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木芙蓉文言文翻译

李渔木芙蓉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玫瑰 李渔古文翻译

原文

花之有利于人,而无一不为我用者,芰荷是也;花之有利于人,而我无一不为所奉者,玫瑰是也。芰荷利人之说,见于本传。玫瑰之利,同于芰荷,而令人可亲可溺,不忍暂离,则又过之。群花止能娱目,此则口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无一不在所奉之中。可囊可食,可嗅可观,可插可戴,是能忠臣其身,而又能媚子其术者也。花之能事,毕于此矣。

译文

花当中对人有益,而且它的益处都能被我使用的,是荷花;花当中对人有益,而且我离不开它所有侍奉的,是玫瑰。荷花对人有利,本书的前面已经说过。玫瑰的益处,同荷花一样,而让人觉得可亲可爱,不忍心同它有短暂的分离,这一点超过了荷花。群花只能愉悦人的眼睛,玫瑰则使人的口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全在它的侍奉范围内。可以熏香可以吃,可以闻可以看,可以插可以戴,既是一位忠臣,又能施展它媚人的妙术。花的本领,全集中在它身上了。

2 李渔《水仙》 古文翻译

李渔曾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

他说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如果哪一季缺了这一种花,那就等于夺了我这一季的命。而在这四命之中,数荷花第一。

所以他住杭州的时候常常要去西湖泛舟赏荷,后来到了南京买下芥子园之后,就叫人挖了一个小池,种了几株荷花,以解心头之慰。只是这个荷池常常漏水,李渔一年到头在外面奔波,一直都没时间找人去补补渗漏,荷池只能乞天施水,时满时浅,幸好荷花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美人,并没有一丝要怪罪李渔的意思,照样长得清雅丽姿,纯洁无瑕。

3 《兰》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4 芭蕉李渔的文言文翻译

李渔的《芭蕉》,出自其名著《闲情偶寄 种植部》。

原文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合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乃竹上止可一书,不能削去再刻;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之用。予有题蕉绝句云:“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此芭蕉实录也。

译文

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跟竹子的功效一样。王子猷偏爱竹子,未免漏掉了芭蕉。芭蕉比竹子更容易成活,成活率大约是竹子的十倍,一两个月就可以长出树荫。坐在笆蕉树下面的人,男女都可以画入图画,而且能使亭台楼阁,都染上绿色。“绿天”的称号,真不是随便叫的。竹子上可以刻诗,芭蕉叶上可以写字,都是文人随身的纸张。竹子上只可以刻一次字,不能削掉再刻,然而芭蕉叶上就可以随时写随时换,可以一天反复写几种题目。有时还不用自己去洗,老天会用雨来代劳,这叫做天授笺,不该只给怀素一个人用。我有一首关于芭蕉的绝句:“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这是芭蕉的真实写照。

5 求吕本中的《木芙蓉》译文及赏析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其先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后迁居寿州(今安徽寿县)。两宋之世,吕氏一族素负郡望、家学与贡献。吕本中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理学家、诗人、词人兼诗评家,也是江西诗派中人,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做诗虽学黄庭坚、陈师道句法,但还是“喜令人读东坡诗”。《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编辑本段译文

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它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

赏析 木芙蓉(Cotton Rose)又称“拒霜”,在深秋开花。此诗看似轻松之笔,却点出吕本中的人格价值观。短短二十八个字,可说包蕴无穷,这正符合宋人论诗主“意”的要求。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处标耸着一棵树,陡立之感、独立之姿,想见诗人的抱负与期许。史称吕本中在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降为提举太平观,此后即家居,从事著作和讲学,晚年奉佛。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心声的寄托,吕本中以此诗道出他的人生选择。

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拟人手法,写木芙蓉努力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 的精神。此句化用《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菊,象征隐逸高洁。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菊以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在整个中原沦陷,君臣纲常不能有所作为、金人另立张邦昌为伪楚之际,这无异是吕本中持守的心声。

第三、四句则是全诗用意之所在。“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意思是说木芙蓉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欧阳炯说:此诗用意全在三、四句,桃李随东风之来去,花谢花开,俯仰由人,木芙蓉则傲然兀立于秋风之中,经霜愈盛,其风骨视桃李为何如耶?欧阳炯认为木芙蓉“经霜愈盛”,若以人拟木芙蓉、桃李,则木芙蓉的骨气比桃李真有千差万别。吕本中笔锋一转,想到春来缤纷的五彩大地,春风下桃李盛开,春尽满地落花,甭说还撑到雨后的霜前。如果诗人有譬喻,那么,雨是人生低潮的眼泪,霜则是人生的苦难,东风是表示皇帝的恩典。在人生低潮、苦难之中,还能努力地展现自己的风华,没有沮丧、畏缩,没有东风(恩宠),生命依旧亮丽。谁说一定要阿附权贵,在官场飞黄腾达呢?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6 李渔芙蕖原文及翻译

