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孟浩然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孟浩然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起句飘空而来,非特得势,且情韵悠然,既以江风落木,写出早寒;三四句即说到怀乡,随笔写来,自成对偶,句法生动。五六句言久在客中,望江上片帆,远入天际,是我还乡之路。与温飞卿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相似。同是临江怅望,一则羡他人之归帆,一则望来舟而不至也。末句从早寒说到漫漫永夕,则竟日之低徊不置,自在言外。
早寒江上有怀的诗意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一作《江上思归》,又作《早寒有怀》。孟浩然的五律,古意悠悠,非骈俪声病小技所能束缚者,正是大家风范。此诗格律为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中二联皆宽对,不雕琢。平仄规范。首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起兴;颔联叙述隐含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思乡之深、之久;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称得上是一首乡情力作。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733年(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小题1:秋季(1分);“落木”“南归雁”“北风”。(写出两个得1分) 小题2:以景结情,(1分)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2分)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2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雁南飞是秋天的代表意象,加之北风开始吹起来,江上一片寒意,也是秋天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能找出相关意象,并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知识积累,就能轻易的完成。 小题2: 试题分析:上一联“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已经很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本联“迷津”指有家难归的愁闷之情。最后一句“平海夕漫漫”是典型的寓情于景,与《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评:本题的表现手法与课内教材结合的很紧密,所以考生平时学习时一定要重视课内知识的掌握与迁移,要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
小题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小题1: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小题1:注意审清题干中的“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季节”,可以由“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判断是秋季。
小题1:理解“遥隔”的内涵,不可脱离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由此推断情感为思乡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小题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3分)
小题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孟浩然 孟浩然 系列: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孟浩然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1,涵虚混太清2。 气蒸云梦泽3,波撼岳阳城4。 欲济无舟楫5,端居耻圣明6。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平:指湖水涨满而与岸齐。2涵:包含。虚:指空间。混:混同。太清:天空。3气蒸:水汽蒸腾。云梦泽:古代云泽和梦泽的合称,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现已淤积成陆地。4撼:摇动。5济:渡。楫(ji):船桨。6端居:闲居。圣明:太平盛世。
译文 八月的湖水涨得几乎和岸齐平,湖面空阔,包容四野,仿佛与天混为一体。水汽弥漫蒸腾著云、梦大泽,波涛汹涌,摇动着岳阳城。我想渡河却没有船只,在家闲居,未免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眼看别人垂钓,而自己空有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向达官贵人呈献的诗作。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玄宗朝的丞相,作者游洞庭湖,作诗赠献给张九龄以求引荐录用。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气势雄伟,宛如一幅泼墨画,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四句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退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诗人急于用世的心情。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张九龄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此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传千古,同耀诗坛。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1,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2,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3,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4。
注释 1代谢:新陈交替变化。2胜迹:名胜古迹,指羊公碑。3鱼梁:洲名,其址在襄阳。水即汉水。4羊公碑:晋代羊祜镇守襄阳,颇受百姓爱戴,祜死,襄阳人在岘山为之立碑纪念。因见到这碑的人没有不流泪的,故此碑又名为『堕泪碑』。
译文 人间世事都更替变化,一代接一代古往今来。大好江山曾留下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临。江水退落,鱼梁洲重露出水面;天气寒冷,云梦泽苍茫深远。羊公的石碑还在山上,读罢碑文,不禁泪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诗为作者隐居襄阳时与友人同登岘山时所作。诗意在借登临岘山而发吊古伤今之思,首联即揭题。第三句「江山胜迹」对应上句「人事代谢」,第四句「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五、六句写登临岘山所见的景色。末联扣实,大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的神妙。诗的前半部分,语淡情深,意趣清远,颇含哲理,耐人寻味;后半部分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意到气足,自然浑成。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1,南山归敝庐2。 不才明主弃3,多病故人疏4。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5。 永怀愁不寐6,松月夜窗虚7。
注释 1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是朝见皇帝的宫殿。2敝庐:对自己家园的谦称。3不才:作者自称,谦词。明主:英明的君主,对皇帝的颂词。4疏:疏远。5青阳:指春天。6不寐:睡不着。7虚:空寂。
译文 我已停止在朝廷北宫陈述己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茅屋。只因无才被贤明的君主废弃不用,又因身体多病,被老友所疏远。白发渐渐增多,仿佛催促人走向老年,岁暮已至,新春已经逼近。心中常萦怀愁绪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窗户,四下一片空寂。
