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艺术不仅是音乐艺术,也是与文学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歌唱艺术的情感抒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有音乐直接激发欣赏者情感的优点,又有通过文学焕发人的情感的长处,同时还有通过演唱者表演进行表情的补充,也就是说,歌唱艺术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因此歌唱艺术对情感的抒发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歌唱者要充分认识这一优势,最重要的是用有效的方法、技巧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音乐是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可以表达作曲家、歌唱者的创作灵魂,但是歌唱者如果不善于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歌唱声音中去,那么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欣赏者的内心情感波动。同样,由歌唱语言描绘的形象和意境本来可以唤起欣赏者内心的情感,但是如果歌唱者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歌唱中的话,那么也就无法有效地引导欣赏者对歌词的理解及内心情感的体验,歌唱者的动作和眼神及手势是可以表现的,但是歌唱者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注入自己的手势动作和眼神中去,其内心的情感问题也无从谈起。因此歌唱者要不懈地在演唱中将情感注入歌唱的声音、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歌唱艺术情感抒发的综合优势。
歌唱艺术表现的情感抒发就需要这种有意识的情感外化方式,这种能够把自己内心情感通过表情渠道抒发出来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称它为“注情法”。歌唱者不仅要理解歌曲,处理歌曲,还要掌握这种“注情法”。这是歌唱者的一个基本功。
一、歌唱声音的注情
歌唱艺术虽然具有综合的表情机制,但是通过声音来抒发情感仍是最主要的表情途径。音乐是表情的艺术,音乐是通过声音表达情感的。
二、歌唱语言的注情
歌唱艺术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歌唱语言有两个功能,一是表义,二是表情。而表情又可分为间接表情和直接表情。语言的直接表情作用不仅有助于语义的表达,还可以直接激发听者的情感。
歌唱语言无论在音调的高低、音值的长短、节奏的快慢,还是在音量的大小等方面,都比说话的语言强烈,夸张得多,因此它应当更具有表情性。在歌唱的情感抒发上,除了声音之外,歌唱语言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表情要素。
三、面部与肢体的表现
歌唱艺术的表情要求更集中、更强烈,因而也需要面部与手势的参与。在歌唱艺术情感抒发的途径中,声音和语言是付诸人们听觉的。音乐音响可以表现一个发展的、变化的、完整的情感内容,而歌唱语言不仅可以直接表情,还可以描绘形象间接表情。因此歌唱的声音和语言是情感抒发的主渠道,而演唱者的面部与身体表情是付诸人们视觉的。
歌曲是作曲家与词作者共同创作的艺术品。作家用高度凝炼的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创造了典型艺术形象和意境,并蕴含了创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情感。一首好歌曲是作家们艰苦劳动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但是,“歌曲”这种艺术品,必须经过歌曲创作和歌曲二度创作两个过程,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所谓演唱者的“二度创作”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对原歌曲作“音响制作”,他应当把歌曲“一度创作”的艺术形象或意境准确地再现出来,也应当把作家寄予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表现出来,不仅如此,还应当在不脱离原作的基础上,融进歌唱者自己的体会、创作和个性特点。歌唱者如果不能对歌曲(一度创作)有深入的、比较全面的理解,就谈不到“再创作”。因此要完成歌唱艺术表现的任务,使自己的歌唱真正具有艺术表现,首先必须深入地理解歌曲。其次,由于歌曲是歌唱者艺术表现的蓝本,这个蓝本不可能把演唱的细节、方法和技巧都作出具体规定,需要演唱者根据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歌曲作为歌唱的蓝本,作者在主要方面自然都已做好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而在一些具体方面需要演唱者进行处理。歌曲本身处理也分词、曲两个方面。
歌曲的情感基调和情绪的变化,一般作曲家也要予以标明。歌曲情感处理,就是对歌曲表情的具体设计。同样在不违反歌曲情感基调和歌曲情绪变化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演唱者需要做一些适当调整和安排。总之,歌曲的音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处理时要全面安排。而歌词演唱的速度、力度和表情要服从音乐处理,要让它们成为有机的整体。
