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如何创设育情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欲望;教师如何引导幼儿体验作品的情感,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师怎样指导幼儿模仿音乐的表演,促进幼儿情感的表达。从而达到加强情感教育,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以增进其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音乐情境 模仿
对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园里,他们在情感上有较多的需求,情绪情感发展还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音乐拨动孩子心灵中的琴弦,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增进其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进而塑造其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创设育情的环境,激发学习音乐的欲望
幼儿园音乐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创设一种培育情绪情感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为幼儿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促进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让孩子处在优美动情的音乐氛围中,能使他们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创设美妙的音乐情景,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在教歌曲《大中国》时,笔者充分利用开展《祖国多美丽》主题活动的优势,在活动室内布置各民族和珠穆朗玛峰等中国之最的引导幼儿观察,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祖国的万里长城、长江黄河,配上悦耳雄壮的音乐,让幼儿欣赏,使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祖国的山河之美,体验到了祖国的壮丽和伟大,产生爱国的激情,引发幼儿对《大中国》音乐的兴趣及热情。在配乐朗诵、节奏乐、模仿音乐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增进师生情感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利用音乐手段,给幼儿更多的关怀和爱,进行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幼儿入园时,放上轻松愉快的音乐,热情地迎接他们;幼儿午睡,教师轻声哼唱《摇篮曲》给幼儿催眠;自由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唱他们熟悉的歌曲,跳上一段优美的舞蹈;离园时,放上一段抒情的音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满音乐声,让每个幼儿从教师的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恋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更热爱周围的人。同时,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也会随之更加丰富。
二、体验作品的情感,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和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法,是达到幼儿园音乐教育目的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1采用对比的方法教学,引导感受体验
不同的音乐作品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特点,引导幼儿掌握不同的特点,从而体会音乐的美,通过欣赏让幼儿对乐曲产生美感和共鸣。根据幼儿学习音乐的实际特点,笔者经常采用对比法让幼儿比较两首性质截然不同的音乐作品。例如,欣赏著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幼儿通过聆听乐曲和教师有感情地介绍该曲的背景,多通道的感受了乐曲的悲苦和凄凉;接着,再欣赏民乐《喜洋洋》,幼儿对喜庆热闹的音乐反映特别强烈,把心理感受通过肢体语言表现载歌载舞的场面,气氛高涨。通过对比、比较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幼儿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增强了情绪情感的体验。
2开展丰富的欣赏活动,培养感受能力
在舞蹈创编《读书郎》活动中,教师把握住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情感主线,有意识地让幼儿反复欣赏,熟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幼儿从歌词中了解到“先生”就是“老师”的意思,明白“穷人要翻身,不受人欺负”的涵义,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幼儿的动作水平,教师提供扇子、帽子等道具,启发幼儿联想。幼儿把扇子想象成是一根笔、打开扇子就是一本书,放在肩上是书包等,并根据歌词内容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创编背书包上学、坐在木地板上看书等情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游戏和联想的方式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获取情趣和美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模仿音乐的表演,促进幼儿情感的表现
音乐活动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可以唤起幼儿的美感,并鼓励幼儿在模仿音乐的表演中去亲身体验,促进幼儿情感的表现。
1运用形象的语言教学,体味情感表现
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意会。这时,教师就要辅以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表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歌曲《小树叶》是一首由两段歌词组成的歌曲,每段歌词表现了不同的感情色彩。第一段歌词表达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伤心、害怕的情感色彩;而第二段歌词则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的面对现实,憧憬美好的春天。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讨论:“如果你有一天将要离开妈妈,心里会怎么想?”“小树叶离开妈妈,是不是跟你们一样的感觉呢?”幼儿各抒己见,谈话中流露出伤感的神情,并真情演绎了这首歌。“第二年的春天,万物苏醒,大树妈妈又长出了许多树叶宝宝,小树叶们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它们为自己勇敢的战胜了寒冬而骄傲。”在我语言的诱导启发下,幼儿流露出了勇敢、兴奋的神情,他们在为小树叶骄傲,为小树叶而自豪,经过语言的启发,幼儿在演唱中能较轻松自然的把握住感情色彩。
