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为何钟情土葬?
许世友将军是农民出身,他对棺葬(土葬)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看来,人死之后,入土才为安。以下几件事都可以证明许世友将军这种特殊的情感。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许世友的爱将,红四军第十师王友钧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4岁。许世友得知消息后,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尽管他们当时所在的是少数民族地区,棺材是非常罕见的东西,但许世友还是派人跑了几十里去找了一口棺材,并亲自安葬了王友钧。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期间,许世友率部参加围歼整编74师的战斗,此战打得很是艰难,部队伤亡很大,许世友在总攻前鼓励麾下的几位师长说:“……如果牺牲了,你们一人一口棺材。”在许世友将军看来,牺牲后能睡上棺材似乎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奖励。
1957年冬天,许世友回大别山探母,离开家乡前,他神秘而严肃地委托妹妹,给他修一口棺材,每年都要上漆,留着给他用。

79年之后,许世友将军越来越频繁地提及自己的后事,他曾专门给长子许光寄了50块钱,让他在老家修一口薄棺材。许光自己补了一些钱,按照老家的习俗,选用了多种木材(意味多子多孙),为父亲拼了一口棺材。
1981年,许世友明确说,自己活着尽忠,死了要尽孝,要“为母亲看坟墓”。几年后,许世友给中央写了报告,希望能同意他死后土葬,就葬在老母亲的坟旁。他的理由很简单,当兵三年无孝子,他参加革命很早,未能侍奉母亲,一直心中有愧。
85年,许世友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一次他从昏迷中醒来后,对身旁的侄子许大权说道:“你不是会开卡车吗?我死后,你就把我带回老家,用塑料布包一下,在你奶奶坟边挖个洞埋掉……”
令人惊叹的楠木棺材
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他的遗愿如此简单和真诚,恐怕没有人能忍心拒绝。
在得到特殊通行证后,许世友的老部下,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尤太忠将军亲自过问了许世友的下葬事宜,当他得知制棺需要好木材的时候,便立刻派人在广西的原始森林里找了两棵百年楠木,并马不停蹄地运到了南京。
南京军区后勤部老干部住房修建办公室的闻主任作为亲历者,曾专门回忆过此次制棺的过程,其回忆载于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将之星许世友》一书,该书的作者为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党办秘书王宣。
闻主任印象最深刻的是楠木实在质地坚硬,他从前就听过楠木如何神奇,但是当他亲眼看到锯条锯了几下就磨平,电刨片刨几下就作废的时候,他还算是忍不住惊叹。木匠中不乏很多老师傅,他们和各种木头打过交道,但是修楠木却是第一回,因此跟着长了不少见识。
由于当时全国都在推行火葬,偌大的南京城一时之间竟找不到一位会修棺材的师傅,正在众人急得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介绍了一位制棺的老师傅,那人说当年何香凝和廖仲恺合葬时,何香凝的棺材就是这位师傅做的。大家好像找到了救星一般,连忙请到了这位老师傅。
由于要向上级请示,工作人员希望老师傅能先画个图,好让他们递交上去,但老师傅说他一辈子就没画过图,也不会画图,样式都在他的脑子里存着。大家很无奈,治丧办公室只好下达命令说:请按照何香凝的样式照做。
老师傅很快就完成了基础工作,整副棺材长230公分,宽85公分,棺材的厚度是12厘米。这幅棺材有多重没人称过,但肯定在千公斤以上,因为光是棺盖就需要8个小伙子才能抬得动。
让人都难忘的是,老师傅的技术和那珍贵的楠木一样令人赞叹:整具棺材全部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入殓时只需将棺盖沿暗槽推上就可,严丝合缝,没有一点缝隙。老师傅说:“除非破坏棺材,否则没人能把它再打开。”
