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的眼中,90后和00后都是幸福的一代人,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样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倘若因此评价90后和00后两代人不行,就是一个说法偏颇的错误认定。 对于这样具有主观性的说法,白岩松提倡善待年轻人。
70后和80后的人们见证了中国曲折前进的道路,他们刚刚结束了一个时代浩劫,把生活恢复到正轨之上,又马上见证了中国快速前进的辉煌。 当中国进入到稳步前进的正轨当中,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90后和00后必然会被误会。
在很多70后和80后的眼中,90后和00后的这两代人都是吃着蜜糖长大的孩子,同时还认定两代人都是温室中的花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他们口中的这种偏见逐渐加深,随之相伴的是呼吁正视年轻两代人的生活。
90后和00后真的如此幸福吗?从某些角度而言,他们的童年成长经历确实要比70后和80后的人们幸福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之后的人生也是如此。 70后和80后在国家的计划经济时代下能够学习和把握机遇确实显得十分珍贵,家庭人口众多必然会减少他们面对人生后半段的负担。
70后和80后的童年大多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在养老方面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往往每家人都有几个子女。 一家人相互扶持成长,到了老人需要被赡养的时候,义务分散在了几个儿女身上并没有什么压力,这也是他们能够享受安稳养老生活的原因之一。
反观90后和00后,双方出现了两极反转。90后和00后两代人的成长,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在少生优生的观念下,许多孩子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刚出生的时候看似众星捧月,一些成年人都围绕孩子的成长而付出,到了孩子步入成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另一种状态。
随着时光流逝,成年人也会变得精力衰退步入年老生活,而此时他们的养老义务就落到了90后一代人。 独生子女往往在童年时候很幸福,但是进入中年生活就会很痛苦,巨大的 社会 压力落在他们的身上,自顾不暇的同时还要关注老人生活,倘若还有家庭更是要深陷经济压力当中。
实现经济自由对于这一代人而言是终生的梦想,上有老下有小身边还有伴,这么几口人的生活压力同时堆积在一个中年人的身上必然能够压垮他们的脊梁。 这就是大多数90后现状,很多人不能选择忽视自己的出身,自然要承担养老的义务,因此,也引起了他们的厌婚情绪。
很多90后在70后80后一代人眼中是离经叛道的一代人,他们总是会觉得90后这一代人已经垮掉。 离经叛道表现在他们对婚姻的拒绝,老一代人认为结婚是人生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对于许多90后而言早已经不是如此。
在经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拼命加班熬夜地工作并不能够让他们摆脱生活的压力,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减少面对压力的可能。结婚不只是一个环节更意味着要承担一份责任,步入婚姻的殿堂同时也会多几个身份角色。
从爱人到父亲或母亲,两个人的生活随着时间的转变可能会变成三个人甚至四个人。 抚养子嗣在人类 社会 意味着不小的经济压力,从孩子的生活到教育,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谋划。
中国 社会 从来都不缺乏对教育的追求,谁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于他人,反噬在父母身上成为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意识到抚养子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几十年的 情感 付出加上已经一目了然的经济账单压垮了许多身为独生子女的90后,他们对婚姻的厌恶实际上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无奈。
不只是90后,00后在70后80后的人眼中已经凋零,最早的一批00后不过才成年三年而已,但是 社会 已经迫不及待地打上他们的标签:凋零。 这样的恶意应该被制止,白岩松曾经说过:
00后当中的一部分人也已经开始踏入 社会 ,他们和90后面对的压力基本上差不多,两代人在 社会 舆论当中背负了太多。这些恶意评价对于他们而言都太具有主观性,真切地了解之后不应该如此评价他们。
每代人和每代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困境,谁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时代经历而贸然评价他人。 也许70后80后直面过饥饿和威胁生命的苦难,但是90后和00后也并非如老一辈们想象的那般安逸。
用自己的标准来框架他人的生活实在是一种狭隘的做法, 社会 之所以是在进步和发展就证明了当代人努力的结果并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盼,作为如今 社会 的中流砥柱,90后也在用自己的付出来证明时代的选择并没有错误。
