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挽回爱情该怎么做呢?希明情感的老师有什么办法吗?

想挽回爱情该怎么做呢?希明情感的老师有什么办法吗?,第1张

想挽回爱情必须用行动证明,你很在乎这份感情的,首先问问自己,对于这份感情,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找出问题积极改正。还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你是他,你会希望对方怎样做。总之用你的真心和诚意去感动对方,只要对方还爱着你的话,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有效的心理辅导可以助人成长,而无效的心理辅导却可能伤害当事人,得到负面的效果。要使心理辅导得到正面效果,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有更高的心理素质要求。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其中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一、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同理心,指咨询者了解与体验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辅导关系中关键的素质。如果辅导教师能设身处地去了解当事人的主观世界和观点,那么造成无效的和危险的心理辅导情况就会减少。

辅导教师首先要能够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而将自己放在当事人的地位和出境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经历他面对的压力,并体会他决定和导致行为表现的因由;而随着辅导过程的发展,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应逐步有更深切和正确的了解,犹如感受自己内心的一切。

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教导,一般的谈话,心理辅导是个性化并有特殊内涵的过程。如果辅导教师把心理辅导的关系与一般的教导关系混为一谈,就容易走入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有一个学生说他怕学习,老师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学习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人将一事无成。”这听起来没有什么不对,而且学生已十分熟悉,他们天天都听到这种话,但就是不能解决他们怕学习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思想工作,它首先要从同理心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表达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走进解决问题的大门。

我在教学中曾碰到这样一位学生,他性格比较内向,有一天他父亲突然死亡,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打击,使得原本内向的他更沉默寡言。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我找他谈了话,告诉他过去已成为过去,谁也无法挽回,希望他能化悲痛为力量,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听完,他点点头,我觉得欣慰,以为自己没有白费口舌。可过了一段时间,并没有见他能走出阴影。后来查找有关心理辅导资料,才找到了原因所在,我没有用同理心去考虑问题,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的感受,没有去真正理解失去亲人的感受是多么的痛苦,之后,我又找他谈了话,对他丧父的悲痛表示了真切的理解,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探讨问题、分析问题。之后,他感受到这样长期下去对家人、对自己、对学习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自己觉得确实应该走出不快乐的阴影。不久后他恢复了常态,学习成绩稳定了,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了。所以我觉得心理辅导教师要搞好心理辅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必须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倘若辅导教师不能具备及表达同理心,换言之,倘若他不了解当事人,辅导的过程一定会受阻。当然,同理心不等于同情。有的人认为当一个人在危难痛苦中最需要的是同情,可惜,这并不是事实,他们最需要的是旁人的理解。因为人在遭遇伤痛打击时,自我形象会骤然下降,会过分敏感,害怕别人轻视他,故在辅导中,对他表示同情、怜悯,不会有效果,很可能还会令他产生不安与反感,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留意这两者的区别。

二、关注正向发展

正向发展指辅导教师能相信当事人可以通过帮助而进步。正向关怀即不断发现当事人身上的价值和力量,帮助当事人自己去寻找这种价值和力量,把当事人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自己的长处,谋求个人的成长方面来。如果教师没有这种活力,那么心理辅导工作就没有信心,这种感受自然会传给当事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人文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类在本质上就有一种发展、前进、成长的愿望和力量,这种力量会推动每个人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这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界的共识。一开始,人们往往以为受助者已经没有希望,无可救药了,但一旦冲破某种怯懦的交谈困境之后,从当事人身上发现某些正向的东西,经过情感反应及时回馈给当事人后,便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曾碰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并且又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可谓“全校闻名”,学校老师提及她,没有一个不摇头的。开始接触她时,就接连发现几次偷窃现象,还出现作业欠交、上课不认真等现象,笔者也曾一度失去信心。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劳动时挺积极的,并且她的记忆力非常好,表达能力也挺不错。于是,我多次约她谈话,让她自己找一找她的长处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有没有尽力去做?通过她自我分析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慢慢的,她就有了一种向上发展的力量。几个月后,她的不足之处也渐渐消失。这说明,我们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正向关怀是必要而可能的,而且以心理辅导的思路来说,应重在引导当事人思考:我的长处是什么?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我有没有尽力去做?