在场的工作人员,包括治丧办公室的领导看到它后都只有是赞不绝口的份,大家都说只有这样的老师傅才能配修这样珍贵的楠木,或许也只有许司令才能配得上这样的技术和棺材了……
许世友传奇一般指许世友传奇(上中下)
《许世友传奇》是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陈廷一。
《许世友传奇(上中下)》这部纪实性传奇,详尽地描写了中国军人的楷模,中国将军中富有传奇色彩、富有独特性格的风云人物——许世友将军的戎马一生。本着"信、达、雅"的初衷,拉开帷幕,让披着历史尘埃的将军走上舞台,演示他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留给历史也给今人。
扩展资料:
许世友介绍: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许世友
-许世友传奇
导演安澜,编剧陆天明,作曲赵季平,美术赵立新,摄像许永昌 主要演员:张秋歌,范明,刘劲,王伍福,卢奇,陶玉玲
基本资料
姓名:叶欢
身高:164cm 体重:46kg 籍贯:浙江衢州 民族:汉 学历:大学本科 学位:学士 职位:话剧团演员
艺术简历
1996年——1999年 浙江省艺术学校 1999年——2003年 南京艺术学院 2003年——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
话剧作品
话剧《兵心依旧》饰陈远帆 话剧《地质师》饰曲丹
电视作品
《没有硝烟的战场》朗诵 艺术专题片
《TV酒吧——都市六人行》饰美琪 单元情景剧 20集《最爱》饰莲莲 20集《浪漫爱人》饰陆小麦 20集《霓虹灯下的哨兵》饰林媛媛 33集《井冈山》饰方小凤 2002年20集《省委书记》饰小李 2004年20集《追日》饰肖玲 2004年21集《水兵俱乐部》饰二丫 情景剧 2004年20集《美丽的中国结》饰陈小丽 2005年20集《上将许世友》饰田普 20集电视剧《浪漫爱人》饰陆小麦 电视连续剧《新安家族》饰演仁慧 2010年32集《利剑》(原名《卧底将军》)饰演姬亚琪
**作品
数字**《扶起篱笆就是墙》饰演康娟娟
广告代言
“洁莱雅”护肤品 杂志图(19张) “金芭蕾——冬不裂” “郎力福”补品 江苏电信小灵通形象模特
相关内容
挑战高难度 学到了很多 众所周知,演员在饰演各种角色时,其中一个高难度挑战便是从少男少女一直演到白发苍苍,年龄跨度几十年,人物外在气质与内心情感的把握非常之难。然而,叶欢顶住了压力,出色地完成了饰演田普的“艰巨任务”。 看过《上将许世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应该记得,第十集中许世友与田普初次见面的情形,那是叶欢在此剧中正式亮相。当时,许世友在吃饭时见到田普,因田普与许世友家乡同名,便有了亲切感,但许世友是好酒之人,想“欺负”一下田普,硬让田普喝碗白酒。结果,“硬气”的田普连喝两碗,让许世友刮目相看。“当时拍这个镜头几次不过关,结果我喝了有10碗,撑死我了。”叶欢笑着说。“是白酒吗?”记者故意问道。“怎么会,都是矿泉水。”“那也够呛,连续喝了三四斤水。”叶欢说:“不光喝了这么多水,大冬天的还被浇了好几公斤水呢!”2005年10月,剧组在卧牛山拍雨中镜头。当时山上很冷,叶欢只穿着单薄的军装。“开拍!”导演一声令下,三辆消防车上的水龙头就冲着她头上浇下来。盐田儿女剧照(7张) “这些都不算什么,这部戏最大的难度是角色年龄跨度大。”叶欢说,“我要从19岁一直演到60岁,我的戏份只有3个月。”也就是说,叶欢要在不到100天的时间内,演绎从战争年代到解放初期,一直到“文革”前后的40多年岁月。于是,叶欢每天都要学着衰老,动作越来越慢,语气越来越老,身体越来越弯,眼神越来越黯。另外,漂亮的脸蛋还要天天经受胶布的“蹂躏”,以致于拍完戏后与朋友聚会时,大家都惊诧地看着她,“呀!你怎么老了这么多?” 用这样的话描述一位正值妙龄的少女,的确有些残忍,但叶欢似乎并不介意。“演戏嘛,这很正常。”叶欢说,“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在戏里戏外都学到了很多,这对我的人生以及演戏事业都有不小的帮助。”在饰演田普这个角色时,叶欢了解了传奇将军许世友的一生,同时也感受到了田普的伟大。“在那种战争年代,作为一个传奇将军的夫人,为所爱的人真的是付出了很多很多。”叶欢感慨地说。 三次大选择 一生爱演艺 叶欢家在衢州市区,虽然不是艺术世家,但家里的文艺气氛还是比较浓的,父亲喜欢拉二胡,姑姑最爱唱京剧。