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那些相杀相虐的爱情背后,是被抛弃的极度恐惧

《执迷》:那些相杀相虐的爱情背后,是被抛弃的极度恐惧,第1张

“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 ——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因流感高烧刚刚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R诉说了她隐藏了一生的执迷爱恋和情感痛苦。

女孩的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13岁那年,她偷偷爱上了邻居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作家R。女孩在单相思的苦恋中,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晚上悄悄来到作家住宅的周围徘徊。

在日复一日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众的少女终于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渡过了销魂荡魄的三夜。但她却没有诉说对他的爱情,作家也没有认出她这个当年的邻家女孩。

少女怀孕了。她知道作家生性风流,不愿意受婚姻的束缚。她不想让作家觉得自己是个累赘,并因此恨她,于是在贫民医院里生下孩子后,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为了能让他们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她不惜委身于一个个有钱的男人。

在陌生女人与作家最后一次见面的舞会上,他们又渡过了一个销魂之夜。当作家小心地把几张钞票塞进她的暖手筒的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碎了。而现在上帝又夺走了他们孩子的生命,她已生无可恋。于是她写下了这封绝笔信,只为说一句:“我爱你,永别了。”

然而,读完信后,作家R却始终没能回忆起她的样子,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

这是女人对爱的执迷。她们炽热、痛苦、痴迷,对爱至死不渝,更有自我牺牲精神。

男人对爱的执迷更加疯狂,更具破坏性。当被拒绝、被分手之后,一些男人因爱生恨,裸照威胁,或持刀报复新闻屡见不鲜。比如,江歌案中的那个杀人凶手。

这种男人和女人们为爱所困 、 执迷不悟 、 相爱相杀的情感困惑 ,苏珊·福沃德博士称之为“爱的执迷”。

苏珊·福沃德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在《执迷:学会正常地爱与被爱》中提出 “执迷”这个概念,用于指代思维和行为上的持续、重复、反常的特定现象。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强迫”概念。

一段恋情开始的时候,执迷爱恋和健康恋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天空是那么的晴朗,花儿是那么的芬芳,身旁恋人的笑语,像音乐一般悦耳动听。

当一方提出分手,或者拒绝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时候,健康的爱恋和执迷的爱恋之间的分水岭出现了。 在健康恋情中,恋人被拒绝后会很伤心、很痛苦。但他们有勇气结束过去,继续生活。但是,执迷的恋人往往走不出痛苦和恐惧的阴影,拼命似的死缠烂打,甚至不惜自我毁灭。

基于二十年的情感咨询经验,苏珊·福沃德博士总结出四个特征,用来帮助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执迷爱恋之中。

1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或想要得到的那个人。

2对执迷的对象有着难以满足的渴望。

3已被对方明确拒绝,或者得不到:要么肉体上得不到,要么精神上得不到。

4被拒绝或者得不到后,自己的行为开始失常。

当一个人处于执迷爱恋之中,他们/她们的行为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1焦虑型执迷者。

焦虑型执迷者的典型行为是,一整晚都在打电话,但是对方不接。于是就不停地打电话,一遍又一遍,像个机器人,重拨,再重拨……心里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喊:“我必须跟她说话,要不然我会死。”

2痛苦型执迷者。

他们/她们挽回爱情的方式往往很过分,甚至是危险的。最常用的追求攻略如下:

·不断送一些礼物、鲜花或情书给对方,尽管对方并不想接受。

·找借口与对方见面,或不断地电话骚扰。

·总是不打招呼就跑到对方家里或办公室。

·跟踪对方。

·威胁要自残或伤害对方。

结果,他们越是“争取”,就把对方推得越远,自己也就愈加痛苦、绝望、自卑。

3复仇型执迷者

他们/她们最终放弃了唤回旧爱的艰难斗争,因爱生恨,决心惩罚那个让自己如此痛苦的人。

他们/她们的心理是自己得不到就想毁掉。例如,美发师安妮被男友分手后,曾沉迷于复仇幻想:“我曾经一边给客户梳头发,一边想着到哪去弄到汽油,怎么样泼到他家四周,如何点火。一开始我想把他和他的房子一起烧掉,后来考虑一下,还是留他个活口,让他亲眼看着房子被烧,那才痛快。我常常一想好几个小时,我知道这样很恶毒,但这是我唯一排解痛苦的方法。”

这种复仇的幻想会让人迷失自我,行为失控,做出自己事后都不敢相信的事情。

4圣母型执迷者

有的女性很容易被那些“问题先生”吸引:无业游民、酒鬼、骗子、吸毒者,甚至是虐待狂或者逃犯。

这些执迷的人坚信只要有足够的付出,就一定能挽救情人于水火之中。这是一种“救世主情结”。就像中国人常说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对方越坏、越渣,自己反而更爱他。

“问题先生”最擅长利用对方的内疚感、同情心,一次一次提出更多的要求,特别是金钱上的索取。他们看上去软弱又无助,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感情的操纵者。

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执迷爱恋的困局,如果你想结束过去重获新生,那么你可以从《执迷:学会正常地爱与被爱》获得有力的指导,帮助自己走出这一困境。

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理论书籍,苏珊·福沃德博士的著作更注重于情感疗伤和实践操作。针对执迷爱恋者情感问题,她在书中介绍了一整套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治愈课程。

这一课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走出执迷和斩断执谜。

第一阶段包括记录、暂停、评估、改变四个步骤。大约需要四个月的时间。

在治愈课程的前两周,你不必改变自己执迷的念头、感受和行为。你依然会经不住想去见你的爱人,你依然会午夜梦回,抱枕痛哭。

你唯一要改变的是,给你的执迷记本账。日记的形式很简单。每当你的心里都是他/她的时候,或者与对方接触的时候,就记录下来。

每一条记录将包括日期、时间和以下六个问题的答案:

1是什么触发这个想法的?

2我想了些什么?

3我有什么感受?

4我想做什么?

5我做了什么?

