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就象快乐,悲伤,愤怒一样,是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自然情绪反应。一般而言,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主感和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在焦虑状态中,个体会因担心未来苛种不确定事件可能会发生面事情以异常紧张,并出现相应的生理与心理反应。焦虑的表现就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症状:心慌,气急,呼吸急促,头晕胃部不适,腹泻,尿频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2、情感症状:焦虑者通常会报告紧张,不安,恐惧,程度从轻度的不安到哆嗦和惊恐;3、行为表现:轻者会表现为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来回走动,严重者出现惊叫,大声求救,僵住不动等行为。个体也可能采取加趸危险情境或强迫行为来缓解或应对焦虑;4、认知症状:认为大难临头,强迫多虑,担心自己或家人受到伤害等等。
正常与异常焦虑:在正常情况下,焦虑对于人们的生存具有积极作用。它会帮助个体提高警觉性,并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没有做好准备。适度的焦虑使个体维持一定的紧张状态,这对于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具有积极意义。比如许多人会因为焦虑而努力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为了考试而认真学习。在一此极端的情况下, 焦虑或恐惧还让我们能够迅速地逃离那些危险的场景,从而保护自己。然而,正常的焦虑和异常的焦虑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正常所体验的各种焦虑都是适度提一种适应性反应。而异常的焦虑则是病态的,会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异常的焦虑是无理由,无法诉说的而又不被他人理解的焦虑,这种焦虑常常长时间的困扰着个体,令其难以忍受,焦虑解除后个体仍会担心焦虑再次发生。
焦虑的分类:
1、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弗洛伊德根据个体是否能够意识到焦虑的原因,将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病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类型。其中现实性焦虑,又称客观性焦虑,是由现实危险引发的焦虑,个体能够意识到原因;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则是由间接威胁引发,个体往往不能清晰地意识到原因。其中神经症性焦虑是由于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并导致个人所做出某些受到惩罚的事情的一种恐惧;而道德性焦虑则是自我行为受到超我惩罚威胁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其本质是自我的行为不符合超我的要求,担心超我对自我的惩罚而产生的焦虑。
2、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
斯皮尔伯格(Spiebe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二类。状态焦虑是指即刻的,随时变化的体验或感受,是一种暂时的,被动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即刻存在且有一定的强度水平。当个体面临分离,手术,考试,求职,疾病等生活情境时,可能出现状态 ,其焦虑程度较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明显。行质焦虑恻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表现为持续的担心和不安。具有焦虑特质的人自幼具有焦虑倾向,认为眼前充满各种威胁,并为此时刻准备着。
焦虑障碍是以严重或过度焦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称为焦虑障碍。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焦虑障碍是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患,它以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焦虑障碍严重扰乱患者的内心平静,使其社会功能受损,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交活动都随之受到影响。
然而对于焦虑障碍的诊断和类型划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在美国DSM-IV诊断标准中,焦虑是指过分的,没有理由的担忧为主要症状的一类心理障碍,包括恐惧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类型。我国的CCMD-3诊断标准中,将焦虑障碍归为神经症的大类中。焦虑障碍仅为其中一类,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二种。CCMD-3中的神经症是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和其他神经症。
以上内容摘自:《研究生教材-异常心理学高级教程》,张宁主编,标准书号:NSBN978-7-212-03138-1,2007年版。
请问不良情绪会导致身体不适吗?
