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六段的情感转折点是哪句

荷塘月色第六段的情感转折点是哪句,第1张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荷塘月色应分为三部分,第六段的情感转折点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写夜游荷塘的心绪和见闻。《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蕙心每日阅读打卡

阅读书籍

《文心》34/331

《白痴》1154/1959

阅读新知

《文心》:

️作文的转折和承接

作文、说话是一样的,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一句里边有几个词儿不得当还不过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转折的地方弄错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搅糊涂了。这须得在平日养成习惯,每逢开口说话不乱用一个承接的,转折的词儿,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后面的意思,拣那适当的词儿来用,这样作文的时候自然不会用错了。

学生学写作文之前,会学习一些表因果,转折和承接的关联词,但和作文联系起来的密度我倒没有想过,用上确实加分,而平时却把二者给割裂了。这会让作文显得紧凑,有一定的梯度,但用不好就成病句了。书中一个例子很鲜明,说教我们课的先生有七个人,都很好,但是一转折后,介绍的周先生并不是不好,而是他讲的课不易听懂。

那么这里就突出了“但是”前后转折不一致的病句,是我们不经常在意的。这让我想起来我们时常说话时,会用到口头禅的承接“然后”,一段话里有很多个“然后”,在作文严谨的要求下,是不允许这样的。

️写信时,表达情感要充分、深切。

写信除了有条理,更要突出的是情感,因为受众是你重视的且想念的人,看一篇作文如果仅把重点放在层次,条理和结构上,顶多算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但情感永远都是亮点,也是难点,怀着浓浓的感情去写,但文字确是淡淡的,说不上深切。

这就是初写者经常说的“仿佛有话说,可是不知道那些话是什么”这是嫌自己表达情感不充分的一种心理。

特意求深切,结果往往平平,有时无意中说几句,写几句,重行回味,却便是深切不过的了。关于表达情感,常有这情形,只有积累作文的经验多了,也就知道如何下手了。

阅读感受

《文心》:作文的每一个细细的知识点都很重要,是建立文字高楼大厦的地基,必须得牢,如果不懂或者不重视,一整篇中有点点瑕疵就特别会影响整篇的质量。如果说写文前期模仿很得心应手的话,要想深耕也需要回头把握住文的“心”,这样才有灵魂,才会动人。

自古以来故事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传记、叙事长诗、小说、戏剧、甚至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八卦交流,故事都是其中的内核。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从事内容创作,就更要学会讲故事。短篇故事、传统小说、网络小说、情感故事、人物传记、影视剧本,这些领域都需要扎实的故事基本功。哪怕制作一个趣味小视频,构思创意广告文案,也要用到故事创作的方法。

“一鸣写作课堂”向大家分享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愿这一次分享对大家有帮助。(本文基于讲稿整理而成,口语化明显,请大家见谅。)

“一鸣写作课堂” 写作分享:怎样写出好看的故事(一)

“一鸣写作课堂” 写作分享:怎样写出好看的故事(二)

我们在第一篇文章说过,非虚构故事一般不会出现特别离奇的转折,这一类故事经常要在情感上打动读者。接下来我们谈一谈怎样从情感上把故事写好看。

我们觉得有些故事好看,是因为里面的感情特别打动人。有时候看完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你会觉得自己心里暖洋洋的,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会觉得内心特别温柔,看到自己的孩子走过来都忍不住想多亲他两口。在我看来,情感是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之前在作品点评中经常说一句看起来有点像是“装逼”的话: 感受是灵魂的语言,可以超越文字直达内心。

这句话可以怎样理解呢?如果作品的情感气氛到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那种气氛,就算文字写得不那么精致,故事写得不那么曲折,但看起来还是觉得很舒服。

最近两年我看过的学员作品也算比较多了,这种情况我也经历过好几次。有些作品文字很平实,没有用很多优美的字词,但是语句写得非常流畅,文字也很有画面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头脑就已经在播放**,而且浮现出来的画面都是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像是清晨升起的太阳,生机勃勃的森林,流动的清澈的泉水,迎面吹来的清风,清脆的鸟鸣,花的清香。

有正面的例子,也会有反面的例子,在点评中我也看过一些作品,读起来会有些压抑。作者用到的字词,会带着一种阴暗的色调,比如我列举出下面几个词,大家看起来可能就会有类似的感觉:

苍白,苦闷,烦躁,冰冷,昏暗,茫然,无力,空虚,焦虑,枯萎,朽木,落红,拥挤

看到这些字词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情绪气氛当中。如果大家尝试对上面的每一个词找到它的反义词,你再列出来看一下效果,你的感受就不一样。

