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经历过两段婚姻,两任丈夫都是因文生情,凭借着彼此对文字的热爱走到了一起。初恋是自己的高三语文老师,当时这对师生恋相差20岁,遭到了琼瑶母亲的强烈反对,跑到学校大闹,致使这个初恋被学校解雇,而琼瑶在爱情失意的同时,高考也落榜了,甚至闹过自杀。传说这位语文老师也因此终身未娶,至今仍在乡下教书。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他们的确是真心相爱的。
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后被琼瑶阿姨写进了书里, 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窗外》,因为这本书让琼瑶阿姨一举成名,说起来这段感情对于琼瑶阿姨而言,还是有收获的,至少成就了她的事业。
后来琼瑶阿姨遇到了他的第一任丈夫“庆筠”,凭着同样对文字的热爱,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但短暂的情感共鸣并没有敌得过生活上的柴米油盐。同时,琼瑶阿姨的事业一直青云直上,而丈夫庆筠却一直停滞不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地位悬殊,最终产生了隔阂,庆筠也因为事业和婚姻上的不如意,染上了赌博。
这点从后续琼瑶阿姨的代表处《在水一方》、《烟雨蒙蒙》中不难发现,都带有琼瑶阿姨本人的影子。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创作来源于生活。
琼瑶与庆筠的婚姻仅维持了5年就结束了。离婚独身的琼瑶因工作原因搬到了台北生活,机缘巧合下的是,她住在了比他大11岁的第二任丈夫“平鑫涛”的家对面。更凑巧的是琼瑶阿姨是《皇冠》的签约作者,而平鑫涛是当时的社长,也是在平鑫涛的鼓舞下,琼瑶阿姨将短篇小说《窗外》改成了长篇小说,也因此让琼瑶阿姨成为知名作家,小说界的“情感教母”。
同时也给《皇冠》杂志社带来销量上的暴涨,也因此给平鑫涛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要知道当时平鑫涛已经结婚生子,但就是这样彼此成就,让他们不顾外界的议论和指责,离经叛道的相爱了。
琼瑶其人本身就是小三,她的书都是小三上位的。
从新月格格,书中所写,十年夫妻是路人,不敌年轻格格,讲的是一个有恋父情结的格格爱上了比他爹都大的人,在得偿所愿嫁给心上人做妾后,策反了原配的儿女,让原配儿女指责原配不该不理解他们的父亲和少女的真爱。
一帘幽梦。只记得一句话:你失去的是一条腿,她失去的是爱情。一个妹妹爱上了姐夫,后来害得跳舞优秀的姐姐残疾。
菟丝花:一个女人收留了一个妹纸,妹纸和自己丈夫上了,这女人跳河了,那妹纸是主角,注意。
梅花三弄之梅花烙:一个没人性的妈,为了地位,把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炮烙,丢河里,换了男孩。
后来这俩孩子相遇了,然后狗血的相爱了,女孩在养父尸骨未寒时和那男的,无媒苟合,孝期失贞。后来那男的在皇帝招女婿的时候可劲表现,被选上了,娶了兰馨公主,那男的他妈怕自己儿子得罪公主想去处理掉儿子的‘外遇’,就是那女孩,然后发现其实是自己亲生女儿,遂接近府里,在儿子和公主大婚后,对公主百般欺凌,咆哮神马的,结局是啥不知道,只记得那女的很会哭,是个卖唱的。
太多,就不列举了。
总之她的书里,凡是我们认为正常的,都是坏人,都是不善良,不纯洁,不美好的。
比如爱上姐夫啊,爱上有妇之夫啊,有夫之妇啊,那都是爱情,是情不自禁,是美好的,是令人陶醉的。
她书中的妹纸,都是离了爱情就会断气,离了男人就会没血,你一说她眼泪就像长江水滔滔不绝。
她书中的妹纸,按照某种说法都是扬州瘦马。
现在都是反琼瑶的书,可以看看。
人活在世上会有爱情,但也要有责任,家人。
爱是责任,是最伟大的事情,所以奶奶侮辱了这个词。
所以~~~~坚决鄙视
有关琼瑶阿姨的爱情观解析如下:
爱情是琼瑶戏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正是这一主题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与观众。在琼瑶的观念中:
爱情对于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她的小说或戏中,人物似乎就是为爱而活着。爱情似乎成了人物的一切,至少也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人们可以从爱的空头许诺中获得一切未来的幸福。用霍妮的话说:“爱情就像进入天堂的门票,在这里一切痛苦都将终止:再也不会有失落感、负罪感和无价值感;再无需对自己负责;再无需与残酷的世界斗争。”
既然爱情在琼瑶的作品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琼瑶理解中的爱情意味着什么。
在琼瑶的理解中,爱是一种激情式的浪漫爱,其中充满了戏剧化的情节。琼瑶通过自己书中或戏中人物反复强调爱是极富激情的,其多部小说或戏所表现得就是两情相悦的男女如何由一见钟情而好梦成真的故事。在这种琼瑶式的爱情观理解下,爱是一种令人陶醉情感。两人从相遇到结合间如醉如痴的迷狂状态被当做双方强烈的爱的明证。为爱死去活来,为爱而痛苦,都象征着爱的强烈程度。