6结果怎样

你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鼓起勇气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执迷。

因为你必须弄清楚执迷的念头、感受和行为是如何影响你,这样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改变。

在这两周的情感假期中,你可以外出旅游,或者租住在旅店。不管用什么方式,你必须暂时离开你的恋人,双方不再联系。

因为你必须一个人集中勇气和注意力,和自己抗争,努力关闭“执迷系统”。这个 系统由三个组成部分——执迷的想法、执迷的感受、执迷的行为,就像魔鬼撒旦手中三叉戟的三枝尖刃。

要关闭执迷系统,首先要从执迷的行为下手 。 因为行为是外在的、具体的、明显的,就是你这两周情感日记上“我做了什么”的答案。

你 要 给自己的行为下通牒 。具体办法是“空椅子” 教育 法。 找个安静的地方,把窗帘拉上,把手机关掉,在你对面摆上一个空椅子。

想象你的行为是一个不听话的熊孩子,这会儿正坐在那张椅子上。你自己就是这孩子慈爱而坚定的父母,你必须要详细说明他给你造成的混乱,给他设定底线,并且说出你对他的期望。你甚至可以像一名严格的老师,指着那张椅子痛斥一番。

通过这一办法,就好像给你大脑中安装了很多的警报器。每当你感到又要冲动行事的时候,它们都会尖叫着提醒你停下来。

关闭执迷系统, 还 要截停执迷 想法 这个齿轮 。 具体的方法包括,移除“执迷的扳机”、“贴标签”、“设置时限”等。

你要尽最大可能 移除 、绕开,避免触碰 “执迷的扳机”。 “执迷的扳机”就是你在日记中回答“是什么触发这个想法的”那些答案。可能是你们俩的合影、恋人送给你的礼物、你们都喜欢的唱片等等东西,也可能是你们曾经去过的餐馆或**院等地方。

当然,有很多“执迷的扳机”是我们内心的,这就很难拔除。比如,每年你生日时,情不自禁地想起恋人为你举办的那一场难忘的生日party,又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这时,你可以用“贴标签” 的 方法 , 给你的执迷想法泼冷水 , 立刻告诫自己:“这是执迷。这是幻想。马上停止!”

另外一种方法是, “设置时限” 。 特许自己每天一次让执迷的想法放纵一会儿。情感假期的第一天,给你的执迷想法十四分钟,第二天十三分钟,第三天十二分钟,以此递减。两周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有能力控制心里那匹脱缰的野马了。

情感假期的最后一天是评估日。不要安排任何工作、聚会,在书中提供的两份核查清单,理清目前两人关系的实际状况,好好思考你们感情的实质。

第一个核查单只有一条内容,你的恋人是否切断了和你所有的联系?如果你回答是,那么你们的关系已经结束了。无论你有多么痛苦,你必须要接受这个现实。

坐下来,拿出纸和笔,怀念这段爱情带给你的感动和伤痛,花一点时间写下来。然后大声读出来,就像是爱情葬礼上的悼念词。

就像亲人死去,活着的人们再痛苦也有走出来的一天。埋葬执迷恋情再怎么痛苦,也有治愈的那天。这个疗程的长短取决于你自己。

第二个核查单有九条内容。比如,是否每次都是你主动联系对方的?九条内容,如果你的回答有一条是肯定的,那么你们的恋情不宜再继续。

但如果你不愿意就此放弃,认为自己的爱情尚可挽回,那么你也必须要做出改变,再给自己三个月的恋情治疗时间。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你不要尝试去改变你的恋人,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你要改变自己过去执迷的老套路,给对方保留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

要知道两个恋人之间关系再怎么密切,也只是两个鸡蛋,而不可能合二为一,变成一个鸡蛋。两个恋人之间最恰当的关系应该像冬天的两只刺猬,挨得够近,互相取暖,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避免互相扎伤。

三个月后,重新做一次“情感处境核查单”。如果你们双方的关系还是像过去一样糟糕,那么你最好放手。

因为 你的幸福太重要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交给曾经拒绝过你的人手里。

执迷爱恋治愈课程的第二个阶段是斩断执迷。

苏珊·福沃德博士认为,大部分执迷者成长于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他们小时候经常感觉自己没人爱、没人关心、被父母抛弃。可想而知,这种反反复复被拒绝的感受会让孩子对爱更加渴求。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表面上已经成人能够独立生活,但内心依然是弱小的孩子:害怕被抛弃。 当他们遇到心动之人时,被爱的渴望被唤醒。他们陶醉,他们索取。

如果对方不接受或者提出分手,必将撕开他们曾经的创伤,蛰伏在内心深处的童年时的恐惧和焦虑被激活了。

在治愈课程的第一阶段,你做出了艰难而勇敢的尝试,走出了原有的执迷模式。但如果你想把这些改变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外来强制,那么就必须将内心被抛弃的恐惧感斩草除根。

你可以尝试下面几种方法,看看哪一种更有效果。

书中有个案例,玛格丽特的爸爸在她小时候就离开了家。她非常地伤心和无助,这种感觉终身难忘。在苏珊博士的鼓励下,她写下了这样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离开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我害怕极了。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很多人都离婚了,可是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呢?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当我看到别的孩子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更加伤心了。我永远都无法理解你怎么能那样对我,你就那样走了,头也不回。你不该这样对我,我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爱你。

她读这封信的时候,哽咽难言,断断续续。她觉得自己很痛苦,但读完后发现也没有那么可怕。每多读一次,她内心的痛苦就减轻了一分。

针对小时候受到父母虐待的成年人,苏珊博士设计了一个“重塑父母”康复练习。

想象时光倒流,小时候的自己就坐在面前的空椅子上。而成年的自己就是父母,就站在那个小孩面前,对他说对不起,让他承受那么多的痛苦和折磨。请求他的原谅,一家人相互拥抱,热泪盈眶。

通过每天坚持这个奇妙的练习,重塑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重新给自己灌输充满爱意的、肯定的信息,一点点地化解自己内心的恐惧。

最终,你将建立面对恋爱中被拒绝的健康反应模式。被拒绝只是正常交往中的一部分。你会哭,会痛,但对生活不会绝望。

当你为情所困、痛不欲生、执迷不悟的时候,问自己一声,你的内心在害怕什么?这样的爱,值得吗?不要着急回答,看一看苏珊·福沃德博士的这本《执迷:学会正常地爱与被爱》。它能帮助你,带你走出心的牢笼,学会健康地爱与被爱。 你要 相信,你的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错误的感情里挣扎,煎熬。

但仍不愿放下。

究其根本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又或者有圣母型人格的人,都是受其困扰的人。

书中列举关于“执迷者”与“被执迷者”两种人格。

“执迷者”无需多言,就是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失去后又无法面对现实的人。

但“被迷恋者”也就是“协同迷恋者”,心理学上将这样的关系称为“施受虐”。

“协同迷恋者”也有内心缺失的伤痛,他们同样对爱产生极度的渴望,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予更多的安全感和爱,导致他们没有能力辨别出健康的爱是什么样子。

但他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就是“无视自己的需求,力求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健康的爱”。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爱与被爱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 爱的过于执着,就避免不了自己受到伤害,对方感到压抑”。

