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品牌有哪些智能汽车怎么选

国产汽车品牌有哪些智能汽车怎么选,第1张

应该说中国国产汽车在最近几年发展的是非常不错的,甚至已经有了超越合资车和进口车的趋势。因此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可谓是争奇斗艳,多点开花,那么中国国产汽车品牌有哪些呢?因为中国国产企业品牌很多,因此这里只为大家介绍部分代表品牌。

1集度

集度是百度和吉利在2021年合资成立的,目前仅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其首款量产车便即将发布。从研发进度上来看,集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存在。但即便研发时间如此紧凑,集度的首款量产车在性能、内外饰等各方面一点也弱于其他车企。智能化是集度汽车最大的亮点,其主要的表现便是开箱即用的高阶自动驾驶能力。

2吉利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是中国十大汽车行业中唯一的民营汽车生产经营公司,被评为“5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成长最好”公司跃居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3比亚迪

BYD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电池和乘用车制造商,它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

4长城

长城汽车的前身是长城工业公司,是一家集体所有制公司。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汽车改造业务。长城产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郊区。在中国自有品牌汽车中,长城汽车的经营质量首屈一指。

5奇瑞

奇瑞是芜湖市政府推动的一个汽车项目。与一汽的合作失败后,奇瑞决定自己做。凭借无畏的精神,奇瑞成为国内汽车的巨头。奇瑞徽标两侧的C字环绕,就像人的两臂,代表着一种团结和力量,围绕着地球形的椭圆形;中间的A在椭圆顶部向上延伸,这意味着奇瑞发展无限。

汽车行业发展到现在,智能化已经成为了所有车企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来说,各家车企智能化能力参差不齐,那么应该如何选智能汽车呢?

1自动驾驶

曾经有人说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之母,可见自动驾驶的难度。甚至可以说谁先真正的掌握了自动驾驶,谁就占据了先机。

2智能座舱

之前的汽车座舱只是驾驶室,只为驾驶服务;而现在的智能座舱,则可以让大家有美好的娱乐、音乐、情感等多种体验。这些美好的体验在于一体化大屏,在于全离线语音识别,在于良好的音质等。

当然,以上两点只是智能化的一部分。除了智能化之外,汽车本身所具备的性能、安全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6月29日,2023年上半年即将收官,小鹏G6踩着时间线迎来上市,杀入竞争激烈的智能电动SUV市场。

根据官方发布,小鹏G6共推出5个版本,分别为580长续航Pro版、580长续航Max版、755超长续航Pro版、755超长续航Max版和700四驱高性能 Max版,对应售价为2099万元、2299万元、2349万元、2549万元和2769万元。起售价比预售价降低15万元,且不同版本的配置与价格做了非常清晰的区隔。

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做选择,何小鹏在发布售价期间进行场景带入式推荐,“假如你想买长续航,且智能辅助驾驶最棒的,能回老家还能省油,755版完全no problem!”

与以往不同的是,小鹏G6所见即所得,上市即交付,Max版车型的XNGP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也随交付即刻实现,为争取更多潜在用户增加了双重筹码。

小鹏G6 的购车权益也卷出新高度,首批用户在叠加预售权益的基础上,可在上市期内获得5000元选装基金、价值5000元的熔云橙外观色限时免费、交付礼包、复购/置换权益、智享升级(福利,提供给已开通XPILOT/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软件的小鹏车主,用于复购或置换G6 Max车型)等多重尊享权益。

据了解,小鹏G6于6月9日开启预售,截至28日订单量已突破35万辆。为此,何小鹏在本次发布会尾声放出了“小鹏G6是25万级最强智能电动SUV,两个月我们要拿下细分市场销冠!”的豪言。

“引领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标准”

作为SEPA20扶摇架构下的首款战略车型,小鹏G6被外界视作小鹏汽车翻身之作的排头兵,但在小鹏汽车内部,这款车有着更高、更远的定位,即“引领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标准”。

据何小鹏介绍,SEPA20 扶摇技术架构历经5年探索,投入超百亿研发资源,是无人驾驶前的终极技术架构,将重新定义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保持3年技术领先。在其赋能下,新车型研发周期将缩短20%,基于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80%。

