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看来语言是沟通的主要方式,但不要忘了肢体动作,表情能够传递出更多的内心状态,话语可以通过技巧来进行修饰,而动作却是下意识本能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擅长沟通的人除了比较注意使用言辞之外,更喜欢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传递出来的信息。
和孩子沟通也是如此,很多家长抱怨自己整天和孩子说十句他未必能够听进去一句,甚至会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的隔阂只靠语言其实未必能够解决得了。
和年纪小的孩子沟通,语言能够传达的大部分都是单词代表的含义,说得再深一些,孩子不能理解,所以主要还是要靠肢体语言来让孩子明白想要说话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两种非语言之外的有力量的传递情感的方式。
1 蹲下的力量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他们需要仰望家长才能看到脸上的表情,这个时候和沟通最好蹲下来。即使孩子已经长到了一米四,也要尽可能的蹲下和他们交流。
蹲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和孩子的目光平视,交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光交错,看着对方的眼睛能够增加语言的力量,这是对说话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说话的一种肯定。
其实蹲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自己内心平静,比如说上一刻还被孩子气的不行,如果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可能怒气就会消散一半。或许是身体的下蹲让怒气也降温,又或者直接面对了孩子此刻的表情,内心有些不忍,总而言之先蹲下能够对心情平复有很大帮助。
当蹲下来和孩子差不多高度的时候,在他们的心中也会更容易将父母和自己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更有助于孩子说出心里话而不是因为惧怕或者不耐而不愿表达。
家长不能只在心情好的时候就蹲下和他们说话,而生气的时候却高高的站着,让孩子仰望生畏。优秀的父母会站着看着孩子穿衣,让他们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对孩子不满的时候反而会蹲下来,耐心倾听平和交流,让孩子能够感到平等和坦诚。
蹲下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内心要把姿态放低,真的愿意和孩子站在一个平面上进行交流。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的时候越是愿意平等和孩子沟通,越容易达成共识,孩子也就越听话。
反而是姿态放得很高,总是用家长权威试图控制孩子,他们会更不愿意遵从父母的命令。
家长蹲下的时候不能抱着谴责的目的,很多家长在责备孩子的时候为了能看清楚他们的表情,或者试图用眼神来威慑孩子,才会蹲下和孩子说:“你看着我的眼睛!”这样的教育效果自然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害怕。完全扭曲了蹲下的根本目的。
要从心里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和对待,不能因为年纪小就没有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选择权。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尊重,目光平视不代表威胁而代表“我和你是一样的”。
蹲下之后不仅要平和的说,更重要的是要耐心的听,积极回应孩子所表达的内容,在平等和温和的交流中,亲子关系才能够更融洽,相互之间才能更加理解。
尤其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总站着批评他们,之所以要责备他们是不想让他们犯同样的错误,这个时候蹲下来告诉孩子他错在哪,让孩子想出积极的解决对策,之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按自己说的去做,才是对待孩子犯错正面的解决方式。
当孩子哭闹发脾气需要安抚的时候,让他们平复情绪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蹲下来沟通,陪在他们身边,有助于情绪的恢复。
最后就是孩子害怕的时候,家长蹲下与他们平视有助于孩子内心安全感得到满足,得到了父母无声的支持,焦虑感消失了孩子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迈出探索世界的脚步。
