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又脆弱的自恋者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脑神经学家扫描过自恋者的大脑,他们的左前额叶发育是异常的,比较小,所以自恋人格的形成也是有生理基础的。在外部环境层面,养育者的情感忽视或者过度的溺爱也会刺激自恋基因进行表达。如婴儿一哭闹,养育者就抱起来哄,那么婴儿就可以体验到养育者的滋养。如果养育者没有及时给予到积极的反馈,因而会直接丧失和外界建立链接的信心,然后转向内在,幻想出全能的字体来防御情感忽视,形成初步的自恋人格。
第二,孩子在童年期养育着,过度的溺爱,孩子无法体验到任何挫败,那么他们会在心中虚构一个完美过渡,进一步以自恋的方式去体验幻想中的自体客体关系,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强化自恋人格,部分或者全部排斥其他人格策略的发展,最终形成自恋人格障碍。其实每一个婴儿最开始都处于全能自恋的状态,也就是我想要的必须买得到养育者可以满足我的一切要求。到了儿童时期,养育者在面对儿童全能自恋的时候,如果可以适当的给予挫折,那么儿童就会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不是以我为中心来运转的,原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然后儿童会把这种认知整合进自己的人格策略当中,形成健康的自恋。
第三,我们失去了什么,会让我们如此喜欢自己?从社会层面来看,自恋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我认为,是出于一种普遍化的虚无价值观和社会信仰,是个人主义过度发展的表现。从西方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在过去的一两百年当中,西方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去神权化的过程,自恋就产生于这样一个过程。
武志红心理学第四章,动力
1 精神病(1岁前养育出了问题)、人格障碍(3岁前)、神经症(3-6岁)。
精神病(把自己内在想象当作内在现实),一元世界。
最严重的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典型症状有比如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和怪异想法。可以说,怪异是精神病患者最容易区分的地方,他们的言语、行为和神情,明显和正常人不同。
其中最典型、也最广为人知的是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是幻觉和妄想。幻觉,就是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事物;幻听,就是听到了原本没有的声音。妄想,也就是偏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没有任何证据,但还是坚持,而不会被说服。经典的妄想是被迫害妄想,认为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不顺,都是某一个人或势力,构建了一个体系来迫害自己;再比如钟情妄想,通常是认为某个名人爱上了自己;还有比如嫉妒妄想,认定配偶出轨了周围异性等。
人格障碍感知别人的存在,一元和二元之中。
难以伸出情感。比精神病要好一点。多数不会寻求精神治疗。
我没有错,都是别人有错。
最广为人知的人格障碍,应该就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了,他们是各种恶性新闻事件的主角,他们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人格障碍患者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所以他们多数不会去寻求医治,除了其中少数的类别,比如边缘型人格患者。总体来说有三个特点:
不稳定,情绪非常反复无常,前一秒还在大哭,下一秒就破涕为笑,核心是缺乏稳定的自我意象,导致他们很容易变换角色,和他们相处,你会觉得他们一会儿变一个人。
冲动易怒,容易自虐、自伤甚至自杀;
极度害怕被抛弃,他们常表达“你只要不离开我,要我怎么做都行”。
神经症,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之中。
神经症是最轻级别的心理疾病,我们通常听到的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等,都是神经症。
与人格障碍患者相反,神经症患者的问题是他们太容易觉得:我错了,问题都在我身上。所以他们会主动寻求治疗,而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们所遇到的来访者,如果真达到了心理疾病的级别,大多数也是神经症。
2心理健康=自信+热情
所谓“关系”,就是我和你;所谓“动力”,就是我和你之间的能量表达。
“我”还可以视为“自体”,“你”可以视为“客体”,一个基本结构:自体 + 动力 + 客体。
人性的动力有三个:自恋、性和攻击。动力还可以统一称为能量、活力等等。
第一层级自信和热情 ,也就是活力能滋养自体,也能滋养客体,或者说,善意的能量可以在自体和客体间流动;
第二层级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 ,也就是把自体和客体的好都夸大了;以上两个层级都善意的。
第三层级疑病症和可怕的神 ,觉得自体虚弱,认为客体是敌意为主;
第四层级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 ,认为自体到了神的级别,认为客体是坏的,并且无所不能。自恋妄想,就是觉得自己是“神”。被迫害妄想,也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中一切不幸,都是一个人或一个势力构建了一个体系迫害自己所致。
3 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一回事 ,区别仅仅是,正能量是被允许、被看见的,而负能量或黑色能量,是不被允许不被看见的。黑色能量有两种表达途径:继续向外指向客体,这是攻击性;不能攻击客体,转而攻击自己,抑郁症就是攻击性指向自己。抑郁症的无力感,是对自己的镇压。而当黑色能量能在自体和客体之间流动时,就可以被转化了,转化成生命力。所以,能量被看见后,一切能量都可以转化成好的。这就是关系的意义所在。
4 全能自恋,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是 “ 神 ” ,一动念头,外部世界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予回应;案例小婴儿不能承受无助和暴怒。给小婴儿及时的回应。好足够多的时候她才会整合心中的好。
