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主要指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孩子大脑发展的最佳时期,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什么呢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了3-6岁幼儿思维特点,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3-6岁幼儿思维特点
1幼儿思维的可逆性
3-6岁的幼儿认知具有以下特征:思维尚未具有可逆性、尚未具有传递性、尚未具有守恒性。可逆性是指改变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处于前运演阶段的幼儿不具有这种可逆性,所以对关系的理解往往是单向的。
2幼儿思维的传递性
3-6岁的幼儿认知具有以下特征:思维尚未具有可逆性、尚未具有传递性、尚未具有守恒性。传递性是指事物之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果关系往往要通过中介物传递。处于前运演阶段的幼儿还认识不到这种传递性。例如,给不到6岁的幼儿看三个不同形状的玻璃杯a、b、c。在a中装有红色液体,c中装有蓝色液体,b中是空的;然后在一块幕布的遮掩下,把a中的液体倒入b,c中液体倒入a,b中液体倒入c(使得a与c中的液体交换)。等幕布拉开,幼儿看到结果后会说,a是直接倒入c,c也是直接倒入a,并没有借助b。
3幼儿思维的守恒性
3-6岁的幼儿思维尚未具有守恒性。守恒性是指认知主体能认识到:客体的外部形态虽有变化,其原有的某种属性(如长度、面积、容量、重量等等)仍将保持不变。处于前运演阶段的幼儿不具有这种守恒性,所以对容量的理解往往是单维的。
例如,给4岁或5岁的幼儿两个同样大小、同样形状的杯子a和a’,由幼儿用两手分别向两个杯子放入同等数量的木珠,幼儿知道此刻两个杯子中的木珠一样多;然后实验者将a’中的珠子倒入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b,问幼儿a、b两个杯子中的木珠是不是一样多这时候,部分幼儿说,b中的珠子比a中多;另一部分幼儿则说,a中的珠子比b中多。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答案呢皮亚杰认为,这是由于处在前运演阶段的幼儿思维还未具有守恒性,考虑高度时不能顾及宽度;反之,考虑宽度时,又忽略了高度。心理界有时也把这种现象称作思维的“单维性”。
3岁-6、7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1)身体发育方面,幼儿身高、体重、营养、神经、动作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 Eg:身高一般每年增长约5厘米左右,体重约增加2公斤左右。
脑的发育较快,3岁时脑重已是出生时的3倍,约为1000克,至6岁时脑重约为1250克(成人脑重约为1400克)。幼儿脑的功能也不断趋向成熟,大脑皮层的分层、细胞的风化、神经纤维外层髓鞘的形成以及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反应的调节都日趋完善,5~6岁时,脑的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谓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了。这一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所增强。大脑兴奋机能的增强表现在觉醒的时间延长,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睡眠时间3岁:晚上睡12小时,白天睡2小时;6岁:晚上睡10~11小时,白天睡15小时。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加快。抑制机能的增强表现在已经能较好地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事情的分辨也更加准确。
但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抑制机能还比较差。单调的或过多过久的活动容易引起疲劳。
骨骼的骨化过程较强,特点是水分多而固体物质和无机盐成分较少,富于弹性,可塑性大,受压易弯曲变形或骨折。 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关节的臼窝较浅,悬吊牵拉引起脱臼或损伤。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还未发育完善。
肌肉较柔软,力量和耐力较差,容易疲劳。
皮肤较娇嫩,表皮层薄,控制感染力较差。
心脏发育迅速,5岁时心脏的重量比新生儿心脏重4倍。心脏肌肉层的厚度较成人为薄,心脏的容量也较小,每次排血量较少,心中的负荷力较差,所以不能进行长时间或激烈的活动。
免疫功能还不成熟,因此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要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接种和做好日常卫生、消毒等工作。
呼吸道较成人窄小,发炎时粘膜容易出现肿胀;肺泡的发育程度较差,因此呼吸道感染后较易出现呼吸困难,适宜的户外活动,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系统对外界的适应性。
乳牙钙化程度较低,组织结构脆弱,易受损伤。如牙齿排列不齐,口腔卫生不良,营养不足,常易发生龋齿,要注意营养及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消化能力比较弱,消化道的功能不稳定,适应性差,食物过量或受冷受热或情绪不安定或有其他疾病都易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尿的浓缩功能较差,膀胱较小,排尿调节功能不够完善,小便频繁,要养成及时定时排尿的习惯。、
动作由于大肌肉的发展,他们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eg:自如地走、跑、跳;单脚跳跃,甚至跃过低矮的障碍物;跑上跑下楼梯,熟练地攀登;抛掷各种物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明快、动作整齐地跳舞;在跑动中越过各种障碍物,如沙坑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参加体育竞赛。5~6岁,小肌肉开始发展,这时就能从事绘画、写字、塑造等活动了。
