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一般是表达思乡的情感,如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在我国古代诗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 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1唐代边塞诗大多与明月有关,明月蕴涵着边塞诗人的悲愁特质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悲怆郁 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的 悲凉凄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以上诗句中,月都是作为一种语言形象出现的,起着渲染环境、 突出抒情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边塞这个空间概念由地理位置向心灵感悟的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深层的感知维度上产生共鸣2月有阴晴圆缺,月携带着人类情感的基因,因而月蕴涵情感无奈的特质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的希冀和渴盼深挚缠绵欲见难能的无奈情感,只能化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头》)的凄美独白,飘游在年年岁岁亘古如斯的皎洁苍穹当然时间也会冲淡和泯灭爱情的甘甜和香醇,倍增凄凉的无奈和忧伤“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曾经花前月下的娉婷倩影,伴随岁月蹉跎而今不知零落何处,只留下丝缕酸痛汹涌在爱情失落的天际3月光的腾跌在生命的时空中轮回,因而月光蕴涵时空的永恒特质如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们在词人眼里,昔日的欢娱和,只能在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的交替与循环的现实处境中进行此生无奈的追忆和忏悔另外,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朦胧醉意中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人生哲理,从而生发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从而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这一永恒的自然规律宣泄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除了思想以外,还有四人,因为月亮表现的是一种团圆的意思,他看着月亮的话,有可能会思念自己的亲人,也有可能会思念自己的爱人,是一种孤独的感觉,那种孤独的感觉当中,也有可能是蕴含着思乡的意思。
古近体诗 天台晓望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 古近体诗 天台晓望
题解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六年(747),李白游越时所作。诗中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仙家境界的向往之情。
原文 天台1邻四明,华顶2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渤3。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4!观奇迹无倪5,好道心不歇。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6
注释 1天台:天台山,是那一带山的总称。2华顶:华顶峰,属于天台山。3溟渤:深广的大海。4翕忽:收敛、收缩。5无倪:没有边际,没有休止。6蓬阙: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译文 天台山和四明相邻,华顶峰高出其他的山峰。朝霞染红了赤城,晚上月亮照映着城楼。登高远眺,望着苍茫的大海。大鹏在垂云中翻飞,掀起的巨浪将巨鳌给淹没了。海风潮水争着显示自己的威力,神怪怎么会有所收敛呢诗人爱好观赏奇迹的兴趣永远不会消退,对于道家修养的追求也永远不会停歇。爬到树上去摘红果,服用丹药炼就神仙之身。怎样才能长出翅膀呢那样就可以飞向仙境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头》苏轼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唯愿当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