愿我们都在健康的爱着或被爱着……

1、你在跟别人暧昧不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还有一个真心对你的人在等你-

2、执着有时是一种错误,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丽。

3、亲爱的,当我已经渐渐习惯没有你,我曾经愚蠢的认为,我就可以忘记你了。

4、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

5、忽略那些疼爱我们的人,而去疼爱那些忽略我们的人。我们都一样,一样的自欺欺人。

6、聊天记录是最不能翻的东西,翻开你便知道两个人是怎么样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

7、不要抓住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他更是放过自己。

8、我就是这样一个自己,爱与不爱随你,要么牵起我的手陪我走下去,要么你可以转身就走

9、你们下学期不用读书了 学校我炸了 别问我是谁 请叫我雷锋

10、那些忙于批评别人的人,都忘了检讨自己。

11、把我忘在旧城,我把他放在永恒。

12、我们都在犯同一个错:和喜欢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讲心里话。

13、有没有发现,即使你在线,我也没找你了,不是我不在乎你,是因为,我发现你不需要我了。

14、如何去表达那份说不出口的爱

15、我也怕我内心的荒芜留不住我要留的人。

有时候,执着是一种负担,放弃是一种解脱

一、你若对我有一分关怀,我必给你百倍幸福。

二、不幸就像石头,弱者把看成绊脚石,强者把它当成垫脚石。

三、爱情不就是拿来让人高兴的么?高兴就对了。总让人心生恐惧的那不是爱情。

四、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 现在不努力 ,未来不给力---致自己。

五、我们都不擅长表达,以至于我们习惯了揣测。去必定,去否定,反反复复,后来我们就变得敏感而脆弱。

六、有时候,执着是一种负担,放弃是一种解脱。

七、你的眉间牵动着涟漪,是我最心动的弦。

八、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九、本来有些你自以为很重要的人,你不隐藏 寻常他,他就真的永远不会隐藏 寻常你。

十、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沉默的火山深处。

十一、实现梦想比睡在床上的梦想更灿烂。

十二、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十三、如果下辈子再遇见我记得要避开我。

十四、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率,其实是因为孤独症。

十五、错了的事不会做第二遍,伤了我的人不会爱第二次。

十六、对于世界,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十七、羡慕爷爷奶奶那个时代,不管爱不爱都走到了最后。

十八、多想把你变成一个小人儿,包起来,藏进口袋里,谁也抢不走。

十九、那个曾经熟悉的名字,我却再也没有勇气提起。

二十、我希望的是:未来的路上一半有伱在就好!

二十一、对不起没有好好的珍惜你谢谢你曾把我当做唯一。

二十二、我给不了你全世界,但是我的全世界都给你。

二十三、比起天黑和鬼我更怕你心酸皱眉。

二十四、说星星很漂亮的人一定没见过你的眼睛,说太阳很温暖的人一定没见过你笑。

二十五、很多时候,我们视为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别人却早已忘记,与其纠结于心,不如看淡,看轻。

二十六、总会有些东西,让你既想对全世界炫耀,又不舍得与任何人分享。

二十七、谢谢你成为我生命中为数不多的美好。

二十八、待我长发及腰,遮住一身肥膘,纵然虎背熊腰,也要高冷傲娇。

二十九、你会陪我走到最后、真的真的好幸福。

三十、你心事玲珑,恰如掌心的纹路,无论怎样的左支右绌,都走不出本身设定的局。

三十一、陪你走到最后的人,往往是你想不到的人。

三十二、如果,我一直坚持不放,你会不会,陪我撑到天塌下去。

三十三、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有时分,执着是一种担负,保持是一种摆脱

一、你若对我有一分关心,我必给你百倍幸福。

二、不幸就像石头,弱者把看成绊脚石,强者把它当成垫脚石。

三、爱情不就是拿来让人快乐的么?快乐就对了。总让人心生恐惧的那不是爱情。

四、如今不玩命,未来命玩你, 如今不努力 ,将来不给力---致本人。

五、我们都不擅长表达,以致于我们习气了推测。去肯定,去否认,反重复复,后来我们就变得敏感而软弱。

六、有时分,执着是一种担负,保持是一种摆脱。

七、你的眉间牵动着涟漪,是我最心动的弦。

八、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九、原本有些你自以为很重要的人,你不隐藏 寻常他,他就真的永远不会隐藏 寻常你。

十、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缄默的火山深处。

十一、完成梦想比睡在床上的梦想更绚烂。

十二、当你的才气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十三、假如下辈子再遇见我记得要避开我。

十四、他人稍一留意你,你就关闭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白,其实是由于孤单症。

十五、错了的事不会做第二遍,伤了我的人不会爱第二次。

十六、关于世界,我微乎其微,但关于我本人,我就是全部。

十七、羡慕爷爷奶奶那个时代,不论爱不爱都走到了最初。

十八、多想把你变成一个君子儿,包起来,藏出口袋里,谁也抢不走。

十九、那个已经熟习的名字,我却再也没有勇气提起。

二十、我希望的是:将来的路上一半有伱在就好!

二十一、对不起没有好好的珍惜你谢谢你曾把我当做独一。

二十二、我给不了你全世界,但是我的全世界都给你。

二十三、比起天亮和鬼我更怕你心酸皱眉。

二十四、说星星很美丽的人一定没见过你的眼睛,说太阳很暖和的人一定没见过你笑。

二十五、很多时分,我们视为刻骨铭心的记忆,而他人却早已遗忘,与其纠结于心,不如看淡,看轻。

二十六、总会有些东西,让你既想对全世界夸耀,又不舍得与任何人分享。

二十七、谢谢你成为我生命中为数不多的美妙。

二十八、待我长发及腰,遮住一身肥膘,纵然虎背熊腰,也要高冷傲娇。

二十九、你会陪我走到最初、真的真的好幸福。

三十、你心事小巧,恰如掌心的纹路,无论怎样的左支右绌,都走不出自身设定的局。

三十一、陪你走到最初的人,往往是你想不到的人。

三十二、假如,我不断坚持不放,你会不会,陪我撑到天塌下去。

三十三、只需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有时,忧伤也是一种美丽

每一次生命的轮回都是一个花开花落的过程,花开的时候尽情的绽放,花谢的时候才会有一地的缤纷,才会有了无遗憾的青春。

拥有忧伤,珍视忧伤,人生路上,情感定会丰富多彩,生活定会精致而美丽!真的,有时,忧伤也是一种美丽。

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做一个恬静的女子,不轻言悲喜。穿素裙,留长发,温柔浅笑,从容优雅。对一切有足够的耐心,对任何人保持平和的心情。

跌倒了没人扶,我就自己爬起来。难过了没人安慰,我就告诉自己要坚强。哭了没人疼,我就自己擦眼泪。我知道,没有人会把我当做全世界。

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个晚上任自己眼泪横流了,终于知道被一个人背叛是种什么样的滋味了。宝贝,你到底还要受到多少伤害才能死心呢?难道你现在承受的还不够多吗?