在这种关于爱的理解中,爱是占有,拥有对方的一切。反过来,爱又是放弃,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放弃自己。先放弃后结合在一起的两人,一同陷入到一种共生性的沉迷状态。这种爱情游戏,从深层的分析来看,完全可归为施虐狂与受虐狂的共舞。此外,在琼瑶的爱情观中还坚信,爱意味着你终生只爱一个。“从此以后,我的心中只有三个字‘何慕天’”。这正是典型的琼瑶式爱情语言。于是,爱的问题就是寻找爱的对象的问题。爱是等待,等待着你的唯一与你相遇;爱是寻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唯一,然后你们一同“堕入爱河”的过程。这种观念相信,只要找到了、得到了自己的“唯一”,爱的问题就会自然解决,“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就会从此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或许是由于琼瑶对这种醉人的激情爱的描写拨动了读者或观众心底深处或多或少存在的对强烈情感的渴望与迷恋的心弦的缘故,才使得她赢得了那么多的读者与观众吧。但奇怪的是,在琼瑶本人作品中,却又存在着一些自我拆台的情节设置,对上述的爱情观做出了否定。试举两例。
其一,琼瑶相信爱的对象是唯一的。但细心人会注意到琼瑶戏中一种矛盾场景。女人公爱上甲,并认为自己心中只有甲,绝不会爱上别人,大量的戏围绕两者展开,却最后峰回路转,出于各种可以原谅的意外,女主人公嫁给了乙,并且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又爱上了乙。如在《几度夕阳红》女主角相信只爱一个人“何慕天”,读者或观众为此而感动不已。但最后书中女主角却又发现自己爱上了那个本来不爱,只因一起生活了多年的丈夫。
于是,我想明白:在琼瑶的观念中,一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那么他是否可能再爱上另外的人呢?或者说:爱的对象究竟是不是唯一的呢?
本来,琼瑶是想通过唯一的爱来打动人,但她自己却否认了这一假设。
其二,在琼瑶的观念中爱情是崇高无比的。但我们却又会在其作品见到这样的情节:甲爱上了丙,并发现丙正是她一生中寻找的那个唯一,但她又发现与其关系非同一般的乙也爱上了丙。出于对乙的同情心或别的原因,甲放弃了丙,而将丙让给了乙。当甲如此做时,往往还被渲染成崇高的牺牲精神。于是我又困惑了:在这种所谓伟大的爱情中,人难道能被当作物一样被转让吗?在琼瑶眼中那样崇高无比的爱情难道也是可以转让的?
这种揭示还只限于指出琼瑶作品本身的矛盾。事实上,隐含在琼瑶式爱情观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问题在于:如果把爱仅仅看作是一种强烈的情感,那么由于情感这东西可以产生,可以消逝,可以强烈,也可以变弱的。我们如何能期望着一个人的情感始终处于强烈状态呢?
其实,作为编织浪漫爱故事的高手,琼瑶是深谙此理的。她当然明白,为了使主人公的情感能更长时间地维持,就必得在两人的结合过程中设置障碍。如果说,以前这种障碍多还是由于父母反对之类的社会问题的话,那么在现在这种客观障碍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就只有设置人为的障碍,即误会的情节了。这恐怕正是此类剧中三角、多角戏不得不引入的原因吧——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可增添误会的呢。至于婚后,人的一生中更长的时间中,这种浪漫爱是否还能一直维持得下去,可不是琼瑶式浪漫剧深究的问题了。而这也正是此类电视剧总要在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的结合之时拉上大幕的原因了。
简单说,激情式的爱,其本性决定了只能是短暂的,不可能是长久的。因此,曲折的情节就是必要的,并且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些障碍的存在,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人的激情。正是曲折情节的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才一次又一次地引发出人的激情。爱情路上的曲折是为了最终的圆满结局做铺垫。所谓大悲后有大喜。当主人公赢得了“真正的爱情”后,大幕拉上了。“以后我会永远爱你,再也不伤害你。”天真的读者会听信了这样的承诺,当戏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时,会满足地认为戏中的人物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作如此想的读者或观众却没有意识到
在琼瑶式的爱情观中上述的说法是自相矛盾,不可共容的。因为在激情爱中,很大成分要靠伤害(当然了,一切伤害在琼瑶作品中差不多都是由所谓的误会造成的)对方而激发。如果再也不伤害对方,那么一切都将归于平淡,浪漫爱也会寿终就寝了。事实上,琼瑶式的爱情必得在误会-受伤害-大痛苦-误会解除-大喜悦-又一次误会……
这一循环中得以实现。这一循环反映在作品中就是戏中的一幕接一幕的高潮情节。大苦与大喜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只要取消掉其中的一环,浪漫爱也就消失了。这样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伤害是爱的前提。只有存在伤害时,爱才存在。当伤害没有时,爱也就没有了。对那些相信大幕拉上,公主与王子永远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来说,这真是一个莫大嘲讽。