1、原文:《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2、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

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可爱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让我一一把它说出。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从初生的小荷叶出水那一天起,(小荷叶)就点缀在碧绿的的水面上。到了荷叶长大后,则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的时候就作出飘摇的姿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袅娜的身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花开的时候,娇艳得像要滴下来,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

到了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莲花)竟然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在水中亭亭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荷叶一起耸立(在水上),不到白露成霜的时候。它所能做的事不会停止。

这都是说它适合观赏啊。嗅着香气宜人,有荷叶的清香,荷花特别的香味;(用它来)避暑,暑气就会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会因它而产生。

说到它适合人们吃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牙齿和脸颊香味芬芳。只有经过霜打的残枯的叶子,零落不堪,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收藏起来,又可以在以后用来包裹东西。

所以,荷花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眼睛的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的用途。(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

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

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

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扩展资料:

写作特色:在写法上,虽以说明为主,也用描写、抒情、议论。

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内中有作者感情的流动,可谓文情并茂,只有反复朗读,方能体味本文语言风格,感受作者情感的节律。本文对芙蕖生态的描写,说明它的“可目”。

如“荷钱出水”时的“点缀绿波”。“茎叶既生”时的“飘飖之态”、“袅娜之姿”,“菡萏成花”时的“娇姿欲滴”,“花之既谢”后的“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

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美感较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与推崇。对芙蕖价值功用的议论,说明它的“种植之利”。

巧选虚词,衔接得体、语流通畅。全文选用8个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其中“自”、“及”、“迨至”、“及”领起了芙蕖从初生到衰败的各个阶段,“便”“则又”、“此则”、“乃复”领起了各阶段芙蕖的可人。

从这些虚词中明显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处于低潮,“便”、“则又”、“此则”、“乃复”句的感情处在 。

这些虚词起了衔接的作用,使描述头绪更加清晰,语流更通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了芙蕖生长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1、顶针,如“蒂下生蓬,蓬中结实”就突出了蓬与实的关系,其语句也联系紧密,气势通畅。“日高日上,日上日妍”一天天地高起来,一天天地向上,一天天地向上,一天天地长得姿态美丽。

2、拟人,如“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

7 《芙蕖》(李渔)的全文翻译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8 求吕本中的《木芙蓉》译文及赏析

小池南畔木芙蓉,(1)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2)一生开落任东风。- (1) 木芙蓉: 有一种“醉芙蓉”,早上白色,中午变浅红色,晚上变深红色,又称“芙蓉三变”。

木芙蓉秋季开花,花单生叶腋,单瓣或重瓣。- (2)《史记,李将军烈传》:「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那意思似说:难道没有东风花就开不成吗?颇有以木芙蓉自喻之意。

-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转观花、木莲。锦葵科,落叶大灌木。

原产我国,有三千年以的栽培历史。据花的颜色可分为:红芙蓉,花大红;白芙蓉,花色洁白;五色芙蓉,色红白相嵌;- 木芙蓉作为花中的高洁之士,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

屈原《楚辞》有:“采薜荔含水中,擘芙蓉兮木末”。白居易有“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极言木芙蓉的芳艳清丽。

爱莲说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⑻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直(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3)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4)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5);莲,花之君子(16)者也。噫(17)!菊之爱(18),陶后鲜有闻(1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牡丹之爱,宜乎(21)众(22)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特别。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微波。妖:美丽而不庄重。

8通:贯通。

9直:挺直。

10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11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12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13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

14隐逸:隐居的人,隐士。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者:~~的花。

1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6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7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8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19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2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1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2众:多。

23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当;当然。

[编辑本段]译文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句句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文言文 白洋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人生在世,无论怎样都好,身边的人都是永远最重要的,能陪你最长时间的永远都是亲情,这个要好好珍惜,而且要维护好这段关系才是关键

西溪文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古文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译文

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著,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相传在北宋南度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后来得山作为都城,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

(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了些和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雪庵,(里面)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满足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满足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子,邀请我一同归隐。

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悔恨。

赈灾文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大灾面前有大爱,我没读到这篇文章,但想见作者应与我们一样,看到同胞的苦难有感同身受之感。同时在此刻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日月湖文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日月湖文言文中,通过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雪,祝勇文言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是一篇散文吧 对雪花的喜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对生命的热情

