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第1张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在生活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学会等待也是遵守规则建立秩序的必要条件。据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中班孩子在等待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耐心,经常出现吵闹、游离于活动之外等现象。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着手,从倾听等待、排队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时间三个方面设计了社会活动“学会等待”,旨在从小培养幼儿耐心等待的好习惯,增强幼儿文明意识。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等待的意义。

 2、通过交流讨论,探讨等待的多种方式。

 3、逐步养成安静有序等待的好习惯。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我准备了以下这些来完成我的活动:

 卡通小闹钟、时钟音乐、等待标志、情境图,视频

 四、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通过《纲要》,我以幼儿为主体,以小闹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着手,从倾听等待、排队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时间三个方面来完成活动目标。通过交流讨论,逐步让幼儿养成安静有序等待的好习惯。

 五、说学法:

 幼儿在学习有序等待的活动中,通过视频,幼儿对生活常规的秩序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他们会自己判断怎样有序的完成各项生活常规才是对的。幼儿在活动中再次洗手时,就知道如何有序等待才是不会出现拥挤现象。还有在餐后活动和离园活动时应该如何做才是有序的。

 六、说过程

 整个活动通过导入激法兴趣、观察理解、探讨方法、遵守常规等来进行活动。

 首先我以出示小闹钟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对活动的时间有了个概念。

 接着我让幼儿说说上课时应该有那些等待的常规,让幼儿自己体会,自己遵守常规。

 再接着通过视频,让幼儿清楚大家餐前餐后都是如何做的,那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然后让幼儿说说,平时餐前餐后离园时应该怎样耐心等待才是妥当的。

 活动最后让幼儿想想哪些地方也要耐心等待的,让幼儿知道任何活动都是要有秩序,要想有好的秩序,必须要学会耐心等待。这时已经把活动的教育目的达成。结尾用一个舞蹈结束。这样做为的是放松幼儿身体,缓解上课带来的疲劳。

 七、教学亮点:

 在中班进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去自觉地理解、接纳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呢?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幼儿在回忆经验、交流讨论、观看视频等过程中理解了等待的意义。

 本次活动体现了两个特点:

 1、以“小闹钟”为主线,串联活动过程。

 一个小闹钟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不同时段配上海顿的经典乐曲《切分时钟》,幼儿学着小闹钟的钟摆随乐起舞,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带来的快乐。孩子们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等待的方式。

 2、以“儿歌”作总结,凸显活动目标。

 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提问,都能激发幼儿的经验回忆,少了教师的机械讲授,多了一些轻松与自然。同时,老师还适时地加入儿歌进行总结,琅琅上口的儿歌生动地概括了等待时需要懂得的秩序,让抽象的规则变得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活动是《麻雀妈妈》,它是属于社会领域范畴,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再从中班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看: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我选择这一活动主要是考虑现在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情感意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父母和长辈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很少会想到要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以此作为活动设计的依据,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们要爱爸爸妈妈。

 2、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感情。

 重点、难点: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增强本次活动的效果。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活动第一环节,我以木偶熊猫记者的情境表演引出课题,使幼儿迅速地集中起来、并将问题自然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主动讨论的积极性,为第二个环节作铺垫,然后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设计幼儿拿出照片互相说一说在你小时侯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让每个幼儿有大胆讲述的机会,这里我考虑让每个幼儿都真正参与到讨论,而不局限于部分幼儿参与,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因为社会情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只有让幼儿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幼儿的社会情感就能深化,有了社会情感,社会认知才能转化为社会行为,那么这种行为需要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中逐步加入深化。最后我还是一熊猫记者的身份结束游戏。

 三、说幼儿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以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浅显易懂的儿歌形式,通过移情法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讲述。在讲述中,使幼儿逐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教案:麻雀妈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们要爱爸爸妈妈。

 2、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木偶熊猫一个,麻雀妈妈,幼儿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以熊猫记者的采访形式引出课题。

 (1)出示熊猫木偶,把幼儿带入情景之中。

 小朋友们好!我是熊猫记者,今天我要到森林里去采访。咦!我怎么听到有哭声呀?

 (2)请幼儿看“麻雀妈妈”熊猫记者问:“麻雀妈妈。你为什么怎么伤心呀?”唉!我真的很伤心,你听我慢慢地说吧(麻雀妈妈念儿歌)

 二、以熊猫记者的口吻。调动幼儿讨论的积极性。

 提问:(1)小朋友,你们说说麻雀妈妈为什么伤心?

 (2)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做了哪些事?

 (3)小麻雀长大以后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很辛苦。可是,小麻雀长大后却再也不回来看妈妈,小麻雀这样是不对的。

 那么,我们小朋友小的时候也像小麻雀一样,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走路,那么你们是怎样长大的?

 三、激发幼儿关心妈妈的情感。

 (1)引导幼儿看照片,互相述说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

 (2)爸爸妈妈这样关心我们,我们长大后应该怎样对待爸爸妈妈呢?