00后对于如今的压力也在学习如何改变,既然每一代人都没有放弃拼搏,努力的方向也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否定每一代人的生活, 生活质量的改变并不能够代表没有烦恼,这一观念才是能够营造良好 社会 氛围的基石之一。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我们提倡抱着宽容的心态鼓励他们,同样对于下一代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把这种态度传递下去 。 社会 需要我们对彼此具有更大的宽容心,只有在足够的包容心下,我们才不至于让年轻人战战兢兢地面对这个时代随时可能产生的下一个问题,给他们多一点力量和鼓励也许能够让我们更快地迎来 社会 更加美好的一面。
9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这群人踏上职场找工作的时候,呈现出了和70,80后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对于选择工作的考量因素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90后在还没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对自己抱有比较大预期,很多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应该达到8000甚至更多,月薪过万甚至成为了这一代年轻人对于薪资追求的门槛。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月薪过万真的已经成为90后的正常工资水平了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我们大家口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近几年的平均工资也只在8000-10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就更不用说了,至少在一线城市的水平上打六折,很多二三线的社会平均工资都是徘徊在5000元左右。
当你超过了当地平均工资,有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者你的收入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人,可以从温饱线转向中产阶级发展,但是这个阶级的跨越,有人刚毕业的时候就完成了,但是有人用了10年的时间依旧在努力奋斗。对于这一代90后来说,在很多人眼里都把月薪过万当作是自己职业生涯工资的门槛,必定会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为了了解90后的生活现状,采访了身边几位在一线和二三线的朋友,看看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是怎么样的。
一、一线城市里的煎熬和痛苦
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小张,在一家北京的私企做财会人员,29岁,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是1万5,大学毕业的学校是普通的二本学校,自己的家也是在不起眼的小县城,但是毕业后因为对于梦想的坚持,想出来闯一闯,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打拼奋斗。
小张刚去北京的时候,自己第一份实习工作的工资是1500一个月,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她来说,这样的工资真的需要自己对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下班的时候不舍得打车,只好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走回家,这样的日子,她承受了一年。
第二年,小张情况有所好转,转正了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升职和加薪,但是对于小张自己来说,工作了这么多年,其实在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上并没有得到快速的升迁,无论是升职加薪都是按部就班,到现在的位置和工资其实也并不是一个令自己非常满意的情况。每个月工资1万5,看上去能令很多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虽然工资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没有这几年北京上涨房价的零头。
虽然后面嫁了一个在老家有两套房的老公,但是小张的焦虑丝毫没有减轻多少,想想未来家庭的支出和孩子的支出,就觉得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在北京这样的生活成本之下,有人计算过的,要实现财务自由至少得有400亿的存款
小张自己和他的老公都不是北京人,没有北京户口,买房和未来孩子的教育都会是很大的问题,夫妻俩一个月的加起来的工资4万块左右,老公在互联网行业,现在岁数大了,中年危机感也是越来越重,失业的风险也很大。夫妻俩根本不敢要孩子,没户口只能上私立学校,光是孩子的教育就有可能让夫妻俩喘不过气来,未来如果还打算在北京买房买车,即使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依旧会有巨大的还贷压力。
总结:一线城市的90后,虽然收入和工资的绝对值上实现了从温饱到中产的跨越,看似光鲜生活的背后,其实都是忍辱负重前行,说得难听一点,夫妻俩的生活,可能还没有月薪5000的上班族生活来得轻松和自在,有的时候能力越大,工资越高的时候,欲望也会被放大,同时自己背负的压力也会变大,自己想要的更多,想要生活更好,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