此前,小鹏G6被誉为“无人驾驶前的最后一款车”。的确,这款车是现在全行业唯一一款量产的、同时兼备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800V Sic碳化硅高压平台、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和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智能纯电SUV。

从一连串的黑科技功能来看,小鹏G6实现了四个核心突破:一是让高等级的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标配;二是在保证优秀极限驾控能力的基础上,兼具了很好的动态舒适性;三是在轿跑造型和超大空间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四是在25万级价格区间率先打造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高阶体验。

“小鹏G6代表着对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思考。”何小鹏说到,经过了前些年的发展,用户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 大家不再追求功能的堆叠,更在意体验的进化,比如颜值高、空间大、驾控稳、安全好、续航长、补能快、智能强。

集齐“七龙珠”,25万级最强智能电动汽车

而小鹏G6恰恰针对这七项需求做到了功能的极致,可谓集齐“七龙珠”,只待召唤神龙。

一是科技流动美学。小鹏G6以“科技流动美学”作为设计理念,特别邀请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作为前瞻设计顾问,提供设计灵感。凭借创新的极具未来感的动感流线造型、有速度感的运动姿态,折服了缪斯设计奖评审团的众多评审员,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的最高奖项——“铂金奖”。

二是舒享大空间。小鹏G6集合科技灵感,采用矢量星环设计语言,提供星夜黑、气宇灰、云雾蓝三种颜色。巧妙的幻视悬浮车顶设计,配合2890mm的长轴距和608%的轴长比,带来了1020mm的头部空间和136mm的后排腿部空间,平衡了轿跑造型的溜背设计和用户对车内超大空间的需求;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更是使得有效垂向空间提升了5%。

三是超稳定操控。小鹏G6操控快且稳,搭载的800V XPower电驱系统使得百公里加速仅39秒。全国首创同时搭载前后一体式铝压铸 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车身扭转刚度高达41600N·m/deg,相比传统车身提升了83%,操控性能更强。

同时,小鹏G6前部采用纯铝双叉臂式,后部采用五连杆式独立悬架,由中德团队联合顶级调教,兼具极佳的操控性及舒适性,在麋鹿测试中获得82km/h的同级最优的表现,过弯时的最大侧向G值达到094,为人车合一的操控体验提供坚实机械素质基础。

四是极致安全。小鹏G6在设计之初就将安全放在首位,符合国内外三重安全标准设计。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使其车身更结实,车顶抗压强度为车重483倍, 十六道环形安全设计,带来“零侵入座舱”的安全表现。行业领先的CIB车身电池一体化压铸通过15项电芯安全标准(远超国标标准9项)、不热蔓延不起火、30余项严苛安全测试;全方位电池安全防护符合国内外三重安全标准设计:C-NCAP、E-NCAP、中保研结果“优” 。

五是极致续航。小鹏要做中国续航最扎实的智能电动车,选择死磕电耗,通过降低风阻、提升效率、降低能耗的方式,破局“小电池不能有长续航”的大众认知。小鹏G6率先量产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使其不仅在小鹏超充体系能够实现充电10min续航增加300km,在第三方充电桩也相较400V车辆获得更快的充电速度。

六是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智能”作为用户对于小鹏记忆最深刻的核心标签,小鹏汽车一直持续深耕智能领域,,小鹏G6交付即搭载行业唯一量产且具备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能力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包含全新一代的高速NGP、好用的城市NGP、行业领先的VPA-L停车场记忆泊车等功能。在23年上半年,XNGP已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开放,并预计在23年下半年开通近50个城市。 

随着G6的上市,小鹏汽车同步发布了“AI代驾”模式,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向所有XNGP的车主推出。“全新一代的高速NGP、安全好用的城市NGP、行业领先的VPA-L停车场记忆泊车,用户日常高频用车的3大场景无缝连接,买小鹏,送AI代驾,让每一个人、在每一天、每一个地方,都能使用XNGP。”何小鹏表示。

七是智慧多场景座舱。小鹏G6首发的智慧多场景座舱,可将时间、地点、温度等环境感知设置为触发条件,创建成一个个能一键执行或自动执行的场景,实现350 项功能的自由调动及组合,使用户能够拥有“千人千面的高级定制”,不断解锁智能出行的新场景。