(2)语言发展方面,3-4岁的幼儿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词音,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词汇量迅速增长,3岁:800~1000个;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已经能掌握各类词,词汇中实词多(其中以名词、动词最多),虚词少。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语句以简单为主,复合为少。在正确教育下,随着句子的形式和语法结构的掌握,并可自由地与他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可以帮助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5-6岁幼儿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认识水平有限,掌握的词汇量不够多,对词义的理解不够准确,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口语中往往出现不少言语失常现象。这一阶段常出现三种言语失常现象:口齿不清、发音含糊和口吃。口齿不清一般发生在换牙期间,在新牙长出后就能纠正。发音含糊是由于嘴唇、舌和下颚的运动不灵活造成的。运动不灵活可能是因为害羞、胆怯,常在情绪激动时发生。口吃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是由于情绪紧张、神经过敏,有的是模仿别人口吃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遗传。
(3)在思维发展方面,,逐步克服直觉行动思维,并初步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时期各种心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的特点,抽象的和随意的思维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学会在动作之前就能在头脑里进行思考,思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但是,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形象,对事物的概括也总是具体的、形象的。3岁左右幼儿的思维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的,以后逐渐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并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因此他们更多地依赖于生动的、鲜明的形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6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如口算10以内数字的加减,判断一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等。他们能运用词和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对外界事物比较抽象的概念。
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对较复杂的空间、时间认识较差。他们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
幼儿注意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
幼儿记忆带有很大不随意的和直观形象的特点。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随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除了机械识记之外,他们已有意义识记的能力,他们对理解的材料要比不理解的材料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对图像的辨认和记忆能力很强,认记图、字都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完整地记住一个短小的故事或大人委托的一件小事。一记牢,就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把一个字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辨认和记忆,较少分析偏旁部首、字形结构。所以认字不够准确,常常容易把近似的字混淆。
4~5岁时,还不会利用语词作为记忆的中介;6~7岁时,虽不会主动利用语词作为记忆的中介,但一经提醒,记忆的效果就会迅速提高。
幼儿想象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集中表现在游戏以及泥工、绘画、讲故事等活动中。可以事先想好游戏活动的主题,计划游戏活动的内容,并预期游戏活动的结果;还能事先分配好角色,确定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按规则、角色身份行事。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如流汗时要画出大颗的汗珠;大萝卜比人还大,要大人、孩子、小狗、小猫等一齐拔。3岁幼儿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常常带有夸大性。经过教育,到5、6岁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已经能在用词描绘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形象,在游戏和绘画中反映出来。
幼儿辨别力可以(1)正确辨别红、橙、黄等七种颜色,并能分辨每种颜色的几种不同色度。(2)能辨别上下、前后和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3)能说明什么是白天,
