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字关于梧桐的诗句

6个字关于梧桐的诗句,第1张

1关于“梧桐”的诗句有哪些

1、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 《句》

2、十二珠帘卷秋月,霏霏凉露下梧桐。——元·萨都剌 《赠来复上人四首 其四》

3、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明·文徵明 《晚雨饮子重园亭》

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5、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唐·李白 《效古二首 其一》

6、四十日秋无点雨,谁将消息到梧桐。——宋·方岳 《秋热 其一》

7、台越还闻走麋鹿,墟吴真见有梧桐。——明·沈周 《读吴越春秋》

8、白纻乌纱青宝玦,紫鸾黄鹄碧梧桐。——宋·杨万里 《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脩提干》

9、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明·何景明 《雨夜似清溪二首 其一》

10、离情满江汉,秋色入梧桐。——明·黄瑜 《送张九衢都帅北上时镇惠潮》

11、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唐·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12、晓霜凝耒耜,初日照梧桐。——唐·卢纶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

13、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唐·杜甫 《遣闷奉呈严(一本有郑字)公二十韵》

14、麒麟游甸苑,凤鸟集梧桐。——明·祝允明 《都门赠吴渊父》

15、满耳蛩声秋唧唧,玉阶寒露冷梧桐。——清·杨淑贞《秋夜》

17、16、玉醑金钗香梦断,归来晴月挂梧桐。——宋末元初·方回 《饮商氏普安堂(大震)》

18、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宋·葛天民 《小亭》

19、绿苔侵杖屦,秋色近梧桐。——宋·刘敞 《庶几堂》

20、仰看阳光只见空,不如影里看梧桐。——宋·杨万里 《小憩揭家冈谛观桐阴》

2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

常见诗句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3有关梧桐的诗句

年代:北宋 作者:张耒 作品:夜坐 内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阵子 内容: 燕子欲归时节, 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 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内容: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内容: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行香子 内容: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更漏子 内容: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列女操 内容: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内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风 内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早起 内容: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4关于梧桐的诗词,俗语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会相老,鸳鸯会双死。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是非不到野溪边,只就梧桐听雨眠。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只有这些了。

5有什么关于梧桐的古诗句

1、别李郎中 薛涛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2、大雨苗苏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3、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4、采桑子 冯延巳

洞房深夜笙歌散,帘幕重重。

斜月朦胧,雨过残花落地红。

昔年无限伤心事,依旧东风。

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

5、梧叶儿 元无名氏

秋来到,渐渐凉,寒雁儿往南翔。

梧桐树,叶又黄。

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6、卜算子 断肠 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7、夏日书帐 陈淑兰

帘幕风微日正长,庭前一片芰荷香。

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

8、秋夜 陈文述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9、句 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10、芳草渡 冯延巳

梧桐落,蓼花秋。

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

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

燕鸿远,羌笛怨,渺渺澄江一片。

山如黛,月如钩,笙歌散,魂梦断,倚高楼。

11、虞美人 冯延巳

碧波帘幕垂朱户,帘下莺莺语。

薄罗依旧泣青春,野花芳草逐年新,事难论。

凤笙何处高楼月,幽怨凭谁说?

须臾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12、虞美人 冯延巳

画堂新霁情萧索,深夜垂珠箔。

洞房人睡月婵娟,梧桐双影上朱轩,立阶前。

高楼何处连宵宴,塞管吹幽怨。

一声已断别离心,旧欢抛弃杳难寻,恨沉沉。

13、采桑子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6关于梧桐的古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不陌生吧。

全词如下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7六个字的诗句,是6个字的句子就行,不需要整首诗都是6个字,是名句

楼主所例举的是词和曲,严格意义上讲不是诗,只能算诗歌范畴,六言诗比较少,整理了一下,较有名的有下面几首:

1、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2、

采菱渡头风急,

杖策村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

桃花源里人家。

——(唐)王维《辋川六言》

3、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砠矦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唐)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

4、

把酒留君听琴,谁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唐)卢纶《送万臣》

5、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回首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北周)庾信《怨歌行》

6、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只疑落花漫去,复道春风不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北周)庾信《舞媚娘》

7、

桃红复含宿雨,

柳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

鸟啼山客犹眠。

——(唐)王维的《田园乐》

关于六言诗:

六言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的一种,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分为六言古诗和六言近体诗,其中六言近体诗较为少见,不及五言七言那样流行。六言诗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短诗,多为四句。到了唐代,六言诗和五言、七言诗歌一样,逐步发展成为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到此视为纯熟,在形式上不再发展,唐代以后六言诗创作有渐趋兴盛之势,到了两宋以后,六言诗成为较为常用诗体,但在数量上还是不及七言诗和五言诗。在之后的时间里六言古诗和六言律诗六言绝句交相辉映,各自展现着不同的魅力。

时间有限,先说这么多吧,希望这些回答能够对楼主有所帮助。

8带有梧桐的诗句

牛丛 题朝阳岩

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薛能 秋题

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

邵谒 汉宫井

梧桐老去残花开,犹似当时美人影。

陆龟蒙 野井

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过。

罗隐 听琵琶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

和凝 宫词百首

夜来霜坠梧桐叶,诸殿平明进御衣。

李中 春闺辞二首

玉塞梦归残烛在,晓莺窗外啭梧桐。

滕潜 凤归云二首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杨柳阴中引御沟,碧梧桐树拥朱楼。

姚月华 楚妃怨

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

刘媛 长门怨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赵虚舟 戏赠

砌下梧桐叶正齐,花繁雨后压枝低。

张窈窕 春思二首

井上梧桐是妾移,夜来花发最高枝。

薛涛 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尚颜 秋夜吟

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藓色侵。

修睦 松

盘根一种依平地,自是梧桐不久长。

这首诗中字里行间跳动着凯歌的欢快音符,更跳动着革命者那颗“爱将”之心。全诗仅浅明的六字白文,便充分表现了对将才的赞扬和称颂,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一位胸怀大略、指挥若定的彭大将军的高大形象。它会使我们不胜感慨地联想起多少历历往事。

诗句短小精练,明白晓畅,读来如数鼓点,而寓意深长。主题是赞扬称颂彭大将军,可读罢全诗,很自然地,仿佛看到了一位“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危难时刻表现出轻松豁达、潇洒自如、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伟大统帅形象”。

望采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后任参知政事等。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清初,曾有“家剑南而户石湖”之说,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左亻右窘)。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本书选其诗《州桥》、《四时田园杂兴》(选四)和《横塘》及词《秦楼月》(楼阴缺)。

传世名篇

州桥

题解

见《范石湖集》。州桥即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宫城南面的天汉桥。作者于乾道六年(1170)曾出使金国时到过汴京,此诗所云当为和者之经历。诗以汴京父老年年含泪盼望宋君率领六军收复故都的描写,表达了遗民们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沉痛的的望情绪。诗题下作者自注:“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原文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四时田园杂兴(选四首)

题解

见《范石湖集》。作者晚年退居家乡吴县(今属江苏)时,以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农民的甘苦哀乐为题材,写了总题为《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

原文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回答者: 映雪红梅 - 二级 2006-4-29 09:27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生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17岁时,曾应诏赴礼部献赋颂。次年,父亲病故,他抚养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学业,专意科举。后在昆山荐严寺随乐备学习,并加入他们的诗社。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后得洪适的荐举,被召入杭,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历任馆职。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员外郎,因言者论其越级提升,被免职还乡。

乾道四年,起知处州。次年,被召入朝,任礼部员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令范成大为特使,赴金国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事。范成大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和著名的72首纪事诗,深得孝宗的器重和信任,回朝后即升任中书舍人。乾道七年,孝宗欲用佞臣张说,范成大拒不草制,曾使孝宗为之变色。成大乃请领闲职返回苏州。

乾道九年,前往静江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元年(1174)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淳熙四年,权礼部尚书,五年正月知贡举兼直学士院,四月参知政事,两月后被谏官以私憾弹劾,罢职归里。淳熙七年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夔州竹枝歌》9首继承《竹枝词》专咏风土人情的传统而又注入新的内容:有烧畲种豆的农夫,有背着孩子采桑茶的农妇,还有着绣衣罗裳的富商大贾;而富者自饱,农家自贫:"东屯平田□米软,不到贫人饭□中";揭示贫富悬殊,抨击官吏凶残,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这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情景,凡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及苦难与欢乐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展现。"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者用平易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家耕织图。然而这些图画并非历代隐居者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满痛苦和辛酸的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同样对农民的苦难倾注了深厚的同情。诗人在画图中还忠实地再现了贫家的"欢乐":"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观察之细密,笔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写同类题材的诗人。这一组诗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范成大在当时属主战派人物,他的诗中也充满了爱国思想。早在未官时,他就写过"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秋日二绝》)的名句,对南宋小朝廷向金国使者夸耀残山剩水的昏聩行径予以批评。此后的许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写山川形胜,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出使金国时写的72首七绝,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唐张巡、许远)犹解障妖□。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双庙》)"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这些诗篇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有的诗篇还记载了金国贵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官桂林时,作者在《癸水亭落成》诗中写道:"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枪。"更体现了他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信心和远大志向。晚年重病之中,他还在《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里抒发了他对金人的痛恨;《题夫差庙》一诗,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耽于享乐、残害忠良表示不满,表现了他关心国运、盼望统一的心情。

