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教学活动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第1张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具有全面性:教学中要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因此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在课程实施中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所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机融合,不能将其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设计和实施。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的形成;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决策;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将这个目标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统揽全局,进行适当的规划,精心的布置,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下面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1 紧密联系教材,依托教材开展情感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课内、课外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和媒体等等。本人认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即教材。如在讲解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节内容时,可以把辨正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的基本原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这章内容时,将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明确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树立辩证的科学自然观。结合自然环境及生物资源惨遭破坏的一面,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危机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八倍体小黑麦的成功培育,水稻杂交育种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等等事例,说明我们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充分挖掘出隐性材料,只有这样,生物教师才能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 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科学探究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正确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课堂教学的方向,切实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目标。它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为此,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如:珍爱生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自然中获得美,赞美自然美;保持与发展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尊重证据和他人的劳动成果,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善始善终,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愿意与他们合作、交流等。在完成科学探究的同时,也随之造就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好纯净的心灵。如在第一册教材中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在提出探究的问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深入分析,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小组交流,讨论问题的探究价值,最后才确定小组要探究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环节,问题的提出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团队精神,需要良好的分工协作,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一个人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3 关注社会,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现状,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调动、唤起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现,主动地评价,从而获得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励行的效应,从而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效果。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讲述了生物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当然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生物技术应用的实例,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当然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用生物科学的知识和观念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讨论,如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探讨;当然也可以通过将所学生物知识应用到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来树立珍爱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通过对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的讨论,来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激素类药物,通过各种化合物的代谢关系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等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师应通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置教学情景,设计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高尚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

Section A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学习如何询问别人的出生地。

(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使用)

能力目标:

1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对日期的听、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询问别人来自哪)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2激发学生对父母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我把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分类,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突出了难点重点,在教学中可以较好地把握目标,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了基础。

当然,这只是对今天培训内容的一点粗浅体会及应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深刻领会培训的精华,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走好第一步。

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目标教学法。

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知识目标,还有能力和情感目标

在能力目标中,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应该说有很多相通之处,说的能力既是表达能力之一故在能力目标的设置时应该分清

通过学习我把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分类,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突出了难点重点,在教学中可以较好地把握目标,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了基础。

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是: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用,体验数学活动中所包含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数学的严密性。

情感目标:

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社会适应能力由兴趣、态度、价值观与正确的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诸目标组成。常用引导词感受、喜爱、乐于、感悟、喜欢等。

好的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具有针对性。这就是避免一些大、空的目标。

例:语言领域的故事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喜欢听故事。目标2:懂得故事中小熊妈妈对小熊的爱,知道母爱的伟大。

2、目标制定要多面。我们的目标分三维,分别为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3、要坚持难易度适中的原则。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不同的,目标是幼儿活动的目的,难易适中是指不能太简单当然也不能太难。

问题一: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中学教学所要预期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在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在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实践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还不够重视,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探究, 旨在促进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一、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内涵

在新的中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再是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中学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凸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情感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学习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密切相关。

新课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 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态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有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求实创新的人生观, 热爱生活、学习、工作, 热爱自然、社会, 对社会有责任感、义务感,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等。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 它有利于人的潜能释放、创造奇迹、实现自我, 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素质。

二、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能处理在科技社会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文字、观念、数学等相关的知识能力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勇于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有对文学精粹的渴求心, 能愉快地聆听优美的音乐等。所以, 情感目标在教育中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通过情感教育, 要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情感目标的实现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够在中学教学中正确体现其情感目标呢?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1、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传统教育中, 教师权威的绝对化、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冷漠化, 阻碍了情感的生成, 在教师的权威下, 学生不能自主、自由地表达。若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和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 学生就能成为自己思想、情感、意志的主宰, 就能感知自身对他人的意义, 结合自身经验体验智者、仁者的思想情感, 借助文本完成审美体验, 唤醒人性的真善美,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就会自然生成。

2、要合理设计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情感目标的设计环节,教师在备课教案中要体现出情感目标的设计。但这种目标大多是知识目标的附带物,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内容,从中找到能体现情感目标的内容。

3、教师要具有关怀学生的意识。在以言语为主要中介的师生交往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 在很大程度>>

问题二:幼儿园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它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人在接触现实的时候,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产生着不同的情绪、情感、并逐步地演变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而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其以后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大的,特别是幼儿情感的个别化即幼儿情感的某种倾向性,对幼儿将来的个性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们幼儿园的教师来说,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各种交往中,都可以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上的“单一”概念,确立整体意识。