 四、以熊猫记者的口吻 小结。

 小朋友讨论得太好了,我也懂得了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也要爱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找到小麻雀,把小朋友的话告诉它,等它改正了以后,我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朋友,好吗?再见。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3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五、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中班主题活动《我搬家了》中的一节社会活动。《不一样的房子》这个故事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把小松鼠的粗心和乌龟的朴实、善良塑造的活灵活现,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幽默。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和现有经验。

 2、本班幼儿现状分析:我们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仍带有直觉行动性,还需要依靠动作、探索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幼儿听故事,可以懂得一些道理,此外,通过故事教学,还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使幼儿获得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因此特制定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中动态的场景变化与故事内容之间的关系。

 (2)增加对各种房子的了解。

 (3)养成做事情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活动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辨别大自然中的声音,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小松鼠的房子会动的原因。难点是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

 5、活动准备: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特作以下准备:故事课件、各种房屋课件。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视听讲结合法: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课件,“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分组讲,自由结伴讲,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分段讲述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教学课件进行分段讲述的方法,由于这篇故事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讲述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故事中的语句。

 以上两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活动结合目标采用的方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解说,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童话的同时,提供了各种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第一环节)

 活动开始部分,教师以:“小松鼠建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事怎么回事呢?”我以这样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幼儿兴趣,带着疑问听故事。

 2、组织教学,学习重点(第二环节)

 这一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掌握故事内容,也是完成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三个小部分: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通过观看电脑课件,幼儿园完整欣赏故事,使他们对故事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设计提问:会动的房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一问一答,紧扣重点

 幼儿分片段观看,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具体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设计提问:小松鼠在哪里造了房子?房子造好了发生了什么事?小松鼠分别看到了哪些景物?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请幼儿说说,乌龟还会带松鼠去哪呢?他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

 4、结合课件,请幼儿欣赏不同类型的房子。

 最后,结束部分

 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你能象故事中的小松鼠学习吗?为什么?接着,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教育幼儿改掉粗心的毛病,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城市中的家长们往往忙于加班、应酬,孩子在家的独处时间越来越多,而孩子独处的过程又与幼儿的安全息息相关。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设计此活动,力求通过与幼儿生活密切的相关点,在懂得一些安全常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此活动的目标是: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激发其自信心。

 2、提高幼儿在危急时刻的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独自在家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能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根据活动目标,我们把重点定位于:提高幼儿在危急时刻的自我保护能力,了解独自在家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活动难点是能运用完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勇敢精神,激发其自信心。

 三、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询问家长,了解幼儿独自在家时的情况。

 2、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景表演“独自在家时”(内容是设计的短小情节)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采用直观法:以多媒体课件直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使活动生动活泼。

 2、采用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3、采用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泼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这时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4、采用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独自在家的孩子,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在幼儿旁边利用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理解的进行引导或表演好进行表扬。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情感,本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直观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情景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2、讨论谈话法: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3、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采用游戏体验法,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为由,我这样开展活动过程,谈话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自由探索讨论——游戏体验。

 1、谈话导入:

 一开始我就与幼儿谈话:亮亮是住在李老师隔壁的一个小姑娘,最近她的爸爸出差了,妈妈是医生,晚上要去医院值班,让亮亮一个人在家,亮亮一个人在家都做了些什么呢?李老师带来了亮亮自拍的录象,小朋友想不想看?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2、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内容是设计表现独自在家时的小情节),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提问:亮亮在干什么?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3、自由探索讨论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幼儿观看课件后,在这环节中,我作为引导者、合作这、支持者,帮助幼儿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亮亮在家为预防大灰狼都做了什么准备?当她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时她又是怎么做的?亮亮是不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小朋友有没有独自在家呆过?独自在家时感受如何?你认为自己勇敢吗?

 互相讨论一下,独自在家时可以干什么?讨论后请部分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交流。

 幼儿分组讨论如果有陌生人敲门、有电话找爸爸妈妈、突然停电的情况发生时该怎么办?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请每组2—3名幼儿总结交流,师幼共同为独自在家时出点子想办法,引导幼儿了解独自在家时的保护方法。

 (四)游戏体验法:

 幼儿分组大胆创编“独自在家”的情景表演,教师可以适当参与扮演陌生人。这时,老师给做的好的幼儿及时表扬,能让每个幼儿都在游戏中找到快乐,这样不仅能使幼儿真正掌握知识,也能让幼儿亲身体验独自在家的感觉,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

 (五)家园同步

 活动结束后,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独自在家创造适宜条件,让幼儿亲身体验独自在家的感觉,并将幼儿的表现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进行展出。

;

第81集:王阳明心学

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位教育家、一位政治家、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的功业事迹,完美实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最崇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代学者赞誉他是立言、立德、立功的圣人,他上马为将,下马为师,在朝美政,在野美俗,用内圣开出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是最活跃的儒学思想家之一,他开宗立派,掀起了明代儒学的一波高潮,对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就是王阳明,他所开创的王阳明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被门人称为圣人的王阳明,曾经是个狂绢少年,这种狂绢在他十五六岁时已表露出来,年少的他希望能够真正参透程朱理学的真谛,这是宋朝以来大多数学者穷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少年王阳明所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格竹,宋代的理学家大师朱熹提倡格物穷理之说,认为普遍的真理蕴含在具体的事事物物之中。因此,要寻天理,必须借助格物这一手段,格物的格就是研究,要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讲具体事物之理研究一遍,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能恍然大悟,而万事万物无非是天理的呈现。

父亲官署后院的那片竹林,成为了少年王阳明寻求天理的载体,他独对幽篁,如老僧入定,静静地看着眼前这片竹林,感受着竹林的风吹草动,体察竹子细枝末节的变化,就这样他整整七天,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期待着恍然大悟,最终眼前的这片竹林已不是往日的那片竹林了,然而,伴随着天旋地转,积劳成疾的王阳明无法坚持,终于败下阵来,显然,他没有通过格竹而领悟到天理。

杜维明:他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人,那么这个老师说读书登科,因为他的父亲就是状元,也许就好好学你的父亲,结果他很直接的一个反映,他说也许不是,也许是读书做圣贤,当然,他父亲王华听了以后也感觉到高兴,也很震撼,说你居然想做圣人,当然到了阳明的心里面,圣人是什么,很难说,就是说第一等人,这是他的志向。