二、二线城市的当下和未来
另一位主人公是小李,身居二线城市,25岁,目前的工作是国企的技术人员,工资每个月1万多一点,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工作3年了,在同龄人之和同辈之间小李的收入并不算高,但是达到如今的收入水平也会自己的一点一滴努力换来的。
因为需要租房,其实月薪1万的小李也存不下什么钱来,扣除房租,平时的吃穿也就没剩下什么了,幸运的是小李目前是一个人单身的生活,要是找一个女朋友的话,估计得过上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的生活。
对于小李来说,虽然一个月1万块的工资不能让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大多数自己想买的都能买,和他同龄年轻人很多人都是过着负债的生活,小李虽然存不下什么钱来,但是不至于让自己过上负债的生活,不用为了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还有还不上的可能,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焦虑之中,恶性循环。现在小李就是想玩就买,想玩就玩,毕竟月薪1万在二线城市也不能算差。
小李的心态就是典型的90后心态,尽可能只着眼于当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能让现在的自己开心就行了。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就这么简单,钱就是拿来买快乐的。
总结:二线城市90后实现高收入比较困难,但是相对于一线城市,90后更注重当下的生活,月薪过万或许是跨越阶级的标准,但是多数人更愿意享受生活。让自己不负债,尽可能地去追求生活的快乐,是一线城市之外的90就对于工作和工资的追求。
90后到底工资多少才算正常,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怎样才算符合“正常”这个定义呢?每个人对于工资看待的态度也不一样,就像上面两位主人公一样,有人月薪1万5,活得不如狗,有人月薪1万,却发现生活很美好。90后多少工资才算正常?来自于内心的判断,你觉得值了,月薪3000也正常,你觉得不值,月薪3万依旧会嫌少。
90后和00后不同于现在的60后和70后,60后和70后的人现在处于社会的中坚力量,处于具有发言权的地位。老一辈的人已渐渐退出社会发展革新的舞台,60后和70后在社会各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他们现在开始接手这个社会,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可以说60后和70后是这个时代的领导者。
90后和00后也不同于已有好几年社会工作经验的80后,曾经被批判“不靠谱”的80后貌似在步入社会的几年内懂得了横冲直撞的代价,渐渐学会收敛自己的傲气和锋芒。为了努力摆脱“不靠谱”的标签,他们习惯学着大人的模样,西装革履地讨论着世界的方向。
而9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充满着荆棘,可是他们不畏惧。或许是还没有经历太深刻的磨难和痛苦,90后保持着自己的个信,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他们会勇敢的对权威说不,也会因为小小的感动而泪流满面。 00后,还没有走出学校的象牙塔,还没有脱离父母的庇佑。沉浸在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想象中,肆无忌惮的张牙舞爪,摩拳擦掌地想向这个社会证明他们的力量。
如果把90后的孩子比作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新力量,他们对这个社会充满着好奇。就像是爱丽丝闯入红桃皇后的世界一样,勇敢的90后,绝对不会因为权力而轻易屈服。请善待这样的真诚吧。我们常常因为畏惧别人的权势,而轻易妥协。而90后的勇敢,不正是很多人缺失的宝贵精神么?你可以说90后是一群毛头小子愣头青。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没有超高效的工作技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年轻,而去否定这一代。他们也有他们那一代的优点:开朗、乐观、想法天马行空、善于创新。与其苛刻地去改变90后,还不如怀着包容的心情去善诱他们。未来的90后,必定会以创新的想法改变这个社会,组成一个新的格局。
而更加年轻的00后,就像是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孩子一样,他们现在或许叛逆、或许天真又或许孤僻另类。但是,他们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啊。像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样,他们需要社会的灌溉,需要社会正确的引导,需要社会的包容和善待。请让他们在灿烂的年纪,先学会充实自己,多给他们一些发展的空间。请不要担心他们会走偏道路,在未来会不懂得保护自己而遍体鳞伤。与其把他们的未来复制为现在的你我,还不如让他们保持活力。只要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请相信他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幸福!
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时候真的觉得8090后,他们的情感是最悲哀的;普遍离婚率提高的也是80后和90后,总之我觉得80和90后是挺悲哀的一个时代!8090后他们的年龄是相差不多的,所以他们的情感经历和处世观点,还是有一些相同的;在很多问题观点上,他们之间的话题不至于代沟有多么的大!
