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感教育_新课标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幼儿情感教育_新课标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第1张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曾风靡一时。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充满美好的爱和关心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尤其希望爱能体现在我们平时的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英语课堂教学正是体现这一新教育理念的一个平台。下面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好的情感教育。

一、让爱充满课堂,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

有位伟人说过,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人戒备心理的传感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指导者,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内外,师生共同讨论,积极探索,相互交流,教学互补,师生共同创建课堂讨论式教学的新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讨论,教师积极地倾听,并适时给予支持、评价、辅导和赞美,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当然,教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先进、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各种比赛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开展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同桌比赛、个人比赛等,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很高的积极性,且乐此不疲。通过单词、语汇比赛,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并培养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多创设成功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成就感越大,学习英语的动力就越大。当学生获得一次成功时,哪怕是拼对一个单词得到老师的赞扬或同学的肯定时,他都会因此而兴奋不已,继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好感和亲近感,增强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勇气。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多创设诸如问答、口语交流、阅读课文、朗诵比赛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感受与喜悦。当然,机会要面对全体学生,对于好、中、差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成功机会,借此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四、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培养学生文化和思想素质

语言是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就很难学好语言,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要求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情景、文化背景来表述时,文化素质就体现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既要教语言,也要教文化背景知识。另外,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在讲Charity show 时,我适时介绍了我国的一些慈善机构和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状况,通过怎样帮助这些贫困孩子来培养学生的友爱之心。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的心灵接触。作为一名实施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所起的重大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营造和谐氛围的课堂,才能真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让我们为此目标共同奋斗吧!

这是“弯迅读书”陪你读的第3本书,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

“身体的接触可以建立或破坏一种关系;它可以传达恨或者爱。对主要的爱语是身体接触的人来说,身体的接触远胜于‘我恨你’或‘我爱你’的字句。”

身体的接触是沟通情感的一种方式。

身体的接触,也是沟通婚姻之爱的有效方法。牵手、亲吻、拥抱以及性生活,都是一个人跟爱人沟通爱的方式。

对于身体的接触是他们主要的爱语的人来说,缺少它,他们感觉不到爱。有了它,他们情绪的箱子就满了,而且在爱人的爱里,他们觉得安全。

在婚姻中的爱抚可以有很多形式,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爱抚带来的效果都是相同的,你的爱人最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爱抚。

所以不要坚持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和时间去抚摸她,要去细心地观察、主动学习说她的爱语。

爱的抚摸要明确且全神贯注。

含蓄的爱抚,需要的时间较少,可是得花心思。

当你们坐在沙发上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时,相互依偎,此时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大声地传达你的爱。

身体接触的本质是,我的任何部分都住在我的身体之中,触摸我的身体就是触摸我,远离我的身体,就是在情感上远离我。

如果你的爱人的主要爱语是身体的接触,在他(她)哭泣的时候,没有任何事比搂着他(她)轻轻地抚摸着他(她)的后背更重要了。

此时再多的话语都比不上你温柔地爱抚。

小芳和小张是高中同学,并且是一个村的,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爱好,都喜欢打羽毛球和美食,大学毕业后他俩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似乎拥有着所有的共通点,这些似乎也能确保他们婚姻的幸福,但是在婚后差不多6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婚姻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小芳觉得丈夫开始在远离她,丈夫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回来,即使周末在家的时候也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

小芳跟丈夫表达了自己的感觉,“你在疏远我、躲避我”,小张解释道,“我不是在躲避你,我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多赚些钱,让我们的小家庭可以过得更好些”。

在那之后小芳下班之后就跟闺蜜们待在一起,小张下班回家后,发现妻子经常不在家,更别提美味可口的晚饭。

后来,他们去接受了婚姻辅导,从专业的辅导中他们才了解到彼此的爱语,小张的是身体的接触,小芳的是精心的时刻。

小张说,“我是一个相当缺乏自信的人,她的爱抚能让我感受到她是爱我的,但之前总是我主动去牵手、拥抱和亲吻,她很少主动,于是我就退缩了,想要远离跟她在一起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她的不主动让我感受到的都是她拒绝我、不要我、不爱我。”

他们也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发现对方的爱语,发现之后他们就开始学着去说对方的爱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他们的爱箱慢慢开始满起来了。

