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装饰性雕塑与中国的写意性雕塑交融,形成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有风格,并呈现着由装饰性为主向写意性为主的转化,这是石窟雕塑的总趋势。
中国雕塑往往有背景的描绘,独立的圆雕毕竟在表现空间体量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背景中图像的雕绘可以起到意蕴方面的补充。中国特有的塑绘结合的艺术,寓装饰性于空间感中,那山水画一般的空灵意境之表现,使得有限的空间深远化、无限化了。
以形写神,重表现以及情感因素
传神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要求。面部表情是最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佛的庄严、观音的慈祥、愤怒的天王、骡悍的力士都要通过人的眼神、嘴唇的微妙变化传达出来,当然,眼睛离不开五官的谐和,神态也离不开身姿手势的表征。除个体形象本身的传神之外,传神还表现在人物关系之间及巨幅造像的整体意境中。
石窟艺术中那些最为美丽的人体雕塑,盛唐的飞天、菩萨、供养人往往衣着华美而富有表现力。中国的人体雕塑很注意在服装刻画上下功夫,表现了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不仅雕像衣服质地的轻薄、厚重之感能真切地刻画出来,人们更常常通过衣纹的走向折变表现人体绅动态、身段,甚至巧妙地利用衣纹的特征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性格。而西方雕塑多为裸体人像,没有用衣饰来充当表现人物情感的工具,
一切都通过裸露于外的筋肉及面部表情、外在动态姿式表达出来。这也构成中国雕塑的一大特色。
线的艺术
中国绘画重线条的表现力也影响到中国雕塑的风格。以体积为主要表现手段,并辅之以既有表现力又有形式美的线条,这就使中国传统雕塑在世界雕塑中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风格。
与突出团块、光影效果的雕塑造型方法相比,突出线条作用是一种概括性极强的造型方法。中国雕塑运用抽象于万事万物的形式枣线条概括物象的形态神情,能获得圆满的立体效果。这个效果不在雕塑实在的形态上,而超乎于形表之外,它产生于观赏者的头脑,是一种由主体精神补充上去的立体空间感。
在佛教造像中,常用粗硬的线条刻画出迎叶的“瘦”与天王的“猛”,用细柔的阴刻线刻画菩萨颈下横纹,表现其肌肤的丰腴细腻。在人物衣纹的处理方面更见出线条的功夫与魅力。如麦积山16号造像碑上的佛龛造像,线条的表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龛内三世佛的宽大衣裙因坐势而簇集垂聚成皱褶层迭的状态,坚硬的石头竞被刻成轻盈柔软的织物,像绸缎又像丝绒,石质竟然产生纺织品的光泽。这些线条常常表现得如毛笔般得心应手,衣裙层迭的线条宛转自如,衣内人体的动势巧妙地表现出来,且线条本身的美感和生气也通过这线条的韵律和节奏感得到充分流露。中国雕塑塑线条作用而造成的不拘泥于形体形表的空灵的空间感中,有着一种与西方团块雕塑的实在空间感大异其趣的美感。
程式化倾向
但是受佛教仪轨和思想制约的中国传统雕塑在题材、造型和审美范围内,长期摆脱不了印度佛教雕塑之“制”的影响。制;是程式化题材和表现形式的规范,包括题材内容、造型约定、配置原则。尽管佛教造像的题树很丰富,但都可以从佛经中找到出处和造型根据,在这点上讲,从事佛像制作的艺术家是没有创造自由的,必须受“制”于经典、范品和粉本的规范。人物造型五种规范模式(大小等级、正侧面、空间经营位置、色彩配置、人物动态)也造成了人物形态的类型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匠师的写实能力的提高。上述各方面的造型规矩限定了佛教艺术的基本表现效果。它以一种恒定的面目反复深化其宗教内容和审美功能,达到独特的造型效果。它们既代表宗教理想也代表了审美理想。
佛教雕塑艺术的成熟与程式化几乎成了同义语,愈到后期,这种程式化倾向愈明显。
毋庸置疑,它对中国传统雕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内容上由以表现人和动物为主题,变为着重表现佛、菩萨的宗教信仰崇拜。在技巧上由简明朴质发展到了精巧圆熟。在风格上由雄伟、挺秀转为庄严、富丽。
2西方现代雕塑艺术
西方雕塑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三个高峰:古希腊、罗马是第一个高峰,雄居峰巅的是菲狄亚斯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第二个高峰,雄居峰巅的是米开朗基罗;第三个高峰是公元19世纪的法国,
雄居峰巅的巨匠是罗丹。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和罗丹所创造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
现了古典文明的最高成就。
罗丹为传统雕塑艺术划了一个句号。此后,西方雕塑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代雕塑时代。