歌曲演唱及艺术表现离不开歌唱者的技术处理。当歌唱者拿着一首歌时不可盲目上台演唱,要根据歌曲对演唱技巧的要求,也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做相应的考虑。首先要进行歌唱的语言处理,在语言上强调字正腔圆。其次要做发声技术上的处理,在发声技术上,一定要体现出腔圆这一点,只有做到这一点唱出来的歌曲才能让人感受到美。在歌曲演唱技巧的处理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应当提及,那就是“气口”的安排,如果在演唱歌曲中“气口”乱的话,这样不仅自己唱起来没有感觉就连听众的感觉也都埋没了,这样歌曲的情感也就表现不出来,那么演唱也就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歌唱要体现出情感就必须要处理,在对歌曲本身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要对演唱的技巧进行处理。责任编辑:杨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思想沟通是通过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三种方式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表达有声的口头语言,而且表达体态的肢体语言方式传授知识、组织教学和管理。所谓课堂教学肢体语言指教师用手势、动作、姿态、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教学语言。它包括面部表达语言、手势表达语言、眼神表达语言、空间距离语言,等等。教学肢体语言表达艺术在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恰当有效地使用教学肢体语言艺术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成功的探讨。
第一,衣着打扮语言表达艺术。当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最令学生注意的就是教师的衣着打扮。如果教师穿着整洁,打扮得体,首先就会让学生产生清新的感觉,教师也许会因此立刻受到学生的喜爱。如果教师的打扮衣着不得体,蓬头垢面,就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尤其不利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树立。教师的衣着打扮代表着教师的整体形象、气质风度、修养内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的衣着要适合教师本人的形体、气质、年龄,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只有保持这几个方面的和谐才是得体的打扮。另外,教师的衣着应朴素大方而不失高雅,从衣装中来体现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还有,教师的衣着要干净利落,发式要整齐自然,切忌穿颜色过于花哨、样子过于新潮、价格过于昂贵的华丽服饰。发式上切忌新、奇、特或浓艳的漂染。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更要注意穿着的朴实和整洁,防止学生盲目效仿。
第二,面部语言表达艺术。教师的面部语言体现了教师的思想、素养、风格和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这是对教师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无论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教师都应该保持这种面部表情。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用微笑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要比“横眉冷对”地对学生大发雷霆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向学生报以微笑,好像在暗示学生:“做得好,继续努力。”而当学生缺少勇气时,教师将微笑传递给学生,会给学生以勇气和力量。注意,教师一旦将感情变化点展示完后,表情就应当慢慢地回到平和的状态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变化应注意分寸和场合。过多过频的表情变化会使自己显得挤眉弄眼,缺少庄重。
第三,手势语言表达艺术。教师的手势语言应如乐队指挥棒一样,指挥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联系情感的桥梁。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手势语,都必须做到优美、文雅、自然、适度。教师的手势不可牵强附会,要使用得恰到好处,来传达不同的意义和情感。例如:当教师将手掌掌心向上时,表示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热情,手心向下时含有高高在上的意思。教师最好不要用一个手指或者兰花指来指学生。另外,在使用手势语言时,手势语使用的频率、速度等要适度,频率过高或者速度过快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高频率、高速度的手势会让学生觉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失庄重。教师的手势语言还应当追求优美、文雅。有的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常常用食指对着学生。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老师在教训我”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和老师的接触。总之,优美适当的手势语言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也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言艺术,增强教学的效果。