鲜艳,快乐,平静,温暖,晚亮,坚定,有力,充实,怡然,蓬勃,嫩芽,新蕾,开阔

很多词背后都有所谓的意象,当你看到那一个词,你已经有色彩感,温度感,愉悦感或者厌恶感。甚至当你看到某些词已经在头脑想出画面。

假设我们把上面的一行文字归类成灰暗类别,我们把下面一行文字归类成明亮类别。当你要表达难过的气氛,你就多用这些灰暗的词语;当你要表达出开心的气氛,你就多用明亮的词语。

很多时候作者在无意识中就做出了这样的效果,其实当时他们就是想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他所记录的内容跟他当时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的。

我有时候也会跟作者聊天,我发现他们的心态跟他们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很像。出现大量明亮文字的文章,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心态都不错;而写出大量灰暗文字的文章,作者那个时候通常心情都不是很好。

之后大家如果要给自己的故事营造情绪气氛,那么可以尝试用相应的词语去引导读者。就像刚刚所说的, 要营造出一种难过的气氛,可以多用灰暗的词语;要营造出开心的气氛,就多用明亮的词语 。在故事总体气氛上,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在写作的过程中,还经常有同学问这么一个问题:怎样可以加强作品的情绪感染力?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很平淡,看完之后情绪上面没有太大的起伏。他们希望读者看完故事感觉像是喝了烈酒一样特别来劲,但是他们做出来的效果只是让读者喝了一杯白开水,有点解渴,但是不过瘾,没味道。

那要怎样去加强情绪的感染力呢?在这方面我推荐大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经常会用朱自清的《背影》来举例。那篇文章记录的事件其实很平淡,但是文章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真的超越了文字直达内心。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很容易被打动。

在这方面我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我之前写过一部作品,记录自己年轻时候一些情感经历。我写那部作品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想法,希望在多年以后自己还知道曾经这样想过,这样感受过。我是以如实记录的手法,写下当时的事件和感受。

一开始我没有想过别人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因为这毕竟是个人经历,没有什么传播价值。但我没有想到很多读者后来在作品中留言,他们觉得我写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觉得我写出了他们的故事。

后来我想明白了,哪怕事件不相同,但当事人的感受也可能非常相似。只要把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过来人就会有共鸣。

比方说,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一些特别难过的时候,走过那个阶段,就会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难过的情景各不相同,但是那种感受是相似的。走出困境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走出来之后那种开阔感也是相似的。

如果大家想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你可以试着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进去。 事件可以是假的,人物可以是假的,只要感情是真实的,我们就觉得这个故事写得真实。

回到刚才那句话,感受是灵魂的语言可以超越文字直达内心。那么再回到这里,感受可以超越所有虚构的元素,让人直接感受到真实。

这是我们今天最后一个话题,谈一谈怎样增强故事的情感爆发力。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个词叫做泪崩,那种情况就是突然之间情感就爆发出来了,让人忍不住流下眼泪。它并不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不像是烧开水一样从20度慢慢升温到100度。

它就像是一根烧红的铁棍,放进一杯水里面,滋的一声冒出气,就是那样瞬间从20度升到100度。这种情感的变化又快又猛,让我们的读者完全没有时间做心理准备,一下子就让他们流泪了。

在故事情感的效果上,我们往往追求这样一种突然泪崩的效果。我们很少像是烧开水一样慢慢升温。如果这样做,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意识防范。他会在心里提醒自己:“这个作者又在煽情了,我要忍住眼泪。这个桥段又再煽情了,我再忍住眼泪。”如果我们的情感爆发力特别好,读者的反应就会变成这样:“快找纸巾,眼泪都憋不住了。”

当我们谈到爆发力,我们想到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快速,让人毫无防备;第二就是幅度要大,让人挡不住。简单来说就是又快又猛。从这两点上面入手,我们可以找到对应的策略, 第一就是爆发的时机,第二就是爆发的幅度

我们先说说爆发的幅度,在这方面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制造反差,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这个反差就足够大。它往往可以带来很大的冲击力。

接着我们说说爆发的时机。我们知道情节会有起有伏,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物有时过得好,有时过得坏。假如在人物最艰难的时候有人帮他一把,他很快从困境中走出来,并且取得自己的成功。那么读者也会为他感到高兴。

比方说一个母亲丢失了一个孩子,她的心情会非常焦灼,读者也会感到非常紧张,会很揪心。在这位母亲最艰难的时候,她终于找到自己的孩子。读者看到这里也会松一口气,终于放心下来。如果作者在母子重逢之后,刻意写出一些温暖的效果,读者就很容易被打动。