全场景语音20系统,已实现连续指令识别、多音区识别、无网络可使用能力,并拥有行业领先的全场景免唤醒功能,小鹏G6的智能座舱(Xmart OS 40车载智能系统)标配高通骁龙SA8155P车规级座舱芯片、1496英寸悬浮触摸式中控屏,以“GPT”般的大脑,打造更“类人”的智能座舱和情感化的交互体验。

一直以来,小鹏汽车的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为用户体验带来大幅度跃升,从自适应巡航,到高速领航,再到全场景领航;从交流慢充,到直流快充,再到800V超快充。

同时,小鹏也不断拓展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边界,创造了无数个第一:G3-第一个实现视觉融合泊车、P7-第一个融合高精地图SR的高速领航辅助&实现智能语音、P5-第一个量产激光雷达&城市导航辅助驾驶、G9-第一个推出800V电子电气架构、BEV感知系统&全场景免唤醒智能语音,本月小鹏成为行业唯一在北京开放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的企业。而本次上市的小鹏G6正是小鹏当下所有领先技术的集大成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头条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这届广州车展华系车真正走到了舞台的中央。以造车新势力和头部传统中国品牌为首的华系阵营带来了很多新意:小鹏汽车品牌换新后带来了充电5分钟补能200+km的小鹏G9,沙龙机甲龙往车上塞了4个激光雷达,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合资品牌车型阿维塔11玩起了情感智能从在场的观众聚集情况不难看出,科技感十足的这些产品胜过了往日BBA对大家的吸引。

而新势力车型除了新能源化这个大趋势外重要的是向智能化发展,其中这两年智能驾驶的发展有了阶段性进步逐渐走入量产阶段,我们能开到的车也将从标准的L2级驾驶辅助能力逐渐发展到无限接近L3级的驾驶辅助能力,在目前我们更习惯称之为“高阶智能驾驶”。在当下往后三到五年看高阶智能驾驶的下一站,除了我们熟知的激光雷达,各个智能汽车还在比拼什么?

源于网络

高阶智能驾驶的发展很难绕过激光雷达这个硬件。在往自动驾驶发展的道路上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两个流派: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感知派和目前大部分车企采用的激光雷达方案,前者依赖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甚至摆脱毫米波雷达),后者融合高清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显而易见,前者成本能做到很低,但后者的融合感知能力更强,虽然特斯拉宣称仅依靠更强大的视觉识别能力就能实现等同甚至超越雷达感知的方案,但目前阶段尚未验证这一结果。

虽然说不清小鹏P5和极狐阿尔法S HI版谁才是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但从那时候开始有关于激光雷达的内卷就已经开始了。在这次广州车展亮相的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里,就有上汽非凡R7、沙龙机甲龙、广汽埃安AION LX Plus、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小鹏P5、蔚来ET7、哪吒S、威马M7、智己L7等车型。而数量的内卷也随之开始,从小鹏P5的2个到威马M7的3个再到沙龙机甲龙的4个。从宣传话术上给人的感觉是:激光雷达的数量越多,能够实现的辅助驾驶能力越强。

是,也不是。理论上讲,更多的激光雷达能够覆盖更多的角度,以搭载4个激光雷达的沙龙机甲龙为例,其4个激光雷达分别布置在了前杠的左中右和后杠的中间,几乎覆盖了平面角度的360°。这里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车辆的侧面角度,之前发布的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侧面障碍物识别时可能还要更多地去依赖环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而更多的激光雷达确实照顾到了这个盲区。不过覆盖面更全数量更多的激光雷达只能保证的是在更全的视角下它具备这个能力,而具体识别效果能否达标尚待考证。在量产汽车上4个是不是激光雷达上车的上限?我们不知道,或许未来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提升和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它或许会像现在的毫米波雷达一样遍布全车。

源于网络

除了数量的比拼,这次广州车展广汽埃安还打出了代际的概念。据官方宣称,AION LX Plus搭配了第二代激光雷达,称为“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而其他车型搭载的都是第一代机械式棱镜激光雷达。从功能上看,最大的区别在于分辨率和刷新频率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影响着激光雷达的采集率,也是考验激光雷达性能的重要指标。