2通过模仿的音乐表演,促进情感表达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鼓励幼儿模仿老师、模仿音乐作品进行表演,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以此促进情感的表达。《金孔雀轻轻跳》是一个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格的舞蹈,由于受到所处的环境的限制,幼儿不了解傣族人的风情,更不能体验其中愉悦的情感。此时,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表演显得尤为重要。活动中,把生动的形象、充沛的感情、夸张的动作和欢快的音乐进行有机结合,专注地投入到表演中。教师好像一只美丽高傲的孔雀在竹楼旁跳舞,展翅开屏在河边戏水……幼儿通过观看教师的舞蹈,对整个舞蹈有了一个初步地整体感知,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个舞蹈,一下子就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让幼儿随着老师的示范进行模仿表演,随着音乐的伴奏和幼儿惟妙惟肖的模仿,音乐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让幼儿有充分的感受,能更快的激发他们表演的欲望,促使他们情感的真切流露。在模仿音乐的表演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力也得到了发展。
首先,您要由浅及深地进行教学。您可以先用时下流行的音乐,不要放出原唱,只有伴奏的旋律就够了,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情感,然后做点播提示。
其次,您再放出原唱,有歌词的辅助,让学生直接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音乐情感。
最后,在一段时间后,学生初步掌握感知方法后,再放一些情感比较鲜明的古典音乐,这样学生能感知到的情感会更多。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组织好各个环节的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形象的甜美的教学语言和动听的歌声与伴奏打动学生的心扉,唤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音乐情感。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音乐情感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的构建上。
一、创设情境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一切。比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析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这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不仅适应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同时也适应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得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教师在上音乐课《快乐的小熊猫》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精心绘制了,太阳,小鸟,美丽的大树和各种动物头饰,教师在美丽音乐伴奏下,以其生动而赋于情感的语言音调,从容地吟颂着导言,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有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二、培养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中值得探索,且具有很高价值的一个科研课题,因为它在研究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既注意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又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既认识他们互为条件的一面,又强调了它的和谐统一、同步发展的一面。情感教育已经不再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的位置已上升为教学目的之一,它和认识在课堂上处于同样的重要地位。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四有”新人来说,情感教育、个性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在《二泉映月》中阿柄对二泉的描绘,首先是对二泉的感知,情由景生,这里的情,是阿柄真挚情感的表露,反过来又影响感知活动本身,“二泉”提供了感知的直感条件。而作品中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景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只有借助想象和理想,才能使感知的内容远远超过“二泉”所给予的东西,这样情景交融,最生动地说明了情感在音乐审美中所起的动力和中介作用。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目标和旨归。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意识的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美育意义上的一种教育。
如何把音乐形式转换为感觉及情感,就成为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了。仅仅完成音乐结构形式的分析,而不刻意挖掘其蕴含的情感因素,是不够的。教师要借助各种媒介——语言的准确表述、对其他艺术丰富的审美经验,通过敏锐的感知,丰富鲜明的想象、奇特的联想,一句话,要通过较高的审美素质去接受作品、分析挖掘作品,把学生引进情感的天地,领略其“内在生命的律动”。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积月累的审美活动中使学生记忆的仓库中积累下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从“虚幻的时间”里所摄取的画面、情感和哲理,才能使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在众多的有益且有效的参与中磨砺得更加敏捷,精神世界更为丰富。
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作品所反映的景色画面,也包括一些自然声音的摹拟;既有人们特定的情绪体验,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抽象思考。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不能流于肤浅的表层认识,要通过自己的“导”把学生引入较深的审美意象之中,使之在每一段“虚幻的时间”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一次次感情磨砺,逐步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
总之,音乐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纯真善良的人格是美好的,无私正直的道德是高尚的。不要过分地苛求有些人的声音不够甜美;也不要计较那些五音不全的存在,我们要以教师的一片真诚引导他们步入音乐的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