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海冤魂》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4 彩色片 100分钟
阿根廷海亚影片公司/西班牙莫帕拉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玛丽亚·路易莎·本贝格 编剧:玛丽亚·路易莎·本贝格 贝达·苏坎波·费萨 胡安·巴蒂斯塔·斯塔格纳罗 摄影:费尔南多·阿里巴斯 主要演员:苏苏·佩斯科拉罗(饰加米拉·奥格尔曼) 伊玛诺尔·阿里亚斯(饰拉迪斯劳·古铁雷斯) 埃克托尔·阿特里奥(饰阿道弗·奥格尔曼) 莫娜·马里斯(饰奥格尔曼夫人)
本片获1984年伦敦**节大奖;1985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提名
剧情简介
布宜诺斯艾里斯省一所绿树成荫、幽静的庄园,阳光明媚。小加米拉和姐妹们正在无拘束地玩耍。人称“坏女人”的祖母结束了多年的监狱生活,被全副武装的士兵押送回庄园,她将永远被软禁在这里度过凄苦的余生。为了自由和爱情,受尽屈辱和痛苦的祖母毫无悔意和羞愧之感,从容不迫地下了马车,径直走到从未见过面的孙女加米拉面前,问道:“你喜欢爱情故事吗”稚气的小加米拉对这一切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父亲对祖母如此冷酷无情,为什么人们要说祖母是“坏女人”
岁月流逝,小加米拉已经长成婷婷玉立的贵族**,与生俱来的反叛性格使她与专横的父亲阿道弗格格不入。她背着父亲做自己喜欢的事,在阁楼上养几只可爱的小猫,独自去书店买几本私下流传、具有民主思想的书,甚至违背父亲严厉的禁令,去看望祖母,为她读那些业已泛黄,却充满温馨往昔的情书,还有祖母的情人那令人心碎的绝笔。这一切常常遭到父亲严厉的斥责。
一天,加米拉向神父忏悔和父亲吵架的“罪过”,以及青春期情欲骚动的困惑与羞愧,忏悔室里一个年青而陌生的声音使她打住了话头,原来新来了一个神父。
相隔几日,加米拉在家中与姐妹们捉迷藏,无意中将前来拜访的客人当成猎物捉住了。从声音里她立刻辨出,是那个新来的神父。打开了蒙眼的罩布,加米拉愣住了,眼前是个目光清澈、英俊潇洒的年青人。父亲得知年青的神父拉迪斯劳是省长的侄子,格外青睐,邀请他经常到家里来。这样,加米拉和拉迪斯劳逐渐熟悉起来。她选定拉迪斯劳做为自己的忏悔神父,向他倾诉心中的一切,不知不觉他们达到了相互默契和理解。
书店老板马里亚诺由于出售具有民主思想的书籍,被当局砍下头颅,以警民众。这一血腥暴行令人不寒而栗。拉迪斯劳·古铁雷斯在教堂布道时,毫不畏惧地指责了“联邦派”当局屠杀生灵的残暴行为。他的一番尖锐的话使加米拉一家十分不满,只有加米拉由衷地钦佩拉迪斯劳的勇敢与正直。她公然站在年轻的神父一边,为此,“联邦派”的父亲非常气恼。
主教对古铁雷斯神父牵涉政治的布道惴惴不安,提醒他处事不慎的严重性,还特别告诫他与教徒的关系,他说:“女人可能成为魔鬼的化身。”做为神职人员,拉迪斯劳决心扼杀自己萌芽中世俗的爱情,他竭力冷淡加米拉,不断地忏悔,鞭挞自己的肉体,惩罚自己。
与此同时,阿道弗为女儿选定未婚夫,逼迫她出嫁。但是加米拉执意不肯,她认为只有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她要嫁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能使她感到自豪、与她真正相亲相爱的人。借忏悔之机,她向年轻的神父述说自己遭受着爱情的折磨,并大胆地暗示自己所爱的人正是拉迪斯劳本人。尽管拉迪斯劳阻止了她的表白,却无法回避自己的感情,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勇敢地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姑娘。
