就感觉支撑不住或完成得勉勉强强,这就表现出稳定性不够和控制力差的现象,给观赏者造成美中不足甚至为你捏把汗的感觉,这时候舞蹈动作带给人的美感就荡然无存。

 (四)协调美

 协调美体现在舞蹈演员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头、手臂、肩膀、腰、腿、脚等是舞蹈动作的分支部分,是舞蹈语汇形成的关键所在,缺了任何一个都不行,一个单独的部分有可能完成一个单独的舞蹈动作,但不能完成一连串、一整套动作,它们之间密切、协调地配合才能挥洒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舞蹈形象。

 (五)灵活美

 灵活美体现在舞蹈演员身体各部位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上,身体的灵活性对一个舞蹈演员来说非常重要,舞蹈演员不是靠灵巧的嘴说出灵巧的语言,不是靠美妙的嗓音发出美妙的歌声,要靠灵巧的身体作出灵巧美妙的动作。一个头脑灵活的人不一定身体也灵活,一个身体灵活的人不一定头脑也灵活,但是一个舞蹈演员必须身体要灵活,笨手笨脚的人做舞蹈演员肯定不合适。所以,舞蹈演员一定要看其身段,看其体形,美的身段,美的体形,才能跳出美的舞蹈,灵活的身体才能跳出灵活的舞蹈,笨拙的舞蹈肯定是不美的。

 二、综合美

 舞蹈艺术的综合美包括情感美、形象美、服饰美、道具美、音乐美和舞台美等几方面。

 (一)情感美

 舞蹈是用身体语言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它绝对不应该是用一些简单的'、机械的、无意义的动作来释放身体的生理能量。好的舞蹈能够使观赏者深深地感悟到舞姿当中的各种复杂而细腻的情感,能够看出故事情节,能够看出矛盾冲突,能够看懂舞者所扮演的角色形象。

 舞蹈的情感美应该包含表情美和思想情感美。表情美指的是舞蹈演员面部表情,包括化妆、舞蹈表演中所需要的各种情绪状态。舞蹈演员应该有一个娇好的面容,化装是必须的,在舞台上演出,由于服装、灯光的辉映、面部要进行合理的、配套的化装,化装还要与舞蹈作品的风格特点相符合,每一次的演出,每一个作品的演出,化装应该有所不同,不管什么演出、不管什么作品,千篇一律地化装或每次只把脸蛋化漂亮的单一的僵化的做法,是不利于求变求新的美学思想的。

 思想情感美是指舞蹈脚本的主题思想美、编导的创意美和每一个舞蹈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人文思想美,有很多舞蹈作品有着很深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内涵,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得比较完美。舞蹈编导者和舞蹈表演者,首先应该了解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你了解了这个作品,你才能表现这个作品,你发现了这个作品的美,你才能表现这个作品的美。

 (二)形象美

 舞蹈艺术主要靠静态的人体形象和动态的人体形象来表情达意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也是一种静态的人体美和动态的人体美的展示过程。按照舞台美学标准来要求,如果是集体舞的话,舞蹈演员既要有集体的形象美又要有个人的形象美,不管是群舞演员还是独舞演员,在舞台上都要显示出高雅的气质和美好的形象,独舞演员的标准应该更高一些。

 (三)服装美

 现代化的舞蹈表演,对于舞蹈服装的美学标准越来越高,因为服装设计水平越来越高,制作工艺越来越现代化,布料的质量越来越好,材质也越来越多,

 这一切使舞蹈服装更加漂亮,更加具有美感。舞蹈编导者和舞蹈服装设计者,对于舞蹈服装的款式、色泽的选择,是一个美学课题,尤其是舞蹈编导者,既是舞蹈动作的设计者,又是舞蹈服装的设计者,其美学眼光和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舞蹈服装的美学标准的高低。

 (四)道具美

 舞蹈道具在舞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说明人物身份,表明舞蹈特定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舞蹈表情的感染力。舞蹈道具有实体道具、抽象道具、演员身上的道具、舞台上放置的道具等。娴熟运用道具,可增加舞蹈形式的美感。由于舞蹈道具是舞蹈表现的重要辅助工具,它的制作和运用要符合舞台美学要求,要简洁、美化、形象化,道具美和服装美都有着“异具同工”之妙。

