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一、认知领域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二、情感领域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以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R)为首,于1964年提出,分为5个层次:
1、接受
2、反应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学生在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它包含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
历史影响: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以往学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态分布,把学生分为若干等级,并把这种划分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稳定、持久的依据,并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受其影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只希望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目标和内容。
而学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这三分之一的优生上,对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则兴趣极微”。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为地制造大批的差生。
幼儿社会领域 教育 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学生的 社会实践 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不断地改进教育 方法 。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1
设计意图:
近几年,“最美”这样一个称谓非常流行,“最美教师”、“最美妈妈”等,她们的 故事 感动人心。可在平时生活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关注身边人漂亮与否仅仅停留在衣服、鞋子、长相等表面的东西,而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淡薄,体会不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我想借用生动的绘本情节开展教学,必能吸引并真正打动孩子。《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就是这样一本具有一定情感教育意义的绘本。书中主人公乔治主动大方、自信乐观、不求回报的个性特征以及动物们感恩回馈的态度行为,都对“漂亮”有了更深一层的诠释,呈现了善良、无私的美好情感。于是,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社会认知发展需求,以此绘本为素材,充分挖掘内涵,设计生成了社会活动《最漂亮的人》,旨在引发幼儿对心灵美的关注,并在其幼小心灵中种下一颗人心向善的种子。
活动目标
1认识热心、善良的乔治,感受乔治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2理解“最漂亮的人”的真正含义,体验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故事、各种音效等制成的PPT课件,故事片段相关制成的拼图4幅。
2幼儿有合作玩拼图的 经验 ,会 唱歌 曲《粉刷匠》。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认识主人公乔治的外表。
(1)出示绘本封面和封底,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什么人长着这么长的腿小动物们喜欢他吗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乔治以前“邋遢”的,请幼儿猜猜小动物们为什么不喜欢他。
(3)依次出示乔治在服装店买的东西, 说说 穿上新衣服的乔治的样子。
师:这样的乔治大家都不喜欢,他对自己也不满意。于是,他走进了一家服装店,先挑了一件白衬衫,配上了一条条纹领带。看看,他又选了什么还少点什么
师:穿上这些,乔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出示“穿戴整齐的乔治”。)
2分段设疑,从心灵上感受乔治善良的个性。
(1)结合课件,说说乔治怎样帮助长颈鹿,学习乔治快乐唱歌。
出示:乔治遇到了谁它怎么了乔治是怎么做的呢(幼儿猜想,出示对应的验证。)
出示乔治快乐走路的,尝试学习乔治快乐歌唱:“领带送给长颈鹿,给它做围巾,可是你们瞧瞧我,还是最漂亮,哎嘿!”(师手插裤袋,夸张表演。)
师:小朋友,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快乐吗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快乐的。你们也来跟我快乐地唱一唱吧!
(2)猜想乔治帮助小动物的故事情节,体验乔治帮助别人的快乐。
设置悬念,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师:开心的乔治就这样边走边唱,可是到了后来,他怎么了(出示“掉裤子”的。)
师:他的东西到哪儿去了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答案就在后面的4幅拼图里,我们5个人一组,合作拼一拼,说一说吧。
合作拼图,自由讨论乔治是如何帮助朋友的,教师注意引导。
分组介绍拼图,在唱唱、跳跳中感受乔治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乔治会用什么帮助它(幼儿猜想,出示对应的验证。)
师:衬衫送给小山羊做船帆,真合适,乔治心里美滋滋的。谁来学他唱一唱
师:小老鼠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少了一只鞋子的乔治该怎么走路呢(幼儿模仿。)
师:乔治的裤子为什么会掉皮带送给了谁做什么了(唱)皮带送给小花狗,给它做小路,可是你们瞧瞧我,我还是……哎呀,不好,乔治的裤子掉到了脚后跟。
3师幼讨论,从情感上体验乔治助人为乐的美德。
(1)讨论:穿上旧衣服的乔治还是最漂亮的吗
师:现在,刮着风,好冷啊!乔治该怎么办
