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规律的情感引导

人际交往规律的情感引导,第1张

人际交往的等价原则,一方面通过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等方面的约束方式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个人的情感引导的自律方式来实现。用以维护人际交往等价性的情感引导,可分为正向情感引导和负向情感引导两种基本方式。 它是影响人际交往等价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它反映了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例如,正常人在与残疾人进行交往时,总是应该多付出一些而少得到一些,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青年人在与老年人或儿童进行交往时,总是应该多付出一些而少得到一些;富人在与穷人进行交往时,总是应该多付出一些而少得到一些;等等。从表面上看,伦理道德干扰了人际交往的等价性,恰恰相反,是为了引导人们充分考虑各种社会风险价值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从而确保人际交往在更大的主体利益变动范围内和更高价值层次上实现其等价性,因为所有社会成员在任何时候都有成为残疾人的可能性,对于残疾人的这种“特殊待遇”可以看作是正常人的一种伤残保险金;所有社会成员都需要经历儿童时代和老年时代,对于老年人或儿童的这种“特殊待遇”可以看作是青年人的一种特殊的养老金或保幼金;所有富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成为穷人的可能性,对于穷人的这种“特殊待遇”可以看作是富人的一种特殊的财产保险金。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句烂大街的话想必大家都听过,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有更多的父母为教育孩子费尽心血却适得其反,人人都希望自家有个乖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但为什么这样的孩子老是别人家的?

楼下的住户真的很闹腾,每隔几天就会有一场“家族大战”,晚上10点,常常看见妈妈被关在门外,哐当当的敲门声和嘶声力竭地喊他家小孩出来开门的声音此起彼伏,时间过去了很久……,却一直不见小孩应答一声。

作为邻居,这位妈妈经常向我抱怨起她的孩子,我家小孩老是胡作非为、不爱上学、就爱打游戏,我和他爸做点小生意特别忙,晚上10点才收摊回家,真是愁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教育他,却一点作用都不起。有一次我听过最夸张的是说,不给玩手机,就不吃饭,扬言从阳台上跳下去!

这样的小霸王放到家里就是一磅裹着爱的炸弹,爱而不得。不光是面对父母甚至整个世界,孩子的脸上写满了三个字——别碰我!

孩子生下来就是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原生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渐渐让孩子带上了或好或坏的标签。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哭,做父母的立马将其搂在怀里,含情脉脉的摇到外婆桥,孩子一天天长大,如果我们还是用这种哭了就讨好他的方式去被动满足他,那么在他的潜意识里会埋下,只要我哭,我就能得到一切的思维模式。小时候,可能他需要的是一杯奶、一个玩具,但等他长大或者成年后可能要的是钱、房子或者奢侈品等等。

别玩这些没用的好吗?

作为父母,大家有没有对自家孩子吼过这句“别玩这些没用的好吗?”,下一句是,“你怎么能这么不听话,快去写作业!”。尽管父母很用力的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但有几个孩子真的去写作业了,可能在你离开他的书桌后,抱起手机在偷偷打游戏。

不好好吃饭,不给看动画片?

小孩大多有挑食、吃饭让大人追着跑的毛病,也许,你又对他说,不好好吃饭,不给看动画片,这句警告可能一开始会很有用,但它不是长久之计,没有人喜欢威胁和警告,小孩有的是时间和大人拖延,而父母都希望尽快解决问题好忙于工作。当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时候该怎么办?思考一下,不好好吃饭和看动画片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联系。

题做不对不许睡觉?

放学后6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是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间,有些父母恨不得抓心挠墙,背了50遍的乘法口诀还是记不住,简单的口算题还是一算就错,自己都恨不得钻到孩子的脑子里去教,结果却是孩子痛苦,自己更加痛苦却看不到一点效果。这时你又对孩子说,题做不对不许睡觉!这简直就是不吃饭不给看动画片的翻版!

以上列举的四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在美国作家金伯利·布莱恩2011年出版的书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中,布莱恩向大家介绍了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工具—— 情感引导 。

情感引导就是沟通,建立情感词汇 。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低估他沟通的能力,研究发现,如果妈妈温柔的对孩子讲话,即便他听不懂内容但能记住妈妈温柔表情和动作,这对一张还是白纸的孩子来说是新的认知建立,所以,首先我们把说话的声音和语调慢下来,学会温柔是第一点。

情感引导的具象化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大量关于情感的词汇,比如什么叫开心、快乐、生气、难过、沮丧等等。在孩子一到两岁的时候我们大多数父母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是星星、太阳、汽车等等一些能看到的名词,而情感类的词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我们如何传递给孩子呢?方法是引导。

比如在孩子看小猪佩奇的时候,每集结尾佩奇一家基本都在哈哈大笑,这时你可以问问孩子,宝贝,你觉得佩奇这会儿的感受是什么?结合回答引导孩子思考,并且告诉他,佩奇是开心的,此时已经给出开心的定义,类似都可以通过具象化给出情感词汇的定义,这是帮助孩子在感受他人的过程。

