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情感?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什么是情绪、情感?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第1张

情绪: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情感与感情的区别具体如下:

1、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情感: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感受。

2、感情,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

感情

感情是情绪和情感的总称。认为情绪和情感是区别于认识的两种感情性的心理活动的形式。其中,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感受和体验,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过程。故情绪和情感是感情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感情是包括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在汉语中,常把情感过程的产物称为感情,或者把情感和感情视为同义语。

简析动画**的情感诉求与设计体现

 导语:情感设计是动画片的灵魂所在,作为动画的情感设计创意,时常受到无意识的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等

 华夏民族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与丰富多彩的情感品味,而中国动画设计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情感意境的缺失。这是因为在动画创作中鲜少关注对情感的设计与挖掘,究其根本是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照与活化应用。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讲道:“中国人完全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一种情感或者人类情爱的生活。”①既然如此,不妨将这种心灵生活抽象地运用到动画情感创意中,并转化为鲜明的动画艺术形式。

 一、动画创作中的情感元素剖析

 情感,是人类思想活动的情绪集合,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与行为方式。那么,如何通过动画设计的物体对象表现抽象的情感,是动画设计师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动画艺术形态一般传达两种信息:其一是理性信息的传达,如人物角色形态、场景环境布局、灯光照射,以及排列、色彩风格设定等动画设计的本体形态;其二是情感信息的传达,如人物的行为性格、台词语言、思想活动、内心矛盾、关系冲突等。理性信息是动画生成的基础,而情感信息是动画升华的关键,二者互为作用,为观众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听感受与无形的情感体验。当设计师使动画在角色、场景、动作、色彩上传递于人的真实感受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设计具有了“人性化”时,我们将此称之为动画的情感设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动画的生命力”表现。

 二、动画创作中的情感诉求与设计体现

 (一)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情感环境

 众所周知,动画片的创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概念。这个系统包含众多元素,诸如故事情节,场景造型、剧本语言、灯光色彩、动作设定、音乐音响、角色塑造等,这些基本因素在一起相互作用发展变化,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策划,就形成了动画片的整体情感环境氛围。而这种情感环境的创意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动画设计师个人的专业修养、设计经验以及自我体验来决定的。观众通过物化的角色形象感受着动画片散发出的个性情感,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内心。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情感环境,营造情感设计的意境氛围,来最终满足观众对自身的情感诉求,这是行之有效的动画情感创意设计途径。

 (二)借助符号表达动画的情感意境

 在动画创作中,情感的设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转化为特定的视听符号而呈现,也就是设计师对动画设计要素的全面整合,并以符号化的形式再现在观众的面前。观众对动画影片的情感感知,是通过视听的方式来获得,这种视觉与听觉又是情感物化的符号表现。综上所述,动画情感意境得以完美实现必须借助视觉符号和语音符号来共同建构。下面就以美国定格动画影片《鬼妈妈》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剖析情感意境符号化的具体体现。

 1借助人物语言的运用对情感进行表述

 人物的语言对白是一部动画片中最易于出彩的地方,其中不乏神秘悬疑而又魂牵梦绕的台词语句。这不仅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且幽默诙谐地流露出引人入胜的领悟。经典的台词加深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了角色的内心独白,进而赋予了动画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鬼妈妈》开场中女主角卡罗琳与小黑猫初次相遇时,卡罗琳的内心独白便深深地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而接下来小黑猫的主人小男孩坏比特的出场方式,以及与卡罗琳之间的对白,更是将影片的感受引向神秘隐晦,并充满探索的情绪之中。

 2将造型和场景的设计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动画影片《鬼妈妈》在造型和场景的设计上是极其考究的。整部动画的造型大体倾向于压抑之感,巨大的头部,纤细的身体和四肢,让人觉得头重脚轻。故事的主角卡罗琳身穿**雨衣,给人十分好动的感觉。而反面角色“鬼妈妈”是一只由很多缝衣针组成的巨大蜘蛛怪物,“鬼妈妈”造型多用坚硬的直线构成,再加上尖锐的针形,整个角色的形象极具攻击性和距离感。影片造型中最有特色的是一双纽扣眼睛,纽扣的定位是这部动画**别具一格的视觉符号,它代表危机的产生,也是主人公卡罗琳拼命挣脱的枷锁,又是她迫不及待渴望得到的诱惑。总而言之,该片中的纽扣,这个简单的符号,充分体现出了借助造型抒发影片情感的途径。