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发泄和缓解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下面提供一些资料希望引起重视。
心理与健康
国外健康学家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中指出:“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有医学研究发现,患胃疼、恶心的病人多数是由于不良情绪所引起,情绪不良会增加胃中盐酸的流量,容易导致溃疡病。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人的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也健康。
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反映。如果心理状态影响到健康,就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走进心理咨询门诊,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问题是诱发亚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不妥善处理会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人的健康与疾病,既受自然界生物学规律的影响,同时也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的大量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生化改变固然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人的心理活动变化,也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的变化。比如,极端的担忧、恐惧和焦虑可使人头发变白,便是由于严重的动机冲突和极度的情绪紧张造成的结果。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科学研究,对胃造瘘伴有胃黏膜疝的病人进行观察发现,情绪愉快时,胃黏膜分泌与血管充盈均增加,胃壁运动也明显增强;而当情绪悲伤、自责和沮丧时,则胃黏膜苍白,胃蠕动减慢,分泌明显减少。心理因素对人的心身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地说,积极、良好的心理因素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的心身健康;反之,消极、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
心理因素对人体衰老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不良的情志 不仅能影响人体健康,而且易使人体衰老。情志太过可以导致人体脏腑失调,气血紊乱。其中,怒伤肝而气上,喜伤心而气缓,思伤脾而气结,悲伤肺而气消,恐伤肾而气下等,若日久不治,脏腑郁结,气血渐衰,必致精神形体衰老。养性延年历代医家论述很多,如《摄生要录》云:“心劳弗去,其志日耗,所以不能终其寿。”也就是说,过度的情志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引起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失调,持久不复则可加快人体衰老。
对应措施
若要长寿,人们应注意精神情志的自身调节,保持胸襟开畅,乐观愉快,排除私心杂念,防止过度的情绪波动,使精神内守,气血充盈,脏腑和调。若此则老而不衰。
行为与健康
行为泛指人的一切外现活动,如机体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及行动。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起。许多成年后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大多数是从小就沾染了不良习气。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对整个社会风气与行为规范也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于促进人的心身健康;不良的行为习惯则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的摧残,如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性行为、不良的嗜好、滥用药物、酗酒和赌博行为等。
有利健康的行为
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主要有:社会对个人的支援;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广泛的业余爱好;心情愉快;生活规律化;注意自我保健;爱清洁,讲卫生,常洗澡;参加各种疾病普查活动等。其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还有:一日三餐定质定量;每周三次以上适当的体育活动;确保每日7~8小时睡眠;不吸菸,少喝酒;保持体重正常。自身内部的健康行为有:愉快的情绪,满意的心境;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乐于交往、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诚实的人格,内外行为一致;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念;善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等。
有害健康的行为
有害于健康的行为主要有:吸菸,吸毒,酗酒;多食,体重超常,膳食与营养不合理;运动量少;精神紧张与焦虑;药物依赖、滥用药物;违章操作、违章驾驶;偷盗、凶杀,赌博;迷信鬼神不信医学;对社会压力产生不良的反应;食用热量过高和多盐的食物;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等。
压力与健康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叫做社会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压力给心理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压力就会造成亚健康问题。正确面对压力,并妥善处理压力对心理的影响,有时压力能变为动力,促使进步与发展。
“只有死亡才能完全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心理学家如是说。无论人生如何一帆风顺,总会有令人紧张、感到压力的时刻降临,尤其那些事业成功人士。误会、争执和竞争都可能增加心理负担。只有适时减压,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过去,人们一直推崇这样的观点:为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抛开心烦的事情不去想它。而为了“烯烧”多余的肾上腺激素,不妨多运动一下:跑步、打理花园、改变室内陈设等。当然,这些都是有益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结论,试图通过自身的情绪调整,迅速摆脱压力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许多有意识的心理调节。形成压力的原因
压力的形成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必须加快,需要紧张、迅速和高效率才能应付,因而造成心理压力。