师:乔治想再买一身新衣服,可商店门已经关了,他只能捡起墙角的旧衣服穿上。现在的乔治怎么样为什么穿上旧衣服他还这么高兴
师:你喜欢现在的乔治吗为什么
(2)出示戴金冠的乔治,启发幼儿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送一顶金冠给乔治戴上金冠的乔治漂亮吗
小结:在小动物们的心里,乔治最善良,只有乔治才配得上戴金冠。戴上金冠的乔治,即使只穿着旧凉鞋、旧袍子,同样还是漂亮的。
4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互相关爱的美好事例。
(1)分享自己与朋友互相帮助的故事,说说帮助别人后自己的心情。
师: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乔治这样热心帮助别人的人。有没有好朋友帮助过你呢帮你做了什么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师: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情怎么样
(2)教师深情介绍“最美妈妈”、“最美老师”等感人 事迹 。
(3)启发幼儿说说听了“最美妈妈”、“最美老师”事迹后心里的感受,送上一句真心的祝福。
(4)送一首最美的歌给最漂亮的人,师生手语真情演绎。
师:说得真好!石老师心里有一首最美的歌,我们一起送给他们,送给每一位有爱心,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好吗结束语:孩子们,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会幸福、快乐,我们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活动 反思
《最漂亮的人》是根据绘本《城里最漂亮的人》中巨人乔治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及其反映的主题,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设计的社会活动。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1视频课件的自然贯穿
本次活动借用绘本情节开展教学,运用电子、视频画面、特殊音效等多媒体手段自然贯穿,引领幼儿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感受“漂亮”的真正含义,让幼儿在绘本故事设置的情景中猜猜、说说、唱唱、演演,愉快地发现、学习并感受“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才是最漂亮的人”,从而激发幼儿乐于助人、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如:PPT中展示乌黑锃亮的皮鞋和乔治“邋遢”的模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幼儿好奇心被大大激发,纷纷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而当“乔治走进服装店”,一件件带有特殊音效的衣服逐一展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纷纷主动猜想乔治穿上新衣服的样子,“非常漂亮”、“帅呆了”、“酷毙了”等流行时尚的赞美之词脱口而出,可见,幼儿对乔治的新模样充满着期待,这也正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仅仅关注于外表的最初审美经验。活动的最后,播放精心剪辑的视频画面,教师深情介绍“最美妈妈”、“最美老师”等感人事迹,应时应景,孩子们被深深感染。
2合作拼图的巧妙运用
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和诙谐生动的绘本图像给了幼儿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大大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猜想乔治帮助小动物的故事情节时,为了避免社会活动中空洞说教的教学现象,教师截取绘本中乔治遇到小山羊、小老鼠、小狐狸以及小狗走在皮带上的情景图画,制成难易程度不同的四块拼图。活动中,幼儿先动手动脑合作玩拼图,再大胆猜测,为小动物匹配最合适的物品,不仅丰富了教学活动形式,更让幼儿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也正与“跳一跳,够得着”的幼儿教育理念相契合,幼儿的自信心和 想象力 在挑战与合作中得到培养和发挥。
3“快乐”歌曲的灵活展现
绘本中的乔治是一个自信、大方、乐观的巨人,他每帮助一个动物都会快乐歌唱,他的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为了让幼儿能够感受和体验乔治的这种快乐情绪,教师尝试将其“快乐歌声”引入课堂,巧妙选用《粉刷匠》的音乐,并配之与主题相统一的歌词(“领带送给长颈鹿,给它做围巾,可是你们瞧瞧我,还是最漂亮,哎嘿”),力求通过教师夸张、有趣的表演感染幼儿,传达快乐。活动中,幼儿像乔治一样手插裤袋,抬头挺胸地快乐歌唱,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他们说着、唱着、跳着,感受和体验着乔治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幼儿深一层理解“漂亮”的含义做好了充分铺垫。
4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
活动第三环节“师幼讨论,从情感上体验乔治助人为乐的美德”是本次社会活动的重点。教师注意从语气变化、氛围渲染等方面引导幼儿发现乔治外表和内在心理的变化,以及小动物们对乔治态度的改变。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比较,帮助幼儿真正感悟到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懂得爱帮助别人的人才是最漂亮的人。
总之,本节活动通过多种手段,让孩子从感受故事主人公乔治乐于助人的美德,到分享自己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再到认真聆听生活中“最美”的感人事例,幼儿内心深处爱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激发。而最后,在多张“最美”照片和温情的音乐声中,师幼手语的真情演绎则将活动推向_,活动主题在浓浓的爱意中得到提炼和升华。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2
活动背景