祖母死了,加米拉知道拉迪斯劳因为生病,未能参加祖母的安魂祈祷,便不顾一切,避开众人,来到神父居住的斗室。看到心爱的人辗转反侧地遭受着精神与肉体的折磨, 昏迷中手里紧紧捏着她的一方洁白的手绢,加米拉给了拉迪斯劳深深的一吻。她明白了,年轻的神父陷入爱情与责任的双重煎熬,比自己更加倍地痛苦
加米拉不能也不愿意压抑心中强烈的爱,只要听到教堂的钟声,她就感到心爱的人在呼唤。她大胆地约会拉迪斯劳,向他述说心中思念之情,并且发誓:“我要跪倒在你的面前,度过我的一生。”加米拉频频地“忏悔”,矛盾万分的拉迪斯劳终于克制不住自己,吐露了真情。在一次做弥撒时,年青的神父向教徒分发圣餐,走到跪地的加米拉面前,他茫然地停住,心不由地紧缩了,加米拉的誓言使他再也无法做为神父在她面前伪善下去。拉迪斯劳做出最后的决定,脱去了沉重的教袍。
这天,全家都在沉沉午睡的时刻,加米拉剪去一缕头发,留给母亲做为纪念,她默默地念着:“永远爱我吧,妈妈。”毅然地离开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他们像自由的鸟儿,远走高飞了。
加米拉和古铁雷斯神父私奔了,这对叛逆的胆大妄为使阿道弗大为震怒,他不顾父女情分,妻子的苦苦哀求,立刻向上禀报了这桩“丑事”。主教写信给当局,请求调动警察,将这两个“罪恶之人”逮捕归案。教堂里,神父义正词严地告诫教民;当局签署的通缉令在城乡村镇四处张贴。
加米拉和拉迪斯劳化名布兰蒂尔·马克西莫夫妇来到临近巴西边境的戈雅镇栖身,以教书为生。尽管生活清苦,他们却感到无比幸福。村民们喜欢他们,连当地的警官也不时给他们以照顾。
然而,就是在这边远的穷乡僻壤,两个年青人也并没有感到些许的轻松,每当夜幕降临,朝圣的村民便唤起他们心中背叛上帝的负罪感。做为神职人员,拉迪斯劳尤为沉重。对那无所不在,万能的上帝,加米拉也常常感到心悸,但是她不后悔,做为“马克西莫”的妻子,她感到非常自豪。
圣诞节他们应邀来到镇上,人们感谢他们给戈雅镇的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但是,这种欢乐很快结束了,一名神父认出了他:“古铁雷斯神父,上帝无处不在。”拉迪斯劳没有任何辩解,他脸色苍白地冲到教堂,绝望而悲愤地向神像喊道:“你为什么不让我安静”
屋外,大雨滂沱,同情他们的地方警官赶来向加米拉报信:古铁雷斯神父被认出来了,并让他们尽快逃走。天亮以后,做为警官,他就要执行公务。
加米拉冒雨到教堂找拉迪斯劳,见他跪地虔诚地在默默祈祷,她没有作声,泪流满面地退了出去。黎明时分,拉迪斯劳心力交瘁地回来了,“我还是一个神父,对不起。”他跪在加米拉面前,将头深深埋在她的裙裾里。加米拉压抑不住失声痛哭。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听着门外警察锵锵的脚步声走近……
“联邦派”掌权人物要防止政敌利用这件丑闻大作文章,教会要维护自己的声誉,根本不要求审判,当局决定对犯人处以死刑。冷酷、自私的父亲想的只是借用暴力、鲜血挽回家庭的名声和个人的尊严,拒绝为女儿做任何努力。
拉迪斯劳对于判处自己死刑早在意料之中,他只是替加米拉感到焦虑,他多么想见心爱的姑娘最后一面,然后安心去死。他哪里知道可怜的加米拉将和他同命运。
阴冷、潮湿的圣托斯监狱,加米拉度过一个孤独的不眠之夜,显得格外苍白、憔悴。对突如其来的判决,她昏死了过去。醒来时,狱医告诉她,她已经怀孕了。加米拉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心情复杂地向铁窗外喊道:“拉迪斯劳,我们有孩子了。”这凄楚而又充满生机的声音在狱中回荡。
法律禁止杀死孕妇,这给监狱里同情这对恋人的人们一线希望,狱医和典狱长急忙将诊断书呈报上去。然而,罗萨斯省长不为所动,急件传回,维持原判,希望破灭了。
监狱外,狂风呼号,四个小时后,死刑就要执行。拉迪斯劳给加米拉写了最后一封信:“亲爱的加米拉,我刚知道你将和我一同死去,我们活着不能在一起,我们就在天堂相会吧……”加米拉和祖母当初一样读着恋人令人心碎的绝笔。更为悲惨的是,她将同样被处死,就连腹中的生命也不能幸免。为了这生命,加米拉多么想活下去啊。
