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调节方式?

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调节方式?,第1张

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是指患者的情绪状态在躁狂和抑郁之间反复波动,导致生活、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和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生和药物的配合,但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调节方式有以下几点:

1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睡眠是调节情绪的重要因素,缺乏睡眠或睡眠不规律会加重情绪波动,引发躁狂或抑郁发作。因此,患者应该尽量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定时起床和就寝,不要熬夜或睡过头。

2 坚持适量的运动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和内啡肽,改善心境和认知功能。患者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骑车、游泳等,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不要过度或过少。

3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应对策略,调整对自己和环境的认知和评价,避免消极和极端的想法。患者可以通过阅读、写日记、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自责或否定自己。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寻求合理和有效的解决方法,不要逃避或放弃。

4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寻求家人、朋友、同事等的理解和帮助,增加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患者可以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参与一些有意义和有趣的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兴趣爱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要过分依赖或索取。

5 遵循医嘱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监测自己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药物是控制双向情感障碍症状的主要手段,患者应该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且不要随意更换或停药。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另外,患者也应该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让医生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定有效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最终能否有效地调节双向情感障碍,还要看自己是否有意愿和行动。如果你真的想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请不要放弃治疗和自我调节。

在市面上,除了心理咨询师,还有情感咨询师这个称号,在许多场合下都被人使用,这个情感咨询师,跟心理咨询师有什么区别?

严格意义来说,情感咨询师这个称呼是不严谨的,真正具有权威资质、能够上得台面的是“婚姻家庭咨询师”。

2007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发布第9批国家新职业中,“婚姻家庭咨询师”首次出现,标准定义为“为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咨询服务的人员”。从这个时候开始。

同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全国妇联婚姻家庭研究会编写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全国统编培训教材。

2009年,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认证首次考试在北京举行。2010年9月,人社部门发放首批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取证咨询师可以合法的开展婚姻家庭咨询业务。

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从事情感、婚恋以及婚姻类咨询的服务,是从2010年才能开始

然而,在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又取消了包括婚姻家庭咨询师在内的11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这个决策,实际上比心理咨询师还要早,只是由于心理咨询师比较受人关注,大家不太了解罢了。

为什么取消?主要是因为家庭婚姻咨询师的咨询,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做到,心理咨询的服务里面,就包含有婚姻家庭咨询、情感类咨询的功能,当时考虑取消,是证书重复,人社部觉得没必要,就把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证书砍掉了。

至于2017年9月,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那是另外一回事,内部的人都清楚,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买证卖证的太多,含金量不足,一大堆鱼龙混杂的人去考咨询师资格证,导致市场混乱,所以国家才

在这里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国家要在2007年颁布婚姻家庭咨询师的新职业,早在2001年8月,我国就启动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道路,中途还要再搞婚姻家庭咨询师,是什么目的?

主要是当时国家在司法、民政部门,有婚姻家庭调解的政策的任务,专门有婚姻家庭调解的功能,然而从业的人员缺乏资质,没有证书,开展工作极为不便,也很难获取大家信任。于是经过协商,为了政府顺利开展工作,于是审批报备了“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初衷也是为了让政府内部的相关人士具有从业人格。

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婚姻家庭调解的做法还不错,也有很多需求,大家都很感兴趣,于是就开设培训班,面向市场,让更多的人参与,推广开来,才形成了情感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开始越来越火的缘故。

也就是说,这个职业的初衷一开始就是为政府管理以及规范化执业而开展的项目,后期发现心理咨询师比较专业,而且在活动中承载的角色和功能愈加专业规范,大家觉得婚姻家庭咨询师没太多必要了,才慢慢取消。

如今民政局、法律服务中心等婚姻调解室,开展调解工作,都是聘用心理咨询师去做的。

比起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在心理评估、心理测量、个案概念化等报告上更加规范,比较系统实用,也有统计数据和材料提供给政府,更能体现婚姻调解的客观价值。相比婚姻家庭的基本功能,涵盖的专业性更全面些。

通俗点来说,就是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范围比情感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承载的功能大,婚姻家庭咨询师所干的情感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师其实也能做,但是心理咨询师里面的专业性成分,譬如心理测量统计、会谈评估以及相关的报告研究,这一块婚姻家庭咨询师、情感咨询师就很难做了。

比如SCL-90、MMPI等心理量表的评估分数统计和报告如何使用,评估怎么开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没有经过心理测量学知识学习的人,是很难操作的,会谈可以,但是要走循证咨询以及专业化路线,他们还有很大差距。

而且从2010年开始颁证,再到2016年正式取消,婚姻家庭咨询师也就短短6年时间,真正能够了解这块、或者说在这方面有所经验的人其实并不多,不仅是职业资格的问题,没有证书,就连培训也是追求短平快,很难具有含金量。

至于情感咨询师是否靠谱,其实还是有的,主要是在政府机构里面,婚姻调解室。在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等机构,专门会有婚姻调解的机构,几乎每个区都会配备这样的组织单位。