范成大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广泛学习前代的大诗人,受苏轼的影响最大。他的诗风,因创作背景不同而几经变化:早年未中举时和为官初期还没有脱离模仿阶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多效张籍、王建等人,一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劲峭的特点,这在以后出使金国途中写的72首绝句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徽州后期的写景诗如《番阳湖》、《回黄坦》等描写细密、语言工致,已露出清丽精雅诗风的端倪。为官桂林和成都时期,由于饱览山川之神秀壮美,其诗境界开阔、诗藻华赡,以清峻瑰丽为特色,五言诗尤为突出。晚年隐居石湖时期诗风渐趋温丽秀婉、圆润优美,以七言诗尤其是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范成大学习苏轼,于其清旷、雄伟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及,他在豪迈、飘逸方面距苏稍远,一些诗作显得气韵不足,略欠浑成。他在苏轼未甚着意的五言诗上下了功夫,并吸收了他所擅长的辞赋的一些特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发展了苏轼诗中爱用典、逞才学、押险韵等缺点,晚年多病时用僻典佛典写病态的诗作和一些禅偈似的六言诗尤不足取。和陆游与杨万里相比,范成大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小,但其诗仍不免有南宋时期注重锻造、务奇逞怪的习气。

文赋及词的创作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早年所作《馆娃宫赋》借吴王夫差信用□佞、残害忠良、沉溺声色之事暗讽时事,一时传诵。《桂林中秋赋》对月抒怀,境界清旷。他的政论、奏章皆能切中时弊,据理力陈,不为空言,不邀虚名,侃侃而谈,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韵。如《论日力国力人力疏》、《论邦本疏》等都是代表作。这些政论文大都篇章短小,语言平实,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记叙文字成就也很高,中年时写的《三高祠记》为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隐逸之士而作,文章开头盛赞三人的高风亮节,中间却掉转笔锋,对世人多希冀归隐,不问国事表示了沉痛的感叹,被周密称为"天下奇笔",流传甚广,获誉很高。他的山水游记长于随物赋形,善传动态,深得柳宗元笔法,其两篇故意效仿苏轼《赤壁赋》而作的《泛石湖记》,更是以柳之笔,写苏之意,独造清丽秀雅之境,属宋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另外,他的几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范成象)文》等,也写得真挚感人。

范成大也擅长词作,今存词近百首。其词早年多写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晓角》等,情长意浓,逼近秦观;〔醉落魄〕凄清幽冷,宛如晏□道。中、后期作品更近于苏轼,如〔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豪宕激越,〔水调歌头〕"万里筹边处"气韵沉雄;〔念奴娇〕"双峰叠嶂"放达尘外。其清旷之处,尤与张孝祥类似,如〔满江红〕"柳外轻雷"、〔念奴娇〕"吴波浮动"几乎可与《于湖词》中佳作相混。至于〔浣溪沙〕写"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田",〔蝶恋花〕"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则清新明快,可与他的田园诗媲美。

范成大兴趣广泛,他的《揽辔录》记述出使金国时的所见所闻,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赴任桂林和离蜀归乡时所作的《骖鸾录》、《吴船录》,记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考订传闻,转述异事,不仅可资考证,游记色彩也很浓厚。《桂海虞衡志》所记载的桂林岩洞、器具、饮食、物产和民俗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为珍贵。其中关于鸟兽、花果、草木、虫鱼的记载,和他晚年所作的《菊谱》、《梅谱》一样,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所著《吴郡志》50卷,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正式规模的地方志之一,历来都为历史学家所重视。范成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称其书法"笔劲体遒,可广可狭",明王世贞也称其"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

范成大《石湖大全集》 136卷,佚。《石湖居士诗集》34卷,系从《全集》中抽出,最后1卷为辞赋;有明弘治活字本、清康熙顾氏及黄氏刊本。《石湖词》 1卷,有《□村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刊本《范石湖集》上下册,将其诗集和词集合刊后附清人沈钦韩集注 3卷。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孔凡礼辑《范成大佚著辑存》。《揽辔录》1卷,《骖鸾录》1卷,《吴船录》2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梅谱》1卷、《菊谱》1 卷,有《百川学海》本。上五种均收入《丛书集成》。《桂海虞衡志》 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吴郡志》50卷,有《择是居丛书》本。