临刑的鼓声揪心地敲响了,他们终于共赴刑场。双目交织,默默无言,彼此深深地注视了最后一眼,黑色的眼罩将他们的视线隔断了。执行官冷酷机械地下令准备射击。加米拉急切地询问:“拉迪斯劳,你在吗”“在你身边,加米拉。”年青的神父平静地回答。随着一阵枪声,拉迪斯劳先扑倒在地。执行官又发出射击的命令,士兵们不忍心向年青的孕妇开枪,不约而同地将枪口朝下,扣动了扳机,加米拉仍旧安然无恙。执行官再次下令,一名士兵索性丢掉手中的枪,在胸前画起十字。直到执行官声色俱厉地拔出手枪威胁,士兵们才闭上眼睛,胡乱射击。几秒钟后,枪声停了,刑场死一般寂静,只有凛冽的狂风在呼号,士兵们木然不动,血泊中倒着两个年青人。此时响起他们的画外音:“拉迪斯劳,你在吗”“在你身边,加米拉。”
鉴赏
这部影片取自1847年阿根廷的真实事件。加米拉·奥格尔曼和拉迪斯劳·古铁雷斯——这对追求自由的纯洁恋人遭到扼杀的悲剧,已经成为阿根廷人民历史和现实的精神追求的象征。人民称颂这位贵族出身的**加米拉,是“19世纪潘帕斯草原上的朱丽叶”。
这个真实事件在阿根廷流传了140年, 可说是家喻户晓的,不少出生的女婴起名为加米拉,这足以说明了她思想影响之大。当然,这又决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因为透过这爱情故事的表层,还深刻地折射着阿根廷的社会现实的矛盾和斗争。1912年,这一题材曾以无声短片的形式拍摄过,但却遭到了禁映。从那个时候起,**创作者们心有余悸,没有人再敢去反映加米拉和拉迪斯劳的悲剧,个中原委不言自明。
编剧、导演玛丽亚·路易莎·本贝格在制片人利塔·斯坦蒂克支持下,在尚未征得阿根廷 批准的情况下冒险开拍,这同样具有勇气。然而,她是时代的幸运儿,影片开拍的当天,新当选的总统阿方辛上台,他所作出的第一项决定,就是取消审查制度,这为影片的拍摄清除了障碍。如果没有这一重要的进程,这部影片的命运同样是可想而知的。当我们由对影片命运的思考转为对加米拉悲剧性命运的思考时,我们发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因为影片的意义决非仅仅表现了一个反封建的爱情主题,归根结底还是触及了阿根廷最敏感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一对纯洁青年的爱情会惊动教会、军队、 、警察,不施以极刑而不快
本贝格这位18世纪日耳曼天主教移民的后裔,也像加米拉一样,受过典型的阿根廷上层社会的教育。她说:“我的一个保姆大为推崇这样的哲学:‘必须把宗教灌输进贵族**的头脑里,因为这样可以使她们免掉麻烦’。这和上世纪加米拉父亲所持的观点显然同出一辙。”本贝拉出生于1923年,47岁写了第一部自传体剧本《一个太太的纪事》,52岁导演了一部短纪录片《玩具》。到62岁才拍出这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情海冤魂》,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导演。她说:“加米拉是个叛逆者,她违犯了公认的阿根廷模式,更不用说女人的体面了。她不仅是享受了同她的忏悔神父私通的爱情,而且以她的行为反对了家长制的秩序,即由家庭、教会和国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事实上,加米拉的故事之所以在阿根廷人民中间流传得如此久远,这可以直接追溯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流传反映了阿根廷历史上压迫的根源。加米拉的悲剧命运使我们对于 对她和拉迪斯劳的干涉感到愤慨。……任何政权都没有权利把它的权威强加于人家的私生活。加米拉认为她只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就这一点而言,她可以说是现代阿根廷的榜样。我认为,对她的镇压是整个拉丁美洲对人民的镇压的悲剧性的象征。”这应当说是导演对影片主题思想的最好阐释。