 (五)音乐美

 现代舞蹈表演的伴奏音乐都是电子音乐,由于音乐制作软件的空前发达,制作出来的舞蹈伴奏音乐,更加适合于舞蹈表演,美感效果更加突出,制作者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使舞蹈伴音乐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当下由于商业气息的浓厚,再加上制作者的水平良莠不齐,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舞蹈伴奏音乐也有不少。高水平的舞蹈表演需要高水平的舞蹈伴奏音乐,只有两者相得益彰,“好马配好鞍”,才能真正体现出舞蹈伴奏音乐的审美效应。

 (六)舞台美

 舞台美主要是指舞台布景和舞台灯光。我们通常所说的“舞美”实际就是舞台美术设计,包括舞台背景的设计、天幕、侧幕的设计、前台的设计、大小型舞台道具的设计。舞台灯光由于档次不同效果也不同,这是客观因素,灯光效果的实现还要靠灯光师的调控,这是人为因素,两种因素都会影响舞台灯光美学效果。

有关专家表示,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是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有利于光大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爱过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端午、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遗憾的是,由于这几天不是法定假日,人们不能充分享受到这些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每到年关,我们在各地的车站都能看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提着大包小包,排着长龙等着乘车返乡,不论有票没票,有座无座,那股子执著劲儿令人感动。不为别的,就为回家看看家人、吃顿团圆饭、说说知心话。冯骥才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有很多是靠我们的民俗维持下来的。它虽是潜在、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这种情感到关键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来,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然而,当我们重拾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往往被“商品狂潮”淹没。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过节不过就是吃得好些,穿得好些,很多人把其中的文化内涵摈弃了。由于忽视了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节日被人为地淡化。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推向了市场,民俗变成了卖点。很多时候老百姓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这种失落不是一种“肚子失落”,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物质到精神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传统节日的回归具有积极的标本意义。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这些节日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体现了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对人们传统习惯的尊重,合民心,顺民意,大得人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

小说的基调是明净、清新、委婉动人的。小说构思精巧,以短短的篇幅包容了丰富的内涵。作品没有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它只是捕捉住瞬间,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聚焦在人物身上。

细致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旧嬗替。小说笔调清新婉丽,文字鲜活灵动,风格淡雅别致,意境回味悠长,具有诗情画意之美。

 不仅香雪的追求充满诗意,甚至村姑们对首饰和乘务员的向往也饶有诗意,甚至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件,作者也赋予它们以灵气——试探着前进的铁轨、羞涩地畏缩着的小木盒、群山像母亲的胸脯、树叶在夜风中歌唱、小溪欢腾地迅跑……这样,既烘托了全篇的诗意,又展示了作家的童心。

