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明星都不会跟粉丝谈恋爱?
(当然会有个别现象,但个别不代表整体)
以前看罗振宇有一次接受采访,他也说,他们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不招粉丝。
(当时我不理解,为什么粉丝喜欢你们、认同你们,你们还刻意的不要粉丝呢?不过,我现在大概懂了)
虽然这些年,很多明星被包装成一个很亲民的形象,作秀的就不说了,但实际上明星们在“亲民”的时候,他的身份还是明星。
所以,如果你够理性,你就应该知道,大多数明星都不愿跟粉丝成为朋友、恋人或者同事。
为什么呢?
我不是很清楚那些大咖们,我讲讲我自己的感受吧——我不是明星,但我大概能体会明星们被人追捧的感受。
我,一个在全网有几十万粉丝的情感作者,我当然不算是明星,也不算公众人物。不过——假如明星是真正的大象的话,那么我就是一个玩具的大象。虽然有很多不同,但也会有一些类似。希望大家理解,我并不是在自我吹嘘,我只是试图去找到真相。
我说说我的经历和感受吧。
大概是因为我的文章的关系,经常会有人向我表达喜欢,欣赏、崇拜;当然也会有不少女孩子向我表白。
在2015年的时候,那时候我经常写一些很有趣的文章,所以吸引了很多妹子,她们都很喜欢我——那时候我刚尝到被人喜欢的快乐,所以非常珍惜。
其中有个女孩,每次都评论我的文章,还给我发了很多私信,大概持续了有一两个月吧,后来,我就主动要了她的微信,当时她就特别激动——啊啊啊啊啊啊,李弯湾居然加了我。
后来我们就经常聊天,她一直都很崇拜我,我觉得她温暖而明媚,可以融化我内心的坚冰厚雪,正好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
我告诉她,我喜欢她。于是,我们就在一起了。在一起两年,我们分手了。
分手后,我很难过,很遗憾。
难过是因为——我觉得我让她失望了。她最开始喜欢、崇拜我的时候,她是快乐的。假如某天她不喜欢了,其实无所谓,对她和我对都没什么影响。
但是我成了她男朋友,在她要提出分手的时候,我难过,她也难过——为什么当初那么单纯的喜欢,最终变成了这副伤感的模样。。。
她原本是我的粉丝,后来成了我的女朋友。原本我在她心目中是很遥远的,但一下就成了她枕边的人。
(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你跟你的偶像恋爱,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可能一开始你很崇拜她,喜欢他,但是在一起之后,你们就成了一对普通的情侣,别的情侣会遇到的问题,你们也会遇到)
我觉得我对不起她,把她对我的喜欢一点点蚕食掉。对偶像的喜欢,和对一个“人”的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感情。
你喜欢一个明星,你是不需要回报的,你看着他就好,你从不奢望他会给你什么。
但是当这个明星成了你的男朋友,你们恋爱了,逐渐的,你就开始有要求了。你是他女朋友,你不只是他的女粉丝,你跟别的女粉丝是有区别的。你渴望你的爱获得回报,这种时候,他身上的光环就不再有意义了。
还有,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因为他身上的闪光点。才华也好,长相也罢,这些东西能让人着迷,但当不了饭吃,可恋爱是一件“食人间烟火”的事,是需要吃喝玩乐、打情骂俏的。
比如,你很喜欢周星驰,觉得他很帅、很有才华、很有魅力,你想嫁给他。假如——他也正好喜欢你,你们在一起了。
或许在一起之后,你就会发现,躺在你身边的那个周星驰,不是**里很有趣、很滑稽、很帅的那个星爷。
他可能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待着,逐渐的,你会发现你们不合适,你也会发现,你要找的不是一个男神,而是一个男人。
所以,明星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物种,远远的欣赏就好了。
可能作为一个普通人,听到有人像你表白,你就开心得不得了了。但是明星,他们不缺乏别人的喜欢,他们对于别人的喜欢,早都已经免疫了。所以明星们总是会跟那种旗鼓相当的人谈恋爱,或者那种知己知彼的人恋爱,典型的例子就是——当红明星娶了富豪女儿,当红明星娶了自己的经纪人,当红明星娶了某个模特。。。
跟他们恋爱或者结婚的这些人,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不是来自于舞台下,荧幕前的粉丝。
“途径”不一样,他们的伴侣,先把他看成一个普通人,再把他看成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最后才是明星——但是粉丝不一样,粉丝的“途径”是反过来的,先是明星,再是某种职业(歌手、演员),再是普通人——你看,从神到人,这落差得多大。
再打个更直白的比方吧:
你吃了某道菜,觉得非常好吃,于是你就想——啊,我要嫁给做菜的厨师,一辈子都能吃这么好吃的菜,多么美妙。可当你真的嫁给厨师以后,你发现他好像除了会做菜,别的什么都不会了,甚至连恋爱都不会谈,连浪漫都不懂。。。那种失落感,可想而知。