里子和面子。 里子就是实体自恋,你的自我价值感,你觉得“我很好”这种感觉是一种很真实的东西,像是一种实体,不会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受到很大的损害。 实体自恋就是去爱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自己的人生就是内心投射的结果。
面子就是虚体自恋,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和外在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方说美貌、金钱、社会经济地位、名气等等。当外在条件很好的时候,你的自恋会爆棚,但是当外在条件变差时,你的自恋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虚体自恋只是一个发展阶段。
如果一个人主要是虚体自恋,那么做事情时注意力会放在外在条件,这些比较虚的东西上,而对真实的、核心的东西好像总是把握不住,总是会有所忽视。严重的虚体自恋就是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的常规表现。 在成年人身上会看到这种心理的四类常见的表现:
①卓越强迫症:不优秀,不配活;
②行动困难症:想法多,行动难;严重拖延症就是这样,源自婴儿(一元关系)只是提供想法,妈妈负责完成。我是完美的,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照我的意愿转,世界不这么做时,我就崩溃没辙想死了。
③诛心论;区分想象和现实,区分想法行动和结果。诛心论的意思是,我要去追查你说的话,乃至你的想法和动机,我都不允许你在想法上对我不利。
④在关系中受伤后,会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
5每个人都不好惹 ,可以在咨询师面前表露自己的攻击性。
问题,在关系中形成;问题,在关系中呈现;问题,在关系中疗愈。
在现实中很容易暴怒,但怕破坏关系而去压抑;那他的模式就是这样,对其他人也这样。
每个人都不好惹,你自己也绝不好惹。那些“老好人”其实一样有根本性的自恋,一样容易有愤怒,只是没有表达出来,甚至都觉知不到。但如果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展现自己的报复心。
例:可以跟对方说“你这样让我很生气”,但是如果打了对方就变成了破坏性。
简单的好女人被人称道,但有攻击性的女人,更容易生动有魅力。
儿童需要获得母亲或客体可以在他发出攻击后而得以幸存的感觉。不要担心自己表达愤怒会摧毁别人。
温尼科特那里,攻击性等同于活力或动力。也是向外伸出触角的一种方式。
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攻击性,他很容易像是虚假的,很难和别人建立起生动真切的关系。
6如何面对别人的攻击,去毒化。
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这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我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
在正常关系中,接纳攻击性,转化破坏性,是非常值得的。
7成熟的时空感,就是说你发现愿望即便在当下不能实现,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因投入的增加,一个特定愿望实现的概率会越来越高。
脆弱的生命和有韧劲的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区别是后者知道有时间的存在,所以能从一生的整体角度去看一切。
8延迟满足 (Delayed Gratification),即“推迟的满足感”,是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反映了自我控制或者说克制欲望的能力。
它的反面概念是即刻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就是要立即体验快感、满足感,一刻也不能延迟,简单说,就是“想要的东西,现在就要”。
9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 。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
成年人如何锤炼自我效能感?
第一, 试着先去做好一些挑战小的事 ,然后不断升级事情的难度;并且先在头脑上知道,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只要不断累积投入,那么事情实现的概率就会增加。并且,不管愿望是否得以实现,你的经验和能力都在增长,这就是锤炼。
第二,挑战来临,而你还没准备好,你的自我效能感目前还很低,你还会有自恋性暴怒这种级别的死本能。那么,首先在头脑上告诉自己, 有时间这回事 ,只要我不断坚持下去,胜利就可能到来。
成长的过程,应该是这个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
10与更厉害的人碰撞。人与人,人与环境,真是互为镜子。不同的相遇,就是不同的镜子,会照出不同的自己。而与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时,才会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11关系的连续和断裂:绝不是说生能量就是好,死能量就是坏,连续就对,断裂就错。实际上,我们常常需要使用死能量,去毁坏一些该毁坏的东西,比如结束一些不想交往的关系。
不要太高看孤独,要与世界建立联系。
12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Sternberg)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和承诺(commitment),
完美爱情=亲密+激情+承诺,这是 “爱情三角理论”。
激情 :主要是欲望和需要的表达方式,多指性的需求和欲望;
亲密 :指的是爱情关系中那些促使双方亲近、志同道合和不分彼此的感情。与爱人之间的吐露心声、互相依赖、对爱人的尊重和理解以及愿意与对方分享等都是亲密元素的体现;
承诺 :由短期承诺和长期承诺组成。短期承诺指的是决定要爱一个人,而长期承诺是维护这段关系,会为彼此的关系负责、一起面对未来、愿意牺牲、奉献、经营爱的关系。
性,无处不在。一切矗立的东西,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一切容器,都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13“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 ” 。性的动力,主要是想让关系变近。
当你拿出自己的全部存在,和另外一个人的全部存在建立关系时,就是完整关系。