 影片场景的色调处理,一开场便被整体定位在神秘诡异的哥特式基调中,场景环境是昏暗迷惑充满神奇感受的。影片采用了几种不同的场景色调处理表现,比如女主角卡罗琳所居住的诡异阴森的小镇,是暗淡冷漠的灰色;卡罗琳家里的环境设计氛围是相对温暖的色调;而鬼妈妈居住的室内色调定位却是高度温暖的亮色调,所以不同场景环境色调需要与个体情感表达相一致,和谐构成完善的视听画面,从而给予观众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3通过动画音乐的感染达到情感共鸣

 从动画影片《鬼妈妈》的音乐背景中,创作者完美地将神秘莫测的画面内容与个性鲜明的主题音乐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优美而舒畅的视听语言中徜徉,并从中深刻地体会到影片所散发出的情感意境。动画片的这种情感属性不是仅留存于剧情之上的表层情绪宣泄,而是透过情节刻画展示出角色内心结构矛盾与思想情感变化的过程积淀。影片《鬼妈妈》的整体设计包括角色造型、场景环境、台词对白等都与具体细腻的情感抒发相呼应,让观众沉浸在温暖、诙谐、冷漠、恐怖、喜悦、滑稽等多种情感的包围中,充满无限的回味与深思。动画片的音乐不仅紧跟情节的跌宕起伏,起到渲染故事的作用,而且是情感发展的有利助推器。

 (三)画面语言的情感传递与体验

 定格动画**《鬼妈妈》以别致的视觉语言为冲击,逆向阐述创意的线索路径,寻求内容与情感的契合,这不失为动画情感设计表现的有效途径。《鬼妈妈》中精致传神的角色造型,瑰丽花园的完美演绎,世界抽象化的美学展现,无不闪烁着每一帧画面的精美语言。

 动画片情感诉求的实质是借助强烈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审美效应,以达到个体情感的群体共鸣,这也是一部动画片情感设计的最大成功。在当代动画设计的创作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语言为动画情感的设计创造了多元化的表达介质。设计师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运用鲜明的形式语言将客观物象以不同的方式和结构进行重新整合,再通过动画设计的基本要素来创造动画的视觉效果,增强观赏的价值及情感的品味。动画片中的基本元素本不具有感情,是设计师在主观能动性下对人物角色情感塑造的创造变现。

 三、结语

 情感设计是动画片的灵魂所在,作为动画的情感设计创意,时常受到无意识的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在动画情感设计的创意中是随机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情感突发体现。事实上,这些因素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设计师个人修养、经验累积以及情感爆发等综合基础上的多元整合。遵循动画创作的本质规律,注重动画片情感设计的传递与体验,回归动画创作的初衷。动画片的成功,正是源于对动画创作中情感传递与体验的不断探究与挖掘。

 注释:

 ①邱晓岩,孙慧中国当代动画发展的成长缺失

 [J] 文艺争鸣,2012(3)

;

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一种理解、尊重、理智之爱。孩子是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即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惟有首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达其情绪的需要,才能抚慰孩子的情绪。

在家庭氛围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绪的不良表达方式,如暴躁、武断、独裁以及动辄施以威胁或惩罚,应设法跳出亲子关系中因父母与子女的不平等性产生的权力陷阱,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以理智的方式博取孩子的信任,成功地开启亲子沟通的大门。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宣泄其不满情绪,但孩子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为他(她)的情绪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绪的发泄可能较为频繁,父母难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冲突,结果可能是父母情绪占了上风,而孩子情绪没有发泄出来,抑郁纠结,逐渐积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发。这样下去是危险的,孩子情绪不仅得不到渲泻,反而越积越多,情绪发展有可能走向消极方面。

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情感氛围的作用和影响,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幼儿实现其情绪的宣泄。

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作家视为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的灵魂

主要表现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动力;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文学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

根本性质

(1)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感情。人类的情感从社会性上分为两类:追求自由的情感和扼杀自由的情感。追求自由是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2)艺术情感是包含社会历史内容的个人情感:艺术情感既包含深刻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又包含个人的独特的情感。

(3)艺术情感是人们再度体验到的情感:

A、理解感情是一个过程。

B、人们用冷静的理智去理解情感。

(4)艺术情感是与思想融合为一的情感。艺术中思想和感情是融合为一:

A、认识与情感不可分割。

B、思想支配和制约情感。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总是融合为一,不可分离。

(5)艺术情感是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不满足吃喝住穿实际需要的情感就叫做超功利的审美情感,它是艺术表现的情感。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与功利的关系:

A、从历史过程来看,人类的审美情感是在功利的母腹中孕育起来的,非功利的情感隐含着功利的因素。

B、从社会性质来看,非功利的情感是以功利为基础的。

(6)艺术情感是不可言传的情感。根本原因在于情感和语言的“互不对应”。表现在:

A、艺术表现的情感是情感的具体状况,语言只能表达情感的概念。

B、艺术表现的情感是个别的,特殊的情感,语言表达情感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

C、描述情感的语言是贫乏的,粗糙的,简单的,情感的实际状况是具体的,丰富的,细腻的,复杂的,

a、从量上有不同程度的感情,

b、从质上不同性质的情感互相交叉,互相渗透

在人际交往中,情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他人的情感反应和自己的情感表达都能够有效地传递和接受情感信息,促进交流和理解。但是,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情感反应是自己的感受,情感表达是传达给他人的信息

情感反应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生理反应,例如喜、怒、哀、乐等情绪。它是一种内在体验,反映了个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而情感表达则是指个体通过语言、文字、身体语言等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情感表达过程中,个体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表达方式,以确保情感信息被准确地传达给他人。

情感反应是自然的反应,情感表达需要技巧

情感反应是人类天然的情感反应模式,它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和训练,只需要面对外界的刺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反应。但是,情感表达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沟通和表达技巧,以便将情感信息准确地传达给他人。在情感表达过程中,个体需要考虑到对方的语言、文化背景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情感反应是真实的表达,情感表达是选择的表达

情感反应是个体内在情感状态的真实体现,它反映了个体对环境刺激的自然反应。而情感表达则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表达某种情感信息,通过选择适当的方式和语言,将自己的情感信息传递给他人。在情感表达过程中,个体需要对自己的情感进行选择和调节,以便使情感表达更加准确、自然和有效。

情感反应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人际交往中,它们经常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的良好融合可以促进情感交流和理解,增强个体的情感认同,促进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结语

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是人类情感交流和理解的重要环节,它们相辅相成、彼此依存。正确认识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的区别和联系,积极地培养情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对于加强人际交往、提高情感认知和调节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把握情感体验、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颇受关注。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教育要素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达到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要素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为此,近年来,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一定距离,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还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唤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究其原因是对教学目标理解的不到位。表现在教学中:一是教师一味强调知识教学,把教材中的知识讲出来,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泛泛讲大道理,算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是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四是很少注意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等。这些现象或多或少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从落实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入手,从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做起。因为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思想品德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放在第一位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不是靠“告诉”“灌输”即能生效,而必须让主体处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经历事情,并有所选择、有所判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才有可能获得被主体认可的道德知识,获得积极的道德情感,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实施体验教学,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悟,在感悟中去内化知识和提升能力。而要实施好情感体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坚持从真实的生活出发

情感需要体验,而生活是体验的基础。真实的体验来自真实的生活。尤其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把社会上的焦点、热点带进课堂。让学生认识书本里的知识是活生生的生活现象。如:九年级中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内容教学时,可以把我们生活的社区、村寨等的要求和规范及所取得的成就带进课堂:地区旅游胜地建设、文明村的创建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不是外在于学生、外在于学生生命的东西,而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去体验,学生感兴趣,容易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他们能有所体验和感受,有话说,课堂气氛也能够活跃。

二、 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从真实的生活出发,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因为学生的真实想法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在共同的道德话题和平等的对话环境中,暴露其真实的思想,在怀疑、反思、追求、探索等不确定性变化中,促进其道德认知,考验其道德水平,引导其道德实践,获得良好的道德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 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条件。为此,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要着眼于教材,掌握问题设计的难度。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

第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兴趣性问题情境。我们的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人,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把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领悟到人生、社会的真谛。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空洞的说教,又能克服学生厌学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环境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学生只有在带着问题独立感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独立探索、体验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不但能培养他们理解教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更好地领悟、内化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并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关注学生情感,实施体验教学,通过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共动,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自我的构建和自主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有利于落实好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目标,实现育人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包括区别和联系。

一、联系

1、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而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

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3、情绪和情感是两种彼此难以分离的心理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二、区别

1、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有些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情感体验都发生得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社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2、从反应特点看,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和外显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会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需要满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有的人情绪表现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则带有很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是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构成个性心理品质中稳定的成分,不容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的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情绪的分类:

1心境:也叫心情,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特点:弥散性、微弱、长期性。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会给人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点:短暂的、爆发的,例如:范进中举、欣喜若狂、暴跳如雷、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小明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高兴得手舞足蹈。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特点:难以应对的,高度紧张的。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地表现为急中生智,消极地表现为惊慌失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7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