第四,眼神语言表达艺术。教师表达不同的眼神,可以传递出内心深处丰富多彩、惟妙惟肖的思想感情。教师与学生进行目光接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扩大视目范围,要做到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例如,教师讲课,目光不能老盯着某几个学生,而应不断变换、扩大视区,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当然,教师在注意到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通过不同的目光来教育同学。例如:对溜号的学生,教师的目光应具有暗示性;对听讲认真的学生具有赞许性,等等。其次,教师应通过目光来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对于那些想回答问题却又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投以信任的目光,鼓励他们举手回答: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或者不到位时,教师不应该流露出不满和责备的目光,而应该投以鼓励的目光或谅解的目光。教学时,教师要把目光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巧妙地使用目光,练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再次,教师的目光要具有神韵美且方式得当。眼神真诚自然、亲切热情,当学生接触到教师亲切的眼神时,就会从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怀与期望。教师若斜视同学,会令学生觉得教师严厉:教师若扫视学生,动作显得较快,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应正视学生,通过和学生目光的直接接触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情感。
第五。身姿语言表达艺术。身姿语言分站姿与走姿。站姿是课堂教学使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姿态语。它集中体现教师的自信与能力。课堂中站姿又分为自然式和前进式。自然式表现为双脚基本平行,相距与肩同宽。前进式,两脚略呈钉子步,双腿前后交叉相距适中,使相对静止的姿态幽雅舒适。走姿,教师应以生气勃勃的步姿给学生以孜孜不倦和气宇昂然的美感。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和课堂气氛相一致,频繁的走动,会造成学生视觉的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而言,这种走动,应该是脚步放轻放慢,步幅适中,身正腰直,目光巡视,适当停留,次数不要过频,速度不能过快,力度不能过重,幅度不能过大。
第六。空间距离语言表达艺术。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经常走下讲台,使讲台与前排座位之间的空间也成为活动区;其次,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深入到学生座位之中去指导、帮助,这在练习课、操作课中更为必要。教师经常适当地走近后排学生,能使他们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亲近感;再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半圆式座位排列,即把学生的座位排成半圆形,教师从圆心点可以随意接近每个学生。有关的实验证明,这种组织方式教学效果非常好,是空间距离语言的最好表现形式。
常见的肢体语言
很高兴告诉你!
各种肢体语言的含义 肢体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一种交流形式。使用得当,会给人以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好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很好地表情达意,而且可以以优雅动人的体态,给人的视觉以美好的感觉,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一)手势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久而久之,某个手势便会成为一种定式,什么手势表现什么意思,大家心领神会、不言自明。 1、翘大拇指手势 中国人对这一手势赋予积极的意义,通常用它表示高度的赞誉。寓意为:“好!”、“第一!”“真棒”等。 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跷大拇指则是搭车的惯用手势。 而在希腊,跷大拇指却是让对方“滚蛋”的意思。中国人在与希腊人交往时,千万不要用跷大拇指去称赞对方,那样一定会闹出笑话,甚至产生不愉快。 2、指点手势 在交谈中,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很不礼貌的举动。这个手势,表示出对对方的轻蔑与指责。更不可将手举高,用食指指向别人的脸。西方人比东方人要更忌讳别人的这种指点。 3、捻指手势 捻指就是用手的拇指与食指弹出“叭叭”的声响。它所表示的意义比较复杂:有时是表示高兴;有时表示对所说的话或举动感兴趣或完全赞同;有时则视为某种轻浮的动作,比如对某人或异性“叭叭”地打响指。 在陌生的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轻易地捻指,会使人觉得没有教养,碰到熟人打招呼时也来上一声捻指,也会使人觉得不舒服。总之,这是一种很随便的举止,慎用为好 (二)头语 体态语指凭借身体的动作或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情绪的无声语言。 1、点头 在一般的场合,表示感谢,可用点头来表示。在比较庄重的场合,可用鞠躬来表示谢意。鞠躬的“深度”与致谢的程度有关,感谢的程度越重,躬身的深度越大。在中国广东,人们用右手中指轻轻叩击桌面,来表示感谢。 中国人最通常打招呼的方式就是笑一笑,或点点头,同时也会扬扬手、点点头。 点头还可以表示肯定,同意,鼓励等等。 2、摇头 摇头一般表示否定,不同意,不赞许,制止等 。 当无可奈何的时候,一般会轻轻地摇头叹息。也会手臂不动两手摊开。欧美人表示无可奈何时常耸肩,或同时擡起双手前臂翻开手掌,有时还要摇摇头。 (三)触摸 主要包括握手,爱抚,搂抱,亲吻,拍肩膀等行为动作。
为你解除疑惑是我的快乐!