过节后幼儿刚返园,自选活动前,孩子们在给活动区准备和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互相交流:“哎,没意思,怎么还是这些区域”“是啊,我都不高兴玩了。”“要是有个跳舞板就好了。”孩子们的声音并不响。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看着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话语,我若有所思。大班下学期幼儿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某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看法。可他们又不愿或不敢表达出来。既然家长对活动区有看法,为何不把区域的内容和设置交给他们去做主说不定会有大收获。
活动目标
1 乐意与同伴共同商量班级活动区域的调整方案,并形成统一意见。
2 共同制订活动区域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
活动准备
1 区域设置调查表
2 32开白纸若干、水彩笔、剪刀
3 彩色卡纸 若干
活动过程
1 谈话
师:开学了,小朋友又回到了幼儿园,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们的六个活动区又要开放了,这学期我们可以设置哪些区域这些区域可以安排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你觉得哪些区域可以保留哪些区域可以调整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2 调查记录
(1) 师出示调查表,将幼儿所喜欢的区域名称及地点逐一记录在表格内,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同的意见。
(2) 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自己喜欢的区域,可我们的活动室不是很大,我们安排不了这么多区域怎样这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老师一个一个地报出区域名称,你同意的话就举手表示。师边说出区域名称边记录幼儿举手人数 ,并逐一登记。
(3) 师:怎么知道哪六个区域是小朋友最想设置的区域呢
师边指表格中数字边启发幼儿从数字最多的依次往下找,师在备注栏中打勾。
3 交流讨论结果,老师补充并完善,全班统一意见。
4 共同讨论活动区规则
师:活动区需要规则吗活动区有哪些规则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提醒大家呢
5 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制定规则。
(1)共同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制订规则。
(2)喜欢同一区域的孩子围坐在一起。
(3)幼儿分组讨论、分工绘画。
师:你想给这个活动区制定什么规则想一想怎么画让人一看就明白它表示的意思呢
幼儿分工,把制定好的活动区规则用水彩笔画下来,然后剪下来。
6 交流、反馈
(1)小组里介绍讲自己画的是什么规则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这些规则合适不合适
(2)每组请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所在区域及制定的规则。
(3)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规则”贴在彩色卡纸上,并布置在相应活动区域的墙上。鼓励幼儿共同交流,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活动区域的设置引发了孩子们的许多不同意见,这是笔者在组织这节活动前时没有想到的。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集体活动气氛很是活跃,师幼关系很是融洽。关于活动区域的取舍问题孩子们都想保留自己喜欢的项目,争论得比较激烈,因而在制订规则时有点急促。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深深体会到,活动区域的设置,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我深信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区域活动是孩子的日常活动。因此他们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动嘴、动脑、动手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自己自主的,而教师在其中只是穿针引线,幼儿真正做到了“我的区域我做主”。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3
活动目标:
1、开展小组合作探索与交流分享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快乐。
2、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热爱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事先构建三个合作小组、幼儿图画、与交通警察事先联系并摄像、投影仪、字卡(预检——挂号——门诊——配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最近,我们一起了解了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知道了每种职业所从事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我们还成立了三个合作探索小组:超市小组、医院小组、交通警察小组。大家还一起分头进行了调查、寻找资料,今天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二、幼儿交流活动:
1、超市小组:
(1)超市里的购物顺序是什么(幼儿图画)
(2)超市里卖些什么东西
(3)幼儿交流:我们周围有很多超市。(边讲边出示相应的超市里的塑料袋)
(4)超市里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做什么事情的
(5)超市里发现的黄、白标签各代表什么(出示实物、认识价格、比较价格)
(6)介绍超市里举行的一些“买一送一”活动、发宣传单、抽奖活动。(展示一些收集的小资料、幼儿经验介绍)那为什么要举行这类活动
小组幼儿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
小结:有了超市,我们大家购物方便了很多,超市里的工作人员为了我们的方便每天都辛苦地工作着,所以我们要做个文明的购物者,尊重他们的劳动。
2、医院小组:
(1)幼儿介绍看病的顺序:预检——挂号——门诊——配药(付费),看病为什么要预检
(2)医院里有哪些工作人员分别是干什么的(了解医院里的一些科室)
(3)(幻灯)出示一幅幼儿的“问题画”,由幼儿介绍画面的意思。(共同解决问题)
(4)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你们觉得是瘦好还是胖好
(5)出示一张忧郁的,问:上的人怎么了(心里不太高兴,很忧郁。)
师:如果人经常很忧郁的话,会得心理方面的病,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心里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要告诉大人,或告诉朋友,这样你就会心里舒服一些。
小结:所以,我们大家知道了人的健康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健康,一种是心理健康,看身体方面疾病的医生可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医生就可以保障我们的心理健康,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健康快乐的人。
3、交通警察小组:
(1)共同观看摄像:
(2)幼儿分别交流问题(如果马路上有车或有人闯红灯或撞车了,那么交通警察是怎么处理的如果天下雨交 警叔叔还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吗交通警察在上班时做些什么事情小朋友该怎样过马路……)(先幼儿之间问答,再请交通警察小组成员回答。)
教师小结:交通警察叔叔很辛苦的,不论刮风下雨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交通秩序公正执法、坚守岗位,保障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保障了城市的交通畅通!
(3)上次,我们在查资料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的辛勤劳动保障了大家幸福的生活!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4
教学目标:
1、在讲讲、议议、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积极地帮助盲人设计一些能够便于他们生活的用具。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了解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便,激发他们愿意帮助他们的情感
教学准备:
已录制好的片段、画纸、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
1、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为什么
2、幼儿讲述,老师出示已收集好的资料和。
(二)观看录象、交流讨论
1、在录象中你看到了谁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观看录象片段一)
2、盲人看不见一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请幼儿体验看不见东西的感觉。(鼓励幼儿把眼睛闭起来,试着往前走一走。)
4、观看录象片段二,在这段录象中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5、王爷爷和胡奶奶怎么会看不见的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读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烧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断的练习、过马路时没有人提醒……)
6、观看录象片段三:王爷爷和胡奶奶觉得现在外出时过马路和乘车子有很大的困难,请我们小朋友来帮王爷爷和胡奶奶想想办法,怎么样使他们在过马路和乘车子时又快又安全(幼儿相互讨论)
(三)操作延伸
1、鼓励幼儿设计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
2、你觉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困难,可以怎样来帮助他们
3、一封求援信。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取笑别人。
3、让幼儿学会夸奖自己和别人。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蚂蚁的卡片各一张。
2、音乐《朋友,你好》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动物的优点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教师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蚂蚁)小朋友最喜欢哪位动物朋友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喜欢哪位动物朋友,还夸了他们的许多优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按故事中情节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出示在背景图上,并提问:
①故事里小猴是怎么夸自己的(请幼儿用动作表演猴子的动作)
②那小猴又是怎么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听了,心里会觉得怎么样他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听了高兴吗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蚂蚁的
⑤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
⑥他们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却没有看到别人的优点,只会去取笑别人,你们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的时候,一定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夸别人,可不能取笑别人。
(三)完整欣赏故事并改编故事
⒈师:小动物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对,想改过来。你们帮他们想想该怎么说我帮小猴想了一句:"我会爬树,我很能干,狗熊力气大,会搬木头,他也很能干!"