对于主要爱语是身体的接触的人来说,他们渴望自己的爱人主动伸手来抚摸他们(主动、主动、在主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爱人的主动抚摸对于爱语是身体的接触的人真的非常重要)。

手指梳理头发、抚摸背部、牵手、拥抱、亲吻(所有这些和其他的“爱的抚摸”)是他们情感的救生圈。

做一做:

如果你爱人的爱语是身体的接触,列一张单子,记下所有可以增进你们身体接触的情况、地点和适当的身体接触方式,不断地学习并做好。

“你的主要爱语是什么?什么最能使你感觉到你的爱人爱你?你最渴望的是什么?或者,你可以从反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你的爱人做的哪些事、说的哪些话,或者哪些没有做、没有说的,伤害你最深?用同样的方法去发现你爱人的主要爱语。”

如果你想要保持你爱人的爱箱充满,那么发现对方主要爱语是非常必要的。可是,首先让我们确定,你知道自己的主要爱语是什么?

通常有三种方式,来发现你自己的主要爱语:

你的爱人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伤害你最深?跟这件事相反的,可能就是你的主要爱语。

你最常请求你爱人的是什么?你最常请求的事,可能是最能使你感觉到爱的事。

你通常以什么方式向你的爱人表示爱?你表示爱的方式,可能就是你期待你爱人对你的方式。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帮你确定你的主要爱语。如果出现两种语言对你同样的重要,那说明你是说双语的人。

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发现爱人的主要爱语。

如果大家想要更详细的了解如何发现自己或对方的主要爱语,可以后台回复“爱的五种语言”获得主要爱语测试题,通过测试来了解自己的主要爱语。也可以把测试题分享给另一半,让你能了解对方的主要爱语是什么。

发现你和你爱人的主要爱语之后,最关键的是如何说好对方的爱语,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充满对方的爱箱。

有人会说爱人的主要爱语并不是我的主要爱语,我从来也没有学过这种爱语,我不会说。确实,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只习惯说这五种爱语中自己所熟悉的那一两种。

其实,这五种爱的语言我们是完全都可以学会的。

跟你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是一样的,你爱人的爱语你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学会的。

如果你爱人的主要爱语是肯定的言词,而你却是一个话语犀利、经常指责别人的人,你可以通过列一张清单,把你从别处看到的或听到的肯定的言词记录下来,坚持每天对自己的爱人说一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爱人肯定会发现你的改变,让他(她)切身的感受到你对他(她)的爱。

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你爱人的主要爱语,然后做到常常说这些爱语,最后把这件事变成习惯,融入到你们的婚姻生活中。

如果你能这样做,你将为婚姻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情感气氛。

爱是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事,而不是你为自己做了什么事。当你主动去学习你爱人的主要爱语,并且选择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

那么你跟你爱人的爱箱慢慢地都会充满的。

做一做:

用前文提到的三种方式去发现你和你爱人的主要爱语,努力去学习你爱人的爱语,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

写在最后:

真的很喜欢《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关于两性应该如何相处,其实它适用于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爱人、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与朋友、与同事、与陌生人。

说对对方的爱语,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爱这一点真的很重要,不管是对于感情细腻的女生,还是理智的男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真诚地盼望这本书,能够使所有已婚夫妇们重新发现自己的梦想,丈夫和妻子能带着满溢的爱箱而生活。

把我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你们。

祝大家都万事胜意。

爱箱都满到溢出来。

《爱的五种语言》系列:

夫妻灵修版——《心灵之约:夫妻灵修365》

亲子版——《儿童爱之语》

单身男女版——《单身爱之语》

我是“弯迅读书”的小米饭,喜欢读书、喜欢写东西、喜欢用相机记录下点点滴滴。以上就是我读《爱的五种语言》读出来的、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如果您也读出了些什么、想分享些什么,请在留言区留言,我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内驱力,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才能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身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利用鼓励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并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这样做到知情同步,不仅能使师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始终在好奇、愉快中学习,既学会和巩固了所教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根据实践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