如果我们要增强故事的情感爆发力,我们需要引导读者的情感,要制造起伏的落差,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点,让感情爆发出来。这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如果我们确实没有什么灵感,可以尝试使用这样的方法。

其实很多时候情绪的爆发力更像是一些神来之笔,当作者的灵感到位,也许在一个很平淡的事件中,作者多写几句话,就能够让故事的情感瞬间爆发。大家不妨看一下下面的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个故事是否能够打动自己。

北野武与母亲关系一向不好,他刚到东京小有成就时,母亲便每月要求他准时给她寄钱。稍晚几天便会打电话来破口大骂。直到母亲逝世。大哥交给他一封信和一本存折,说是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信中写道:“吾儿,你自幼生性放浪不驯,娘怕你有天会一无所有饿死街头。你的钱都在这个存折里,共有一千万日元。”

关于这一次故事写作分享,我们说到了故事的分类,主要分为虚构的写法和非虚构的写法。虚构写法就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是编出来的故事,这一类故事一般通过巧妙的转折吸引读者。非虚构写法让人看起来像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一类故事一般不会出现非常离奇的转折,常常是用情感打动读者。

我们讲到了故事的特点,有过程,有转折,有冲突。我们重点分析了故事的冲突模式,我们甚至可以用它来判断一个故事是否完整。故事的开头出现冲突,故事的结尾要消除这个冲突,这是故事完整性的判断依据。

我们谈到了故事的四个阶段,在写作的过程中压准这四个阶段我们的故事节奏感更强,看起来会更加流畅。我们说到了如何实现情节的转折,而且要保证转折的合理性。我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从反差出发设计情节。我们说到了怎样增强故事的冲突,我们要给人物强烈的渴望,也要增加阻碍的难度。

最后我们还说了故事情感这方面,如果要总体上营造作品气氛,我们可以有意识选用灰暗的词语或者明亮的词语。如果要加强故事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带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要增强故事的情感爆发力,我们可以通过反差的形式来调节。

吸引人的情感文案如下:

1、有时候我真想忘了你,只记得这个世界,然而,我常常忘了整个世界,只记得你。

2、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苦难,也就不期待一定要和谁在一起了;我曾诚心努力过,但结局我不想说。

3、别为过去哭泣,过去已经过去。别为未来焦虑,未来还未到来。要活在当下,还要活得漂亮。

4、这一生总有很多事让人感觉无能为力,比如努力了还是上不去的成绩,比如用心了还是得不到的你。

5、我只有两个心愿:你在身边,在你身边。真正的爱情是,我让你动了心,你让我安了心。

6、没有人比你更美好,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再有第二个你。别总是自卑,你永远比你自己想象的要好。

7、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8、你的眼睛很好看,里面有日月星辰,春夏秋冬,花草山川,但我的眼睛更好看,因为里面都是你。

9、人与人接壤,能述说的仅是片面辰光,一两桩人情世故而已。能说的,都不是最深的孤独。

10、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她不喜欢秋天,除了爸爸,所有离开她的人都是在秋天走的;她对秋天有说不出的感觉,听那长长的火车的汽笛声,总会莫名其妙的伤感,就像李白见到月亮一样;她又有些喜欢秋天,泪水是渗透着最丰富的感情的回忆……

  上初中二年级的那年秋天,语文老师留了一篇作文:内容要"一波三折".她很小心的交上了作文,因为她写的是亲情.一个人连亲情都可以是一波三折,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但她从来都没如此的想过,因为她还有友情.可是另她想不到的是,在几年后的秋天,友情也出现了波折.

  (一)

  高一的秋天,她抱着好友从外校寄来的祝福,坐在学校的台阶上,感受着内心深处的伤感,和往年的秋天一样又一群朋友离开了……有一个陌生的脚步走进了她,"你好哇!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呢?"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是有很多无法说出的原因的."你呢?"她关心似的反问.于是两个很投缘的人走到了一起,她孤独的心里在凄凉之余有了暖暖的温度.