(2)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要求知识更新加快,迫使人们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学习新知识,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3)竞争加剧,力争获得更高的成就,渴望事业的成功,以求超越别人,击败对方,储存自己,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4)都市化,工业化,人口高度集中,噪声环境,居住和交通拥挤,都是一种严重的紧张 ,给心理造成压力。
(5)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大量增加,使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和复杂化,如何适应变化了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心理压力。在以上种种社会紧张 和社会心理压力的影响下,就形成了各种各样有害于人们心身健康的心理与行为。
对应措施
专家指出,面对心理问题,心理调节的核心内容就是善待压力,因为心理应激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压力。善待压力,人们至少要在生活中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承认压力存在的客观性。万事如意,一帆风顺能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压力在人的一生中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压力、没有逆境的人生是不可能的。只有承认了压力存在的客观必然,才能做好抗压的心理准备。(2)提高承受压力(抗压)的能力。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性格,对待事情,要能拿得起,放得下去。保持情绪的稳定性,这样当压力到来时,就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应激反应。其次要有一个坚定的意志品质,坦荡胸怀、豁达心境,凡事不钻牛角尖;再者要不断领悟自然与人的客观规律,努力去认识这些规律,并认识规律不可改变,人的认识和态度却可以改变,只要适应规律、把握规律,就能变压力为动力,从逆境走向成功,不会被压力压垮。最后压力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就业、升学、住房、医疗、利益分配等诸多事件,收入差别越大,人际关系在这些事件的演进中越要接受严峻的考验。和谐的人际关系取决于人们健康平和的心态和技巧、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前者需要性格养成和认识领悟,后者则可以从长辈、书籍和社会学校中获得。
情绪与健康
情绪是人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在情感方面的外在反应。情绪=内在心理状态+外在生理反应人应当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恶劣的情绪使人厌烦、消沉,妨碍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身体健康。积极快乐的情绪有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身体健康。
情绪在人的外在行动上及内在心理上都有所表现。如当情绪忧郁时,会因人体肌肉松弛,目光向下,垂头丧气,举步维艰,萎靡不振等,表现出内心苦闷的状态。若情绪愤怒时,则人体肌肉紧张横目瞪眼,咬牙切齿,两手握拳,烦躁不安等,表露出气恼的状态。在生理方面,人体的肌肉、血管、内脏及内分泌腺,都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一般认为,在人与内、外环境的适应中,情绪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情绪可因其发生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分为 、心境、应激三类。
什么是
是一种强烈的、暴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愤怒、惊恐、狂喜、悲痛、绝望等。它具有迅猛和难以抑制的特点,犹如狂风暴雨般地突然暴发,但持续时间比较短暂。 往往发生在强烈的 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如重大事件、剧烈冲突。意想不到的满足
或灾难等。
什么是心境
心境有时也叫心情,是一种比较微弱、缓和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忧郁、欢快等。心境不是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体验,它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往往以相同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心情舒畅时对许多事物都会产生欢快的情绪,而忧心忡忡时则会对许多事物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
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很多,如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工作的顺利或挫折,事业的成与败,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身体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如时令节气)的变化等,都可以对心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对过去的片断回忆、无意向的浮想也会导致与之相联络的心境的重现。心情对人的生活有很大影响。积极快乐的心情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恶劣的心情使人厌烦、消沉,妨碍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愉快而平静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保持人体内各脏器组织系统的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积极的心境有利于人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使人朝气蓬勃,勇于克服困难,提高活动的效率。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还能增强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科学家波罗戈夫也曾指出:“在战场上,胜利者的伤口愈合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要好些、快些。”巴甫洛夫曾指出:“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积极愉快的情绪对增强免疫能力和康复能力起着明显作用。
情绪引起的生理反应
情绪作为心理现象,无论与之相伴随的积极的、肯定的、高昂的或消极的、否定的、低沉的体验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
呼吸系统
呼吸加快或减慢、变浅或加深。狂喜或悲痛时,会发生呼吸痉挛;突然惊惧时,会发生呼吸中断等。