王阳明,名守仁,他出生于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据王氏的家谱记载,其先祖可以追溯到东晋的世家大族,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贵为天子身边的文学侍臣,出身诗礼簪缨世家的王阳明,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曾即兴创作《蔽月山房》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潇洒开阔的诗境,不拘一格的眼光,展现了他超越年龄的机敏和思维水平。王阳明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收入到《王阳明全集》的诗作就有600多首,现已经发现的散秩诗有40多首,他善诗文,工书法,多以行草为主,被全世界争相收藏,其书法规矩古法又出新意,诗风淡雅而又自然率真,点画精熟,法度含蕴,其中蕴含着他的人生哲理。

从十一岁离开家乡余姚,跟随为官的父亲王华到京城,王阳明有机会阅读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像一团火一样,激励着这个少年,他渴望去探索事物中蕴含的真谛,也渴望去发现外面的位置世界,王阳明开始实施下一个行动。这一次,他远赴边塞,游历了河北境内的居庸关,紫荆关与倒马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当时,西北边疆常有战事,他向边境的人们问询缘边各族部落的情况,听他们说备边防御的良策,他便览山川形势,长城逶迤起伏,绵延万里,胸中豪气顿生,建功立业、勒石记功,何尝不是少年郎的梦想。

杜维明:儒家里面,主要讲修身,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分外和内,向外修身就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推到天地万物,但更重要的是向内,就怎么能够正心,怎么样能诚意,怎样致知、格物。

在边塞考察一个月之后,游侠王阳明回来了,心急如焚的王家总算安定下来,但事情远没有结束,自古英雄出少年,豪情万丈的王阳明要向皇帝上书,提出削平草寇的防御之策,带着青春幻想的王阳明将奏章写好后,郑重呈给了父亲王华,请其转呈给当今圣上。然而,热血沸腾的他迎来的却是父亲当头棒喝,斥责他这样的做法是狂妄,父亲的棒喝,没有让王阳明放弃,他研习兵法,每逢家宴便收集核桃练习排兵布阵,一个少年整日纸上谈兵,父亲觉得儿子该结婚了。需要婚姻来管束他那躁动狂绢的心灵,明孝宗弘治元年,王阳明奉父亲之命,远赴南昌迎娶诸氏,这位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有着无尽的求知欲和内心世界的追求。此时的王阳明不是需要婚姻的管束,而是需要一位导师来指明心的方向。1489年,婚后的第二年,他带着新婚妻子回浙江老家,途径江西上饶时,特地去拜会了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对王阳明的一生起到重要作用的理学名宿娄凉。娄凉可以说是青年王阳明的精神导师,指引他通往向上之路。

俞兆鹏:娄凉说收敛放纵之心是居敬之门,这是入门的基本方法,第二句话以何思何滤,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要有各种各样杂念,这种思虑,那种思虑,也不要依靠外界来帮助你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做圣贤的远大志向解决不了王阳明的现实问题,在那个时代,要治国安邦,要有所作为,每个人都必须要参加科举考试,这是入仕为官的必经之路。十九岁时,父亲责成他学习经义,准备科举考试,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熟读程朱理学经典教义,明朝以经义取士,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明代前期,朱子学是明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甚至一些学者认为朱熹《四经集注》至广至大,至精至密,已经完全发挥了古圣先贤的心思而无余蕴,后人不繁著作,只需依照朱熹所说,循序渐进,躬行践履。

杜维明:明代的时候,最具影响力的是朱学,朱子的学问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是朱学,有个基本的这个朱学我们叫渐教,就是佛家里面有顿教和渐教,他是一个逐渐的,就是逐渐地积累你的知识,然后积累了知识以后,先知后行,你先有知识,积累了知识,多半人都准备科举,就跟我们的现在人高考一样,准备高考,那么你要读很多书,你要背很多的文本,然后你学做人,战战兢兢,亦步亦趋,按照一个规定来做。

按照父亲的指示,王阳明开始准备参加科举,十年后,二十八岁的王阳明参加弘治十一年的会试,考取进士,终于如父亲所愿踏入仕途。出入官场,王阳明被派到工部实习,当时,西北常有战事,又值星变,朝廷下诏求言。长期有着边塞情结的王阳明一直都在关注边境形势,于是王阳明上《陈言边务疏》,终于实现了自己十五岁以来就有的上疏愿望。在上疏中,他提出八项对策,蓄材备急,舍短用长,简师省费,屯田足食,行法振威,弗恩激怒,捐小权大,严守乖弊。十多年的准备,令这次上疏极为切中事理,但是,王阳明遗憾的发现,自己的奏章如泥牛入海,渺无回音,此时的朝廷官员只知因循守旧,得过且过,整个官场犹如一潭死水。程朱理学,不但无法为大明王朝注入活力,反而使他更加僵化,虽然已届而立之年,王阳明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往日的价值观念正在坍缩,自己的思想与学问亦无从施展,他感到异常的苦闷与彷徨。

这是宛委山南路的阳明洞天,距离浙江省绍兴市约6公里,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圣地,弘治十五年,三十一岁的王阳明请假归乡养病,筑室于阳明洞旁,他暂时放下程朱理学与家国天下,也无心欣赏千岩竞秀的自然风光,他打坐勤修,试图在佛道之中找到疗救精神危机的良方。他每日只是静坐冥想,苦苦思索,困扰了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问题,在阳明洞,过去种种,一一浮上王阳明心头,骑射兵学,虽是实用,终究无用武之地,佛老之学,虽可怡悦心智,如果要离世,祖母曾氏与父亲却又割舍不得,怎么办呢。一天王阳明突然领悟到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是在孩提时候就有的,是人类的本性,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割断孩提时就具有的人伦之情,便是毁灭人性。因此人的自我实现,不能以求仙访道,打坐参禅为借口,而舍弃人伦责任,而应以接受人类的普遍情感为前提。