但是,假如你遇到了某个人,他性格很好,很浪漫,很有情调,在一起之后,你发现他还烧得一手好菜,这种好感度是逐渐增加的。
演艺行业是一个已经很成熟的行业了,明星们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会刻意的避开跟粉丝产生感情。
还有,其实,明星们没有那么爱他们的粉丝——这可能会伤害到你,但这是事实。你不妨换个角度想想:
假如你是一个大明星,你有3000万粉丝,你爱得过来吗?而且,当很多人喜欢你的时候,你早就习惯了,无所谓了。你不是因为爱粉丝,才会赢得粉丝的爱;你只有做好自己,才会有人爱。
其实,从这一两千字你大概就会明白:
那些一被表白就陷入爱情、一被感动就要跟别人回家的女孩,多半是没怎么被人喜欢过。
如果你很优秀,有很多人喜欢你,你是不那么容易把自己交代出去的。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你知道你喜欢的是什么,你有了很多可以选择的余地。因为事实就是——你喜欢谁,永远比谁喜欢你更重要、更基础,这是一份爱情开始的前提。
但是,如果你无比普通、甚至一无是处,你这一生,能有人喜欢你,你就该感谢八辈祖宗了。
而大多数人因为都是普通人,所以才总是感叹:
不应该。
偶像不该为粉丝行为买单!肖战不仅以行动证明,更用言语直接表态。当初,因为“227事件”的爆发,一夜之间肖战从受人仰望的偶像成为了万人指责的“污点”艺人,无数的责骂如瓢泼大雨般汹涌而来。
在那一瞬间,肖战成为了网友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其粉丝的不理智行为所造成的,而肖战对这件事并没有推波助澜的行为,但是却受到了过分的指责,甚至被扣上了“偶像失格”、“偶像失声”的大帽子。
个别粉丝搞事情,大多数粉丝冷静理智偶像不用买单。我曾经在抖音里看到王源的个别粉丝得罪人,王源的大批粉丝都去道歉。
如果大多数粉丝都在搞事情,偶像应该买单,粉丝的红利偶像吃,粉丝的公益偶像认领,粉丝犯了错,就是要个人负责了?而且想一想这些粉丝打着什么名号去伤害别人的。
偶像是指为人所模仿的对象。用属加种差做分析,偶像为种,对象是属,为人所模仿是种差。偶像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自然物,如:太阳、月亮。二类是人造物,如:明星。三类是思想物,如:神仙。
可以通过广告的形式变现。当有一定的粉丝量后,就会有很多广告商家来主动找上门,广告费具体谈判即可。但要注意,广告内容不要太硬,不能直接出现****之类。
关于广告收入这块,抖音本地美食号现在是一个很好的风口,帮商家宣传特色美食,单条视频可收费几千、上万不等。在一二线城市,三人的团队,两个月基本可以做到10万+的广告营收,根据了解,很多做本地号的团队都已经开始了抖音的运作。
也可以通过知识变现。这是自媒体人变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抖音分享专业知识,吸引粉丝,然后通过销售课程或者相关服务赚钱。
比如,有很多做情感内容的账号,通过解答粉丝的情感困惑来收费变现。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服务我做不来,怎么办呢?帮别人分销即可。每个老板都不会拒绝多一个免费的推销员的,谈好分成比例,然后就可以推广了。
近日,粉丝和明星互刚的事情连续发生,似乎粉丝和明星的关系最近都变得非常的紧张。其实一直以来粉丝和明星的关系就很微妙,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关系的平衡,很有可能明星也会遭到影响,所以说粉丝对于明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处理粉丝和家人的关系,就比较考验明星的情商高不高了,可见如此,罗志祥和谢娜真的需要好好经营一下和粉丝的关系了。
谢娜作为在娱乐圈中地位还算是高的明星来说,粉丝也非常的庞大,谢娜也是第一个微博粉丝破亿的艺人,这对于明星来说也算是一个莫大的殊荣,按理说谢娜应该和粉丝的关系处理的很好,但是没有想到,谢娜在微博超话中却和粉丝闹了不愉快,谢娜粉丝在超话中小心翼翼的和谢娜抱怨说,不要在节目中提及了太多次的张杰,无论是在《快乐大本营》还是在其他的综艺节目中都是,但是粉丝的这些话似乎有点惹恼了谢娜,表示:“超话是这样的啊”“超话,再见”“为什么不能快快乐乐的,怨气这么重,哎”
就在谢娜粉丝脱粉的那天,罗志祥和粉丝也开始杠上了,气的罗志祥直接关闭了评论功能。1月14日晚上罗志祥在微博发文宣布,以自己的新歌为设计灵感,和女朋友周扬青的服装品牌发售联名系列,意思就是顺便为自己女友的服装品牌最宣传了,因为罗志祥的这个举动导致粉丝不满,希望罗志祥能够分得清楚工作和恋爱,不要把个人的情感带入到工作上面,随后罗志祥就关闭了微博评论,然而罗志祥的这个举动更是引起了粉丝的不满。
其实罗志祥和谢娜是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不能够倾听粉丝的建议,不仅不听还非常的反感,这就很容易让粉丝对于明星产生失望,非常容易脱粉。其实粉丝们也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作为明星不应该高高在上,而是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沟通交流,大部分的粉丝都会选择理解的。