所谓“现代雕塑艺术”,是指罗丹、马约尔之后的西方雕塑艺术,雕塑家们企图摆脱古典雕塑
的束缚,追求新观念、新价值,并采用新的表现形式。这种艺术流派,统称现代派。现代派的
艺术家们远离理性,接近感性,不再模仿自然,开始“脱离自然”,“安排自然”,“表现自然
”,“解剖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融化到自然中去。
总的说来,现代派艺术家重感性和主观内在的精神表现,用感觉代替观察,运用综合、抽象和
半抽象代替具象,不再表现客观存在的形,而努力追求发掘自我心灵的形,否定艺术的功利性,
认为艺术只是有意味的形式。现代艺术是传统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社会在艺术家精神
上反映的产物。
综观公元20世纪西方美术创作的基本倾向,出现了表现、抽象和象征三种趋势。在这类艺术
家中突出的是布朗库西,他对于现代雕刻的影响犹如马蒂斯和毕加索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一样。
未来派雕塑
未来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意大利的文艺思潮,由诗人马里奈蒂发起,波丘尼等积极
参加组织,他们共同发表了一个混乱而难以理解的宣言。这个宣言宣称:必须蔑视一切模仿的
形式,歌颂一切创造的形式;必须反抗协调与风雅这种字眼的制约,运用这些非常富有弹性的
措辞,就能打垮伦勃朗、戈雅和罗丹的作品;艺术批评无用或者有害;必须彻底扫除一切发霉
的、陈腐的题材,以便表达现代生活的旋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和疾驰的生活;
必须把那些曾经用来钳制创新者的“疯子”,当着一个高贵的、荣誉的称号;绘画中的补色主
义具有绝对的必要性,正如诗中的自由诗和音乐中的复音一样;应该把万物运动论运用到绘画
之中,作为一种动态感;忠实性和纯真性比其他任何品质更为重要,为解释自然所必需。
未来派强调静中表现运动,他们认为一匹奔跑的马不是4条腿而是20条腿,它们的运动是三
角形的。根据这种理论,他们画人和动物都画成多肢体,处在连续的或者放射状的安排之中。
未来派用无约束的构图,狂乱的笔触、色彩、线条表现“动感”、“力感”、“速度感”;未
来派还要求表现暴力,歌颂赞美战争、恐怖、杀人、冒险和破坏,认为战争是世界上唯一最卫
生的事业,是伟大的交响音乐。他们还主张用骚动、喧闹、速率、闪光等作为新艺术的韵律
。
超现实主义雕塑
公元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兴起规模巨大、影响深广的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它涉及文学
艺术的各个领域。
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根据,是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梦幻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说。根
据这种学说,超现实主义者宣称,现实世界以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的世界,这便是无意识或潜
意识的世界。他们倡导把现实同梦境结合起来。布列顿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说:“我相信,表
面上大家认为矛盾的两个状态,终究是可以解决的。”他们认为,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客观
的、物质的世界是古典艺术家已经完成了的任务,超现实主义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究
过的那部分心灵世界,以扩大和开辟艺术的表现领域,使潜意识世界(指下意识的活动、偶然
的灵感、心理变态、无目的幻想、梦境)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超现实主义者主张艺术家表
现“纯真的心理动力”,“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摆脱所有审美或道德的偏见”,否定人
的理性活动,宣扬神秘主义。他们企图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以及象
征等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介于现实与臆想、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因此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形象是怪诞的、神秘的。
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雕刻家主要是毕加索、亨利·摩尔和贾柯梅蒂。
超级写实主义雕塑
