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关于爱情的作文 不少有600字的文字谢谢了

找一篇关于爱情的作文 不少有600字的文字谢谢了,第1张

爱情”:中文的解释是:“爱”和“情”的结合;爱是喜欢,爱是给予和奉献;情是两人之间的互相吸引和倾慕。 恋人间的“爱情”是纯真、纯正的,至善至美的,体现为双方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有着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强烈愿望。夫妻间的“爱情”更具体地表现为: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相互忠诚,相互信任,感情专一,互为奉献,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爱情是不分阶级不分性别也不分种族的,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依恋,一种牵挂那就是爱情;爱情,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爱情往往会有一种想长相厮守的感觉,爱的强烈时甚至有一种离开他(她)就活不了,他(她)死自己也想死的感觉。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爱是生命的渴望,情是青春的畅想,爱情的意义在于:让智慧和勤劳酿造生活的芳香,用期待与持守演绎生命的乐章,用真诚和理解还有包容和信任去谱写人生的信仰。爱情就是彼此喜欢的时候千方百计在一起。  含义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老者跌脚叹道:‘人有七情,乃是喜怒忧惧爱恶欲。我看你六情都尽,惟有爱情未除。’”夏衍《关汉卿不朽》:“他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有爱情的人。” 巴金《家》六:“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梁斌《红旗谱》四四:“江涛和严萍的爱情,比如一年的春天,一天的早晨,刚刚摸到幸福的边沿上。”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 爱情漫画故事(一)(15张)为:男女相爱的感情(不完全正确)  爱情是一种情感依赖,爱的文化进程就是博弈,它的结果是情,爱与情是一个象物又象魂的物势影像,定义为爱情通常是指人们在恋爱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感情。爱情也是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同性个体或异性个体产生有高级情感。爱情是人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倾慕,渴求发展亲密关系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女性通常会爱上健康、平和、有趣、善良和大度的伴侣。而男性选择短期伴侣的时候则倾向于忽略伴侣的智慧,以及教育程度、忠诚度、幽默感和年龄;但男性选择长期伴侣则看重基本的美德。爱情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婚姻的不同阶段也会产生变化。男性容易爱上年轻美貌的人,而女性容易爱上财富地位的人。但是,每个人需找的爱情是不同的,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选择爱人的影响最为重大。 爱情的本质是化学反应,由激素所散发出特殊的气味由大脑识别,知其喜好,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有些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同性之间的感情。有些感情是后天发展的,比如战友情,手足情,爱情,爱国情等。 爱情是一种相互依偎,是一种付出而不是一种单向索取。 爱情(狭义):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是至高至纯至美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爱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包括柏拉图式的更为真挚和纯粹的感情,超越了性别、地域、时空。有关系到爱的情感都叫爱情。父子之情,亲友之情,师生之情,同性之情等。 爱情(好坏定义):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绝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 爱情:(普)双方价值观,人生观的共鸣加上原始本能的相互吸引。因此爱情大多指向男女之间,相互吸引在于价值观,人生观的认同产生心理的愉悦从而产生依赖感。 科学意义  ”: 爱情“七年之痒”被科学研究推翻 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研究团队从比较相伴20年的“老夫老妻”和激情正浓的新情侣入手,研究爱情能否“永恒久远”。研究人员向这两组实验对象展示他或她爱人的照片,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他们的脑部。扫描图像显示,共度20年的伴侣中,大约十分之一的人看到爱人照片后,脑部迅速分泌大量化学物质多。作为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传递喜悦兴奋感,堪称“”。上述多巴胺爆发的化学反应在新情侣脑部出现得较为普遍。 传统观点认为,人类爱情和性渴望在感情关系确立初期达到极致,而后日益淡漠。情侣间如胶似漆、意乱情迷的浪漫状态在双方相处15个月内开始淡化,10年后已经消逝。 现代科学解析爱情:通过激素作用的生物程序   美国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说:“和伴侣相处到共同的孩子诞生为止是人类的天性”。这位女科学家认为,更换伴侣的生活,或者说有时限的固定关系才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原始的共同生活模式。 如此以来,新婚夫妇终生厮守的誓言有多么脆弱?性欲、恋爱和伴侣关系当真仅仅取决于激素?热恋的人其实就像发情的猴子一样吗? 动物习性学家通过观察动物王国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研究者经过调查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在原始森林里根本没有长期的伴侣关系,乱交对猩猩而言,如同履行至高无上的职责。 黑猩猩在这方面是世界冠军。黑猩猩在经期仍然愿意和雄性交配。它们喜欢更换性伴,但受欢迎的不是粗鲁野蛮的猩猩,而是那些和小黑猩猩玩耍并送给她们甘蔗的温柔雄性。 动物习性学家认为,贪*好色是人类的本性。但人类的行为与其动物亲戚有着决定性的差异:与黑猩猩不同,人类的异性间会维持长久的关系。因为女性需要一个可靠的伴侣帮助她抚养孩子。 生育并不意味着伴侣关系结束。女性常年需要有人帮助她们抚养孩子。疼爱孩子的男性对她和他们的后代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只面临一个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拉塞尔·克拉克和伊莱恩·哈特菲尔德请一位迷人的女士帮助他们进行一场实验。“你今晚愿和我一起过夜么?”,这位美女在一所大学的校园里向陌生男子问道。75%的男子表示立刻可以和她走。其余25%的人中有大部分表示遗憾,称今晚已有约会。将提问者换成美男子,结果只有6%的女性表示可以去他家里,但没有人答应立刻动身。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繁衍的主要矛盾。男女对生育采取不同的策略,男性追求数量,女性追求质量。女性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要把可靠的伴侣拴在身边,而男性更喜欢沾花惹草 http://wwwboshilunwencom 。