《村景》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篇韵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悠然、和谐的优美图景。本文一共四句话,句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首先描绘田园风光的美,“蔓生豆,藤结瓜” 6个字描绘出田园植物生长的旺盛,透过文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丰收之美。“绿叶衬红花”,“衬”,映衬。绿叶映衬著红花,景色如此宜人。接着描绘自然风光之美,“山有色,水无沙”,6个字把青山绿水的一派大好风光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渔村傍农家”,“傍”,靠,靠近。渔村靠近著农家小院。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渔村和农家小院,无不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优美。第三句描绘了乡村人们的活动,“赏菊、观竹、煮酒、烹茶”,人们悠然的生活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烹”,煮。最后一句对仗整齐,不管是“采莲女”还是“读书娃”都带给你一种温馨的氛围。这篇韵文格调轻快,语气蝉联,语言清新,从田园山水写到乡村人物,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勾画出静谧、和缓、诱人、自然的乡村风光,流溢着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喜悦、挚爱的感情。供参考。

生机作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样吧,你现在要观察她对你是否真的喜欢,如果你实在觉得坚持不了的话,就没必要在想那么多了,去爱吧,不然就放手,对谁都好

芙渠文言文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荷花与其它草本植物似乎有些不同,但也有根没有树,一年生一次,这些特点是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中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就不能不说是草本植物了。我夏天视它为生命,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以因袭前人现成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一年又一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但他过分强调了芙蕖的观赏价值,甚至夸大它的种植之利在"五谷"之上。这是悖逆实际和事理的,表现出一种脱离劳动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与劳动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用语生动形象,精炼俏丽,活泼新颖。如"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嫋娜之姿";"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些偶句,遣词造句,十分优美,不落俗套,新鲜动人,不仅颇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终章发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竹子全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竹子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 顽强不屈 全文表达了作者 对竹子喜爱 的思想感情

卖柑者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有权有势的达官显贵外表光鲜一表人才,其实干欺世盗名的事的这样一种社会黑暗腐败的现象的讽刺和愤恨

文言文/古文原文]: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文言文翻译/解释]: 我在朱家的西书房读书,左边是花园右边是池塘。读书梢事休息时靠着栏杆注视着外面。

[文言文/古文原文]: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文言文翻译/解释]: 正是天不下雨的时节,水干涸得池塘可以跨过去,鱼都迁徙离开了池塘。它们没来得及离开的,可怜地呆在泥沙之中,缩着鳞损坏了鳞甲,一天天接近死亡,将成为乌鸦老鹰所啄食的对象,蝼蚁所咬噬的对象,谁能援手让它们呢我看着它们同情而悲伤。

[文言文/古文原文]: 及春夏之交,*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乎如云,不见涯涘。渠亦潴而为大泽矣。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文言文翻译/解释]: 等到春夏相交的时节,大雨整个月不停,所有的河流都爆满,浩然如云,看不见边。池塘也积水成为大湖了。在这个时候大小鱼全都聚集在这里。得意洋洋地游玩,悠闲地吐着水泡,有的边嬉戏边吞食,有的互相触碰并跃起,有的一闪就不见了。往来不停,隐现不定,我看着它们又开心而喜悦。便为它们叹道:

[文言文/古文原文]: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遇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文言文翻译/解释]: “哎呀!天下的事物各有自己的依靠,鱼所依靠的是水。前面那局促悲惨的情况,是失去了所依靠的啊;如今的稍纵即失的灵动的情状,是得到了所依靠的啊。如果得到所依靠的,它们快乐得这样,更何况遇上风雷乘着洪涛上龙门的鱼当是怎样的得意啊”

[文言文/古文原文]: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物,各得其所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文言文翻译/解释]: “以鱼这一种物来验证天下的物,使让他们各自得到各自的依靠,大家相生相保,它们的快乐岂只是鱼放纵于水中的快乐啊!天下的物,各自得到它们的依靠,相生相保,也如同鱼一样。那么我心中的快乐而没有遗憾的也不止在于看到这些为满足啊。所害怕万物不能如鱼得到所依靠的,嗷嗷叫着有如在泥沙的围困中一天天接近死亡,怎么不加重我的悲戚呢”

1 菊李渔阅读答案文言文

《菊》李渔

翻译:

菊花是秋天里的牡丹、芍药。它们在品种繁多这一点上相同,在花色齐全这一点上也相同,在花期持久这一点上,菊花还超过了牡丹和芍药。自古以来种植方面的书,讲述其他的花都很简略,唯独在讲述牡丹、芍药和菊这三种花时很详细。人们都说这三种花可以等量齐观、平起平坐,我偏偏认为它们截然不同,区别就在前两者是大自然造出来的,后一个是人工造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都依靠自然,而不是人创造的。种植这两种花,不过冬天施点肥,夏天浇点水,如此而已,再也不用费什么劲了。当其开花的时候,色彩烂漫,绝不因为人对它投入的精力少而减弱它的娇美和色彩啊。菊花的美,却大部分依靠人力,较少依靠自然。种菊花的人,在它还没有种到土里之前,就要承担选种和碎石治土的工作,菊花种到土里,还有一些插标记、做记录的事情要做。花还没有发芽破土之前,就已经耗费了相当的人力。但是真正的辛苦劳累却在分秧栽种之后才开始,防旱啦,防涝啦,摘头啦,掐叶啦,去蕊啦,接枝啦,捉虫子、挖蚯蚓、防止病虫害啦,这都是在花还没开的时候,费尽人力,期待老天爷让花开得尽如人意。到花有了骨朵而又没开之前,还要时刻惦记防止雨淋、霜打,勤勤恳恳地束枝系蕊给花造型,不嫌劳苦和麻烦,不分昼夜地给花浇水,辛辛苦苦地一朵一朵地给花上色,这一切地辛苦劳累,都是为了用人力来弥补自然的不足。为了菊花,种花的人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能休息。一定要这样,菊花才能长得丰满、艳丽,堪称美观,不然的话,就长相萎琐的野菊花没什么两样,只有装点篱笆的份儿。如此说来,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既然是人的力量,却要归功于自然,把菊花与牡丹、芍药这两种不用花费辛劳的花同样对待,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吗?我知道掌管花开花谢、暗中评判,从而决定哪种花好、哪种花坏的,一定是花神。自从有菊花以来,高人雅士无不竭力赞美它,我却反其道而行,并不是我非要跟陶渊明作对。种菊花的人辛苦了一年才造就了菊花,不赞美他们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就是只知道花好,却不知花的创造者,饮水忘源,把取水的人丢在一边,能心安理得吗?以前题诗咏菊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提出这个想法,是为了替菊花报恩,是出于对菊花的深爱,并不是想贬低它。我曾经细心观察不辞辛劳种养菊花的老园丁,感慨于那些修身治学的文人学者。如果他们都能像园丁种菊花那样勤勤恳恳,不图安闲,磨砺身心,哪有不成为圣贤的道理呢?如果用园丁那样的恒心和耐性攻读诗书、求取功名,还愁做不了高官吗?只是文人们爱学问爱功名的心情,终究不如老园丁爱菊深切。有什么办法呢?

2 求《梧桐》译文选自李渔《一家言》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

梧桐这种树木,是植物中的一部编年史,世上的人对它都很熟悉但是却没有认真的研究,我特地将梧桐突出描写。

花草树木是那一年种植的?它们几岁了?问他们的主人,主人不知道,问花草树木自己,它们无法回答。可以把这种情况称作“忘记年岁的友谊”是可以的,但是称作“知道明确的时间和事物”,就不可以了。

梧桐就不一样,它们有办法标记,生长一年,就记录一年。树木有树木的年岁,人就是记录人生长的年岁,小树苗就像是人的小时候,大树就好像人长大成人,观察树木就可以体现自己本身。

《易经》说:“观察我自己成长的过程”。想要观察自己的成长,这就是参照物。

我小的时候种下的这棵梧桐,就在树上刻诗来记录年岁,每一年过去,就刻一首诗,可惜被战乱破坏,没有一直做下去。还记得十五岁时刻的一首诗:“小时候种梧桐梧桐叶比艾叶还要小。

用发簪的尖在树上刻小诗,写的字瘦小无力连树皮都没有坏。很快三五年过去了,梧桐树长大了我写的字也大了。

树木以及树木上的字都是这样,人会长大又有什么好奇怪呢?还要将感叹的词句写在原来的诗旁边。新刻得字天天长大仿佛在催促我的岁月,原来的字也没有等我。

看看这新旧字迹,作为不要浪费光阴的警戒。”这是我孩童时候写的东西,因为说起梧桐,忽然间想起,否则就忘记这件事情了。

就是这一件事,便得益于梧桐树。梧桐树是一部编年史,难道是欺骗人的吗?。

3 梧桐 阅读答案 急

1梧桐之树,丰满不能把握, 只可拥抱。因为他怀间藏着一张古琴。外表粗枝大叶,内里却聪明灵秀,雅致奇异。

2梧桐虽被锯成书桌,但我却在梧桐身上受益匪浅,我听到了梧桐的内涵,它给予我的是音乐是博大与精深。

3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只要你用手叩问,就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回答。投入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这才真正是梧桐的至高境界。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与愁,与怨,与其内涵交织融合于一起