源于网络源于网络

由于具备智能可变焦功能,第二代激光雷达分辨率可以在02°-005°智能调控(主流第一代固定02°),针对不同场景下可以自适应切换,高速路况下低分辨率可实现更远的感知距离做到提前应对,低速路况下高分辨率可以实现更广的视野,以应对变化复杂且快的路面情况。

源于网络

而刷新频率这个概念和我们手机电脑的显示器有些类似,越高的刷新频率对路况变化的识别能力就越高,所以在遇到鬼探头、加塞等时间较短的突发路况时可以更快地识别反应。此外,据官方宣称,第二代激光雷达在成本和体积上也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代还没落地,第二代就已经亮相,不知道二代正式投产使用后能否在效果上和一代拉开代际的差距。

源于网络

感知、决策、执行,自动驾驶的三板斧。通过激光雷达(眼)感知到的信息就要通过自动驾驶平台这个大脑来运算了,于是乎,在近期的智能汽车宣传上我们又见到了一个数据上的比拼:自动驾驶平台算力。每每看到在相关信息描述上总会提到的XX TOPS的算力,总会让人下意识觉得数字越大能力越强,甚至将其作为自动驾驶能力的主要评判标准,从几十的TOPS甚至到1000+TOPS,算力数字跨越如此之大,到底现阶段多少TOPS算高?

其实一定程度上这里面存在着概念的混淆,首先要搞清楚在很多车型上自动驾驶平台芯片和智能座舱芯片是两个单独的芯片,各自负责不同域的平台计算,这里说的是自动驾驶平台的算力;然后是综合算力数字的大小,因为在一些车型上应对自动驾驶平台应用了多块芯片,宣称的综合算力其实是多块芯片算力的叠加值。

源于网络

然后是关于算力本身,虽然目前业界开始了关于算力的攀比,但实质上平台算力并不是影响自动驾驶能力的唯一因素,芯片计算效率也同样需要关注。每秒准确识别帧率MAPS(单位: FPS)才是更真实的性能指标。

业界有个不成文的公式,总结了从 L2 到 L5 自动驾驶所需的算力:

L2 需要的算力<10 TOPS;

L3 需要的算力为 30~60 TOPS;

L4 需要的算力>100 TOPS:

L5 需要的算力目前未有明确定义(有预测需要至少 1000 TOPS)。

以目前亮相的新车看其实有很大部分产品的算力是高度冗余的,当然如果抛却成本的考量冗余算力不是坏事,但也说明了其实自动驾驶能力的高低不会受到算力大小的影响太多。举个例子,小鹏P5的自动驾驶平台算力是30TOPS,特斯拉最新的AP30算力是144TOPS,都算不上高,但二者现阶段的辅助驾驶能力却处于业界领先。高阶智能驾驶的性能并不单单由硬件决定,还需要软件、算法等方面的配合,因此算力的比拼并不能成为自动驾驶能力的判断标准。

目前在智能汽车发展路径上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新势力车企诸如特斯拉、小鹏等都在朝着单车智能而努力,而传统车企例如福特、上汽等却在押注5G+V2X,走多车智能车路协同路线。

源于网络

5G+V2X分开看很好理解,前者就是我们熟悉的5G,是大体量数据高效率低时延传输的通讯基础;V2X(车连接万物),即车和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互换的一种通信技术。而这一技术不仅要求车辆能够发送和接受信息,还需要外界环境也有智能化的设备作为支撑,才能够完成V2X等一系列的操作。

源于网络

从长远看,5G+V2X是未来自动驾驶甚至智慧交通场景下必不可少的路径,车辆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参与者而已,且实现效果确实诱人:

智慧交通信息服务-V2I:红绿灯信息推送/停车起步引导/闯红灯预警/车速引导。

智慧道路信息服务-V2I: 弯道速度预警/减速区预警/前方道路施工提醒/道路标志牌下发/道路拥堵提醒/关键路段提醒/潮汐车道提醒/限速提醒。

安全预警类服务-V2V: 紧急刹车预警/故障车辆提醒/交叉路口冲突避免/紧急车辆警示/左转辅助。

协同控制类服务:智能ACC控制。

源于网络

甚至能弥补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单车智能路线的短板,但至少短期内这个技术落地的可能性很小,也正是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智能化终端改造,路面上的其他车必须智能,红绿灯、道路甚至摄像头都必须智能联网,这是一个缺了谁也不能完美实现的大体系,还需要整个生态的协同发展。