三、对当事人的尊重和温情

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善于表达尊重与温情,冷淡疏远的心理辅导者看起来比较专业化和有能力,实际上在专业化表层下可能存在着对当事人潜意识的厌烦,使心理辅导向负面方向发展。可以认为,心理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尊重与温情是具备真正同理心的重要部分。

有两种表达尊重的语言表达形式,即“增进”及“赞赏歧异”。“增进”就是对对方的意见和观点直言进行表扬,直接表示对对方的欣赏之意,如“你对意见的表达非常好”、“你很有领悟力”等。这样做似乎不难,但我们教师平常做的甚少,平时交谈中总是习惯于发现对方的话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不是直言地赞赏一个人的某些观点。

笔者在上完《缓解焦虑》这一堂心理辅导课后,一个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在考试前很轻松,一点儿都不紧张,不会感到焦虑,根本不用缓解焦虑。”一旁的学生听了都瞪大双眼,看看他,有几位同学还笑了起来。这时,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看了此情景,便故意大声说:“这位同学今天的表现真不错。”听了我的话,一旁的学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怎么回事,他表现不错?”我接着说:“虽然老师有一点点小小的看法,但这位同学今天大胆地说了真话,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能说真话的学生,他这种行为是非常好的。值得大家学习。”然后,我又轻声地对这位学生说:“你愿意听听老师真实的看法吗?”学生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事后,通过个别谈话,分析情况,这位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考试中焦虑的一些反映,并引起了注意。

心理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温情是非常重要的。温情,是通过非语言方式所表现的一种情绪性态度,目光、声调、态势、手势、面部表情及适当的身体接触都是对当事人表达与支持的方式,微笑就是最好的温情指针。温情,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是最具有温情的人,并且应该善于表达温情。

四、重视事件的具体性

在心理辅导中,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前来求助的当事人,难以清楚或直接地自我表达,难以把当前困难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当事人往往以含混模糊的方式抱怨。如“我很悲伤”、“我很苦恼”。有效的心理辅导是把当事人含混的叙述变成高度具体的讨论,帮助当事人条理出他们生活中到底发生的那些事。

其具体要求是:辅导教师紧接着当事人简短的叙述之后,再问更多的问题,直到双方对他的事件都更清楚为止。如学生说“我觉得老师偏心”,辅导教师就该说“你能不能说出一两件具体的事来?”从当事人的情感感受说,一般规律是:刺激事件与情感感受之间应有一个对应关系,什么刺激引起什么反应,强刺激引起强的反应,弱刺激引起弱反应,可是由于当事人对事件的感受缺乏具体性,对刺激反应处于泛化的状态,缺乏分辨力,到底是哪一个事件引起了现在的感受,应该引起怎样的感受,当事人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而且由于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往往会把一些无联系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因果推证,因而产生更深刻的负面体验。因此,“具体性”的要求就是以特别详细的内容来澄清事实和情感,这是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方面,当一个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和情感产生的原因弄清楚了,可能问题也解决了一大半。

五、真诚与可靠。

有效的心理辅导教师是真诚、真实与可靠的,他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都是统整的,因为心理辅导是建立在交谈基础上的平等的关系。倘若欠缺了这一真诚,信任的关系就很难出现,而辅导的结果就会因而大受影响。

所谓“真诚”,就是辅导教师在辅导关系中要以“真正的我”出现,不会有保卫式的伪装,不会将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的背后。同时,更不会象一个技师般在完成例行工作。相反的,他会很开放,很自由又很个性化地投入在整个关系中,他能表里一致、真情流露。

辅导中真正做到表里一致,对辅导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因为辅导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要有一定的自信,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同时,就被辅导者的内心角度考虑,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小秘密被其他人知道,只有当他们觉得可靠时,他们才肯敞开自己的心扉,诉说他们的烦恼,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必需是相当可靠的。

辅导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关系,在这具有一种治疗功能的关系和过程中,辅导教师若能恰当地具备及表达同理心,能关注正向发展,能对当事人尊重及温情,能重视事件的具体性,并能做到真诚与可靠,就可以相信定能使心理辅导更加有效。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师,首先一定要学会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拥有良好积极的心态也很重要。