4 闲读梧桐 阅读答案

答案

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1分)

“我”的印象:顽强、从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

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1分)

“我”的印象:沉默、不求闻达、坦荡(1分)

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虬树挺干(1分)

“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

17(6分)(1)“外祖父”的抉择: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1分),无奈地屈从天命(1分)。

“梧桐”的抉择:任风雕雨蚀(1分),从容淡泊(1分)。

(2)对“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

对“梧桐”的情感:钦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1分)

18(3分,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

示例: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

19(2分,举例准确给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给1分。)

示例:(1)短句: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人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节奏感。

(2)修辞:主要运用袱护递咎郛侥店鞋锭猫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树挺干的特点。

5 梧桐树阅读答案1、全文重点写了梧桐树的哪个组成部分

1。

(2)绿叶成阴 (3)梧桐落叶 2。对比。

通过梧桐落叶与落花的对比,写出了梧桐落叶尤其令人悲哀(或渲染了梧桐落叶的悲哀)。 3。

比喻、拟人。如: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这样写形象的写出了梧桐树落叶之后的可怜样子,写出了作者对落叶的爱惜。

4。因为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

或者:因为邻居家虽然种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梧桐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

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 启示:(1)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2)生活需要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 (3)形式上为你占有,而内容上未必为你所占有,这样的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

(4)本文以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句,揭示了全文中心。 《梧桐树》阅读答案,仅供参考,祝大家学习进步!怎么样,我的可以吗。

6 李渔 梧桐诗 的赏析 开头是 小时种梧桐 铜本细如艾急用啊

梧桐为我国常见树种,早在李渔前,已多有诗文抒写咏叹。

诸如“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 孤桐》 )、迎风尚有声”(张来《 夜坐》 )等等,《 梧桐》 不蹈袭前人,避写其根、茎、枝、叶,而另辟蹊径,专写“举世习焉不察”个“纪”字。开门见山:“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

为全文打基定调。紧接着在与其它花木的对比中,显示梧而通过对往事的追忆,深情而含蓄地抒发“观树即所以观身”的人生感悟。

全篇虽不足四百字,但由于采用“攻击一点,不读之不仅毫无粗疏造作之感,反而在“细针密线”的述说中,油然而生绵绵自然亲切之情。

1 《论蔬食之美》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的《论蔬食之美》参考译文如下:

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鲜是甘美的来源。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但是别的蔬菜,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享受这种乐趣。

至于笋这种东西,好的就只能是生长在山林,城市里出产的,再怎么芳香鲜美,都只是笋的次品。这是蔬菜中味道最好的,肥羊乳猪,怎能相比?只要笋和肉同锅煮,合盛在一个盆里,人们都只吃笋而留下肉,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笋比肉更可贵。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吃笋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记录周全,用两句话概括:“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用来和肉食一起煮时,牛羊鸡鸭等都不合适,惟独猪肉合适,还特别适宜和肥肉一起煮。不要肥肉的肥腻,而要肥肉的甘,甘味被笋吸入,而后感觉不到这种甘,只觉得鲜到了极点。快煮熟时,肥肉都要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这是烧制荤笋的大致方法。笋这种东西,不管单吃还是合煮都能表现出美味,而且食物中不论荤的素的,都可以用来作笋的调和物。

蔬菜中的笋就像中药中的甘草一样,都是必需的东西,含有这种东西的食物都会很鲜,只是不应用渣滓,而用汁液。会做菜的厨师,只要有煮笋的汤,就留着,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吃的人只是觉得很鲜,而不知道鲜的原因在于笋。《本草》中记载的多种食物,对人有好处的不一定可口,可口的不一定对人有好处,想要两全其美,没有比笋更好的了。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却不晓得能医俗病的东西也能够医瘦病,区别只在于已成竹还是未成竹。

《论蔬食之美》原文如下: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简介: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论蔬食之美》是李渔的《闲情偶寄》中的一篇。

2 菊李渔阅读答案文言文

《菊》李渔

翻译:

菊花是秋天里的牡丹、芍药。它们在品种繁多这一点上相同,在花色齐全这一点上也相同,在花期持久这一点上,菊花还超过了牡丹和芍药。自古以来种植方面的书,讲述其他的花都很简略,唯独在讲述牡丹、芍药和菊这三种花时很详细。人们都说这三种花可以等量齐观、平起平坐,我偏偏认为它们截然不同,区别就在前两者是大自然造出来的,后一个是人工造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都依靠自然,而不是人创造的。种植这两种花,不过冬天施点肥,夏天浇点水,如此而已,再也不用费什么劲了。当其开花的时候,色彩烂漫,绝不因为人对它投入的精力少而减弱它的娇美和色彩啊。菊花的美,却大部分依靠人力,较少依靠自然。种菊花的人,在它还没有种到土里之前,就要承担选种和碎石治土的工作,菊花种到土里,还有一些插标记、做记录的事情要做。花还没有发芽破土之前,就已经耗费了相当的人力。但是真正的辛苦劳累却在分秧栽种之后才开始,防旱啦,防涝啦,摘头啦,掐叶啦,去蕊啦,接枝啦,捉虫子、挖蚯蚓、防止病虫害啦,这都是在花还没开的时候,费尽人力,期待老天爷让花开得尽如人意。到花有了骨朵而又没开之前,还要时刻惦记防止雨淋、霜打,勤勤恳恳地束枝系蕊给花造型,不嫌劳苦和麻烦,不分昼夜地给花浇水,辛辛苦苦地一朵一朵地给花上色,这一切地辛苦劳累,都是为了用人力来弥补自然的不足。为了菊花,种花的人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能休息。一定要这样,菊花才能长得丰满、艳丽,堪称美观,不然的话,就长相萎琐的野菊花没什么两样,只有装点篱笆的份儿。如此说来,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既然是人的力量,却要归功于自然,把菊花与牡丹、芍药这两种不用花费辛劳的花同样对待,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吗?我知道掌管花开花谢、暗中评判,从而决定哪种花好、哪种花坏的,一定是花神。自从有菊花以来,高人雅士无不竭力赞美它,我却反其道而行,并不是我非要跟陶渊明作对。种菊花的人辛苦了一年才造就了菊花,不赞美他们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就是只知道花好,却不知花的创造者,饮水忘源,把取水的人丢在一边,能心安理得吗?以前题诗咏菊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提出这个想法,是为了替菊花报恩,是出于对菊花的深爱,并不是想贬低它。我曾经细心观察不辞辛劳种养菊花的老园丁,感慨于那些修身治学的文人学者。如果他们都能像园丁种菊花那样勤勤恳恳,不图安闲,磨砺身心,哪有不成为圣贤的道理呢?如果用园丁那样的恒心和耐性攻读诗书、求取功名,还愁做不了高官吗?只是文人们爱学问爱功名的心情,终究不如老园丁爱菊深切。有什么办法呢?

3 《兰》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4 《青菜》 阅读答案

《青菜》阅读训练:

可爱的青菜,土地( )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思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生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须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动。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一样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 的手轻轻抚摸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人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 )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习题:

18本文咏物抒怀,文中既表达了作者的情怀又概说了青菜品质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全文的行文思路看,要将“美丽”与“忠诚”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文中选词进行下面的填写,以显现有关段落的主要内容和文章“咏物”的思路。

本文第二、三、四段分别吟咏、描写了青菜的( )、( )、( )。

21为了更直接地抒 感,作者运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品味文中划横线的内容,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说说自己的发现。(只说一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8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

19美丽、忠诚。

20色彩、姿态、身躯。

21运用第二人称写青菜

22①文中打横线的文字起着对比、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了青菜的美好。

②文中“任意”、“笑嘻嘻”、“轻率”与“小心翼翼”形成对比,表现了孩子们对青 菜的情感,突出了青菜的可爱。

③文中用“高高翘起”、“自我炫耀”、“凌空悬挂”来分别写狗尾巴草、灯笼草和黄瓜,反衬了青菜的姿态的谦卑。

5 芭蕉李渔的文言文翻译

李渔的《芭蕉》,出自其名著《闲情偶寄 种植部》。

原文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合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乃竹上止可一书,不能削去再刻;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之用。予有题蕉绝句云:“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此芭蕉实录也。

译文

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跟竹子的功效一样。王子猷偏爱竹子,未免漏掉了芭蕉。芭蕉比竹子更容易成活,成活率大约是竹子的十倍,一两个月就可以长出树荫。坐在笆蕉树下面的人,男女都可以画入图画,而且能使亭台楼阁,都染上绿色。“绿天”的称号,真不是随便叫的。竹子上可以刻诗,芭蕉叶上可以写字,都是文人随身的纸张。竹子上只可以刻一次字,不能削掉再刻,然而芭蕉叶上就可以随时写随时换,可以一天反复写几种题目。有时还不用自己去洗,老天会用雨来代劳,这叫做天授笺,不该只给怀素一个人用。我有一首关于芭蕉的绝句:“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这是芭蕉的真实写照。