回圈系统
心跳加快、加强或减弱、减慢;冠状动脉舒张或收缩;血压、血糖、血液的化学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暴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等。
消化系统
消化腺的活动、胃肠蠕动、唾液分泌等均发生变化。如愉快时,会促使胃液、唾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强,食欲增加。
泪腺、汗腺及内分泌腺
例如肾上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等的分泌可随情绪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另外,脑电活动及其他生化系统、中枢神经介质等也会伴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
焦虑、愤怒、抑郁、忧思与惊恐均是不良情绪的具体表现,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人易产生各种疾病。男女各有不良情绪上的体现,如男子常出现愤怒、暴躁,而女性多表现为焦虑、抑郁与惊恐。长期笼罩于不良情绪的人极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并且对身体各器官也有极大的伤害。
巴甫洛夫曾指出:“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中华医学也认为,人的七情活动过度或持久,就可成为诱发疾病的病因。七情不和或偏胜,可以直接损伤内脏,引起脏腑不调和气血紊乱,从而形成疾病。如《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同时,情志失调也可导致正气虚弱,抗病力差,而易于感受外邪。健康与情绪是相辅相承的,人的疾病状态也可以引起情绪变化。
焦虑对健康的影响
焦虑是一个人在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面临某种威胁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其特点是焦躁、忧虑、恐惧,因为预感凶事而紧张不安。但它与害怕不是一回事。焦虑是无名的恐惧,内在的威胁,涉及将来的问题,特点不明显,是心理矛盾的结局;害怕则是能识别的恐惧,外部的威胁,当前存在的问题,特点明显,不属心理活动的结局。
焦虑的产生
焦虑可由任何威胁机体康宁的情况所引起。如对身体有害的威胁,对个人自尊的威胁,对某些超过个人能力限度的工作产生的压力,以及各种挫折、矛盾和环境变化等。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寻求的目标并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在向着一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总是有外在与内在的障碍和干扰,这种受挫常可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焦虑一般通过言语或资讯表现出来,如说话声音颤抖或变声,紧张的姿势,神经质的动作,瞪大眼睛的表情,以及出汗等。
由焦虑引起的生理反应
焦虑可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与心理反应。能够感觉到的如:心跳加速或震颤,呼吸困难或加快,经常打呵欠,口乾,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腹泻,胀气,身体颤抖,面板潮红,出汗过多或冷汗,体温波动,尿急、尿频,闭经, 减退,肌肉和关节疼痛,头痛,背痛,斜颈等。不能感觉到的如:血压升高,血液暂时从胃肠道排出供肌肉使用,肝脏释放糖原,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肠蠕动减少,瞳孔散大等。通常焦虑越重,上述机体反应也越严重。
愤怒对健康的危害
愤怒是个人的意愿遭到挫折或对客观事物不满时,为寻求心理平衡而进行的情绪释放。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例如希望破灭,失败,不公平,身体受约束,言论遭反对,权利受侵犯,嫉妒,受人侮辱,受骗,失恋,疾病,疲劳等,都可以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产生愤怒。另外,心境不佳,或脾气急躁的人,也易发怒。人在发怒之后,常有一种舒畅、欣快的感觉。这是由于体内的郁积、不满、怨恨、不平等得到迅速释放的缘故。
愤怒的过程
一般来说,愤怒的过程可分三个阶段:(1)储能(不满、气恼)阶段。其心理特征为愤愤不平,波澜起伏。(2)裂变(愠怒、激愤)阶段。其心理特征为激动不已,情不自禁。(3)爆发(暴怒、狂怒)阶段。其心理特征为剧烈震荡,丧失理智。其中,第一阶段具有干扰性,可引起人们心理、生理正常功能的紊乱;第二阶段具有损伤性,可导致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损害;第三阶段具有破坏性,可造成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严重损害,甚至导致猝然死亡。
愤怒时的生理反应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愤怒实质上是人体为了紧急自卫而采取的一种“应激”状态。形成这种应激状态的生理改变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呼吸加速加深(可达20~23次/分),心跳加快加强(可达180~220次/分),血压升高(收缩压可达230毫米汞柱),血糖上升,外周血管扩张,消化道痉挛,肌肉紧张度增强,视力、听力高度敏锐。这是“应激”反应的第一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肾上腺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陆续受到一些特殊酶的破坏,机体生命活动的所有异常指数逐渐恢复正常。这是应激反应的第二阶段。如应激状态仍得不到缓解,应激时间过长或过于强烈,则可能出现第三阶段,即肾上腺髓质中的激素严重枯竭,心脏难以继续超负荷工作,机体承受不了这种超越极限的高度紧张而衰竭,便会导致猝然死亡。
愤怒对人体的损害
《内经》指出:“怒伤肝”,“怒则气上”。人在发怒时,由于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可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故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和脑中风。若已患有上述疾病,再经常发怒不止,则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盛怒还能扰乱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导致胃溃疡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发怒还能降低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据临床调查显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多有愤怒情绪被压抑的病史。愤怒不仅能使人致病,盛怒还能致死人命。
排解愤怒
排解愤怒的方法,在第一阶段,应该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以消除或减缓不满、不平的消极情绪;第二阶段,应该迅速进行情绪的转移,以便有效地遏制不良情绪的裂变;第三阶段,应该对自己的恶劣情绪进行强硬的镇压,立即扑灭对健康具有毁灭性的怒火。
抑郁对健康的危害
