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躁狂型情感性精神障碍:情绪高涨——多言多语、自吹自擂、好管闲事、好忙碌、精力充沛且不知疲乏、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行为轻率,常与人发生争执、缺乏自知力等。但是,没有智力障碍。
2 抑郁型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动作迟缓懒散、生活态度消极,找不到生活中的兴趣、自卑,病情严重者,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等。抑郁型患者一般在晚上病情缓轻,早晨病情最重。
3 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即病人时而有躁狂型的发病特点,时而有抑郁型的发病特点,两种类型交替出现。也可称作躁郁症。
14岁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
14岁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每个宝宝都是妈妈宝贝,但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健康的状况,这对于新手宝妈来说是非常的迷茫的,那么以下是关于14岁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
14岁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1一般患儿早期常以睡眠障碍、头痛、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差、全身不适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脾气暴躁、行为古怪等为特征。
由于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前性格内向、孤僻、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往或参加社会活动,发病后会给人一种孩子“学坏了”的感觉。家长或老师会觉得患儿的性格改变较大,不受管教,且“越来越坏”。
儿童精神病的症状特点
1、情感和行为障碍突出
患儿常表现为兴趣减少,遇事易退缩,与周围人远离,常没有正常儿童的天真、顽皮、好动等性格特点。患儿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长期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无故愤怒。有些患儿生活懒惰,少言寡语,行为异常。
2、思维障碍充满幻想
患儿常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思想和行为与实际脱节。
3、语言功能和智力受损明显
患儿可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或表现为智力低下,常会被误诊为脑瘫。
4、运动和行为异常
常表现兴奋不安、行为紊乱、无目的跑动,或呈懒散、无力迟钝、呆板少动,或出现奇特的动作或姿势,常有模仿动作或仪式性刻板动作。少数患儿表现紧张性木僵和兴奋,冲动、伤人和破坏行为。
14岁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2儿童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比较常用的是西药治疗,如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等,但是临床验证,如果儿童长期服用药物治疗,会对中枢神经及肝脏造成损伤。
2、手术治疗
针对个别严重的病例,医学上有行异种干细胞治疗技术、异种基因治疗技术、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手术。但是国家卫生部近日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异种干细胞治疗技术、异种基因治疗技术、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暂不得应用于临床。
3、心理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起到援助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对病情轻的患者,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心理治疗后,疗效维持的时间不长,一旦停止,病情反复率是极高的。
4、NGF神经介导益智疗法
因为该技术不是单纯的通过体表纠正等方式来治疗儿童精神病,而是直接与支配人体行为、语言的神经发育系统的结合,来抵制疾病发作的根源,效果好,可直接控制儿童精神病、自闭症、失眠等患儿疾病的发作;
经过美国权威机构许可,英国、中国等多国医院实践考核,有效率达92%的数据验证,NGF神经介导益智疗法在治疗儿童精神病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临床使用价值。
14岁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3儿童精神疾病症状是怎样的
首先,儿童精神分裂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产生的危害也会随着增大。通常儿童在初期的时候,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都不太明显,可能只是会出现一些小情绪和异常的行为。患儿比较轻的,可能会表现在对任何事物没有兴趣,遇到事情容易畏缩退却,不喜欢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表现得很冷漠,没有正常孩子的活泼天真。
其次,还有一种是儿童多动症,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但通常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这也属于精神病的一种。这种精神病在幼儿的时期就可以看出来,表现为多动不停歇、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冲动、自制力差。如果发现孩子动作笨重,甚至胆子大到无所畏惧,这时候家长就要警惕可能患有儿童精神病。
最后,精神病的孩子需要我们关爱和守护,他们的生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当孩子如果有这些症状,可以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并配合治疗方案帮助小孩走出困局。
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会出现感到悲伤或沮丧,情绪高低的极端变化、过度恐惧或担忧,甚至存在自杀倾向、疲倦,精力下降或入睡困难,还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或注意力高度集中、脱离现实出现妄想或幻觉等症状,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口服药物的方式治疗。
精神病的发病比较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环路与神经发育异常等生物学因素有关,还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患者会通过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等表现出来,例如思维混乱或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恐惧或担忧,甚至存在自杀倾向。
精神病可以进行心理治疗,通过和专业的心理专家谈话,充分了解自己的状况,积极面对病情,配合医生治疗。同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例如盐酸舍曲林片、舒必利片等。
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14岁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4感知障碍:
儿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碍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为特征,可有幻视、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想性幻觉以及感知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尤以少年患儿为常见的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言语和思维障碍:
言语和思维障碍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年小的病例常表现言语减少、缄默、刻板反复、言语含糊不清、思维内容贫乏。年长患儿可有病理性幻想,并常有被害、罪恶、疑病和非血统妄想。
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对于儿童来说是个最大的致病处。大多儿童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孤僻、退缩、冷淡,与亲人及小伙伴疏远或无故滋长敌对情绪。无故恐惧、焦虑紧张、自发情绪波动等。
运动和行为异常:
精神病的早期症状常表现兴奋不安、行为紊乱、无目的跑动,或呈懒散、无力迟钝、呆板少动,或出现奇特的动作或姿势,常有模仿动作或仪式性刻板动作。少数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表现紧张性木僵和兴奋,冲动、伤人和破坏行为。
儿童早期精神病的症状
儿童早期精神病的症状,精神病是精神病学中的常见病。它的出现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严重的影响到了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那么儿童早期精神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儿童早期精神病的症状1小孩精神病早期症状是什么
小孩患上精神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仅仅会出现少许的情绪以及行为的异常,有些小孩患病后常常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也不同周围的人谈感情。
小孩患精神病带来的危害
1小孩子患上精神病后,常常会出现人格的障碍,一旦出现精神障碍后,可会持续终身,对孩子日后成长将会带来严重影响。
2小孩子患上精神病,不仅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同时对身体健康也产生同样危害。患上精神病后常常会诱发身体功能的紊乱,例如容易患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神经性皮炎等等,这些疾病对小孩的健康危害性很大。
3患上精神病的小孩,常常会出现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疲劳无力、惊慌失措或是情绪紧张等,严重还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的现象。
在精神分裂症的三个阶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早期症状
早期阶段
在早期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实际上非常微妙,很难被发现。
在这一阶段,个性首先发生变化:
患者会突然变得冷漠,不太善于交际,逐渐与他人疏远,与自己隔绝。一些患者甚至可能有强迫症的症状,如害怕污垢、攀爬、犯错以及无端的恐惧和焦虑;敏感、多疑、讨厌任何人,喜欢独居、迟钝、自我微笑等。
其次,患者会出现类似神经症的症状:
例如,注意力会下降,工作会发呆,效率会低,失眠症状经常发生。脾气会变得更加暴躁,精神会变得无精打采。
认知障碍也可能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认知障碍通常发生在青少年精神症状出现之前。例如,儿童期患者的认知和智力水平与同龄人显著不同,他们不专注于社交。
在精神分裂症的三个阶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早期症状
对于相同的知识内容,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的理解能力要差得多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疾病一样。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不仅治疗效果会更好,而且患者也会得到更好的康复。因此,一旦发现家属有精神障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争取最佳治愈时间。
完整开发阶段
通过早期阶段后,在此阶段,患者将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
典型的是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感觉减退。一些患者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经常感到不舒服,如拉、扭、挤。
儿童早期精神病的症状2儿童精神病的症状表现:
智力障碍,这类症状一般在精神病的'发病早期不会出现,但是患病时间长的话就会有所影响,一般大多数患儿都不会出现这类症状。运动和行为异常,患儿时常表现出兴奋不安,毫无目的性的乱动、反应迟钝,呆板等症状。少数患儿还会出现损物和伤人的症状。感知障碍,此类患儿一般表现为出现幻觉,如幻视、幻听等,少年精神病患者中这类症状比较多见。
患者身体的变化。精神病患者不但心理出现问题,而且他们的身体和神经系统也会有一些问题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如发现有个别神经系统体征,通常不稳定,都不具有特征性。血液和脑脊液一般正常。紧张性木僵状态病人的躯体变化较为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可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极少数病人尚可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现象。
具体表现为:
A、情感障碍
患有精神病的儿童常常感到孤僻,对人冷淡,不善言语,与亲人及小伙伴疏远或无故滋长敌对情绪。无故恐惧、焦虑紧张、自f 情绪波动等症状。
B、感知障碍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幻视、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想性幻觉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尤以少年患儿为常见。儿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碍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为特征。
C、智能活动障碍
智能活动障碍是精神病的症状之一,它一般发生于早年起病的患儿。大多病例一般无明显智能障碍。
D、运动和行为异常
精神病患者出现奇特的动作或姿势,常有模仿动作或仪式性刻板动作,有时常常表现为兴奋不安、行为紊乱、无目的跑动,或呈懒散、无力迟钝、呆板少动。少数患儿表现紧张性木僵和兴奋,冲动、伤人和破坏行为。
儿童精神病是儿童的童年不再那样的快乐,小小的年纪就要受到病痛的折磨,这是多么的让人伤心的事啊!所以儿童一定要预防精神病疾病的发作,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儿童早期精神病的症状313岁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
13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一般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是热情且充满朝气的。但如果他沉默寡言,每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不喜欢分享日常生活和收获感悟,也不参与学校课内外活动,经常自言自语,或者很容易情绪激动,继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和说出一些过分的话语,那家长就必须引起重视了,因为这些都是儿童精神病早期的症状表现。
其实,对于13岁的儿童来说,如果出现了精神方面的问题和疾病的话,基本都是有迹可循的,家长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提前发现。而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孩子是否存在精神系统方面的问题,一定不能讳疾忌医,要第一时间带他到儿童精神科咨询就诊,早确定早治疗,也能帮助其恢复。