没有。林霞最终与陆海波结婚了。车晓所饰演的林霞一开始与陆江涛有一段感情纠葛,不过在看清事实后,她最终向陆海波提出了结婚的想法,两人到香港开启了甜蜜的假期,携手共度幸福人生。

《激荡》是一部都市情感剧,由郭晓东、任重、车晓、李念联合主演。在这部剧中,陆江涛、陆海波、陆思齐是相依为命的三兄妹。其中陆海波是拥有非常强的责任心的大哥,陆思齐是懂事善良的小妹。虽然三个人是一家人,但他们却并不是一个母亲生的。其中任重饰演的陆江涛与张逗逗饰演的小妹陆思齐拥有共同的母亲。不过三个人感情非常深厚,一直相互帮助。

陆江涛非常的有才华,但是他在财富面前失去了底线,逐渐迷失了自我。身边的亲人都成了他致富的工具,一直被他利用。他如愿获得了大笔财富,但是自己和亲人都没能收获幸福。最后他幡然醒悟,在亲人的帮助下重归正途,找回了遗失已久的幸福。

而家中的大哥陆海波一直坚持善良的道德底线。对家庭非常的负责,一直照顾二弟和小妹,而且在商场上也十分的讲义气,宁愿主动吃亏也要坚守原则,最后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林霞是出身于高官人家的大学生,属于当时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她自小生活环境就非常优越,从来没接触过陆江涛这样的底层人物,因此在懵懵懂懂之间陷入了感情纠葛。

出自舒婷:《神女峰》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而去,谁还站在船尾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寓意如下! 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守贞的典范而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被风干的一个虚幻祭品。“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种基于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诫的背叛,也是对被男权文化异化扭曲了的女性自我的背叛。千百年来,传统道德和男权文化为“渔妇”搭起无形的祭台,现在,舒婷将她从落寞凄清、空洞无声的漫长岁月中解救出来,大胆解放出她的生命意识,第一个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出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质,对男权意识作出了颠覆性的改写。这篇诗歌多愁善感,作者以婉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由神女峰而联想到的忧愁最后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全新的观念,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关于忠贞与背叛的古老诠释,是血肉之躯的女性对于被顶礼膜拜的残酷荣耀的清醒弃置。弘场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格的觉醒,只有用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为标准,才是判断文明和进步的真正准则。千年以来,神女峰历来被认为是对爱情坚贞的象征。诗人舒婷对此推出了不同的见解。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 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崇祯二年,中秋的第二天,我由镇江前往兖州。日暮时分到达北固山,将船停靠在江口。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而出,江中波涛汹涌,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色。我感到极大的惊喜。划动小舟去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十分寂静。树林下洒漏的月光,淅淅疏疏如同残雪一般。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等几出戏。锣鼓喧哗,一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眼翳,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慢慢地定睛到底该看作什么人,为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来到的,都不敢去问。戏演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山僧送到山脚,久久地目送我们,弄不清楚我们到底是是人、是怪、还是鬼。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从大地名到小地名,

  从抽象到具体,逐渐聚焦到事件上。白居易《琵琶行》序开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

  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是一种习惯表达程式。

  随之叙述节奏加快,描述对象变得更细致:“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这种鼓胀的情绪形成事件的推动力,“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这是过渡,如戏曲的过场,也是预谋的展开。叙述节奏加快到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然后叙述进程稍作停留,形成情感的最后积蓄、酝酿,对阅读期待作故意的“痛”并“快”的延宕(这是作者和读者一种默契):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然后迅速抖开包袱,悬念迅速的解除:

  “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戏剧效果是“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而实际观众看戏,实际也成为被“我”看的对象,戏中戏的视角。这个时候,赋体中主客对话模式中的“客”出现了:

  “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但这个“客”与汉代大赋与抒情小赋中不同,不再作为对立方和自我设置的障碍,被“主”驳斥和反对借此达到超越的目的,不再有这种强势,而是被极大地弱化了。

  与宋代赋体散文中的“客”联系紧密一些。“客”在赋体散文的功能不失补充和制衡作用,成为 “主”自我的分裂和冲突的外化。仍然是一种前代赋体中的冲突和对立,但呈现内化和弱化的趋势。

  到了晚明小品中,本文的“客”角色地位的退化和变形,而“主”更为突出,这也可以说明晚明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客”的形象更加缩小,成为陪衬,甚至道具,只是借助“客”这种视角作自我观照,自

  我欣赏了。

活用材料以一当十

要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选择切合主旨、人文性强的材料至关重要。不少学生抱怨自己书读得少,“无米下炊”。但其实,大多数学生的头脑中并非缺少材料,而是对材料的运用能力不强。笔者结合实例,为考生阐述作文材料的活学活用。

