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情感联结?

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情感联结?,第1张

想要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那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从哪方面去入手呢?

我总结了三点:

一、自主感: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行为可以自己决定,做父母的不要过多的去限制孩子的行为,把句子里的不要、不行变成可以。

二、成就感: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生活中当孩子独立完成了一件事或学会了一项技能,我们不要吝啬赞美,竖起我们的大拇指多夸夸孩子,多对孩子说你真棒,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

三、归属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多给孩子一些关心,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在乎他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那就不用担心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了。

一、父母和孩子常见的沟通误区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中,很喜欢的一个误区,就是喜欢和孩子讲道理。讲道理和沟通完全两码事。家长最常见的误区:除了打、骂、吼叫、指责、攻击,这些都是带有攻击性能量的,肯定不是沟通,属于暴力沟通。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最常见的沟通误区:家长很喜欢和孩子讲道理。

我们总说和孩子讲道理,没有用。那到底为什么呢?

讲道理很多是头脑层面的,我是怎么想。但实际上,你会发现中国的语言里面,有很多和身体语言有关的。比如说,我们会讲体会,讲体验,我们的体会和体验是通过脑袋想出来的吗?如果是脑袋想出来的,应该说想会,想验。通过身体学会,通过身体去经验,大家想想看,其实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是告诉我们用身体的,而不是头脑的。

当家长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我们都在头脑里面思考,而小孩子的大脑里面,还没有发育的太好。负责掌管道理的大脑中枢,叫大脑前额叶,在我们额头后面这一块。这一块的脑区,大概是从青春期十二、十三岁左右,才开始发育,到25岁才真正发育成熟。这就是为什么25岁以后的成年人教育,需要讲很多道理。如果你看12岁以下的孩子,很多时候,这个道理不是那么明白的。所以,越是小的孩子,如果用语言沟通,我们去讲道理,其实效果不好。有的家长会觉得说你小孩子这么点事情有什么好苦的,有什么好生气的,有什么好害怕的,家长用道理否定孩子最本能的情感,孩子的愤怒、情感、悲伤,通通被家长用道理给否定了,甚至会给孩子带来情感上、安全感上的伤害。

二、正确的沟通方式

首先,问问自己,你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关注点在哪里,你的关注点在孩子身上,全副精神看着他感受他,还是自己身上?你在说话的时候,这个说话的出发点是在大脑还是你的心,还是你的肚子,你说话的发源地在哪里?遇到事情的时候,你的语气和音量是否有改变?平时的语气和音量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看着他的眼睛吗?

1、非语言沟通是孩子最重要的沟通模式

那么当孩子还不会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还不发展那么好,还不太能听懂道理的时候,家长最强有力的沟通,实际上是非语言沟通。你去观察孩子之间的交流、动物之间的交流,他们没有很多语言的,没有很多人类高级语言,那他们很多时候的沟通,才是身体语言的沟通。这才是孩子的母语。具体非语言沟通是什么呢?比如说,眼神,我们和一个人讲话的时候,有没有看着眼神,语气是怎么样的。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讲到语气,它比较了各个国家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如果妈妈对孩子温柔的说:“好,可以可以”,但是如果孩子做了一些很危险的,妈妈对孩子说:“停,不要做不要过去不要碰那个东西!”可是那个时候,那么小的孩子(婴儿),他们听不懂停是什么意思,那妈妈到底说了什么让孩子能听懂呢?就是那个语气,孩子感受到了。因为在各个国家,所有语言里面,孩子发现妈妈允许的时候,都是很温柔的语气,让孩子不要触碰危险东西的时候,都是很强硬语气。所以语气,是孩子非语言之一。你说话的音量,是大还是小,是轻柔还是吼叫,你说话的时候身体的姿势,和孩子相对的位置,你在什么地方,孩子在什么地方,你和孩子之间有没有身体接触,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语言信号。

2、使用非暴力沟通

孩子:我现在不想睡觉

家长:但是你现在必须睡觉了,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孩子:可是我还不困啊。

家长:但是如果你现在不睡觉的话,明天早上你会很困的。

孩子:不,我不会的。

家长:是的,你会的,

孩子:不,我不会的。

这样的争辩是不是很熟悉,有没有发生在你的家里。但是这样的争辩令孩子很沮丧,他觉得没人听到他的感受。家长也觉得,孩子没有听到他们想“让孩子在特定的时间上床睡觉”的诉求。没有对彼此需要的了解和尊重,冲突就很有可能会一直持续。