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忽闪忽灭间的深刻,成长在彼此心里.最美丽的故事没有结局,最浪漫的感情没有归宿,最幸福的爱情没有言语,最深刻的喜欢没有空间!

为什么事情都这么突然呢,有点接受不了,可能是自己还没有把自己的心放平吧。妞,坚强,坚持,再继续。

微笑是一种修养,并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我用我的人生诠释着悲伤,曾几何时那多么美丽的单纯已被丢弃在我奔向尽头的路口,而我选择的也是只能选择的,都只是悲伤,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了勾起了我刻意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孤独…

我抬起头,满街的丁香花在寥落的雨天里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一些思念,一种惆怅,已随风飘散…

看着你一点一点的成熟,我骤然发现,曾经懵懂的少年早已远去,而今的你,已经拥有王者风范。你的成长让人欣慰,但更多的是让人心痛。这样的成长,是多少泪水与心痛所换来的,而我们呢?

文:剑圣喵大师

生活中,我就是一个摆渡人中梁朝伟所饰演的“分手大师”。也许是因为我本人是心理专业的缘故吧,大家总喜欢来找我倾诉他们的悲情故事。由于都是熟人,因此我的角色到更像一个“摆渡人”,而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师。

只可惜,**里对于治疗失恋的方法和理念,与我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且不说,**里梁朝伟、金城武、杨颖、李宇春、贾玲等大牌明星的失恋故事不切实际,里面一些强制搞笑的情节隐隐刺痛着我的心,这并不是因为剧情感人,而是**中对失恋者荒诞行为的夸张加工。也许在真正失恋的人心中,这样的笑声更像是一种嘲讽。

或许导演不明白, 失恋者最大的痛苦不是因为恋人的离开,而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处境的同情和怜悯。 我常常告诫身边的人,爱情本来就是一种感冒,失恋只不过是在被子里发汗而已,没什么奇怪的。当你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一些风霜的岁月,谁不曾横尸挺过一道叫做”失恋“的奈何桥。

失恋这件事,生活中泛滥的情感鸡汤帮不了你,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

1、失恋者们,离酒精远一点

一个看完**的妹子在朋友圈里发说说:摆渡人好感动啊,真想有一个人陪我去一次酒吧高尔夫(酒吧高尔夫指的是一种比赛,要求参赛者驾车喝通九个酒吧,每个酒吧的游戏方式不一样,但都要喝很多)。

古人云:“借酒消愁,愁更愁”,这句话已经被当代心理科学中是有依据的。酒精对失恋毫无帮助,我甚至可以把失恋比做另外一种“成瘾”。

心理学家在一项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中发现,失恋会引起利益得失、情绪管理等大脑区域的激活,尤其是可卡因、酒精相关区域(Aron,Fisher,Mashek,Strong & Brown,2005)。

失恋在操作层面上可以被解释为“被恋人要求离开”。失恋会嗜酒是一种本能,假如此刻满足了酒精欲望,会引起情绪管理的进一步失控,会加重成瘾。而成瘾者(类似赌徒),会持续做出非适应性的选择,当社会适应被完全剥离时,个体会采取毁灭自己或他人的方式结束关系。

人生中的任何挫折,“陪你一醉方休”都是个非常糟糕的选择。高校几乎每天一命的伤人事件中,酒精往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假如你对失恋者有兴趣,想备胎转正的话,陪喝醉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成瘾”模式下,人是会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不过你也要注意,一个人在非理性情景下做出的选择,肯定会在恢复理性后反悔。

酒醒之后就不再爱你了,这样的生活例子还少吗?我想,无论是摆渡人还是心理咨询师,我们都不喜欢把感情这件事,当赌博来处理。

别喝了,否则你流下的每滴泪水,其实都是酒精。

2、永远别想快速走出失恋

这是当代人对失恋最大的误解。**里梁朝伟说: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痛苦,而摆渡人的任务就是缩短痛苦的时间。

我想,这样的人一定很暖少女们的心,用**中的话说,失恋就像掉进了一条大河,所有都希望有一个英雄驾着小船来救起你,并把你摆渡到对岸。

然而,这样方式是错误的。你越是上岸的迅速,你越是摔得更惨。等你再掉进另外一条深不见底的大河时,你会明白, 真正能摆渡你的,只有你自己。

失恋的每一个阶段,你都得经历。它是你人生中的财富,我知道,面对它很难,但你必须做到。

失恋的第一个阶段叫“否认”,你会抗议这段关系的结束(Bowlby,1969)。你会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倒苦水,拼命强调自己的付出,希望他们帮助你挽回。

你会不断挖掘自己内心的感觉,在你们的经历中,寻找出某些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这段关系的结束。

在无数次电话被拒接,无数次被对方羞辱后,你会骂自己犯贱,并在内心中颠倒位置,虚构出是自己甩了对方的假象。可是你骗不了自己,过段时间还是会恬不知耻地联系TA。

失恋的第二个阶段叫“绝望”,你会放弃挣扎陷入到绝望反应里(Panksepp,1998)你会开始睹物伤情,触及流泪,你会厌恶恋爱,打算从今往后一个人过。

你会贬低对方,连同为你咬牙切齿的朋友,痛批他是一个多么不值得你真心付出的人。

你想通过看书、运动等事情忘记这段感情,却发现完全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满脑子都是对方。

你甚至会放纵自己,去经历一些不靠谱的感情,上完一场情感淡薄的床,你突然为自己的冲动后悔莫及。

你会觉得自己错了,把一切的罪过都揽在自己头上,开始无休止的批评和自责。

大部分人走到这步时,周围的人看不下去了,想拯救他们,拼命劝他们“放下”。**中,梁朝伟也劝失恋的李宇春放下,还把一块冰放在李宇春的手上,看着冰慢慢地融化,李宇春突然开悟了,于是“放下”了。

实际上,你根本不需要“放下”,也没谁可以真正放下。你需要地是“松绑”,用佛家的话说叫“回到正念”。 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尝试引导失恋的朋友们,进入失恋的第三个阶段——“接纳”。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 失恋的复原时间,两性没有显著差异,一般是两年时间,复原太快反而会导致将来的感情适应困难(Boal & Klein,2005)。 如果能用两年时间,在失恋或者失业的感情创伤中,重新评估和编织自己的生活,将来的人生会更加幸福(Gourguechon,2013)。

3、失恋后到底该如何做?