苏轼入文各尽其妙

近年来,苏轼俨然已成了高考作文中的“热门”人物,请看下列几篇满分作文中的片段:(1)在赤壁,孟德低吟悲歌,周瑜谈笑风生,而苏轼的故国神游才最潇洒,白发与月光相辉映,浊酒与江涛相融汇。——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生命在遭遇苦难时仍应高扬精神的旗帜。(《纪念》,2005年广东作文题)(2)苏轼在饱受打击和屈辱后,忘却所有的失意和痛苦,铭记的却是世间的真情和美丽,不然,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洒脱?(《铭记与忘记》,2005年全国作文题)(3)面对大海,我想到了苏轼的胸怀。同是遭遇朝廷的排斥和加害,但贾谊被贬后郁闷而死,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却成了词坛豪放派的****,他大海般的襟怀令我感奋不已。(《面对大海》,2002年上海作文题)(4)生命中,我们常常忽视自家门前的栀子花而徒然想象邻家的繁花满园。提到苏轼,你想到的定是他的文采豪情,佳作美名,相形见绌的是自己生命的苍白渺小,然而你忽视了他生命中的伤痛、苦涩和悲哀,同时也忽视了属于你的栀子花。(阅读下列短诗,根据读后的联想或感悟作文。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2006年山东作文题)这四篇作文的立意各不相同,其中(1)、(2)是话题作文,(3)是命题作文,(4)是材料作文,但它们都拿苏轼说事,苏轼虽饱受屈辱却奋发有为的事例被用得“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收到了一以当十的效应。

用情开启大脑“资料库”

这就告诉我们,掌握的材料即使有限,但只要善于调兵遣将,灵活化用,也会演绎出许多精彩。有些考生总感到自己书读得少,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其实,写一篇七八百字的短文,所需材料十分有限。以上几位作者对苏轼的了解未必就很多很深,但仅是那么一点皮毛的东西,就足以证明观点,阐明事理,还给文章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所以,问题不在于材料掌握得多不多,而在于对已占有的材料会不会统驭和活用。

许多人对苏轼人生也有所了解,甚至知道得更多,而在写作时却用不出来,其原因大抵有二:一是平时学习只是停留在表浅的“识记”层面,许多东西未能入心入脑,未能通过情感体验把它们融汇进自己的精神。学会活用材料,实际是一个将已经内化的知识和观点根据需要外化的过程,首先要做到的是内化。二是思维缺少灵活和流畅,许多人执笔为文少有联想,致使贮存于大脑的材料处在封闭沉睡状态,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单靠逻辑思维并不能激活想象和联想的,浮想联翩、触类旁通是要靠激情来激发的,可以说,情感是思维的催化剂和润滑剂。

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现在央视每年都要评出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感人事迹又有生动细节,可以说,无论写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就都可从中获取足够生动的感性材料。翻翻这几年各地高考的优秀之作,把“感动中国”人物的鲜活事例引入文中的,可谓比比皆是。今年新一届“感动中国”人物已颁布,我们不妨在备考时予以充分关注,只要在心中激起过波澜的东西,到时候自然会脱颖而出。

开掘一则材料的多重意义

根据不同需要去引用同一材料,与多角度地审视材料,是一枚硬币之正反两面。前面所引之文,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取用同一事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一种眼光和能力。从去年开始,全国卷的作文题都只是提供材料而不提供话题,这就更需要考生自己去读出材料的寓意和含义,一般说来,一则材料往往蕴含多种思想意义,这就需要寻找一种角度,从中引出最具价值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手中都握有“金碗”,如果仍感到无米下锅,无话可讲,那实在是因为不善于对材料进行提炼、熔铸,古人把此称为“炉锤”,清人刘熙载说苏轼“无一意一事不可入诗”,因为他胸中有“炉锤”,善于提炼熔铸,这种能力对许多写作高手来讲,已是出神入化,就如古人所说,“而当其必需,则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玉同功”,有了这种把“粪土”转化为“金玉”的能力,我们就不用再端着金碗仍叹息欲炊而无米了。

  舒婷的: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在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江河的:

  《没有写完的诗》

  一、 古老的故事

  我被钉在监狱的墙上

  黑色的时间聚拢,一群群乌鸦

  从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历史的每个夜晚

  把一个又一个英雄啄死在这堵墙上

  英雄的痛苦变成石头

  比山还要孤独

  为了开凿和塑造

  为了民族的性格

  英雄被钉死

  风剥蚀着,雨敲打着

  模模糊糊的形象在墙上显露

  残缺不全的胳膊手面孔

  辫子抽打着,黑暗啄食着

  祖先和兄弟的手沉重地劳动

  把自己默默无声地垒进墙壁

  我又一次来到这里

  反抗被奴役的命运

  用激烈的死亡震落墙上的泥土

  让默默死去的人们起来叫喊

  二、 受难

  我的女儿就要被处决

  枪口向我走来,一只黑色的太阳

  在干裂的土地上向我走来

  老树枯干的手指

  脸上痉挛的皱纹

  我和土地忍受共同的灾难

  心摔在地上

  女儿的血溅满泥土

  孩子的泪水在我脸上流着

  孩子的眼泪也是咸的

  冬天,一条条小河在冰冻

  河流停止了歌唱

  姊妹、女儿和妻子

  衣襟被撕破,头发飘落

  浪花飞溅岩石

  我的头发像一片大海

  父亲、丈夫、儿子

  手在头发的海洋上颠簸

  骨节沉闷地响着

  船舶、森林粗犷地生长

  三、 简短的抒情诗

  像在梦中

  我成了女孩子

  来到这世界

  吱吱叫着的石子路

  踩碎影子

  我赤脚跑来

  血滴融进

  露水

  一颗颗红玛瑙闪动起伏的胸脯

  为了嫩绿的心

  黎明时开放

  我把青春纯洁的骚动献给了革命

  手臂洁白的桥

  寻找太阳

  不再怕星星在水中颤抖

  书脊的林子,夜的摸索

  我变成一颗星星

  不再颤抖

  四、赴刑

  欺骗的风蒙住窗子

  屠杀在进行

  我不能躲在屋子里

  我的血不让我这样做

  早晨的孩子们不让我这样做

  我被投进监狱

  手铐、脚镣深深嵌进我的肉里

  鞭子在身上结网

  声音被割断

  我的心像一团火在嘴唇上无声燃烧

  我走向刑场,轻蔑地看着

  这历史的夜晚,这世界的角落

  没有别的选择,我选择天空

  天空不会腐烂

  我只有被处决,否则黑夜无处躲藏

  我是在黑夜中诞生,为了创造出光明

  我只有被处决,否则谎言就会被粉碎

  我反对光明不能容忍的一切,包括反对

  沉默

  周围挤满了被驱赶来的人群

  黑压压地挤满被夺取光泽的人们

  我也站在这群人中

  看着自己被处决

  看着我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尽

  五、没有写完的诗

  我死了

  子弹在身上留下弹坑像空空的眼窝

  我死了

  不是为留下一片哭声、一片感动

  不是为了花朵在坟墓上孤独地开放

  民族的感情已经足够丰富

  草原每天落满露水

  河流每天流向海洋

  这久远的潮湿的感情

  难道被感动的次数还少吗

  ……

  我被钉死在墙上

  衣襟缓缓飘动

  像一面正在升起的旗帜

  《纪念碑》

  我常常想

  生活应该有一个支点

  这支点

  是一座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在用混凝土筑成的坚固底座上

  建筑起中华民族的尊严

  纪念碑

  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像一台巨大的天平

  一边

  是历史,是昨天的教训

  另一边

  是今天,是魄力和未来

  纪念碑默默地站在那里

  像胜利者那样站着

  像经历过许多次失败的英雄

  在沉思

  整个民族的骨骼是他的结构

  人民巨大的牺牲给了他生命

  他从东方古老的黑暗中醒来

  把不能忘记的一切都刻在身上

  从此

  他的眼睛关注着世界和革命

  他的名字叫人民

  我想

  我就是纪念碑

  我的身体里垒满了石头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麽沉重

  我就有多少重量

  中华民族有多少伤口

  我就流出了多少血液

  我就站在

  昔日皇宫的对面

  那金子一样的文明

  有我的智慧,我的劳动

  我的被掠夺的珠宝

  以及太阳升起的时候

  琉璃瓦下紫色的影子

  ——我苦难中的梦境

  在这里

  我无数次地被出卖

  我的头颅被砍去

  身上还留着锁链的痕迹

  我就这样地被埋葬

  生命在死亡中成为东方的秘密

  但是

  罪恶终究会被清算

  罪行终将会被公开

  当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

  流出的血液也不会凝固

  当祖国的土地上只有呻吟

  真理的声音才更响亮

  既然希望不会灭绝

  既然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真理就会把诅咒没有完成的

  留给了枪

  革命把用血浸透的旗帜

  留给风,留给自由的空气

  那麽

  斗争就是我的主题

  我把我的诗和我的生命

  献给了纪念碑

《穷孩子富孩子》。

《穷孩子富孩子》是由南方影视节目联合制作中心出品的一部情感励志剧,该剧由李平、华宁担任导演,张倬闻、李木子、汤镇宗、米粒、马羚领衔主演。

该剧以现实生活中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孩子的生活状况作为主要剧情,直击观众内心。本剧于2012年7月16日在山东影视频道全国首播。

评价:

该剧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给不同的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官。许多家长和学生表示“很爱看”,成为该剧特殊的收视群体。据集制片人和演员于一身的章飞一绝先生分析,《穷孩子富孩子》不仅因为描摹真实的贫富现象受到关注。

同时还体现了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家长可以从中找到教育的心得。作为学生则能从剧中“穷孩子”的身上看到奋斗的艰辛,以此励志。

晚唐五代时期,浙江词家尚为数甚少,总共只有9家,在文学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姚合、朱庆余、皇甫松、吴融和罗隐。若就词史而言,则皇甫松是唯一一位比较重要的作家,他对本期浙江词特色和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大词史上也是一位特色鲜明、卓有成就的作家。

皇甫松,生卒年不详,一作皇甫嵩,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杭州淳安)人,唐代著名古文家皇甫湜之子。松工于诗、词,亦擅文,但终生未中进士。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十二月,韦庄奏请追赐孟郊、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等人进士及第,称诸人“俱无显通,皆有奇才。丽句清辞,遍在时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录其诗、词凡13首及断句1联,卷八百九十一又收其词18首,但有6首重复。《花间集》选录其词12首。今依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四先生所辑《全唐五代词》,皇甫松共存词22首。此外,尚著有《醉乡日月》三卷、《大隐赋》一卷和《大水辨》、《牛羊日历序》、《齐夔凌纂要》等;《大隐赋》并序见存于《文苑英华》卷九十九,《醉乡日月》详载唐人饮酒令①,尚有残文见存于《说郛》、《古今说部》、《五朝小说》、《唐代丛书》、《类说》、《水边林下》等书,《牛羊日历序》亦有残文一节见录于《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三考异,余皆佚。其生平事迹仅在《唐摭言》卷十及《唐诗纪事》卷五十三中有寥寥数语的记载。