正视孩子的感受,提出具体要求 。 比如,有一个很重要的公众活动,怎么能让孩子有礼貌的参加,中途不哭也不闹呢我们必须告诉他原则和具体要求,而不只是简单的说,要乖、听话之类的词!比如:见到客人要有礼貌、不能大喊大叫、不能到处乱跑等等。不要只说一遍要重复沟通,出门前说一遍、路上说一遍、到了之后再说一遍。实际上这也是引导、谈判的过程。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内心感受 。 当孩子出现情绪、闹腾的时候,蹲下来对孩子说,爸爸理解你的感受,你要怎么样才开心呢?安稳他的心情引导他朝正确的路上走,并且不断肯定他、赞美他、鼓励他。

总结起来就是,父母要对孩子的情感进行确认,告诉孩子:

怎么做是对的+反应孩子的情感+引导孩子怎么做+表扬孩子做得好, 心理学研究发现, 培养一个人最有效的时间是在他做对的时候表扬他而不是做错的时候指责他。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贿赂;别玩这些没用的,这是感受忽视;不给看动画片,这是威胁 ;不让睡觉,这是体罚 ,不要再用这些老套的方法教育孩子了,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乐观的成长,无论是对孩子性格的塑造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父母做出耐心、正确的情感引导,每一个错误的方法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灵的盲点,这些盲点将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和社会行为能力。

让我们的孩子变成温润如玉的小天使吧!

根据于永正老师的《爱如茉莉》和《秋天的怀念》两篇课例,探讨散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

对于这两篇课例的分析,首先要确定的是课文的体式,也就是文本的个性特征,对一篇课文而言,就是其负载阅读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价值。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叙事性散文,兼具着叙述和抒情的特点。散文阅读的要领是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王荣生教授谈到: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区分人我,引导学生体察在散文中表露的、对学生来说很可能是陌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在认识和理解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过程中,观照自我;引导学生细读,体味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体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培养学生以言逮意的追求,要唤起学生对以言逮意的功力的敬重。

结合于老师的这两篇课例,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聚焦提纲挈领的关键词句

《秋天的怀念》的第一课时中,于老师在解读“诀别”一词时,先引导学生找到这个词语在课文的哪个句子中,通过读课文理解“诀别”的意思,与“永别”区别理解,并解释“诀别”就是分别,指不能再见的离别。文中史铁生去看他的母亲时,母亲已经昏迷了,后来就去世了。那最后一次的见面就是诀别。于老师还通过描述事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诀别”:三年前相见的朋友,今年暑假回家想再见,不料他已经去世。没想到三年前的那次相见竟是“诀别”。“诀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可想而知,饱含着“我”的不舍、不忍。

在阅读中于老师引导学生品味“母亲是一堆细节”,这些细节是如何体现的,又聚焦到了一些关键词上。一个“躲”字让我们看出了母爱是理解;一个“挡”字读出了母爱的深沉;一个问号让我们明白母爱是商量,是平等;一个“笑”字让我们知道了母爱是宽容。通过体味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爱如茉莉》这篇课例中,也有通过聚焦关键词的生动片段。例如:“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这句话中,“坐、握、伏”三个动作词,是爸爸对妈妈的关爱,不起眼的三个动作映射着父母之间的爱就像茉莉般平淡无奇。

二、关注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

《爱如茉莉》的课例中,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茉莉”,一句:“爱如茉莉”中“爱”指谁和谁的爱,将全文连成一条主线。通过描写茉莉“平淡无奇、缕缕幽香、洁白纯净”的特点,与文中描写爸爸妈妈相互关爱的词语和句子相吻合。

“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可以看出爸爸和妈妈的关爱,就是一句句平淡无奇的话,一件件微乎其微的事,的确就像平淡无奇的茉莉花那样,却感人至深!“妈妈躺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从妈妈的表情可以看出妈妈早就醒了,却怕惊动伏在床边睡着的爸爸,不敢动。爸爸边走边打哈欠,一双眼睛布满血丝,不睡陪床,却睡在床旁边,爸爸对妈妈的爱就在这简单的行动之中。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彼此关爱如同茉莉一样洁白纯净。

三、追求以言逮意的言语功力

梁实秋曾言:“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示出来。”

于老师的课堂在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及时是在散文教学中,依然“把语言留下”。正如于老师所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

《爱如茉莉》是一篇传递父母之间纯净之爱的文章,而于老师在课堂上不管是解词,还是朗读,都是在为第二课时的感悟做铺垫。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运用“画、批、注”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共同找到“平淡无奇”“缕缕幽香”“洁白纯净”等词语,这样的锻炼同样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关键。

从找出描写茉莉特点的词语入手,与父母之间的爱找到了架接的桥梁,因此在讲解情感类文章时,建立特殊寓意之间的桥梁是关键。这也是于老师设计的巧妙所在,没有忘记语文之本。再有就是深入研读文本中能够直接达意的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情境中去感悟。例如课文中爸爸在床前的椅子上的几个动词:坐、握、伏。再如妈妈的假寐。“爱如茉莉”就顺其自然的印在学生的心中了。

在《秋天的怀念》中,读贯穿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析读、朗读、默读,反反复复,循序渐进。在读中感知大意,在读中理解文本,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观照自己,在读中理解独到。以此,以言逮意就会自然发生。

从于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做一名学生的幸福,步步深入地体会让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故事人物的情感,甚至是自己的情感。

情感引导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程度,这是所有互动的前提条件。父母要重视沟通的艺术,寻找良好的互动方式。在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之前,父母都应该问自己:“我即将要做的事情和要说的话会不会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并且有助于他在现在和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呢?”