面对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编剧兼导演本贝格没有使用通常最容易讨好观众的情节剧手法,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外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去把握观众的情绪走向。如果观众感到他们是在看一场戏,那将意味着失败。《情海冤魂》运用写实手法,再现了上个世纪的生活场景,以一个处于严格教会思想熏陶下的贵族**性格形成的轨迹,采取了散射的、点性积累的方式(而不是线性方式)来加以表现。如被幽禁的祖母,埃切维利亚的具有民主思想的作品,砍下头颅的马里亚诺,以及来自反面的诸如以父亲为代表的贵族势力,来自教会以卡侬神会为代表的势力,还有拉迪斯劳的双重性格等等都对她的成长发生了影响。在这历史的“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影响下,加米拉成为人们追求真理的象征。这不能不归功于本贝格所做的选择, 因为这是最忠实于现实生活的作法。这种方法恰恰又是属于**的结构方法,它要求作品像生活那样,而不是像一幕戏剧的演出。比如化名外逃的拉迪斯劳和加米拉被卡侬神父发现,导演没有采用**通常用的“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而是以军队步伐的声响进入画面,从而取消了外在的紧张,而加强了人物思想的内在张力。
作为一名成熟的导演,本贝格以她的作品显示了她对**的成熟思考和对技巧的纯熟运用。因为**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一段经历,而是如何运用**的语言手段去达到感人的效果。
本贝格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营造了非常迷人的,甚至是诗化了的视觉图像,这远比那些表面血腥的画面更加发人深省。这方面无疑应当归功于著名摄影师费尔南多·阿里巴斯的努力。影片由暖色调逐渐向冷色调过渡,一步一步地揭示生活的冷峻和斗争的残酷。纯真无邪的加米拉始终穿着洁白的服装,甚至还蒙着白纱眼罩与穿黑衣衫的青年人嬉戏,但这种短暂的欢乐,无法压抑内心人性的情欲的冲击,她选择了自己的道路,直至被屠杀时,那块黑色的蒙眼布,又是那么富有视觉的冲击力。加米拉在狱中穿过一次黑色的服装,我们清晰地感到了她思想的走向成熟。作者的控诉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强有力地通过形象而不是人物的语言展示出来。影片非常机智地控制了黑、白、红三种颜色的色彩流程,使观众更好地理解阿根廷教会、家庭、政权“三位一体”的对人性的扼杀。
作为一名女导演,本贝格以她细腻的手法赋予《情海冤魂》艺术的魅力;同样,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她以自己的作品向阿根廷乃至世界,发出了深沉的呐喊。
《巴黎野玫瑰》。根据查询平行爱情相关信息得知,平行爱情**院播放的**是《巴黎野玫瑰》。《巴黎野玫瑰》又名《平行爱情》,女主是一名摄影专业的大学生,因一部**《巴黎野玫瑰》与男主相识。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一部你感受最深的爱情**作为主题,写出观后感,可以以《父母爱情》为例,写出该剧的发展经过,表现出自己观看后的心理情感,正文:
一直很喜欢这类解放期的父辈们的爱情故事,朴实真实温暖,我们没有经历艰苦岁月的年代,无法理解他们眼中的爱情,看完父母爱情,对那个年代的爱情很崇敬。
放在解放前,江德福和安杰(梅婷 这对男女可真是八竿子够不上关系的两个人。他们一个是年轻有为、干练果敢的海军军官,一个是从小养尊处优、娇媚华贵的资本家**,解放前资本家是被打倒对象,被万人唾弃的。