总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量产车在自动驾驶发展路径上仍将处于无限趋近L3级别的能力范畴,随着芯片能力、5G、雷达等智能硬件水平的快速提升,用户实际体验感受也将得到大幅升级。这一阶段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水平高低除了上述几个大的关键点外,高精地图、全栈自研等方面因素也会对落地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的竞争领域仍保持上这几个大方面上,但最终体验感的优劣仍是软硬件结合能力的综合影响,但在逐渐明朗的大趋势下,更完善强大的智能辅助驾驶非常可期。

易车原创 翻开今年7月的销量成绩单,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成功抗衡合资品牌,作为1-7月累计总销量季军的长安汽车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长安汽车动作频频,既推出了阿维塔和长安深蓝两大新品牌,也有蓝鲸iDD混动系统技术、CHN平台等新技术赋能,销量表现与业绩表现双双开挂。

恰逢成都车展,易车专访了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副总经理李攀,从他的精彩分享中,我们找到了长安汽车一路高歌猛进的具体原因。以下为采访实录:

易车:进入2022年,长安汽车市场表现持续向好,新能源销量更是一路高歌,具体表现如何?

李攀:今年7月,我们长安汽车销量突破20万辆,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7月销量突破15万辆,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12万辆。

2022年1-7月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累计销量达1059125辆,突破百万辆大关。

自主新能源方面,7月销量突破2万辆,达到23396辆,创历史新高;2022年累计新能源销量已突破10万辆,这可以证明长安汽车电气电动化转型效果显著。

之所以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我认为主要有三大方面:

第一是坚持战略转型,抢先布局新赛道。我们在2017年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这些年来全力推进了“香格里拉”和“北斗天枢”两大计划,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第二是坚持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我们每年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推出蓝鲸NE动力、蓝鲸iDD混动系统等领先技术并不断落地,将技术优势不断地转化为产品优势。

第三是坚持产品创新,强化市场竞争力。现在我们的产品选择非常多,覆盖面广,能够满足用户多场景用车需求。

一方面,我们将经典产品“PLUS”化,打造爆款;一方面就是品牌向上,推出高端产品UNI序列,深受用户喜爱;

另外,大力推进电动电气化转型,包括大家现在看到的长安深蓝SL03、长安Lumin以及UNI-K iDD等,都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和关注,非常具有爆款潜质和实力。

第四是坚持营销服务创新,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我们推出了深入推进客户服务“一号工程”,启动“知音伙伴服务计划”,为用户打造了“人·车·生活”服务体系。

易车:长安汽车2022年上半年业绩即将发布,根据此前披露的业绩预告,能发现长安汽车的业绩表现良好,您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

李攀:是的,在7月14日我们就披露2022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0亿元-62亿元,同比增长18914%-25854%;扣除非净利润25亿元-35亿元,同比增长23795%-37313%。

我认为背后的原因主要是长安汽车在成长性、盈利性和创新性三个维度都实现了突破与超越。

先来说成长性,我们持续提升扩张动能,不断打造经典产品。今年以来,CS75PLUS、逸动PLUS、 UNI序列等重点产品表现稳健。

同时,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市场持续发力,多款电动电气化产品也相继上市。市场表现持续攀升,推动企业高质量向前发展,以“满电姿态”释放企业全新增长潜力。

其次是盈利性方面,我们通过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促进盈利结构改善。自主板块正逐渐成为我们公司的利润支柱。

最后就是创新性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新能源、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我们已构建起约5000人的工程研发团队,使得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我们还取得了行业第一、全国第二的成绩,排名再创新高。

易车:长安汽车现阶段的新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攀:我前面提到了“香格里拉”计划,这些年在该计划不断推进下,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收获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具体表现为新品牌、新平台、新技术三个方面。

比如新品牌方面,我们成功孵化出了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阿维塔和全新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