尽管目前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年龄没有明确界定,但我们必须记住,13岁之前开始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是极其罕见的。当儿童被怀疑患有精神分裂症时,临床评估应包括全面的个人、药物、心理社会和家族史,以及身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评估和来自家庭和学校的辅助信息。
儿童精神疾病症状是怎样的
首先,儿童精神分裂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产生的危害也会随着增大。通常儿童在初期的时候,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都不太明显,可能只是会出现一些小情绪和异常的行为。患儿比较轻的,可能会表现在对任何事物没有兴趣,遇到事情容易畏缩退却,不喜欢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表现得很冷漠,没有正常孩子的活泼天真。
其次,还有一种是儿童多动症,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但通常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这也属于精神病的一种。这种精神病在幼儿的时期就可以看出来,表现为多动不停歇、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冲动、自制力差。如果发现孩子动作笨重,甚至胆子大到无所畏惧,这时候家长就要警惕可能患有儿童精神病。
最后,精神病的孩子需要我们关爱和守护,他们的生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当孩子如果有这些症状,可以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并配合治疗方案帮助小孩走出困局。
精神疾病是非常可怕的,特殊人群普遍存在,更容易受到心理伤害孩子,孩子很好沈异常,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我们要精神集中,日常生活需要彻底了解小儿精神病症状,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精神疾病是近年来特别常见的疾病。会有很多儿童受到精神疾病的伤害,导致儿童严重的精神失常,并会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一定要防范心理疾病的出现,平时要仔细了解孩子心理疾病的症状。下面为朋友介绍一下小儿精神疾病的症状有哪些频繁的精神疾病,受到很多朋友的关注,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精神疾病,尤其在儿童发病后,联想容易出现严重的思维障碍,伴有情感障碍的症状,儿童发病期间严重缺乏思维,且语无词或破碎,思维内容特别怪异,容易产生病态幻想或妄想。
大多数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还会出现情绪冷漠和孤独的背,导致儿童的兴趣少,并会自发产生情绪波动,经常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哭笑或无缘无故地害怕和焦虑,使儿童出现严重的感知障碍,而儿童有行为障碍,精神运动异常兴奋,阻碍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儿童的适应能力会严重受损,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畸形,并且在家庭和学校中间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劳动能力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促使患者成绩不佳,并会损害身心健康,提醒家长朋友要注意儿科精神病学的出现和充分了解疾病的症状。
看了相关内容后,朋友们知道了孩子带来的心理疾病的症状有哪些,心理疾病是严重的,严重的,疾病给孩子带来的危险特殊而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所以我们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对儿科精神疾病的预防,积极预防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心理障碍的儿童有哪些表现
心理障碍的儿童有哪些表现,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管再苦再累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但是各位家长朋友在你们努力工作的同时,心理障碍的儿童有哪些表现?一起来看看。
心理障碍的儿童有哪些表现1心理障碍的儿童有哪些表现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父母的心头肉。现在,孩子健康平安是家长的基本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更重视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发展。但是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心理有没有障碍,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心理障碍会表现在哪些方面。编者为您总结了一些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帮助您判断。
一、多动症
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障碍,儿童主要表现在对任何事注意力都不集中,经常做些小动作,情绪起伏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学习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没有任何身体原因时,突如其来的出现恐惧状态。主要表现在自信不足,过分敏感,饮食差,容易哭闹。
三、抽动症
抽动症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经常不由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出现肌肉的快速痉挛现象。同时,性格表现紧张、自卑等。
四、攻击症
有这类症状的孩子经常东奔西跑,爱搞恶作剧,捉弄、讽刺别人,对美好的事物不知道珍惜,喜欢打架。
五、失眠症
有失眠症的孩子入睡困难,睡前胡思乱想,睡中容易惊醒,有时会梦游,天亮后什么也不记得,睡眠质量很差,白天精力不足,影响生活学习。
六、恐惧症
有恐惧症的孩子对一些事物或场景莫名的产生害怕的心理,想赶快离开。有时遇到打雷、闪电等表现的很紧张、害怕等。
七、贪婪症
贪婪就是对一切都不满足,极端自私,甚至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不会为别人考虑。
八、懦弱症
有这种症状的儿童遇事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心,心理素质低,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甚至受到伤害时也不会自我保护。
九、嫉妒症
有嫉妒症的孩子很难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看到别人成绩好,自己没成功的事别人成功了会心理不平衡,甚至会说别人的坏话等。
十、性过敏症
这类儿童容易被原始的性欲左右,有时甚至会沉浸在自己的性幻想性中,或者不敢同异性交往,捉弄异性等,甚至会强行发生性行为。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我们不仅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更要让孩子心理健康。儿童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家长多耐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早发现,及早矫正。
心理障碍的儿童有哪些表现2小儿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
心理动力性治疗
也称精神分析治疗,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治疗就是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冲突挖掘出来,剥去其伪装,使其上升到意识中来,并让患者对其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得以纠正或消除,从而使心理障碍得以消除,病情得以治愈。