若若因为发现男友和前女友的暧昧短信,一怒之下把前任赶出家门,不久后后悔,毫无尊严地求复合,可惜男友已经不答应了。

我耐心听完若若对前任的道德批判后,我问她:“之前没发现他们有联系吗?”

“发现过,还讨论过!男友说,他们只是偶尔有联系。”

我很迂回的引导她思考:

1、恋爱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完全相信另一半的话语?

2、假如我们真的不接受,他对其他人有感情,我们可以果断抛弃他吗?

3、这个世界上,真有全心全意对我,这辈子始终如一的人吗?

4、当发现他的暧昧短信时,难道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他拉回来吗?

5、即便有一千个女权公众号告诉你,这样的男人是渣男应该果断抛弃。你也必须从内心深处问问自己,是否能毫不动摇地甩了他,从此了无牵挂?

如果以上问题,你都回答“是”,那显然,这段恋情还没给到你足够的成长,我需要再进一步引导你思考,消化那些你痛心疾首的事实。

如果你懂了,我会问你:“你觉得,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失恋其实是件好事,它会让你明白,某些你很难明白的事实。你会更加接受,你心中那个不愿承认,却更加真实的自己。

你会明白,并没有哪段恋情是错误,也没有哪个人是不值得的,心若不弃,必有涟漪,爱过都是赚的。

你确实配得上更好的人,但前提是你必须调整你的完美主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即便是最如胶似漆的那一刻,你也得清醒地意识到,哪些事情是这段感情的雷区。你会明白感情里不能过分投入,更不能奢求一些不现实的回报,你会懂得平衡。

美食,好酒,都不会因为你失恋了就停止供应。 失恋像牙疼,牙疼不能忍,但它也要不了你命。

终有一天,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号码打来时,你会泯然一笑,你会想起那个纯真又奋不顾身的自己,你会好奇自己当年为什么爱上他,你会感谢上天让你有了这段啼笑皆非的回忆。

请记住,爱不需要拼命,不需要放纵,更不需要酒精。 人生本来就没有相欠,我失恋的心甘情愿,因为我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很多人都说,分手见人品。

有的情侣能够和平地分手,彼此祝福,然后退出对方的舞台,开始新的生活。

有的情侣尽管分手了,但其中仍有一方,或者双方都互揭对方短处,掀开撕逼大战,让曾经美好的回忆都烂在无尽的指责中。

还有一种情侣,一方提出分手,而另一方却坚决拒绝分手。他们会通过各种“特殊”手段,比如跟踪骚扰对方、没打招呼就捧着各种礼物出现在对方的公司或家门口,不停地给对方发微信、打电话,对对方死缠烂打、没完没了地来回纠缠,严重侵犯对方的私人空间,甚至以暴力或者生命为代价,来要挟对方不能分手、不能拒绝。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把这称为“ 执迷的爱恋 ”,而被抛弃是点燃执迷爱恋的导火索。

作为一个拥有几十年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发现,她的来访者当中有很多人都身处在“执迷”的情感困境中,有些人自己就有执迷倾向,因为恋爱或婚姻失败,有很强的报复冲动,而有些人则不幸成为执迷者的“目标”,为此她专门写了一本书就叫做《执迷:如何正常的爱与被爱》,以此帮助这些人不再为情所困、为爱所伤。

执迷的爱恋者有哪些特征?

执迷的爱恋者一旦喜欢上对方,就会自我催眠,主动忽视对方的缺点,把对方看做自己生命中最独特、最唯一、最完美的情人。

① 执迷者会把对方幻想成自己唯一的“完美情人”,会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执迷者会天真地相信这个完美的情人,能够填补他生命中所有的空虚,能够给予他从未感受过的爱、温暖和喜悦。

相比普通人,这些执迷者对另一半的期望和幻想明显更浪漫化、更理想化,也更“一见钟情”化。

有时候即便只见了对方两三次,对对方还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就感觉自己陷入了爱情,且不能自拔。

与其说他们着迷的是对方这个人,不如说他们迷恋上的是自己头脑中所幻想的“完美情人”。

② 被拒绝、提分手、离婚都极易点燃执迷者被抛弃的焦虑感

执迷者和普通的恋人不同的地方,主要显现在分手的行为上。

普通的恋人面对拒绝或分手,他们首先会很难过,然后会做出一些积极的补救措施,但如果还是无法挽回这段感情,他们会尊重对方的决定,承认世事无常,并选择放手。

但执迷者完全不同,他们从不给自己留退路,也绝不接受现实,不管对方喜不喜欢自己,不管对方直接或间接提出分手,他们都一概视而不见。

他们已经把对方当做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没有她简直活不下去。

他们会极其自恋地认为,她只属于自己,一旦发现她要逃跑的时候,他们就会拼命地死缠烂打,因为他们无法接受精神世界的崩塌,无法忍受被拒绝、被抛弃的痛苦和恐惧。

执迷者对被拒绝、被抛弃格外敏感,这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击碎他们的美梦,让他们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比如说愤怒、抑郁、悲伤、怨恨等等。

③ 越是得不到,执迷者越容易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执迷者最大的执迷不悟就是无法选择放手,让他们选择放手,就好像要他们的命一样。

所以很多执迷的恋人,会反复做出自残或者伤害对方的行为。

苏珊·福沃德指出,如果一个执迷的恋人,刚好具有偏执型性格,那么他很可能产生暴力倾向。

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男主角,就是一个典型的执迷型恋人。

执迷型恋人由于过分重视对方,会对恋人的一举一动特别在意。比如,看到喜欢的人跟陌生男人交谈甚欢,听到她电话里有男人的声音,执迷型恋人都会很不高兴,猜忌对方跟其他人有一腿,怀疑自己即将被抛弃。

为了把对方牢牢地攥在手心里,他们会悄无声息地跟随对方,或者采用暴力手段“警告”对方别妄想做出出格的事情。

当所有挽回的手段都做了,仍然达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时,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失控的行为,比如去对方的办公室大闹一场、去对方的朋友或者熟人那里搬弄是非、故意透支对方的信用卡、毁坏对方的财物,甚至以自杀相威胁,或者因为得不到她就毁掉她。

可以说,他们为了目的会不择手段,而更讽刺的是,不管他们耍什么手段,他们都会告诉对方,我是因为“太爱你”,才这样做的。

什么样的人会陷入执迷的关系中?

