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关系的四种类型及表现

依恋关系的四种类型及表现,第1张

依恋关系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拒绝型依恋、混乱型依恋四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表现:

这一类型的宝宝会把妈妈作为“安全基地”,积极地探索新环境。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警觉与怕生现象,但有时也能试图接近并向陌生人表示友好。当妈妈离开时,他们会表现出不安和苦恼,或者会哭。

当妈妈短时离开返回时,宝宝会快乐地迎接妈妈,扑向妈妈,或者搂住妈妈的脖子,寻求与妈妈盖体接触,很快从不安中平静下来,然后开始继续探索环境或玩具。

回避型依恋表现:

这一类型的宝宝对妈妈是否在场表现淡漠,当妈妈离开时他们也不伤心,当妈妈回来时表现出对妈妈的回避或者缓慢接近妈妈,但当被妈妈抱起时他会不愿意,回避与妈妈的亲密行为。这种类型的宝宝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妈妈的安慰一样。

实际上,这类宝宝并没有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有研究者把这一类的孩子称为“无依恋儿童”。

拒绝型依恋表现:

这一类型的宝宝进人陌生环境就表现出“痛苦”,对新奇环境相对没有兴趣,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担心着妈妈的去向,在妈妈将要离开时就显得很警惕,当妈妈离开后十分沮丧,妈妈回来时表现出矛盾行为,会表现出生气,甚至会推、打妈妈。

被妈妈抱起后,可能会继续哭,不容易安抚,也不能把妈妈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索环境,这类宝宝对陌生人不主动接近,社会适应行为表现消极。

混乱型依恋表现:

这种依恋模式反映了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性。重聚时,这些宝宝表现出许多令人困感的,相互矛盾的行为。

例如,在被妈妈抱起或接近妈妈时表现出令人费解的、抑郁的情绪;一些宝宝与妈妈交流时表情茫然;还有一些宝宝在受到安慰后意外地哭起来,或表现出奇怪的冷冰冰的态度。

很多人安全感不好或者说长大成人后安全感不足都起因于婴儿这个时期。

一个孩子的安全感没有或不好,主要源于这样几件事:

一是孩子刚刚出生,或者很小的时候被吓着了,孩子的安全感就没有了。

二是孩子0~3岁或者是3岁之内和妈妈的依恋断裂。所谓和妈妈依恋断裂,是指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没有在妈妈身边,送到姥姥家、奶奶家,或是其他的亲朋好友甚至保姆家去了,这样就导致孩子和妈妈的依恋断裂,这样的孩子通常会没有安全感或安全感很差。

三是家里环境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比如说妈妈的情绪波动大,或者爸爸妈妈夫妻关系恶劣不和谐,经常吵架、闹离婚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在以上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和妈妈的依恋。也就是说,孩子只要在妈妈身边就会有安全感,不在妈妈身边就会逐渐失去安全感。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情感联结。在婴儿同主要抚养者最多、最广泛的相互接触中,在同母亲的最亲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

其通常表现为:婴儿将其多种行为,如微笑、咿呀学语、哭叫、注视、依偎、追随、拥抱等都指向母亲;最喜欢同母亲在一起,与母亲的接近会使他感到最大的舒适、愉快,在母亲身边能使他得到最大的安慰;同母亲的分离则会使他感到最大的痛苦;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焦虑时,母亲的出现能使他感到最大的安全、得到最大的安慰;而平时当他饥饿、寒冷、疲倦、厌烦或疼痛时,首先要做的往往是寻找母亲,接近母亲的可能性要大于接近其他人。

研究者还认为依恋是父母与婴儿之间一种相互的联系,婴儿对父母产生了依恋,父母同样也对婴儿产生了依恋。父母形成的这种亲密情感联系显然要比婴儿早,早在婴儿出生以前,父母就有了依恋的表现――他们幸福地谈论未出生的婴儿,为宝宝制订完美的计划,当怀孕的母亲感觉到胎儿的胎动或从听诊器听到胎儿的心跳时,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建立依恋关系要经历以下几个连续的阶段:

这时候的婴儿处于无社会性阶段,很多社会性或非社会性信息都可能会引发婴儿的偏好反应,婴儿很少表现出抗拒行为。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婴儿表现出对社会性刺激(如微笑的面容)的偏好。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人类更为偏好,但是还未能进一步分化。他们更多地对人而不是对其他类似人的物体(如会说话的木偶)微笑,任何人把他们从怀里放下来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尽管3~6个月大的婴儿只对他们熟悉的人大笑,主要抚养者对他们的安慰也更有效,但是他们似乎对任何人(包括陌生人)的关注都感到快乐。

在7~9个月间,婴儿在与某个特定个体(一般是母亲)分离时开始表现出抗拒行为。这时候婴儿已经能爬,他们常常缠在妈妈身边,在妈妈回来时热情地欢迎。有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婴儿首次建立起了真正的依恋。

大多数婴儿在形成最初的依恋几周后,和其他人如父亲、兄弟姊妹、祖父母甚至某个固定的看护人之间也建立起了依恋关系。到18个月时,很少有婴儿只对一个人产生依恋,有的婴儿会有5个或以上的依恋对象。

依恋的质量是否会影响儿童以后的心理发展,又是如何影响儿童发展的呢

有专家研究称,源于健康的依恋关系而产生的爱和安全的内部情感体验能促进心理发展的所有方面。

许多研究支持这一理论主张。有研究表明,婴儿与母亲的依恋质量会影响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安全型的婴儿在幼儿期问题解决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坚持性,这些儿童在幼儿期和童年期的社会技能发展得较好,游戏行为表现得更为成熟,人际关系也比较好。

对此生态学家鲍尔比和布雷斯顿提出了有趣的解释。他们认为,婴儿在同主要抚养者的不断交往中形成了一种内部工作模型,即对他人和自我的一种认知表征,用以解释事件和形成对人类关系的期望。

敏感、反应及时的照顾会使儿童认为人们是可以依靠的(对他人的积极工作模型),而不敏感、忽视或者虐待的看护方式将导致不安全感和信任的缺乏(对他人消极的工作模型)。

同时,婴儿还会发展出一种针对自我的工作模型,这种工作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吸引他人关注和寻求他人安慰的能力。

如果抚养者能及时恰当地回应婴儿寻求关注的努力,婴儿就会相信“我是可爱的”(积极的自我工作模型),如果抚养者常常忽视或误解婴儿发出的信号,他们就会认为“我一无是处,讨人嫌”(消极的自我工作模型)。这两种模型相互结合,影响婴儿依恋的质量和对于未来人际关系的期望。

建构起积极的自我和他人工作模型的婴儿形成了安全型的基本依恋,对将要面对的挑战充满自信,更可能和未来的伴侣或朋友建立起安全和相互信赖的关系。

积极的自我工作模型和消极的他人工作模型的结合(这可能是由于婴儿能成功地引起抚养者的注意,但是抚养者过于武断和不敏感)可能使婴儿形成回避型的依恋,对重要的情感关系感到漠然。

消极的自我模式和积极的他人模式相结合可能形成抗拒型依恋,并对建立安全情感联系过于执着。最后,同样消极的自我和他人模型被认为是混乱型依恋的根源,这类个体往往会害怕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

后来的研究也发现具有积极的自我和他人工作模型的儿童表现得更为自信,在青少年阶段的成绩更好,社会技能发展得更好,对同伴也更为积极,有着更为亲密和更具支持性的友谊。

尽管如此,非安全依恋的个体并非前景一片黯淡,与父亲或其他人形成安全依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与母亲的非安全依恋带来的不良后果。

由此可见,婴儿与母亲的依恋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其实,一个人是否安全,是否适应,主要来源于我们对这个环境是否信任,信任的环境就感觉安全,不信任的环境就感觉不安全。