琼瑶作品中如此相互矛盾的爱情观念竟能交织、融合在一起,这真是令人深感奇怪。不过,令人更感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在于:这一切竟能让众多读者或观众不觉察其中的漏洞并陶醉于其中!当审视这一点时,我不知要感叹琼瑶的高明还是观众的幼稚了。
琼瑶小说,不是一般的言情小说,而是一种神圣化了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文化反应。主人公大多是一些痴情的现代化都市女子,她们一旦沉溺于爱情的漩涡,哪怕前面是海是堑,她们也要勇往直前;哪怕等待她们的是生命的毁灭,她们也会义无反顾。这正如《我是一片云》中的段婉露所说的那样:“他是强盗,我爱他,他是土匪,我爱他,他是杀人犯,我也爱他,没有他我就不要活了!”痴情在琼瑶的小说中成了一种至死不渝的东西,坠入情网中的男男女女,遇到任何障碍———不管是长辈的阻挠,世俗的冷语,还是年龄的差别等,都不能使他们有丝丝毫毫的退缩。
琼瑶小说中的人物除了痴情之外,还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善良和真挚,在别人困难的时刻,能够舍己为人。如《青青河边草》中的海爷爷,《烟锁重楼》中的雨杭,《新月格格》中的奴达海等。琼瑶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坏人,主人公的悲剧都不是源于别人真正的刻薄和歹意,而是由于人的理智和感情的冲突造成的,男女主人公所拥有的是陷于爱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的悲剧。象《几度夕阳红》中的何穆天、李梦竹,他们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却不能主宰自己的感情;李梦竹能投入何穆天的怀抱,能为了何有妻子而斩断情丝,却不能摆脱对何的感情。何穆天也是如此,当李梦竹不能属于他时,他却不能挣脱感情的锁链,以至天天默对夕阳……
琼瑶笔下没有负心郎,即使有一点点欺骗,作者也要让其受到惩罚,所以何穆天对李梦竹隐瞒了自己曾结过婚,但最终也失去了李梦竹;《剪剪风》中的蓝彩在得知何飞飞痴爱柯梦南时,不能牺牲自己的感情而造成了何飞飞的死,最后,她也失去了柯梦南。
在诗情画意中卿卿我我
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象“朝朝暮暮的夕阳,恻恻轻寒的风,烟雨蒙蒙的山水,聚散依依的人生”;象“天空是一片澄清的蓝,太阳把那片蓝照射的明亮而耀眼,几片白云在天际悠悠然然地飘荡着,带着一份懒懒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味,从天的这一边一直飘到天的那一边”;象“落日在水面静静地闪耀,成千上万条金光穿透了流水,如同某个神仙所洒下的金线织成的网……”无一不体现了这一点。
将古今诗词糅合在一起,略加改译,使之符合一定的音律在书中反复咏叹,增强了艺术魅力,这是琼瑶小说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例如《在水一方》中那撼人心魄的“绿水苍苍,白雾茫茫……宛在水中央。”这首诗来源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蒹葭·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该诗是一首古代情歌,琼瑶将其略加译改,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令诗的意境同人物杜小双的性格相谐调……
为什么琼瑶小说会有如此独特的审美价值呢?这主要源于她对中国古典诗歌巧妙的继承和运用,更源于她对中华民族审美心态的深刻了解。她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研究中国历史,母亲酷爱古典诗词。在父母的影响下,她阅读和研究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会常常流露出一种诗一般的境界,散发着一种东方式的美感。
琼瑶小说在颂扬爱情的同时,虽淡化了人物所处的环境。但是,她在写主人公追求爱情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也多多少少暴露了社会的某些病症,如金钱至上造成的门第观念等,所以琼瑶小说多少也有点认识的价值。她在描写一个理想的爱情王国时,其本身便是对资本主义肮脏情感世界的抗议。但是她的作品,并不具备对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力量。她叙述的永远只是一些小情调式的爱情故事,由于这种爱太脱离了真实的人生,必然会导致相应的作品缺乏惊心动魄的批判力量,必然不能更进一步从社会的角度和历史的根源去揭露悲剧的虚与实
琼瑶的童年实在是苦,而她的情感之路也是非常坎坷。
19岁时琼瑶爱上了自己的国文老师。青春期的琼瑶因为小时候的各种艰苦经历,以及弟弟妹妹们的优秀表现等多方面原因,让她深深地陷入了自卑。
各种情感的交织让她变得比较沉默孤独,此时刚好遇上国文老师的怜爱与关怀。19岁的她毅然决然地爱上了比自己大25岁的老师。大自己20多岁不说并且还离异,这也是琼瑶父母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的原因!即便琼瑶的父母也是师生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