以目前国内咨询环境以及大众需求来看,心理咨询师或者情感咨询师的还没有那么大。缺口是有,但还没井喷到人人都能入行的地步,除了公安、司法、学校、社区等少数服务人群有特定需求外,大部分行业的人还真没办法和心理咨询行业有太多关联。

现在国内缺的不是心理咨询师,而是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及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团队人才匮乏,针对特殊症状群体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困扰着许多人士,得不到及时帮助,这才是国内真实的现状。

比如你有强迫行为,困扰多年了,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无法正常工作和日常社交,并且还伴随有严重的躯体症状,出现心跳加快、血压身高,长期失眠和食欲不佳,身体状态很差,此时你需要寻求的是医生的帮助。

或者是你有抑郁情绪,已经好几年了,常常情绪低落,感到悲观绝望,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经常感觉脑子空空的,精力下降、浑身懒散,思考问题费力,严重时甚至不吃不喝,这个时期,已经不是光靠心理咨询能够解决的了,而是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1,郑州博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郑州市东风路19号(东风路与政七街交叉口)恒美国际商务408室(涉外写字楼,环境温馨高雅、舒适安静、 停车免费)。 预约电话:0371--65521722

2,郑州第八人民医院心理专科医院

3,在郑州齐礼阎的郑州精神病防治医院就有心理咨询专科。 地 址: 郑州市齐礼闫东街18号

邮 编: 450005

电 话: 0371-68985429

传 真: 0371-68985429

网 址: http://wwwzzjsbcom

邮 箱: zzjfyy@163com

联系人: 王主任

4,河南郑州康馨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电话:0371-65851037、65117682。

5,郑州铁路分局医院心理;0371—68343117,0371—68343607。

我的感觉是收费的心理咨询总不太让人信服,还是那种非盈利性的组织,他的出发点就是要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尤其是各个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比如华北水院的心理咨询,轻工业学院有个心理协会,有心理咨询室,地址在轻院老图书馆的一楼,还有在中原路和大学路交叉口,有个药房,二搂有心理咨询。

你说的应该是“移情”吧?没听说过“情感移植”。

移情,就是把感情转移的意思,在心理学尤其是分析心理学、心理咨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同于当代流行的习语“移情别恋”,因为移情别恋一般是专指爱情而言的。心理咨询认为,移情是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的感情投射到咨询者的身上,可能是爱慕、尊敬,也可能是怀恨、厌恶。分析心理学的移情,则是指所有的感情,即不仅指爱情,也指仇恨与憎恶等阴性情绪的转移。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无论是运用经典的精神分析还是改良的短程心理治疗,甚至是与精神分析学唱反调的行为疗法,心理医生们都无法回避或忽视移情现象的存在。一个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家,可以运用患者的移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比没有移情的效果要明确而持久得多。

在欧美,心理医生在为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常以患者是否有移情现象来预测其成功率。有人说,没有治疗进程中的移情,就没有治疗的效果,这说明移情的重要性不亚于疏导和劝慰。

专门从事医患关系研究的专家指出:在患者与医生间建立的医患关系中,有三种模式,一是母婴模式,二是检疫站模式,三是支持模式。前者是对临危病人而言;中间是对卧床病人而言;后者则是对重复病人而言。但在不定期医患关系中,主要体现为行为与浅层心理的沟通上,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合作。当然,任何一种心理治疗,在治疗之初都要经历一个浅层交流关系,通过浅层的沟通,才能创造信任和依赖感,而信任和依赖是深入治疗的保障。

也许有人以为有了信任和依赖,病人就可以惟医生之命是从。但治疗实践表明,依赖感随着治疗的深入,会出现意想之外的麻烦——病人产生了无意识抵抗现象。具体表现可能是由听话、合作变成违拗和抗拒。他们可以把向医生许诺的保证全盘推翻,甚至与医生的指令背道而驰,致使初见成效的心理治疗前功尽弃。于是有些病人退出了治疗,也有些是医生在无可奈何之下宣布中断了治疗。其实,恰恰是这种抵抗引出了移情。

抵抗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现象,就连患者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要与医生作对。表面上看来,抵抗是针对医生的,但实质上是针对他们自己的潜意识内容的。

精神分析学主张,所有心理症状都是潜意识内容为逃避监察,经过“化装”而通过症状表达出来的。为此,要想使心理症状消失,就必须把症状还原成潜意识的意义,而后再通过自由联想、催眠或梦境发泄出来。所以释梦、催眠疗法以及内心独白就成为精神分析疗法的三大组成部分。

移情现象实质上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内容(对某人的喜爱恶憎等)转向医生,把医生当成发泄的对象。

通常,在咨询室里,医生最易受到的移情是“爱”,且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情况。因为青少年心里压抑的大多是关于情感的愿望,尤其是当他们的青春欲望与力量大量积聚而无法排解时。这种移情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患者本人对医生的好感甚至爱,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明确地对医生有好感,主观意识上就喜欢医生。前者有较深的意识背景,后者则是浅显的感情流露。

