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既可以表现为个体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既可以表现为个体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品德的心理结构内容包括有哪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来看看,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品德的心理结构有哪些”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品德的心理结构有哪些
(1)道德认识
亦称为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如我们常说的“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4)道德行为
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如“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
拓展阅读: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品德结构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品德的四个心理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有了道德认知,伴随着产生道德体验,紧跟着发生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意志起着调节作用。但是品德中的各成分又是不均匀的,在其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水平的差异。
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有些研究结果表明:道德认识可以分为道德知觉、道德表象、道德判断和道德意识等层次;道德情感可以分为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可以分为简单的道德行动、道德模仿行为、初期道德意志行动(即不完全自觉)和自觉的道德行为。
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和连续性。如道德行为由原来的被动、不稳定发展为主动的、稳定的行为。总的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遵循“依从-认同-内化(信奉)”的原则。
品德心理结构的稳定和可变性。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因此说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稳定性。但品德结构中的个别心理成分又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说品德的心理结构还具有可变性。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一般顺序是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但也可以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开始,也可从激起主体的道德情感入手,还可以从提高其道德认识做起,或同时并进、相互促进。
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阶段性。从品德发展来看,个体的品德发展有年龄阶段的特点。如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了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和公正道德阶段。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水平六阶段。佐西莫夫斯基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阶段、六时期学说。
品德心理结构(mental structure of morality),是指各种品德心理成分按照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一般认为,其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 [1]
详细信息编辑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当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体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内部过程。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认知的支配下采取的对他人、对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也是个体道德认知的外部表现和品德的重要标志。
这四种成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由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构成的道德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1]
其他学者观点编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不少心理学家不同意这种知、情、意、行的“四分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主张。
中国章志光从品德形成的动态结构的角度,将品德结构分成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三个维度。
1)生成结构是指个体从非道德状态过渡到开始出现道德行为或初步形成品德的心理过程,即个体活动道德规范的行为经验、产生是非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2)执行结构是指个体在品德生成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意识地对待得到情境,经历内部冲突、主动定向、考虑决策和调节行为等环节的一种复杂心理过程及其结构。
3)定型结构是指个体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品德结构。
林崇德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品德结构是一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多序列的动态的开放性的整体和系统,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 [1]
一是品德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即道德动机系统和关系系统,即道德动机系统和道德行为方式系统;
二是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品德心理特征系统;
三是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即对道德规范的意识和注意的品德定向系统、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产生道德行为的品德操作系统和品德的反馈调节系统。
品德的结构如下:
1、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学习道德规范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引发和调节道德行为。
品德结构是指组成个体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及构成方式。中国心理学界对此有争论,较多倾向于采用四要素说,即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道德认识又称道德观念,是对道德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是个人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活动。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上述四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由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构成的道德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
1、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各种品德心理成分按照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其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
2、道德认知是个体对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
3、道德情感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4、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内部过程;
5、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认知的支配下采取的对他人、对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也是个体道德认知的外部表现和品德的重要标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