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效应讨论
研究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偶像崇拜对社会适应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时存在。
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时,在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积极适应的正向影响中,加入中介变量自我概念清晰性后,发现偶像崇拜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对积极适应施加了一个显著的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概念清晰性起到了一个遮掩效应。
换句话说,偶像崇拜始于积极,也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适应,但当偶像崇拜程度过高,反而会观察到积极适应水平的下降。这说明偶像崇拜可能对积极适应并没有负向的影响。
但当偶像崇拜程度过高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时,使得其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降低,进而会降低个体的积极适应水平,即所谓的“物极必反”。
在偶像崇拜对消极适应的正向影响中,加入中介变量自我概念清晰性后,发现偶像崇拜对消极适应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只有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间接作用,这表明偶像崇拜对消极适应的影响完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来实现。
偶像崇拜始于一定的积极取向,能对个体积极适应产生正面的影响,比如对偶像和粉丝群体的情感依恋为个体带来情感上的寄托,同时缓解现实压力,带来生活的动力和希望。
粉丝群体内部强烈的认同感,使得个体有处于一个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关系和社会身份的获得也丰富自我概念,有助于清晰认识和体验自我。
偶像自身成就、优秀品质和人生态度给青少年带来的榜样示范,指引并激励个体向着理想自我发展。
偶像崇拜带来的积极情绪,以及从偶像和粉丝群体的成就和他人积极反馈中获得的替代性积极体验,都对个体作为自我及与社会的联结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Fiske在《粉都的文化经济》中也提到,粉丝会对其所要存在的粉丝群体进行严格的自主挑选,然后在相应的粉丝社群里进行交谈、传播、填补、重组、再造等行为,在不同粉丝群体中都存在着自己生产和流通的符号内容和粉丝文化。
因此粉丝社群的分界线非常分明,这对粉丝身份的区隔与强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选择与区隔给粉丝提供了对自身社会形象和社会经验做出自利的、功能性的理解的机会。
换言之,通过喜欢和认同某些形象,利用这种状态和态度来获得自我赋权,回归到自我以控制自身某方面特征的意义,使得对自身的某些想法合理化,在适应自我和环境的同时获得自我独立,从而有可能转化为有力的社会行为。
但不可忽视的是,偶像崇拜也会给个体适应带来消极影响,当然,消极影响的来源不局限于个体自身的偶像崇拜行为,也受到偶像和粉丝群体等行为参照有失偏颇的影响,或可能来源于他人对其偶像或粉丝身份的指责与抹黑。
从个体本身的崇拜行为来看,程度越高,其情感投入也越多,越容易陷入盲目认同和过度理想化,使得个体摒弃现实中自我的发展,忽视对自我的关注,逃避在自己构建的乌托邦之中,从而不能正面、清晰地认识自我,进而影响自身对社会的适应。
偶像崇拜程度较高的个体也可能沉溺在自己所构建的与偶像的亲密关系中,为了获得这种亲密关系的确认和满足,企图打破与偶像的遥亲感和边界感,而现实中这种幻想的亲密关系不可能被满足,容易产生信息的不对等,因此产生不一致感。
此外,偶像和粉丝身份都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他人对粉丝群体的偏见,以阶级思想的精英主义视角来对偶像崇拜内容划分高下,或当他人批判、否定和抹黑其偶像及所在粉丝群体时,个体也会感受到相应的威胁。
而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与整合需要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即镜像我的内容,因此这种威胁会影响个体对自我概念内容的整合,进而影响自我对社会的适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