杜维明:假如我祖母这一念能忘,我还是不是一个人,那么这是一个儒家和其它学术之间最为关键的一个课题,儒家的思想史入世,就是有一些情不仅不能忘,不能切断,而是你之所以作为人的必要条件。

对于王阳明来说,阳明洞不只是一个修身养性的物理空间,是他弃绝佛老而回归儒学,在离开阳明洞前,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归孔孟,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洞中所悟,隐然已非程朱理学的规矩,而要开始打破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阳明洞的思考,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让他的人生有了巨大的改变。

周月亮:要出来建功立业,必须是走在儒家的这条金光大道上,那别无选择的,练完以后,他觉得那个颠簸精神没有意义,就是那个要不朽,就是立功、立言、立德。

1505年对王阳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三十四岁的王阳明时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正是这一年,他开始在北京正式招收门徒,讲学论道,这期间,他还遇到了理学家湛若水,找到了思想上的知音。湛若水的老师陈白沙是明初著名的理学家,主张弃书册,废文字,去闻见,静中体验心体,是开启明代心学的重要人物,这与王阳明的思想暗中吻合。此时王阳明似乎看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他与湛若水二人,相互砥砺切磋,期许在主流思想界之外开辟出一道新的天地。但是,要跨越程朱理学,他还有一座大山需要跨越,那就是他自己。

明孝宗死后,武宗继位,时年十五岁,太监刘瑾等人日益得宠,转圈山镇,紊乱朝纲,打击排斥正直的大臣,先朝留下的顾命大臣多半无奈地辞职回乡,言官戴宪等人疏谏,逮系诏狱,身为兵部主事的王阳明面临着两种选择,是明哲保身还是仗义执言,选择前者可以确保仕途无虞,选择后者必将招来牢狱之灾,是活在违心的现实里,还是按照心的指引前行,王阳明陷入了知与行的矛盾之中。他意识到遵循孔孟之道就要直道而行,道德只要落实在实践上才是真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士大夫义不容辞的责任。

于是,王阳明决定挺身而出,冒死进谏,建议宽恕言官,刘瑾大怒,将他投入诏狱,廷杖四十打的昏死过去,许久之后才复苏过来。虽然没被打死,但之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通往贵州之路艰险万分,但这条贬谪之路也正是成就王阳明心学之路,1508年春,王阳明历经千辛万险,长途跋涉到达龙场。龙场驿,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林之中,规模很小,只有驿丞一名,吏一名,刚到的时候连住所也没有,只好搭了个草棚居住,但这个草棚难以遮风挡雨,于是王阳明移居东峰一处洞穴,称之为阳明小洞天,阳明小洞天位于贵州修文县,城东的龙岗山上,如今洞中留有明、清、民国年前的摩崖石刻43幅,是国内外溶洞摩崖石刻最多的一处,它们或许是表达对王阳明的崇敬之情,或是感叹王阳明非凡的人生经历,或是感念王阳明由此而开启的心学之路。在明朝,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林中,遍布毒蛇、巫蛊、瘴气、瘟疫,龙场之民,多为苗族、黎族土著,语言不通,很难交流,能同他说话的只是留蹿到这一地段的汉人盗匪,这样一片恶土,竟然成为王阳明的精神家园。他居夷处困,不为恶劣的环境打败,始终保持着昂扬的乐观精神,他给自己筑了一石窟,日夜端居其中,冥想人生,要参透生死。

杜维明:假如是一个儒者,你在一个一无所有,任何人际关系都没有,你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你还能做到儒者吗,就在那个时候他的顿悟,叫做吾性自足,作为一个人我就圆满了,可是,这个顿悟和佛教或者道家的那种顿悟或者彻悟有很大的不同,他第一个就把他所背下来的五经,他重新在脑子里过一遍,叫五经臆说,就是我现在的这样一个感觉,这种吾性自足的感觉,和我念的儒家的经典有没有矛盾,他经过这五经的检验之后,他觉得没有矛盾,所以后来才发展处就是儒家的心学。

王阳明的自念是向外格物,还是求之内心,是应付外界的直接挑战还是关注内心的主体性,他日夜在石窟中端坐,逐渐体验到内心的平静。经过长久的冥思苦想,一天晚上,正直中夜之时,仿佛梦寐中有人与他说话,王阳明在恍惚中呼喊狂欢,长久以来困扰的格物穷理问题终于被他找到了满意的答案,那就是心即理。

杜维明:那么心即理呢,从这个陆象山开始,因为性即理,就是所有的只要是从事宋明儒学研究的人都接受了,荀子不接受,这是孟子的学说,就是性,我们人性本身,他是体现了人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理,如果用孟子的学说来讲,这个本质就是你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所谓心的话就是每一个人他都有一种内在的,不是受外面的影响,内在的一种同情感,内在的一种是非标准,内在的一种辞让,内在的一种羞恶。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构建的开端,自此以后,他的心学思想如江河决口,沛然莫之能御,王阳明自此创立的心学学说是对朱熹以来的儒家正统思想的一次革命。当他用心即理的眼光来看待万物时,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意义世界,少年时苦思不得的格竹问题,此时竟然涣然冰释,居住的条件也逐渐好了起来,当地百姓,为王阳明构建了几间房屋,作为他安居和讲学之所,分别名为龙岗书院,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经过近代返修,龙冈书院的原貌得以保存下来,龙冈书院因王阳明而盛名天下,成为圣学之地。王阳明在龙岗讲学的盛况不久就传到省城,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率诸生拜王阳明为师,又聘请他主讲贵阳文明书院。针对当时的人们只知死读圣贤经书,远离人伦日用,王阳明在与席书的交谈中首次提出知行合一之说,他认为因为知行脱节,人们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以纯粹的知识为知,而忽视了活泼泼的实际行动。

