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好多好人没有好报

为啥好多好人没有好报,第1张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好人没好报”,以至于给人产生“坏人无恶报”的印象,这当然是一种错位的认识。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

佛像

因此,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其认识往往也是一种错误的知见。

为什么如此说呢?其实有三个原因:

一、好人不是没有好报,而是没有立刻得好报。在佛教之中,有了“善因”,就必定会有“善报”,只是这个“善报”并没有像我们平时做生意的那样,现款现结。而是有冲消过去“恶业”的可能,也有来世再报的说法。

二、众生所看到的只是当世的因果,而没有看到三世甚至多世以来所积累的业报。

佛寺

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没有觉悟成佛,这也就众生受缚于轮回的根本原因,因为“因果”只是在轮回之中才存在,而已跳出轮回之外的佛是没有“因果”的。

因比,众生的属性决定了他只能看到今生的果报,这才是众生产生知见的真实来源。

三、众生原本就带有强烈功利之心,他的认为有付出就必须要有回报,而且是立刻回报。

众生不知道,正是因为众生有这样的知见,才被困于轮回和因果之中。也就是说,如果众生能够摒弃这样的知见,不再执于任何外相,也就可以转念成佛了,不再受轮回和因果的束缚。

因此,人们常说的“好人没有好报”并没有真实的依据作为支撑,众生之所以这样认为,是由于他们只看到某一阶段内的果报表象,并没有看到产生因果关系的内在联系。

当然,这也是由众生的属性来决定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好心好意去帮助别人,结果却让自己受到损失,这时候自己就会感觉到好人难做。具体来说,日常生活中自己帮助别人却被认为理所当然,自己提供帮助却被无度索取,以及自己好心帮助别人却被无端职责这三种情况,就会让自己感到好人难做。1、主动帮助别人,却被认为理所当然,这时候自己会感到好人难做。

正常情况下,当自己去主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该得到对方善意的感谢。但是在有的时候自己主动帮助别人的时候,却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认为自己不帮助他才是对的。这样的情况会让自己惊诧莫名,进而会产生出好人难做的感觉。

2、以及帮助别人时被无度索取,这会让自己觉得好人难做。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人的帮助,自己的困难得到解决以后,会向对方表示感谢,并不再接受对方的帮助。但是有的人在接受他人的帮助的时候却索取无度,将别人的帮助变成自己不当获利的来源。这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到好人难做的想法。

3、本来自己好心好意帮助别人,却被无端职责,以及会感到好人难做。

在有的时候,当我们好心好意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的不是感谢,而是无端的指责。对方对自己的帮助视而不见,却对自己令他不满意的地方纠缠不休,横加指责。这种情况会令自己感到非常寒心,并由此产生出好人难做的想法。

以上这几种情况在人际交往当中并不少见,因此当我们想去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好人应该有好报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事物发展总有二面性的,也许有被曲解的情况,这属于少数,少数不代表大多数,所以,我认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我们要坚信,做好人不难,一辈子做好人,一辈子全心全意为大家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提创的是帮助别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使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最近一段时间,“佛系”一词在网上广泛流行。佛系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话: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大家都知道做好事有好报,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时不时遇到好人没有好报的情况,这该作何解释呢?江南易林就要专门讲讲这个问题。

第一个假设

大家先不要急于知道江南易林想说明什么观点,我们先按照经济学的方法,来假设一个模型,为了简单起见,江南易林尽量让例子简单。

假设有这么一个村庄,村庄上只有三个人,这些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比如种菜、养猪、养鸡之类,他们都不偷不抢,不与外界交易,邻里之间也不进行物品交换,也没有**等意外之财,江南易林之所以限定这些是为了简化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分歧。

总之,他们就是三个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简简单单的人。

第一个人:种黄豆、胡萝卜等蔬菜。

第二个人:种西瓜、桔子,同时还养鸡养猪。

第三个人:这家伙比较懒,什么都不种,基本上靠采摘野菜、野果为生,也不和邻居来往,并且还习惯性的吸食本地土生土长的一种容易上瘾的毒草。

假设某一天,我们突然造访这三家人,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打量他们,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观察他们的生活状况来推测他们过去以及未来的生活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其实,根据简单的常识,这种推测是很容易做到的。