超级写实主义,又称照相写实主义,主要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的美术家
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极为细致地再现日常生活场景和普通人的形象,仿佛照相机摄下的物象一
样。超级写实主义的雕塑作品如同真人一样,代表性的雕塑家有杜安·汉森和约翰·迪安德
列亚。
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家塑造的人物如真人般大小,它们在展览会上展出时,有站有坐有卧,观众
首先觉得它们是真人,因为太活灵活现了。
雕塑家把人物都塑成真人大小,用聚酯材料和玻璃纤维翻造,然后用颜色描绘真实细节,安上
头发,有的裸体,有的穿上衣服,佩戴手表,还拿着购物用提包。这些形象不受时间限制,却有
生动的姿态,可以流传久远,使人真切地认识一个社会时代的人。“乱真”是超级写实主义的
主要特征。
1、古希腊: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内在的力量,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也是古希腊雕塑的题材,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阶段,是继古希腊艺术之后,西方美术的又一次辉煌,又一个高峰。恩格斯曾经热情地赞颂: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思想解放,无论在创作观念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显示了旺盛的个性自由和世俗精神。特别是雕塑饱满地赞颂了人的内在力量与智慧,表现了巨大的信心与宏伟的气魄相对于落后而愚昧的封建中世纪,呈现出另人振奋的时代风貌与艺术品质。
3、19世纪:受罗马的影响产生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雕塑。巴洛克雕塑很少是单件作品或单独存在,它的设计以四周的建筑为背景,创造出光影、空气、环境等与雕塑紧密相连的氛围。才华横溢的吉安·洛仑索·贝尔尼尼是雕塑家、建筑师、画家、舞台设计师和作家。这位天才是巴洛克的杰出代表,他把高超的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选题方向,还是在制作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洞察力和精湛的技巧。18世纪一些英法雕塑家以一种忠于客观对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新型的,通常是肖像的作品,这种风格被称为洛可可。如让·安托万·乌东的《伏尔泰》。19世纪的雕塑艺术 19世纪,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上安置了一大批显示出卓越技艺的纪念碑和纪念性雕塑。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巴普希斯特·卡尔普以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创作了《舞蹈》。整个作品充满了生气,节奏流畅优美。弗朗索瓦·吕德的《凯旋门》浮雕充满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梅达尔村·罗索把印象派绘画理论用于雕塑,从而把绘画和雕塑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表现了在色光的照耀下雕塑最闪动最精彩的部分,而让其它部分减弱,表现了丰富的光影和人物性格变化 谈到19世纪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罗丹。罗丹的艺术天才和独特个性,使他的作品从墨守成规中走了出来。作为一位天才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用固体材料创作人体的造像艺术。从人体艺术角度看,比较受人注意而典型的立体艺术人像大多是雕塑而非雕刻。但日常用语中雕刻常包括雕塑,雕塑也包括雕刻,均是雕、刻、塑3种艺术创作手法的总称。狭义的雕刻作品由于贴附于固定基面,立体感的凸现不及人体塑像。通常造在建筑物上的人体浮雕则界于两者之间,浅浮雕接近雕刻,深浮雕接近雕塑。人体雕塑通过三维空间立体
凸现,可以创造或模仿比只有两维、平面铺展的人体绘画更符合自然而接近真实的作品。人们赞誉一件画作的成功,栩栩如生,有时把它与雕塑比拟。有人赞美博蒂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简直像一幅浮雕”。但雕塑在色彩的运用上常受材料局限而显得比绘画单调,故较少倚重光彩而仰仗造型。雕塑被认为是最古老的艺术。人体艺术起源于人体雕塑。其发展按风格特色可分5个时期。