赏析 孟浩然于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赴京应举落第,心情很是苦闷。他自恃诗文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赞誉,颇有名声,以为可以仕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这首诗是诗人归隐之作。诗写落第后痛苦而愤懑的情绪,但措词委婉,不咎人过,反而自谴,使人读来分明感到一种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时不我待的焦虑,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态。 诗的前二句记述自己不再追求仕途,归隐南山;三、四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通过写景,自叹年华虚度,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1,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2,青山郭外斜3。 开轩面场圃4,把酒话桑麻5。 待到重阳日6,还来就菊花7。
注释 1具:准备。鸡黍:指农家待客的饭菜。2合:环绕。3郭外:即庄外。4轩:指屋窗。场圃:农家的小院。5把酒:端著酒杯。桑麻:指农事。6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7就菊花:古人重阳日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里另有重来欢饮的意思。
译文 老朋友备办了丰美的饭菜,邀请我到村舍去做客。重重绿树,环绕在村子周围,隐隐青山,斜卧在城郭外边。打开窗户面对着谷场菜园,端起酒杯,闲谈著农事种栽。等到那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孟浩然隐居故园,时与野老田父相往还。此诗就是写他应邀到老朋友田庄做客的乐事,既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场景,也写出了老朋友的情谊。首联叙故人盛情邀请,交代过访之由。颔联写故人庄优美景色,赏心悦目。颈联叙饮宴畅谈,亲密无间。尾联预约再叙之期,情深意长。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新,是孟浩然最具有代表性的田园诗。
秦中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1。 北土非吾愿2,东林怀我师3。 黄金燃桂尽4,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5。
注释 1三径:典出《三辅决录·逃名》: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隐乡里,荆棘塞门,于舍中辟三径,唯与知交过从。后用以代指隐者家园。2北土:指秦中。3东林:即东林寺,在江西庐山,晋僧慧远创建。4「黄金」句:出自《战国策》「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5凉风:秋风。
译文 我常向往去丘山隐居高卧,但苦于没有资财把庭院经营。滞留求仕并非我的意愿,我常常怀念东林寺我的远师。京城物价太昂贵,难于久留,一腔报国壮志也逐年衰减。夕阳渐落凉风吹来,听着蝉鸣,只能增加我的悲哀。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所写,寄给名叫远的僧人。述说客居逢秋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的苦情。全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功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凉风里闻蝉声就益悲。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朗直爽。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1。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2,维扬忆旧游3。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4。
注释 1沧江:指桐庐江水呈暗绿色。2建德:县名,今属浙江。3维扬:扬州的别称。4海西头:扬州位于东海之西,故曰海西头。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阵阵悲愁的猿啼,江水苍苍,在夜幕下急速奔流。秋风掠过两岸的树林,飒飒作响,淡月笼罩泊在江边的一叶孤舟。建德虽美并不是我的故土,心中思念远在扬州的老朋友。只能把思念老友两行热泪,随江水寄给遥远的大海西头。
赏析 孟浩然开元十六年长安应举落第后,岁暮还乡。家居数月,十七年又离乡赴洛阳,再自洛经扬州入越游历。此诗就作于开元十七年(729)秋,是一首旅中寄友诗。全诗叙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的情感。诗的前两句笔力劲健,与谢朓诗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用意相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三、四句,极言旅况寥落,情景如绘,意境清远,如置眼前。后四句抒写思乡怀友之情,情深语挚。这首诗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1,朝朝空白归2。 欲寻芳草去3,惜与故人违4。 当路谁相假5,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 1寂寂:冷落寂寞。竟何待,还等待什么。2朝朝:天天。3芳草:香草,比喻高洁的情操,此指隐逸。4故人:指王维。违:分离。5当路:当权者。假:帮衬,提携。
译文 客中是这样枯寂无聊,我不知还在等什么?天天上门求仕,又空手而归。既然如此,真想找一个美好的处所,只是惋惜与老朋友要分离。身居要位者能借助谁来保荐我呢?知音好友实在是太少了。我这种寒士只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赏析 浩然于开元十六年早春在长安应举落第,直到岁暮才回到故园,逗留长安半年多,又献赋上书以求仕进机会,但终无结果。困守长安期间,他失意落魄,饱尝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这首诗应是作者离开长安时留赠给好友王维的作品,主要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落寞失意的怨悱。首联作者直接叙述了自己奔波无成,欲想自归的心情;颔联则写题意「惜别」,表现了诗人犹豫徘徊,不忍离去,但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情;颈联说明了因知音难求,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的回归原因。全诗语言朴实平淡,通俗易懂,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1。 我家襄水曲2,遥隔楚云端3。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4。 迷津欲有问5,平海夕漫漫6。
注释 1木落:树叶飘落。雁南渡,北雁南飞。2襄水:汉水流经襄阳的一段。因这里水流曲折,所以也称襄水曲。3楚云端:襄阳古属楚地,又因地势高峻,在江山回望如在云际,故称「楚云端」。4天际:天边。5津:渡口。迷津:迷途。6平海:指江水平阔如海。漫漫:广阔无际的样子。
译文 落叶飘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行舟江上更觉寒气逼人。我的家乡在襄水的曲折之处,远远望去,是在那楚云的尽头。思乡的眼泪在漂泊中将要流尽,一片孤帆,在水天之际。此情此景不堪再看。水天迷茫找不到渡口,只看到暮色苍茫江水漫漫。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复杂,既有诗人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的心情,又有想求宦做事、以展鸿图的情感。这两种矛盾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内容。诗以兴开首,借秋寒木落,北风呼啸,鸿雁南飞,引起他的乡思之情。中间写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末尾写欲归不得的彷徨郁闷。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含蓄自然。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韵译: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未能实现的彷徨。结句亦可解释为世路茫茫,望而兴叹。
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2、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