杜维明:阳明就说我自己要孝,那我没有行孝是不可能的,我那个知,要知孝的那个知的本身,就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把它付诸实践,他认为这个是知行的本来的面貌,知呢就是一种明觉精察,你知道应该怎么做,那么行呢,就是要落实你这个明觉精察的本身,所以这个中间,它的关系是不可分的。

王阳明的心即理与执行合一的新说起初影响并不大,王阳明的讲学也只是局限在贵州一隅,他的心学理论体系此时尚未圆融成熟,这团新思想的火焰,还需要一定的锻炼,才会越烧越旺。

商传:王学是在理学基础上的一个发展,但是王学里面包含了一定的,我个人认为他有一定反理学的一些东西,因为他宣传个性,他要抒发个人的一些东西,和理学的东西克己复礼,要求约束自己,克制自己,这个一切就尊崇最传统的规矩去办,那显然中间互相是不同的。

这是后人为了纪念王阳明在龙冈书院立下了这座石碑,上面刻着王阳明当年在龙岗写下的诗句,卧龙一去亡消息,千古龙岗漫有名,草屋何人方管乐,桑间无耳听咸英,江沙漠漠遗云鸟,草木萧萧动甲兵,好共鹿门庞处士,相期采药入青冥。这首诗写出了王阳明内心的苍凉,深处偏僻之地,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悠闲的隐居生活并不是王阳明所向往的。好在王阳明并没有在龙场停留太长的时间,王阳明一年内连升三级,正德十一年,因江西盗寇频发,四十五岁的王阳明经荐举,出任都察院左俭都御史,巡抚江西南安,赣州及福建汀州,漳州等地,总览赣南、闽西一带的军务。从正德十二年二月到次年三月,王阳明先后指挥了漳南之役,横水通钢和沥头之役三次战役,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平定了江西、福建等地的盗贼,他认识到欲治世,先治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那些盗寇与那些被残害的山民们,曾经是亲密的父老乡亲,或儿时的玩伴,为什么会从一夜之间从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变成穷凶极恶的盗贼。在那些山贼心中是否还有良知,盗贼能否返朴归真回归为民呢。

商传:保甲法是原来这个明朝最早他对于基层的管理是里甲,里甲更重于赋税,保甲更重于治安,他用了这样的一种形式,把整个的基层社会管理起来了,然后又用这个乡约的形式,把人们的思想改变过来,就是灭心中贼更胜于灭山中贼,他这套思想,他能够贯彻到他的所有的施政的这个工作和活动中间去。

江西可以称得上是王阳明的第二故乡,在南昌迎娶了她一生的伴侣,在上饶遇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娄谅,确定了人生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江西也是阳明心学的成熟之地。正德十四年六月14日,王阳明平定江西寇乱后不久,江西便爆发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朱宸濠在南昌举兵造反,直至南京。朱宸濠系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朱权之玄孙,弘治十年嗣宁王位,面对这场大乱,王阳明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凭借临时凑齐的两三万军队,只用了35天就平定了叛乱,对于这场军事大捷,王阳明更是思绪万千,宁王朱宸濠的妻子娄妃,竟是十七岁他拜谒的精神导师娄谅的孙女。以前叫做水观音亭的南昌画院,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这里的格局和风貌乃至建筑器物都保存完好,这里也曾经是宁王朱宸濠的行宫,当年娄妃就居住于此,如今南昌画院还保留着娄妃井,石碑等与娄妃相关的文物。

这块巨石碑上的屏字,据说是娄妃用青丝为宁王所写,宁王起兵前,娄妃曾经苦苦劝谏,宁王兵败之时娄妃以白色锦帛裹身,投水自尽,朱宸濠被生擒以后,也悔恨自己不听娄妃之言,乞求王阳明能够礼葬娄妃,平定朱宸濠叛乱之后,王明明对善恶有了更深的思考,无论是胜利者、失败者还是失望者,内心都有着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良知,但是良知的呈现,必须身体力行,否则良知只是一种隐性的道德存在,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之说,以此丰富自己的心学体系,他认识到,以前的学说一则发明本心,一则强调知行合一,但本心之知与外在之行仍然断为两截,不如致良知来的简易明白,单刀直入。他自称致良知三字是自己从百死千难中体贴出来的,只有唤醒人人心中的良知,使得人人成为圣贤,才能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杜维明:致良知很难了解,孟子里面说的良知良能,就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性善所体现的四端,因为侧隐、羞恶、辞让、是非,这些东西原来我们都具有的。但阳明的重大的贡献,就把这样一个一般讲起来是道德实践,道德哲学里面的一个范畴,变成了整个认识论,和这个本体论的一个最核心的价值和观念,怎么说呢,就是天地万物都是气,这是中国的老传统,这个气就是良知良能的一种现象,所以这个良知良能不是就人有,这个动物有、植物有,无生物都有。

这是浙江省余姚市龙泉山北麓的王阳明故居,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庄典雅之气度,故居大堂寿山堂内挂有当代书法家姜东舒所书的,真三不朽匾,这是历来对王阳明一生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皆居功绝顶的确切评价。正德16年11月,王阳明因平定宁王叛乱的功勋,被封为新建伯,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已决意放弃仕途,八月即已回到家乡绍兴府。王阳明在绍兴的六年时间里,他专事讲学,达到一生思想的巅峰状态,全国各地前来求学的士子络绎不绝,以弟子礼师事王阳明,就连年届古稀的老人也用杖肩挑瓢笠诗卷,拜倒在阳明门下,这些学生环绕在他的住处,弦歌之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

 杜维明:明代的时候,到后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那种思想,当然跟阳明心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那种思想,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独立自主,所以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原则,变成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这个社会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多,这个社会就祥和,这个社会就仁。

