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在2022年12月22日前后,感染人数、发热门诊诊疗人数达到峰值。感染人数每日最多新增超700万,发热门诊诊疗人次最高峰每日2867万,重症患者数量最高峰每日增量近1万,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全文如下:
一、感染监测数据
(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利用已有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图1-1)。
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图1-2)。
图 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一)总体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到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2%(图2-1)。
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农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6%(图2-2)。
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三)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70%(图2-3)。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824家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省级哨点医院278家)和402家国家级网络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至第51周(12月19日-25日)达到最高60万;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3周(1月16日-月22日)已下降至20%,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图2-4)。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开始波动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图2-5)。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三、住院诊疗情况
(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248万人,较峰值减少了848%(图3-1)。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36万,较峰值下降了720%(图3-2)。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结果。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896,较峰值下降790%(图3-3)。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我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2022年12月后在每个省份选择部分哨点医院开展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部分特殊人群病毒变异监测。同时开展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BA52和BF7,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一)总体情况。 2022年9月26日-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存在6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8%)和BF7(234%),BA276等13个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13%之间,54种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图4-1)。
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0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和BF7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二)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2%)和BF7(283%)(表4-1)。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BQ1117、4例BQ11、3例BQ12和2例BQ18。
(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 北京和天津以BF7为优势株;江苏和内蒙古BF7和BA52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为优势株(图4-2)。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0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和BF7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2020年12月15日全国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后,接种速度明显加快,5天完成1亿剂次接种,单日最高接种2474万剂次。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接种工作,截至2023年1月20日,累计完成接种3488亿剂次(图5-1)。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29%和905%(图5-2)。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根据近期开展的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92%(图5-3)。
图5-3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近期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4月1日0—24时,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新增死亡病例6例;新增疑似病例20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7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98人,重症病例减少37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01例,现有疑似病例152例。累计确诊病例84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40例,累计死亡病例0例。
截至4月1日24时,据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63例,现有疑似病例153例。累计确诊病例8158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6408例,累计死亡病例3318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0957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0072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45例,新增死亡病例6例,现有确诊病例1132例,其中重症病例40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471例,累计死亡病例3199例,累计确诊病例67802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
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5例,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7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9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38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75例。截至4月1日,有26个省份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来自47个国家。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135例:香港特别行政区76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1例,台湾地区329例。
今年疫情不是十分严重,只是低流行阶段今年2023年疫情比2022年轻的多2023年现有甲流存在,有的学校已经停课,但是没有造成大的后果因为甲流病情不严重,只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的情况,有个三五天就好了
国家卫健委: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85例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9月1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2例(广东21例,天津14例,上海9例,福建7例,辽宁4例,四川3例,北京2例,黑龙江1例,云南1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北京2例,四川2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64例(四川81例,广东17例,北京15例,内蒙古15例,西藏10例,山东9例,新疆4例,广西3例,黑龙江2例,陕西2例,青海2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贵州1例),含3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22例,新疆4例,广东3例,内蒙古2例,陕西2例,北京1例,黑龙江1例,青海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4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1例,本土病例484例(海南291例,西藏50例,四川46例,广东25例,黑龙江21例,内蒙古8例,重庆8例,天津7例,辽宁5例,陕西5例,河南4例,河北3例,山东3例,湖南2例,青海2例,北京1例,上海1例,江西1例,新疆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95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68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307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506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9月1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651例(其中重症病例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36201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7078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70840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53535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68例,其中境外输入83例,本土785例(西藏216例,贵州136例,黑龙江68例,四川62例,江西60例,湖北38例,陕西31例,辽宁28例,山东28例,广西26例,新疆24例,甘肃17例,内蒙古15例,广东11例,河北5例,青海5例,河南4例,天津3例,上海3例,吉林1例,湖南1例,海南1例,重庆1例,云南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469例,其中境外输入84例,本土1385例(海南370例,西藏325例,青海210例,辽宁83例,河南60例,黑龙江56例,陕西51例,新疆45例,河北34例,四川33例,山东25例,天津19例,湖北19例,甘肃16例,广东12例,江西6例,广西6例,内蒙古4例,重庆4例,江苏3例,贵州3例,福建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1例(境外输入5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2622例(境外输入70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608296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00034例(出院78675例,死亡9799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5682133例(出院13742例,死亡10284例)
我国不存在低估新冠死亡数据:听听官方和专家的说法你就明白了
新冠疫情管控放开以来,新冠感染迅速蔓延,加之医疗救治资源供应紧张,我国新冠感染“脆弱人群”基数庞大,死亡人数比较平时明显增多。民众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认为官方公布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那么,是不是官方低估、低报了新冠感染死亡数据呢?
据中新网12月29日报道,有关官员和专家就此作出了答复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判定标准不同。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全球现在对新冠死亡的判定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核酸阳性,由新冠病毒引发呼吸衰竭,直接导致死亡,判定为新冠死亡,二是感染后28天以内全口径的死亡都计入新冠死亡。中国从2020年以来,一直采取第一类死亡判定标准。
也就是说,我国从2020年以来,只把由新冠病毒引发呼吸衰竭,直接导致的死亡判定为新冠死亡。而那些虽然感染了新冠病毒,但由其他基础病引起的死亡病例,不判定为新冠死亡,不纳入新冠死亡统计数据。而民众一般认为,只要是感染新冠期间死亡的,都是新冠死亡病例。这种看法更接近于第二种判定标准。判定标准不同,应该是民众感受与官方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