一、 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故事和英语歌曲、童谣,激发学习兴趣。

把课堂知识串成一个小故事,边讲故事边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为要学的单词或句子设计已出现的语言环境,避免孤立地出现单词或句子。有些情境教师不可能把它搬入课堂,但能创设模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如:把要学的动物的名字编入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用要学习语言做游戏,把课本中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自编自演一段与课文内容相似的小故事,真实的体验语言。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一首自创的富有韵味的童谣,都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英语其自身富就有着较强的音乐节奏,学生唱歌、说童谣,可以使语言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既降低了练习的难度,同时帮助学生克服了紧张、害羞等消极的情绪。教师再加以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能说流利的英语,还要恰当地运用例如背顺口溜、讲故事、唱歌、跳舞、画画、比赛、游戏、情景表演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真正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的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

(二)充分利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名词、动词。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单词和词组多以名词、动词为主,完全可以采用直观的或具体的动作使学生理解。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采取完全身体反应法(Tatal Physical Response)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大大加快学生掌握的速度,加深学生的印象,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教学单词时,教师可以边说单词让学生听,边指出相应的单词或作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接着用游戏:“看谁指得快”、 “看谁做得快”或“看谁说得快”的方式复习巩固,表面上学生似乎在做游戏,动动手、动动脚,实际上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游戏中用到的词汇。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积极情感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教材教法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未能对学生的情感方面予以应有的重视。早在1987年我国学者张正东就把“注重情感因素,排除心理障碍”视作英语教学原则之一。刘学惠(1988)也曾撰文指出,重视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不应仅仅出于手段和策略考虑,而应同时从外语教学目的本身来考虑,并呼吁 “将发展情感作为外语教学目的之一写进有关文件”。时至本世纪之初, “情感态度”作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已写入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本文试图对此作理论探究,以期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一、 情感及情感目标   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反映。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同时,情感又对人的认知行为起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行停止,即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Arnold,1999)。  情感不仅仅是教学手段,而应首先作为教学目标来优化教学。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创立者们构建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克拉斯沃尔等,1989)。其中,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及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目标体系,从单纯的接受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复杂阶段,最后达到性格化。情感目标的渐进性表明教学活动中目标实现的不可逾越性,即:学生必须在达到某个水平后,才能在下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出现标志着情感因素获得了与认知因素一样具有作为教学目标来考虑的重要地位。二、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课标》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与他人、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课标》中所列的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还包括一些消极的因素,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  《课标》还对不同学段的情感目标做了一定程度的细分,这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情感发展的渐进性与差异性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英语学习成为低龄儿童心智发展的一部分,而不宜过多地强调学习英语的实际作用,特别是不要过分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进入初中阶段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结果有密切关系,要特别关注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关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特别是将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Arnold,1999)。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Brown(1987)从他本人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出结论,即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已经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但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却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与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教育也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三、 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一)情感的神经生物基础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各种感知系统获得信息,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信息就是各种各样的刺激。大脑是一切认知活动发生的场所,而认知过程又是神经中枢发挥作用的过程。Schumann(1994)认为人的认知活动的发生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对刺激的情感评估,对刺激作出反应,刺激在记忆中作为信息保留下来,在行为活动中对信息的再次利用(提取)。在对信息感知和作出反应之间,有一个对信息进行评估的过程,即刺激的情感评估。在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评估的背后有一个神经生物系统在起作用,它判断刺激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如果神经生物系统认为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动机,就对刺激作出肯定评估;否则作出否定评估。就语言学习而言,肯定的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的评估阻碍语言学习。  情绪心理学家Scherer对刺激评估的标准曾展开广泛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进行刺激评估时参照五个方面:刺激的新奇度,刺激带来的愉快感,刺激与目标和需要的关系,对刺激的应付能力,刺激带来的自我及社会形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家调查学习动机时也发现,肯定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评估阻碍语言学习。可见,人的情感有其神经生物基础,并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来自外界的语言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内在情感与动机,促进肯定评估的形成。(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教学观  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Carl Rogers将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领域,从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  Rogers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完人”。所以,现实的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人”(Rogers, 198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创造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可以任意发挥好奇心,不怕错误和失败,既可以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习,也可以从环境、同学和个人经验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自由的,而自由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完整的人”(Rogers,1983)。  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突出了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正是英语教学应当借鉴之处。(三)语言习得中的情感过滤  情感过滤这个概念最初由Dulay和 Burt提出,旨在说明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1977)。Krashen在此基础上将其发展为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1985)。可理解输入只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它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Krashen, 1982, 1985)。Krashen将情感因素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最终发展成为习得能力。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至少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或低估的作用。情感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至少和认知因素一样大,甚至更大(Stern, 1983)。强化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创设低焦虑的心理空间和学习氛围是我们从中获得的最基本的启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即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它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注意并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肖川, 1998)。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应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重视学生的健康情感的培养;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意义协商,促进协作学习。  Vygotsky(1986)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学习者认知能力“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为其具体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方可达到的水平。同样,在学习者的情感世界中,也应存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行为一样,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动机、信心或焦虑等情感态度不会在短期内发生突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作为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交互活动,使得各个情感因子在其“最近发展区”起着微妙的变化,朝着既定的情感目标发展。四、 结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情感、认知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仍待进一步论证。对英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教学状况及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急待展开大范围的调查,从而正视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现状,以期更好地发挥积极情感态度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在神经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及语言习得学等理论背景支持下,开展情感教学的课堂实验研究,积极推进英语课程的实施,是广大课程实施者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