长期以来,幼儿情感教育未被人们所重视,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技巧传授,轻能力、习惯、兴趣、情操的培养。以往,我们在设计、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时,多是单纯追求各学科教学的工具性效应,忽视了在品德、情感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目的。例如,在“认识春天”的教育活动时,多半限于让幼儿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和动植物的变化,使幼儿感觉衣服的增减等,这样孩子们所获得的只是知识。在更新教育观念后,在组织教育活动时,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注意了情感教育,如春天到了,带小朋友到户外春游,观察春天的景象以及池塘里的蝌蚪的变化,并根据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启发幼儿:“小朋友,春天到了,池塘里的蝌蚪也出生了,它们的妈妈是谁呀?为什么它们长得跟妈妈不一样呢?”孩子们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春天里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接着,我又用拟人的手法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会怎么样?”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有的说:“小蝌蚪伤心地哭了,”有的说:“没有妈妈照顾,小蝌蚪会生病的。”这时,我便说:“让我们帮帮小蝌蚪的忙吧!”孩子们的情绪明显高涨,有的说:我们帮它找妈妈;有的说:我把它带回家照顾它;有的说:我们要爱护它,让它感受到我们的爱。孩子们说了很多各种各样充满爱心的想法。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既领略了知识世界的内容,又进入了情感世界,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关心他人和同情、帮助弱小者的品质的熏陶。

二、对幼儿要爱严结合,循循善诱,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热爱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无爱便无教育。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年龄越小,作为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爱”的情感交流越发显得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教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从情感、行为等方面去了解幼儿,分析他们的语言行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对待幼儿要爱,但热爱不等于溺爱、迁就、纵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感情用事,失去理智,忽松忽紧,而要前后一贯,始终如一,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孩子的情感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尽管是极其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这可增强幼儿战胜缺点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幼儿道德认识转化为行动,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三、注意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园有目的的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

问题三: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三者有什么关系 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相联系

2、认知过程通过形象或者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情感通过体验来反应客观事物情绪情感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而人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也会影响情绪情感

3、意志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意志的前提意志具有目的性,人的目的性不是凭空产生而是认知活动的结果,意志能影响认知过程,人在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困难则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意志与情感的关系:首先,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其次,意志可以影响情感的发展,使情感服从励志

问题四:调控情绪目标中要提高哪些能力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适当地调节情绪,并常常鼓励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泄,把情绪调控在一个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 )、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情绪调控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更多是教育培养、教育环境影响的结果。情绪调控同知识系统与认知能力一样,是种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而它的学习又不同于认知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情感经验的积累。所以,从教育途径上,应更多地考虑周围情境的氛围以及整个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式的特殊社会组成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从个体情感发生上来看,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幼儿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这说明某种程度上儿童在家庭中其情绪是不受抑制的,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特殊的家庭情感氛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情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较高的亲和力,孩子的情绪表达(主要指不良情绪)一般不会招致惩罚或其他严重后果。而在社会氛围中儿童情感表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端地发泄情绪容易受到惩罚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如教师的批评,伙伴们离他而去。其次,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有时又因惧怕惩罚或因权威人物如教师在面前而控制着,孩子往往把积压的情绪带回家里,向父母发泄,从而使他(她)的情绪得到某种微妙的平衡。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即孩子常因一些琐屑小事而跟父母过不去,大哭大闹,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和自然感受的体验中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帮助幼儿形成初步使绪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围,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处理好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幼儿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

问题五:幼儿园亲子游戏中班情绪情感培养目标 5分 亲子游戏一般都以培养亲子感情,增进亲子关系为目标。然后也要看具体的,体谅父母之类的呀,感恩呀什么的都可以做为目标。

问题六: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问题七:情感交流的定义是啥? 20分 现在多特指社会交际或工作中的一种人际交流,较为认可的概念: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有三大要素即: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②达成共同的协议;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你好!我很高兴地回答你的问题:摘要:实际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等都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心理;数学;学生兴趣一、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造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他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他对象的情感。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学生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反映日常生活知识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学习、爱生活、爱国热情。另外,如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通过数学史教育,著名数学家介绍提高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献身精神。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胸怀眼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无穷尽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窥视世界乃至宇宙的奥秘四、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应在情绪的极性上。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五、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回答错误的要以耐心、平和的态度纠正其错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观点讲出来,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说理,取长补短,印象就深刻了。同时,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啃下数学这块难啃的骨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六、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6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