⒉幼儿依次改编狗熊、大象、蚂蚁的发言。
(四)夸夸自己和别人
1、先请一位小朋友来夸夸自己会做什么,问在坐的小朋友还有谁也会做同样的事再请另一位小朋友来夸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2、请幼儿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认为能干的小朋友。
3、请幼儿夸夸自己和身边的亲人等等。
(五)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能发现这么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我们聊了那么久,有点累了,现在请你们站起来找个朋友一起来跳舞,再去发现发现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优点"。(幼儿自由找朋友跳舞)
2、师:好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么优点吧!
大班社会情感优秀教案教学方案汇总相关 文章 :
★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精编合集
★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集锦大全
★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集锦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精选方案集锦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精选汇总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精编集锦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2020最新汇总
★ 最新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大全
★ 2020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大全
★ 幼儿大班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汇总
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
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学 积极情感 情感原则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就是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具体的说,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情感的作用,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其中包涵了两层意义:第一,在情感教学中要重视积极情感的作用。情感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情感,如自信,自尊,高兴等都有利于教学;而一些消极的情感如自卑,焦虑,沮丧等不仅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焦虑,会破坏大脑前额叶的神经环境,严重阻碍记忆功能的运转,大大的减弱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有利于教学的积极情感,尽量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情感教学的目标。情感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教学本身,甚至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术领域,而是促进学生的生理与精神上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和作家Daniel Goleman博士曾有力地提出了对于所有教育制度需要扩大其任务范围。他指出尤其是在18世纪的西方教育中,人们一直致力于误用甚至是否认一切情感领域的问题或者可以称为“情感文盲”。他将“一种新的学校可实行的培养学生的方法——将能力与情感同时带进课堂”做为解决办法,并说明了许多在教学中运用情感的成功例子。我国多为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做人,因此将情感带入课堂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感原则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每一种教学理念在运用于实践时,首先一定需要建立相应的原则。简单的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借鉴和运用的一些情感规则。在我国的教学理念中,老师大多重视学生认知的发展,即使有一些教学上的情感原则也没有对情感教学的提高有所帮助。鉴此从教学心理学的不同角度,我们提出了三条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
1快乐原则
作为情感教学的基础,快乐原则取决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重点关注其中积极情感的作用。例如,学生在上学之前刚刚挨了一顿骂,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正确开导学生,使其迅速调整状态,那该学生在此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受到影响。“快乐”在此有两种涵义:开心与兴趣。开心是兴趣的基础。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将情绪(mood)分成了三种:基本情绪(emotion),感觉(feeling)和感知 (sentiment)。第一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需求;第二种包含了人们的社会情感需求如亲情,友情,爱情;第三种成为了人们情感中高级的社会需求如对知识,美的渴望。这三种感觉是递进的。只有当学生满足了前两种“开心”,才会相应的产生最后一种的“兴趣”。心理学家通过分析人的大脑得出当人的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它会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的反应。评价的结果有两种,积极的与消极的,同样做出的反应也分为积极与消极。例如,如果一个老师在第一节课时留给学生深刻的良好的印象,学生的大脑就会对此老师做出积极的评价,此时他的积极的情感就会使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动机原则
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更深入的情感的动机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希尔加德所说的“精力充沛的行动会引导它的方向”。动机原则更多的被运用于学生第二语的教学中。Gardner和Lambert根据学习目的不同把动机区分为两大类:1)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2)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阅读和翻译技术资料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Gardner认为: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很可能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在特定的环境中,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也有可能比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受外部因素的推动而学习外语,如为了表扬,想要出国等。因此在情感教学中,老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具型动机与内存动机。
3适应原则
适应原则考虑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我们可以将教学环境看作是一个电脑。外部环境如教室,书本等是其硬件设备,教学中的情感环境则是其软件设备。优质的硬件设备固然重要,但软件设备从本质上决定一台电脑的价值。适应原则正是要求老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环境。教学是学生与老师围绕书本展开的一种行为活动。其目的是认知,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感环境,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项对309个在校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70%的人同意对老师的态度直接与对其所教的内容的兴趣程度有关。
三个情感原则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个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指导着教学。快乐原则基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因素,重点关注积极情感所起的作用;动机原则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的学习目的,重点关注积极情感作用下的动机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适应原则则基于教学中积极的情感教学环境,重点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虽然三个原则的着重点不同,但在一定意义上是相互重合的。例如,情感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学习状态,这同样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动机原则强调积极的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情感动机,这也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适应原则强调情感的教学环境,这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认知动机。总之,老师在运用情感原则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不同之处,更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包含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是一个较长的实践改变过程,只有在重视认知的基础上,靠对情感教学不断的研究改进、积累经验才能最终使情感教学真正的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运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Arnold, Jane Cambridge 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Hilgard, E, R L Atkinson and R C Atkinso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 7th ed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9