突出部分用“ on ”,凹陷部分用“ in ”;

坚硬部分用“ on ”,柔软部分用“ in ”;

凡身体可弯曲部分:

弯曲外部用“ on ”,弯曲内部用“ in”

Unit 1

无名英雄:职业父亲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的孪生女儿出生后的第一次“约会”时,我和丈夫一起去看了一部名为《玩具故事》的**。我们很喜欢这部片子,但随后我丈夫问道:“父亲在哪儿呢?”起初我还认为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批评一部很吸引人的家庭影片似乎是太偏狭了。可后来越想越觉得这一疏忽太严重了。父亲不仅没有出现,他甚至没有被提到—— 尽管家中有婴儿,说明他不可能离开太长时间。影片给人的感觉是,父亲出现与否似乎是个极次要的细节,甚至不需要做任何解释。

新闻媒体倾向于把父亲的边缘化,这只是一个例子,它反映了在美国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变化。大卫布兰肯霍恩在《无父之国》一书中将这种倾向称之为“无需父亲”观念。

职业母亲(我想这应是与无职业母亲相对而言的)奋斗的故事从媒体上无尽无休地轰击着我们。与此同时,媒体上绝大多数有关父亲的故事又集中表现暴力的丈夫或没出息的父亲。看起来似乎父亲惟一值得人们提及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做家务太少而受到指责的时候(我怀疑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因为“家务”的定义中很少包括打扫屋顶的雨水沟、给汽车换机油或其它一些典型地由男人们做的事),或者是在他们去世的时候。当布兰肯霍恩先生就“顾家的好男人”一词的词义对父亲们进行调查时,许多父亲都回答这一词语只有在葬礼上听到。

这种“无需父亲”综合症的一个例外是家庭全职父亲所受到的媒体的赞扬。我并非暗指这些家庭全职父亲作出的承诺不值得人们的支持,我只是想指出在实际生效的双重标准:家庭全职父亲受到人们的赞扬,而家庭全职母亲和养家活口的父亲,所得到文化上的认同却很少,甚至完全得不到。

我们用来讨论父亲角色(即没出息的父亲)的话语本身就显示出人们对大多数男人默默无闻而自豪地履行对家庭承担的责任缺乏赏识。我们几乎从来没听到“职业父亲”这一说法,在人们呼吁应该考虑给予工作者在工作地点上更大的灵活性时,很少有人认为这种呼吁不但适用于女子,同样也适应于男子。我们这个社会表现出似乎家庭职责对父亲来说并不象对母亲那么重要 —— 似乎事业上的满足就是男人生活的全部。