什么是晚上。不仅知道“今天”、“明天”和“昨天”,而且知道“前天”和“后天”,并能正确使用它们。(4)初步学习看钟表,会看整点和半点。(5)知道一年有四季,共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6)看简单的图画,可以把握整体,照顾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看出所画各事物之间的联系。(7)可以识别各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4)社会交往方面,社会技能的发展
他们大部分都不甘寂寞,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加。玩伴关系不稳定,经常变化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3-6岁幼儿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缺乏,能力有限,还不能真正参加成人的活动,这是3-6岁幼儿园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而游戏就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它是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四种儿童游戏(以智力发展水平分)1新奇的、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游戏:如手舞足蹈、反复撕纸、逗引时的嬉笑、扔掉拾起的东西、敲打手中的玩具等。2简单的动作模仿:如拿筷、匙自己吃饭,模仿演员的表演动作等。3象征性游戏:如办家家等。4创造性游戏:如搭积木、主题游戏或角色游戏等。
游戏转向联合性和合作性的游戏,玩伴关系由比较松散的撮合到比较协调的、有规则约束的结合。玩伴不稳定,经常在变化。游戏中争吵是常有的事,一般是为了争夺玩具或争演某个角色,也有的是为了使别的孩子服从自己。不过争吵的时间不长,也不会因此耿耿于怀。
在没有玩伴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会假想一个同伴跟自己玩,这种情况在3~6岁儿童中占一定比例。独生子女、智力较高的更可能有假想的伙伴。这种情况一般到入学时会自行消失。
(5)情绪和情感。一般成年人体验到的情绪,他们大部分已体验到了。他们的情绪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常常极度高涨。有时会出现极度的恐惧,他们的害怕随年龄的变化也在变化,对声音、陌生人或东西、痛或身体失去平衡等的害怕逐渐减弱,而对想像中的事物,如黑暗、动物、鬼怪等的害怕加剧了。对讥笑、斥责、伤害等的焦虑也在增加。有时会莫明其妙地发脾气。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和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幼儿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开始形成。在集体生活中,道德感得到进一步发展,能把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与行为准则相比较,从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道德体验。理智感产生,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和好问,他们的提问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引起大人对他们的注意。他们还特别喜欢收集“破烂”、拆装玩具,这是探究性的强烈表现。幼儿意志行动的坚持性和自制力考试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但仍不够稳定。
(6)个性发展方面,这一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3-6岁幼儿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的因素不同,在幼儿身心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别,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幼儿开始形成自己最初的个性倾向并会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保留其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已经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如知道自己是聪敏的还是愚笨的,是勤快的还是懒惰的,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是讨人喜欢的还是惹人讨厌的等等。6岁时,幼儿已养成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特征已初步形成,智力超群或有特别才能的“神童”崭露头角。孩子的行为习惯全是成人强化的结果,他们一般认为被成人接纳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反之则是不好的行为。要特别关心那些动作笨拙、胆怯、不合群的孩子,通过指导尽快使他们受到同伴的欢迎。
这一时期形成的个性特征和倾向性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虽然以后也能对其中一些不良个性特征加以改造,但往往只能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儿童的亲身经历一次次出现极严重的转折,否则是很难改变的。正因为如此,要特别重视这一时期的教育。 幼儿性别3岁儿童已知道自己的性别,但对性别会不会变化还不太清楚。6岁儿童已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因为服饰的改变、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教育的影响,已意识到不同性别行为上的差异。4岁前,与同性或异性玩伴都玩得十分融洽;4岁后,男孩女孩的游戏内容开始分化,5岁后更加明显。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
总之,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3~6岁,真是个动荡时期。
看了“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什么”的人还看:
1 3-4岁幼儿思维特点
2 3-6岁的幼儿教育的关键
3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4 学习3-6岁儿童学习指南心得体会3篇
5 读3-6岁学习指南心得体会3篇
三岁孩子高智商的表现
三岁孩子高智商的表现,孩子的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动作,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有可能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现,父母要学会欣赏和抓住孩子的美,做好引导,以下了解三岁孩子高智商的表现。
三岁孩子高智商的表现13岁的孩子高智商,说明孩子无论是在语言发育、运动发育以及孩子的社会交往,即社交能力,还有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能力等,都高于同龄的儿童。比如3岁孩子的语言非常丰富,能知道一个词的反义词是什么意思,对颜色也认识的比较多,可以识别不同的颜色,红、黄、绿、蓝等颜色能够很好的分辨。
知道某些东西是由什么东西制成的,知道累了、困了、饿了等不舒服的表达。另外,运动可以单足跳,可以跳起来够小球,也能够直线行走,运动能力也非常的好。还有孩子模仿力也非常好,能够自己画十字、方块等,能够画出人体的一些部分。
还有就是生活能力非常强,自己会穿衣服、扣扣子。跟小朋友玩耍也非常好,喜欢交朋友,这些都说明孩子比较聪明,语言非常的丰富、词汇量也丰富,以及表达能力也很强。对于这样的孩子,就说明他的智商还是比较高的。
1、宝宝专注力很强,如可以看动画片看半个小时以上,或看蚂蚁可以盯住看半个小时,甚至会忘记吃饭时间,这说明他专注力很强;
2、不怕生,见到生人没有恐惧,这说明宝宝很有自信,平时喜欢唱歌、爱笑,还会逗着大人笑;
3、宝宝能够和爸爸、妈妈进行交流日常生活,交流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事情;
4、宝宝爱好数字,如可以数100以上的数字;
5、可以模仿大人做一些事情,如拿小扫帚扫地、拿抹布抹桌子,把茶壶的水倒进杯子里面;
6、运动功能发育,大运动方面,如宝宝可以用双脚交替上下楼梯,原地双脚可以跳距离超5公分,可以跳上跳下。精细动作方面,可把纸对边叠整齐,会穿自己简单的衣服,如外套、裤子、扣纽扣等;
7、可以理解简单话语含义,如困了、累了、饿了,语言方面可以说8个字组成的句子,认识颜色方面可以在两种以上。
三岁孩子高智商的表现2孩子高智商的行为表现
1、爱提问
表现形式:
妈妈,人为什么要吃饭?
妈妈,青蛙为什么有两条腿?
爸爸,为什么下雨了天空会哭?
爸爸,为什么鸟儿会飞,我不会?
你家里是不是也有一个整天叽叽喳喳的小话痨呢?
有时候被问烦了,会忍不住打断他:“小祖宗,你的问题怎么那么多啊?”
我们觉得孩子烦,一是没耐心,二是对于答案,我们心里也没底;
其实,孩子话多,是好事。
儿童智商评测中,就有“言语智商”这一项。
测评研究表明,多数 0- 6岁儿童说话都是磕磕巴巴的,如果你孩子在 2 岁时左右,就能说出完整的句子,这说明他具有语言天赋。
而且,爱说话的孩子往往比较开朗,开朗的孩子往往更会表达,会表达的孩子,往往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未来可能会在语言行业方面,更有作为。
面对爱提问的孩子做法
对于家里的“小话痨”:家长千万不要以“话痨、贫嘴”为由批评孩子,这会抑制他的表达欲。正确做法是,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引导他有礼貌、有条理、有分寸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千万不要以“话痨、贫嘴”为由批评孩子,这会抑制他的表达欲。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引导他有礼貌、有条理、有分寸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爱笑
表现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专家,研究了年龄与智慧的关系,得出结论:爱笑的孩子通常都很聪明,有研究表明,与一般孩子相比,智商更高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要早。
有的宝宝,看到别人在笑,自己也跟着傻笑。2- 3 个月的宝宝在父母的逗引下发笑,被称为天真快乐反应。也被誉为“人类第一缕智慧的曙光”。
面对爱笑的宝宝做法
宝宝不经意间的发笑,家长要给积极的回应,同时引导他在这方面的表现更充分、更持久;此外,家长要抓住这一阶段,多向宝宝微笑,引逗宝宝发笑。
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同时引导宝宝笑的更充分、更持久。同时抓住这一阶段,多向宝宝微笑,引逗宝宝发笑。
3、爱专注
表现形式:
蹲在地上看蚂蚁搬运食物;连续搭了很长时间的积木;布娃娃的衣服被穿来穿去;手推汽车,一玩就是半天。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永远是好动的。做事专注的儿童,他们有着更稳定而强大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组成之一。
面对爱专注的孩子做法
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保护孩子的注意力:不要同时给孩子很多玩具,这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要总催促孩子,强迫停止他正在做的事情;更不要频繁打扰孩子,在他旁边指手画脚。
4、爱模仿
表现形式:
宝宝拿妈妈的口红,涂了个大红嘴;看到他爹二郎腿,宝宝也翘起一只脚丫;宝宝穿起妈妈的高跟鞋
儿童心理学者研究表明,模仿天赋越强的宝宝,大脑越发达。因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只会一些简单的模仿。当到 2-3 岁,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才会大大加强,这时正是孩子模仿的最佳时机。他们会模仿周围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
模仿得越像,孩子的智商越高;模仿得越多,孩子的智力发育越好。
日常生活中,孩子模仿最多的对象就是父母。
面对爱模仿的宝宝做法
父母首先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
同时,家长要避免孩子接触不良的模仿对象,和观看暴力、犯罪、色情的电视节目,以免不良画面给孩子带来错误的示范!