在指导他人的时候才可以更细心耐心,用温暖和真诚去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的人生能够更健康的成长起来。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断的让自己成长起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的增长自己的见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在更高的水平上,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是更有意义的。

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学会和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人的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和友好的方式去指导他们。

沟通能够实现我们和他人之间的联结,提高我们沟通的顺畅性,比如友谊、开导、休闲等,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快乐之间有很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很多乐观快乐的人,大多数都是乐于和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人。

根据我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可知,倾听非常重要,有时候甚至是影响沟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沟通中,我们还要重视观察,当我们能够在沟通过程中,同时把倾听和观察做到极致时,就能够准确的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让交流更顺畅。

我们知道认真倾听很重要,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却常常在沟通时误解对方的意思,要想提高自己倾听的能力,我们需要确保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我们找不到别人说话的重点时,可以试着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充分利用自己思考的速度比别人说话速度更快的能力,这样就能够很好的理解他人的谈话主要内容,从而准确而有效的达到交流的效果。

所以沟通交流对于一名合格的心理指导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善于和他人沟通,我们才可以准确地理解他人,从而用正确的专业知识去指导和帮助他们,让他们的人生更健康快乐。

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困惑的日子,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抱怨开始多了起来:这学生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好啊!真不理解,上课就是不听,我看真是不想学了。听起来的这一切,表面上好象是跟学习有关,其实也反应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做为班主任,当你接到新班级时,要主动地向前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了解班级情况,迅速记清每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通过谈谈我自己这就是我等即兴演讲,向班主任展示自己。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心理,以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班主任要亲自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了解。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校信通短信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生活圈子,和家长保持联系,是一种和家庭联系的重要的方法。(二)尊重、理解、真诚、保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爱,需要倾听,教师或父母,没有人不想了解孩子,可事实上,许多教师或父母与孩子近在咫尺,却难以沟通,甚至常常发生冲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学会真诚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们与学生之间就要互相尊重、理解、真诚,对学生不愿公开的事情,要替他们保密。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学生才能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做朋友。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次,学生张某来报告说,他的同桌柴某偷了他的文具袋。我问他是亲眼看到的吗?他说没有亲眼看到,只是怀疑。我想柴某虽然有些调皮,但品质并不坏,应该不会偷东西吧。我叮嘱张某,没有证据不能冤枉好人,并答应他帮他调查。我找到柴某,他说没有拿,并让我检查了他的书包和桌斗,确实没有。正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另一位学生拿着文具袋从外面进来了,正是张某的文具袋。原来他去厕所时,在厕所的纸篓里发现的,还说,下课时还发现柴某上过厕所。我明白了。我把柴某带到办公室,给他摆明道理,问他是否拿了别人的文具袋。他不吭声,我看出他的内心正在做斗争。我想他一定是后悔了,只是还没有勇气承认。我静下心来,对他说,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承认,还是好孩子,如果坚持错误,就是错上加错,况且,老师会给你保密的。我想是我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他终于承认拿了同桌的文具袋,并把它扔到了厕所里,并保证以后再不会这样了。事后,他的表现确实好了许多,并且再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也遵守诺言,保守着秘密,守护着孩子的尊严。(三)学会接纳、观察、聆听,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所谓接纳,就是不使用命令、指示、教训等权利措施,把学生看作是可以相互交流、彼此沟通的朋友。班主任要用这种坦诚的态度,使学生感到教师能对他的思想与情感给予接纳,从而创造一种自由的、开放的、无拘无束的气氛。班主任要训练自己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了解学习的个性和他们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能及时判断学生的情绪,观察到他们的内心。正确聆听是谈话的重要的保证,如遇到学生吵架,班主任千万别动怒,无须漫无边际地大道理一番,这时要耐心地听他们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从听中了解,从听中分析,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教育的目的。有一次,学生去操场上体育课了,我去教室取东西。当我走到走廊的时候,发现我班的张某站在我班的走廊外面,透过窗户向里面看。我刚在教室宣布,上体育课的时候,任何人都必须到操场上,不许在教室逗留。而张某竟无视我的纪律,我顿时火冒三丈。我径直走过去,劈头盖脸一阵轰炸。张某站在那里,脸色通红。等我平息下来,张某说,是体育老师发现我们班的一位学生找不到了,叫我来教室找找。我顿时愣住了,内心感到难过和内疚。我没有听孩子解释就轻易下结论,并批评他,伤了孩子那颗善良而纯朴的心,我连忙向他道歉。在以后的一次写作中,这个孩子写到了这件事,并写到自己一定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因为老师是诚实的,因为老师向他道歉了。所以,我认为接纳、观察、聆听是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的方式。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如果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那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将造成严重损害。在学校里,班主任与学生直接接触每天都有5~6个小时,要比其他学科教师,比学生父母接触孩子的时间更多,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印象是深刻的。一个心理健康的班主任,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每天精神饱满,满面春分,真正体验到教育教学是一件有乐趣的事,那会使学生很愿意和你交往,你一定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因此,班主任无论处于何种心理状态,都必须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不协调的情绪,切不可把学生当做出气筒,否则最容易给学生造成逆反心理,从而大大降低教育效果。