皇甫松出生于浙江,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江南度过的。后随父长期生活、游历于长安,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失意彷徨之下,经常借酒浇愁,与世浮沉,并萌生厌世、弃世的想法。他在《大隐赋》里的开篇,就将这种处境和心情交代得十分清楚:“萍漂上国,迨逾十年。遨游不出于醉乡,居处自同于愚俗。”时人康骈深表同情,他在《剧谈录》卷下“元相国谒李贺”条中曾说:“自大中、咸通之后,每岁试春官者千余人,其间章句有闻,亹亹不绝,如何植、李玫、皇甫松……以文章著美;温庭筠……以词赋标名;……皆苦心文华,厄于一第。然其间数公,丽藻英词,播于海内。”足见皇甫松确实文采杰出,名动一时。

上文已论及,晚唐五代是一个出产“风流才子”的时代。皇甫松没有成为像温庭筠那样的人物,也许与他的身世背景有关。其父皇甫湜性格褊直,狷急耿介①,他与李翱一起师从韩愈学习古文,但结果却是,“翱得其正,湜得其奇”②。而其论文也以“怪”、“奇”为宗,以为“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众,出众则奇矣”③;在当时古文创作“宜难”、“宜易”的争论中,实为“宜难”派首领,为晚唐古文家孙樵所祖尚。皇甫湜盛赞顾况的诗“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也是从新奇着眼。可见其论诗与论文观点一致。既然他教子是那样的严厉,其文学观点对皇甫松也不可能没有影响。具体说,就是既坚持雅正传统,又情不自禁地要求有所背叛和突破。

具体到词体创作,皇甫松也是介于新旧之间,既有传统诗歌的品位,又渗透进了新的审美情趣,时露绮丽和妩媚。与温庭筠一味的粉泽秾艳相比,皇甫松应是一位懂得欣赏少女纯真活泼之美的词家。

皇甫松今存词22首,按题材内容来分,有咏物词8首,艳情词5首,风土词2首,怀古词2首,闲愁词2首,写景词2首,人物词1首,边塞词1首。其中,《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既是风土词,又是人物词,故一阕两计。艳情词占存词的2273%。与温庭筠相比,与晚唐五代词的代表性总集《花间集》相比,这个比例都是很小的。而且没有闺情词,没有染上“男子作闺音”的时代风气,在存词较多的晚唐五代词家中,这一点也是比较特殊的。就风格而言,皇甫松的词感情自然深切,语言清新雅正,没有过分的秾艳和香腻,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显示出从民间词向文人词的过渡色彩。或者说,表现出作家虚心学习、效仿民间词的努力。在这一点上,他与韦庄比较相似。从创作态度和词体风格上讲,皇甫松之词仍保留着诗歌的基本属性,尚是诗人之词。

在皇甫松现存词作中,写得最好的词作是两首《梦江南》、《摘得新》(酌一卮)和《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其次则是《浪淘沙》二阕、《天仙子》二阕、《杨柳枝》二阕以及《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此外,《竹枝》是皇甫松学习、效仿民歌的产物,艺术性虽然平平,但清新自然,在晚唐五代词中显得难能可贵。而《怨回纥》二阕,一写戍边战士及其亲人的愁苦,一写征人出发时与亲人或恋人的离愁别绪,都真切感人,内容充实,没有无病 的卑弱柔靡;尤其是“白首南朝女”一阕,突出边塞羁愁,悲悯而刚健,更是晚唐五代词中的别调。总体看,皇甫松词最鲜明的特征有四:一是浙北鲜明的江南地域特色,二是情感的深挚细腻,三是弥漫的惆怅或潜藏的忧愁,四是深沉的时空感慨。后三个特征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交融成一种浓郁的、苍茫的愁情、愁思。正因为如此,皇甫松的词既新鲜别致,又容易打动人,感染人,引人追缅类似的往事,既沉浸其中,又获得一定程度的宽慰和解脱。

且看皇甫松的两首《梦江南》名作: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这两首词作的结构基本一致,都是首二句写抒情主人公现在身处的环境,第三句扣题,点明相思的时间、地点,最后两句才托出念念不忘的往事。晚唐五代时期的词作,所咏即调名。此二篇既名“梦江南”,就是他乡游子追忆江南往事。

