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评价他人的思想、意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看到别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时,我们就会产生喜爱、敬佩、爱戴等体验,如在车上看见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在食堂看见排队的次序井然等情景中所产生的体验就是如此;
相反,当看见别人的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时,我们就会产生厌恶、鄙视、轻蔑等体验,如我们知道某位学生逃课、偷窃,某个行人在马路上随地吐痰等所产生的体验就是这样。道德感具有一定的社会阶级性,不同民族、阶级、国家有不同的道德规范。道德感也受人们道德认知水平的限制。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活动中所产生的对认知对象、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情感体验。在认识活动中,人们会对对象产生好奇、厌恶、喜欢或害怕等体验;就过程而言会产生顺畅、满意或烦躁、焦虑等体验;对结果来说有惊喜、自豪和失望、沮丧等体验。
在认识活动中能经常体验到积极的理智感的个体,就会激发其学习、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否则就会厌学、逃学。理智感是人们从事认知活动的重要动力,它也受个体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因素的影响。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标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以及接受不同教育的人是不同的。人们对美的追求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追求工业化的美,希望城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和工厂,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发展,我们就更注重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之美。
改革开放前,人们喜欢到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去旅游,并购买那里的工业产品,现在人们都喜欢去保存较好的原始生态地区如丽江旅游。美感受人们的文化、知识、传统、风俗和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情绪能够使个体针对不同的刺激事件产生灵活自如的适应性反应,并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情绪之所以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是因为情绪的机能不仅可以来源于个体全部的先天机能,而且还来源于学习及认知活动。许多种情绪都具有调控群体间的互动功能。譬如,羞怯感可以加强个体与社会习俗的一致性;当个体对他人造成伤害时,内疚感可激发社会公平重建。其他的情绪,诸如同情、喜欢、友爱等,也能起到构建和保持社会关系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强群体内的凝聚力,而且有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
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三)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四)信号功能
信号功能——个体以体验得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包括几层含义:
1、人的情绪或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记忆映象;
2、人一旦又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见到某类事物能够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动上的趋避动作;
3、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
情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心理学家研究了英语使用者的交往现象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
大班幼儿情绪情感体验日益丰富,表现为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以及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多,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逐步加强。
1、高级道德情感明显发展;
大班时期,成人体验到的情感,也大多为他们所体验到。并且此时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的需要有较多的联系,并且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情。高级情感特别是道德感明显发展。幼儿已能把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规划相比较,产生强烈的道德体验,是非感、集体感、友谊感,爱周围人的情感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时期理智感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突出得表现为好奇好问,对一些智力活动、智力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情绪、情感仍有外露性,但不象以前那么容易变化,不愉快的情绪有时持续时间较长;
3、思想情绪感已不那么外向,渐有了内隐性;
大班幼儿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虽已逐步加强,但是情绪仍有不稳定性和易冲动性,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1~3岁
情绪发展规律
1自我意识在1岁半以后出现,
把自己看作唯一的个体。
2闹情绪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当下的需求。
教养要点
(1)父母说出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2)回应孩子的情绪变化
(3)家长表达真实 情感 ,以身作则
3~6岁
1情绪的易冲动性(大哭大闹,来势强烈,不能自制)
2情绪的不稳定性(破涕为笑)
3情绪的外露性(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
教育要点
(1)理解孩子的情绪表现
(2)满足孩子的需要
(3)转移孩子注意力
(4)家长调节自己情绪做榜样
6-12岁
1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8、9岁时,从 情感 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还是有限
2 社会 性 情感 发展(责任感、集体感和友谊感)
3高级 情感 进一步发展(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1)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2)晓之以理,并教给他调整情绪的方法
12至18岁
1第二反抗期
2独立与依赖
3情绪的两极性:温和性与强烈性并存、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教育要点
(1)要耐心倾听,不打断,让孩子感到父母愿意理解他们(做朋友)
(2)做孩子情绪的“·镜子”,澄清和回应期待。
儿童情绪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情绪和情感也是激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会激发婴幼儿积极探求的欲望与行动,寻求更多的自己,获得更多的经验。
扩展资料:
儿童的情绪发展,总是要依靠着成人对这种情绪的认知来认识。成人的情绪认知能力越强,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就越有机会。如果成人对情绪的感觉不清晰、不敏感、不精微,那么儿童对情绪的学习就没有环境了。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情绪的学习是一点一点积累的,这种积累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情绪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情绪认知的结构建构得越精细、越复杂,儿童的情绪感受就会发展得越丰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