大部分人在恋爱的过程中,如果感到很压抑,发现对方是一个偏激、执迷的人,他们一般会选择主动结束这段关系。

正常人并不迷恋执迷的恋情,但是有一部分人内心里本身就有潜在的执迷情结,他们追求激情和刺激,喜欢戏剧化的、浪漫的爱情,内心极度空虚,也害怕被抛弃。

苏珊·福沃德把这类人称为“协同执迷者”。大部分协同执迷者对自身并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很难确定自己的感受是真是假、自己的想法是错是对。

他们一边享受执迷者给予他们的激情澎湃的爱和浪漫,一方面又忍受着对方难以想象的控制欲,他们在离开的恐惧和留下的痛苦之间犹豫不决、左右为难。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协同执迷者和执迷者的需求是一致的,他们内心都极度缺乏爱、极度空虚,对爱情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且对爱的需求永不满足。

如何挣脱执迷的爱恋?

在感情中,恋人对执迷行为的容忍,只会鼓励执迷这种行为继续下去,长期以往,两人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不健康。

那么要如何摆脱执迷的爱恋呢?苏珊·福沃德在书中给出了以下方法。

① 了解执迷恋情的根源

为什么执迷者会对拒绝、分手如此敏感?为什么执迷者会如此害怕失去?为什么执迷者总是对对方纠缠不休?为什么执迷者永不满足?

这还要从他们的童年开始说起,大部分执迷者都成长于不健康的家庭,他们从小就感觉自己不被爱、不被关心、不被呵护。

当他们尝试主动去获得父母的爱时,他们总是被拒绝、甚至感觉自己被抛弃,长此以往,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就会受到破坏。

倘若他们从小得到了父母的尊重、鼓励和爱,能够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他们就不会在一个人身上如此“执迷不悟”。

心理学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渴望回到那个令人满足、感到安全的妈妈的怀抱。

越是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过爱的人,长大成人后越对爱有一种疯狂的渴求,只不过这种渴求隐藏在人的潜意识中,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成年的执迷者之所以对拒绝敏感,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不好的经历会勾起小时候那些痛苦的、绝望的回忆。

当然这并不是说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爱的孩子都会变成执迷的恋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会基本决定我们对待恋人的方式,以及我们对爱的理解。

② 意识到执迷行为是一种主动选择

很多执迷者都会认为自己是因为一时冲动,才做出一些过激的、失控的行为,但苏珊·福沃德认为,大多数执迷的行动并不是冲动,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是执迷者主动选择的结果。

意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一个执迷者认为自己是因为冲动、因为管不住自己才去伤害别人,他就会拿这个当借口,以此来逃避自己的责任。

如果他认识到,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无意识操控的,那么他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会开始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而这是改变的开始。

③ 做一个爱情记录本,记录自己的执迷经历

想要彻底关闭“执迷系统”,执迷者需要记录那些执迷念头、感受和行为是如何运作和影响自己的。

具体如何记录呢?

举个例子:

0是什么触发这个想法的?—— 我在吃早餐,忽然想到她做的早餐都特别好吃。

0我想了些什么?—— 我在想,如果她现在在我身边,一起吃早餐该有多好啊。她现在在干什么呢?她会不会也在想我?如果我出现在她的家门口,她会不会很惊喜?还是她在跟其它男人一起吃早餐?她是不是暗地里背叛了我,才选择跟我分手的?

0我有什么感受?—— 我感到很孤单,也很气愤,她最近不理我,还很坚决地要跟我分手。

0我想做什么?—— 我想去找她,我想去看她,我想知道,她现在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0我做了什么?—— 我开车到她家门前,去找她,疯狂地敲她家的门。

0结果怎样?—— 没有人开门,我又回到了家里。

这样简明扼要地、持续地记录,能够帮助执迷者看清他们哪里出了问题,能够揭示他们是如何通过一些不合理的想法,使自己的行为变得越来越糟糕的,从而帮助他们逃出执迷的魔咒。

④ 给自己放一个假期,花时间跟其他人在一起

执迷者一般都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他们越是把对方想的很坏,把事情想的很糟,他们内心的愤怒、复仇的火焰就会越猖狂。

想要从执迷的束缚中走出来,执迷者需要让自己走出去,把注意力转移在其他事情上。比如,给自己放一个假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行,跟一帮朋友出去打球,参加一个培训班,购物等等。

这些事情都可以让执迷者认识到,失去眼前的恋人会让自己痛苦一阵,但生活仍然能够继续。

只有放弃执迷,才能够放弃内心的痛苦、焦虑、混乱和占有欲,才能够真正解放自己。

面对感情的背叛,不怕人伤心绝望,就怕你执迷而不悟吗一、永远也不死了心得人

“不害怕心如死灰,只怕心不甘”,这也是感情里真知。在彼此的叛变下,问问自己:“究竟另一方必须做到哪一个份上,自己才会彻底死心?”好遗憾,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关于这个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换句话说,她们一辈子都不会死了心。心不甘背后,很多人都会有许多缘故,例如情感舍不得,小孩忘不掉这些,可是,换一个角度看,本身就是并没有底线意识表现的——另一方能够无底线的伤害自己,但自己不可以没有底线的地一再让步和忍让。

千万不要把这类持续让步和忍让视作是本人宽容和善良的主要表现,如果这样看待事物,那么自己永远解决不了,一再忍让其实是自己软弱和无能为力表现的。面对这些窘境,许多人希望可以有点儿胆量,来结束这一切。那样,胆量从哪儿来呢?古代人早已教会我们用这种方法:知耻后勇。应对另一方一而再、再而三叛变性伤害,本质需有耻辱感,你自尊心在这时候务必唤起来,你才会有勇去应对,去斗争,要不然一定是一退再退、一让再叫。

二、永远也不明白依靠自己的人

遭遇背叛之后,无论你怎么看待与处理,也不管婚姻生活最终会是什么结局,有一点是一定要意识到了,而且调整和改变的,那便是,从今以后,必须要学好靠自己。遭受情感的叛变之后,只不过主要有两种挑选,一种是再次依靠另一方,所以才紧紧攥着另一方没放,期待凭借自己的“勤奋”,能让对方可以再次成为自己能够依赖的目标,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甚至各个方面;而另一种乃是舍弃依靠另一方,转向依靠自身。二者努力的方向不一样,结论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遭遇到了叛变的人,都会选择哪一种呢?