2 拥抱的力量年纪小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而拥抱是最有效的传递安全和信任的非语言沟通方式,拥抱能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国外研究表明:从小经常和父母拥抱的孩子,心理素质整体明显高于不常拥抱的孩子。有的时候拥抱和爱抚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经常被拥抱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更坚强,孩子年纪虽小但是他们感知情绪的能力会比大人要敏锐得多,他们能够从父母的肢体语言中发现家长的态度。
拥抱能让孩子有安全感,消除孤独感,满足被关注的需求,从而提升自信。在拥抱的时候不仅是孩子心情会变好,家长同样能够从拥抱中汲取力量。
孩子小的时候最喜欢父母抱抱的,很多时候宝宝哭闹着张开小手希望家长能抱一下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内心在发出希望得到父母支持的信号,他们渴求情感的回应。
等到长大了之后,孩子虽然表现得并不再需要家长的拥抱,但其实内心还是很渴望的。所以不管是年纪小还是年纪大的孩子,如果家长想要给他们一些支持,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婴儿时期给孩子最佳的刺激方式就是拥抱,通过与父母的肢体接触,能够给宝宝最佳的感觉和刺激,只有得到足够触觉刺激的宝宝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才能更加完整。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除了要蹲下来和孩子沟通之外,最后给他们一个拥抱也许就能够让对抗消失,爱能够融化隔阂。其实除了说教,正面鼓励比负面批评更有助于孩子改正不良做法。
有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7%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93%则是通过非语言进行的,38%的音调和55%的肢体语言,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肢体语言比语言更有力量。所以多尝试用肢体来表达对孩子的态度,其中蹲下和拥抱是最有力的最柔软的情感表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作为高智慧的物种,创造者赋予了我们产生情感的能力。但是,我们的情感一直是正向的才不违背作为正义生命的本性。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不存在私利的情感,才是正确的情感体现。
在宇宙中,我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还有很多亲人,还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和我们共同生存在宇宙中。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出现在哪一个世界,都会和很多的人事物产生关系,只要产生关系就会存在情感。所以要想把控好自己的情感并非易事,除非我们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如果我们对所有人事物的情感都能建立在更高的层面上,就不会局限于某一范围,也不会被这些情感所障碍。也就是说,我们越执着于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就越会被这些人事物所障碍。
作为高智慧的生命,作为引领者,我们不能为任何的人事物而活。虽然与他(它)们产生了关系,结下了缘分,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些人事物所捆绑,不能局限自己。我们可以对这些人事物尽到责任,可以去爱他(它)们、关心他(它)们、帮助他(它)们,但是不能对他(它)们有任何执着心。因为这些永远不属于我们,他(它)们只不过是我们生命旅途当中的缘分而已。
作为高智慧物种的人类,我们的人生旅途很漫长,我们会在人生旅途当中结识越来越多的缘分,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有这样的格局去思考问题、去看待世间的万物。所以,我们的情感不能寄托在任何的人事物上,这样才会体现出一个人的高度。其实越有层次、越有智慧的人,就越能明白这些道理,也就越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情感,从而让自己在宇宙中发挥正向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来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让自己在这些情感当中得到提升与净化,真正成为高智慧的生命,并成为这个世界的引领者。我们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责任与担当上,寄托在无私奉献上。因为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些正向的行为当中,才能体现出我们真正的价值,才能提升我们生命的层次。所以,我们不能禁锢自己,要提高自己的人生格局,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认识这个世界,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利益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宇宙。