而叶欢从小就不闲着,唱歌跳舞样样都有模有样,所以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她都被班主任指定担任班里的文艺委员。在衢州二中读完初中后,叶欢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直接升高中还是考浙江艺术学校。叶欢当时不过16岁,一切还是凭家长做主。父母都是比较开明的人,他们不愿束缚女儿的将来,所以又把决定权还给了女儿。“那我就考艺术学校啦!”叶欢高兴地宣布着自己的决定。看着女儿如此热衷表演舞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父亲叶名正心里高兴之余也不免有点担心:这么小就离开家独立生活,会适应外面的环境吗? “其实我的性格里还是有比较‘硬’的一面的,这也是当初《上将许世友》导演选中我饰演田普的一个重要原因。”叶欢对记者说。考上浙艺后,叶欢在表演舞台上有了更广阔的驰骋天地。经过三年的学习,想进一步深造的她又报考了其他三所知名艺术院校——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当时运气不错,三所院校的合格线都过了。”叶欢笑着说,“于是我又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叶欢之所以最后选择南京艺术学院,主要在于学院老师、著名演员陶泽如。当时她在考南京艺术学院时,陶泽如就是三名主考之一,他非常欣赏叶欢的表演才能,建议叶欢留在南京艺术学院深造。能够师从自己非常喜欢的实力派演员陶泽如,叶欢欣喜万分,下定决心留在南京。当她还是一名学生时,就有了第一部电视剧的出演机会。2000年,电视剧《最爱》的导演在学校挑选演员,当看到叶欢的照片时,就一眼看中这个眼神里透着那么股坚定的少女。此后,叶欢的演艺事业一直平稳进展。2003年,叶欢成了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的一名演员。叶欢人生的第三次选择有些突然。有一天,《上将许世友》导演安澜见到叶欢,觉得叶欢的外形、眼神和气质与自己心目中的许将军夫人田普的形象非常吻合,于是便邀请叶欢出演这个角色。当时,电视剧《花开有声》也向叶欢发出邀请,要她饰演剧中的女主角,但是叶欢想都没想,就婉言谢绝了《花开有声》剧组的邀请,义无返顾地加入《上将许世友》剧组。“首先我是个军人,对军事题材有亲切感;还有就是这个角色很有难度,我喜欢去挑战。” 虽然叶欢非常年轻,但在演艺之路上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机会出演可以激发自己所有表演才能与潜力的女一号。“我非常热爱演艺事业,这值得我用一生去付出!”叶欢最后说道
提到对越自卫反击战,让中国人民又气又恨。痛恨受到中国人民倾力相助的越南,转过头来对付中国,可谓忘恩负义。说起这场建国后的惨烈战争,不得不令人想起那位坚定果敢的解放军将领,他就是令越南人闻之色变,令国人肃然起敬的开国将军 许世友 。
说到许世友将军,不得不先简单介绍一下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的 历史 背景。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在越南***的请求下,我党***决定尽全力帮助这位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邻居兄弟。并从全军调配各级优秀军官组成顾问团,不远万里来到了中越边境,在中国边境秘密地为越南装备并组训一个主力师团,这为越南抗法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后来中国又援助了越南和美国的战争,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
也许正是这一次次的胜利,让越南***错误地认为自身已经强大到天下无敌了。以至于在中国与苏联决裂后,越南多次侵扰中国边境,残害我方侨民。在这种背景下, 对越自卫反击战 于1979年正式爆发。
战争爆发后不久,当时东线总指挥 许世友将军下达了一条令人闻之色变的命令:拂晓进攻开始后,谅山地区所有房屋一个也不能留下! 听到这么残忍的命令,所属官兵为之震惊。这句话显然是什么激怒了这位虎威大将军。我们可能也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许世友将军发出这个惊天动地的指令?
