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第1张

#教案# 导语《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黄河。

 2、欣赏歌曲〈黄河颂〉。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和黄河有关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让学生说说听之后的感受。

 4、这首歌曲的名字是?词作者是?曲作者呢?

 二、介绍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读,感悟。

 1、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

 2、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3、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5、快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这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6、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2)看来,我们要读好课文,读好诗篇,一定要读好关键词。

 7.齐读这一节。

 8.:很好!这就是黄河的气魄!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所以见到黄河这样的一种气魄,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随之也油然而生,喷勃而出。所以,后面就是在赞颂黄河,对吧!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把这一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它是?(浏览,回答)。这三个层次的朗诵方法一样吗?小组讨论,作答。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9、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10.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最能够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11.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1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进行全文朗诵。

 五、很好,我们今后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我们今天这堂课上同学们总结出来的读诗的方法。这就是《黄河颂》。它只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那同学们想了解更多的《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吗?那咱们今天的课呢,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去了解《黄河大合唱》,去真正地感受到黄河的气魄。不过,这里我还是给大家准备了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朗诵方法来感情朗诵一下这首歌词?

 1、小组合作,探讨朗诵方法,推举出一位代表。

 2、班内朗诵。

 3、听歌曲〈保卫黄河〉。

 三、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六、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方法。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母亲河,《母亲河,黄河》。那么,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悟、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板书:黄河颂光未然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拨指导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五、布置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第二课时(总第10课时)

 一、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自由回答。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  描写黄河   歌颂黄河  学习黄河

              ------>

    伟大坚强  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  精神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向它一样伟大坚强。“黄河颂”着眼于“歌颂”,这就奠定了这首诗直白、豪迈的风格。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黄河颂》的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 )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 光未然写下了组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分( 八 )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表达了作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感情。表达效果:最后两句作者采用反复的修辞,向中华儿女发出了强烈呼告,把全诗推向感情的高潮,铿锵有力。

是。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创作背景来看,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黄河颂》的创作目的是引起大家的共鸣、创造抗战的信心。直白抒情的语言更容易达到这样的效果。

2、从风格来看,《黄河颂》通篇运用了直白的语言,如: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种风格语言强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达到作者创造这首诗词的目的。

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情绪慷慨激昂。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答:运用比喻手法,“英雄”一词赋予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也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

“伟大而又坚强!”

答:简明扼要地凸出指出黄河的象征意义,明确了歌颂黄河的原因——它代表中华民族坚忍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87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