5、爱听音乐
表现形式: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如果你家孩子一听到手机里发出来的声音,就开始手舞足蹈,跟着音乐节奏扭动起来。
那么恭喜了,你家孩子有音乐方面的天赋!
研究证明,在儿童所有的智力活动中,左右脑并不是独立工作,而是协同发挥作用。而音乐,在刺激右脑功能的同时,还能促进大脑两半球的联络和协作。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并在生活中表现出了音乐天赋,这正说明他的右脑发达、智商高。
一项美国教育专家研究表明:选修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学入学考试的成绩要比一般学生成绩高10~40 分。
爱听音乐的宝宝做法
对于那些爱音乐的孩子,家长要从小对他进行音乐方向的熏陶,或者系统地学习一门乐器,近一步提高整体智力水平。
6、爱指挥
表现形式:
几个月龄宝宝在一起,总有一个宝宝喜欢主动分发食物和各种指挥。“孩子王”和“领头羊”,每个小区里都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头。他们往往喜欢出风头,更爱对别人发号指令,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者给同学排位子。
而偏偏这种孩子又很受小朋友的追捧,总喜欢跟他一起玩。
这些孩子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强。这不正是成为合格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吗?
面对爱指挥的宝宝做法:
1、告诉他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明确三观;
2、把握做事的分寸和原则,防止误入歧途。
当你家孩子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小动作。如果孩子的生长和心理发育没有异常,就不用太过担心。因为这些小动作,很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现。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天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所以,多用眼睛去观察吧,你家孩子,很可能是个天才!
三岁孩子高智商的表现314种孩子天生高智商
1、耳朵大的孩子
俄罗斯喀山国立大学穆斯塔芬教授提出:人的创造力与耳朵的大小有关,耳朵大的孩子智商较高。如果再仔细比较一下两只耳朵的大小,尚可进一步判明孩子未来的成才趋势:右耳较长的人,将在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方面取得成就;左耳大者,则易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作为。
2、眼睛灵活的孩子
资料表明,人的视觉运动可反映人的智力水平,智商高者视觉加工速度快,质量高,智商低着则视觉反映迟钝。因此,保护好孩子的视力,让其多观察提高视觉的灵敏度,可促进智力发展。
3、爱好音乐的孩子
美国专家一份资料表明,选修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学入学考试中语言和数学考试成绩比一般学生成绩高20~40分。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学校乐队或交响乐团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可能性也要高50%。这可能是音乐开发了右脑潜能,调整左右脑使其功能趋于平衡的结果。
4、勤于活动的孩子
美国贝鲁奇学院纽索拉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凡每次坚持20分钟跑步、做健美操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运动者。他认为,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想像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机敏,更富于创造力。
5、爱笑的孩子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专家在系统的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结论:爱笑的孩子多数较聪明。他们观察到,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要早,次数也多。
6、坚持吃好早餐的孩子
其奥妙在于早餐是人体空腹一夜之后,包括大脑在内的上千个器官获得一天所需热量与营养素的第一餐,吃入的蛋白质、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健脑成分,比其他两餐的利用率都高。据英国博比卢萨心理疾病研究会的专家测定,不吃早餐的儿童获得的上述养分比吃早餐者低10%-15%,大脑受损是显而易见的。
7、爱搞恶作剧的孩子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博士的解释是,一个小孩想出恶作剧,肯定动了不少脑筋,其用脑强度说不定超过做家庭作业。而且他在“设计”或准备“材料”时要轻手轻脚,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虽然已料到这样做会有风险,但他敢于冒险,从小树立风险意识,有力日后成才,事业成功。
8、爱争吵的孩子
争吵是一种语言斗争,为取胜对方,必须用最流畅最简练也最有逻辑性的语言。因此,争吵可给孩子提供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和训练机会:在争吵中发展完善发音器官,积累丰富的语言因素,改进语言形式,增强表达能力,故喜欢争吵的孩子,大多智商较高。
9、远血缘通婚者的孩子
有资料为证:父母均为本地人,平均智商为102、45;父母为同省异地者,平均为106、17;异省婚配者,则高达109、35。
至于弱智儿发生率以及弱智的程度,恰恰相反,以本地婚者为最高。
10、适度晚育的孩子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为103,而24~28岁期间生育者达到109、29,但29岁以上所生者又低于105。故专家认为,24~28岁期间为育龄女子最佳生育期。至于父亲,则以30岁左右为优。
11、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
英国一份资料为此提供了佐证:父母均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孩子,平均智商为98、3;初中毕业的,为103、3;高中毕业的,达108、1;获有大学文凭的,为109、9。故“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必须自己“成龙”。