[4] Gardner, R, P Smythe, R Clement, and L Gliksma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 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6,(32):199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某校曾组织观看一部讲述家庭亲情的影片,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学生则无动于衷,反以“一点都不刺激”为由大声抗议。老师们在震怒之后陷入沉思:“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容易被感动?为什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此缺乏发现生活美和自然美的能力?” 后来老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二话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地捧着母亲的心去了。可是,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心连忙问:“孩子,摔疼了吗?”听到这里全班一片寂静。同学们在这一周的周记中都写出了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其文章无不都表现了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动。
听完此故事,我个人认为:情感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感动的体悟,缺乏起码的情感。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为适应面临的国际性竞争与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历史局限的误区,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认识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说,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家长教育学》),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从语文科的性质来看,它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反映着政治倾向与感情色彩,当学生接触课文时,接受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形式,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观点和情感”。可见课文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而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优的佳作,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可以说: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为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另外,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也有丰富的情感,复杂的内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而忽视“情”的作用,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只有通过“情”的心灵内化,才能转化为符合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单纯的说教势必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情感的突破口,以情感去感化学生,使课文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首先,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语文情感教育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师热情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本身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迸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其次,理智感、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三大支柱。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1、以文本导情 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曾用这样的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赞美母亲的名诗佳篇,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颂扬母亲的诗篇,情挚意浓,脍炙人口,历经传诵。同样,人门也经常把祖国、黄河比作“母亲”。母爱历来被公认为是世上最无私,最神圣的爱。下面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一分钟时间叙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寥寥数语,启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无疑如投石击水,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探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
2、以诵读悟情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满,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喜爱韩愈诗文,一部《韩昌黎集》大部分能背诵,晚年坚持背诵李白、李贺、李商隐及辛弃疾的诗词,正是在这吟咏之间,才涵养了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浩然之气。现行语文课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蕴的意味不借助于诵读则体会不出的,还有一些课文所渗透的谦和、友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无一不是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节奏和谐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弦外之音”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很快的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3、以艺术染情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可让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4、以体语示情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脸面是心灵之镜。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眼睛是心灵之窗,课堂上,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实施哪一教学环节,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学会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也会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一朵具体的花,远比关于她的一千种描述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情融融,意切切,方能在语文世界里为学生撑起一片朗朗的天。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 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热爱我们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改革试验中,去关注语文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思索与感动,才会让我们的语文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一种期待。
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培养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
从我国1979年以来的有关研究来看,许多老师、学者都认识到历史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遗憾的是,历史教育中情感的缺失又是不争的事实。
在内容的发展上,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不单是传统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是更加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
这也反应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教育目的。
一、情感教育的现状
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学者分析的较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教育目标处于低层次阶段。