更让人感到侮辱的是最近媒体的这种倾向,即把家庭主妇看成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 就像一辆名贵的汽车,只有据说少数男人才享受得起这种奢侈与豪华。这暗示家里有家庭主妇的男人比那些妻子在外工作的男人日子过得更舒适,因为他们拥有全职管家这种“奢侈品”。然而,实际上作为家庭惟一挣钱者的男人要承受很多压力。当他们的那份工作是家庭收入的惟一来源的时候,失业,或者甚至只不过是受到失业的威胁,对他们来说显然构成更大的困难。同样,家庭惟一的工资收入者在想辞去不太满意的工作时,其灵活程度也要小一些,因为这种工作变换会使他们失去收入。此外,为了给家庭挣更多的钱,许多丈夫超时工作或兼做第二职业。对于这些男人来说,正是这份工作所支撑的家庭,使得他们值得付出努力。很多男人相信母亲呆在家里对小孩十分重要,这种信念使得他们乐意地担起家里惟一挣钱人的担子。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家庭中没有父亲会对小孩 —— 因此对整个社会 —— 带来严重的问题。然而,我们这个社会并没有把“普通”父亲作为正面角色为未来的父亲树立榜样,相反地,却常常持放弃态度,认为传统的父道从最好的方面说是已经过时,从最坏的方面讲就是危险的反动。这使得许多男人对他们作为父亲的角色的价值提出疑问。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需要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与母亲同等重要的,不仅仅在经济支持上,而且在感情依靠、教育和纪律训导方面都是如此。我们仅仅意识到没有父亲是一个问题是不够的,也不能只是站在坟墓旁边哀悼“顾家好男人”的去世,随后又找一个人来替代他(请问一问已失去父亲的人,这是否可能)。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如何贬低了父道的价值,我们必须努力向男人们显示,他们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多么不可缺少,多么重要。

那些每天都在努力去爱和支撑他们的家庭,力求做一个顾家好男人的父亲,那些无名英雄,需要我们的承认,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需要我们的感谢,因为他们值得我们的认同和感激

Passage A

Ex5 1 obligation 2 applauded 3 fulfilled 4 mirror 5 flexibility

6 devalue 7 striving 8 entailed 9 supposedly 10 Consequently

Ex6 1 refer to as 2 at best 3 by the same token 4 at large 5 help up …as

Ex8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 With his promotion, he has taken on greater responsibilities

2 He felt he did not have to make such a commitment to John any more

3 Mary likes to go shopping in her spare time, as opposed to Lucy, who prefers to stay at home reading

4 At best he’s ambitious, at worst a power-seeker without conscience or qualifications

5 We have striven to the full to convince him, but we have made no headway

男子汉宣言

作为男人,我们知道我们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待遇。从女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性:广大的女性在探索新的角色,征服世界。我们暗中默默地羡慕她们不断取得成就的速度。我们对自己说:我们男人呢?我们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聪明有头脑,信心十足,成功在握?

那么,是什么妨碍了我们呢?责备女人挑起两性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毕竟,这个世界还是男人的天下。只要知道我们之所求,我们便可以通过规定得到它。否,问题在于我们缺乏想象力。如果问女人,作为女人她们想要什么,她们会告诉你:平等。而男人呢?我们没有一点线索。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能够理解本世纪最伟大、最持久的社会运动的机遇,那就是两性劳动力分工的不复存在。

我们正在犯一个错误。过去并未让我们真正的需要得到满足,却强迫我们狭隘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劳动者,而当我们被解雇、退休或生病的时候,这种身份也随之消失。过去还让我们从家里走出来,使我们成为孩子的陌生人。这意味着我们将我们身体的、情感的和实际的需求寄托在女人身上。她们喂养、抚育我们,顾及我们感情的需要,为我们斡旋出一个社会圈子。她们为我们做私人的工作,就像我们为她们做公众的工作一样。

尽管在家以外我们展现出了所有成年人的行为举止,而在家里我们却仍然十分孩子气。它使我们,尤其是那些年老的、行将就木的人,过着一种悲惨的、有局限的生活,通常使我们处于一种乖戾的关系中。

我们可以改变所有这一切,这不只是如意的想法。在妇女解放的背后,吹着一阵顺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妇女控制了她们的生育能力,而经济却需要劳动力的大量增加。甚至连保守的男人都不能阻止她们。

我们必须买出的第一步就是打破沉默。因此,有了这样一份宣言。

憧憬未来

当两性劳动力分工使男人的概念得到加强是, 我们将自己定义为三种角色:养家糊口的工人,女人的对立面,和做母亲不做之事情的父亲。每一种概念都限制了男人活动的范围,是男人感到窒息。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改写这些定义。