许多人选的是前面一种,这就是一种一意孤行。一个早已在感情方面叛变过你的人,等同于早就在用客观事实向我证实:“这个人是不可靠的”,我却还仍然把希望寄托在ta的身上,依然寄希望于此人可以成为自身这一生能够依赖的目标,这难道果然还是执迷不悟吗。即便你真的能够有实力让ta再次变成需要依靠、能够信任的人,你以后心里真的就安稳吗?再换一个角度看,要把另一方文化教育甚至更新改造成为一个自己能依靠终生的人,你没想一想这难度系数到底有多大,怎么不继而尝试去改造自己呢。依靠别人,比不上依靠自身;改变别人,比不上改变现状,这么简单的道理,好多人经历过这么多,遭遇到了这么多,却还是一样搞不懂。

三、永远也不去奋斗和行动得人

遭遇到了感情背叛以后,一个人心情低落,心情郁闷,本质消沉这些,都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假如长期过去都是如此,就一定是自身的问题了。也有很多人想解决困难,只想解决痛楚,在遭遇背叛这件事情上,她们几乎天天花了不少时长来想这件事情,耗费了许多时间精力……但问题并没处理,状况并没有转好。因素在哪?因为我们并没有具体努力和行为——这个道理就像一个人病了,只知一天到晚在床上,却并没有为了能尽快恢复,做运动,去做康复治疗。

努力和行为,是帮助解决问题压根,要不然,自己只是一个遭遇到了感情背叛以后的“教育家”,在面对叛变的这件事情上,大道理你比谁都懂,搁别人身上你可以说得侃侃而谈,而一旦回到自己这儿,就失灵了。原因是因为自身永远不会去奋斗和行动,永远不会去实践。许多人的不正确取决于,她们尝试找到一种方式,既能轻轻松松就解决困难,而且还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问题,假如是这样的想法,永远也不很有可能解决困难。所有努力,实际上都是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这些最后从叛变逆境中走出来的人,我们看到的,大约只是ta最后摆脱困境,却没有看见ta曾在一片黑暗杜青林中,全力挣脱,那类挣脱,是无助的,式微的,但很多人就是那样一点点勤奋,最后才扑通出的。

在古龙的武侠小说《绝代双骄》中,天下第一美男子江枫因为被人追杀而被移花宫主邀月所救,邀月倾心于江枫的俊美容颜,不料江枫却对花月奴情有独钟,邀月爱不得而立志毁之。邀月逼死花月奴和江枫后还不解气,又将两人的双胞胎儿子分开抚养,以待他们长大后令其自相残杀。

邀月这种因爱生恨的举动,看似是因为对江枫爱得太深所致,实则却是一种对爱情的执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其著作《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中就谈到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执迷是如何伤人伤己的。

在影视剧中,为了情节的冲突和看点需要,真爱常常被渲染为“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的模样。然而现实生活中,如果遇上这样的“爱”,还真没多少人能消受得了。

大学时代舍友中有一位“女神”,追求者甚多,宿舍里常年摆满鲜花礼物。女神却对这些追求者都不来电,一一明拒,大多数追求者就此作罢。只有其中一位毫不动摇,一如既往,送餐、送花、送礼,打听好女神的课程表,蹲守在路上给“惊喜”,甚至打电话给女神身边的朋友亲人,以男友身份自居。外人都觉得此追求者浪漫专一,颇有霸道总裁范儿,女神却不堪其扰,只得多次换号并向亲朋一一解释,原有的平静生活被这位追求者搅得天翻地覆。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执迷者都不会似邀月宫主那般极端,反而最开始的时候会以一种“完美恋人”的姿态出现,但他们的实质却毫无二致,都是执迷。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了执迷?苏珊博士基于自己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四条特征:

执迷者给出的爱最开始的时候会让人飘飘然,因为对于被执迷者爱上的“目标”来说,大多数都能够体会到一种极致的爱和唯一的感觉,这也是爱情最开始令人目眩神迷的地方。几乎所有的爱情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个激情期,恋人们在此阶段感受到热烈、浪漫的情感体验,两个人爱得恨不得变成一个人。

但是说到底一段正常的爱恋是两个独立的成人的结合,双方不可能永远如胶似漆,各自仍有独立空间的需求。对于执迷者来说,通常会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他们心心念念只有所爱的人,家庭、亲人、朋友以及其他一切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抛在脑后。恋情的“冷静”、爱人的独立,常常意味着很大的恐慌。

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对方索求更多的爱、关怀、承诺和安全感,用各种离谱的行为去捆绑住爱人,然而这些行为却让爱人感到窒息,因此加速爱人离去的步伐。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是相互信任、关心和尊重,而一段执迷的爱恋却充满着永无休止的索取。越爱越没有好结果,用来形容执迷者的行为再合适不过。

当恋情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继续,正常人虽有悲伤,却也能接受这个事实。但对执迷者来说,却始终无法接受分手这个事实,他们很可能会继续通过打电话、发消息、盯梢等方式与对方取得连接。尽管对方可能不再接电话,不再回信息,不再与他们有任何关联,执迷者也仍然会将自己沉浸在这段恋情的痛苦和悲伤之中,用这种痛苦和悲伤与曾经的爱人保持心理上的那么一丁点儿联系。

执迷者的爱往往都是这样充满着痛苦、悲伤、疯狂,他们陷在自己一手编导的爱情剧中迟迟不肯谢幕。有时候,即使换了演员,他们也仍然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种痴狂。

执迷者的内心仿佛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无止境地索取着它需要的养分。这个黑洞没有被填满的时候,执迷的行为就永远无法停止。但问题是,这个黑洞好像也无法被填满。这到底是为何?为何有人会深陷执迷不可自拔,这个黑洞又是什么?

苏珊博士在书中提到了多种因素都会影响人们成年后的爱情模式。比如基因决定的人格特征、体内生化失衡影响情绪和性情、与兄弟姐妹的关系、童年时与小伙伴的关系以及青春期的感情经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父母的行为是我们学习如何与恋人相处的范本,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是我们对爱的理解的基础。因此,苏珊博士认为童年的依恋关系是执迷的根源所在。

在婴儿刚出生到六七个月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在这个阶段婴儿会认为自己与母亲是一体的,无论自己有何需要,都能够被满足,这是一种连成一体的安心状态。随着六七个月以后,婴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意识到自我与母亲说分别独立的个体。原有的连成一体的状态开始被打破,婴儿开始迈向“分离”的第一步,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一步。

渴望独立的天性与离开的恐惧相互斗争,注定这个过程是激烈、痛苦而且反反复复的。这个时期的孩子知道父母会离开,但不知道父母还会回来,所以在父母离开的时候,会突然大哭起来。这时候,如果父母能尽可能地以尊重、爱、鼓励以及保护来回应孩子的需求,比如听到孩子哭的时候,就尽快地回到孩子身边,温柔地给予抱抱,告诉孩子,妈妈在。孩子就能逐步建立起对自己与他人的信任,从容地度过这段惊险的分离期。

当然,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们无法时时刻刻做到对孩子充满爱的回应。在一些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父母们更是无法及时回应到孩子。当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被抛弃了。比如,家庭成员生病、新成员诞生、工作忙碌、父母不幸生病或早逝等等。这些情况都会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受,无法鼓起勇气走向分离。更有甚者,如苏珊博士在《原生家庭》中提到的一些有毒的父母,恐吓、虐待、忽略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加无法建立起对自我和他人的信任,无法完成正常的分离。