80后离婚的比70后的多,主要是自己对于情感的认知是和70后不同的,80后对于情感还是选择的自由恋爱,很少有人是被父母逼婚的;可是70后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所以他们是有代沟的,而90后他们也是自由恋爱的多,而在这些恋爱当中,和80后最相近的是,可以支持你没钱,还是会依然选择跟你在一起生活的!
而现在的00后,基本都是靠物质生活了,他们觉得只要有钱就代表了是有感情的,这是这个社会的无奈,而8090后都是可以支持没有物质的婚姻的;所以他们对待情感的认知肯定是和别的时代不同的!而他们这两个时代,之所以会经常在情感上缺乏稳定性和深刻性,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于情感的认知!
他们把感情太当一回事了,所以如果对方在自己要求的感情中出现一点错误的话,他们是会直接断了这份关系的,所以在他们当中是永远看不到一段感情能够有多长久的,这也就是他们在情感当中的一些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作为8090后,他们面对这个社会上的一些压力,真的是让自己挺累的!
1,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80后和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
2,嫉妒心比较强:一些学生嫉妒心比较强,看不惯别人比他(她)强,我没有的别人不能有,不允许别人比我“拽”,否则他们就会搞些小动作,甚至会想方设法让你“拽不起来”。
3,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
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
扩展资料:
90后性格特点:
1、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3、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
5、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6、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
7、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
8、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9、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
10、90后的内心比较孤独,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
11、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和办事准则,喜欢推陈出新。
-90后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论文
摘 要:“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着自己的普遍特性,也有着自己的普遍不足。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正视“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对策,努力帮助他们在步入社会时顺利完成心理健康成熟的过程。
“90后”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90”后在不断的成长,“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关注他们鲜明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个性特点的同时,这一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积极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高校“90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能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90后”大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认知上,“90后”孩子接受能力强、有特长,但很多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在情感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在意志上,忍耐力较差,缺乏吃苦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行为上,竭力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信仰缺失
在现实中,“90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道德榜样感到陌生。虽然有学生表示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思维活
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思想富于变化,敢闯敢拼。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90后”信仰缺失。大多数的“90后”热衷研究星相运事,对动漫情有独钟。“90后”心中最敬仰的文学家大部分是时下流行的网络通俗作家,没有高品位的志趣,缺失真正的信仰,盲目崇拜偶像。他们对偶像往往美化,对他们的缺点及不足往往回避或弱化。在这些偶像的影响下,许多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人生信仰的解读开始倾向单一与狭隘。“90后”的成长显得有些迷茫,许多“90后”大学生对人生价值、人生信仰的解读倾向单一与狭隘,甚至慢慢缺失。
2心智“伪成人化”
“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独门独户的住宅模式使“90”后的孩子们和同年龄段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大量减少。平时,围着他们转的都是成年人。当“70后”“80后”享受他们美好章年的时候,“90”却早早地被关进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玩本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一旦被压抑和束缚,必然要寻求新的突破口。“90”生活在各种资讯来源极为丰富的时代,每天的信息量也是数不胜数,不懂选择的孩子们就在不由自主地陷入流行文化的漩涡之中,耳濡目染之下逐渐被改变了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在“90”的成长环境中,成人社会诸多负面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加速了他们的“成人化”进程。社会、家庭等种种原因催生了“90”心智的伪成人化。
3行为幼稚化
“90后”大学生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他们在行为上表现
出很高的自主性,但实际是假性成熟。处于幼稚到成熟转折点的“90后”,仍未走出他们心理的断乳期。因此,他们渴望独立,具有较强叛逆意识,但又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他们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特立独行、张扬个性,行为冲动缺乏考虑,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
4抗挫折能力弱
在“再苦不能苦孩子一的心态下,父辈们给“90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成长环境,“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良好,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不足,成为这一代的通病。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私的一面,有问题首先想到的推脱责任,经常有意地把挫折夸大。他们从小远离生活的磨砺,稍遇挫折就选择逃避或放弃。
二、针对“90后”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如何对他们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这个特殊群体能更好的完成大学学业呢?