肢体语言有哪些作用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藉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肢体语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程,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丰富准确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演员更好的诠释不同角色。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人每天的各种肢体动作有含义吗?比如?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由肢体动作表达情绪时,当事人经常并不自知。当我们与人谈话时,时而蹙额,时而摇头,时而摆动手势,时而两腿交叉,我们多半并不自知。正因如此,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如下的假设:当你与人说真话的时候,你的身体将与对方接近;当你与人说假话的时候,你的身体将离开对方较远。此一假设验证的结果发现:如果要求不同受试者,分别与别人陈述明知是编造的假话与正确的事实时,说假话的受试者会不自觉地与对方保持较远的距离,而且显得身体向后靠,肢体的活动较少,惟面部笑容反而增多。
肢体语言中各种坐姿及其代表意义和习惯某种坐姿人的性格 10分
不同的坐姿,表示著不同的含义
正襟危坐,上声紧张起来的姿势是严肃|、认真的表现;
深深坐入椅内,腰板挺直的人在心理上处于优势;
抖动足和腿,是在传达内心的不安、急躁;
张开两腿而坐的男性,充满自信,具有支配欲;
一条腿自然地架在另一条腿上的女性,表示对自己的外貌有信心;
频频交换架腿的姿势,是情绪不稳定的焦躁的表现;
把脚搁在桌子上,以此延伸自己的势力范围,表明此人有较强的支配欲和占有欲,在接人待物时会有傲慢无礼的表现;
有教养的女性用脚踝交叉的 动作代替架腿而坐,这种姿势不仅外观优美,而且传达的拒绝含义也比较委婉;
始终浅坐在椅子上的人流露出心里上的 劣势和缺乏精神上的 安定感,迎合对方或随时准备起身;
在会场中或公开场合,坐着时手捂嘴、掩嘴、摸下巴,多属于“评判”的 态度在听对方发言。
坐姿看性格
专家们研究和分析,通过一个人的坐姿,也可以了解他的性格和心理。
经常正襟危坐的、目不斜视的者:是力求完美,办事周密而讲究实际的人。这种人只做那些有把握的事,从不冒险行事,但他们却往往缺乏创新与灵活性。
爱侧身坐在椅子上的人:他们心里感觉舒畅,觉得没有必要给他人留下什么好印象。他们往往是感情外露、不拘小节者。
把身体尽力蜷缩一起、双手夹在大腿中而坐的人:往往自卑感较重,谦逊而缺乏自信,大多属服从型性格。
敞开手脚而坐的人:可丁具有主管一切的偏好,有指挥者的天质或支配性的性格,也可能是性格外向,不知天高地厚,不拘小节的人。女性若采用这种坐姿,还表明她们缺乏性的经验。
将一只脚别在另一条脚而坐的人:一般是害羞、忸怩、胆怯和缺乏自信心的女性。
踝部交而坐的人:当男人显示这种姿态时,他们通常还将握起的双拳放在膝盖上,或用双手紧紧抓住椅子的扶手;而女性采用这种姿势时,通常在双脚相别的同时,双手会自然地放在膝盖上或将一只手压在另一只手上。大量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控制消极思维外流、控制感情、控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表示警惕或防范的人体姿势。
将椅子转过来、跨骑而坐的人:这是当人们面临语言威胁,对他人的讲话感到厌烦或想压下别人在谈话中的优势而作出的一种防护行为。有这种习惯的人,一般总想唯我独尊,称王称霸。
在他人面前猛然而坐的人:表面上是一种随随便便、不大礼貌拘小节的样子,其实说明此人隐藏着不安,或有心事不愿告人,因此不自觉地用这个动作来掩饰自己的抑制心理。
坐在椅子上摇摆或抖动腿部或用脚尖拍打地板的人:说明其内心焦燥、不安、不耐烦、或为了摆脱某种紧张感而为之。
和你坐在一起而有意识挪动身体的人:说明他在心理上想要与你保持一定距离。并排而坐的两个人要比对坐着的两个人,在心理上更有共同感。
喜欢对着坐比喜欢并排而坐的人:更希望自己能被对方所理解。斜躺在椅子上的人比坐在他旁边的人,具有心理上的优越感,或者处于高于对方的地位。直挺著腰而坐的人,可能是表示对对方的恭顺之意,也可能表示被对方的言谈激起浓厚的兴趣,或者是欲向对方表示心理上的优势>>
各国相同肢体语言的不同意思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1,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OK手势):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零或三美国、英国:OK,即赞同、了不起的意思法国:零或没有泰国:没问题、请便日本、缅甸、韩国:金钱印度:正确、不错突尼斯:傻瓜
2,食指和中指上伸成V形,拇指弯曲压于无名指和小指上:世界大多数地区:伸手示数时表示二,用它表示胜利据说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的。不过在表示胜利的时候,手掌一定要向外,如果手掌内向,就是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了。在希腊,做这一手势的时候,即使手心向外,如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之嫌。