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他对妈妈的怀抱、妈妈的身体是最信任的。因为这个地方他最熟悉,这个地方不陌生。

也就是说,妈妈心跳的声音,妈妈说话的声音,是孩子有听觉以来所了解和掌握的最好的声音,妈妈的气味也是有嗅觉以来闻到的第一种气味。他能感受到妈妈身体的温度。所以当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只有在妈妈的身边,他感觉到这个地方熟悉,这个地方最安全,这个地方值得信任,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妈妈怀抱的巨大魅力,也是和妈妈的依恋的巨大作用。

因为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命中的致重――重要他人,就是妈妈。

因为生命之初就是妈妈经常在他身边,就是妈妈无条件地满足他。

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孩子没有选妈妈的可能性,也可能就选了爸爸,或者选奶奶、姥姥等,还有可能在这个阶段就没有重要他人。

他会一直寻找,幼儿园找阿姨,上了小学找班主任,到了中学找知心朋友,实在找不到时,他可能找一个虚拟的心中偶像来做自己的重要他人。

比如,很多孩子找的是伟人或者是时尚潮流的明星等。这时他就会把这些偶像的照片带在身边,或者贴在自己的卧室里,经常和这个重要他人交流,倾吐内在的心声。

可是有些家长不知道这些,看到孩子天天拿着玩偶或者照片之类的东西,非常不理解,有时甚至一怒之下将其毁掉,如果家长这样做了,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为家长认为是普通的照片,而孩子认为那是活生生的偶像,是他的致重。

很可能导致孩子从此郁闷,封闭自己,更有甚者,长大后一旦遇到能理解自己的异性,无论是什么样子都会轻易地决定和对方在一起。

因为他感觉这是他一直寻找的,当然不会放弃。所有这些都说明,孩子婴幼儿期的重要他人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成人后的恋爱或者是婚姻。

所以孩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依恋程度会影响到他成人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由此而言,安全依恋这一问题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并能尽最大努力和孩子建立起连接。

当婴儿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出生时,会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并不止一次地哭泣。现在,在父亲和婴儿的心理中有很多恐惧。当父母带孩子出去时,孩子会不止一次地哭。当他们看到陌生人时,他们渴望被父母抚养。那么父母呢,,他们会向邻居解释孩子很害羞。母亲需要注意婴儿对陌生人的愤怒也是婴儿的一种常见情绪。婴儿对愤怒的反应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婴儿基本上依靠哭泣向父母诉说他们的问题和不满。环境问题的答案,一旦你发现婴儿渴望见到父母,通常指的是当愿望无法实现或某些行为受到限制时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从心理学角度讲,当孩子发脾气时,是安慰你感觉无力或无力的母亲。从两个月到七个月,婴儿的心情不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四个月后,婴儿在熟悉的脸上比在陌生的脸上笑得更多,即使在亲密的人中也是如此。

这也是婴儿的一种常见情绪。婴儿对愤怒的反应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从暴力到温和,从直接到间接。当童年的愤怒没有发出时,她总是野性的,无法控制:握手和大笑,父母会非常高兴,幸福是婴儿情感的一种表达,因为一般来说,婴儿在出生后很长时间内没有获得详细的情感能力和能力。情感能力的发展可以让你的儿子接受一个学习过程,教会你理解和控制情绪。

孩子的社会和情感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以帮助父亲确定儿子的幸福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情感。当这种情感的宝藏在哭泣或紧张时,父母不应该害怕,仔细观察宝宝需要什么,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快乐的表现是笑,在身体发育方面,快乐可以使宝宝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表现;就心理发展而言,快乐对孩子来说是积极的。临床上,儿童和幼儿的基本情绪包括很多,如快乐、哭泣、悲伤或痛苦,因此,如果身体在婴儿期感到不舒服,通常会通过基本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06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