且看词人所忆何事,何事让他牵挂不舍。先看第一首。开篇两句,写卧室内的陈设,以富于特征性的物象点染出了一个适于梦境的环境和氛围。兰烬、红蕉,是幽艳、香暖和静谧,由“落”而“暗”,既暗示无眠,又是写环境催眠;夜晚无眠,看香烛渐成烬,屏上的红蕉没入幽暗,无法看清,画屏上的江南风物遂触发起词人对江南往事的缅怀。“闲梦”一句扣题,并点明往事发生的时节。“梅熟日”,一般人都解为黄梅时节,这自然没错;不过,浙江人有他们更真切的感受,这就是可爱的梅子成熟了。不过,浙北最美味的水果并不是黄梅,而是杨梅。杨梅是浙北的珍果,至迟在宋代即成贡品,成熟也是在五月,所谓黄梅时节。①皇甫松乃睦州新安人,其所谓梅,殆即杨梅。正如《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皇甫松亦因久困长安而思念起家乡的杨梅,又想起与杨梅有关的人和事,想起因采梅、食梅而相识或同游的恋人,当在情理之中。一个诗人,久试不第,困居京城,失意彷徨之时,自然没有什么比故乡和故乡的恋人更让他感到温暖和慰藉的了。一想到故乡的恋人,自然是满页的美好,哪怕是在“夜船”上,哪怕是“雨潇潇”,哪怕是在即将分手的“驿边”!就像当代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今天是个好天气,因为我和你在一起;正好天上在下着雨,雨天无人迹。今天是个好天气,因为我和你在一起,正好天上在下着雨,雨天难忘记”②。夜雨潇潇,船中吹笛,桥边私语,欢情依旧,如在目前,又恍如隔世,昨日之乐事已成今日之凄苦!

第二首的写法与第一首相似,但感情更趋强烈,形象更为鲜明。开篇即言“寝”,是为下文说“梦”设伏。“残月下帘旌”,不但表明失眠时间之长,而且写出心境的破碎和凄婉。首阕尚称“闲梦”,这里就直言长夜难眠的“惆怅”了。所为何事“秣陵事”。在秣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暮春三月,桃花流水,柳絮回风,芳草如茵,一位梳着双髻的少女席地而坐,吹奏着悠扬的笙乐,好一派凄迷梦幻景象!如今在梦中想见,更觉是水影幻花,一晌贪欢,令人神伤!陈廷焯《云韶集》卷一谓之“凄艳”,《词则·大雅集》更谓之“婉转凄清”。

再来看皇甫松的一首《摘得新》:

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这首词的题旨无疑是消极的,感伤的。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场筵席和一树鲜花,劝告人们莫负良辰美景,及时行乐。杜秋娘《金缕曲》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残空折枝。”此曲意思相仿,但说得更为透彻,节奏和措词更为紧密劲峭,隐然透露出一股悲凉之感。这种心态和感情,显系晚唐五代乱世的折射。况周颐《餐樱庑词话》说得好:“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不妨说尽者。皇甫子奇《摘得新》云:‘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语淡而沉痛欲绝。”刘大杰先生论及此曲时,亦写道:“用清丽的字句,描写景物,而其中又寄寓着哀怨的感慨,虽侧艳而不 ,但其情调低沉。”①

情调低沉的远不止以上几阕。《天仙子》二阕,借助神仙故事,抒写对美好事物得而复失的遗憾、怅惘和悔恨。《浪淘沙》二阕借写江水流沙,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花间集》汤显祖评本卷一评其一云:“桑田沧海,一语破尽。红颜变为白发,美少年化为鸡皮老翁,感慨系之矣。”李冰若《栩庄漫记》评其二云:“此首亦有受谗畏讥之意,寄托遥深,庶几风人之旨。”再如《杨柳枝》二阕,借言柳枝年年空绿,写江山依旧而物是人非的兴亡之慨。尤其是首阕,径言本朝,有感而发,以常新的柳色反衬日趋衰微的晚唐王朝,在鲜明的对比中凸现昔盛今衰之慨,使人倍感苍凉。《怨回纥》二阕,其一写征人“吹笛泪滂沱”,其二写征人“别离惆怅泪”,自然满是怨恨和感伤。六首《竹枝》也多反映可望而不可即的相思和离别之苦。即使两首《抛球乐》,写及时行乐,也仍是匆促、悲凉心理的外露。

皇甫松词中真正欢快的篇章,就是两首《采莲子》了。且看原词: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整个江南,仿佛就只剩下这片水域尚荡漾着欢乐;而所有的欢乐,又仿佛全集中到这几个少女身上。莲花是娇艳和圣洁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莲子(莲蓬)是清纯和爱情的象征,“莲子”即“怜子”;而少女,则是人伦中美丽、活泼、自由、圣洁的代表。当少女与莲相遇,成为“采莲女”的文化意象,自然就成为人世间最理想的美好与自由的象征。更何况是一群嬉戏笑闹的、情窦初开、纯真无邪的采莲女!莲叶田田,红裙亭亭,笑语盈盈,岁月苍苍的江南,在战乱和苦难的罅隙,青春依然如红莲般绽放!这是皇甫松心中所有欢乐和慰藉的源泉。《望江南》中与他同船吹笛、驿桥私语的双髻少女,是否就是这些采莲女当中的一个桃花、柳絮之后,还有红莲如火,抛却《望江南》的惆怅,便是《采莲子》的欢愉了。

所以,皇甫松无疑是晚唐五代时期浙江词家中用情最真、体验最深的一位。在他的词作中,江南和江南女子,其实已无法截然分开,而是乡情和爱情的结合体。只要轻叩他心房的门环,乡愁便袅袅升腾,不绝如缕,随风悠扬。岑参《春梦》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良有以也。