但20世纪50年代的沧桑巨变让他们俩人走到了一起。江德福在舞会上结识美丽的安杰,虽然他冒冒失失,又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组建了成分不相匹配的小家庭。问题是不相匹配的何止是出身,还有各自的阅历、学历以及人生态度,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打打闹闹,吵架拌嘴,俨然成了家庭常态。
安杰其实一开始是看不上江德福的,嫌弃他大老粗,但因为解放后资本家被打倒家庭没落,需要江德福的军人身份来帮助家里,两人从生活的习惯,认知,知识,教育(包括对孩子的教育),生活态度可以说经历了大半辈子的磨合。
江德福受安杰影响改变了很多,安杰也在经历生活后改变很多,从什么都不会的大**到什么都会,一生跟着江德福的步伐。喜欢安杰不论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下,保持自己讲究生活的态度,自尊心强不服输的性格。
父母年代的爱情是平凡朴实伟大的,是最美的爱情。羡慕那种同甘共苦走完一生的爱情。向父母那个时代的爱情致敬。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晚秋》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晚秋》观后感1《晚秋》在韩、日影史上共拍过五次,最早的版本由李晚熙于1966年拍摄。金泰勇这个版本节奏看似缓慢,实则是编剧把一些明线暗化,通过安娜与勋的心理变化,折射出两人几乎平行与延续的镜面关系。不是好看,而是耐人寻味,因为它不是说出来的故事,而是藏着的包袱。
片中隐藏着不少伏笔,饭桌上的吵架是全片的高潮,“你为什么用他的叉子”中的“叉子”其实是双关语,指代安娜自己。安娜的丈夫是被王晶所杀(假释后第一次见到王晶,后者说:那天,我本来想回去的。)而安娜是被栽赃,这与后来的勋、玉和老公的关系互成镜像。
片中有两场戏设计的匠心十足,完美契合角色心理:游乐场的戏中戏,安娜与勋原本是“游乐场舞台”的主角,后来却成了坐在“碰碰车座椅”里的观众,他们为“默片式”的情侣配音,这种台词代入设计既让观众视角与角色视角重合,又以旁观者身份对“当局者迷”做出了解答。安娜看似自说自话,实际上是她多年来的心声。她有太多想法不敢质问王晶,而勋如他的牛郎身份一般,以一个合格的玩伴态度来扮演“王晶”做出回应。正因如此,洞悉心事的勋在后来的餐会上与王晶互生争执。
“好”与“坏”的段落,则是勋打破安娜心理的第四堵墙。她用读不懂的表情向他倾吐听不懂的言语,明知那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能够评论的。可她的忧伤或幸福,不用说也明白,因为两人的心正以同样的频率悸动着。这段情节过后的勋成为另一种“安娜”的延续,因为他后来与玉的关系等同于先前安娜与丈夫的关系,只是命运截然不同。
两人重新坐上长途车时,看似是个完美的收局,岂料后来还有一个拖沓的20分钟。这段情节实际上是勋对应于安娜另一种命运的写照。勋在玉的老公栽赃后所进行反击,同样回到了先前那个“叉子”的问题上。这次他被“抢叉子”的人做掉了,所以最后的警车不是抓勋,而是为他收尸。因为他早就有了预见性,所以才和安娜有了那场那意味深长的法兰西长吻。“出狱以后来这里见面”是对安娜的安慰,也是一种漫长的告别。安娜买咖啡回来,通过警车的无线电获悉了死讯,所以才突然惊慌失措。警车在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每一次都犹如死神一般,第一次带走了安娜的老公、第二次是玉、最后是勋。
末了,安娜的等待和自说自话实际上是一种希望,也是对应了“我不会等你的”和“出狱后来这里见面”的坚持。——勋在幽灵超市和安娜短暂离别去见玉,希望安娜等他,她说“我不会等你的”,他说“我知道你不会等”,而后他耽误了时间,她也没有久等下去。最后的咖啡等待,安娜明知道自己等不到,所以才道出了一句“你好,好久不见。”
《晚秋》观后感2估计去看《晚秋》的大部分男人,都是冲着汤唯去的,大部分女人都是冲着玄彬去的。坐在**院里,从头到尾,居然都猜不到接下来会如何发展,甚至觉得**快拍不下去了,这种感觉让我无比沮丧。当安娜坐在咖啡馆里,说着好久不见,字幕升起时,心里想着:就这么结束啦?