性崇拜时期 人体雕塑在母系氏族时代已出现,当时人类出于女性崇拜与生殖崇拜,塑造粗陋的突出性器官或乳房的女性裸像。奥地利与法国均出土有公元前3万年的女性裸像,女性特征极其夸。中国最早的女性裸体塑像出土于辽宁的红山文化遗址,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公元前3000-前20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制造出大量的男女生殖崇拜裸像。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人不避裸体(尤其男子),他们热爱体育与竞技角力以及练武,尊崇筋肉发达、健美勇敢的男子。公元前720年,古希腊举办第14届奥运会,全体运动员均裸体出场。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王在忒洛亚城曾率士兵围绕英雄阿喀琉斯的墓裸体赛跑。对人体运动姿态的观察细致入微,奠定了创作精美的人体裸像的社会人文条件。值得审美称赏的男女裸像最早出自公元
前5世纪古希腊艺术家之手。那时的作品从本质上有意于躯体的美,男女肢体的精致韵律得到了全新的展现。公元前506年,古希腊人铸成完美地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青铜武士男像。米隆创作了著名雕塑《掷铁饼者》。这尊男运动员塑像标志着古希腊人体雕塑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完美。希腊艺术家将注重数学与比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运用到对人体的研究和雕塑上,奠定了古典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这种忠于自然、揭示自然形体的思想方式,对包括性征在内的人体结构也一视同仁。许多男裸像的男性生殖器也如实仿制并正面朝向观众。符合自然美的女性裸像约比男裸像晚一个世纪出现。代表作是伯拉克西特列斯约在公元前330年创作的《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这一作品达到女性裸体美的高峰,引起轰动。人们在蜂涌前去欣赏这位性爱与生殖女神像的同时,自然有人无法避免对裸像投注性的欲念与想象,于是引发了人类艺术史上第一场裸像与色情诉讼风波。继后这个女裸像被大量仿制。此后200年内,希腊人为女性美所陶醉,女裸像日趋世俗化,至公元前1世纪创作了尽善尽美的《米洛的阿佛洛狄忒》,俗称维纳斯像。
性禁锢时期 世欲风情对肉体美的愉悦赏叹,很易被不严肃的性活动带来诸多弊端,于是引致另一个极端,禁欲主义思想的抬头与对抗。公元前315年,希腊人泽诺创立禁欲主义,许多哲学家与艺术家也加入这股大潮,贬斥人体美。至基督教创立,性欲是原罪、人体为丑陋的观念注入了艺术的创作,从此直至15世纪掀起文艺复兴运动,长达千余年内人体艺术包括人体雕塑与性审美很少结缘,许多作品旨在令人产生性厌恶。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使古希腊的人体艺术得到开掘与发扬,但主旋律从人体雕塑转向人体绘画。不过人类史上最杰出的男性裸塑像《大卫》却出自当时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之手,男性的刚毅健美得以最充分地体现。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垂死的奴隶》等裸塑像同样显示出男性美魅力。这一时期的其他雕塑家也制作过有特色的大卫像。文艺复兴晚期,人体雕塑与别的裸像艺术
一样,受到矫饰风格的影响,后起之辈竞相摹仿先辈大师的作品,使人体雕塑连同别的人体艺术走向衰落。但意大利雕塑家b切利尼的作品仍享誉世界,他创作的《珀耳修斯》(1545年),依然再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盖世英雄,精美非凡。
近现代 17-18世纪以后,很多人看到人体艺术的自然美已达峰巅,难求逾越大师的作品,便转向别的创作途径。艺术家在“摹仿不是艺术的目的”的指导思想支配下,兼受东方艺术与多样学术流派的错综影响,从创作思想到手段分化纷繁,西方美术呈现光怪陆离,很少有众望所归的惊世骇俗之作。被普遍称赏的人体雕塑有a罗丹的《思想者》与《吻》。《思想者》通过一位沉思的强壮
男性劳动者裸体的塑造展露复杂的人间情感。法国雕塑家卡尔波创作了《花神》、《堕落的夏娃》等名作。他把古典主义自然美与浪漫主义的率性表现相结合,成为公认的人体雕朔大师。现代西方的人体雕塑中,尊奉自然美的古典主义风格仅剩一个支流,几乎被淹没在名目繁多、风格各异的现代艺术之中,人体雕塑作品中已难觅正常健全的人体。但自然人体毕竟是造像艺术永恒可取的题材,故在奇形怪状的人体形像被肢解或扭曲的同时,与自然人体极其逼真的超级写实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雕塑家用彩饰聚脂和玻璃纤维等材料制作的女性裸体像能以假乱真,连汗水也如真人般嵌附,有人称为是严谨的古典主义创作。现代蜡像馆中的塑像也常见造到真假难分的水平。
东方的人体雕塑在世界艺术史上未占有主导地位。但公元前1世纪时,印度艺术家创造的三屈法雕塑:塑像头部向右倾斜、胸部向左扭转、臀部向右耸出,独特有致地舒展女性曲线美,堪称东方艺术的骄傲。中国自1978年唐大禧雕塑《猛士》开始,开启了人体雕塑的新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