其中阿维塔聚合了华为、宁德时代等全球一流企业的强大优势,旗下首款情感智能电动轿跑 SUV——阿维塔11及联名限量款车型阿维塔011已发布,今年12月将进行交付。

而长安深蓝在今年4月推出了首款战略车型深蓝SL03,覆盖纯电、增程、氢能三种动力,上市 33分钟订单即突破一万辆。

此外,我们还在加速传统品牌焕新,持续打造电气化、电动化产品。比如国民出行精品车——长安Lumin,上市以来累计订单达51500辆,UNI品牌推出UNI-K iDD,欧尚品牌推出欧尚 Z6 iDD。

第二个重要成果就是新平台。长安汽车目前已掌握MPA、EPA、CHN,SDA平台架构也即将发布。

MPA架构兼容ICE及其电气化产品,是集成多元形态、多元能源、多元场景的智慧架构,已随UNI-V首发。

EPA架构是面向主流电动车市场的平台架构,纯电系列产品长安深蓝SL03、长安Lumin就是采用了EPA架构。

CHN平台是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联手打造,开启以“新架构、强计算、高压充电”为特征的智能电动汽车新元年,已在阿维塔11上实现搭载。

而SDA平台将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

第三个重要成果就是新技术,目前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突破400余项核心技术,包含长安新一代七合一超集电驱、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2+7”类主被动电池安全技术、以及长安智慧芯SVDC等。

易车:在本届成都车展上,锐程PLUS正式发布。请问锐程PLUS的核心价值点和竞争优势是什么?

李攀:作为“新一代AR智能宽适家轿”,锐程PLUS拥有智能、舒适、超安逸的产品价值,深度满足了用户“超安逸人车生活”需求。

具体来说,我觉得可以总结四大核心价值。

一是焕新设计造型,我们的设计团队围绕“超安逸人车生活”,以新中式轻奢主义为基础,通过经典与创新的美学交融,赋予锐程PLUS打破界限、挣脱束缚的破风型格,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

二是更懂你的进阶智能,我们基于科技时代人车生活场景,为锐程PLUS率先搭载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DMS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智能感应后备箱、8666平台车机硬件及飞鱼25生态系统、雷石车载互联KTV等智能化配置。

三是更舒适的驾乘品质,锐程PLUS 拥有4800mm车长加2770mm轴距的超大车身尺寸,为用户带来“全家出行,全面享受,共享天伦”的自在空间。

它还搭载一体式运动座椅、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玻璃全幕全景天窗等多项关怀配置,让宽适座舱成为出行的“移动客厅”。

四是更安逸的乘坐体验,我们的锐程PLUS搭载蓝鲸新一代NE 15T高压直喷发动机与蓝鲸新一代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

同时,锐程PLUS全系标配增强式前后双独立悬架系统,实现了极致驾控与舒适驾乘的完美平衡,各种路况下都能始终保持从容姿态,让车上的老人无需担心道路颠簸。

<img class="imgborder" src="https://imagebitautoimg

2022年4月28日,北京发布了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这意味着“方向盘后无司机”的自动驾驶服务在中国超大城市首次放开,也标志着无人化道路测试向无人化商业运营方向迈进,具有里程碑式的行业意义。

尽管,此次获得批准的都是如百度Apollo等从事Robotaxi业务的公司,但政策的进步、法规的放开,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都有重大利好。尤其是在智能 汽车 30时代,解放双手、自由移动,是显著的产品特征。

业界普遍认为智能 汽车 30时代已经到来,并且2023年将拉开智能化竞争的新帷幕。集度通过全栈应用Apollo高阶自动驾驶能力,并在其产品上进行重新集成和开发验证后,将高阶自动驾驶体验带给C端用户,以“ 汽车 机器人”定义30时代的新产品形态;而特斯拉、“蔚小理”等车企也从L2起步向更高级自动驾驶冲锋。接下来一年,智能 汽车 行业将充满机遇和挑战,究竟谁能跑在智能 汽车 30时代的前列?

什么是智能 汽车 30时代?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化石燃料是驱动 汽车 的能量来源;当新能源 汽车 涌现时,电能成为了 汽车 的驱动力,“三电”是核心部件。从底层来说,与燃油车10、新能源20不同的是,智能 汽车 30时代实际上是AI为核心的,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智能座舱,其实都离不开AI能力。

在前不久的2022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上,集度CEO夏一平也对智能 汽车 30时代进行了具体描述。

夏一平认为,在燃油车时代, 汽车 的工具属性更强,是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随着电动 汽车 的普及,智能电动车正在成为我们的第二生活空间。另外,AI智能化成为新趋势。过去,由于算力的限制,AI技术在 汽车 上没有发挥出它的优势。但到了智能 汽车 30时代,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智能座舱,都对算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赋予 汽车 有足够的算力, 汽车 就成了一个由AI驱动的智能移动空间。

所以,在智能 汽车 30时代, 汽车 的“能量来源”变了,变成了AI,同时 汽车 的属性变了,成为了“空间”,这两点是区分30时代的重要标志。

智能 汽车 30产品有什么样的特征?

