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整天要和孩子们打交道,孩子不比大人,什么都不懂,有时哭有时闹的,所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幼儿老师虐童事件,幼儿教师出现情绪以后要及时排解,否则会影响到孩子,那么幼儿教师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个问题。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对老师的心理辅导。当老师的负面情绪找不到出口,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受伤害。
是人,就会有压力,有倦怠,自然也就会有不良情绪。服务于低龄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学校和社会如何为她们提供一个和谐有爱的环境两位老师的讲述,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最近,媒体连续报道了几则老师采用过激行为伤害孩子的新闻。尽管这些都是极其特殊的个案,但这些事件也提醒社会,我们在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应该关注老师这个群体存在的职业压力。而既然选择“心灵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老师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学会面对压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压力与负面情绪
30岁的蒋含(化名)是一家民办幼儿园的托班老师。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半,她和另一名副班主任、生活老师一起,要照顾25个2-3周岁孩子的吃喝拉撒、游戏玩乐。“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安全接走,一颗心才完全放下。”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告诉记者,13%的中小学老师存在各类心理问题,而幼师因为编制、职称、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更是存在较多心理压力。同时,因其服务对象年龄偏低,庞大的工作量、幼儿的人身安全、师幼之间的沟通不畅,都极易引发幼儿教师的负面情绪。
幼儿教师更应学会情绪管理
但面对同样难以管教的孩子,有的老师会春风化雨,而有的老师会采取过激行为。
心理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骆宏认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压力,错误的应对方式,暴露的恰恰是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他说,服务于人的行业,从业者都会有“移情”,即把对重要的人的情绪,转移到服务对象身上。一个在家受到丈夫冷淡的女教师,更容易对孩子动怒——而事实上,那是对丈夫愤怒情绪的一种转移。
有关研究表明,压力,来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失衡,这一点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骆宏认为,目前在女性为主的幼师行业,除了制定和遵守严格的职业操守,情绪管理应该成为她们的必修课。
“服务对象是尚不能自我保护的孩子,如果从业人员无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无疑增加了伤害孩子的机会。”他说。
心理健康应成为教师行业最基本的准入门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舒蔓,经常受邀去学校为学生做心理咨询。她深有体会地说,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对老师的心理辅导。当老师的负面情绪找不到出口,那么孩子就可能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一些正规的大型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给应聘者做相应的心理评估及人格测试,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学校可能忽略了这一项,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进入教师队伍。”舒蔓说,“低幼龄孩子进入学校,是他们脱离父母怀抱、与社会接触的第一步,如果遇到一个不懂得处理情绪、毫无自控力,人格有缺陷的老师,那么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终身的。”
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可是不能太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把心态调整到最好,要有一定的耐心,千万不能有过击的行为。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紧张和压抑是两种最有害的状态,而愉快是使紧张释放的状态。因此,父母和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愉快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处于轻松、活跃、主动和摆脱束缚的状态,使幼儿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同时,激发、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广泛兴趣,也是减轻幼儿紧张感,保持愉快情绪的有效途径。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很多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期就给孩子安排了过多的学习任务,这样做不但没有加速幼儿的发展,反而可能造成幼儿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要适当减轻孩子的负担。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活动、交往是幼儿期最主要的需要形式,是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
(4)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适当的宣泄是使紧张得到释放的有效途径。当成人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进行说服、制止后,幼儿往往产生一种紧张状态,可能会有一些行为或言语的反应,来表达他内心的紧张。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逐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当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会有一种比较正确的态度,避免消极情绪的干扰。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对其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重视、加强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 我们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和良好情绪行为呢 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我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环境,软硬环境都适宜 1、营造整洁有序、合理协调的活动环境
对幼儿而言,环境是会说话的。当他们看到五彩的玩具,夸张的墙饰,美丽的区角时,幼儿便知道可以在这里快乐地玩耍;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小书架、小椅子时幼儿就知道应该安静地看书„„在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幼儿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布置应注重幼儿的情趣,为幼儿营造整洁、和谐的环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
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 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注意物质环境的安全,而且更应当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生活环境, 有助于幼儿形成轻松愉快的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首先, 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一方面, 幼儿模仿性强, 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 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的情绪就愉悦不起来。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的孩子, 吃喝拉撒睡事事都要操心,弹唱跳画说样样都要会教, 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园内的互评、家长的高期望值以及自身面临的继续教育、教育教研与评级晋升等问题, 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容易表现出急躁、情绪易变、偏激、动辄训斥等不良情绪, 这些都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紧张, 使他们产生无助感和压迫感。如果幼儿经常处于这样的情境中, 就很难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 教师自身的情绪调节非常重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热情的言语和鼓励期待的目光, 来面对繁杂的一日保教活动, 这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 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 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 我们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以关怀、理解、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
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与情感方法如下。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婴幼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因此,要保持和谐的情绪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情和亲子情。
1、家长与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导师,是幼儿模仿与学习的对象,当幼儿犯错误或闹情绪时,成人应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冷静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与态度。
2、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以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3、教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可以使用反思法、自我说服法和想像法。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可以使用转移法,冷却法和消退法。
答案:儿童在出生时就有原始的不分化的情绪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婴儿的情绪反应逐渐分化为愉快的积极反应和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即表现为喜爱和高兴或厌恶、恐惧和发怒。1岁半以后,婴儿情绪的分化更为明显。到了幼儿期,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其发展的一般特点。成人要在了解这些儿童情绪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 儿童的情绪情感。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教育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教养方式,做到严格要求与尊重爱护相结合。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情感是在具体的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情感。
(3)成人的情绪自控
家长与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导师,是幼儿模仿与学习的对象。成人要给幼儿以愉快、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应避免喜怒无常,不过分溺爱也不吝惜爱。当幼儿犯错误或闹情绪时,首先应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冷静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与态度。
(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每个孩子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冲突,遇到挫折,从而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严重的不良情绪困扰,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化,及时了解,并设法进行疏导。对于情绪经常出现波动的幼儿,教师既不能放弃教育要求,也不能简单急躁地对待。而应该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原因和各个幼儿的性格特点,随机相宜地采取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逐渐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