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诗歌赏析一篇 《老马》----臧克家

求诗歌赏析一篇 《老马》----臧克家,第1张

作者生平:臧克家,笔名少金,何嘉,1905年10月8日生于山东诸城市臧庄1923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1930年进入山东大学学习,并得到了老诗人闻一多,王统照的热心教诲,并在他们的指导下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臧克家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老马》是诗人的标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创作诗风

写作《老马》的时代背景:《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诗歌主题: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划分层次: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

音韵:隔句押韵,即“够”、“扣”押“ou”韵,“命”、“影”押“ing”韵,“咽”、“面”押“ian”韵。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赏析

 作于1932年的《老马》运用象征手法,以马喻人,对那个时代劳动民众的悲苦命运作了形象的写照。《有的人》作于1949年11月,它以富于哲理的诗句,对鲁迅精神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这首诗塑造了老马的形象,从整体上把握可知:一、诗人是以马喻人,;二、从内容看“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句子所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不是“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

 笔者及写作背景。

 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县的农村,从小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所以他的诗篇多为歌唱农村之作。1933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恶的黑手》。这正是“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减克家的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并且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减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内容大意。

 《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第1节,写装车。

 前两句的“总得”与“横竖”相呼应,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埋在心里。后两句实写装车,一个“扣”字,一个“重”字,·把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

 第2节,写扬鞭出发。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后两句写实,“一道鞭影”,活现出主人的凶狠、无情。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在“前面”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虽怀抱远大的志向,

却已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想到自己年老体弱,前途未卜,不禁惆怅

《老马》原文作者: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意思:老马一觉卧睡醒来,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扶着身旁的围栏都站不起来,只有向主人发出一声声也就成为了泥。这时一种惆怅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姚合(约779~约846),中国唐代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来唱酬。与贾岛友善,诗亦相近,然较贾略平浅,世称姚贾。擅长五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及萧条官况,时有佳句。但风格题材较单调,刻画景物较琐细。其诗曾为南宋永嘉四灵及江湖派诗人所师法。

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来唱酬。与贾岛友善,诗亦相近,然较贾岛略为平浅。世称“姚贾”。擅长五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及萧条官况,时有佳句。但风格题材较单调,刻画景物亦较琐细。明代胡震亨评论他的诗说:“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故品局中驷耳。”(<唐音癸签>)其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曾为南宋“永嘉四灵”(见“四灵体”)及江湖派诗人所师法。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作者生平:臧克家,笔名少金,何嘉,1905年10月8日生于山东诸城市臧庄1923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1930年进入山东大学学习,并得到了老诗人闻一多,王统照的热心教诲,并在他们的指导下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臧克家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老马》是诗人的标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创作诗风

写作《老马》的时代背景:《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诗歌主题: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划分层次: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

音韵:隔句押韵,即“够”、“扣”押“ou”韵,“命”、“影”押“ing”韵,“咽”、“面”押“ian”韵。

《老马》赏析

《老马》作者臧克家,此诗是作者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对革命的前途觉得渺茫,生活是痛苦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或许,作者看到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想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悲苦的命运,不吐不快,于是便一挥而就作成此诗。

第一节,“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里的“大车”和“装个够”强调突出了车之大和货物之多,也为下文埋下了一个很好伏笔。“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这里的“横竖”一词朴实而又形象地表现了老马的坚忍,也是它不能说话,或者就是能说话,但也会因为位卑而言轻,说了话也改变不了现状和被奴役的命运。“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照应上文,因为车之大和货物之多,所以背上的“压力”才会“往肉里扣”,而这个“扣”字又极其传神,平中见奇地表明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处境。“它把头沉重地垂下”,沉重的压力,迫使它不得不把头垂下。俄国画家列宾的得力之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无疑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沉重的压力下,十一个人垂着头脚下使劲地拉着船行走。

第二节,“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写出了老马随时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死亡,却也无处诉苦,有泪只好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老马在主人的鞭打之下做苦活累活,却没有怨言没有反抗,也无力反抗。

全诗用词精练而准确,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也表达了作对像“老马”一样的广大的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之下,贫苦的百姓像“老马”

一样任劳任怨,却仍然缺衣少食,四大家族聚敛财富,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还能不能活,有泪也只好往心里咽。国民党的任意奴役,随随便便飘来鞭影,都会让生活中的老百姓胆战心惊。抬头望望前面,似乎没有任何希望,生活也愈加痛苦和迷茫。正像作者所说的一样,本诗像作者一样没有觉着革命的前途而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也体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关心,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而痛心!