哦,香雪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棚磨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谈谈语文的概念,语言和思维、思想的关系。一、语文的概念“语文”的含义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复习一下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及其含义的权威论述。他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链辩斗。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这段话把“语文”的概念表述得非常明确,“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就是说,“语文”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同时,也说明“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以及语文课必须听、说、读、写并重,这里有两点需要明确一下:第一,不能把语文课看作是只学习口头语言。有的文章提出“难道没有语文课程,人就学不会使用语言吗?没有语文课程,人照样可以学会使用语言,这是不言而灶轮喻的。”我认为此种看法只是针对口头语言而讲的,难道文盲就不会说话吗?可是学校中设置语文课程,不完全是学习口头语言,而更主要的是学习书面语言。当然,书面语言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不过还是应以学校语文课为主,否则,可以不入学校学习。所以学校的语文课必须听、说、读、写并重。第二不能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虽然社会上有时把“文字”就作为书面语言的代用词。但是严格讲,“文字”和“书面语言”不能等同。其实叶老早就指出“语文”和“语言”、“文字”、“文学”的不同。他说:对于语文“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之含义较‘文字’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所以在叶老的论文中有时也出现过“语言文字训练”,此处的“文字”即为“成篇之书面语”。因为不论是口头语言或是书面语言,都载负着一定的文化、思想、情感内涵。“文字”就不同了,虽然,汉字的单音词很多,凡是词即具有一定的意义,汉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单个的汉字不能反映完整的语言。汉字只是表达语言的书面工具,它和语言是表达口头语言的工具一样,不能把语音作为口头语言,同样也不能把文字等同于书面语言。因此,前一阵倡导的“语言文字训练”,容易使人误解,使语文教学变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教学失去丰富的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由此可见,对于语文学科的概念必须理解清楚,才不至于出现问题。语文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科,因此,首先必须清楚语言的性质、功能及其规律。二、语言和思维、思想的统一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语言是由于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的功能,就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相互交际,达到相互了解。从个人方面讲,语言是进行思考问题,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就人与人的关系讲,语言是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就人类的生存来讲,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语言体现出来,进行交流和传递,是人类传递文化的工具。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掌握语言工具。作为进行思维、表达思想、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工具,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是对立统一的。这里先要了解一下思维和思想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是人的大脑机能,它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思维是一种活动过程,其活动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想也是一种活动,思想活动是具体运用概念学断和推理而获得的结果;思想以思维为基础,和思维相伴活动,而把这种活动的内容和结果称为思想。语言和思维、思想具有统一性。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思想的定型。所谓定型不仅定思想的形式,同时也定思想的质料,因为语言里所用的材料就是思想本身的质料,那是二而一的。思想拿不出来,定型成为语言,这才拿得出来,说出来可以让人家听见,写下来可以让人家看见,人家凭你的语言就可以知道你想的什么。”这充分说明语言和思想、思维的不可分,而进行思想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总是以语言来表情达意;语言体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结果。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既是统一的,但又是有区别的。不能把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混同起来。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语言的内容是语义,语言的规律是语法。而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内容就是思想,思维的规律是逻辑。语言体现思维,思维反映客观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思想,思想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体现思想。因此,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语言和思维的区别,还体现在语言和思维的结构单位之间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又不完全一致。一般说来,词、词组和概念对应,句子与判断对应,复句、句群与判断。推理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既说明语言和思维的统一性,也说明二者的区别性。同时,还要看到不同的语言结构单位可以和相同的思维结构单位相联系;同一个语言结构单位也可以和不同的思维结构单位相联系。因为语言有同义成分和同音成分,例如同一概念在语言中可以由不同的词来表达。语言还有纯语法功能。如虚词不表达概念,疑问句不表达判断,并列复句及有的句群也不表达推理。语言除体现思想以外还可以表达感觉、知觉、表象、情感、意志等。特别是语言具有情感色彩,更说明了语言和思维、思想的区别性。我们还可以从语言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上来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声语言促进了脑髓的发展,使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随着脑髓的进一步发展,感觉器官、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脑髓及其所属各感官,愈益明晰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断能力的发展,对劳动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给予了继续不断的推动”。恩格斯将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分析得极其透辟。虽然他是就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的发展史而得出这一论断的,但是也很符合人类及个人成长过程中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思维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二者刚证统一的。过去我们谈语言的性质往往忽略了语言和思维、思想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只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语言形式,忽略语言所载的文化。思想内容和思维过程;二是只突出思想内容,而忽略了语言形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于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的关系了解清楚,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既遵循其统一性,又遵循其区别性原理。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1)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一个婴儿从生下来就要呀呀学语,学会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但要表达,还要会听懂别人说的话;长到人小学就要识字、阅读,学习人家的思想和人类文化,学会理解书面语言,学会阅读;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作文。(2)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进行交际作用,任何人都离不开口语交流,在普及教育的社会,更离不开书面语言的交流。学习语文就是要学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的能力。过去我们对于语言的交际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不够,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3)学会积累语言。语言具有记忆功能,以语言为媒介助人记忆信息;学生学习靠语言记忆,没有语言的记忆,就没有语言的积累,也就没有学习语言的成果,更谈不到人类文化的传递。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体现了语言的性质。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地是思维的工具。人们掌握语言就是为了相互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尤其是文学作品,其表情达意的功能更强。“境界说”的权威王国维认为文学作品达到高境界的媒体就是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有“景语”和“情语”,而“情语”是主要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不全是文学作品,但大部分属于文学作品或具有文学因素。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都蕴涵着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语文学科除发挥语言功能。传递知识外,同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范文,具体地或概括地叙述典型事件,生动地描写景物,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说明道理,以表达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使儿童越学越聪明才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清达意上,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情思及人格培养上。所以语文应称为表情达意的学科;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学科;语文是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学科。我认为提出“人文性”意义是很大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看来人文的内涵是很广阔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涵盖在内,决不是思想性、情感性所能包容的。“人文”是针对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具体理解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一孩出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二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如何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统一呢?我认为必须掌握两点:第一,二者的统一,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语文教学不仅仅同各科一样完成思想教育的共同任务,而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决定的个性任务。通过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语言的性质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言内涵,语言形式和文化、思想、情感内涵是一个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历来讲求文道统一,即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第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凡是语言规范、内容科学的文字表述材料,都可以作为语文教材(当然,作为语文教材必须要加以精选L教学时,其着眼点是在语文形式;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社会、思品等,教学的着眼点是在语言内容。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但是并不是抛弃内容,语言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的,也就是必须寓教于文;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体现语文教学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24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