大道如人心,万古未尝改,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从根本上重塑了儒家思想的结构,从16世纪到17世纪后期,他的哲学传遍中国本土,主导着中国知识界,近代学者如龚自珍、魏源、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张君劢无不推崇他的学说。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远达于欧洲和美洲,在全球的哲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对东亚、东南亚的影响更为巨大,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梁启超也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为之用也。

杜维明:日本幕府以来的以朱熹学为主的日本学说,日本这个学术传统一个重要的冲击,日本的现代化之所以发展是打破了,这个朱熹所代表的一个制度非常严格、礼俗非常全面的一种架构,开发出他的那个创造的力量,这就是阳明学所代表的。

王阳明心学不仅对儒学思想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明代中晚期尊重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勇于表达自我的文化思潮同样始于心学,随着王阳明心学的扩大与普及,心学思想直接影响到明末清初的艺术创作动态,形成了艺术发展的异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艺术创作风潮。这幅收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的《聚贤听琴图》是明末著名画家董其昌的作品,画中的人物神态祥和、安逸,自由而有生机,心学思想直接影响作者对艺术的表达。《水墨花卉》徐渭将他的艺术表达与心学提倡的个性解放,很好的融合,形成了知行合一的艺术风格。

商传: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儒家思想,因为大儒,一代大儒,而且是新儒家,但是呢,儒家并不是书呆子,并不是说坐在书斋里边读书的人,而是经世致用,我要把我学的东西,能够为这个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才。

王阳明,最终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心学学说,当王阳明以为自己可以讲学终老时,朝廷派他赴广西平定叛乱,56岁的他无奈抱病躯前往,临行时,学生向他请教为学的宗旨,阳明留下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的智慧,有代表儒家的社会关怀与道德义务,无代表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越,有无之境的融合正是以敬畏求洒脱,体现了王阳明心学的精神气质和境界。嘉靖七年11月29日,公元1529年1月9日,57岁的王阳明在平叛叛乱后返程途中,病逝于江西南安府青龙铺,临终前,弟子问他有何遗言,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确,只有内心澄澈光明,元气淋漓,才有这份勘破生死的境界,这份内心的光明。这份光明亦如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激励着后人。一位儒者于兹离世,一位圣人从此诞生。

 《沙与海》是由康健宁、高国栋联合执导的纪录**,于1990年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记录了分别生活在沙漠里的游牧人家刘泽远和大海上的渔民刘丕成两家人栖身的地域环境和各自不同的生活。下面是纪录片《沙与海》分析,快来看看吧!

 空旷辽远的大漠和茫茫大海中的孤岛,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极端,但是艺术这双神奇的大手却把他们紧密相连,在艺术家眼中,沙是固体的海,蕴含着大海的辽阔,海是流动的沙,凝聚着沙漠的雄浑。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类型下有着淳朴奋斗的人们,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顽强地生活着,世世代代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纪录片简介

 纪录片《沙与海》是康健宁和高国栋共同完成的作品,他们分别选取了内蒙古沙漠中刘泽远一家和辽宁一个孤岛上刘丕成一家进行拍摄,通过他们生活状况的对比,反映了他们在恶劣环境之下顽强的生存意志。作品开头,在大漠黄昏中牵着骆驼缓缓走来的牧民刘泽远,在海浪翻腾下紧握渔船罗盘的渔民刘丕成,二人依次以能够显示身份的影像入画,之后分别定格。刘泽远的生活围绕羊、骆驼和草场,他们一家生活艰难但欢欣,但子女们的憋闷与孤单正是刘泽远这种生存状态所独有的内心景象、情感景象。刘丕成对自己家业的不满,对家业继承的担忧正反映出这类家业较发达的劳动者的内心空间和情感诉求。两个人的故事都是建立家业的故事。

 影像的背后——父子打枣

 片子中有一个很有特点的段落——刘泽远父子打枣,广阔的沙漠中两个小小的人影走向两棵孤独仅存的枣树,这幅画面产生了很强烈的悲情,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中,人显得那么渺小,而在几近死寂的沙漠中,孤独的生命仍然顽强地活着,再有,那双在沙子中捡沙枣的老手的特写镜头,由于时间的持续,逐渐使人产生联想,老人似乎永远在沙漠中寻找着生活的希望,尽管它的果实是那么微不足道。父子俩打沙枣的行为和孤独的人、树以及广阔的'沙漠与天空构成的对比,难免给人两种感觉,一是劳作的艰难,一是追求生存的渴望与悲壮。

 意象的境界

 将现实的外在之物化作一种可感受、可领悟的精神境界,是审美认知过程的基本模式。在纪录片创作中,将景物、将现实、将历史投入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经验,这是摆脱单纯追求生活实录,而使影像超越现实以获得美感意蕴的要点所在,人们凭借自己的体验去领悟被画面的强化了的“意”的内涵,使得景物画面即产生造型的感染力,又又富有象征的意蕴。

 依旧是刘泽远父子打枣的的例子:

 直接意义 内涵意义 美学意义

 沙漠中的两棵枣树 壮阔荒蛮中的生命 孤独悲怆的感受(景别)

 两个人向枣树走去 人与自然地对立

 打枣 生存的劳作 生存艰辛的感慨(行为)

 一个老人的脸 岁月的痕迹

 枯老的手在沙中捡枣 永远淘不完的希望

 生命意识的震撼(长度)

 根据上面所示可以看到,沙漠中的树,因它的大远景的画面构成的冲击力使人产生孤独的悲怆感;捡沙枣,也是因为超出一般忍受限度的时间持续,使人脱离只是一个简单动作的认知,而去想象其象外之意,从而产生震撼。这时,由于影像的表意作用,是一个客体的审美价值以感性的特有形式彰显出来,并且引导了主体的审美体验。