在前面战争背景中已经提到,在我国倾力帮助下越南赢得了与美国的战争。这个昔日积贫积弱的东南亚国家似乎瞬间崛起,嚣张气焰日趋强烈。再加上当时苏联与我国突然翻脸,开始支持越南,这一切都让越南膨胀到了极点。越南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亚洲霸主、世界强国,甚至开始自称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野心也迅速膨胀。
然后就有了在我国边境不断挑衅的一幕幕,残害了不少华人。这已经让中国人民难以容忍。不久,越南又和苏联勾结在一起,在联合国诬告我国所谓的不义之举,这更加伤透了中国人民的心。
众所周知,在越南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抗法战争时期。当时越南领袖胡志明秘密来到苏联和中国请求帮助。强大的苏联不肯相助,只有我国本着共产主义援助的原则,无私向越南提供了军事顾问、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在抗法战争特别是后期的奠边战役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帮助。奠边战役的胜利,为越南取得最终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也为日内瓦协议的成功签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据粗略计算,在三年的援助越南进程中,我国无偿提供的物资就达200多亿美元,这对当时经济还很落后的中国可谓倾囊相助。越南不知报恩,还反咬一口,怎能不令人愤慨。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打响对越自卫反击战。
此时国内动乱已经基本平息,解放军也已十多年没有参与过大规模战争。中央军委决定任命许世友上将为广西边防总指挥,同时任命杨得志上将为昆明军区司令员,两人率军数十万,按中央部署分别由东西两路进攻越南。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随着中国的一发发炮响正式爆发。
在数天战斗中,中国军队顺利攻破越南边境城镇,来到越南北大门谅山地区。 谅山战役 对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来说,战略意义是空前的。然而这次战役也是打得最激烈、伤亡人数最多、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役。在许世友的精准指挥下,在全军将士的英勇战斗中,最终赢得了这场惨烈战斗的胜利。
这次战斗我方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其中的原因不是越军战斗力多么强悍,而是越方公然违背国际战争法则,大规模使用了化学武器,这与当年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行径无异,更引起了我方全军将士的愤慨。
谅山是越南的一个战略要地,只要攻占谅山,就意味着打开了越南的北方大门,意味着包括越南首都河内在内的越南北方地区将门户大开,无险可依。鉴于谅山的重要性,我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要求许世友所部在一周内攻克谅山全境,拿下越南战场的主动权。当然,越南也不是白痴,深知我方对越南下一步的战略意图。在我军来到谅山之前,就在谅山部署了大量的精锐兵力,呈现出与我军在谅山决战的的势头。
在这次重要战役中,负责坚守谅山越方主阵地的,正是当年中国援助建设的越南人民军第3师,也是越南的王牌精锐师,因而我方对这个主力师的战斗力还是略知一二的。虽然是越南的王牌师,但这支部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初期就被我55军多次击败,或许有点老师打徒弟的意思。经过简单的修整加强后,这支部队又投入到保卫谅山的战斗中,其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同年3月1日,谅山战役终于打响。我方军队在许世友的指挥下,多次发起进攻,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面对这种胶着局面,我军依靠兵力和技术装备优势,一举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也给这场惨烈战斗带来了难得的转机。眼看谅山就要被我军攻破的时候,越南援军抵达谅山。本来援军到来也不足为惧,毕竟我方占有绝对优势。令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穷凶极恶的越南军队,竟然在马上要面对失败的紧要关头,不顾国际战争法则,使用了惨绝人寰的化学武器,迫使我军不得不选择撤退以减少伤亡。
化学武器的使用,让身为总指挥的许世友十分生气,顿时火冒三丈,于是就下狠命令,集中炮火继续进攻,一个房屋都不给越南留下!也正是这个命令造就了一场让越南闻风丧胆的战斗,给了越南致命一击。