抑郁是人面临重大挫折时产生的一种低落消极的情绪反应,表现为对外部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表情淡漠,对人不热情,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付出努力,对任何事都看得十分暗淡而无希望。人在抑郁状态下,常会伴随持续的睡眠紊乱、沮丧、没有食欲等,甚至会发展成“抑郁性精神病”,即“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异常低落,并常伴有失眠、厌食、性功能减退、闭经等躯体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身体严重的功能紊乱又会加重抑郁情绪,使其坚信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因此,患者往往长期处在痛苦的折磨中,终日郁郁寡欢,或自卑自责,或厌世弃俗,深陷绝境而不能自拔,甚者可导致自杀。
对应措施
(1)药物治疗。研究证实,抑郁与大脑神经递质五羟色胺的缺乏有直接关系,所以,五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如百忧解、赛乐特、左洛复、兰释、西普妙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推荐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
(2)心理调适。心理治疗。人之生离死别、天灾人祸、挫折不幸、在所难免,要有经得起这些人间憾事打击的充分心理准备,要学会应付这些不测事件的方法。要学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能在各种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生活和工作的本领。要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投入生活和工作
法宣泄出去。不然对身体特别不好。
祝你健康。
心情压抑会导致身体不适吗会的,时间久了会的抑郁症,多想些开心的事,心情放轻松一点嘛
提问:不良情绪会导致SLE患者面板过敏吗?王晋平医生答 “不良情绪会导致SLE患者面板过敏吗?”不会!但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反应程度!而且要注意不良情绪本身也常是系统型红斑狼疮脑部损害的表现之一。注意及时复诊检查确诊,调整治疗方案与用药。
为什么肝经淤赌会导致不良情绪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胆不好影响肝不好,体内寒气多,阴阳失去平衡,胆囊收缩功能,胆汁不能充分排空,部分胆汁及毒素滞留肝内,导致肝经淤堵,肝主泄而不藏,就会出现肝火上亢,又有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也,胆不好则心烦气躁,失眠多梦,回圈往复则时久日盛,心情自然不佳,胆是被忽略的地方,有空抽点时间到附近农田采点树荣苦菜,回来煮水熬汤,配以红糖,平时饮食宜清淡,晚上尽量早点休息,熬夜对身体不好。
会导致身体发育不良吗?不会。会导致遗精。 无了。就是早泄。最好少搞点。对身体伤害很大的。。。。。。。。。。
贫血会导致身体发育不良吗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贫血的发病率极高,包括缺铁性贫血、钜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四种。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以儿童和孕妇发病率为高。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 由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妊娠期的妇女,生理上需要较多的铁,而日常食物中又缺乏足够的铁质,所以缺铁性贫血又叫营养性贫血。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 贫血时红细胞数明显减少,运载氧气的能力减弱,结果使组织细胞缺氧,引起贫血的各种症状: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四肢软弱无力、食欲不振、腹胀、活动后气息、心跳加快、心脏搏动增强等;严重者可引 起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记得采纳啊
身体缺钾会导致小便频数吗?还会导致身体哪里不适?身体缺钾不会导致尿频,但是大量呕吐,腹泻和长期应用速尿等利尿药致钾排出过多。
缺钾还会引起以下不适:
1、四肢软弱无力,软瘫,腱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2、神志淡漠,目光呆滞,嗜睡,神志不清。
3、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
4、心悸,心律失常。
缺钾常见原因:
1、长期禁食或进食不足,或补液中钾盐补充不足。
2、 呕吐,持续胃肠减压,小肠瘘,使钾从肾外途径丧失。
3 、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速尿,利尿酸等利尿药,肾小管病变失钾,盐皮质激素过多等可使血钾不高时继续失钾。
4、 代谢性酸中毒,用葡萄糖和胰岛素治疗或细胞摄水和养分等,均可使钾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不良情绪为什么会导致疾病产生情绪是避免我们遭受伤害的一种保护措施
也可以说是一种免疫能力。
遭遇危险时,我们害怕,恐惧。
遇到喜悦时,我们高兴,开心,传达资讯给其他人
人类生存和自然演化中
储存下来的智慧
人光吃素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吗?不会的,肉食中含有的营养素食中都含有的。只是肉属于高精一点的营养品,提升体力和相关的营养速度能快一些,如果人身体没有问题的话,不需要加速补充相关营养的话,只吃素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每个焦虑不安的人,都要学会如何过渡自己的深思熟虑,其实这也是最近很多流行的正念疗法中所提倡的。有焦虑情绪的朋友一定对陷入恐慌的场景不陌生,而且很多人都想急着摆脱这种情绪,但又很容易陷入情绪的漩涡,产生一种徒劳的抵抗情绪,反而让自己的情绪变得负面起来。
所以,当焦虑来袭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告诉自己,当下的感觉都是暂时的,我有这样的情绪非常正常,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我们把这一步叫做心理上的映射,透过多频次的交流,从潜意识中接纳自己。
单一的诉说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身体和情绪,它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在平时有情绪的时候,身体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状态。就好比,我们在焦虑和担心的时候,你的肌肉都是紧绷的,只不过我们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思考事情上,而忽略了我们肌肉和躯体变化
其次,我们要学会的是,对焦虑这件事情的本质进行分析,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陷入焦虑的时候,只是盲目的担忧。所以我们应该直面的方法就是对照焦虑的事情进行言语文字的描述,对自身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
也可以用个小本子记下来,先描述某种场景下,影响了自己痛苦事件的经历,再去描述具体的影响,最后透过前因后果,对自己关注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剥离分析。