与深挚、忧郁的情感体验相关联的,有时甚至互为表里的,是皇甫松词中深沉的时空感慨。上文已有涉及,这里再略作申述。且以他的《浪淘沙》第一首为例: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前三句看似纯为写景,但联系结句来看,才知写景之外别有深意。结句说现在的沙嘴去年还在江心,则首句的“滩头”当为新滩。新滩形成的原因乃是“浪恶”,从上游挟带来的泥沙沉淀淤积所致。一年过去了,滩头已细草丛生,与岸边的疏林连成一片。白鹭、江鸥早已把这里当做理想的栖息地,将这里视为“旧浦”了。足见风浪之急,沙沉之快。大有沧海桑田的感慨,表现手法却纡曲有致。而“浪恶罾船半欲沉”一句,也不可轻易放过,写凶险环境中生命、生活的艰难和脆弱,亦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和比拟。但换一个角度,罾船欲沉而未沉,又凸显了生命的抗争和顽强,词境阔大。全篇四句,三开一合,结句出人意表,点而未破,收束有力,言尽而意不尽。读来确实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蓬莱水浅、东海扬尘的沧桑悲凉,难怪汤显祖要起红颜白发的浩叹。

第二首的时空感受则更为幽秘,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创新。词云:

蛮歌豆蔻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䴔䴖鸣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皇甫松是江南人,困居北方,一定时常被北方风物触发起思乡之情,可是本词却只言北人在江南的艰难处境以及由此而来的强烈羁愁,突出北人在江南的风雨、寒秋和江涛中蜷居野艇、彻夜不眠,想象自己一如细沙被卷入浩荡汹涌的江流。北人在江南如此艰难,自己在北方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表面写南方的北人,其实是写北方的自己。这种遥揣之法,是皇甫松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段。

比如《怨回纥》第一首,言征人遥想由于自己离乡日久,他所怀念的女子应该已经白头了,而且因为怕引起离恨,甚至愁听异域之歌,这便是遥揣;通过遥揣,打通了江南和塞北,让征人和闺妇共处词人想象的时空,达到同时表现写征人和闺妇两地相思之苦的目的,时空跨度遥深而又妥帖自然,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技巧。

再如《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首二句写刘郎回家途中之景①,但语意双关,既为江南水乡常见的景物,又以杜鹃花的别名“踯躅”暗喻刘郎因依恋仙女徘徊不前,以习于雌雄对啼的鹧鸪②在山口盘旋暗喻刘郎对仙女的依依不舍。三四两句写其跋涉万里,经年始归,而已历数世,人物皆非,自然无比懊恼,则其对仙境必更为眷念了。但最后两句,却宕开一笔,写山中仙女肯定也在后悔,悔恨自己托付错了人,其实这是刘郎在悔恨,在内疚,显得含蓄蕴藉,委婉曲折。可见使用遥揣之法,每每能使作品的情感意蕴层折无限,耐人寻味。恰如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卷八分析杜甫《月夜》诗时所云:“怀远诗说我忆彼,意只一层。即说彼忆我,意亦只两层。惟说我遥揣彼忆我,意便三层。又遥揣彼不知忆我,则层折无限矣。”皇甫松此词,显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通过遥揣和悬想,使不同艺术时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使作品获得巨大的潜能和深厚的意蕴。

《天仙子》是将仙凡两界打通,前引《杨柳枝》第二首则是将古今、盛衰、幽明和南北同时贯通。据清人曹锡彤《唐诗析类集训》卷九,“唐有吴王宅,在长安禁城东”。唐人祖咏《宴吴王宅》有诗云:“吴王承国宠,列第禁城东。”按,唐太宗第三子李恪(619-653)曾封吴王。如此,则皇甫松此词极可能写于困居长安时。词人从眼前的吴王宅遗迹,和吴王宅边的绿柳以及柳丛里的莺啼,遥想起江南的古吴国,又进一步遥想起吴宫里的美女西施:当吴王凯旋而归,正志满意得,又得美人西施,锦上添花,该是何等美好幸福。那时的吴宫一定处处春光,充满喜庆和欢乐。可后来呢如今呢如今正是春天,遥想江南的吴宫旧址,也一定是柳枝披拂,莺啼婉转,但茂密的柳绿和婉转的莺啼正好反衬了宝殿、香闺的荒败,除非真有在天之灵,西子恐怕永远也不会再看到这大好的春色,听到这悦耳的莺啼了。诚可谓遥揣层折。至于作者是否有为吴王李恪英年屈死③,致使唐王朝可能失去一位贤君而遗恨的隐情,则不得而知;若有,则其意深长矣。笔者以为,首阕既咏玄宗误国,本阕再咏李恪屈死,皮里春秋,颇合人情事理。姑聊备一说。