  那个女孩叫叫宝宝,她喜欢宝宝.(先说不是断臂啊。。。)每次遇到宝宝,宝宝都活像一个孩子,配合着夸张的动作在很远的地方热情而响亮喊着"你好哇!"别人一定会不适应这种招呼方式.但是她就是喜欢宝宝孩子般的单纯,孩子般的无拘无束.宝宝一定也喜欢她,因为她总能收到来自宝宝的礼物.至于宝宝喜欢她什么,她从来都没想过,她一直都认为:这就是那只书签上写的那个字——缘。

  有了宝宝的秋天虽然伤感,却伤感的可爱和浪漫。

  (二)

  又到了秋天,学校的运动会到了,她和宝宝已经不在一个班级了,但她还是为场上的宝宝默默的加油!“啊!”同学们的叫声引起了她的注意,本班的同学摔倒了。大家都在责怪着那个对手,似乎还想做出过激的行动。她却不知所措,她知道她们的对手是无心的,那个对手就是宝宝。

  那天她陪着宝宝走了很远,她不停的说着笑话,希望宝宝开心点,这件事她嘴上一句也没提,却时刻注意着有没有自己的同班同学,好时刻准备帮宝宝辩护。还好放学的路上很平静,但是宝宝那天却始终没有笑过,似乎——变了一个人。

  第二天,她照例到宝宝的班级找贝贝,但是宝宝一句话也没说,只塞了厚厚的一封信她。她好奇的打开信封,之后就心碎的哭了。那个从来不问自己秘密还默默的支持着自己的宝宝不见了,自己对不开心的事闭口不谈是因为怕伤害彼此的感情,在宝宝眼中却成了对朋友的莫不关心,自己怕失去宝宝的单纯而隐藏的黑色的忧伤,却成了一种不真诚,这一切不是距离的距离竟然被一次运动会拉开了。

  她不想失去这个朋友,她写了很长的信,写上那时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的秘密,她希望得到宝宝的理解和原谅,然而,宝宝看也没看的撕掉了那封信。她不再尝试了,直觉告诉她,不用了。“呜……”那熟悉的火车长笛声让她意识到秋的伤感,今年的伤感的秋天要独自熬过了。

  (三)

  初高中的六年很平均的把每两年划分为一个转折。友情也不类外。

  高三的那年秋天,她和宝宝在校园的石子路上相遇,正当她要像平常一样,像陌生人一样走开的时候,宝宝拦住了她,“你看吗?”——“《年华是无效信》你不是一直想看吗”她递过来手中的书很兴奋的说,还像个孩子一样。“啊?!恩。”宝宝一直记着自己的生日,也一直记着自己想做还没做的事,还有许多许多……相信宝宝一直在猜着那封没有看就被撕掉的信的内容,也许感受到了彼此对于对方是多么的重要,才肯……失去了好久的友谊说容易也艰辛的找回了。

  高三在重重的压力下,秋天依旧伤感,但是我并不孤独,我有了宝宝。

  去年秋天宝宝去了外地读书,我祝她幸福。愿我们的友谊长久。

  ——缘

  (尾声)

  我有点爱秋天了,落叶夹杂着丰富的情感,丰富了土地。宝宝,你在别处还好么?

一 教学内容:

记叙文的故事应“一波三折”——叙事技巧之二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曲折,有波澜。无论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故事。故事情节平淡无奇,叙述直来直去,读来没有情趣;故事情节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美国一家杂志悬奖文字简短、情节曲折的文章,结果题为《猎狮》的文章获首奖。全文如下:

伊丽薇娜的弟弟佛来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尔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尔猎狮身死——佛来特”。伊丽薇娜蜚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周后从非洲运回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赶发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巴布尔尸。”很快,又收到非洲回电:“无误。巴布尔在狮腹内。”这篇短文以电报为线索,缀连出猎非洲、猎狮身死、运狮回家、尸在狮腹等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摇曳多姿,而且情节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要写好情节曲折的记叙文,须在认识、思路,技巧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并具有内在规律的。因此,我们在写事时要注意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此事与他事的联系。《猎狮》正是基于对“猎狮身死”后“身死狮腹”的认识,而把情节写得曲折变化的。

其次,情节的曲折生动还取决于作者思路的清晰和严密。《猎狮》作者思路清晰严密,他将“猎狮——身死狮腹——运狮——尸在狮腹”的奇特情节叙写得明明白白。

再次,情节曲折同写作技巧有很大关系。组织材料是使情节曲折的关键。《猎狮》一文的故事本来是很寻常的,但作者却能化平淡为奇特,原因是作者把来回电报内容及误解、释误等情节加以巧妙组合的结果。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不平”,使所叙故事“一波三折”呢?办法很多,如“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曲直法”、“张驰法”、“虚实法”、“开会法”、“烘托法”等,其中“悬念法”和“误会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先说“悬念法”。悬念就是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关注。巧设悬念,能使文章曲折生动,起伏跌宕,引人入胜。《驿骆梨花》采用了悬念法。课文开始写“我”和老余到何处投宿?茅屋的主人是谁?从瑶族老人口中得知是梨花姑娘。可梨花姑娘又是谁;她在哪儿?后来又通过梨花妹妹的解释,才知道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解放军同志。至此,悬念似乎解开,但似乎仍存在,因为梨花姑娘仍未出面,然而答案尽在不言中。这种先设置县念,然后逐层推进、释疑,这种构思法,既可以使文章显得紧凑,又可以提高阅读兴趣。

