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状及特点: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部分病人中妄想可非常突出。内容上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最常见。此外,还可见疑病、钟情、自责自罪、嫉妒等妄想,夸大妄想不常见,往往继发于被害妄想基础之上,如病人深信自己被某个有特殊权力的机构所跟踪,他进而认为.如果花那么大的力量对自己跟踪,那么自己一定是一个非常显要或有特殊天才的人物了。妄想按其起源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一般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它的出现并非是对当时客观现象或原有想法的解释和引申,而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感受和体验,似乎是凭空出现的,因此病人感到非常意外,但病人对此深信不疑。如病人上班途中,突然感到环境的气氛变了,公共汽车上的乘客都以特殊的眼光看自己,马路上广告牌的用语都是针对自己的,行人的举止行为都是针对自己的信号,有人要谋害自己,产生了不安全感。原发性妄想的产生不以感知、意识、情感或其他精神障碍或病人的特殊心理状态为基础,在早期和发展阶段比较容易辨明,但随着病情进展,继发性妄想相继出现,两者混杂交叉即难以辨认。继发性妄想常发生于感知、情感障碍等基础上,结构可系统而严密,也可以片段、零乱。
精神分裂症妄想的特点是:
①大多是原发性,内容荒谬,不可理喻,发生突然。
③病人对妄想的内容不愿主动暴露,并往往企图隐藏它。病人不愿回答与妄想有关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亲人。有的病人甚至将写在纸上的被害控诉也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精神分裂症病人早期表现为所谓“妄想心境”,感到似乎周围事物全都针对自己,为此感到迷惑不解,产生不安全感。这种妄想心境不一定是精神分裂症所特有,而且有可能半途消散,但也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结晶”成为妄想。一般说来.妄想心境产生于疾病早期,当时其他方面还没有明显异常,尚未引人注意,所以妄想心境也鲜为人知,直到形成妄想之后才会忆述。妄想一旦出现,便已呈现出固定的结构和内容,即使时间很长,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并且有可能继续泛化。妄想如果伴有幻觉,那么诊断价值就较大,若不伴有幻觉,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并无特殊价值。我们不能因为妄想的荒谬性而做此诊断,因为躁狂症的夸大妄想也往往是不着边际的荒谬言论。至于自罪妄想更是如此,不能因为毫无事实根据而判断为本症,因为抑郁症的自责自罪也可以荒谬离奇。但被控制妄想(被控制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例如:病人感到有外力控制、干扰和支配自己的思想、行动及情感,甚至认为有特殊的仪器、电波、电子计算机在操纵或控制自己(影响妄想);有时坚信自己的内心体验,自己所想的事已尽人皆知(思维被播放);有时感到自己的思维突然被外力夺走(思维被夺)。
有人认为,不宜简单地把它归属于妄想,而应称之为“被动体验”或“被控制感”,因为它并不是单纯的思维内容障碍,而且还有自我意识障碍,涉及“自我”和“环境”界限的混淆不清。如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内心被揭露感相结合出现,即所谓康金斯基一克拉伦波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精神自动症最早由clerambault描述,分感觉性(各种感觉异常)、运动性(强制性冲动行为)和言语性思维(内部的语声、思维云集、思维鸣响)三种,认为后者对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意义。妄想性知觉虽较少见,但若相当明确和较固定,也是有较大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症状。
心灵感应是一种大多数人认为存在的能力。此能力能将某些讯息透过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径传到另一人的心中。这种讯息在报导中往往描述为和普通感官接收的讯息相同。又称心电感应,他心通,犀牛角。
由于此一(某些人声称存在的)现象的各种解释都无法与现今科学衔接,心灵感应目前属于玄学(也叫“形而上学”)领域,而不能称为“心灵感应理论”。
但由于人类长久来时常观察到所谓“奇异的交流”和类似现象,当代人常在研究历史、虚构作品或信仰时用心灵感应或类似的观念来作解释。
有些人往往把心灵感应和预知、透视、共情等几个类似的玄学现象连在一起。某些宗教概念也认为心灵感应是连接仪式与人的心性(爱、情感等)的重要成分。是两个人心灵相通。当一个人想起对方的时候,另一个人也可以感觉到。比如拿起电话,突然感觉到有人要打电话给自己,结果很快电话就响了!这就是心灵感应。
可能人的意识是有形的,存在于无形的空间中,当两个相同的意识重叠的时候,就出现了心灵感应。