我们来到第一家,发现他们家里储藏着很多黄豆和胡萝卜等蔬菜,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嗯,这家人肯定比较勤快,并且是种黄豆和胡萝卜的,并且没有种西瓜和桔子,也没有养牲畜。所以他们家只有蔬菜吃而没有水果和肉吃。并且,这家人最近改良了品种,增加灌溉、增加了肥料的投入,所以我们可以预期,他们家来年会更加丰收。

同样我们到第二家、第三家也能根据他们目前的状况,推知他们以前的行为,比如是否勤快,过去种了什么,将来情况如何等等。

有些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废话吗,这谁不知道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你说的很对,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具体说来,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

这三个人只能收获他们种植的东西;这三个人都不能收获他们没有种植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现在的状况推知他过去的状况,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现在的状况推知他未来的状况,上面的道理应该是很显然的了。

第二个假设

现在我们来看看另外一种假设情况。几年后,上面三家人发生了以下一些变化:

第一家人:感觉自己营养不够,开始养猪、养鸡、养鸭。

第二家人:他脾气开始变坏,整天喝酒闹事,打架撒泼,到处惹事生非。

第三家人:这个人突然觉醒了,他感觉自己应该奋发了,开始种黄豆和西瓜等蔬菜。并且,这个人变得很积极热情,见人就客气的打招呼,看到邻居有困难就热情帮忙,被邻居们誉为“活雷锋”。

现在再让我们以一个天马行空的姿态来突袭访问他们,观察他们,而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过去的历史,我们与上次访问他们的是两拨人。我们会看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而我们的心情也会发生很戏剧化的变化。

1、第一家人

我们来到第一家人:发现他家里有菜有肉,我们感觉这很正常,这人肯定以前很勤劳。这很符合我们的观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第二家人

但是我们再看看第二家,我们就肯定会愤怒了:这家人整天到处惹事生非、祸害乡里,他们家怎么还有菜有肉吃香的喝辣的呢?你可能会说,这也太没有天良了吧,这样的坏人居然过的有滋有味!

3、第三家人

让我们先平息心情,继续到第三家来逛逛,这是我们感觉到非常的痛苦和惋惜了:

我们发现第三个人居然已经奄奄一息要死了!这第三个人死后,邻居们自发的为他捐款、问他立碑,抚养了他的孩子。我们这些访客都会感到惋惜,这么好的一个雷锋似的大好人,怎么年纪轻轻就要死了呢?我们会叹息:老天呀,你真是没有长眼睛呀!但是,事情真是这样的么?

案例分析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上面的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的情况。

1、第二个人

第二个人现在享受的菜和肉,是他以前种的“因”,他之所以有菜有肉吃,是因为他要么继续在种植,要么他不种植了但还储藏着足够菜和肉,因此他得到了“果”,能够继续享用。他现在只是在享受和收获他以前的果而已。这和他现在的恶行是两码事,而他现在的恶行——比如惹事生非,祸害乡里,是他种下的新的“因”,他以后必定要承受这些新的因长出来的恶果!

2、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也一样,他健康不佳、英年早逝,只是他以前懒惰不运动和吸毒的结果。他后面虽然改恶从善了,但因为之前经常吸毒他身体的根基被损坏,所以他的死亡也只是他以前种的“因”产生的必然结果而已。而他的夭折与他后来的善行也是两码事,他的善行必将产生新的善果。大家为他捐款、为他立碑、收养他的孩子就是他收获的善果。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好人没有好报的情况。我们感觉到“好人没好报”或“坏人有好报”,只是仅仅看到了事情的一面,我们没有能力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命运的全部来龙去脉罢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知道江南易林要说什么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其实因果两个字,一点都不迷信。无论是从命运角度来讲,还是从社会学、物理学等角度来讲,你只要做出一个行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只不过有些结果比较显著、有些结果不太显著而言。反过来,任何一个结果的产生,背后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原因在起作用。这就是因和果。

有一个著名的佛偈(发音同季,ji4)可以很好的说明江南易林的观点: 若问过去事,现在受者是。若问将来事,现在作者是。

其实这句话非常的有道理,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可不正是我们过去的种种决策、种种行为导致的么?而我们未来的生活如何、是穷是富不正是由我们现在的种种决策、种种行为决定的么?