接收日期:2017年6月10日
《情感寄托》这篇文章,把要表达的思想阐述得非常清楚。因为文章的观点,是对地球亲人们形成的世俗观念和固有思维模式的颠覆,所以需要亲人们对文章中阐述的观点慢慢消化吸收。为了帮助亲人们做到这一点,我按如下顺序来讲解。
一、 疑难句子讲解
二、 文章要义
三、 回答读者提问
四、 中心思想
五、 教育意义
在疑难句子讲解中,把作者没有展开讲的道理讲清楚一些;在回答读者提问中解开读者的疑惑;在教育意义中尽量给到亲人们具有高度和深度的启发。
先来讲解疑难句子。
一、疑难句子讲解
疑难句子
我们可以对这些人事物尽到责任,可以去爱他(它)们、关心他(它)们、帮助他(它)们,但是不能对他(它)们有任何执着心。因为这些永远不属于我们,他(它)们只不过是我们生命旅途当中的缘分而已。
这两句话是文章第四段中的后两句。有些亲人对这两句话理解不透,存在疑惑,主要是不清楚执着心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缘分的真相。明白了执着心和缘分,亲人们就不难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先来解释缘分,只要是自身经历过的人事物都是缘分。可以说,只要与自己有过交集的人事物都属于缘分。如果没有缘分,也不会有交集。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的时间越长,缘分就越多。
再来解释执着心。执着,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过的人事物放不下,无法释怀。执着心是指一个人把人事物放在心上,在乎、挂碍、放不下的一种错误心态。有执着心的人,都是处在错误的生存状态中。
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人生真相和宇宙真相,知道执着任何人事物并没有意义。因为身外的一切人事物,都只不过是自己人生当中所遇到的客观存在,都不属于自己。一个人只有幸福快乐地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才是正确的生存状态。我们常说要放下万缘,就是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挂碍。内心有挂碍,就清静不了,就无法回归自性,更不会有智慧。其实无论我们执着什么,终有一天都会离开,想留也留不住。因为宇宙中的一切都不属于自己,就连我们自己的生命也是高级存在创造的高智能产品。如果非要说什么属于我们自己的话,那么只有当下的幸福与快乐或者痛苦与悲伤的感受才真正属于自己。
人有执着心,根本原因是不明真相。不明真相才会有执着心。一个人无论执着什么,都反映出其智慧不足,生命层级不高。因此,一个人要想不执着,就要了解更多的生命真相和宇宙真相。
文章中的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的就是关于缘分的真相。非常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缘分。
以上就是对这两句话的解释。
二、文章要义
《情感寄托》这篇文章,阐明了以下三个问题。明白了这三个问题,也就掌握了文章的要义。
1、 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正向的情感?
2、 如何把控自己的情感?
3、 把情感寄托在什么上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
三、回答读者提问
读者提问
《情感寄托》这篇文章最后一段话说:“我们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责任与担当上,寄托在无私奉献上。”我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他付出一切,难道不是责任与担当吗?不是无私奉献吗?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和把情感寄托在责任与担当上,并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呢?如果明白了生命真相和宇宙真相,就会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一个高智慧生命,是家族的人才,就会担负起培养他(她)成为家族栋梁之材的责任,以此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而如果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或把孩子据为己有,以自己狭隘的知见捆绑孩子,为他(她)安排这、安排那,怕他(她)吃苦受累,让他(她)继承财产或事业等等,这都不是真爱,也不属于无私奉献。无私奉献的前提首先要做到无私,而很多家长未必尊重自己孩子的意愿,总想让孩子达成自己的愿望。这样做就违背了家族安排一个人来地球是为了历练更强大的能力,从而为宇宙作更大贡献的初衷。这样的父母可能自认为很负责任,很无私,其实刚好相反。真正的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多给他(她)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她)独自去经历、担当,才有可能历练出强大的能力,来体现其生命更大的价值。