再说“误会法”。这是通过偶然反映必然性的一种构思方法。《醉人的春夜》写道,陈静自行车出了毛病,恰遇一个小伙子一掠而过,然后小伙子又回来。陈静以为他是流氓,要加害自己。由于没有工具,小伙子告诉她修车地点,陈静以为他是在玩手段,诱她上当。修好车子,小伙子要“5元钱”,陈静以为是“敲诈”。其实小伙子并没有反常动作,也不打算要钱。这一连串的“误会”,就把简单的情节叙述得跌宕生姿,一波三折。

同学们写记叙文,在叙事过程中普遍存在平铺直叙的毛病,避免这个毛病,除巧设悬念,巧用“误会法”之外,还可以抓住叙述对象的心理变化,可使文章的叙事具体、曲折。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作者写菲利普夫妇就是抓住他们心理的变化来叙事的。先写菲利普夫妇非常盼望于勒回来,接着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赞颂,再写游船上遇到于勒时由恐惧而至诅咒的心理变化。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变化,才把故事的过程叙述得有声有色。

下面请看一名同学的习作:

寒假中的一件事

从前,我总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然而有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这一天,我在集市上闲逛。因为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所以今天买东西的人特别多。我转来转去转到了卖鲤鱼的地方。今天卖鲤鱼的人买卖可真红火!买鱼的人多,卖鱼的人少。许多人都围着一位老大爷转。在人群的最外边,有一个手拿一把零钱的小男孩和一个绅士模样的中年人。看小男孩的样子很是着急,却又苦于挤不进去。而那个中年人却并不着急,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对那拥挤的人群显出鄙夷的神色。

那位老大爷的生意真不错,才一会儿,他那满满的两筐鱼就剩下一条了。此时,也仅剩下两个人要买鱼了:小男孩和那个中年人。两人几乎同时递出钱又同时说了一句:“我买鱼!”面对这种情景,我有了兴致,想看看究竟谁能买到这条鱼。

“这鱼多少钱一斤?”中年人问。

“3块钱!”老大爷答道。

“几斤呀?”中年人又问。

“3斤!”大爷答道。

“我这儿正好有9块钱,我买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带着嘶哑。

“老张,怎么还在这儿呢?你那宝贝儿子吵着要吃鲤鱼呢!”从旁边走过一个人来对中年人说。

“给你10块钱,我买了!”中年人边说边拿鱼。

“大爷,俺们刘老师得了种怪病,听说只有吃鲤鱼才能把病治好。这点儿钱是全班同学凑的,求您把鱼卖给我吧!”小男孩恳求道。

中年人不耐烦了,嚷道:“20块,20块钱总够了吧?你们老师有毛病也用不着你们管!”边说边扔钱,伸手去拿鱼。

老大爷一把从中年人手中抢过鱼,递给小男孩。小男孩激动地说:“老大爷,谢……谢谢!”边说边把手里的一把零钱递给老大爷,老大爷用粗大的手把小男孩的手挡了回去。中年人愤愤地说:“老头儿,你……”老大爷白了他一眼,对小男孩说:“孩子,记住,大爷姓李(理)不姓钱!”

简评:这篇记事的文章将“卖鲤鱼”这个中心事件写得一波三折,作者先运用“悬念法”要看看老大爷剩下的最后一条鱼究竟谁能买到。然后又抓住小男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由希望“正好有9元钱”到失望——中年人给10元,小男孩说出买鲤鱼是为给老师治病,似乎又有希望,可中年人紧接着又拿出20元硬要拿鱼,小男孩又一次失望了。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结局出现了老大爷一把从中年人手中抢过鱼,递给小男孩。这不仅使情节一波三折,而且通过最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突现了文章的主旨,文章最后由老大爷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孩子,记住,大爷姓李(理)不姓钱!”将老大爷的高贵人格充分表现出来。

最后,请同学们记住,作文叙事贵曲折,太平直的作文往往写不具体;写不具体,内容就同样写不曲折,内容就不生动感人。巧设悬念,就会使文章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782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