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音乐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第1张

一、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音乐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不但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也能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带动幼儿发展,所以幼儿音乐教学对幼儿发展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带动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的智力也能在音乐欣赏中得以发展。同时音乐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孩子在幼年阶段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忽略孩子这部分情感,呆板的给孩子传授一些固定学习内容,导致孩子对美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人云亦云。通过音乐教育让幼儿对“美”有自己的见解,儿童的情绪也会更加高涨,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不仅重视儿童美育教育,更能提高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让幼儿的情绪稳定,坚强幼儿的信心和意志。通过音乐教育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性,缔造幼儿心理素质,构建幼儿人格,保障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二、音乐塑造幼儿健康心理的方法

(一)音乐渗透情感

音乐是借助于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力度等表现形式,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因而音乐教学中不同的节奏旋律,能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幼儿能通过音乐传递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师带领幼儿识别音阶时,一名幼儿说“So”很忧伤,“mi”很快乐,其实幼儿有这种感受,是教师在弹奏so的时候,没有太多用力,声音比较低沉,但是弹奏mi的时候,比较用力,声音就会高扬一点,幼儿虽然没有注意这种细节变化,但从情感角度体会到两个音阶的不同,因而音乐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更愿意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音乐启发幼儿思维

音乐活动中,能够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的思维更具创造力。教师通过音乐表演、歌曲创编等形式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舞台表演形式,这是带动幼儿主导地位的关键,也让幼儿集中学习注意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活泼好动,这是天性,但是这在客观上决定幼儿多数情况下精力不能集中,虽然在幼年时这一特性对幼儿发展影响不大,但是伴随着幼儿成长,上学以后,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学习,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借助于幼儿爱说爱闹,好奇心丰富的特点,给幼儿营造一个不受束缚,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三)音乐教育发展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身体发展主要是从大的肌肉转化到小的肌肉上,整个过程比较细腻,所以音乐教学不仅用到手和耳朵,更会引发整个身体器官的运动反应。因而教学中需要通过律动、舞蹈和乐器开展歌唱或者表演,让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跟着动起来,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更带动幼儿的各个感觉器官,幼儿的大脑将更加灵活,通过听音乐做拍手、跺脚的动作,配合音乐教学活动。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够带动其心理发展,资料显示幼儿可以通过音乐放松肌肉,提升自己的感性思维,人听见音乐就会随着律动,是大脑的最本质反应,但是随着年龄增大,这种反应就要受到控制,如果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小时候就能跟着音乐节拍运动,长大以后对音乐有较好的感知力,对孩子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有很大帮助。

教师为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幼儿创设“材料音乐”,分别在不同的酒杯内装入液体,用染料将液体勾兑成不同颜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让孩子敲打每一个杯子,由于杯子内的液体高度不同,所以敲打出的声音也不同。幼儿有空闲就去敲打,自己总结规律,寻找改变声音的方式,一段时间后,幼儿能够根据酒杯中的液体多少,判断出声音,并且按照顺序组合成自己喜欢的旋律。教师创设的这种环境对丰富乐感有积极意义,幼儿能发现音乐之美。

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模式,让幼儿快速的熟悉旋律,可以带领幼儿玩唱歌游戏,幼儿通过拍手、拍腿等方式打节拍,然后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拍节奏,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创设出很多新的节拍拍打方式,用两个书本拍打,或者拍打节拍空余部分,形成新的旋律,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节拍规律,也没有束缚幼儿活泼和好动的天性,让幼儿在悦耳的歌声里面享受音乐的快乐,幼儿的身心都很放松,所以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感也会消除,幼儿学习音乐知识没有太大的压力,在玩中学。

(四)音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3-6岁的孩子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所以音乐教学中运用各类感觉器官,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乐学,音乐不仅需要“听”,更需要“动”。通过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孩子创新潜能,让孩子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同时给孩子创设沟通和交流的环境,让孩子之间相互互动,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例如,开展韵律活动,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创编旋律,不但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更提升幼儿的小组沟通能力,让幼儿学会怎样沟通,怎样吸收别人的优秀方案等。幼儿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幼儿的心态更积极,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更到位,幼儿爱说爱唱,所以性格也很外向,为幼儿将来性格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今健康的青少年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面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现在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当今的人才的基本要求要敢于冒险, 勇于探索, 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对人才, 而这些品质无一不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小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心理适应能力往往和社会的发展不能同步,从而造成了一系列心理障碍,阻碍着他们身心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这一素质教育阵地的突破口,应充分利用其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健康教育, 重视对小学生实施心理辅导,要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来培养活泼乐观的情绪,促进他们智能、情感和意向的和谐发展,这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对人的影响是直接的,从各种角度、利用各种形式,去有效的发挥音乐教学的丰富资源,对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丰富的形式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利用合唱训练培养互助、合作意识音乐活动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由于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过分宠爱,时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多有任性、逆反心理重的特点, 不但拒绝服从教师和家长的正当要求, 对学校的校纪校规甚至也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但是音乐活动却可以使他们在愉快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心理。例如:合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因为每个参加合唱的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训练,要形成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音,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维护并保持合唱在旋律、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他们都会自觉自愿地接受纪律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协调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利用课堂表演消除学生紧张焦虑心理气势激励: 自我激励, 同学鼓励,教师奖励。

  接受挫折,不怕失败:要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认识到失败很正常,在学习中能够接受失败,以后在生活中也会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的演唱”。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敢说敢唱。而有的学生则显得拘谨胆小,为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发展表现自我的能力,我在教学人音版二年级的《小麻雀》这首歌时学生学会后,我不请个别学生唱,而是对他们说:“同学们,班级可以说是一个小舞台,如果大家用这个小舞台来锻炼自己,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听这首曲子的听者所能进入其中的情感形象和生存体验之境界。任何一首乐曲所给予听者的东西,既不是引起了乐曲创作的特定的客观现实,也不是作品的特定的声音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内容。严格地、准确地说来,音乐作品本身并不具有情感,情感只属于听者内心,只在听者的内心生活中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22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