1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家庭、个人及社会的各种因素,“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学生有自闭、忧郁、强迫等症状。家庭环境使他们出现了自私自利,不善交际的性格。当他们习惯于父母安排好一切,却要离开家庭的怀抱,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环境学习、生活的时候,遇到四人同住一室,甚至六人,八人一室这样的环境,势必在心理上会形成落差,造成阴影,同学矛盾在所难免。这时,面对种种压力,心理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体现在适应能力差,不
善于集体生活,自私自利,不懂得宽容与忍让,甚至生活无法自理,比如洗衣服,叠被子。诸如其它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9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贾丽娟在《“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研究》一文中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最大。所以,要做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方面,都应及时的了解学生所想,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如有问题及时解决。家庭里,家长要主动积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学校里,高校辅导员是和学生最近距离接触的人,在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抓住重点、因人而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来源于家庭,有些来源于社会,有些来源于生活,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分析原因,针对具体情况,抓住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能用固定的模式,要因人而异,分析个人心理问题的起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个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辅导与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获得人的全面发展。而尊重学生个人的特点,结合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充分尊重“90后”大学生个性和人格,因人而异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教育
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如在“90后”大学生中仍存在较大比例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的存在就意味着不等式在某些层面的存在,这对于还没有心理成熟的“90后”大学生一定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认识误区,此时在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加大人文关怀,缓解心理落差。
4要转变、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有心理障碍才需要教育”的观念,采用课堂教育、个别教育、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预防问题的产生。要坚持课堂教学和 主题教育 相结合,坚持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坚持目标引导和层次化教育相结合。同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个别治疗,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网络为辅,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着自己的普遍特性,也有着自己的普遍不足。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正视“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对策,努力帮助他们在步入社会时顺利完成心理健康成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何秀成 闫翔 张洁宝 于佳浅议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智201220期
[2] 李晓雪浅谈“80后”、“90后” 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2
1、想开点:没房没车也不能太着急,得想开点,不要去和有钱的人比较,自己能够健康的活着也是幸福的,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情。
2、不堕落:自己没房没车,也不要自甘堕落,走歪路,要是消沉下去了,会比现在的日子更悲催,努力奋斗,多挣钱,努力改变现状。
3、不啃老:自己没房没车,也不要去啃老去,父母年纪都大了,养大自己已经不容易,还没有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依然让他们帮自己,会心里有亏的,要靠自己。
4、认准目标:自己没房没车,在想改变的同时,要认准一个目标,如何去改变,并且要脚踏实地的去干,不怕吃苦,坚持下去就会改变的。
5、相信爱情:没房没车也要相信爱情,相信这世上还有不图钱财,同样相信两个人相爱比什么都重要的人的,用爱情激励自己积极向上。
6、到女方家:现在生活都开放了,娶个媳妇又这么难,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男方也可以到女方家里,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的打拼,先成家再立业。
90后的现状没办法泛泛而谈。
首先,跟随80后老去的90年代的“叔叔阿姨”们基本赴80后尘,开始了养娃儿唱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也不一样,有的背负高额房贷车贷,挣扎在温饱线上,也有人没有房车压力,就会过得轻松些。马上而立之年,或已在工作中稳定,或正拼搏奋斗着抵抗中年危机的到来。
刚毕业的9695后更多的在职场还是努力奋斗着。
当然还有一批也可以成为90后,但更接近千禧年的孩子们这会儿还在象牙塔里,或观望,或努力学习,寻找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在快速的知识共享时代,共同点就是大家无论到哪里,大家都会手捧手机,或读书,或学习,或聊工作,抑或刷抖音放松,殊不知越想放松反而越紧张。
不过最近还发现了有另外一群人,他们正常上班,下了班学习,工作学习以外的时间会有兼职,有社交,他们生活的很有规律,他们乐观,有计划,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怎么去获得。他们也是90后大军中的一员。我想这才是年轻一代该有的样子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