不能正常地完成分离的孩子,在内心深处埋藏着深深的恐惧以及对幸福依恋的热切期待。等到成年后,他们就很容易变成执迷者,因为他们不顾一切地想重新获取那种最幸福的依恋关系。而这时候,他们获取的对象不再是父母,而是恋人,恋人此时成了“象征父母”。小时候的自己没有力量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便希冀通过一切努力来得到恋人的爱。他们的目标无他,就是再度找回最初幸福的希望。

所以他们无法忍受恋人像父母一样离去、忽略他们,会动用各种手段索取恋人的关注和爱。当被恋人拒绝的时候,执迷者感到绝望无助。内心深处的恐惧、儿时的痛苦、绝望再度袭来。越是渴望,越被拒绝,越被拒绝就越急切地想要爱,于是就出现了夺命连环call、短信轰炸、驾车跟踪等执迷行为。

执迷者企图用成年后的经历去治愈童年的伤痛,只可惜当无法看清这背后的真相的时候,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

那么,执迷者如何才能觉醒,走出这种执迷,去建立一段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呢?苏珊博士在书中也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1、转移注意力——给自己的执迷记账

当满心都是恋人或者与对方接触的时候,都记录下来。每一条记录需要包括日期、时间以及关于六个问题的答案。这六个问题是:

记日志的目的是为了看清楚自己执迷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知道自己犯了执迷和用日志的形式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切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有助于将这些想法、感受和行为直观化,更有利于下一步对其工作。

在这当中,苏珊博士觉得最重要的是去区分想法和感受,因为她认为想法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改变行为的核心因素。举个例子,我觉得我的恋人爱上别人了。在这句话中,想法是:我的恋人爱上别人了;感受是:害怕、嫉妒、生气、屈辱。

2、给自己的感情放个假——关闭执迷系统

在记录一段时间的执迷账本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二步:给自己的感情两周的假期。在这两周时间内,不与恋人有任何接触,停止各种执迷行为。这是为了截停执迷系统的第一个齿轮:行为。

执迷系统有三个齿轮:执迷的想法、执迷的感受、执迷的行为 。因为行为是外在具体且明显的,我们很容易利用之前的日志将其识别,并通过外力和意志力的作用使其暂停两周的时间。在这两周时间中,我们可以找一个情感之锚来帮助我们度过这段时期。情感之锚可以是非常亲密的亲人或者朋友,我们对其有足够的信任,告诉他自己的处境,请他在自己快要做出执迷行为时拉自己一把。

对于执迷者来说,之前因为恋人的关系可能已经断了和亲朋好友的联系,那么利用这两周时间去重新建立联系,走出孤立也是一个好办法。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这样慢慢地就会发现,除了恋人之外,自己其实还有更多的选择,而有了选择就意味着有了主动权,这是心理上力量的一种体现。

接着就是减少执迷的想法,回顾日志,哪些情况下自己会产生执迷的想法。那么这些情况就是“执迷的扳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去触碰这些扳机。比如恋人的合影、一起听的音乐、看的**、恋人送的礼物、用来取悦对方的香水等等,把这些都清除出生活。当然还有一些扳机我们是无法清除的,比如有关回忆,一些生活场景,但这时候需要我们有一个觉知,给它们贴上标签用来警醒自己,觉知意味着我们有主动选择的权利。有些时候,我们无法一下子就完全做到不去产生执迷的想法,那么也给自己设置一些时限,每天特许自己可以执迷一会儿,这个时间由多变少,再到无。

还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是用形象化的方法去摧毁执迷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把执迷的想法和感受想象成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得你弯腰驼背。然后想象自己用力站起来把这块大石头扔出去,砸个粉碎,感觉轻松很多。

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去关闭执迷系统,就代表我们拿回了更多的主动权,也增强了面对执迷的力量。

3、结束还是重新开始——正确评估恋情

在感情假期的最后一天,就可以对现有的恋情进行正确评估。对于很多人来说,恋情早已结束,而对有些人来说,却还需要抉择这段感情是否要继续。

如果恋情已经没有继续的可能,那么就需要接受这个事实,首先不可避免地是去面对那种悲伤。恋情的结束也是一种死亡,而悲伤是在所难免的, 为自己逝去的感情写一篇悼词 是不错的选择,用这样一种仪式感来表达心底的悲伤,这对潜意识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悲伤是被允许的,并且也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它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在那之前,就承认它,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免它伪装成沮丧、愤怒、疾病的方式来伤人伤己。只要不逃避,悲伤就会有结束的那一天。

如果恋情继续,那么我们就需要不断地觉知自己的行为,巩固自己在感情假期中学习到的避免执迷的技巧,承担起责任,以防重蹈覆辙。

4、面对被拒绝的童年——将执迷斩草除根

当我们处理完当下的执迷,我们就需要回到童年去将执迷斩草除根。直面被拒绝的童年,找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治疗师去处理童年的创伤,可以有效地帮助到我们。

给父母写信,可以停止压抑自己的痛苦,把儿时的感受和痛苦一一写下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不一定把信寄给父母。可以自己把信一遍遍地念出来,或者念给心理治疗师听。当去这样表达出来的时候,痛苦就会消失,不去持续地作用于我们的生命当中。

当我们这样去表达的时候,也意味着我们接受了父母的不完美,就可以从完美依恋的幻相中走出来,去看到真实的世界,停止童年模式的重复,也就意味着我们将执迷一步步地清除出我们的生命,此刻我们将更有力量。

5、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走出执迷

最后一步,走出执迷去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们需要不断地巩固之前的这些转变,确保在新恋情出现的时候,能够运行在健康的轨道上。

在寻觅新恋情的时候,我们仍然可能遭受拒绝,除了自己之外,很多因素我们无法控制。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原先深陷执迷时的完全不负责到现在的想一股脑儿全将责任算在自己头上。

学会相信自己,是走出执迷的人需要做的重要一步。很多人会担心自己会搞砸恋情,于是在恋人面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然而正是这种担心很可能再次摧毁恋情。所以不要试图对恋情的结果有一个怎样的预期,好好地享受当下,过好每一刻,就算最后没能终成眷属,也从这段感情中得到了很多美好,学习到很多。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就能在恋人面前越自在。

同时,不要把恋爱当成生活的唯一,而是把它当成一部分。与朋友们联系,参加活动,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其他令人快乐的东西,这样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恋爱才能越来越轻松。而你也会发现,当我们能轻松地去享受一段感情的时候,我们越能体会到亲密关系中深层次的快乐,收获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107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