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如果两个人没有孩子,在一起真的没有感情了,再也没有维持目前婚姻的必要了,选择离婚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如果两个人有孩子,孩子的问题则成了父母离婚时首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我想离婚舍不得孩子怎么办?
一、深入进行沟通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在一个健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两个人深入进行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
离婚,对于双方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深深地伤害。
从有利于孩子成长发育的角度,两个人好好探讨继续维持婚姻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或者是不可调和的的矛盾,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生长环境;
为了两个人曾经许下的山盟海誓,两个人就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试着相互退让一步。
试着找回曾经的那份真爱,试着找回曾经属于两个人的那份美好的时光。
二、寻求对方的理解就是向对方阐明让孩子跟随自己生活的理由,寻求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两个人虽然离婚了,但孩子是无辜的。
在解决孩子跟谁不跟谁的问题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二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教育。
如果你有能力抚养孩子且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教育环境,那么你就说服对方把孩子带走;
反之,即使你再不舍也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己之利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前途。
三、尊重孩子意见就是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自行选择跟谁一起生活。
如果孩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想法,孩子喜欢跟谁就跟谁,让孩子自行挑选。
父母在这方面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但是要以孩子的想法为主。
孩子在这方面的选择没有对错,有的只是父母给予孩子的一片真心和爱心。
只要是真心对孩子好,只要真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无论跟谁都是一样的。
四、寻求法律援助就是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去处理。
如果两人在孩子跟谁一起生活问题上协商不成,就要寻求法律援助。
关于判决孩子归谁抚养的问题上,法官会认真听取双方的意见。
法官会仔细考量双方的经济状况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公平、公正做出判决。
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哺乳期的孩子一般都判给女方。
解决想离婚舍不得孩子的方法还有很多,因人而异。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梦想。
无论婚姻中的人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要把孩子的问题解决好。
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婚恋情感节目主持人涂磊说过:
只有爱不爱,没有合不合!
中途退出的人,无非是不够爱,却偏偏说不适合。
真爱,就坚持,没有炼狱般的彼此磨合,哪来心有灵犀的一生浪漫!
虽然说离婚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但我还是衷心希望所有的婚姻都幸福,所有的家庭都和谐。
有不少的家庭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来带大,这就导致孩子很容易会缺失一个完整的教育,因为长辈们通常都会有隔代亲,会对孙子孙女格外的宠爱,而这样的“隔代亲”发展过度了就会变成溺爱,我也会把孩子养成一个无法无天,没有规则意识的“坏”小孩。而等到父母察觉到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也已经是无能为力,“管不了”孩子。
有一些父母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养大的孩子是那么的陌生,本来在自己看来是非常乖巧的孩子,却突然变得很可怕,而当父母开始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大多数已经是为时已晚了,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心理教育时间。
心理抚养是由李玫瑾教授所提出的,他认为人在幼年的时候是需要心理抚养,因为他发现在一些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里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的犯罪动机都跟他们年少时所有过的经历有关。
相信不管是父母还是长辈们,对于孩子的爱肯定是只多不少的,但是在宠爱的过程中,父母们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过分的溺爱孩子,这样很容易会把孩子养成一个,无法换位思考,替他人考虑,只会为自己考虑的自私的“巨婴”,当孩子开始犯一些小错的时候,父母还能够把孩子兜着,但是有一天孩子要是闯了一个更大的祸,父母没有能力去“兜着”的时候,那又该怎么办呢?