由于《晚秋》得了很多奖,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说自己没看懂,只好回去慢慢反刍,争取“看懂”。满心以为肯定是因为被剪了好多导致没看懂,结果上网一搜,原来号称一刀没剪,彻底无语。
回到家,琢磨着为啥取名叫《晚秋》,一是因为故事发生的季节,二是主人公的心境,三是因为这是翻拍片,以前就叫《晚秋》。韩国导演,所以故事的展开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那段感情好像从来没有开始,但又开始了,只是找不准从哪里开始的。最开始也许是安娜坐在碰碰车里,跟着勋疯疯癫癫的给那对异国情侣配音。直到安娜用勋不懂的中国话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勋用仅有的两个中国字“好”和“坏”回应,从那一刻,安娜打开了心扉,爱上了那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从网上看到一个名词,好像叫公路**,是“一路走一路爱”的模式,也是“爱上陌生人”的模式。一个只有72小时自由的女囚,一个玩世不恭最后被陷害背上人命的花花公子,两个人在车上开始了一段不那么灿烂耀眼的晚秋式爱情。久被囚禁的安娜买了新衣服,化了妆,但无奈心境难改。直到看到那个曾经心仪的男人,发现他就有了家庭和孩子,那一刻,我突然有了整部**唯一的一个猜测:安娜是为了王晶顶罪的,杀人的是王晶,所以才有了安娜回到案发现场,吞食了丈夫手中那张和王晶的合影。但付出往往未必有回报,枯木往往能逢春,而逢春未必能开花结果,命运就是如此弄人。
最后,出狱的安娜在咖啡馆看到勋了吗?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最后悬念。设想一下,如果勋逃走了,没有被警察带走,他也不可能盘下公路边的咖啡馆,在美国一个逃犯开咖啡馆没那么容易吧?除非他一直在那家咖啡馆打杂,也就是说安娜进咖啡馆时没有看到他,这个可能性显然不大。如果勋没有逃走,被警察带走了,那么涉嫌杀人抢劫的他没那么容易脱罪,更不可能2年就出狱。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安娜是在和想象中的勋说好久不见,这才符合晚秋萧瑟的气质。
《晚秋》肯定是好**,我只能这么承认。好**有两种,一种本身就是一锅浓郁的鸡汤,或者是一壶清冽的茶水,让观众品了大呼过瘾,感慨万千。还有一种本身就是白开水,毫无滋味,每个观众都可以往里面自行加料,可能最后变成珍珠奶茶,也可能变成摩卡咖啡,给人无限联想,滋味千变万化,《晚秋》无疑是后者。
《晚秋》观后感3深秋之爱,迟来的爱,注定是凄美而动人的。这部影片的名字一开始博得了我的好感,我看了下,主演是汤唯与玄彬,应该能看。
这是一个身负命案的女囚徒与吃软饭的小白脸混混之间的故事。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白脸。而是一个被人追杀,命悬一线的小白脸。她为了他付了跑路费,他便决意以情回报。影片立意不错,选取了两个命运不堪,同病相怜的人,展开这场动人的死亡之爱。爱就是人与人之间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之情。
汤唯饰演的弑父囚徒安娜,是一个性格坚毅,情深意重的女人。她无疑是痛苦的,为了爱背叛丈夫,又同样是为了爱,她反抗了丈夫的暴虐,杀戮了丈夫同婚姻。她逃脱了婚姻的牢笼,却走向现实的牢笼。但她觉得一切都值,因为有爱可以寄托。但当母亲与亲情的离去,情人的冷酷背叛,她彻底尝到了死亡的味道,那么苦不堪言。她沉默不语,却伤心欲绝。也许一个人痛到极点就变得懵懵懂懂的,她就这样跌撞徘徊在站台边界。