12、喂母乳长大的孩子
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牛磺酸。它不仅能增加脑细胞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网络的形成。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要高出10倍左右。
13、体重适中的孩子
有关专家将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相比较,发现智商尤其相差悬殊,前者之视听感觉,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故注重平衡闪失,坚持体育锻炼,减少过多脂肪,乃是提高肥胖儿智商的重要一招。
14、生活环境良好的孩子
英国学者观察到,生活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模仿成人姿势的能力以及对大、小、距离和方向的理解力等均较低,2岁时学习说话方面也要落后一截。提示安静的环境有益于大脑发育。
日本学者经过1年观察,认为芳香可以益智。生活在芳香环境中的孩子在视知觉、接受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此外,家庭和睦,夫妻关系融洽,亦有助于儿童智商的发展。
1、语言天赋。孩子在背颂诗歌和有韵律的词句时很出色;能纠正家长常用词语中的偶然错误;能在观看戏剧、影视后,讲出相当精彩的片断或完整的故事。
2、音乐天赋。孩子在唱歌时音阶很难,单色甜美无假声;平常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几种乐器;日常生活中能对不同声响和音乐发表议论,尽管议论并非全对。
3、逻辑数学天赋。孩子能经常提出诸如“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之类的玄奥问题,使家长难以回答;平常关于划分人、事、物的种类,对家长的经济分配能参与意见。
4、自我认识天赋。孩子善于把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情感联系在一起;对别人将去做的事能作预测评议;对自己干的事能做出准确评判。
5、他人认识天赋。孩子能注意家长的情感变化,对某些事能表示支持或劝慰。喜欢摹仿影视和生活中的人物言行。
孩子的'智力开发何时开始比较好
对于正常的孩子,适度丰富的环境,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也有利于神经系统之间建立起多样的联系,这会让孩子的反应更加灵活,但智力开发是有最佳时期的,这个时期就叫智力开发关键期。因此,要让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好是主动地运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在孩子主动的运动中,他在整合来自各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应把他和自己手的运动效果联系起来,这对小婴儿来说就是智慧的增长。而被动的接受信息,往往缺少这种联系。
从大脑重量的增长角度来说,三岁以前增长得比较快,三岁以后相对缓慢一些。因此,很多人认为三岁以前是孩子智力开发非常关键的时期。在三岁以前,由于孩子的大脑,还处于一个极速增长的状态,因此对于一些有一定出生缺陷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在大脑部分功能定型之前,建立起新的链接。
对于正常的孩子,适度丰富的环境,也有利于神经系统之间建立起多样的联系,这会让孩子的反应更加灵活,因此,要让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好是主动地运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在孩子主动的运动中,他在整合来自各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应把他和自己手的运动效果联系起来,这对小婴儿来说就是智慧的增长。而被动的接受信息,往往缺少这种联系。
三岁以后孩子的学习能力会增强很多,因为他的理解力增强,他会迅速从环境中获取很多知识,他也会迅速从各项运动中获得他的体能和技能,这些都会增强他今后的生存能力。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作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知识的探寻者,而不是把他培养成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看到的效果是被动者接收的信息量大,但是从长期来看,他们会对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能力弱,他们创造新事物的欲望也会低。
我的孩子也有同样的问题,我有一篇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文章,我贴上来给你作为参考吧,祝你好运!家园携手,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如今幼儿园里的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在生活里得到了过分的溺爱,造成了大事小事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差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不注意矫正,显然会给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呢?一、家长要敢于放手,因势利导 1、扩大生活圈子,由“封闭型”为“开放型” 孩子出生以后,需要不断地与别人交往,这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研究表明,孩子首先交往的是他的母亲和父亲,然后扩大到他的亲友、邻居和伙伴。正常合理的社会生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孩子通过这些社会交往活动会逐步产生与别人交往的欲望。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与周围的人和事接触,那么这种与人交往的萌芽就会逐渐萎缩,直至影响幼儿心理、性格的正常发展。 因此,父母必须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生活圈子。