首先,从诗题看:诗的标题是《老马》,但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这种遗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意蕴。

其次,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诗作的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悲惨的画面: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竭,不堪驱使了,但在主人的*威下,他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他坚忍的性格特质和渺茫的希望。诗人说:“纵不能有敏锐的眼指示着未来,也应当把眼前的惨状反映在你的诗里,不然那真愧煞是一个诗人了”。

(臧克家《论新诗》)实际上诗人通过老马的境遇写自己所看到的人生,那背负超重的生活重压,低头忍耐的形象,就是“坚忍主义”的表现。

显然,诗人受到了农民性格的感染,所创造的形象,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就难怪有人将此诗看作一首写农民生活的诗。其实,这就局限了诗作的内涵,应该说,诗人表现的这种人生,这种生活态度,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诗人本着“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民族精神做作了一种深刻的审视,从而使其诗作“没有一首不具有极顶真的生活意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2年4月。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这时的思想情感与受压迫、受痛苦的农民有一脉相通之处,对于‘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的老马亦然。因此,我写了老马。”

-老马

  1、《老马》原文赏析:全诗两节八行,组成装车、拉车两个画面,象**中的特写镜头,描绘了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老马拉车图。诗里没有出现暴虐的主人,大车、鞭子便是他的权威和意志的化身,也是老马苦难生活的根源。这老马早已是骨衰力竭、跌跌撞撞的风烛残年,不但不能将息于冬阳夏阴,还被逼迫来服此重役。贪心的主人全不顾超载负重下的难忍苦痛,货如山积还装个不停。对这与生俱来的苦役,老马能说什么呢。“它横竖不说一句话”!也许,它挣扎过,反抗过,但在这不可改变的命运面前,又有什么作用。锐气早已消磨净尽,忍辱负重,原是生活留给它的唯一天性,此外就没有奢望了。它只有在生活的压力下“把头沉重地垂下”!大车装毕,便要前行。但是前面等着的,是陡坡还是激流,是泥泞还是陷坑,都不知道。这苦难的历程何时是一个站口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支持、帮助或者慰藉、解脱还是不知道。孤独痛苦的老马,“有泪只往心里咽”!老泪纵横中,鞭子打来了,它本能地从迷惘中抬起头来,“望望前面”,却依然是漫漫的长途,无尽的苦痛。这一匹挣扎在重载鞭扑之下的苦难深重、希望渺茫的老马,究竟象征着什么,见仁见智,理解是很不相同的。诗人认为,这是写的他自己。事实上,诗篇所概括的内容,恐怕还要丰富、更加广博。臧克家的成功的抒情诗,常常依靠象征性的形象的创造,来抒写情怀、评价生活、表现自己在现实人生撞击下迸发的审美冲动。这种形象,确乎是某种自然景物的摹写,但因为突出地强调了其某一侧面某一特征,而又经过筛选,舍弃了若干侧面和特征,便与自然形态的景物有明显的不同了;这种筛选、突出、舍弃的艺术处理,也就是由具体走到抽象,由个别走到一般的典型化的过程。诗作的感情,经过如此这般的处理,也就如同单向集中喷射的激光光束,集聚了更为惊人的穿透性和外张力。于是,这景物的描摹、咏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开拓,成为幅射性强又兼穿透力大的象征性艺术形象,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外延。老马,便是这样的范例。诗中描写的,确乎是一匹真实的、普通的老马;但诗人着意突现和强调的,则是它这样以种境遇和个性: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艰辛,满腹苦楚无处诉说而又希望渺茫。不止是这一匹老马独有的境遇和个性。在整个旧的社会机制中,阶级压迫的等级制度,把社会的所有成员强行安插弼“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金字塔式的网络结构中,卑而下者,只有献出子女玉帛恭请尊而上者收受享用的义务,而绝无反抗斗争或者呻吟叫苦的权利,更谈不到人格的尊严和自由平等的地位,他们怎么能不时时感到颈上重轭的分量,又怎么能不在万般苦楚中象老马一样“抬起头望望前面”,希冀着境遇的略为改善。当老马的境遇和个性被从这样的角度艺术地凸现在诗中时,它也就获得了极其广泛的类似物,变成了无数具有类似境遇、个性的人们的载体,短短的诗,也便拥有了超负荷的容载量。这也许是诗人创作过程中感情多层幅射的结果,也许是这一象征性形象在欣赏过程中多向幅射的结果,也许是两种幅射交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之是典型性空前增强了,内涵的意蕴空前地扩大了,感情的表达也凝重而浓郁起来。举凡在生活的重轭下灾难深重、苦苦挣扎而又无可告语、前途渺茫的人们,大概都可以从这一形象中发现自己的身影,激起心灵深处或久远或短暂或急剧或深微的共鸣。从一匹老马的厄运,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作者的心情以至亿万农民的悲剧性命运,短短八行诗,概括了古往今来如此深刻丰厚的悲剧性历史内容,正显示了诗人艺术典型化的功力。歌德认为诗应当“从这特殊中表现出一般”(《歌德谈话录》),刘知几提倡“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叙事》),说的都是以少总多的艺术典型化的原则,《老马》便从艺术上为这一类主张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例证。

 2、《老马》是现代诗人臧克家于1932年4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实际上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这首诗以它所表现的严肃执着的人生态度和凝重朴实、意蕴丰厚的风格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诗人的现实主义创作奠基开路,也为不断发展的中国新诗树碑纪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223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