工作并非男人承诺的领地

当人们问及我是作什么的时候,我会说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而不会说我是一个男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兄弟,一个公民,甚至不会将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说,而知识说我是一个新闻记者。像许多男人一样,我就是我的工作。当工作顺利时,我也称心如意。其他一切都可能荡然无存。但是事业上的成功却是一个男人的支柱。它为男人提供地位、权利以及成为挣钱养家的父亲的一种手段。妇女运动知识进一步强调了工作的重要地位,而且暗示人们,专心于家务和抚养小孩是一件苦差事。

然而,指望工作从根本上维持我们的自我感觉是一个错误。许多自我的定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工作不在此列,因为它太不可靠了。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我们回被解雇,会生病或会退休。对于那些年纪轻轻又找不到工作或者在年轻是就被解雇的人来说,工作上的失败会导致沮丧、犯罪、暴力,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自杀。如果男人找不到能夸耀自己的更好的方法肯定会发疯吗?我们必须意识到工作是靠不住的。

男人不是女人的对立面

当女人被看成是弱者时,我们必须是强者。我们做女人们不做的事情,但是现在女人几乎没有什么事情不做。她们从事体育运动,挣钱,参加足球比赛,驾驶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甚至主动开始床第之欢。然而,我们却坚持把自己看成是女人的对立面。这样的话,我们最终会把自己定义成只做很少几件女人不愿做的事,即强奸、谋杀和虐待。

父亲同样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仍然受传统的父亲形象的制约,即提供工资收入、规定纪律,在某些情况下,为小孩充当玩伴。在身体上和感情上与孩子亲近一直是女人的特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继续如此。如今许多男人都渴望与他们的孩子更接近一些,他们是主动积极的父亲。我们乐意这样做,并且也有能力这样做。但是有些女人却拒绝平等相待我们。

平等始于家庭

在很多家庭里,男人是被动的,我们允许女人安排我们的个人生活,让她们充当佳丽的看门人,让她们决定那些友谊可以保持,决定夫妇与亲人应该保持多亲密的关系。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发觉很难主动采取行动,或者在家里对女人说“不”,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学会如何拒绝我们的母亲。

男人必须开始为自己而做

成功的男人必须担任领导的角色。通常他们都保持沉默,因为重新劳碌他们的角色,他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他们的工作相对地比较可靠,地位和权力都高于女人,他们还能控制工作时间,可以离家去上班,可以花钱请人照看孩子。他们还可以拥有这一切。

因此,他们抱残守缺,封闭起自己的头脑,拒绝以更合适我们大家的方式改造这个世界。所以,男权运动通常是由这些人所控制,他们义愤填膺,口齿不清,缺乏用善于思维的构架去理解他们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聪颖的、受过教育的男人能够成为引路人,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人去开始思考。

Ex14 1 equality 2 sustained 3 clue 4 expansiveness 5 was sacked

6 defined 7 sphere 8 sour 9 depressing 10 division

Ex15 1 in the way 2 falling apart 3 have ruled out 4 at this rate 5 took up

Passage B Ex 17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provides people with quick and convenient access to information

2 Since he doesn’t agree to this plan, there is not much point in thinking about it any more

3 I haven't seen it myself, but it is supposed to be a very good film

4 If you don't work hard, you'll end up nowhere

5 It's up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banning nuclear weapons

Unit 2

为什么数字文化对你有好处?

最近,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学家和行为学家们都发出大量警告指出:网络空间危险重重。其实,万维网与世界上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并非天然地有害。它并非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体,能使危险降临进入它的每一个人。实际上,网络就其本身而言是相当无害的,它没有超越其使用者并改变他们的存在的特殊功能。正如古老的传说指出的一样,吸血鬼不请不会自入家门来伤害你,互联网也不会不请自来地使你堕落。除孩子和意志薄弱者外,它不可能造成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

(1)如同酒精的作用一样,网络仅仅是将已有的事物放大:

专家们担心,网上盛行的隐藏装假对参与数字文化的人来说是危险的。他们告诉我们,我们不知不觉地全都会使用假身份,一个个变得残缺不全面目全非,以至于连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究竟是谁。全错。只有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诡秘莫测,毫不坦诚的人,才感到被迫要在网上伪装自己并用其它方法提供虚假情况。网络只不过为他们增添了一种实施欺骗的工具。