其实,这是一种对痛苦经历和情绪的积极接纳,会让我们清晰地知道,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它都有存在的意义。所以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透过这样的方式,能或多或少对自身对外界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具有家族病史的人,焦虑症患病风险较一般人高。
神经生化因素
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GABA)是发病基础之一,此外,可能还与去甲肾上腺素
系统的功能亢进、5-羟色胺系统异常等有关。
神经影像因素
大脑内情绪控制环路是由前额叶、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前扣带回等构成,这些区域的结构、功能或联系异常可引起情绪控制障碍,构成焦虑障碍的病理结构基础。
心理因素
当外部和自身原因使患者压抑、过分担忧和恐惧时,若不能运用有效的防御机制,则可能会出现焦虑症。
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
是由于潜意识冲突未能获得解决、信息处理持久歪曲等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由于患者过分关注和在意别人的评价所致,也可能和成年前的一些负面经历有关;特定恐惧症可能与恐惧的物体(即条件刺激)和创伤性。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感到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又自觉难以应对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此精神症状的基础上,还常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等躯体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颜面潮红或苍白等。
焦虑的产生有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童年经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压力源等,焦虑的产生并不是有且只有一种原因,可能会有多种原因并存并相互影响。
长期、前置因素
1遗传
遗传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如果父母是焦虑个体,孩子通常会有更大的焦虑发病的可能性,同个家族的成员在生理层面一般更易表现出敏感的神经、不佳的睡眠等共同特点。
2童年经历
童年时期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通常被认为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易患因素之一。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家庭的教育理念会塑造一个人的认知思维模式,当遇到相似事件或其他应激事件和压力事件的时候,儿时埋藏在潜意识中未经纾解的冲突便会更汹涌地卷土重来。同时,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良好的引导和沟通,逐渐形成了过度思虑、反复纠结的思维习惯,也更容易陷入焦虑。如养育者对于世界过分的谨慎,对于孩子的问题过度的担心;养育者过分挑剔,追求完美,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养育者的一些行为如酗酒、体罚、家暴等,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和依赖感,这是焦虑形成的基础。
生理原因
1神经生化因素
研究发现y-氨基丁酸(GABA)是发病基础之一,此外,可能还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亢进,5-羟色胺系统异常等有关。
2神经影像因素
大脑内情绪控制环路是由前额叶、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前扣带回等构成,这些区域的结构、功能或联系异常可引起情绪控制障碍,构成焦虑障碍的病理结构基础。
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和童年经历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当外部和自身原因使个体感到担忧、恐惧紧张,不能运用有效的防御机制时,就会出现焦虑的情况。
压力源
这里的压力源主要是指引起焦虑的短期、突发性的原因,包括个人的重大失败如创业失败、失业、被诈骗等;生活的明显变化,如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朋友的离开、突然开始异地情感等;情感变化,如突然被分手、离婚、家里催婚等以及刺激性或娱乐性药物。
如果担心能解决问题,那我们就什么都不用干了,每天都窝在家里担心好了。
想要缓解焦虑的情绪,首先你得告诉自己,担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把你所担心的事情找出来,坦然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杞人忧天“的故事,我想不用我再重复了。把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列举出来,把能产生焦虑的问题,挨个去解决。
产生焦虑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能力不够,你总是会害怕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而真正发生意外的时候,你却无无能为力。
有这个时间焦虑,你不如想办法去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选择提升一下学历也好,选择去锻炼身体也好,这些都是你面对意外的本钱。
你越担心的事情,越有可能会发生,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你应该听说过。完全没有必要和自己过不去,请放过自己。
没事多读书,补充一下自己的理论基础,顺便提升一下学历。读书越多,懂得的道理越多,学历越高,相对应的收入会越高。
当你有了更高的收入,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你应该就不会再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
时间太多就去健身,身体是所有一切的本钱。在家里焦虑未来的时间,换乘到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哪怕未来你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你至少还有一个好身体。
我其实就挺焦虑,我焦虑的是我未来的道路,是我该怎么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式。我每次静不下心来的时候,就会到大街上去转转。
在路口看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努力,每一个人都在为未来而奋斗。匆匆忙忙绝对不是我们生命的主题,只是生活已经这么累,哪还有时间焦虑呢?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让自己有一个稳步的提升。不要总是担心还未发生的事情,该放过自己的时候放过自己,不然发际线可能保不住了。
生活太闲,焦虑太烦,有时间想三想四, 不如努力多赚点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