6 菊(清)李渔答案和翻译

菊 清·李渔 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

种类之繁衍同,花色之全备同,而性能持久复过之。从来种植之花,是花皆略,而叙牡丹、芍药与菊者独详。

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而予独判为两截。谓有天工人力之分,何也?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

植此二花者,不过冬溉以肥,夏浇以湿,如是焉止矣。其开也,烂漫芬芳,未尝以人力不勤,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

艺菊之家,当其未入土也,则有治地酿土之劳。既入土也,则有插标记种之事。

是萌芽未发之先,已费人力几许矣。迨分秧植定之后,劳瘁万端,复从此始:防燥也,虑湿也,摘头也,掐叶也,芟蕊也,接枝也,捕虫掘蚓以防害也,此皆花事未成之日,竭尽人力,以候天工者也。

即花之既开,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缚枝系蕊之勤,置盏引水之烦,染色变容之苦,又皆以人力之有余,补天工之不足者也。 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吾知敛翠凝红而为沙中偶语者,必花神也。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子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

予尝观老圃之种菊,而慨然于修士之立身与儒者之治业。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掇青紫?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终不能如老圃之爱菊,奈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 俭:节俭 ? B艺菊之人终岁勤动 ? 艺:种植 ? C非薄之也 薄:贬低 ? D则何虑其不掇青紫 ? 掇:获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人力之有余,补天工之不足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并置汲者于不问 得复见将军于此 D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花分两类,天然和人工的。

而作者推崇的是人工的花卉,因为经过劳动,花会开得更美丽。 ? B人们往往只看到菊花之美,而看不到种花人背后的辛苦。

作者对此颇有微词。 ? C修士和儒者与种菊者一样,具有勤勉精神和恒心,这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 D这篇文章赞颂了菊花默默无闻,老圃辛勤耕耘的精神品质。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A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 B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 C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 D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种类之繁衍同,花色之全备同,而性能持久复过之。(3分) ? (2)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4分) ? (3)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3分)。

1 丛兰文言文翻译

范与兰,七十三岁,喜欢弹琴,也喜欢种兰花和小盆景。种有建兰(兰花的一种)三十多缸,都像簸箕那么大。早晨抬进来,夜晚抬出去(这里的“舁”错印成了“异”,舁是抬的意思)——这是夏天;早晨抬出去,夜晚抬进来的——这是冬天;长年辛苦,从不耽误管理。花开时,芳香传出一里外,客人来坐一会儿,香气熏衣服,三五天味儿都不散。我于开花季节到他家,坐、卧都不愿离开,由于香气太酷烈,顶着人鼻子都不敢闻,如果开口吞吸,像饮露水。

花谢了,扫起来的花瓣满满一簸箕。我不忍心丢弃,与范与兰商量:“可以用面煎,用蜂蜜浸,用火焙干,为啥不吃了它呢?”范与兰答应了我的话。范与兰少年时跟从王明泉学琴,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个曲子。

后来见到王本吾弹琴,大大叫好,尽将以前学的丢弃再重头学起,半年学会《石上流泉》一曲,但手法仍然生涩。王本吾走了,很快又忘了,原先学的又坚决丢弃,再也记不得,到了儿一个曲子都不会,一天到晚弹琴,只剩“ ”(没有谱随意乱弹)而已。保留的小盆景,有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搭配的盆和石都恰到好处。朱樵峰出二十两银子买,不肯卖。范与兰对这个盆景特别珍爱,用“小妾”称呼它。我强行借来放在书斋里三个月,一枝垂干枯了,我十分懊惜,急忙搬回去还给范与兰。范与兰惊惶失措,煮参汤浇灌,日夜抚摸不停,一个月后枯干竟然复活了。

2 帮忙寻几段与茶有关的古文或古诗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 。《娇女诗》--- 左思

下面的题目自己去找内容

(一)札、传

1、刘琨《与兄子演书》

2、《陆羽传》

3、陆羽《陆文学自传》

4、苏轼《叶嘉传》

(二)记

1、《顾渚山记》

2、欧阳修《大明水记》

3、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4、唐庚《斗茶记(1)》

5、杨维祯《煮茶梦记》

6、乾隆《玉泉天下第一泉记》

7、张潮《中泠泉记》

(三)序、跋

1、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

2、皮日休《茶经》序(1)

3、欧阳修《龙茶录》后序

4、蔡襄 进《茶录》序

5、陈师道《茶经》序(2)

6、黄 儒《品茶要录》序

7、李维贞《茶经》序(3)

8、鲁 彭《茶经》序(4)

9、陈文烛《茶经》序(5)

10、徐同气 《茶经》序(6)

11、曾元迈《茶经》序(7)