一般来讲,感情很深的人之间会存在心灵感应。像热恋中的情侣,一样。
下面是对心灵感应的探索http://zhuanticlubhealthsohucom/user_webpage/webpages/commuser/web1_18504html
参考资料:
我就是个精神病人,我得病十二年了,在这些年里,我基本上都没怎么在家闲着,偶尔除了我犯病的时候住医院,其他时间我都在外打工赚钱,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不能因为得了这种病就不能在 社会 上混,我的家庭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我心里明白一个家庭光靠一个人打工确实有点困难,虽然我得了这种病,但是我也有清醒的时候,清醒的时候就出去打工帮家里解决一点困难,还能拿出一点钱来孝顺自己的父母,自己还更加努力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时候这种病确实让人很难受,只有自己心里清楚,但是也要强忍着,尽量不拖累家人,我希望 社会 上能呼吁一下,不要随便欺负这样的病人,他们心里很脆弱,你们不帮不要紧,但是不要去刻意的伤害这样的病人,我虽然有这种病,但是我觉得我和你们正常人是平等的,我并不比你们差,我也很自信,我更不会做出伤人的事。因为我是个胆小怕事,善心满满的人,希望人人都能有份爱心,不要歧视任何一个人。……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无论患者是首次发病还是迁延多年, 情感 的不协调是主要的表现之一;其实很多病人在发病初期不容易被家人发现,尤其是性格内向,平时和别人交流比较少的人,本身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 情感 ;往往在就诊时家人会反映患者长期不爱说话,不爱和人接触,独来独往,身边没有朋友等等;这些表现都是 情感 衰退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大多存在幻觉或者妄想症状,受这些症状的支配,病人会出现紊乱行为,导致认知、 情感 、意志行为互不协调,除了对家人的漠不关心,有些病人恰恰相反,十分担忧家人的“安危”,当然这不是普通的关心,而是一种病态的固执。
曾经收治过存在严重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人要求全家亲属不能擅自离家,随时会给亲人打电话,要求大家报平安;经常怀疑周围的邻居、同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会威胁到全家人的安全,整日惶恐不安,有时随身携带刀具,反复报警,严重扰乱了 社会 治安和周围人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关心”,大家可能一看就明白,这是病态的表现,这就是有严重被害妄想的病人出现的症状,也是精神分裂症特有的表现。
什么是 情感 淡漠
情感 淡漠的特点可以看做是“ 情感 源泉的枯萎”,对外界环境缺乏相应的 情感 反应,真正的 情感 淡漠往往对心理-生理反应测验呈阴性结果,不同于抑郁症的 情感 反应平淡,也不同于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 情感 麻木,我们习惯使用上常把程度上比 情感 淡漠轻的称为 情感 平淡。我们如何评价一个患者 情感 淡漠呢?第一,看患者与亲人的关系和态度;第二,病人的兴趣爱好与生活追求;第三,对目前处境的态度;第四,日常生活的安排;第五,对未来的打算和愿望。由此可见与亲人的亲密感只是 情感 淡漠的表现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在更多方面表现出 情感 的淡漠,亲情的疏远,我们在评估时不仅在表情、言语和行为的观察,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主观上的体验。如果患者疾病进一步加重,那么对周围事物失去原有的那些 情感 体验,往往面无表情,或者经常傻笑,也是患者整个精神衰退的部分表现之一。
所以大多数病情迁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人感情是日渐疏远的,这本身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像幻觉和妄想这样的阳性症状, 情感 的衰退是无法通过治疗而好转的,就像我们在精神科临床经常讨论的阴性症状,很难在治疗上有明显的改善,也是病人康复难度大的关键原因。
精神分裂症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也变得复杂,除了一些以阴性症状起病的患者治疗难度较大之外,很多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初期治疗上还是能够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的,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避免病程迁延、症状顽固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对于家人还是患者来说,坚持治疗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予您帮助。
精神分裂症会关心别人么?
