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与快乐交织的回忆——《柳叶儿》文本解读

感慨与快乐交织的回忆——《柳叶儿》文本解读,第1张

    《柳叶儿》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在粮食极度匮乏的童年时代,自己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难忘经历,字里行间始终交织着作者感慨与快乐的双重感受。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这是回忆“抢柳叶儿”之前的一个段落。

      “全家最乐的”这五个字背后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是以当年的“我”——一个孩子,一个淘气顽皮的小男孩的视角所观察揣摩到的结论。其他家庭成员显然在这个孩子的眼里,无法与自己的“快乐”相提并论,也许他们因为食物没有着落而满脸忧伤,也许他们因为长期的饥饿而憔悴不堪,也许他们在绞尽脑汁地谋划如何度过这难熬的日子,也许……总之,除了我“最乐”以外,其他人是“乐”不起来的。 

        而“我”呢,正心急如焚地想要“大显身手”,自然无暇揣测出大人们的忧伤与悲苦,反正“我”是全家“最乐”的那一个。

      “最乐”是因为“我”年幼,无法用心体察那份艰难与苦痛,“最乐”是因为“我”仅仅沉迷在自己淘气的小天地中。所以,浓浓的感慨与儿时无知的快乐交织在了一起,在回忆开始就弥漫开了。

        爬高树摘柳叶儿和清晨赶远抢柳叶儿,在“我”的记忆中是快乐无比的经历。爬高尽显“我”的能耐,干了别人不敢干的事情让“我”得意洋洋,涉远充分发挥出了我的爬树特长,不仅欣赏到了清晨的美景,还收获了可以果腹的柳叶儿。

      最快乐的无疑是吃柳叶儿,虽然工序繁杂,但柳叶儿做成的菜糊糊粥香得不行,最关键的是我是全家唯一一个可以放开吃的,这样的特殊待遇,更令“我”快乐无比。

        然而,细细想,这些快乐的情节背后有多少的无奈、心酸与感慨啊!首先,一个“抢”字就道尽了那段岁月的满目疮痍。同属礼仪之邦,同在一片土地生活,乡亲邻里原本该是和和睦睦,来往亲密,可是“柳叶儿,是要抢的”,一个“抢”字把人与人之间和美的关系深深地撕裂了,是什么让人们失去了温馨和睦?极度的饥饿,难以活下去的困境,逼着人们不得不抛弃尊严,去“抢”可以果腹一顿的柳叶儿。“抢”字述说了无尽的感慨与无奈!

      三叔和我涉远去抢柳叶儿的苦痛更是让人心酸。不到万不得已,有谁舍得让一个孩子忍受长途跋涉,顶着清晨的寒意,最重要的是还要爬高,冒着可能摔下来的危险,去开辟一块新的争夺领地!“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吃”,这是特权,这似乎是一个孩子的荣耀,但这份特权和荣耀背后,是全家人的怎样的一份怜惜与愧疚!然而,这些对于当时的“我”是无法体会的,“我”的“乐”中透着的全是深沉的感慨与心酸。

        单句成段,给人沉重感。“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柳叶儿救过我的命。”“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这三个简单的句子单独成段,在行文上给人以深沉、感慨,不忍启齿,不堪回首之感。

        “又是”说明作者每到柳叶儿抽芽的季节总是能回忆起这段时光,又见这段记忆的深刻,也见这段记忆的苦痛。“那些天,全家最快乐的是我。”与“我是那些天全家最快乐的。”两个句子的表达的意思一样,但叙述中蕴藏的情感却截然不同,“那些天”放在句首,凸显了那些日子的刻骨铭心,也表现了回忆那些日子的作者的不堪回首,“那些天”,是作者充满着感慨的回忆缓缓拉开了序幕,更是作者心头的并不轻松的记忆枷锁。而“我是那些天全家最快乐的”则透着轻松、欢愉和自豪。

        回忆画面的快速层进,透着苍凉与感慨。文章第四段“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不加修饰的语言,看似平静的一成不变的语气,三个“吃光了”给读者勾画了三个无比忧伤的画面,一群的饥饿的人们,像蝗虫般向所有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进军。三个句子,三个争抢的不堪画面,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越来越让人揪心的记忆,满是心酸和无奈,平静的语气背后是汹涌的情感波涛。

        在到达情感顶点后,“那一年,我八岁。”用理智收回那几个不堪的画面,不用“我那一年八岁”来叙述, 强调了“那一年”在我记忆中的印象至深,也强化了“那一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感慨之深。

      文章14段 “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叙述方式方式同样是画面的交叠、层进,叙述中情感的渐强,然后沉重地收回。

        儿童视角的叙述,压抑不住的快乐。“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蹭蹭爬到最高点……”一系列的动作,简单单纯的心理,把儿童快乐无比的自豪感写得淋漓尽致。“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吃……”短促中透着急切的叙述,仿佛让我们触摸到了孩子那迫不及待要大吃一顿的心情,和即将吃到美味时尽力压制却压制不住的激动和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儿童的视角,来自于干练的短句,来自于叙述背后的真切感受。

形容心情波动很大的成语有:心潮澎湃、心潮起伏、 慷慨激昂、百感交集、悲喜交加

1、心潮澎湃

读音:xīn cháo péng pài

释义: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出处: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例句::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2、心潮起伏

读音:xīn cháo qǐ fú

释义: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不定,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刘二柱 望着死里逃生的久别的哥哥,心潮起伏。”

例句:乡间弥漫着夜雾和细微的声音,天上的月亮,下垂的夜色,这一切让我心潮起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

3、慷慨激昂

读音:kāng kǎi jī áng

释义:指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

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译文:悲伤的情绪何等激动,歌声充满正气。

例句: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慷慨激昂,而且有点口角流沫。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绪激昂。

4、百感交集

读音:bǎi gǎn jiāo jí

释义: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处:南朝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译文:看到这茫茫江水,不禁百感交集,如果人有感情,谁又能排遣这难言的的忧愁。

例句: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用法:作谓语、状语。

5、悲喜交加

读音:是bēi xǐ jiāo jiā

释义:交加:聚集。意为纠结。一边开心,一边难过。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且说胡小记与艾虎认着表亲,悲喜交加。”

译文:且说胡小记与艾虎认了表亲,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例句:当得知亲人的消息后,刘大爷悲喜交加地淌下了眼泪。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又高兴又难过。

互相陪伴了一段路,才明白只有知根知底还聊得来的人,才能走到身边、才能聚到一起。有人来自然就有人走,留下的全部是你看到依然愿意留在你身边的人。爱情友情都一样: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久处不厌才是真情。

永远不能在朋友有难的时候抛弃他;朋友不是先来的人或者认识最久的人,而是那个来了以后再也没有走的人。草率决断的人乍看起来反应敏捷,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做出决断,缺乏深谋远虑。和他相处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给他泼泼冷水,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感情用事草率做确定。

我们应该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听悲伤的歌,看幸福的戏,你要离开,就请,永远别再回来。喜欢一个人上路,没有方向和归宿,只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停留。

人是不会嚼着薯片看美剧就成熟的。象牙塔里的我们当时都活得太朦胧,玻璃心的根源就是对生活的真相了解不足。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6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