对于30时代的产品特性,同济大学 汽车 学院与创意设计学院马钧曾提出智能 汽车 30时代注重的是人与车的“ 情感 ”连接,拥有潜力巨大的输出与输入交互,自动驾驶也更加注重“人机共驾”。

从“ 情感 ”、“交互”、“人机共驾”等关键词来看,智能 汽车 30时代的产品本质上改变了人和车的关系,车不再只是个冰冷的机器,人也不再是驾驶的“附庸”。

根据夏一平的描述,智能 汽车 30时代的产品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具备支持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的软硬件系统,无论是城市还是高速, 汽车 的自动驾驶从只能应对特定场景,成长为从容应对更多复杂场景。

第二,语音语义交互要做到精准识别,交流过程自然。

第三,还能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主学习和功能迭代,让用户在使用车的时候越开越好,车里的功能越用越懂用户。

可见,要打造智能 汽车 30时代的产品,先决条件是能够将人从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同时 汽车 能够和人无障碍地交流,主动地为人服务,还能跟随用户一起进化。

以集度为例,就是切中了智能 汽车 30的机遇窗口。集度成立之初,就立志打造一款“ 汽车 机器人”,其产品特征主要概括为“自由移动”、“自然交流”、“自我成长”,具备高阶的自动驾驶能力,人车交互及语音语义的精准识别,同时可根据用户行为习惯实现自我学习和迭代。

2023年才是智能 汽车 30时代的竞争元年

如果说电动化是 汽车 的上半场竞争,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场,并且2023年可能会迎来一个关键节点。

一家造车新势力创始人就认为,“2023年会进入‘人机共驾’的新时代,并且2026年会向无人驾驶过渡。”夏一平的观点则更加鲜明,他认为智能 汽车 30时代已经到来,而2023年是智能化竞争的元年。

一方面,2023年更高算力的芯片开始上车,能给AI提供算力支撑,驱动产品智能化体验创新;另一方面,高阶自动驾驶也将在明年量产,将进一步解放用户,带来更智慧的出行体验。

夏一平认为,要打造智能 汽车 30时代的产品,离不开很多核心能力。“实际上需要一整套复杂的软件和算法,以及满足相应算力需求的硬件在共同支撑,才能够得以实现。”

集度把“ 汽车 机器人”的量产时间定在了2023年,其最大的底气和竞争优势来自于AI技术。因为百度已为此深耕10多年,拥有丰富的AI解决方案,如人脸识别、智能语音、图像技术、自然语言等等,这都将成为集度“ 汽车 机器人”的技术源动力。

相反,造车新势力则是从无到有开始涉足AI技术,从时间跨度、市场应用、数据积累等多方面来说,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现有车企的智能语音并不够聪明,“听不懂”、“不好用”、“理解错”是用户的直观感受,这就体现了AI能力的薄弱。

另外,集度自研了高阶自动驾驶智能化架构JET(JIDU Evolving Technology),包含电子电气架构EEA和整车操作系统SOA,赋予了 汽车 机器人智慧的“神经网络”。从软硬结合的角度,充分保证整体架构的安全性。

在计算平台上,集度将采用英伟达Orin作为智驾芯片,同时将实现高通8295的全球领先搭载,比当前其他车企所采用的8155芯片性能提升了8倍。Orin+8295的组合,有效支持高阶自动驾驶、无障碍交流的智能语音功能实现。

在自动驾驶方面,基于百度Apollo的L4级全无人自动驾驶能力,集度把L4级能力进行重新集成和开发验证,将在业内率先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量产。北京已经允许方向盘后无司机的Robotaxi,或许不久后,C端乘用车也将大踏步发展,这无疑给集度的高阶自动驾驶增添了“催化剂”。作为对比,包括特斯拉、“蔚小理”,依然属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且还在尝试向高级自动驾驶突破。

