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赠范晔诗写作文

根据赠范晔诗写作文,第1张

1 古诗《赠范晔》

原文如下:

《赠范晔诗》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释义: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赏析:

前两句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艺术特色方面,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2 《赠范晔》全诗

1、全文

赠范晔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译文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身在陇头的你。

江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示春天的祝福。

3、简析

本文是南北朝诗歌,原文为: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陆凯出身名门,祖父陆俟官拜征西大将军,父兄也都为朝廷命官。他15岁时就官拜给事黄门侍郎,为皇帝亲近侍从。

陆凯忠厚又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后来,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称为良吏。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有感而发,所以才写了这首《赠范晔》。

3 把《赠范晔》区首持工整写下来

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赠范晔 年代:南北朝 作者: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译文;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旦场测渡爻盗诧醛超互(指 范哗) 江南也没什么(可以相赠) 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作者简介陆凯(生卒年不详)字智君,代(今河北蔚县东)人。

北魏孝文帝时在世,以忠厚见称, 曾被任命为正平太守, 在郡七年。鉴赏 古时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平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

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

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平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

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4 赠范晔诗的作品鉴赏

前两句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艺术特色方面,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5 关于邶风静女的作文

双双飞---据《邶风静女》改写 春送胭脂花色弄,朵朵摇曳在风中。

静女姝媛何相似?浅笑影随皎月容。 鸳鸯相嬉涟漪拥,一刻似与三秋同。

来回踱步恼时滞,登高翘望远朦胧。 忽闻身后窃笑起,方识早待城域中。

姗姗碎步锁玲珑,款宽银声甚琴音。芊芊玉手替筒管,垂首掩面情意重。

娇花依附筒管生,几朵浅淡几朵深。一奏蜂碟舞纷纷,再奏百鸟齐放声。

试拂难舍喜融融,疑是仙女下凡尘。 野外田园生机盛,青草农物绿芽嫩。

青青荑草不输颜,敢与鲜花比娇怜。 静女径自采荑草,颊飞红云喜想送。

鹊鸟展翅双双飞,声声啼鸣报喜讯。 筒管荑草天下同,静女相送添华浓! 本文地址: /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11:10723&messageid=13875 一首纯美动人的恋歌 ——《邶风静女》赏析 爱情是人类永远的话题,爱情之诗历来颇多:有“执手相看泪眼”那般缠绵悱恻,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那般刻骨铭心,或直抒胸臆,或融情于景,各具特色。

但如果让我们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找一首最纯最美的恋歌,我们要首推《邶风静女》。 《邶风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大胆直白的情歌,是一首纯美动人的恋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具体的说,《邶风静女》的美表现在故事美、图画美、情感美。

先说《邶风静女》的故事美。《邶风静女》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很浪漫的爱情故事,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

第一节首句“静女其姝”,初看不过是写一个少女的美丽,然而细细想来,“静”和“姝”两个字富有暗示性,它告诉我们:美丽的少女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一定会有美丽的故事。第一章用赋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一对年轻的恋人,相约于城角。姑娘先到,故意躲藏起来捉弄他。

小伙子因为迟到已经心急如焚,明明看到姑娘的身影在城头一晃,转眼之间竟然不见,不禁坐立不安,抓耳挠腮。这一段情节写得精彩极了,整个场面没有安排一点声音,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让人隐隐地听到两颗炽热的心在狂跳,火热的爱情在燃烧,真是无声胜有声。

第二章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第三章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

这荑草是美丽的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作者没有明写小伙子对姑娘的热恋,却通过对礼物的喜爱间接的表达了小伙子的感情。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对礼物的喜欢是因为它是恋人赠与,拿到礼物就大喜过望,对人的爱慕就不言自明了。 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那种纯而又纯的两情相约,没有一点私欲,和现代人赠送爱人黄金首饰等相比,他们的爱情故事里的“荑”那么美,似乎闪耀着七彩的光芒。

可以说,《邶风静女》正是以它没有曲折而又感人的故事,塑造了那个热烈而淳朴的男青年形象,也向我们展示出了那个美丽纯洁的静女形象。 再说图画美。

《邶风静女》创设了三幅美丽的图画,一幅城角相会图,一幅欣赏彤管图,一幅爱物及乌重归荑图。三幅图画,两个背景。

我们都知道,一个女子,当生命之花盛开时,,即使没有任何背景的陪衬,她已经很美丽了,而静女的背后有这么美的背景的陪衬。在第一幅画中,她背后的背景是一段古老的城墙,厚重的城墙在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子身后延伸,整幅画的光线似乎明亮了,线条似乎变的柔和了。

“爱而不见”,静女像是和他开玩笑,又像是故意引诱他。我们读到这几句时,好像能看到静女顽皮而动人的笑容。

在第二三幅画中,她背后的背景是郊外的田野,田野一望无际,无边无垠,碧绿的荑草在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诗中有画,画中有人,有活动的人。茅盾先生说:“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那我要说,如果这幅画中没有对生活对未来对爱情充满向往的静女和男子的活动,这幅画也就失去了它的光彩。

当然,构成《邶风静女》的美最主要的还是那种打动人心的爱情。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

少男少女相的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男女之间那种纯而又纯的爱情最能打动人。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当鲜花盛开,当爱情不期而至,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期待和激动。所以,爱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生命,因爱情而美丽。即使一个平凡的女人,也会因爱情的滋润而美丽,何况静女本来就很美丽,你看作者用“姝”和“娈”表现她的美好,我们想象一下,这个沉于爱情的少女的感情是那么纯洁、那么美好,需要一个人一生去呵护。

一切都可以改变,青山会变老,大海会枯干,沧海变桑田,只有这初恋的情怀不会改。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一、诗意

1、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而是梅花,足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

2、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深切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平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

3、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

二、作品原文

赠范晔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扩展资料:

1、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2、鉴赏:

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

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

-赠范晔

后两句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聊赠一枝春是描写梅花的诗句。

出自南北朝陆凯的《赠范晔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

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注释

《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唐汝谔《古诗解》则云:“晔为江南人,陆凯代北人,当是范寄陆耳。”这里用《赠范晔》题,乃暂从旧说。范晔:字蔚宗,顺阳山阴(今河南省淅川县东)人,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

驿使:古代递送官府文书的人。

陇头人:即陇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晔。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聊赠”句:赠:一作“寄”。一枝春:指梅花,人们常常把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512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