古人经常借以诗词形式抒发情感,其中以远离家乡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挑选写经典的诗句与您分享: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9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至亲至疏至夫妻”这首诗词叫什么名字?“至亲至疏至夫妻”这首诗词名字叫《八至》。

“至亲至疏至夫妻”出自唐代女诗人李冶创作的六言诗《八至》,原文如下:

《八 至》

唐代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译文: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赏析:

此诗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从内容上说,全诗四句,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辩证法,富有哲理意味。从结构上说,作者设置了层云叠嶂,前三句只是个过场,主要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作者简介:

李冶(?—784),唐代女诗人、道士。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与陆羽、刘长卿、皎然等交往。曾被召入宫中。后因上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扑杀。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及遣怀之作,后人曾辑录她与薛涛的诗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至亲至爱夫妻诗词,这首诗词名称叫什么,是“至亲至疏至夫妻”吗?

出自唐代女诗人李冶创作的六言诗《八至》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找一首表达对至亲朋友失望的古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做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是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有没有关于亲人之间离别的诗词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释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释义: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释义: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5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王昌龄《重别李评事》

释义:在这秋天的江岸,离别是多么的忧伤和困难。不过,待到船到长安,那繁华定会让你笑开颜 。

思念亲人的古诗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601170html

祭奠亲人的古诗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2、《半死桐·鹧鸪天》——宋代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译文: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3、《忆其亡父》——清代周淑然

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译文:因为思念亲人哭了一夜,等到天亮了又把眼泪擦干。唯恐害的母亲伤心,所以只能躺在枕头上默默流泪。

4、《西江月·梅花》——宋代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5、《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清代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译文:这愁绪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滴落在空空台阶上的细雨终于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适宜葬花的天气。你离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纵然是一场大梦,也早就应该醒来。你一定是觉得人间没有趣味,不如泥土深处的黄泉,虽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净之地,而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约定,就这样被你抛弃。

如果可以寄书信到黄泉该多好,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是谁在身旁照顾你。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听他们的续弦之议。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描写亲人去世的古诗词有哪些?一、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出处:《蓼莪》

白话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二、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出处:《李白墓》

白话释义: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三、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作者:胡时中

朝代:中国

出处:《清明行》

白话释义:因为思念亲人哭了一夜,等到天亮了又把眼泪擦干。唯恐害的母亲伤心,所以只能躺在枕头上默默流泪。

四、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出处: 《哭宣城善酿纪叟》

白话释义:逝去的纪老,哪怕在黄泉里,也应依旧酿造着自己拿手的老春酒,只是那阴冷的夜台再也不会有李白前来,纪老的酒,还能卖给谁呢?

五、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作者:史可法

朝代:明

出处:《燕子矶口占》

白话释义:回到家乡但没有回家见到母亲的面,虽近在眼前但如同相隔千里。站在燕子矶上洒下泪水,滴滴落到江上。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qiming/

西江月 苏轼(其一)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苏轼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西江月》苏轼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 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云妨月明,明写眼前实景,但此句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使得自己忠而被谤,政治抱负难于挥发深感忧伤苦闷,而致使自己被贬谪到偏地黄州,此情此景,唯有遥遥北望京都开封,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西江月 苏轼(其二)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赏析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西江月 苏轼(其三)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其四)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熙宁四年(1071)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扬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西江月 贺词 (刘过)

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刘过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赏析

韩侂胄在宁宗嘉泰四年(1204)决定北上伐金,在当时得到了包括辛弃疾在内的许多爱国之士的支持,但同时他们也希望作好充分的准备,以期获得全胜。 刘过在这首词中借贺生日预祝北伐的胜利,语带双关,把韩侂胄个人的成功与国家的胜利联系在一起。词作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与豪情,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词中运用了许多典故、熟语和口语,读来亲切明快而不失雅致,十分切合为人祝寿的情境。此词语言流利、洒脱,近于辛弃疾的词风,充分体现了刘过作为辛派词人的特点。

西江月 司马光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司马光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赏析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 《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西江月 北宋黄庭坚 (其一)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黄庭坚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赏析