主要适应症是神经症患者,尤其是癔症、强迫症及恐怖症等。还可适用于部分性心理障碍,如窥阴症、露阴症及摩擦癖等。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治疗方法的总称,这组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故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简言之,利用行为的结果促进认知的改变,利用认知的改变矫正患者的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适应症:人际关系问题、婚恋问题、考试紧张焦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不良行为习惯等等。
家庭治疗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因素在心理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目标在于协助一个家庭消除异常或病态的情况,以便能执行健全的家庭功能。
家庭治疗的适应症:家庭冲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厌食症和贪食症、神经症、重型精神病缓解期的心理问题、非精神病性家庭暴力等。
森田治疗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创立的。其治疗原理可概括为“ 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治疗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
适应症:最初主要适用于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症、疑病症等具有神经质特点的精神疾病,后来还扩大到精神病、人格障碍、酒精依赖等治疗领域,并且已广泛应用于正常人的生活适应及改善生活质量中。
人本主义治疗
是由卡尔罗杰斯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体系,包括人性观、自我心理学、心理治疗的要素和过程等一整套理论和技术,其强调的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一致等要素是每一种心理治疗的共同基础。它充分尊重和信任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趋向,尊重个体的独特性,认为人性当中本就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只要排除种种阻碍,每个人都愿意并且能够向着更成熟、更具建设性的方向成长。
适应症:原则上适应所有的人,无论是正常的、或者是心理有障碍的人。其理论也广泛应用到治疗以外的领域,如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培训以及国际关系的研究等。
催眠治疗
催眠治疗指的是利用催眠手段如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等,向患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渐渐进入一种特定的心理生理状态——催眠状态,这种状态下患者只与心理医生保持密切的感应关系,顺从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指令和暗示,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分析、解释、疏导等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适应症:心因性障碍、神经症及心身疾病等。
团体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又称小组治疗,指治疗者同时对许多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患者常具有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共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团体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人格的重建和改变。
适应范围:神经症、适应障碍、应激性障碍、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障碍、心身疾病、重性精神疾病缓解期等。
心理剧
心理剧是创造性治疗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个体的自发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它运用演出的方法,促进个体成长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以便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心理剧参与者通过他或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场景,演出他或她的思想、感受、人际关系或者梦想。在演出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增加个体的洞察力,增强创造性和自发性,进入深一层的自我认识,探索内在深层渴望、情感和冲突,进而增进自我内在的整合。透过演出同时能增进自我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伴侣关系,自我和他人、社会间的关系和谐;使自己更能灵活而有弹性地面对现实和表达自己,并在问题解决时更加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适应症:亲子冲突、婚姻危机、情绪障碍、神经症、恢复期精神病等。
幼儿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发生在围产期,孕期母亲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腹部外伤,小孩出生时窒息缺氧,难产或产伤;第二种是缺少幼儿园正规教育,家居的孩子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第三种是家庭环境因素。
在这些原因中,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其次,教育方法不当。一种是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使孩子变得胆怯和抑郁。还有,父母双方育儿方法、要求、态度的不一致,使幼儿有恃无恐或无所适从。
回答者:qiyuk情感障碍有以下症状表现和体征: 一、病史及症状: (一)临床表现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二)病程特点 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二、体检发现 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诊断以临床作为根据:症状表现、病程以及家族史,有时还可参考躯体治疗的效应。 最常见的诊断错误是把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成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鉴别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非常重要,不仅因为锂剂对于后者有效(而对分裂症却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且情感性运动障碍患者应避免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可鉴别的特殊征象,必须综观临床表现、家族史、病程以及其他方面才可以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 1、单相情感性障碍:可见抑郁、激惹、或焦虑,或者是它们的混合表现。然而在隐匿型抑郁症中,却可以相反地在意识中体验不到抑郁心境。取代这种抑郁心境而出现的是躯体不适,甚至会用笑嘻嘻的面貌作为防御性面具(微笑型抑郁症)。有的可能诉述各种各样的疼痛,害怕发生灾难,或害怕自己发疯。有些病例因为病态感情已经达到“欲哭无泪”的深度,如能重新恢复哭泣能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患有这种抑郁症的病人会诉述自己不能体验普通的情绪一包括悲裒、欢乐和愉快,并且感到世界已变得毫无光彩,死气沉沉。