因为我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这些人,所以被这些人欺骗的可能性很小。因特网并不会“引起”人们去装扮成另一些人。至于数字文化中人被这些不诚实的家伙欺骗的问题,就如同“现实”生活中一样,网上同样有许多“信号”会揭露他们的骗术。有水平的网迷能识别在线人行为所发出的很多危险信号。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别的用户的意图常常是非常清楚的。

有人试图在网上欺骗我们时,常常会明白无误地表现为自我矛盾,这是力求取信而过分涂抹,甚至说话虚假、令人难信的必然迹象。同样,与在“现实世界”中一样,许多其它令人讨厌的倾向在网上也都能很容易地识别出来。孤芳自赏(一切围绕“我我我”)在网络上也老远就会被发现,因为他们都是些只说别人反话或坏话的人,认为只有吹灭他人的蜡烛自己才能闪光的人。(2)网络能让人展现其最好的一面:

“现实生活”中爱好交往和直率的人在网上也会展现相同的个性。多数人网上和网下都一样爱找乐趣,即使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与他们平时在聚会上、在工作中和在当地的酒吧里一样喜欢寻找乐趣。然而无可否认,有些人没有烈性酒作伴,你和他们在一起就不会那么欢乐。

害羞的人在网上比在“现实世界”中会得到更为“安全的”环境,并且在网上能学会更自由地表达自己(你从未见到过有人会在电子邮件上结结巴巴地说话,对吗),网络会使他们增强信心,获得交际技能,而这些又最终会扩大到他们生活的其它方面。现实生活中喜欢帮助他人的人常常在网上也愿意尽力帮助他人。

(3)网上评价人的方式不同:

在互联网上,对人的评价是看他们的个性、信念和网上行为,而不是看他们的外表长相。这很好,因为它不仅会给其貌不扬的人机会,也会使长相漂亮的人必须要说话值得一听才会引起别人注意。

(4)人们更加坦率:

由于在互联网上不必使用真名并提供真实身份,许多人近日来更加坦诚,畅吐心曲。

(5)我们联到一起了:

参与数字文化的人都非常了解,网上有大量重要信息,并能提供许多改变他们生活的机遇。网络为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打开了许多大门,这种选择是他们在其它面所不能得到的。从事研究的可能和上网与人联系就是两个这样的机会。

(6)我们懂得了语言的威力并学会了更善于倾听:没有面部表情、身体语言或外表长相的干扰,数字文化的成员已学会了词语的威力…,包括他们自己的和他人的词语。我们透彻地懂得将词语简单地组合起来就能损害、伤害和冒犯他人,也可以表现幽默和提供帮助、支持和鼓励。多数富有经验的网络成员已经修炼成为语言大师,他们慎重地措词,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避免被人误解。

由于互联网的缘故,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学会更好地倾听。我们不但要更慎重地斟词酌句,我们(尤其是那些通过电子邮件而不是聊天室交流的人)还必须等待,等待他人结束后我们才能说话或者回答。

Ex5 1awaited, 2have overtaken, 3pose, 4cues, 5has undermined,

6soptted, 7judged, 8distracted, 9offend, 10mask

Ex6 1brought out, 2with the exception of, 3thanks to, 4taken in, 5capable of

Ex8 1 He is no more fit to be a headmaster than any schoolboy would be

2 As for her father, she is not sure whether he will accept her and her baby

3 Staying up late will undermine one’s health while going to bed early and getting up early will benefit it

4 The ambassador personally conveyed the president’s message to the premier

5 The girl decided to open up and tell the police what she had seen

文化存在差异吗?

1993年,我第一次有机会作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代表访问俄罗斯,为他们提供有关农业劳工管理方面的技术帮助。在我到达之前,人们告诉我说:“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民族”。我到那里后,有一次一位翻译向我解释说:男士要为女士们倒柠檬汁,要对她们彬彬有礼。

三个星期的行程快结束时,我那位年轻的俄罗斯主人及朋友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和他那可爱的妻子叶列娜邀请我到外面就餐。美餐完毕后,叶列娜问我是否想吃香蕉,我有礼貌地谢绝了,并解释说:我对晚餐非常满意。但此刻我一直在想,“我该做点什么呢?虽然我和她的座位离放香蕉的地方一样近,我要不要为她送上一个香蕉呢?怎样做才显得有礼貌呢?”