根据布卢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一般我们可以将历史情感目标分成“接受”“顺应”“确信”“内化”四个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历史课堂隋感教学往往只局限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目标,即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听了老师的讲解或学习到某些内容后,虽然感动,但只是“感”而不“动”这样的情感教育几乎没有太大的价值。
(二)情感教学采用知性教育的方式。
所谓知性教育就是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与习得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是以政治说教为主,教师只能告诉学生有关的道理,而而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加以内化。
这样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态度,却无法使学生真正形成这种态度。
(三)以老师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指导学生情感教育的评价标准。
历史情感教育目标所涉及的内容领域很宽,包括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是非判断、价值判断等等。
历史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历史见解是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来断定,尤其是情感教育内容。
然而,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老师多是按照自己的设想与设计来改造孩子。
实际上,是非曲直应该由孩子自己判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靠几节课的说教显然不可能完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学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一)从情感目标的制定来看,有学者提出要制定具体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不能和教育
目的混为一谈,制定时,教师应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恰当选择可理解、可评估的行为动词来明确地表述教学应达到何种结果,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
可测量性。
陈述情感教学目标一定要遵照情感目标分类层次的要求,是接受或感受层次的,
就选用接受层次的行为动词来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
是认同、内化层次的,就用认同、内化
层次的行为动词来陈述。
切不可自作主张,
随心所欲,
将教学目标设计成无法实现的最高要
求。
(
二
)
从教育素材来看,多数学者都提出要深挖教材中的素材,
选择恰当的“启情点”
,
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涛。
除此之外,
还有学者提出要充分利用与历史知识相关的素材,
如
博物馆、与历史相关的**、电视、文艺作品等。
(
三
)
从教学方法来看,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是实施情感教育的
重要保证,
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
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
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
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情景教学等。
可以说,
对于情感教育的途径,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总结。
这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实
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情感教育的发展趋势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对情感教育目标的研究很多,但由于目前应试教育仍占统治地位,
在具体的实施中,
一线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传授历史知识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而缺
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加之研究方面也往往注重理论,
而且研究不够系统,
所以要真正落实
这一目标,
笔者认为,
以后研究要多关注一线教学中情感目标落实的实际情况,
在深入调查
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目标落实不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更强的对策。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
一、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2领会(comprehension):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3应用(application):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4、分析(analysis):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6、评价(evaluation):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 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二、情感领域:
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选择性注意);
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
3、评价或价值化:价值评价是指学习者确认某种事物、现象或行为是有价值的,学习者将外在价值变为他自己的价值标准,形成了某种价值观、信念,并以此来指引他的行为。
三、动作技能领域
1、反射动作;
2、基础性基本动作;
3、知觉能力:指对所处环境中的刺激所做的观察和理解,并做出相应调节动作的能力;
4、生理能力:动作的耐力、力量、灵活性、敏捷性(学习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5、技能动作:熟练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
6、有意活动:传递感情的体态动作,即身体语言(姿势、手势、面部表情)。
回答好了,要给我分呀!
认知领域
cognitive domain
所谓认知领域是指“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的
情感领域
(affectivedomain,也译作“情意领域”)一词最早是1956年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中提出来的,主要涉及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1]。就这一点而言,情感领域恰好对应了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使用、发展和调适,主要通过职业培训、实验课、体育课等科目进行学习与掌握。这里介绍辛普森(Simpson E H)等1972年的分类,该分类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成七级:
1.知觉
指通过感觉器官觉察客体或关系的过程,借此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它是动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是导致动作的“情景-解释-动作”连锁中基本的一环,具体包括感觉刺激、线索的选择和转化三个方面。
2.定向
指为某种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定向三个方面。
3.有指导的反应
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通过教师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其操作的适当性。它包括模仿和试误两个方面。
4.机械动作
指学生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并不复杂,比如能够给小提琴装上琴弦。
5.复杂的外显行为
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性是以迅速、连贯、精确和轻松为指标,包括消除不确定性和自动化的操作两个方面:
6.适应
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改变动作以适应新的具体情境的需要,比如通过改编已知的舞蹈技能形成一套新的舞蹈动作。
7.创新
指根据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和技能,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比如创造一种现代舞蹈。
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一、认知领域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二、情感领域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以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R)为首,于1964年提出,分为5个层次:
1、接受
2、反应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学生在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它包含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自控式学习习惯是指在自控式学习活动中,由于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在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境中不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而能自动学习的行为倾向。
它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参与智慧活动,但在智慧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属于意志活动范畴。语文学习尤其要有这种习惯,如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