一直存在的问题也并没有解决,所以这个时候给孩子培养规则意识就尤为重要了。
要教会孩子和他人分享,让他们懂得合作共赢的道理,并且还要让他们意识到有一些事情是自己不该触碰的底线,比如,暴力、欺骗、违法犯罪等等,除此之外,
也要尽量多陪伴孩子,有的时候陪伴的时间不一定要非常的多,但是一定要有质量,而一个有质量的陪伴,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对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所以在这方面上需要父母们多去注意,做好了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也是在给心理抚养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心理抚养和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情感 引导其实就是通过跟孩子传授一些 情感 上的规则,来让他们知道 情感 的区别以及如何去应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当下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去学习认知 情感 以及学会自信的表达自我。
不管是什么场合,什么时候父母都可以对孩子进行 情感 引导,这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的惯性养育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对于 情感 的理解认知程度。
有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少会把决定的权利交给孩子,这其实就很打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性,其实不妨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有担当,同时,也会更有积极性。
比如说,当孩子想要看电视的时候,你就可以先询问他说你是真的想看电视吗?这个时候孩子一般都会肯定性回答,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给孩子提供两个电视节目选项,并且要告知他们这个电视他们所看的时间,让他们去进行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接受了规定好的电视时间这件事,同时又会因为他们可以选择这件事情,而让他们对这件事情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感受的更加深刻,也就是更能接受到了其中积极的影响。
收到一个提问:
这或许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垃圾肥皂剧太多,孩子天天就知道看电视,而不去做作业,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看小猪佩奇的孩子,其没学好,倒学会了“猪叫”。
但魏参想说,不让孩子看电视剧、娱乐节目,其实和放纵孩子看电视,危害一样大。这是2个极端。
而魏参更想要告诉这位家长的是:一个“只”字,就暴露了题主是一个强势性的家长。一个强势的家长,是养不出一个有气质的孩子的。
汉语词典中有2个解释:①、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如容易兴奋、活泼好动、沉默安静等。和通常所说的“脾气”“性情”相近。②、泛指人的风格、气度:文人气质。
都感觉对,但又好像少了点什么,魏参的解释是:气质,特指一个人的一种精神面貌,一种让大多数人很舒适的精神面貌。
按上面的理论,最重要的就是让人舒适,对于孩子来说,无非是这些特性:自信、阳光、善于社交,懂礼貌, 爱分享,爱学习,乐于助人,孝顺父母,帮父母做家务,诚实守信,不撒谎,积极向上,没有恶习等等。
社交,是需要谈资的。而小朋友们交流的谈资,无非是最近热门的动画片,热门的娱乐节目;如果你从不让孩子看这些、你所认为的“垃圾节目”,看似正确的做法,实则是毁了孩子的谈资。渐渐的,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
书中会教孩子:谢谢、对不起、不用谢等礼貌用语,但也仅限于教会孩子会说这些话而已,而至于什么场景该说什么样的话,远没有用眼睛看,来学得更直接、更明了。有些人说,那父母可以做些表率啊,但父母的圈子能有多大呢,能遇到多少事呢?而电视却是一个很好的扩张孩子视野的通道。
比如高质量的娱乐节目,会教会孩子恰到好处的礼貌,而不是一味的妥协和顺从;比如高质量的电视剧,会引发孩子的思考,什么情况下要懂礼貌,什么情况下,抗争比礼貌更有用。
书中自有黄金屋。确实,浩瀚的书中海洋,有无数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书的局限性,它只能影响喜欢看书的那些人。每个孩子天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天生是不喜欢看文字的,硬逼迫这些孩子看书,只会让他们更厌恶书而已。而看一些高质量的电视剧或者娱乐节目,同样可以达到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目的。
高质量的古装剧,可以让孩子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文化,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高质量的娱乐节目,可以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激发孩子对地理和去世界看看的兴趣。
不可否认,有很多垃圾节目,没有营养,不能让孩子学到东西;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确实有些良心节目,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比如《百家讲坛》、《诗词大赛》、《朗读者》、各大纪录片等等,都很不错的。也有一些制作精良、三观很正的电视剧,比如国外的《老友记》,国产的《三国演义》、《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白鹿原》、《家有儿女》等等。
孩子难免会受同学们的影响,喜欢看时下一些流行的肥皂剧。而同样是看肥皂剧,有些孩子学会了暴力和撒谎,而有些孩子却学会了:勇气和诚实。为什么?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
比如,可以就节目中有比较争议的做法,可以问孩子的看法;看完节目后,问孩子有什么感想,等等。如果孩子的反馈是正面的,就加以肯定;如果孩子的反馈是负面的,那家长就要注意了,不要一味的责骂和否定,而是要用魏参说过的情感交流法,先问孩子为什么,然后和孩子进行良性的深入沟通,才能真正拨乱反正。
育儿规,致力于帮助父母轻松养育优秀且幸福的孩子,父母少生气,孩子更优秀。欢迎关注和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