病态心境可伴有自咎自责,往自己脸上抹黑的想法,不能集中思想,犹豫不决,对日常活动兴趣减少,社交退缩,无助和失望,以及反复想到死亡和自杀等。 在单相和双相型的抑郁期,都会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和植物神经系体征。患者表现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思维、语言及—般动作的缓慢,甚至会发展到抑郁性木僵的地步,此时所有自主动作完全消失。约有15%抑郁症可有精神病性症状,最多见于忧郁症。 2、双相型障碍:躁狂症典型的心境是情绪高涨,但是激惹性较高,具有敌意、脾气暴戾和难驾驭等现象也很常见。病人的整个体验和行为都带上这种病态心境色彩,使他们相信自己正处在最佳精神状态。此时病人显得不耐烦,爱管闲事,频频打搅他人,如果遭到反对,便大吵大闹。结果便与他人产生摩擦,可能由此产生继发性的偏执性妄想,认为自己正被人迫害。精神运动功能的加速,使患者体验到思想像在赛跑一样,可以称为意念飘忽,如果很严重的话,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散漫相区别。注意很容易随境转移,患者常常会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思想与活动的境界都很开阔,进而发展成为妄想性夸大。有时在躁狂极期会出现一时性的幻听或幻视,但均与病态心境具有可以理解的联系。睡眠需要明显减少。躁狂症病人各种活动中都显得不会疲倦,活动过度,凭感情冲动行事,并且不顾有无危险。在病情达到极端时,可能显得十分疯狂,以致在情绪与行为之间没有什么可以理解的联系,呈现为一种无意义的激越状态,称为谵妄性躁狂。回答者:kuaixq情感障碍有以下症状表现和体征: 一、病史及症状: (一)临床表现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二)病程特点 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二、体检发现 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诊断以临床作为根据:症状表现、病程以及家族史,有时还可参考躯体治疗的效应。 最常见的诊断错误是把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成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鉴别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非常重要,不仅因为锂剂对于后者有效(而对分裂症却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且情感性运动障碍患者应避免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可鉴别的特殊征象,必须综观临床表现、家族史、病程以及其他方面才可以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 1、单相情感性障碍:可见抑郁、激惹、或焦虑,或者是它们的混合表现。然而在隐匿型抑郁症中,却可以相反地在意识中体验不到抑郁心境。取代这种抑郁心境而出现的是躯体不适,甚至会用笑嘻嘻的面貌作为防御性面具(微笑型抑郁症)。有的可能诉述各种各样的疼痛,害怕发生灾难,或害怕自己发疯。有些病例因为病态感情已经达到“欲哭无泪”的深度,如能重新恢复哭泣能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患有这种抑郁症的病人会诉述自己不能体验普通的情绪一包括悲裒、欢乐和愉快,并且感到世界已变得毫无光彩,死气沉沉。病态心境可伴有自咎自责,往自己脸上抹黑的想法,不能集中思想,犹豫不决,对日常活动兴趣减少,社交退缩,无助和失望,以及反复想到死亡和自杀等。 在单相和双相型的抑郁期,都会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和植物神经系体征。患者表现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思维、语言及—般动作的缓慢,甚至会发展到抑郁性木僵的地步,此时所有自主动作完全消失。约有15%抑郁症可有精神病性症状,最多见于忧郁症。 2、双相型障碍:躁狂症典型的心境是情绪高涨,但是激惹性较高,具有敌意、脾气暴戾和难驾驭等现象也很常见。病人的整个体验和行为都带上这种病态心境色彩,使他们相信自己正处在最佳精神状态。此时病人显得不耐烦,爱管闲事,频频打搅他人,如果遭到反对,便大吵大闹。结果便与他人产生摩擦,可能由此产生继发性的偏执性妄想,认为自己正被人迫害。精神运动功能的加速,使患者体验到思想像在赛跑一样,可以称为意念飘忽,如果很严重的话,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散漫相区别。注意很容易随境转移,患者常常会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思想与活动的境界都很开阔,进而发展成为妄想性夸大。有时在躁狂极期会出现一时性的幻听或幻视,但均与病态心境具有可以理解的联系。睡眠需要明显减少。躁狂症病人各种活动中都显得不会疲倦,活动过度,凭感情冲动行事,并且不顾有无危险。在病情达到极端时,可能显得十分疯狂,以致在情绪与行为之间没有什么可以理解的联系,呈现为一种无意义的激越状态,称为谵妄性躁狂。情感障碍有什么症状回答者:张丽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就你叙述的状况并不能确定你妈妈就是情感障碍,可以考虑更年期和压力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未必就是情感障碍或者抑郁症。建议你们尽快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心理咨询确诊治疗!引起情感障碍的原因有哪些?回答者:shuankk引起情感障碍有多种可能,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对比排查 一、病因 未明。相关因素有: (一)行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凋查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先症者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北海为72-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69-95)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既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2病前性格特征:环性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分三类素质: ①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极。②轻躁狂素质表现为开朗乐观、热情好动、进取心强、精神充沛,常带有情感高涨色彩。 ③环性素质为上述两种素质特征的交替出现,每种可历时数月之久。 (二)心理社会因素: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 二、发病机理 (一)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假说:如儿茶酚胺(CA)假说认为抑制郁症患者脑内CA不足,多巴胺(DA)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降低;躁狂时则增高。五羟色胺(5-HT)假说认为脑内外交困-HT的增多与减少和躁狂症与抑郁症有关。有人提出胆硷(Ach)能一去甲肾上腺素(NE)能活性平衡失调假说,认为Ach能活性亢进,NE能活性降低可能与 抑制郁症发病有关;反之与躁狂症发病有关。 (二)神经内分泌失调假说: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服用地塞米松后,不出现抑制现象。同时,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或消失。推测这些内分泌反应异常可能与间脑、下丘脑生物胺的功能障碍有关。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回答者:田元庆你好,双相情感障碍症状非常常见,狂躁发作,情绪不是自己来控制压制的,需要合理的疏导和排泄,越是不懂得处理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越表现明显,建议你做一下心理咨询的治疗,情况重的配合药物治疗。感知觉和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症状有那些?