为了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谅山的战略目标,许世友部集中最强火力对谅山以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攻击,瞬间把谅山变成一片火海,战场的惨烈程度让人为之胆寒。然而这并没有让顽固的越军屈服,他们趁我军停止炮火攻击之际,利用地形优势慢慢消耗我方步兵军力,并多次动用炮兵援助守军,导致谅山阵地反复易手。
面对这种局势,为了完全控制谅山主阵地,许世友决定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第二天,在炮兵火力强势掩护下,我方再次发动了步兵、炮兵协同攻击战斗,并最终攻破了越方阵地,完全占领了越方主阵地,并一举控制了谅山。
为了防止越方残余势力反扑,我方决定集中火力摧毁了周边所有建筑工事,谅山周边地区几乎被夷为平地,战斗之惨烈也可想而知。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饱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也曾经多次遭受日本生化武器的残害,对这种有失人道的武器恨在骨子里。然而,狂妄的越南军队,不顾及中国人民的 情感 ,贸然使用化学武器,企图把中国军队阻之门外。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决心,忽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么样一支军队,他们不是法军更不是美军,而是世界所独有的中国军队。化学武器的使用,彻底引起了中国军人内心深处那股由来已久的愤怒,让中国军队想起了当年受日本帝国主义残害的场景。因此,在对越战斗期间,只要发现有使用化学武器的士兵,我方必然穷追猛打。
谅山战役最终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拿下谅山,可以说我方掌控了这次对越战争的绝对主动权。越南河内城门几乎大开,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已经成为必然。
后来西线部队也成功渡过红河,兵临城下,越南面临完全失败的局面。中国信守承诺,攻破首都河内等越南主要城市后,下令撤出越南,并宣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完全胜利。中国军队在撤退途中采取边撤退边清剿的策略,清除反动势力,并完全摧毁越南军事和工事设施,以给越南造成毁灭性打击,实现威慑的最终目的。
有人说对越自卫反击战太过残忍,但是我觉得在越南狂妄自大,又不遵守国际战争法则,随意使用化学武器的背景下,如果不及时给予他强有力的打击,就没法停止他侵扰我国边境的脚步,就不能把越南从军事强国的美梦中打醒,也许这就是武力的真正意义所在。
总之,中华民族不是好战的民族,但也不畏惧战争,还是那句老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是给周边国家的警示,也是对世界的警示。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渴望和平,但战争非要燃及中国土地,我国人民绝不畏惧。
看看吧,编辑过的故事
一跪累母难
1926年,许世友在王树声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1927年率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也就从这时开始,许世友成了“清乡团”搜捕的主要对象。
“抓不住许世友,就拿他母亲是问!”“清乡团”的头目高喊着。
许母心里明白,三儿子和二儿子(许仕胜)都参加了革命,“清乡团”决不会放过她们一家的。于是,许母带着全家老小躲进了深山。几天之后,许母下山打探消息,恰巧被进村搜捕的“清乡团”碰上,白匪不由分说,捆绑起许母,逼问许世友的下落。许母咬紧牙,一个字不说,白匪恼羞成怒,皮鞭雨点般地抽在许母的身上、脸上。
许世友听说母亲被抓,顿时怒火中烧,他掏出笔,唰唰写了几行字,令人送给“清乡团”头目李静轩。李静轩匆匆看完落款为“炮队队长许世友”的短信,知道许世友就在附近,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暗中把许母释放了。
许世友惦念母亲,连夜赶回去探望,当他在三舅家看到母亲的时候,未及问候,便双膝下跪:“娘,不孝的儿子连累你受苦了。”说完,孩子般地扑进母亲怀抱,失声痛哭起来。深明大义的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平静地说:“孩子,不要哭了,娘虽不懂什么,却知道你干的是救穷人的好事,娘不拦你。”接着母亲告诉他,他的妻子朱锡民已经“有”了,再过几个月,他的孩子就要出世了。许世友听罢,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二跪怜母苦