此词作于山谷贬谪黔州之后。词中以作者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为题材,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和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胸怀。全词感慨世事人生,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又使人触摸到作者内心的隐痛,读来意味无穷。 开头两句“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破空而来。以议论破题,一扫传统词的绸缪婉转调。这一对仗句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是他阅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慨,但它又以“歇后”的形式出之,颇有出奇制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它们分别化用了韩愈的两句诗——韩愈《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又《赠郑兵曹》云:“当今贤俊皆周行,君何为乎亦遑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韩愈的两句诗经过他的组织,竟成为一联工整的对偶,足见点化之妙。 “远山横黛蘸秋波”句是指酒席宴上,侑酒歌女的情态。“远山横黛”指眉毛。 《西京杂记》称:“(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又,汉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见伶玄《赵飞燕外传》。“秋波”则指眼波。此句“蘸”字下得奇巧,它描绘出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引起人们对女子眉眼盈盈的联想。“远山”与“秋波”文人的笔下已被用得烂熟,而着一“蘸”字则光彩顿生,境界全出。尽管有宾客、歌女劝酒,但作者因戒酒不饮,而见笑于人,故上片以“不饮旁人笑我”作结。 下片由“不饮”转为“劝饮”,起因为对花伤春。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前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一个病躯瘦弱之人,“等闲”,意谓“无端”,显然这写的是暮春花残之时。后句写春愁撩人,无处排遣,“遮拦”即“排遣”之意。所谓“春愁”不光是指伤春意绪,而有着更深的意蕴,它是作者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经历中所积淀下的牢骚抑郁、愁闷不平的总和。所以接下来说:“杯行到手莫留残。”还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吧!这一句也是化用韩愈《赠郑兵曹》中的诗句,而“留残”则又本于庚信六言诗《舞媚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末句“不道月斜人散”,“不道”意为“不思”、“不想”,多用为反辞,犹云“何不思”、“何不想”,此句是说何不思月斜人散后,无复会饮之乐乎。 这首词字面上明白如话,实际上处处巧用成语典故,语言颇多转折,故而深刻地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愁闷抑郁。

西江月 黄庭坚(其二)

黄庭坚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赏析

这首《西江月》词八句,两句一组,分为四组意思。上下片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及惠洪。写自己处前虚后实,写惠洪处前实后虚。每片两意过接处,纯以神行,不著痕迹。山谷为江西诗派始祖,此篇亦是以诗法为词。《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引录其语云:“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所谓”不凿空强作,待境而生“,就是有情事,有感受要写,才写。此首虽是和韵词,而有实事,有真情,绝非泛泛应酬之什。写法上虽短篇亦有层次,有曲折。上片由衡阳舟中的自己,转到长沙旅次的惠洪,用以连结的枢纽就是不久前的接席论诗,与此时的便道寄词。下片由南行途中的湘水流域匝月勾留,回溯导致此行的生平政治遭遇,瞻望还要走下去的千里程途。 首句“月仄金盆堕水”语本于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又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诗:“山头落日侧金盆。”仄同侧,金盆山谷词中形容圆月,加以“堕水”二字,切合湘江夜宿舟中所见。次句“雁回醉墨书空”说出了春到衡阳这点意思。衡山有回雁峰,其峰势如雁之回转。 相传雁南下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飞向北。又雁飞时排成“一”字或“人”字,称雁字。首两句成工整对偶,以律诗锻炼之笔,写水天空阔之景,点出眼前时地,而逐客迁流,扁舟迫窄,种种感慨,已暗藏其中。 三四句转入酬答惠洪之意:“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因其词而及其人,因其人而称其诗,说诗兼代说人。作者称道他人之诗之美,常巧设比喻,此处赞惠洪之诗秀绝,如园里青葱,得雨更为鲜绿。惠洪是诗僧,有《石门文字禅》三十卷,大半为诗,其中颇多清隽之篇,作者此处所称,亦非虚誉。 至于园葱之喻,王梵志诗亦云“喻若园中韭,犹如得雨浇”,想同本于俗谚。“想见衲衣寒拥”是说惠洪苦吟时的情状。意似调侃,实见亲切。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感慨生平,也是应答惠洪来词“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句意。上句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事。作者曾供职秘书省,又为史官,京师十年,友朋文酒之乐,亦甚称意,而后一贬黔州,再谪宜州,后者且为黜降官最重的除名编管处分,所去又是南荒之地,前后比照,宜有“梦魂人世”之感。“杨花”句说自己转徙流离,有似柳絮随风飘荡,不由自主。但是作者处逆境已久,能够看得开。他对这次与惠洪的分别,各奔前程,说是“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燕、鸿皆候鸟,因时迁徙。燕,春社来,秋社去(春社为春分前后,秋社为秋分前后);《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彼此皆如社燕、秋鸿,各去所要去的地方,一例奔忙,莫以彼而笑此。心头诚然沉重,却以轻倩之语出之。“处处春山翠重”句,祝惠洪此行能履佳境,也有自为开解之意。南方草木,当也是美好的,只要心地宽阔,亦何妨处处皆春。 这首词极尽曲折吞吐之能事,巧用典故,表露旷达胸襟。全词有语尽而情未尽之妙。