  抑郁是精神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非常普遍和严重的消沉,包括无价值感及一些躯体活动的困扰,如睡眠障碍,兴趣丧失,无法体验快乐,且症状持续两个星期以上。有些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个人生活不如意等原因,也很容易患上抑郁症。如果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往往形成错误的认知,如觉得自己无能、人情淡泊等。有些人性格比较内向,难以得到适当的帮助和专业的咨询,就会在一些生活事件和困难的引发下,导致抑郁症。

一、形成因素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接触到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初中化学教师小刘。小刘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学到初中,小刘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高考时由于紧张,只考取了本省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从此,觉得不好意思见高中同学,大学三年很少外出,经常一个人在化学实验室里。大学期间,同学和老师很少见过他笑。工作后,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上课很认真,但由于不苟言笑,师生感情不融洽,除了上课、做实验,平时大部分时间待在宿舍,很少与人交往。同年,学校来了一位女英语教师,人长得很漂亮,与他还是高中同学。加上一块儿在食堂吃饭的缘故,二人接触较多,发展成了恋人,他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工作表现积极,与人交往增多,渐见笑容。但好景不长,学校调整人事,女教师调入县城另一所中学,同时,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他患有乙肝。女朋友虽然没有表示什么,但她父母与兄弟希望他们分手。在这期间,他们除了电话联系外,很少见面。由于师生关系不太好,他的教学成绩不很理想,再加上学校公布将实行聘任制,未聘上的可能离岗或下岗,小刘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症状。

二、主要症状

首先,躯体症状,小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他自述睡眠质量极差,晚上难以入睡,一个晚上感觉只睡了二到三个小时,睡着了也难以进入深度睡眠,一有动静,就会醒来,醒来后很困,但又睡不着。白天无精打采。身体抵抗力也差,感冒持续两个星期了。

其次,情绪非常低沉,觉得整个世界是灰暗的,一天到晚唉声叹气,觉得什么人都与他过不去,什么事都不顺心,觉得自己的前程与爱情都完了。对家人、朋友态度冷漠,小刘父母来学校看他,他打了一声招呼,就不理不睬,呆呆地坐着。甚至表现了退化行为,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他突然躺在地上,放声大哭。

在小刘的哥哥的陪同下,他们来向我求助,根据他们的叙述,我让他完成了贝克(Beck)抑郁问卷,他的得分高达34分(如果得分在21分以上即为重度抑郁症)。小刘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自杀打算。单独询问他哥哥时,他哥哥说小刘表现奇怪,将银行卡密码等全告知他,对以前爱好的活动全无兴趣,口口声声说他活不久。根据他表现的症状与其亲人的叙述,可以断定小刘患了抑郁症。

三、辅导方案

为了改变小刘的困扰,我决定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帮助。首先,提供社会支持,由他哥哥陪他一段时间,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因小刘觉得自己活不长,冬天来了,过冬的衣服和鞋子都没有买,我建议他哥哥陪他准备这些物品,帮他收拾房子,将卧室布置得温馨、漂亮。同时,我联系他的亲人、朋友,让他们多与他相处、交谈,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与他女朋友交流,了解到他的女朋友没有打算终止恋人关系,家人的反对她不会在意,我要求她多与小刘联系,并向小刘表明立场,让小刘减少这方面的顾虑。