再如《梦江南》由眼前的室内陈设而远梦江南,进而梅雨、江城,再而夜船、驿桥、桃花、柳絮,最终定格在恋人依偎,时空感受也不可谓不深沉。

最后,附带说一下皇甫松词中所反映的浙北地区的江南地域特色。首先,词调本身的江南文化色彩,如《梦江南》、《杨柳枝》、《采莲子》和《竹枝》,一看便知所写内容与江南有关,后三调更直接来自江南民歌;其次,题材内容中的江南色彩,如《天仙子》写剡县东汉刘、阮入天台山遇仙故事,《采莲子》、《竹枝》对江南女子情感世界的反映;第三,词中密集的水国意象,如《天仙子》中的“鹭鸶”、“水葓花发秋江碧”、“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浪淘沙》中的“蛮歌豆蔻”、“蒲雨杉风”和“䴔䴖”众多物象,《杨柳枝》中的“烂漫春归水国时”、“柳丝垂”、“黄莺长叫”,《摘得新》中的“繁红一夜经风雨”,《梦江南》中的“红蕉”、“江南梅熟”、“桃花柳絮满江城”,《采莲子》中的“菡萏香莲十顷陂”、“晚来弄水船头湿”、“船动湖光滟滟秋”,《竹枝》中的“槟榔花发鹧鸪啼”、“木棉花尽荔枝垂”、“并蒂芙蓉”等,《怨回纥》中的“南朝白头女”、“吹管杏花飘”、“江路湿红蕉”等等;四是词中的江南女子形象,如《天仙子》中的天仙,《杨柳枝》中的西子,《梦江南》中“双髻坐吹笙”的少女,《采莲子》中的“小姑”、“无端隔水抛莲子”的少女、《竹枝》中“待郎归”、“眼应穿”的女子,《怨回纥》中的“白首南朝女”和“隔筵桃叶”。最后,则是皇甫松词所具有的江南文化的柔婉感伤气质。受其父影响,皇甫松的性格中虽然较多狷介因素,但得自时代和命运的感伤、消沉以及南方人的优柔,仍渗透了他的词作。

综合起来看,正如本节开头部分所概括的那样,皇甫松词仍属诗人之词,仍习惯于或不自觉地用诗的眼光看待词体,用写诗的态度和手法来填词。更准确地说,是在晚唐诗的基础上添加词的色彩和因素。这样的“以诗为词”与后来苏、辛等人有明确理论主张和实践行为的自觉的革新词体的“以诗为词”,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对诗体进行尝试,后者是对词体进行变革。正因为皇甫松的词体创作仍保留了很重的诗歌成分,所以在词体艳俗化、萎靡化的晚唐五代,反显得不同凡响,成为可与韦庄、孙光宪、李珣、鹿虔扆、李煜等人相并列的少数几个晚唐五代词家之一。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对皇甫松赞誉有加,尝曰:“唐人皇甫子奇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唐词于飞卿而外,出其右者鲜矣。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种笔墨。”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亦称:“子奇词不多见,而秀雅在骨,初日芙蓉春月柳,庶几与韦相同工。至其词浅意深饶有寄托处,尤非温尉所能企及,鹿太保差近之耳。”就连深喜《清真词》的郑振铎先生,也认为皇甫松词“独具朗爽之致,不入侧艳一流”①。

值得高兴的是,皇甫松词还对后来的浙江词,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并非如陈廷焯所言,“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种笔墨”。比如宋初浙江著名词人张先,其词清疏秀雅,就有皇甫松的影响在里面。近人夏敬观手批《张子野词》也曾指出:“子野词凝重古拙,有唐、五代遗音。”当然,这已是下一章的话题了。

①(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云:“唐人饮酒令,此书详载,然今人皆不能晓也。”

①(唐)高彦休《唐阙史》卷上“裴晋公大度”(附“皇甫郎中褊直”)条云:“皇甫郎中湜气貌刚质,为文古雅,恃才傲物,性复褊而直。……又尝命其子松录诗数首,一字小误,谇詈且跃呼杖。不及,则擒啮其臂,血流及肘而止。其褊急之性率此类也。”

②(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卷二《皇甫持正文集书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五“《皇甫持正集》六卷”条亦曰:“其文与李翱同出韩愈。愈文谨严而奇崛,翱得其谨严,湜得其奇崛。”

③《皇甫持正集》卷四《答李生第一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欧阳文忠集》卷八十七《端午贴子皇帝合六首》其二即云:“彩索盘中结,杨梅粽里红。宫闱九重乐,风俗万方同。”《东坡全集》卷一百十五《皇太后合六首》其五亦云:“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棕里得杨梅。”释祖可《杨梅》诗云:“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味方河朔蒲桃重,色比泸南荔子深。飞艇似闻新入贡,登盘不见旧供吟。诗成欲寄山中旧,恐起头陀爱渴心。”陆游《项里观杨梅》诗云:“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小伞轻舆不辞远,年年来及贡梅时。”陆游于诗末特地注明:“乡俗谓杨梅止曰梅。”可见浙北一带,所谓梅即杨梅。因梅思人、因梅怀乡,则肯定比其成为贡品的时间更早。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即云:“江北荷花开,江南杨梅熟。正好饮酒时,怀贤在心目。”而宋人田锡似乎对杨梅格外钟情。其《三月二十八日书怀》诗云:“惜春将尽自徘徊,巷馆残阳户半开。芳树更无莺舌语,故巢空有燕归来。音书杜绝家千里,愁愤消磨酒一杯。地狭长沙何所适,行谣方忆摘杨梅。”卷十六《和温仲舒感怀》又云:“郡斋松盖翠斜欹,客至鸣琴泛酒卮。江上正当摇落景,天涯空惜太平时。雪残幽谷春难到,兰茂深林众岂知。上国三千五百里,杨梅熟日是归期。”

②语出歌曲《今天是个好天气》,李海鹰作曲、陈小奇作词。

①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42页。

①《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引刘义庆《幽明录》云:“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迷不得返。忽于溪边遇二女子,资质绝妙,并邀至其家中成亲,留居半年。后二人思乡心切,二女乃指示归路,送其回家。既归,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

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鹧鸪》云:“鹧鸪性畏霜露,早晚稀出,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③(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七十六云:“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①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十一章,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第427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0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