西江月 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西江月 贺铸

贺铸 携手着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贺铸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孤舟枕上。

赏析

此词爱情词中的佳作。全词用笔句句紧逼,用意层层深入,沉郁顿挫,情厚意婉,将主人公与恋人的别后相思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上片首二句以极其工整的对句,温馨旖旎地写出了男女欢会这样一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态:一对情侣,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的小园深径里携手赏花,夜静人寂、凉风习习的幽雅斜廊上扶肩待月,卿卿我我,情意绵绵。这两句极其生动而概括。 接下来两句一反起首二句追忆欢会时的热烈缠绵,陡然转入今日回想时的悲凉,形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从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动魂荡魄的艺术效果。“怅怅”,迷惘不知所措貌。上句以一“已”字,突出了惜别之际,稍作延伫,已经若有所失、怅然迷茫的悲哀;下句又以“不堪”二字相呼应加倍写出今日回想时的痛心疾首,凄婉欲绝。这两句与李商隐《锦琴》诗中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谓意境相类,但各尽其妙。 下片四句层层深入地具体说明往事不堪回首的原因。第一句“欲”字,是说自己主观上的愿望。和心上人分别之后,羁宦天涯,见面固然已属痴想;然而谁料就连互通音问,互慰愁肠这一点愿望也由于人如天远,书无由达而落空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主观的愿望被客观的现实无情地击碎,这种情况下去回想旧日的欢会,这是一“不堪”。 第二句“难”字,是客观环境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一个人对着孤灯,凄清寂寞,百无聊赖,漫漫长夜中咀嚼着分离的痛苦,当然会产生长夜如年那样难以销磨的无限感慨。这是二“不堪”。第三句“小窗风雨”是耳边所闻。听着风雨敲打窗扉之声,词人不禁肝肠俱碎。“碎”字极炼而似不炼,情景两兼,可称得上是著一字而境界全出。这是三不堪。第四句收束全词,以“更”透进一层,指出以上之种种,全发生,“孤舟枕上”,把羁旅愁思、宦途枨触与恋情打成一片。这是四“不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赏析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西江月 张孝祥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 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 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 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 飞起沙鸥一片。

赏析

这首词是张孝祥题在江苏溧阳县三塔湖三塔寺寒光亭柱上的。 上片写重访三塔湖,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象,怡然自乐。“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问讯”,寻访,这里可引申为“欣赏”。“东风”二句写荡舟湖上的感受,“吹”字和“拂”字极有情致写出词人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东风”似解人意,“杨柳”饱含深情,一切尽如人意。 下片由景及情,触景伤情,流露出对世事尘俗的厌恶,进一步抒写返归大自然的舒适和愉快。 湖光春色,确实美丽,只是作者少年的锐气,在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之后,已经消磨殆尽。“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这两句,在经历了世俗的生活道路之后,对一切世事早已看惯,或者说对世事俗务、功名富贵都看得很淡薄了。张孝祥本来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政治才能的人,绝不同于南宋政权中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员从他登上政治舞台起,就坚决站在主战派一边,积极支持收复中原的主张,反对“议和”。由于南宋政权腐败,朝廷昏庸,象张孝祥这样的忠勇爱国志士,很自然地受到排挤和倾轧,所以他两次受到投降派的弹劾,无端地被贬谪。他历经奔波,屡受挫折,深谙世态的炎凉,就难免产生超脱尘世、返归自然的思想。“悠然”的意思蕴藉含蓄,这是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几经颠簸的人发出的低沉的慨叹,他对世事已经淡漠,只好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解脱,去追求舒畅闲适。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结尾二句,描写三塔湖寒光亭的景致。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天水相连辽阔深远,这是静的画面,飞翔的沙鸥又为这画面增添了活力,有动有静,更使“寒光亭下”的风景美不胜收,本词的意境也随之扩大,更具诗情画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55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