相信很多父母也会遇到孩子大吵大闹情绪失控的情况,那是不是每次孩子任性的要求父母都要答应呢?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孩子情绪失控的现象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尝试着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

为什么孩子会经常出现情绪失控

孩子经常性出现情绪失控其实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发育是有规律的,一般会遵循"从后到前、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发展秩序和规律,不同时期的孩子,大脑发育的区域和水平各不相同。一个人到25岁之后,大脑才算是完全发育好

因此,小孩的右脑占据主要负责地位,而左脑思维较为弱,所以孩子就会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这也正是孩子自控力弱的重要原因。

此外,除了大脑的发育程度外,父母的教育也会影响孩子,从而使得孩子经常性的出现情绪失控,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吵闹时,会掺杂进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也会容易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声责骂甚至施以暴力,时间久了,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对待负面情绪的方式。

孩子情绪失控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1孩子习惯性的情绪失控不利于孩子社交,容易伤害到其它小朋友。

2情绪失控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心态健康影响身体健康。

3孩子经常的情绪失控会逐渐让孩子形成冲动的性格,暴躁的脾气。

4孩子情绪失控会影响亲子关系,容易与父母对抗顶嘴,不利于和谐家庭。

5情绪失控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心理精神疾病,如:强迫症、狂躁症等。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父母怎么建立起"情感连接"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父母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呢?毕竟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也存在着不同的想法,但是,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艰难,只要做好以下几步就可以。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心理学也有提到:孩子的多的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来源于孩子眼中的父母的行为的模仿。孩子是一张空白的纸张,而父母就是填补空白的其中一种颜色的画笔。因而,当父母有愤怒情绪的时候,父母处理愤怒情绪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如果父母从来都没有在孩子面前表达愤怒的情感,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也绝不能表达愤怒。而父母总是以大声、破坏的方式表达愤怒,那么他们的孩子往往在表达自己的愤怒时都会这样做。

所以,父母当自己存在愤怒情绪时,要学会用健康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不让孩子知道自己不会愤怒。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多点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愤怒的,让孩子知道愤怒可以这样表达出来。

换位思考,达到与孩子的"共情"。

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很多父母都会以领导的身份命令孩子停止哭闹,但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有的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指令,反而会与父母对抗、顶嘴甚至打起来。

因此,"反馈式倾听"要求父母切身体会孩子们在带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硬扣在孩子们的身上,然后去指责孩子。

在孩子的情绪还未得到缓解和平和的时候,父母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情绪时,就可以把自身带入孩子们的角色之中,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遇到孩子所面临的问题时,自己的感受会是怎么样的,然后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一边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边给予孩子安抚。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的负面情绪。

《全脑教养法》中说到:"聆听与关注,认清孩子情绪",书中还引用了一个小故事:一天晚上,蒂娜的儿子刚回房睡觉就又出现在客厅,说自己睡不着,接着孩子就发出了一连串的抱怨和不满,孩子说的这些看似毫无逻辑无理取闹的话语,实质上是缺乏左脑的逻辑排列,孩子的右脑在捣蛋,导致孩子情绪波动大,无理取闹。

倘若这个时候,我们用自己的左脑理解孩子的右脑思维,那就是在和孩子较真,很容易就和孩子硬碰硬了,所以,我们要先关闭自己的左脑,用右脑倾听孩子的情绪,像例子中的蒂娜那样,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用安慰的语气跟孩子说:"有时候真的很难受,对不对?但你知道的,我永远不会忽略你的,你一直在我心里,你要明白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就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心自己的情绪,慢慢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当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父母就可以用左脑的逻辑思维为孩子分析事情,引导孩子想出解决办法。

多带孩子外出活动或者运动。

哭泣也是孩子内心情绪自我释放的方式,有些父母会经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子女的陪伴和关心。孩子遇到问题,也不敢找父母谈心和沟通,日以继日的长期积淀,孩子就会在某个小事情的触发下把小情绪爆发出来。

所以,父母在平时的休息时间可以多点带孩子外出游玩,培养一下亲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扩宽孩子的视野。带孩子去做运动也是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运动不仅可以锻练身体,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父母要先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调整好,以一种平和安慰的态度开导孩子,倾听是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途径,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时候,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份强势,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见解,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7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