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第1张

【 #教案# 导语】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朗读)

 教学提示:

 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

 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学提示:

 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

 教学提示:

 ①感悟“驮”字的巧思。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③感受“妆成红颜”的巧思。这白头苍苍的芦苇,因为这夕阳的映照,似乎被打扮成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奇妙的巧思呀。

 2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充满诗意的画面中。(配乐学生朗读)

 3让我们轻轻闭上双眼,夕阳西下,倦鸟归林,江水瑟瑟……让我们想象这样的画面听同学读,让我们一起背一背,把这样的画面印在脑中,记在心里。配乐背诵全诗。

 三、自学第二首诗歌。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请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四个方法自学《花牛歌》,在学习单上完成自评。

 ②同桌合作,交流自学情况并相互评价。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花牛歌》。教师提示学生,“悟巧思”为挑战要求,可选择完成。

 3师生、生生结合自学情况展开交流。

 教学提示:

 ①说景物。结合画面理解“剪秋萝”。辨别“小尾巴”是不是景物。

 ②想画面。结合语句想象花牛的自由自在,悠闲自乐。

 ③悟巧思。感受诗歌反复的手法。根据学生的读悟情况,机动引导学生感受“霸占”“偷渡”中巧妙的构思。

 4配乐朗读、背诵诗歌。

 四、小结。

 当我们再读到现代诗的时候,可以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的方法自己尝试学一学。

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二)学习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罗”、“眠”、“霸”、“占”,积累“压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的美,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散文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扩词法,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读诗题,想象画面

 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花牛歌》,齐读课题。说一说:读了诗题,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用拘泥于诗歌表现的画面和意境,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点燃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诗歌的小节。

 2小组合作学习。

 (1)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卡片,并用生字组词。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学生分节朗读,在师生点评中指导学生读准“眠、巢、霸占、滴溜溜、偷渡”的字音,读好“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两个句子。

 4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闭眼想象:草地上的花牛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诗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文本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将想象的主体聚焦在自由、悠闲、可爱的小花牛身上。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花牛坐、眠、走、做梦这四幅画。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学第1节

 (1)出示课文插图,这幅插图画的是哪一小节内容?

 (2)学生自由读第1节,找一找这里写了哪些景物?

 (3)指导想象:花牛的颜色、样子、动作等;草地和剪秋罗的颜色、样子等;花牛、剪秋罗可能会说些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写出关键词,如(黑白相间)的花牛、(软绵绵)的草地、(美丽)的剪秋罗等。

 (4)指导学生凭借想象说出第1节所描写的画面,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

 (5)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第1节。

 (6)总结想象的方法:抓关键词,从颜色、样子、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想象,能让画面更生动。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4节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运用上面学的想象方法开展学习。

 小组学习步骤:

 (1)大声朗读诗歌,圈出这节诗写了哪些景物?

 (2)逐句想象画面内容,再连起来说一说。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

 (4)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

 全班分享,重点指导第2节“眠”“霸占”,第3节“滴溜溜”,第4节“偷渡”的想象。

 小结:多么自由、悠闲的小花牛啊,指导学生讲述整首诗的画面。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扩词法指导想象第1节诗,让学生懂得通过抓关键词,从颜色、样子、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想象,能让画面更生动;放手让学生小组学习后三节,通过对扩词法的操练,让学生掌握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花牛的自由、俏皮、悠闲。

 (四)作业布置:

 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发挥你的想象,仿写1-2节。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仿写诗歌,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

 (五)课后延伸

 课后找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歌朗读。

4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雨后天

 林徽因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

 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江面,翻飞的鸟儿,悠闲漫步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感受,就一定就发现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5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4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