其次,减轻小刘的躯体症状。要求小刘按医生的处方服药。小刘认为抗抑郁药副作用太大,只服用了一天,即停止了。为了改善睡眠,小刘服用了两个星期的安神补脑类的中药。同时我为他提供一些有关乙肝的资料,告诉他,携带乙肝并不可怕,怕的是悲观和不好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乱用药。建议他临睡前围着操场慢跑几圈;睡觉前可以试着用一些方法放松,如深呼吸、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等。

再次,运用认知疗法(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因为人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如,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而不是认为只是自己考试考得不好。这种认知影响了行为,则在其他活动中也会自动带上不行的帽子。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这种认知,从而改变人的行为,这样他会在其他活动中积极参与)对其进行帮助。在完全了解其症状后,我与他建立了信任与友好的关系,通过提供上述的一些策略,减轻了他的一些躯体症状。经过他与家人的同意,我们引入了认知疗法。帮他找出一些主要的自动性思维(自动性思维是指“插在外界事件和个体对它们的情感反应之间的想法”)。如小刘形成了“做人很失败”的自动性思维,许多事情的发生都可以引发这种想法,高考没有考好、工作没有搞出成绩、女朋友工作调动等事件,都会使他自动产生这种想法,而他自己又难以注意到。其实人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但有自动思维的人不是对某事作出评价,而是扩大化,从而产生极严重的失败感。在实际操作中,我根据他的经历,并通过质疑的方式来解释他的这种自动性思维,如,“你们校长是否正式通知你不胜任教学工作?”“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你知道学生对你的评价吗?”“你见过多少新教师刚开始工作就成为教学能手”……

再有,给小刘布置“家庭作业”,让他记录每天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包括引发这些情绪的事件,其中的自动性思维是什么,理性的反应应该是什么,对自动想法进行评价。如他记述:一天早上,他的同事骑摩托车路过,没有和他打招呼,他就产生了同事很冷漠的自动思维,但记下之后,他明白这是一种自动思维,理性的反应应该是他穿新衣服,人家没有认出。中午时,果然那位教师问他新衣服哪里买的,说他穿着新衣服人都变了。这就否定了他先前的自动思维,也就否定了早上失望的情绪。在否定了自动思维后,我又启发他建立一些合理信念,并在工作、生活中运用与检验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如,关心他的人有很多;爱人不会因为他的一点小毛病而离去;喜爱教师这份工作;多与同学交流,向老教师学习,教学工作会搞好等。

四、效果

两个月后,他逐渐有所改变,身体有所好转,睡眠得到改善,不再担心携带乙肝病毒会死亡与不能结婚,白天有足够的精力工作。经过与同事、朋友交谈,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也融洽多了,生活不再那么悲观。改变了以前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一有机会就参加学生的活动,放学后与学生一起打篮球,和学生一起外出旅游。师生之间接触增多后,他的学生上课更认真,也逐渐喜欢上了他的课,期末考试总体排名前几名。与女朋友的交往也正常化,平时通过书信或网络联系,周末互相往来。半年后,两人举办了结婚典礼,此时,他的精神与心理状态更加健康。小刘以前的自信与好学等品质重新出现,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县和镇教育部门的表彰,被学校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五、建议

首先,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中学教师一般都实行坐班制,整天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如果平常也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常会导致肩周炎、颈椎病、肥胖症等疾病,进而引发更多的压力与焦虑,从而导致情绪低沉,发展到抑郁。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身体抵抗力。

其次,教师要对人际关系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社会支持是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生活中,每个教师都不是孤立的,遇到困难时,要想自己还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同时,把与学生相处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体会师生互相理解、学生成绩提高带来的幸福感。有些事情处理不好或由于工作心情烦闷时,可以找知心的同事聊一聊,倾诉心中的不快,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教师要了解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看事情多看到它的积极方面,追求的理想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正确认识自身的病痛,定期做体检;感觉紧张时可以尝试放松的方法,如,安静地坐在一个舒服的地方,闭上双眼,让全身肌肉充分放松,集中注意呼吸,呼气时轻轻地对自己说“1”,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放松(呼吸)保持自然的节奏。排除其他杂念或忽视杂念,继续重复数字“1”。