如鼓励孩子与朋友一道玩;让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鼓励孩子从事简单的社会交往;到商店买东西时,要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东西的名称,让孩子问价钱,买好东西后向售货员表示感谢、告别等。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的能力。2、培养孩子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能力。3、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里突然停电,电话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家长可借此帮助孩子学会求助,知道应当求助于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求助。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让孩子感觉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4、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重视“听话”和“顺从”,孰不知家长只注意了“听话”却忽略了孩子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现在,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不仅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一次我听到一对母子的谈话“明天是周末,孩子你想到那里去玩?”“老师说春天到了,让小朋友去找春天,妈妈明天带我去植物园找春天好吗?”母亲答应了孩子的要求。我非常赞赏这位母亲,首先,她尊重孩子,体现出母子间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她又是教育的有心人,能抓住机会培养孩子自我选择的能力。5、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并对孩子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说实在的,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最关键的还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己。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往往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遭遇困难时一哭一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有克服困难的精神。二、幼儿园要善于放手,科学教育 每每接送孩子时,家长对幼儿园老师都有一番嘱托:要让孩子多喝水,孩子哭了给我打电话,别让孩子碰着等等。面对家长的这种心态,幼儿教师感到压力很大,于是,有的教师就把孩子不哭不碰不伤作为首要任务,至于孩子能否独立处事,能否有自理能力,或者在临危时刻能否急中生智、灵活应变都无关紧要,更谈不上让孩子去冒险了。这样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又怎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呢?就更不要说成为祖国的栋梁了。因此,我认为,幼儿园必须要善于放手,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与管理,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具体说来:1、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的气氛,使幼儿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愉悦感,这是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必要的外部条件。2、鼓励幼儿的做事意识 幼儿看到教师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时,常常都会来抢着干,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教师要抓住幼儿这种心理,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做事,尽管他们的桌子擦得不干净,地可能越扫越脏,玩具也可能越整理越乱,也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做事。 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幼儿独立去做。如吃饭、穿衣、叠被等,教师要教会幼儿做事,而不能凡事包办代替自己做。教师还可以利用集体教育的优势,教育幼儿把事情做得好一些,更好一些。如中午起床有的幼儿衣服穿得不整齐,被子叠得不认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召集幼儿说: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看一看,比一比,谁的衣服穿得最整齐,被子叠得最认真,我们都向他学习好不好?这时,孩子们都会想着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些。4、及时表扬,增加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 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去做自己的事,作得好,及时给予表扬,道声“真棒”,或是伸出大拇指说:“就是这样的。”幼儿就会特别高兴,以后就更会信心十足地去做其他事。三、家园配合,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幼儿有多半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用错误的言行对幼儿施加影响,那就会抵消教师在幼儿园内施行的教育,造成幼儿思想的混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尚可,在家里却是个小皇帝,衣来身手,饭来张口,这就是典型的家园教育不一致造成的后果。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幼儿园可以利用家访、书信、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来和家长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