回答者:高福玲精神分裂症症状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或命令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出现其它少见的幻觉,如幻视、幻触、幻味和幻嗅。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是非常具体生动的,也可以是模模糊糊的,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为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作出不合理的举动。精神分裂症症状中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对人冷淡,缺乏正常人的关怀与交流,甚至出现情感倒错。抑郁与焦虑情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不少见。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出现率约为百分二十五。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和缓解期,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温馨提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不认为是病态。
一、情感障碍的定义及特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活动与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脑皮层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包括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唤醒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它能够降低或提高脑的积极性,加强或抑制对刺激的回答反应,人的情绪色彩和情绪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状结构的状态。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含有最高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对情感活动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情感障碍的基础是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过程的紊乱,情感的改变与代谢障碍有关,特别是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是由于其大脑皮质出现弥散性抑制,而引起情感调节方面障碍的结果;情感淡漠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功能衰退的结果,或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部的抑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癔症患者的情感脆弱、强制性哭笑及易激惹与大脑皮质活动的破坏或减弱相关。躁郁症中的抑郁发作可能是缺乏中枢儿茶酚胺,主要是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及活性减低所致;躁狂发作可能为儿茶酚胺过多,受体部位的去甲上肾腺素活性增强所致。
二、情感障碍的分类情感障碍通常分三大类:病理优势情感;情感诱发障碍;情感退化。
1.病理优势情感病理优势情感是指在病态的精神活动中居于显著优势地位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客观刺激的强度和性质不相关,与病人的内心体验有一定联系。
(1)病因情感高涨:常见于情感性障碍中的躁狂症;若情感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并带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色彩,即销魂状态,可见于癫痛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欣快: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情绪低落或抑郁: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焦虑、惊恐发作:可见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广场恐怖症、病症、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恐怖:以恐怖性神经症为突出,也可见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2)特征情感高涨:指病人的情感活动在长时间内持续增高,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显得忙碌、精力充沛,谈话时手舞足蹈,笑逐颜开,表情生动,联想丰富、话多、夸大、声调高昂,兴趣广泛,对什么都感到乐观,好像从无什么忧愁和烦恼。但病人此时易激惹,稍不如意即勃然大怒,或遇伤心事马上哭泣流泪,可在瞬间恢复如初。它往往与思维奔逸与活动增多同时出现,构成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或消魂状态,极乐状态下自觉良好,若逢大喜,并无思维奔逸或动作增多,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情感高涨包括以下三种症状:
躁高涨。以持续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思维奔逸、自负夸大、动作增多、行为轻率、注意力涣散、性欲亢进等症状。其情感高涨具有感染力和共鸣性,与内心体验协调一致。此病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
癫痛性精神病。此类患者可有情感高涨症状,情绪增高所表现的愉快感达到极乐消魂状态,自觉良好逢大喜,但内心体验与不符合周围环境,言语虽然增多,但不连贯,无感染力,有轻度意识障碍。既往患者长期有反复发作的癫痫病史。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此类患者往往有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时或使用之后,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及异常情绪,从恐惧到销魂状态。同时还常伴有丰富生动鲜明的幻觉,以及躯体和精神依赖症状。
欣快:通常指在脑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快乐心情,患者自觉良好、幸福、面部呆傻、愚蠢、幼稚,无丰富的内心体验,显得单调刻板,引不起正常人的共鸣。
情感低落或抑郁:指负性情绪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高。它与情感高涨相反,患者心境抑郁、悲观厌世、整日杞人忧天、了无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有度日如年之感,常自责、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情绪低落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下降,反应迟钝。这种心情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其病症有以下两种: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在器质性脑病中,如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等,欣快是情感障碍的一个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良好、幸福,有浅薄的诙谐、戏谑行为,因为记忆智能受损,给人以愚蠢幼稚的感觉和呆傻,其精神症状往往具有可逆性,随原发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不明显,精神症状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情做作,情绪欣快,动作幼稚,兴奋冲动,片断的幻觉和妄想。此类患者病程长,预后较差。