所以江南易林要说的是:活在当下,把握住现在,其实就掌握了未来。

听到这里,一些聪明的听众可能会想到一点:我们每个人刚生下来就处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我们日后的命运自然也各不相同。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我们命运的果是什么由因决定的?或者说,是否有某种因素在我们刚生下来时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大家可以先好好思考一下。江南易林以后会逐步探讨。

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说好人没好报,好人不长命,其实不然。真正的好人应该是明事理,分善恶,分是非黑白的,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会帮助人,但只会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当一个好人,而不是当一个被遮蔽双眼看不到善恶的烂好人,要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

比如说这次8个孩子的被拐母亲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舆论哗然,然后看到有很多爱心人士跑去献爱心,还跑去感谢买家,说是买家好心收留了这个被拐卖的妇女,滑稽吧!

这些去献爱心、去感谢买家的人肯定是好人,但是他们献的爱心,反而是在助纣为虐,还因此为自己种下了恶果。

如果没有买家,这个可怜的女人也不至于会被人贩子拐卖到这里,被买家生生虐待了二十多年,遭受各种非人的折磨。

在这里这些所谓的好人,他们的爱心却献错了地方,因为他们分不清楚善恶,分不清楚是非黑白,去感谢作恶者,还说是作恶者好心收留了真正的受害者,这太毁三观了。

所以这些好人献了爱心,他们自认为自己做了好事儿,但实际上算是好事儿么?他们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么?不,并不算,甚至还为自己种下了因果。

做好事儿的前提是一定是要真正的去帮助到别人,要分善恶是非,要明事理。这里他们献出的爱心,并没有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是差点儿让事实真相再次被深深掩盖。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并不是好人没有好报,而是你真的是好人么?你做的事情真正是好事儿么?还是说你认为自己做了好事儿,所以就认为自己是好人了?其实大多数时候,可能你都是好心办了坏事,不分善恶是非,终究是一场空,反而为自己招来了因果关系,建议在做好事之前,一定要要先弄清楚事实真相,再认真去做,要真正的去帮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没有下一句,这是一句俗语。

意思是:经常做好事的人到最后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往往寿命很短暂,而那些经常做坏事的人寿命却很长,而且生活过得很舒坦。

形成的原因是:好人在帮助人或做好事的时候是不求回报的,即使自己累的不行了,还是会坚持的干下去,最后就会把自己累到,而那些坏人只会在舒适的地方贪图享乐。

人不能太善良经典的句子:

1、有时候人不能太善良,要懂得适可而止,你太善良了,只会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

2、人不能不善良,但更不能太善良。太善良的人容易受伤,容易不快乐。

3、如果一个人太善良的话,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你一直会那么善良,直至犯一点点小错都会被指责到崩溃,所以,人不能太善良啊。

4、人不能太善良,也不要太大方,日子长了,你会发现:身边的人认为你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曾经别人对你的感激,慢慢都变成了习惯;你对别人的帮助,渐渐都被认为是应该。

5、落水的对手一定要看着他沉入水底,永不翻身。否则他随时会浮上水面,给你致命一击。所以一个人不能太善良。

做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与要求,其实没有好报,也要做好人,更何况做好人是一定会有好报的,可能不会有外界的好报,但对自己来说本身就是升华。

下面分条来说:

1、说起好人,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其实为正确的人做了有帮助的事,就可以算好人。这样的话,做好人可以培养我们乐于助人的优良品格,升华自我。

2、既然选择做好人,那就肯定是无论报答了。因为要做好人的人,价值观都是很正的,即使没有报答,他也会去做。如果你不让他做好人,而是做个旁观者或者坏人的话,这直接与他的价值观不符,对他本身而言,会徒增罪恶感。

3、如果大家都做了好人,这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长远来看,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好人本来就是正能量的、积极的,如果社会充盈着这种能量,能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11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