有野心的女性通常也会变得男性化,性欲也会更强。女性在25岁左右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性吸引力最强。之后开始下降,但性欲却开始增强,目的是增大繁殖的可能性,而男性性欲最强却是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之间。
例如爱上咨询师概率很高,在咱们国家的一个行规是,咨询关系结束三年内,咨询师不得与来访者建立亲密关系。
一个人如果性关系出问题,可以追溯原因到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上。
14亲密关系是检验一个人的自我发展程度的最直观标准。 因为人在普通的社会领域的关系中,容易戴着假面具,构建看似不错的关系,但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假面具就会伤害关系。一个人的本性更容易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充分显露出来。
男人的品质是“去做(to do)”,女性的品质是“在(to be)”。男人必须干出点什么,充分证明自己才行,而女性这种渴求不是那么重,女性更重要的品质是能构建关系,所以最好的品质是只要她在,其他人就会被吸引。
夫妻关系中一定程度的背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15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你主动地、带着主体感地去做选择,这最终决定了你是谁;你有意识、有觉知地选择爱、选择生,你就照亮了自己这个能量体,荣耀了你自己。
总结:
1心理健康=自信+热情,所谓“关系”,就是我和你;所谓“动力”,就是我和你之间的能量表达。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一回事,负能量也能转化成好的生命力。
2孩子越小越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无助和暴怒。孩子能力越是小,越需要别人照顾时,就照顾他,适当满足他的自恋,但随着他能力上升,就该换一个原则:他能自己做好的,就自己去做;别人不会是他实现全能自恋的工具和对象。
3真实的核心的东西的把握就是实体自恋,关注外部环境就是虚体自恋。虚体自恋的自我价值感和外在美貌金钱名气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虚体自恋到实体自恋就是从0到1的过程。自己的人生就是内心投射的结果。
4做事情要区分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成熟心智的一个起步标准,就是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并能知道想法不等于行动,更不等于后果。严重拖延症想法多行动难属于全能自恋的表现。
5懂得表达自己的愤怒,说“你这样让我很生气”,不要担心自己表达愤怒会摧毁别人。没有攻击性的人感觉很虚假。攻击性就是带着主体感展开你的生命。
6对于他人,宽容去毒化,接受攻击性,转化破坏性。该断交关系的也要断交。
7锻炼自己的时空感,锤炼生命的韧劲,也像是耐心。慢慢长远趋势好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延迟满足推迟满足感。
一个人相信在更长时间内,因投入和机会的增多,被满足的可能性会增加,所以满足的时间可以拉长。
8增加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从小处完成然后不断升级事件难度去完成。有耐心。
9孩子越小培养自我效能感就越容易,在孩子力所能及范围内小事情上锤炼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10 与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时,才会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11完美爱情=亲密(沟通)➕激情(欲望需求)➕承诺(长短期)。性是对关系的渴望。
12亲密关系是检验一个人的自我发展程度的最直观标准。夫妻关系中一定程度的背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13如何衡量关系中对的人:
死能量最终变成了生能量,虽然在开始时,或者过程中,两个人有可能会爆发严重的冲突,但最终冲突得到了安抚,双方都能感觉到这一点,并且觉得冲突后反而两个人的关系更真实更亲密了。
14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人任何时候都有选择,都可以利用资源。
不要企图孤独圆满,而要在关系世界里面翻滚。
姑且认为婴儿期的心理状态确实可以强烈影响到成人,那么这种心理幻觉可能会在人成年以后仍留下影响,会让人有一种世界以自己为中心、世界规则为自己而设置、世界的一切都应正反馈自己欲望的强烈心理既定认知状态。
这种状态,会让人无法正视现实,无法脱离主体欲望的影响来认识客观世界。
无论这个世界有何种意义,是何种状态,在我们与世界无数次的行动-反馈的试探下,我们不能不承认:世界规则不以我们的意志为改变,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没有就是没有,一切都是客观实在的。
人可以幻想,可以否认,可以歇斯底里哭天抢地,但世界并不因此改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种认知之所以会令某些人绝望,是因为打破了他们心中的全能自恋,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人类而设置,人也并不是万物之灵,作为个体的人类一员,更是无足轻重的。这个世界不为我们任何人或者整体而存在或运转,而是自有运行逻辑与存在的规则。
我们只是规则与逻辑的一部分,只能服从这个世界的规则,按存在的规则行动才能得到一部分的回应。
人能正视现实,才能有一个起码健康的生活态度。大多数人的精神问题,都是从幻想和自恋开始的。
世界是个网游,没有修改器,你想要升级,就只能去打怪,而且可能到死也出不了新手村,打BOSS这种事,更是与你无缘。
从很小就被大人掌控,按照大人的节奏来生存的孩子,成年后非常容易进入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中,难以忍受别人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在各种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制造大量冲突、痛苦。
婴儿一出生就处在“全能自恋期”,认为世界围着自己转,自己对世界有掌控感,呼奶唤抱,无所不能,“世界与我一体”。父母满足婴儿的自恋,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也是婴儿从自恋中走出来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