焦虑、惊恐发作: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充分根据或明显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过分严重的估计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担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患者感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忧心忡忡,以致搓手顿足、唉声叹气,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安。也可伴有心悸、出汗、四肢发冷及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
其病状有以下几种:
双相情感性障碍抑郁相。以持续的情感低落、思维迟钝、活动减少及意志减退为本病主要特征。表现了无兴趣、愁眉苦脸、悲观厌世、自觉生不如死、精力减退,常自责自罪、消极自杀等,具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患者对病态毫无自知力,症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好转。
更年期抑郁症。起病缓慢,先有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全身不适、早醒、内分泌衰退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但思维和运动抑制不明显。部分患者有自罪、疑病、虚无妄想及严重的消极行为。
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中,有一类在精神创伤下一个月左右,情绪低靡、沮丧、兴趣降低,内疚或抑郁,可伴有焦虑、紧张或激越情绪为其特点的反应性抑郁状态。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集中于创伤性体验,只要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情景,均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就算时过境迁,仍有“触景生情”之感。由于环境的改变症状常可好转。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残留期,因为心理因素、精神药物及内源性因素等,可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呆滞、衰弱、被动及企图自杀,感觉孤独、茫然,思想散漫、阻塞,常与一些空洞、虚无的观念纠缠,情感与思维、行为及环境不协调,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善。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抑制症状常在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后发生,表现为焦虑性抑郁,无明显思维抑制,常有疑病念头,症状具有波动性,通常随躯体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惊恐发作:突然的、自发的、难以理解的惊恐体验、恐怖、焦虑,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悸、濒死感等躯体症状。
焦虑症。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是指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紧张、恐惧、濒临死亡,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震颤等,发作时间较短,大多不超过60分钟,发作后正常。广泛性焦虑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不明或对象不明和内容的恐惧、紧张,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抑郁症。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或惊恐发作,但其焦虑和其严重的抑郁症状并存,以抑郁、自罪、悲观、绝望、兴趣低下、能力下降、消极为主,抗抑郁剂疗效不错。
强迫症。此病可伴有焦虑及惊恐发作,但是在强迫症状即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时,患者感到痛苦而焦虑、恐惧、紧张等,通常随强迫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恐怖:病人遇到特定的境遇或某一事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明知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却摆脱不了。恐怖的内容有:如怕脏、怕空旷的广场、怕见人、怕脸红、怕上学等。
恐怖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惧害怕的对象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常见者有动物、高处、广场、闭室和社会活动等,有回避行为,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明知恐怖不合理,却反复呈现,控制困难。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妄想、幻觉的支配下,可出现恐惧、害怕等,但对象不明确,无自知力。
2.情感诱发障碍情感诱发障碍是指情感始动功能失调,受到刺激时情感易于诱发或诱发困难。
(1)病因易激惹:患者的情绪容易激惹、愤怒、稍遇刺激勃然大怒,激怒,易与人发生冲突。常见于躁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
病理性激情:患者诱因不明显或在心境恶劣的背景上,突然发作,极强烈,为时短暂的暴怒情绪;并由此产生残暴的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可能出现遗忘。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情感脆弱:指患者易伤感,因轻微的小事而哭泣或兴奋激动,不能自我克制。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癔症、神经衰弱。
情绪不稳:指患者情绪极易变动,从一种情绪很快转变为另一种情绪。情绪不稳定、不持久,可无外界诱因,时而悲伤、时而快乐、时而自责或时而抱怨等,有时暴怒、吵闹、漫游或自杀,并无故打人骂人。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人格障碍。
强制性哭笑:在没有外界诱因而突然爆发的、无法自行控制或带有强制的哭笑,患者表情愚蠢、奇特、内心体验缺乏。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迟钝:患者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也缺乏。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不体贴亲属、不关心同志,不认真工作,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及痴早。
情感麻木:在长期情绪压抑状态下(如长期拘禁)或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表现既没有恐惧,也没有痛苦、麻木不仁。多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癔症。
(2)病状躁狂症。躁狂症患者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有明显的易激惹性,愤怒和敌意,患者可因小事或因要求未满足而勃然大怒,甚至伤人毁物,怒不可遏;但通常片断即逝,化怒为笑,若无其事,事后仍然欣然自得。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高血压病初期可出现脑衰弱综合症,表现情绪不稳,因素不明显的情绪易激惹,但同时可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以及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表现情绪不稳、急躁、激动、易激惹等,其激惹性并没有特异性,但往往具有代谢率增高的躯体症状及甲状腺肿大。
神经症:指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不适增加,其易激惹性由于精神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所致,但有自知力。
