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有什么作用

白头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有什么作用,第1张

不是比喻,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妆”和“红颜”,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出处:《秋晚的江上》——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

1、作品原文:

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2、作品注释:

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扩展资料: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秋晚的江上》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正是这一种美,叫人留恋,也叫人感伤。恋念的是老去的斜阳,感伤的是斜阳的老去。美总是短暂而叫人惋惜的。

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刘大白的《邮购集》中的诗多数写于1923年至1926年的教学之余,风格不一。

有《卖花女》这样含义深刻的诗,也有如一幅画图的《秋晚的江上》,但也有《西风》充满豪壮之情的诗句。虽然不如几年前《卖布谣》那样倾诉民间疾苦,但他忙于教务,仍能有这样的诗情,还是不容易。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1925年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校歌歌词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兼取两者优处,由复旦师生传唱至今。

著作书目

《旧梦》(诗集)1924,商务

《邮吻》(诗集)1926,开明

《旧诗新话》(诗论)1928,开明

《白屋说诗》(诗论)1929,上海大江书铺;1958,作家

《白屋文话》(杂文)1929,世界

《再造》(诗集)1929,开明

《丁宁》(诗集)1929,开明

《卖布谣》(诗集)1929,开明

《秋之泪》(诗集)1930,开明

《白屋书信徐蔚南编》1932,上海大夏书局

《中国文学史》1933,上海大江书铺

《文字学概论》1933,上海大江书铺

《故事的坛子》(散文)1934,上海黎明书局

《白屋遗诗》(旧诗)1935,开明

《中诗外形律评说》(理论)1943,中国联合出版公司

《鲁迅郭沫若刘大白郁达夫四大家诗词钞》1950,上海秀州出版社

《刘大白诗选》(诗集)1958,人文

《刘大白精选集》1970,台北宏业书局

《刘大白文集》1977,台北大汉出版社

《刘大白选集》1981,香港文学研究社

《刘大白诗集》1983,书目文献

《五十世纪中国历年代编》1929,商务

复旦大学校歌

词:刘大白 曲:丰子恺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

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

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

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我等候你__徐志摩

我等候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还不来 希望

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你的笑语,你的脸,

你的柔软的发丝,

守候着你的一切;

希望在每一秒钟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

我要你火焰似的笑,

要你灵活的腰身,

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

像一座岛,

在蟒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

你的来临,想望

那一朵神奇的优昙

开上时间的顶尖!

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这也许是痴。竟许是痴。

我信我确然是痴;

但我不能转拨一支已然定向的舵,

万方的风息都不容许我犹豫——

我不能回头,命运驱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

毁灭的路,但

为了你,为了你,

我什么都甘愿;

这不仅我的热情,

我的仅有理性亦如此说。

痴! 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维

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给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条虫,

我还是甘愿!

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

上帝也无法调回一个

痴定了的心如同一个将军

有时调回已上死线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

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实在,

虽则我心里烧着泼旺的火,

饥渴着你的一切,

你的发,你的笑,你的手脚;

任何的痴想与祈祷

不能缩短一小寸

你我间的距离!

户外的昏黄已然

凝聚成夜的乌黑,

树枝上挂着冰雪,

鸟雀们典去了它们的啁啾,

沉默是这一致穿孝的宇宙。

钟上的针不断的比着

玄妙的手势,像是指点,

像是同情,像的嘲讽,

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

我自己的心的

活埋的丧钟。

雪花的快乐__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籍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偶然__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给你的歌__席慕容

我爱你只因岁月如梭

永不停留 永不回头

才能编织出华丽的面容啊

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

我爱你只因你已远去

不再出现 不复记忆

才能掀起层层结痂的心啊

在无星无月的夜里

一层是一种挣扎

一层是一次蜕变

而在蓦然回首的痛楚里

亭亭出现的是你我的华年

距离__蔡其矫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

你是红叶焚烧的山峦,

是黄昏中交集的悲欢;

你是树影,是晚风,

是归来路上的黑暗。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

你是信守约言的鸿雁,

是路上不预期的遇见;

你是欢笑,是光亮,

是烟花怒放的夜晚。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

你是晶莹皎洁的雕像,

是幸福照临的深沉睡眼;

你是芬芳,是花朵,

是慷慨无私的大自然。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

你是来去无踪的怨嗔,

是阴雨天气的苦苦思念;

你是冷月,是远星,

是神秘莫测的深渊。

教我如何不想她__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教我如何不想她

是谁把 __刘大白

是谁把心里相思,

种成红豆

待我来碾豆成尘,

看还有相思没有

是谁把空中明月,

捻得如钩

待我来抟钩作镜,

看永久团圆能否

赠别__穆旦

多少人的青春在这里迷醉,

然后走上熙攘的路程,

朦胧的是你的怠倦,云光,如水,

他们的自己丢失了随着就遗忘;