成功的情感引导也意味着你要处理自己的情绪。了解什么样的情况 容易挑起你的愤怒,可以帮助你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让自己的情绪。

情感引导的关键要素有:

第一:播下种子。

就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最好提前告诉他好几遍。

书中案例:

每次我和丈夫打算带孩子们出去吃晚饭的时候,我都会在早上就 提起这个话题。我会告诉孩子们:“今天晚上爸爸妈妈要带你们去饭店 吃晚餐,你们明白我们要去做什么吗?也就是说,我们一家人要在包间 里坐在餐桌前吃东西。所以你们不可以大喊,也不能乱跑哦!”就像这 样,简单的解释可以让他们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始做准备,让孩子们知道 在饭店里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我们还会带上一个玩具包,里 面装着各种可以在餐桌上玩的有趣的东西。 在乘车去饭店的路上,我会再次提醒孩子们:“我们现在要去吃饭 喽!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包厢里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 不能大吼大叫。”我还会在进入饭店之前提醒我的小儿子:“我们就要进饭店吃饭 了,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话吗?”在坐下之后,我们会对孩子这样 讲:“这里可真棒啊!我们马上就会吃到一顿美味的大餐。”然后我们会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玩具,并和他们做互动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 家人出去吃饭不就是为了享受一下吗?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也觉得舒服,在必要的时候包容他们的请求。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前种 下合作的种子。

第二,观察和判断。

也就是是关注,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显得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他不满?

如果你知道某个玩具会让孩子遇到难题的话,一定要陪他一起玩。 观察他如何想方设法地去弄明白,并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或者干脆代劳,而是要引导他去掌握方法。你可以示范, 但一定要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仔细观察你的孩子并了解他的个性,这会有助于你预测何时可能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例如,他是不是饿了、渴了、累了、热了、冷了或者过度兴奋了?不乖的行为往往是孩子表达这些基本需求的手段。一旦满足了这些需求,孩子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第三,聆听。

聆听的能力至关重要,听年幼的孩子说话和听成人说话有所不同,你需要同时用上你的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最好的聆听是蹲下来和他的视线齐平,以便能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此外,良好的聆听不仅意味着要注意孩子所说的话,也包括去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很多家长听的时候注意力过于分散,孩子都非常敏感的,一定会第一时间知道。如果我们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想法的话,他们其实会非常有耐心地讲给你听。

第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状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最需要你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想要分辨孩子是否在借用不乖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可能有点困难,自己或许也正在因为孩子的不合作而闹情绪。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作为情感引导者的责任都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因为有人对他恶言相向而红着脸哭鼻子的话, 你有两种方式可以处理这种情况:一种是不把孩子的感受当一回事,立即试图说服孩子不要去理睬别人说的话;另一种是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这样说可以帮助他扩充情感词汇量,他很快就会记住,这种内心的感觉原来就叫做生气。他还由此而得知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渐渐地他便也能够判断别人的情绪了,并且知道如何去应对自己的情感。

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其他孩子听,但绝对不能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在另一 个孩子身上。父母只能鼓励孩子用语言去表达,并给他们示范该如何去做。

第五,同情。

同情非常的有力量,特别是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家长能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而不是轻视孩子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的话,这种消极情绪会更快地消失。我们大人也是一样,当感到有人理解我们的时 候,我们就不会那么有敌对情绪,也更愿意和人去交流。

孩子和成人在这点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当关爱我们的人聆听和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同 样会感到安慰。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怎样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感情规则,让孩子知道怎样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相信很多父母在养育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难题。

孩子哭鼻子,说谎,吵闹,挑食,打人都会让初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无从下手,甚至大打出手。

其实这些烦恼用情感引导的方式都能解决。

我儿子上三年级,家庭作业特别多的时候就会哭,这是让我很头疼的事情,以前我看到他哭,心里就特别烦躁,然后就会很生气跟他说“哭是没有用的,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然后他就会哭的更伤心,让我不要再说了。

读了这本我才知道,我的方法错了,后来我就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跟他沟通。

他再因为作业多而哭的时候,我就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因为作业多,你觉得很晚才能写完,所以你很难过”,他哭着点点头说“是的”我抱抱他,然后告诉他“不管你写到几点,妈妈都陪着你,你写完了以后,妈妈还会陪你读书”,奇迹发生了,他真的不哭了,继续写作业了。

现在儿子告诉我,作业多想哭的时候,他就会想妈妈会一直陪着他,还会陪他阅读,心情就好了。

听到他说这句话我真的特别开心,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孩子最容易在遭受挫折或感到无助的时候表现不好。

孩子不乖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支持,如果父母也因一时冲动大发雷霆的话,就会伤到亲子关系。

如果有跟我之前同样困扰的爸爸妈妈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并试着去改变,你会发现你很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450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