一次,在战斗胜利结束之后,王树声等领导同志下令部队整编,而整编的地点离将军老家许家洼不算太远。一天,王树声把许世友叫到跟前,笑着说:“你该回去看看大妈和你的媳妇,还有你那未见面的小伢子了。”许世友双脚一并,向领导行了一个军礼,转身向许家洼方向跑去。
一路上,许世友边走边想:“母亲苦了大半辈子,现在抱孙子了,她老人家可该高兴高兴了。”
哪知,当他到自己的家门口时,刹时呆住了:五六间房屋已被烧光,残垣断壁间,搭起了两座低矮的草棚。他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这时,母亲正从院墙外向院内走来,许世友紧走几步,上前抓住母亲的手,哽咽着说:“娘,您老人家受苦了。”说着,便跪在了母亲脚下。
母亲拉起儿子的手,像小时候一样为他擦去眼泪,只字不提自己的苦,只向儿子报喜讯:“因为世道黑暗,你的儿子小名叫黑伢;又因为希望咱家平安无事,先生给取学名叫许大安(1949年,许世友和夫人田普为许大安改名为许光)。”许世友正和母亲说话间,妻子朱锡民抱着孩子从娘家回来了。许世友赶紧迎上去,一边问候妻子,一边接过小黑伢亲了又亲。母亲在一旁看着,笑了,妻子也笑了。母亲和妻子的笑容,许世友多少年之后仍记忆深刻。
三跪别老母
1932年8月,许世友率部队出发,部队在离许家洼不远的西张店村扎营,细心的陈赓再次安排许世友回家探亲。
到家后,许世友向老母汇报了自己在部队的情况,由于怕母亲伤心,他隐瞒了二哥许仕胜被张国焘假借“肃反”名义杀害的消息。
一家相聚总是匆匆。天快亮的时候,许世友来到母亲床前,轻轻地喊道:“娘,我该走了,您老就不用起来了。”
哪知母亲披衣下床,把一手巾兜鸡蛋塞到许世友手里:“儿啊,娘下半夜就把鸡蛋给你煮好了,带着路上吃。”
娘,我年轻力壮的,用不上这个,还是留着给娘补补身子吧!”许世友把鸡蛋塞到母亲手里。
母亲不由分说,解开儿子的衣扣,把鸡蛋塞进儿子怀里,重新把扣子扣好。儿子要走了,母亲为儿子拉拉领角,拽拽袖口,又把手伸到儿子袖筒里摸摸棉袄的厚薄。此时无声胜有声,许世友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掉下来。透过泪眼,望着母亲那满头的白发,想想二哥的不幸和四弟(许世友四弟在家得绞肠痧病逝)的夭折,再想想母亲的孤单及以后孤儿寡母的艰难,许世友禁不住哭出声来。“娘,做儿的不孝,让你独自一个人在家受苦,我读过私塾,懂得应该孝敬父母,但是……”许世友难过地低下了头。“孩子,娘不怪你,娘虽然不识字,可娘懂得,大丈夫尽忠不能尽孝。娘愿意让你去尽忠,尽孝只为我一个人,尽忠是为咱普天下的穷人哪!等打跑了白狗子,还怕没有好日子过”。母亲说完,便催他快赶路。
母亲的深明大义越发令儿子心里难过了,在即将迈出大门的时候,许世友忽然转过身,流着泪喊道:“娘啊,儿这一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就受儿一拜吧!”说着,便跪在了地上,像是对母亲说话,又像是对着大地发誓:“我许世友活着为国尽忠,死后为娘尽孝;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定要埋在娘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说完,站起来为母亲擦去眼泪,理理头发,然后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许世友怎么也没有想到,与老母亲这一别,待母子再次相见,已是17年之后的事情了。
四跪求母谅
1949年,全国解放后,许世友本打算回老家探望老母亲,可是新的任务又容不得他脱身。无奈,将军只好让大儿子回新县老家把母亲接来。
在母亲即将到来的这一天,将军提前处理完身边的事务,一门心思地专等母亲的到来。当大儿子黑伢扶着奶奶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将军却如雕塑般地“定”住了。这就是娘吗满头的白发,腰身也弯曲得直不起来了,连走路都有点颤巍巍的。岁月无情,娘老了!
“娘……”将军喊着,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紧紧握住母亲那双干瘦的手,当着100多名部下的面,“扑通”跪在了地上。
“孩子,我终于见到你了!”母亲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儿子的双肩,稍顷,母亲像是意识到了什么,对儿子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将军则泣不成声地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娘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孩子,你也变样了,要是在路上,我还真认不出你呢。”
“娘,我实在脱不开身回来看您,您老人家不会生我的气吧”
将军和亲娘,就这样一个跪着,一个俯着身子,构成了一尊人间永恒至美的“孝子与慈母”的雕塑。
第一跪是为了幺妹不被卖;第二跪是为了母亲受苦;第三跪是为了家被毁了,娘受累;第四跪是为了尽忠不能尽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