病理性激情。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癫病所致精神障碍可出现病理性心境恶劣,不明原因下突然出现情绪低沉,易激惹、焦躁、紧张、不安、恐惧,对周围种种都感不满,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有时暴怒,极残忍的攻击他人。通常发作数日或数小时。
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和剧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急性心因反应,在轻度意识障碍下,表现出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冲动伤人行为,情绪紧张、恐惧,可以出现片断的幻觉及妄想。但持续时间较短,意识障碍的程度若有波动,临床表现也随着变化。
情感脆弱。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情感脆弱是早期脑动脉硬化最典型症状,患者表现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及激惹,或无故地忧虑抑郁、苦闷或悔恨。疾病逐渐发展,在智能障碍明显的阶段,上述情感障碍也相应加重,明显地表现为情感脆弱、不稳、欣快或呆滞,或出现强制性哭笑。
癔症。癔症患者常因小事而表现哭笑、喊叫、吵闹等,情感转变迅速,具有暗示性。
神经衰弱。患者因兴奋性增高,易激动,常因小事情即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易激惹、易伤感,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悲痛落泪,忧伤沮丧。还可出现易疲劳或衰竭,并伴有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情绪不稳。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患者经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有时出现焦虑、惊吓或恐惧,有时对周围漠不关心,兴趣减退,但通常均较肤浅,易变动。同时此类患者还具有脑器质病理基础和器质性躯体症状及体征。
酒精中毒。在急性酒中毒患者中,由于一次性饮酒过量,患者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情绪易激惹和不稳定,言语增多,重复,有夸大成分,大声辱骂对平时不满意的事,有攻击行为;此时口齿含混,手唇震颤,走路不稳,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易增强或低落,有的对人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人格障碍通常早年开始,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行为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的影响,对人格没有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矫正困难、预后不良。
强制性哭笑。脑功能硬化性精神障碍。此类患者早期多诱因不明显逐渐出现类神经衰弱的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随着疾病的发展,智能可能受损,情感症状加重,出现强制性哭笑。本病症状具有波动性,躯体检查有脑动脉硬化征兆,同时血胆固醇和血脂高于正常范围。
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起病年龄多在儿童或少年,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即有明显的人格和情感改变及维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震颤、肌张直、“面具脸” 、强制性哭笑。体格检查有色膜素损害、肝损害和血清钢氧化酶活性降低。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一类慢性脑膜炎,可出现神经系统、躯体和精神等方面的症状。在疾病的发展阶段情绪多不稳定,有的表现情感脆弱和强制性哭笑。精神分裂症。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不符合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同时患者还具有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意志减退和行为退缩。青壮年多发病,病程迁延,无脑器质性症状和体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可表现情感迟钝,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也可伴有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这类患者可通过躯体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相应的脑器质性疾病。
情感麻木。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遭受剧烈精神创伤后而出现急性心思反应,部分患者表现僵住不动,运动抑制,情感没有反应,呆若木鸡,甚至对痛觉刺激也没有反应。其病程一过,复发少。
癔症。有些癔症患者由于夸张与做作,表现闭目不动、呼之不醒、推之不动,似乎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没有恐惧和痛苦感。但这类患者以往有癔症发作史,遇到刺激还会有类似发作。
3.情感退化患者的情感变得极幼稚或衰败称为情感退化。
(1)病因情感幼稚:是指患者的情感缺乏节制,极易流露出来,如同小孩一般表现。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强烈,稍遇刺激则嚎陶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抚则破涕为笑。患者由于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减弱,其情感活动易受本能支配或直觉的影响,而缺乏克制和理解能力,且很容易流露出来。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
情感衰败:是指患者对各种事物逐渐丧失自己的内心体验,带着傻笑的面容或毫无表情,通常外界刺激很难引起情绪反应,对于重外界干扰可有些愤怒或回避反应。是整个精神活动衰退的一部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或痴呆患者。
(2)鉴别诊断①情感幼稚。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出现情感幼稚表现,表情喜怒无常,忽哭忽笑,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时而冲动兴奋、打人毁物,时而乱跑,学鸡鸣狗叫,如同三岁儿童;同时具有思维零乱、破裂,行为愚蠢、奇特,有片断幻觉、妄想,也可有性欲亢进意向倒错,病程进展较快,人格逐渐衰退。
瘟症。这类患者本身性格就有强烈情感生和情感多变性,情感活跃、生动、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部分癔症患者可表现童样痴呆症状,患者自称为儿童,其谈话声调。内容、表情、动作都和儿童一样,表现十分幼稚、顽皮。似乎好像痴呆状态,但患者实际上并无智能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部长期的器质性病变,可出现痴呆综合症,表现为全面的智能、记忆的衰退和人格改变,智力和记忆障碍是痴呆突出表现;人格改变主要表现在性情急躁易怒、多疑,伦理道德观念减退,行为愚蠢,情感淡漠,幼稚、欣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②情感衰败。
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不断进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表现性情孤僻、意志活动低下,情感淡漠以至衰败,整日傻笑,对任何刺激无动于衷,思维贫乏,丧失社会功能。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减退、人格改变,表现社会功能衰退,孤僻、退缩、自语、傻笑,对外界刺激缺乏内心体验。此类患者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