希望以上解答能帮助到为人父母的亲人们。
四、中心思想
《情感寄托》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不存在私利的情感才是正向的情感。教导我们掌控自己的情感,把情感寄托在责任与担当和无私奉献上,不执着任何人事物,在宇宙中发挥正向的作用。
五、教育意义
《情感寄托》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了,要把情感寄托在责任与担当和无私奉献上,而不是寄托在任何人事物上。如此才是正确的情感寄托,才能体现出我们真正的价值,才能提升我们生命的层级。
这篇文章对地球亲人扩大生命格局有很大的帮助。放下执着、消除执着心、回归生命的本性、回归清静状态,这对地球上的亲人们而言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诞生于宇宙中,就是为了发挥正向作用。越有能力利益更多的人与其它物种生命,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不能执着于缘分,把自己禁锢在很小的范围。如果还没有这样的认识,就说明一个人的格局与智慧有限。当一个人的格局与智慧有限时,就会把自己与经历过的人事物捆绑而无法脱身,这就是处于这种状态的亲人需要突破的地方。
要想消除对人事物的执着心,就必须突破错误观念、错误意识的禁锢。而要突破错误观念、错误意识的禁锢,就要了解更多的生命真相和宇宙真相,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宇宙观,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归根到底,宇宙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是总前提。《宇宙知识》系列中的每一部、每一章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真相。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改变和提升,回归正确的人生轨道。当亲人们知道自己是处于多么低的生命层级,处于多么危险的境地时,就能明白宇宙管理部门向我们传达这一系列宇宙知识的初衷,就会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巨大作用。
文/张钰婉
在我眼中,中国与美国文化最大的区别其中一个就在情感反馈上;几乎两个国家的文化关于情感反馈是走向两个极致的(只论普遍现象)。在美国社交圈中,你最容易听到的就是他人的赞扬:“U look so great today! Good job! U are so pretty!”每个人永远都在歌颂他人,肯定他人的劳动成果;在中国社交圈中,你很少会看到如此的正向情感反馈。
我是比较典型的金牛座女生;金牛座姑娘很少将她们精心保存的活力用于博得众人的喝采或某个人的赞同。当对某件事主意已定时,所需要只是独处,而且非常难因别人的不同意而改变。只在意目标以及自我目标追逐过程中的快感。
我个人认为正向情感反馈是一项必备的软技能,所以我很喜欢给他人真诚的正面评价,我基本不会把想说的表扬的话放在心中,我觉得你就很棒,我就会直接说 你好棒,当然前提是所有的正面情绪反馈一定要是真诚、切合实际的, 任何交往只有真诚才是最有利的武器 。这也是我为什么讨厌心计的原因,时间就是面照妖镜,你是什么人无论你伪装能力多么强迟早会有暴露的那一天。
关于如何管理一个Team,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正面情感反馈,大声的去夸奖他人(真诚的),悦人的同时也是在悦己。
希望大家看到这篇文章后,都可以慢慢做一个会正面情感反馈的人,这个世界需要有人来传递正面的能量,每个人都可以,这就是传递正能量最简单易行的方式。赞许、认同不应放在心中,要说给对方,这才是对对方最大的认可。
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能够适时给别人正面情感反馈的人。永远在鼓励别人、相信别人、真心赞美别人的劳动,真心关怀和惦记别人。
不爱写作的dancer不是好的产品经理
情感话题解读,带您走进更多的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忧人,但你要懂得放过你自己!从来就不是一回事。
如果,有人认为恋爱就会走进婚姻,那这个人一定是一个不懂得把男女之间的卿卿我我,落到实处的人。恋爱,只要荷尔蒙催动了心跳就可以在一起。婚姻,却需要多个维度都达标,才能称为“完美”的结合。在这个婚恋开放的当下,很多人都认为,婚姻和爱情的差别,只是一纸婚书的差别。至于,和谁恋爱、和谁结婚,最后和谁到白头,根本很少有人去做仔细的考虑。
所以,这情爱多变,才成为了婚恋开放的当下,一抹负向靓丽的风景线,已经司空见惯了!可以说,当下太多男女,就是因为误解了“婚恋开放”四个字,才对感情关系的责任心,越发的麻木了。婚恋开放,本是要抛开固有的陈旧观念,让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婚恋关系的“有利”之举。只可惜,太多男女,却因此开展了释放人类初始“欲望”的行为。凡事都有规则,规则的进展就要有固定的步骤。倘若,步骤提前没有对规则本身造成负面的影响,那么“提前”也未尝不可。