不管是底层的AI能力,还是 汽车 本地的算力,亦或高阶自动驾驶能力,集度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实力都可圈可点。在智能 汽车 30时代,AI智能 汽车 产品究竟能否颠覆市场格局,让人充满期待,相信不久后“ 汽车 机器人”就会给出答案。

6月29日,随着一场极具个人风格的上市仪式,在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上演,定位超智驾纯电轿跑SUV的小鹏G6,终于在千呼万唤之后官宣上市,坊间揣度许久的价格谜底也以斌揭晓——新车共5个版本,售价2099万-2769万元。

活动现场,T台造型的主舞台,唯一的主角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一贯地侃侃而谈,由车主代表组成的几百号男女“鹏友”,也极其配合地不时报以欢呼和尖叫。看完整场发布会,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两个关键词:扎实、领先。前者说的是小鹏G6的续航不玩虚的,如果说有,也是反向虚标,这在虚标成风的电车市场,“另类”中显出十足诚意和自信;后者标榜的是该车的智驾水平,主要是小鹏引以为傲的城市NGP,这点有待后文细细道来。

作为SEPA20扶摇技术架构下的首款战略产品,小鹏G6是目前行业唯一量产、且兼具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800V Sic碳化硅高压平台、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和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智能纯电SUV。

必须点赞的是,该车让高等级的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标配,它搭载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基于BEV + Transformer 技术架构,拥有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31个高性能智驾传感器、总算力高达508TOPS的双Orin-X芯片,能够洞悉道路的每一个细节,毫秒间得出最佳行驶路径,代表了当前行业最高水平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全新一代的高速NGP、安全好用的城市NGP、行业领先的VPA-L停车场记忆泊车,用户日常高频用车的3大场景无缝连接,买小鹏,送AI代驾,让每一个人、在每一天、每一个地方,都能使用XNGP。”何小鹏透露,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向所有XNGP的车主推出“AI代驾”模式,该模式通过短时间分析用户日常高频场景,学习用户驾驶风格,来实现私人定制路线,达到更高的通勤效率。看到这里,记者不由暗想:这是要干死代驾的节奏!也无妨,新技术的每一次迭代,都会对生产生活带来革命性的重构,除了改变,这世界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

小鹏G6的智能座舱(Xmart OS 40车载智能系统),标配高通骁龙SA8155P车规级座舱芯片、1496英寸悬浮触摸式中控屏,以“GPT”般的大脑,打造更“类人”的智能座舱和情感化的交互体验。其配备的全场景语音20系统,可实现连续指令识别、多音区识别、无网络可使用能力,并拥有行业领先的全场景免唤醒功能。

说过了智能,再来看续航。小鹏G6有580公里、700公里、755公里三种续航,这个表现已能胜任用户绝大多数用车场景,但现在已有友商开始吆喝续航1000公里+。用何小鹏的话说,相比竞品小鹏的优势在于续航扎实,而且不是靠一味堆电池去实现长续航,因为电池越大意味着车越重,且购车成本越高,这对用户算不上友好。小鹏G6的做法是死磕电耗——凭借0248Cd的超低风阻设计、全系标配热泵以及更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带来的车身轻量化,实现了132kWh的百公里电耗,从而在不堆电池的情况下,一样跑得远。这也就是何小鹏一再强调的:不光要做中国续航最长的电动车,更要做续航最扎实的电动车。

此外,得益于率先量产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与全系标配的3C电芯,小鹏G6在S3/S4超充桩上可实现充电10min续航增加300km。”不挑桩,在哪充都更快“,是小鹏G6充电的最大优势;即使在国家标准快充桩,用户也能享受到G6 800V超快充的普适性,对比友商400V车型充电快1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G6将实现上市即交付,Max版车型的XNGP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也随交付即刻实现。在叠加预售权益的基础上,首批用户还将在上市期内获得5000元选装基金、熔云橙外观色限时免费(价值5000元)、交付礼包、复购/置换权益、智享升级(福利,提供给已开通XPILOT/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软件的小鹏车主,用于复购或置换G6 Max车型)等多重尊享权益。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上游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01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