 音乐的恰到好处——以父子打枣为例

 音乐与解说、画面的关系看,在第二段解说的后半部加入的现场声,而在解说结束以后,音乐渐起,音乐与现场声并行,然后现场声渐弱、音乐渐强,而在音乐渐起时,画面已由原来的全景转向了特写。当镜头由毛毯上红枣摇至沙地上红枣最后到刘捡枣,音乐达到高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镜头在这一段落的画面当中是个极其醒目的亮点,音乐在这里也予以了强化,解说词在这里却退出了。究其原因,在于通过音乐与画面已经把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特别是音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不需要解说词再来画蛇添足。因而,解说词在这里适时地退出,把声音的空间留给音乐去表现,体现的是一种音乐与解说、与画面的有机配合。

 艺术化审美

 《沙与海》中有一段采访牧民大女儿的镜头,问她对婚姻的看法,她说结婚是为了来开这里,之后有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这是一段现实性很强的内容,但从她的语言和沉默时手无意识的动作中,可以使人感到她内心复杂的情感波澜。这时影片中出现了一个长长地镜头:一个小女孩独自在沙丘上玩耍、行走,女孩清纯可爱,她先是把自己的鞋顺着沙丘滑下去,鞋过之处留下两行长长地印记,接着女孩自己也顺着沙丘滑下去,她的身后是一条更宽的印记,镜头拉开成大远景,女孩慢慢融入黄沙中。这是一个脱离了前面写实情境的镜头,但在这里却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情绪延伸,它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既可以被视为女青年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又可以被视为对未来的憧憬,也可以作为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象征。这里没有语言而境界自出。

 突发的灵感

 《沙与海》的作者曾经谈到过,有一次,他在拍摄间歇时突然看到一个景象,在一个沙丘上有一棵孤零零的树,一个小女孩在沙丘上走着,在一片**中,小女孩的红衣服格外显眼,他马上拿起摄像机去拍这个小女孩,小女孩在沙丘中走了很长一段路,然后头冲下向下滑,一直融进黄沙里。这显然是小女孩在玩耍,当时他拍下后,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镜头有什么用,但是节目中,他把这个镜头安排在一个牧民大女儿的讲话后面,创造了一个为人称道的情绪意境。

 蒙太奇手法

 《沙与海》的创作者有着明确的蒙太奇意识。不管是牧民刘泽远还是渔民刘丕成,也不管两家人的具体生活有多大差异,创作者紧紧抓住他们的共同点来结构作品,这就是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那种顽强的生存意志、那种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在《沙与海》中,有一段对两家女儿的同期声采访,这一段采访典型地体现了平行蒙太奇的结构思维。先是对刘丕成女儿的采访,通过她的爱好、她对婚姻的看法,展示出一个渔家少女极其健康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她对婚姻的看法,语言质朴却又出人意表,她不把金钱作为选择对象的标准,认为有钱人太狂,而愿意找一个海上的平常人家,不说有钱也不是太穷那样的。这样的择偶观,既有少女的矜持又有大海的坦荡,而通过一个少女之口不经意地说出来,显得质朴自然。接下来是对刘泽远女儿的采访。因为问及了爱隋这样敏感的话题,她显得有些羞涩,通过大笑而予以回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之下,她低着头进行了回答,而在记者问她想不想离开这个家时,她陷入了沉默,从而把一位少女对家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解说词引导观众情感

 《沙与海》中的解说词虽然很多是客观的描述,但也不缺乏创作者自身的观点。其实,无论是客观描述,还是主观立场,它都会引导着观众的情感,让观众在娓娓叙述的解说词中与创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讲到刘丕成的家业时,有这么一段解说词:“钱挣得多说明这条路通,总不能放着路不走,把已经到手的家业毁了,虽然各种事情压得人喘不过气,可越是这样越停不下步子,就像被海水推着走一样。”虽然解说的是刘丕成自己的生活感受,但就在这解说词中,让观众有了对其生活境况的一种了解,从而体会到刘丕成生活的艰辛。

 解说词扩展影片意蕴

 创作者的一些主观评述,在引导着观众情感的同时,对影片意蕴的扩展也有着强大的作用。因为创作者的主观评述往往都是精练且富含哲理的思想概括。专题片中最有概括性的主观评述,创作者一般会放在影片结尾,让观众在与创作者产生共鸣的层次上更加对影片的思想主题有进一步的深思和回味。《沙与海》中创作者所说:“然而无论是沙漠的刘泽远还是海洋的刘丕成,他们在建立家业的时候都经历了曲曲折折,无论是穷还是富,他们同样做出了努力。有一点他们相信,人生一辈子,在哪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沙与海》中,并没有过多的煽情成分,而侧重于冷静、客观的纪录,表现他们日常的生活状况,在这种冷静的纪录之中,作品有了真实性,也具有感人的力量。

 《沙与海》分析

 《沙与海》是由高国栋与康建宁合导而成。为我们展示了牧民刘泽远和渔民刘不成他们两家生活的环境生活状况。导演通过平淡的男声与现实的画面,把他们两家的生活的辛苦和坚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还巧妙地通过这两家人的典型来折射出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自然而又平实的解说词是影片的一大特色,使纪录片《沙与海》具有完整的叙述能力。温柔的男声与两家的环境得到画面相结合,既增加了影片的亲和力又是观众更容易看懂。同时在记者问问题的时候。它能对片中的画面和回答的无声进行整合,使时间能以一种更为顺畅的方式表现给观众,其次他还有助于观众了解片中的内容。让影片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大量的特写镜头使影片增色不少,在拍摄刘泽远家时,出现了两次打水的镜头,刘泽远是个牧民,生活在金灿灿的沙土之中,每年都会有长时间的旱灾:镜头拍摄在打水的地方停留好几秒,使观众对这里的环境进行丰富的想象,使观众了解这个环境的艰苦。在与刘泽远的女儿进行采访时,身穿红色衣服的她被问的满脸不好意思,当问她有对象没?对象是哪人?什么时候结婚呐?她都抿着嘴把头低下不好意思的笑笑特写镜头的恰到好处使影片更具感染力