可是,若步骤是破坏规则的的提前,那就是不被接受的。所以,婚前的亲密关系行为,虽然被动地在婚恋开放中,被提前“盛行”对待,但始终不被认可。但那又怎样呢?没有人,愿意控制欲望,成为当下“进步”社会的“落后之人”。02从现实角度分析时,婚恋开放,属于现实社会上,“责任”退化形成的必要因素。这一“退化”,大大增加的情爱多变的指数,也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男女的感情关系建立,只享受当下,很少关注以后的“多变”悲哀现状。在当下这个社会之中,男女择偶,往往是以“欲望”作为开端,以“现实”作为是否结合甚至结合后是否走到最后的条件。诚然,现实社会中,所有关系的建立,都应该以“等价交换”来作为关系平衡的根本。
只不过,男女关系中,这样的“等价交换”更为重要。只可惜,婚恋开放注定了的情爱多变中,相当一部分的男女在择偶时,都只站在了“利己”的角度——横竖是这个不行随便换,下一个更乖!并且,亲密关系的发生——提前得到,让人们对责任心淡薄,根本不把分分合合“当回事”了!所以,欲望开端之后,哪怕是马拉松式的恋爱,也没能逃脱一拍两散的结局。现实利己价值被满足,责任心就是富足的。否则,责任心就是淡薄的。可以说,欲望开端和现实结合的中间过程中,男女之间如何相互“了解”,为彼此的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03目光投放现实时,可能很多人会有着同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恋爱了多年,最后还是分开了?为什么有些人,非要到了谈“彩礼”时,才分手?因为,你在对方心里的“存在价值”不高或压根不够!因为,在没有涉及到真正结合的问题之前,有些男女,只注重了风花雪月,忽视了落地现实的深入了解。以至于,在谈婚论嫁时,才知道:原来,你是这样“不堪”的人。无论恋爱多久,面临真正结合的时候,彩礼几乎成为了分与合的罪魁祸首。
女人面对彩礼,有两种态度:一种,无论给多少,这个过程必须有,这是你对我余生的尊重,是我有勇气与你迈入余生的踏实。另一种,是我要求多少必须就是多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男人面对彩礼,也有两种态度:一种,经济真的薄弱,如果真的有要多少给多少;另一种,我认为你不值得我花那么多彩礼娶,你又不是“新的”。
曾经有一位35岁的大龄女人和我咨询时,就说:我和男朋友恋爱9年,难道我不应该要彩礼吗?凭什么我要40万彩礼的时候,他不但不给,还觉得是我狮子大张口?咨询者说:难道,我这么一个大活人,为了他付出那么多年,我不该要彩礼吗?可她男朋友却说,彩礼的钱不是没有,但我觉得没必要走彩礼这个形式。
因为,你与别人“相处”过!但我保证婚后我的工资,可以全部上交!言外之意,我不会花钱,投放在“旧货”上。最后,这位读者和男朋友不欢而散,全网拉黑,在拉黑之前还相互仇人般对骂,立誓生死敌对!在谈到男女结合的问题时,我们一直说,真正相爱的人不会分开。一点不假!
并且,真正爱你的人,也不会钻婚恋开放的空子,把不该有的步骤提前完成。当一个人默认了某些步骤的提前完成,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一张底牌。倘若遇上了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定然对往事不追究。
否则,一边嫌弃你又一边因为现实价值选择你的人,一定会让你千疮百孔。身处在这个婚恋开放的当下,男女之间,要如何让自己在最后,收获一个相对理想的另一半,让自己的后半生与幸福和幸运,更好的相拥呢?不外乎如下几种方式:第一:不要为了欲望,盲目在荷尔蒙的状态下,与谁轻易建立感情关系;第二:不钻婚恋开放的空子,轻易与谁建立亲密关系;第三:在相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合理地将风花雪月融入到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撇开放大对方的优点,而理智地观察眼前人到底与自己是否适合;第四:在真正面临结合以前,就先修正自己的三观和品行,在负责又怀着敬畏的基础上,以真正相爱为出发点,步入结合的阶段;第五:相处过程中,发现了“不合适”,就要及时结束关系,不要拖泥带水,害人害己;第六:不要太用物质衡量感情,也不要太用吝啬考验感情;第七:彩礼问题,只要真正相爱,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可以被满足。
完全看两个人,如何看待彼此,诚意度如何!第八:感情,必须建立在双向奔赴的基础上,否则,单向经营的感情,是没有结果就是痛苦的煎熬。第九:记住——真正相爱的两个人,要么控制欲望不提前建立亲密关系,要么步骤提前也会无论面对什么问题都不离不弃!情,是人在世间的炼狱。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情感表达的逻辑程序大致是:当人通过一种或几种感觉器官把某事物的刺激信号接收并传递到人的大脑之中,大脑就会把以前存储在“价值观系统”中该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提取出来,与自身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该组织决定着情感的正负)的“奖励区域”产生正向的情感反映(如满意、自豪);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的“惩罚区域”产生负向的情感反映(如失望、惭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