3,左手或者右手握拳,伸直食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数字一法国:请求提问新加坡:最重要澳大利亚:请再来一杯啤酒
4,举大拇指:中国:好、了不起,有赞赏、夸奖之意意大利:数字一希腊:拇指向上表示“够了”,向下表示“厌恶”、“坏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好、行、不错
身体语言的特征及象征意义
眼睛可以反映人的情绪、态度和情感变化。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变化上。情绪由中性向愉悦改变,瞳孔会不自觉变大;对使人厌恶的 物,瞳孔明显缩小。情绪状态由“晴”转“阴”时,亦有同样反应。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身体其他部位的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人际沟通中如果缺少目光交流的支持,将会使人际沟通过程变得不愉快,而且很困难。面部借助数十块肌肉的运动来准确传达不同的心态和情感。任何一种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体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对于表达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显。嘴、颊、眉、额是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鼻、颊、嘴表现厌恶;眉、额、眼睛、眼睑表现哀伤;眼睛和眼睑表现恐惧。当目光与面部表情不一致时,目光是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 聋哑人主要借助手语实现沟通,正常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手语表达的机会也比较多。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身体的触摸常常用来表达某些强烈情感。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推:表示拒绝。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双臂外展:表示阻拦。 搔头或搔颈:表示困惑。搓手、拽衣领:表示紧张。拍头:表示自责。耸肩:表示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双手举过头顶:表示暴怒。双手往上伸直:表示激动。双手枕在头下:表示舒展。一只手托著下巴:表示疑惑。耸肩、双手外摊:表示不感兴趣。颔首、双手放在胸前:表示害羞。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作用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也是常见的沟通方式,应用范围比较宽泛。 1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2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日常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因而不同。美国学者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四种人际距离。1公众距离3657~762米(12--25尺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它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2社交距离1219~3657米(4--12尺)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3个人距离0457~1219米(15--4尺)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体语信息;4亲密距离0~0457米(0--18寸)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 。
空间。分为1、2、3个空间。舞者直立所处的位置属于第2空间。深蹲及地面动作属于第1空间。跳起为第3空间。
调度。指的是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舞台的运用。以及位置的流动。位置流动的是否合理,观众看着是否舒服。
人物形象。演员通过自身的情感去塑造的一个所要表现的形象,而这需要舞者经过长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的一个过程,并且还需要有艺术家特有的灵性。
情感表达。在塑造出人物形象的同时,充分融入到形象中去,也包括应该有的情感。在对内心情感做处理的时候要注意不做作,能用动作表现出来的,绝不要用面部表情去表达,因为舞蹈本身就是通过肢体动作为语言去传递信息的。
动作素材:比如音乐剧《猫》其中舞蹈演员全部扮演猫的形象,将猫的各种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便是动作素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