在移情的建立和发展中,固然情感的发起来自患者,但医生面对患者的移情所采取的对应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没有经验的医生有可能回避,甚至不知所措,而有经验的医生却可因势利导,借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不过,必须指出,顺应患者的移情,有可能使医生自己陷入移情中去。比如患者喜欢医生,医生也有意无意地喜欢患者,结果出现了“反移情”现象。这种反移情现象在现今的心理治疗中是屡见不鲜的。严格说来这是个医德问题、技术问题,但也应想到心理医生也是人,一个有感情的人,何况医生本身不见得就没有潜在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情节,遇到了相应的患者,反移情的现象便可以产生。

这就是为什么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一再强调,精神分析医生自己必须先接受精神分析,如果内在的情节太多,压抑太重,他们便不可能做心理医生。再者,在中外的心理医生群体中,都掺杂有这类分子,他们借心理治疗之机,行使个人的私欲,利用患者的移情,有意识地诱导患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致使患者受到侮辱甚至伤害。尽管许多情况是处于患者的自愿,但医生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如今的青少年中,患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者占体总的 5%-8% 左右,他们都需要进行心理调治。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怎么一回事?有些人还不十分清楚,纵然有些了解,但像移情这类复杂现象,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谜。为此,在推广和普及心理卫生工作中,有必要把治疗中的移情问题提出来加以介绍和解释。具有这种知识后,既能使他们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警觉作用。以防止误入移情的 “情网”,不能自拔。当然,作为医生,要学会利用移情促进有效的治疗,也能在关键时刻运用心理技术把患者投来的感情转移出去,比如“心理升华”、“关系合理化”和“情感移位”等。升华作用是指把感情化为进取的动力,使患者在学业、事业上获得成功;合理化作用是指把医患关系正常化为师生、亲子或友谊;移位作用则指把移给医生的感情,经医生之手再转位到更利于患者感情发展的人身上去等等。

对于心理医生,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当自己心理出现问题以后,找到他,然后一切就能迎刃而解,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

心理医生的真正作用,首先是倾听,这样会让你的情绪得到稳定;然后是给你专业的情绪安抚,让你能够保持客观和理性,抑制住心灵创伤的继续恶化;再然后是与你探讨,尝试着帮助你寻找出问题的原因,但是,最为关键的,该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方面心理医生基本不会给你一个明确的建议,比如,我该不该离婚?这样的问题,心理医生是不可能答复你的。

一个真正优秀的心理医生,其实不在于他的专业水平有多高,而是在于他的人生阅历和对问题的见地。所以,一个博士毕业、全科优秀,但连恋爱都没有谈过的心理医生,你不可能指望他来帮助你解决你的情感问题。

除了心理医生,还有一个新的行业,心灵导师。心灵导师通常都是有过经历的人,并且是走出来的人,他们的故事,随便拎出一篇,对你而言都是醍醐灌顶,他们的三言两语,对你的“疗效”胜于你在心理咨询室待上一个月——这么说,没有鄙视和贬低心理医生的意思,因为,优秀的心灵导师,其实也是优秀的心理医生,虽然他可能没有受过心理学的专业培训,但他对于心灵疗愈一定有招,因为他们通常都是有故事的过来人。

有过心理咨询经历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感受,你跟心理医生聊了很久,好像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一出门,好像一切又都回去了,你的问题还是问题,分明在那摆着。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所有的情感问题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深层而虚化的心理问题,一个是表面但艰难的现实问题。心理医生擅长的,其实只是解决虚化的心理问题,心灵鸡汤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爱人背叛了你,你去找心理医生,他可以帮助你抚慰情绪,让你去接受发生的一切,甚至帮助你破解为什么发生这一切的原因,但是——关于你是不是要继续这段婚姻,要不要离婚,如果继续如何继续,如果离婚如何去离,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心理医生通常无能为力,即使他们内心可能也明白怎样选择才是对的,他们通常也不会这样明确的引导甚至劝解你,这可能也恰恰是他们职业的局限性。

所以,你若指望心理医生来给你指一条明路,你其实是在难为他们。

那么,你就应该懂得,解决感情存在的现实问题,就得靠自己。

再举个例举,一个人患上了肝病,他去找医生,医生帮他做了手术,暂时疗愈了,但是,其实他的肝病是长期饮酒引起的,要根治,就要戒酒,不然早晚还得被救护车“呜呜呜”送到医院里。

对应感情,酗酒其实就是你对待感情的很多毛病甚或是“恶习”,比如,严重依赖,过度牺牲精神,生活或人格不独立,不懂拒绝,没有底线,优柔寡断,懦弱,逆来顺受,等等,这些,统统都是感情的病!

客观而言,情感中出现了问题,受了伤,这些或许跟对方大有关系,但是,怎么样去解决问题,疗愈心灵,并且不再摔跤,不再重蹈覆辙,不再继续恶化下去,这些其实都是自己要去面对和解决的,你必须清楚,到底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才会导致你患上了“病”。

只有把这个根源找出来,你的感情中的现实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所以,不要神化心理医生,因为世上最优秀的心理医生也解决不了你的感情问题。面对艰难的现实,你必须清楚,一切都要靠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07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