最后,教师不妨多一些“幽默”。紧张的教学后,可以大声呼喊“解放了”,让自己轻快一下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学院教育行政管理系 湖南省新化县第2中学)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但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正确的交往,就常常产生冲突。究其原因:

1、46岁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友伴和集体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两者互相冲突的矛盾结果,就是攻击或争吵的现象。

2、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他们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长,成人总是习惯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的欲望。当同龄人之间进行活动时,都想得到最好的。

4、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爱惜,当孩子要与同龄人交往时,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或委屈,就限制或减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逐步发展。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和技能,我认为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因此,我在对幼儿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1、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幼儿交往的过程应该是自愿的、轻松愉快的。因为他们在与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善于交往的幼儿性格是乐观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儿,性格显得压抑、孤独。因此,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础。首先我们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让幼儿从家里带图书与同伴分享,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图书内容。在这过程中,幼儿之间必须进行交流。其次,根据我班幼儿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如: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有意识的创设机会和空间,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使他们的交流、交往意识得到提高。第三、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题活动《我很特别》,我们让幼儿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或自己心爱的玩具到班上并在集体面前介绍,并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零食和心爱的玩具,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第四、通过六一节日的游园活动增加交往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游园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第五、利用区域活动,创造性游戏,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与交往能力差的幼儿一起游戏。对于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引导他们加入到别人的游戏里,让他们体验交往的乐趣和产生与友伴交往的欲望。通过引导和教育,幼儿增强了交往的意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儿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要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自己处于他人境地的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攻击性行为。颜同舒是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颜同舒与陈谦在结构区建构一辆很有创意的汽车,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颜同舒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自豪。当他们在为自己建构的汽车做最后的工序时,培豪的汽车缺少一个轮子就趁颜同舒在寻找玩具时卸他们汽车的轮子,在卸轮子时把汽车弄坏,一看到自己的汽车坏了,颜同舒就与陈培豪争吵起来,而且哭得特别的伤心。看到这情景,我有意说:你很伤心哦?颜同舒说:我是很伤心,这是我和陈谦一起拼的汽车,培豪把它弄坏了,我当然很伤心。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汽车坏了,是会伤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东西弄坏了,他们会不会像你一样的伤心?肯定也会伤心。通过交谈,我让颜同舒体验了别人被他破坏作品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再如,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该死了,叫老师不让回家。打110,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老师有意的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xxx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

通过及时抓住偶发事件的引导、讨论,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他人处境时的情感,大家对同伴的犯错都能以谅解的心态进行对待,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提高良好行为的发展。

3、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幼儿期的幼儿在言语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如果我们能正确训练,幼儿就会在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性。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注重环境的创设,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充分提供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投放骨牌,让幼儿尝试一起协商要摆放什么图形并进行合作,最后尝到合作的快乐。再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比赛的特点,采取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中,游戏大都是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划龙舟抬轿子等游戏。这些游戏需要配合、协商、合作才能取胜的。有时,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玩具纠纷或角色纠纷时,我们有意让幼儿通过协商自行解决,让幼儿懂得要玩得开心,玩得好,就要必须相互讨论,相互谅解。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解决问题,交往中学会合作。

4、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处于身体和心理上各种机能仍未成熟阶段幼儿的主要活动,它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而结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之一,因为结构游戏的自由多变、材料的具体、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它不但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和交流情感,也让幼儿获得交流、合作所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特别在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很高,为了一个主题内容,幼儿之间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戏的内容才能得以完成,这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如建构《嘉庚公园》,陈棋、李羽雯、黄筱丹、郑秉政等几个小朋友商议建游泳池,他们用积木围成游泳池后,陈棋说:要在这建一个高的地方让人跳水。羽雯说:要种上花和树才漂亮。秉政说:我在这拼几个椅子让人休息。筱丹说:游泳池里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这棵树要种在这里。这棵树站不住怎么办?你不会自己想办法?他们一边建构一边不断地与同伴交流,交流后再不断的协调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8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