多少次了你的园门开启,

你的美繁复,你的心变冷,

尽管四季歌喉唱得多好,

当无翼而来的夜露凝重——

等你老了,独自对着炉火,

就会知道有一个灵魂也静静的,

他曾经爱过你的变化无尽,

旅梦碎了,他爱你的愁绪纷纷。

烦忧__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我还要等__齐丽华

是的,我还要等……

既使风的歌涛

已漫过夜的堤坝

既使春的洪流

已冲毁冬的城郭

即使爱情

已走出阴暗的隧洞

即使亘古的渴望

已滴穿冰冷的寂寞

冰川开始风化

连望夫石

也在酝酿新的颂歌

而我,仍在等

也许等到

等到青春剥光叶片

生命长满褶皱

等到脉搏暗弱

目光锈蚀斑驳

等到激情燃尽

思念流成河

等到情感憔悴

变成荒凉的沙漠

等到心啼出血来

长满老茧

等到所有的梦幻

都凋落

而我,还要等

直到融进那个

古老的传说……

热爱生命__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雪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中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__汪国真

如果不曾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光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不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前不断的情愫__汪国真

原想这次远游

就能忘却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致橡树__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诗的自白__佚名

我不是火,

不能给你光和热;

同时,我也不是黑暗,

不能把你的光辉衬托。

我不是水,

不能湿润你干裂的唇,

我不是花,

不能点缀你寂寞的生活。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像梦没有形,像空气没有颜色。

我只是想象中的银幕,

任你用生命的光影投射。

但倘若你自己心里的火,已经熄灭,

不要责怪银幕的荒漠。

一切__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雨巷__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中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者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无题曲__汪静之

悲哀是无边的天空,

快乐是满天的星星。

吾爱!我和你就是

那星林里的月明。

深深的根就是悲哀,

碧绿的叶是快乐。

吾爱!生在那上面的

花儿就是你和我。

海中的水是快乐,

无涯的海是悲哀,

海里游泳的鱼儿就是

你和我两人,吾爱!

悲哀是无数的蜂房,

快乐是香甜的蜂蜜。

吾爱!那忙着工作的

蜂儿就是我和你。

伊的眼__汪静之

伊的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

伊的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的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的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相遇已成过去__闻一多

欢悦的双睛,激动的心;

相遇已成过去,到了分手的时候,

温婉的微笑将变成苦笑,

不如在爱刚抽芽时就掐死苗头。

命运是一把无规律的梭子,

趁悲伤还未成章,改变还未晚,

让我们永为素线的经纬线;

永远皎洁,不受俗爱的污染。

分手吧,我们的相逢已成过去,

任心灵忍受多大的饥渴和懊悔。

你友情的微笑对我已属梦想的非分,

更不敢企求叫你深情的微喟。

将来也许有一天我们重逢,

你的风姿更丰盈,而我则依然憔悴。

我的毫无愧色的爽快陈说,

“我们的缘很短,但也有过一回。”

我们一度相逢,来自西东,

我全身的血液,精神,如潮汹涌,

“但只那一度相逢,旋即分道。”

留下我的心永在长夜里怔忡。

不要以为__作者未知

不要以为——

初恋的纯情早已消逝

你便可以打点行装

去重新探求爱的归巢

不要以为——

第一次凝视迸出的火花已熄灭

你便可以用忘记去欺骗灵魂

试图从别的眼睛里找到真情

不要以为——

微笑已淹没在时间的海洋里

你就可以用冷漠与淡然

去装饰与她重逢的欢喜

不要以为——

洁白的蔷薇已经随风凋谢

你便闻不到它清郁的芳馨

用玫瑰去替代它的圣洁

更不要以为——

春之梦已埋入岁月的坟墓

你便可以无视它的永恒

用冬日的怀念去祭奠它的亡灵

当这崎岖的山路

只回荡你孤独的足音

你那痛苦就犹如这花、这草

满山遍野的延伸

弥漫你的整个心谷

你才顿悟有多少岁月

都在欺骗自己装出一付不屑的神情

把思念的煎熬化作一丝无谓

去慰籍自己失落的爱情

你才明白你刻意要忘却的都将与生共存

即便有一天心也变得萧条

可那一掬微笑、一朵蔷薇

一束传递着浓情的注视

都将让你滴出春的翠绿

感受到春的缠绵

你才知道纵然世界可以忘掉

可那最初的纯洁与真诚

将会犹如日月

时刻追逐你的灵魂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挡抗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上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刘大白简介:

刘大白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1925年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校歌歌词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兼取两者优处,由复旦师生传唱。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旧梦之群(三十六)

刘大白

少年是艺术的,

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工程的,

一座一座地建筑;

老年是历史的,

一叶一叶地翻阅。

赏析:这是一首精警洗练的小诗,道尽了人生的真谛。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草绘人生的蓝图;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的大厦;老年时回首往事,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心境淡泊宁静。“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情感。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所说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希望我们大家都过一个坚实的人生。

作者运用了掉在和一瞬把夕阳写的顽皮又生动。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出自:《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扩展资料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飞鸟,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

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毋宁看作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 一瞬 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篇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归巢(cháo) 芦苇(wěi) 剪秋罗(luó) 眠(mián) 霸(bà)占(zhà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滴溜溜 白茫茫 香喷喷 金灿灿 亮晶晶

 水汪汪 黑压压 沉甸甸 红彤彤 火辣辣

 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

 小结:本文是一篇自读课,讲解时不会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但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学习了会认的字,把握了它们的写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整体上了把握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学习生字新词时能联系已学的字词,学习能力强;理解圈画词语时能结合具体诗句,十分细心;在朗读诗歌时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停顿、节奏,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上课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获良多,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雨后天

 林徽因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江面,翻飞的鸟儿,悠闲漫步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感受,就一定就发现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能力。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77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