12、常 乐《茶经》序(8)

13、欧阳修《陆文学传跋尾》

(四)赋

1、杜育《舛赋》

2、顾况《茶赋》(1)

3、吴淑《茶赋》(2)

4、梅尧臣《南有嘉茗赋》

5、黄庭坚《煎茶赋》

(五)颂、铭、檄

1、周履靖《茶得颂》

2、李贽《茶夹铭》

3、张岱《瓷壶铭》

4、张岱《王二公徐氏家藏壶铭》

5、张岱《斗茶檄》

(六)表、启

1、韩 《为田神玉谢茶表》

2、刘禹锡《代武中丞谢赐新茶第二表》

3、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4、丁谓《进新茶表》

5、王安石《谢赐银盒、茶、药表》

6、杨万里《谢傅尚书惠茶启》

7、文徵明《致琴山》

(七)散文

1、张岱《闵老子茶》

2、张岱《兰雪茶》

3、范烟桥《茶烟歇》

4、鲁迅《喝茶》(1)

5、周作人《吃茶》(2)

6、梁实秋《喝茶》 (2)

7、林语堂《谈茶和交友》

8、冰心《我家的茶事》

9、冰心《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

10、杨绛《将饮茶》

11、杨绛《孟婆茶》

12、徐映璞《清平茶话》

13、王曾祺《寻常茶话》

14、黄裳《茶馆》(2)

15、陈从周《“香”思》

16、邹荻帆《我和茶神》

17、贾平凹《品茶》(2)

18、何为 《佳茗似佳人》

19、苏烈 《茶香》(2)

20、杨羽仪 《水乡茶居》

21、王景山 《茶馆与情味》

22、江艺平 《茶缘》(2)

23、陈学昭 《夜雨沉思》

24、陈学昭 《龙井随想》

(八)小 说

冯梦龙《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2、兰陵笑笑生《老王婆茶坊说技》

3、兰陵笑笑生《吴月娘扫雪烹茶》

4、李渔《生二女连吃四家茶》

5、吴敬梓《马二先生游湖访茶店》

6、曹雪芹《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7、李汝珍《小才女亭内品茶》

8、刘鹗《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9、李绿园《盛希侨地藏庵品茶》

10、曾朴《清茶话旧侯夫人名噪赛工场》

11、李庆辰《醉茶志怪》

12、李 《死水微澜》

13、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14、陈学昭《春茶》(2)

15、廖琪中《茶仙》(2)

16、寇丹《壶里乾坤》

17、颖明《茶圣陆羽(2)》

18、章士严《茶与血》

19、王旭烽 《南方有嘉木》

3 文言文翻译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4 《兰》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5 麻烦大家给我介绍一些有关与茶道茶的诗歌或者是文章等等谢谢

/019/019001/

茶诗佳句

乡茶好过人参汤

《试茶》

《宝云茶坞》

龙井诗词3

龙井诗词2

龙井诗词

观采茶作歌

文言文:陶庵梦忆:兰 雪 茶

《十二雷茶灶赋》(清·全望祖)

现代诗人汪国真的诗歌:独白

《煎茶赋》(宋·黄庭坚)

《荈赋》(晋·杜育)

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综论

茶对

6 文言文解释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衔”中“金”换“玄”)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死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现在人撩妹,有着很多的方法,送花买礼物花样多的很。那古人撩妹也是这样的吗?古人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就是无数痴男怨女所期待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吧。

古人撩妹正中了那句:”从前车马很慢,只够爱一人。”,古人撩妹最擅长的还是运用诗词歌赋了,就像李白等的大诗人,写了无数好诗词,不知道有多少妹子为之折服呢吧。为女子提诗的也是大多,留着来的诗词也有很多歌颂女子的。

那出了名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不就是李白为了歌颂杨贵妃所做吗?他把杨贵妃的美貌用一句话就表达的倾国倾城,使多少后人竞折腰啊,由此可见,古代人的诗词是多么有魅力啊

还有那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也正是男子痴暮女子,美丽优雅的淑女,正是我这个君子梦中所求了,凭那个女子听了不脸红心跳呢。

《凤求凰》里的一句“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就凭着这个字面意思就能看出这个人表达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深深的思慕之情都在浮于表面。就是说我喜欢你,我一日不见到你,我便会想你想到快要发疯了一般。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确能表达出那一刻的心动,那一刻是多么的思念啊,。古人的喜欢就是如此的直白,我喜欢你,我写给你的诗词也满是我思念你的感情。

我觉得古人比现在人会撩妹多了,不是有句歌词写“如果能重来,我要做李白,至少还能写写诗来逗逗女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2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