 影片运用了双线交叉的结构,使用对比的方法,向我们展现了居住在孤岛上的渔民刘不成一家和生活在沙漠地带的牧民刘泽远一家的生活状态,表现了环境不同从而产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在自然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生活,他们都有一种被生活所迫的无奈和艰辛。他们不仅代表个人或家庭,更代表渔民或牧民这两个不同的群体,甚至可以说代表老百姓。影片起到了以点盖面的效果。

 影片的配乐很有特色,且使用得当。一般在展现自然环境和人们劳作时使用配乐,而对人物采访或特写时为其原声。比如在刘泽远一家看骆驼并给它喂水的过程与刘泽远的小女儿在沙漠上奔跑玩耍的过程使用配乐更好的营造出一种气氛,增强画面的心理氛围,深化主题。

 一东一西,一沙一海,一贫一富,两户人家都在为生存奔波着,揭示了共同的生存主题。

答案: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备稿特点:

(一)全方位。三个方面:全片创意、解说本体、画面图像。两个阶段:整体把握、具体把握。一个循环:看解说词(每段到整体)-观画面-(编导的创意体现在画面语言和解说语言视听两个途径中)-了解创意(产生整体感、基调、风格)-再回到解说词(整体到每段,对解说有认识上的升华)。简言之,全方位涉及,循环式过程,整体氛围下的具体把握。

(二)整体感。

(三)具体性。在电视记录片中,解说的作用:(1)提示说明作用。提示说明,是解说最基本的作用。它是对解说词内容对位的画面进行说明、讲解,使人们对画面内容有更清楚得认识。(2)补充丰富作用。补充丰富,是解说的本质作用。编导往往将不易或不能用画面来表达的内容,通过解说补充进去,扩大片子的包容量,使观众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的理解片子。(3)深化主题作用。深化主题,是解说的重要作用。它是通过解说,将编导的立意、观点直抒胸臆地表露出来,成为全片内容的升华和精神实质的凝结点。(4)烘托添趣作用。烘托添趣,是解说的渲染作用。它可以通过解说将画面上平淡无奇的形象,引发为情趣盎然的联想,或将画面中本已具有的情感意向进一步加深、加浓,从而使观众更好地感受画面语言,欣赏片子。(5)抒情造境作用。抒情造境,是解说的艺术点化作用。它往往用虚化的手法,来表现内心深挚的情感,或以精深的点化来营造高邃的意境。(6)连接画面的作用。连接画面,是解说的又一个作用。它是帮助体现编导推进内容、形成结构的所在。此外,还有“领起作用”和“归纳作用”。

6部记录片,告诉你结婚的意义,女生必看/亲密关系/提升幸福感。结婚一定要看的6部纪录片。

《梁思成林徽因》评分:95分。

纪录片讲述了梁思成、林徽因这对伉俪传奇的一生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携手前行中惺惺相惜,让我们感动并钦佩;纪录片对于意境的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配乐低调舒缓,解说独特新颖而日记和家书的动情朗读让我们更动情,似乎听到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伴侣治疗》评分:95分。

男性与女性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婚姻中的相互不理解,也带来了婚烟里的焦虑和抑郁;本片是真实的婚烟心理咨的纪录片,心理领域的专家以中立的角度,挖掘出妻子和丈夫之问相处中问题的源头,呈现出夫妻间复杂又感人的细节。

《人生果实》评分:87分。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士,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日本两位拳老人简简单单的田园生活;津端修一夫妇用一举一动,示范了什么是最美丽的人生,看完以后让人不再害怕变老,很治愈。

《幸福实验室》评分:84分。

中国首部心理学实验纪录片,重现5个和亲密关系有关的经典心理学实验,邀请了大量素人参与实验,多与者的反应和态度,折射了他们真实的情感生活,促发我们对情感的思考,对价值的选择,让我们在当代的亲密关系中借监,从而能够更容县工进入幸福的关系中。

(《谈婚论嫁》评分:75分。

国内首部讲述80后情感纪录片,聚焦这代人在婚姻爱情及现夹的抉择,里面跟踪拍摄了15对主人公,100对夫妻的真情访谈。从剩女相亲到裸婚闪婚,从异地长跑到跨国网恋,记录他们的故事,分享婚烟的智慧。

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政论片和风情片的解说词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政论片;风情片电视纪录片(即电视专题片)是一种纪念性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它以真实的人物、事件、环境、情景等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原生形态,来反映再现客观世界、现实生活,或表现创作主题的一种见解和情感。它不同于广播专题片和电视新闻片,不仅有长篇幅的画面,还包括解说、音乐、音效、同期声和字幕六大创作要素。

画面图像,是一部片子的基础,有其自身语言,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感。解说一般对画面有依附感,但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它对画面有高度的补充、丰富、点题、渲染等作用。音乐是为配合图像与解说而存在的,它最具表情性。音响效果是人为制造的自然声响,它可以营造真实的环境,表现人的情绪,折射人的心理,具有象征性和自身价值。同期声是拍摄现场的自然声响和人物语言。字幕用来代替说明性解说,起提示、补充作用。以上六大创作要素,分别隶属于视听两大语言,共同形成电视语言。它们表面独立,却又相互依附。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诸元素中,解说只是创作一部片子的要素之一。现仅对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政论片和风情片的解说词着重分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