与凝重的安娜角色相比,玄彬饰演的玩世不恭、掌控女人得心应手的混混,本来相对轻松活泼,但因为遭遇追杀而瞬间将角色拉入到恐慌的绝境中。她借他钱,他以表相押,心怀不轨。故事本来平淡无奇。可她内心的荒凉与绝望被他深深感受到了,让他看到了自己,一样孤独无依。尤其是安娜要他提供性服务,却又挣扎着将他摔开,他无比震惊地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情感漩涡正残酷地吞噬着她。一种同情油然而生,他想保护她,就像保护他自己一样,一场爱情故事由此拉开帷幕。当中的种种细节还是刻画的比较到位的,人物的情感演绎也比较到位,尤其是游乐园那幕配音戏与舞蹈演绎,真正实现了故事男女主角的感情对话与内心互动。
比较令人难忘的有两处情节,一个是勋以仅有的“好坏”两个中文词完成与安娜的情感交流,分享了她痛心的情感经历。语言在爱情中的作用并不大,爱情只要凭着内心的感觉来牵引即可。一个是勋为安娜向情人讨回公道,以乱用叉子这一隐喻,彻底将安娜内心苦水一股脑引出,从而平复了她的怨愤情绪。
故事的高潮在于爱的真正出场。爱的存在是不在场,当勋被情敌围堵,嗅到了死亡的味道,他本能地不是想抓紧自己的生命,而是比生命更宝贵的爱。那之前在他与安娜之间的点点滴滴,直至疯狂汹涌成海洋的爱,在勋与爱娜河边的狂吻之中呈现,他狠命的亲吻着安娜,他知道,他是无比的`幸福。永别了,我的爱,他与安娜做了死亡约定。
整个影片以死亡开始,以死亡结束,爱却真实地发生了,诚挚而感人。
《晚秋》观后感4早春时看《晚秋》,同是风衣时节,只是屏幕外桃花已开,故事里的一切则是料想中的归于沉寂。
虽然未看过原作和其他几版翻拍作品,但据说这几个版本都利用自然中的萧瑟秋景烘托主人公,并成为经典。显然,如今这部《晚秋》相比起来,放弃了这些元素,镜头中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太多凸显典型晚秋时节的意象。一座对众多观众来说很陌生,甚至对男女主人公而言也是异乡的城市——西雅图,其一成不变的、由深浅不一的灰堆砌的城市背景,与善感的自然秋景相反,淡漠的注视着故事的发生。我们只能由松垮的风衣、暖手的咖啡、不时氤氲的雾气迷茫的感觉到什么,幸运的是,这使主人公的情绪极为易感,使我们逐步内化。
虽然汤唯持久不变的面瘫使我感到一阵阵无奈,但这确实也源于剧中Anna的无奈——母亲的离开、情人的背弃、未完待续的牢狱生活,再加上一个聒噪又混乱的大家庭。在我看来,这个家庭的设置未免有些画蛇添足,不同国籍的二人同处异国的城市,身上还各藏一段非常的经历,这些东西本已经足够铺述。可如今一群人上演分遗产大戏,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迫使人又开始思及黑色幽默、家庭伦理、文化差异……着实有些兔眼迷离。
关于Anna和Hun,原谅我,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两个太寻常的名字,普通常见得就像两个符号,或者说,Anna应该是有个中文本名,而Hun也应有个韩文全名,但它们被悄悄地掩盖了。同样很容易想到的是,这两个人身上本来有更多的故事、细节与情感,但它们同样也被悄悄遮蔽了。我宁愿相信这是两个人共同的默契。
诚然,他们向彼此自觉或不自觉的倾吐了很多,但我们不都是这样么?与自己最亲近的人默默无言,却能向陌生人说说心里话。他向她坦言自己是个牛郎时,未尝没有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之后我们分道扬镳。她说Do you want me时,又何尝不是想负气地尽一次最后的狂欢。好?坏?爱情本身就无所谓好坏,更何况在我看来他们之间从未有过爱情。两个始终在路上的人,一个不知道自己会落脚哪里,一个干脆拒绝想自己的目的地。我们边走边爱,我们左手温暖右手,如此而已。
那支数次被拒绝的表,恰是被拒绝的时间。我们假装不知道时间的流逝,亦不想下一秒会到哪里,一晌贪欢。
两年后再见,没有时间地点。她应该知道他会不会来,但也许她只是在完成等待这个动作本身。毕竟有人可以等待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