“你想吃香蕉吗?”我问叶列娜。

“好吧”,她笑了笑,但并没试图从水果篮中去拿香蕉。“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想。

“你喜欢哪一个?”我犹犹豫豫地说。

她指着其中一个香蕉说:“就那个吧。”由于一直想着俄罗斯人的礼节,我就摘下她所指的那个香蕉,剥去一半的皮,然后递给了她。叶列娜和德米特里脸上的笑容表明,我做得正确。这次经历之后,我常常告诉所有的人,在俄罗斯,为女士剥香蕉是一种表示彬彬有礼的作法。然而,当我第三次到俄罗斯时,有一天一个俄罗斯人客气地纠正了我的错误想法。

“啊,不,格里戈里达维多维奇,”一个俄罗斯人很得体地更正说:“在俄罗斯,一个男人为女士剥香蕉意味着他对她想入非非。”我简直无地自容,因为我一直在得意地向人们讲述我经历的这件我理解文化差异的趣闻。

有些教训只有通过这种尴尬的方式才能吸取。那些有关文化差异的好心文章和讲座可能是害多利少,也许还并不像我说的这件事那样只是一件趣事而已。它们所讲述的就如同我所讲述的香蕉故事一样,往往有太多的普遍推论甚至是歪曲的看法。

关于西班牙文化,我们经常听见这样一些泛泛而论的说法:西班牙人见面时距离靠得更近,较少对视,在一般谈话中身体接触较多,他们不大愿意参加集会。进行主观概括往往是危险的,尤其当这些概括还附加一些建议时更是如此,比如说:同西班牙人谈话时,要与他们靠近些,身体接触多一些,别指望他们参与,等等。

任何特定民族或特定文化内部的人们之间的差异常常要比群体间的差异大得多。教育、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性格、信念、阅历、家庭的爱以及其它多种因素都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文化。

对上班时和下班后哪些行为算是有礼貌的和恰当的这一问题,看法肯定是有分歧的。例如在一些文化里,“是的” 意味着“我听见你说的话了”而不是“我同意”。谈正事前的寒喧和问候的时间长短,对别人在旁边说自己不懂的外语的容忍程度,敬重妇女礼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礼貌(例如女性走到你的桌前你要站起身来,在公共汽车上要为老人让座等等),以及衣着的规矩等,都是可能是文化差异和传统的佐证。

在墨西哥,习惯上是刚到的人向其它早来的人打招呼。例如,当一个人来到一群就餐的人中间,他会说“请吃好”;在智利,女性通常会吻其他女性和男性的面颊来打招呼;在俄罗斯女性常常与其他女性朋友臂挎臂地行走。注意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能让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人有机会更快的融入该文化或被认同,而忽略这些差异则可能让一个漫不经心的人陷入麻烦。

由于存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所以了解一种文化中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是有好处的。加拿大的ODCnet网站记者阿伦庞写道:“在研究跨文化差异中,我们不是研究个体,而是进行不同民族间的比较,因此我们是在比较两个正态分布曲线,所以概括是难免的。”另一名记者解释说,人们需要对事物进行分类描述。这些说法都完全正确,但是当我们按照这些概括性结论行事,而这些结论又是来自错误的观察时,危险就降临了。如果我们根据眼睛对视、人体间距离、身体接触和参与的兴趣等一类事物所作的一般推论来决定我们的行为,就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

Ex14 1embarrassed, 2tutor, 3potential, 4hence, 5yield,

6affection, 7appropriate, 8presentation, 9romantic, 10recommendation

Ex15 1in terms of, 2participating in, 3get down to, 4baseon, 5acts on

Ex17 1 Excessive exercises does more harm than good to one’s health Therefore we must control the amount of exercise we do

2 He made a few attempts to join in their conversation, but he gave up out of timidness

3 Trains cannot compete with planes in terms of convenience and speed

4 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will help you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adapt to your study environment in the USA

5 I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 for the young on buses to yield their seats to the old, the weak, the sick and the disabled

另附 翻译 满意就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7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