会!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 情感 、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 情感 及行为产生影响。
(3) 情感 障碍 情感 淡漠及 情感 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 情感 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 情感 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患者一般来说通过积极治疗这包括心理和药物的治疗以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是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的。
这些大致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而当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他又是属于正常生活范畴的,这时的他有着正常人的感情
我们经常的会发现,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生活中你跟本就发现不了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而此时他又是一个正常人一样,此时的他是一个正常人,有正常人的感情,自然是会关心人的。不得不说的是他犯病的时候任然是不正常的,但他处于正常生活状态时是正常的。
所以我说他会关心人。
有些可能“过分”关心,有些则可能漠不关心,一起来看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精神疾病,尤其精神分裂症,其特征性症状就是幻觉和妄想。幻觉中以幻听为主,而妄想则以被害妄想最常见。
患者存在被害妄想,也就是说,ta深信有人要对自己不利,总是怀疑被人跟踪、被人监视,严重者连他人做的饭菜也不敢吃,深怕被人投了毒,连夜间睡觉也要紧闭门窗,或者携带刀具防身。
在这种被害妄想的作用下,患者的警觉性高度增强。相信很多家属都有这样的体会:患者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总是不停的环顾四周,看是否有人“瞄着自己”。如果说这是一种自我防卫,那么患者在防卫的同时也会有意的保护家属。
被害妄想不单单局限于患者对于自身安危的担忧,还包括患者对家人的担心。比如我的一些患者,有不允许家属外出的,有不允许家属打电话的,还有的患者独自买回来很多食物作为备用,担心家人会吃不上饭的。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患者是出于对家人的“关心”才做出这些举动,当然,这也是建立在自己的不安全感为前提的,属于病态的 情感 反应。
再说说,漠不关心的一类,他们很难去主动关心别人
这包括两种情况:
一,我们都熟知的,患者会随着病程的迁延,最终导致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所以,很多患病长久的患者,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懒散、孤僻、少语,个人生活不知料理的一个状态,对于家人,更是漠不关心,没有相对应的亲情反应;
第二种情况: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所致。尤其是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其对于多巴胺的阻断作用强烈,导致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明显减少,而中脑边缘系统被称作人们的“犒赏系统”,负责着人们对于喜悦的感受。当此区域内的多巴胺明显、持续减少时,就会造成一个人为的“阴性症状”。
以上就是我对于精神病人 情感 反应的一些简短的介绍,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你好,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主要的特点就是妄想: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都会把一些明明跟自己无关的现象“包揽”在自己身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幻想自己有强大的力量,自己拥有无比的权利、财富、才能等;疑心亲近的人会害自己,坚信自己。
指导意见:
大家不要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看成害人的“凶手”,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一个行为比较孤僻喝常人难以理解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也会像正常人一样关心别人。
会关心的。病人心里苦压力大。中国人不能理解这种病。把精神病人当坏人。欺负。造成伤害。社区居委会不管。生命危险
精神分裂。
有些精神分裂症会关心人。
是得我就是精神分裂者。我的主持大夫给我写的精神分裂症+迷信佛道[捂脸]
[流泪]不过俺们精神分裂者也需要父母亲人也需要别人关心。
它们三者的区别已经如你问题补充中阐释的很清楚了,下面我想就联系上,简单的说一说:
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但凡为人都会有,只是有些人会暂时的隐藏或丢失,比如某些罪犯。我们之所以不能打动他,是因为没有找对合适的切入点。
情感需要的是平淡与持久,接触地久了,彼此就会生出感情。感情是一种升华了的情感,或高尚或鄙陋,或优雅或猥琐。
感情在发展的过程中,倘若得不到回应与支持,甚至被拒绝,就会被激起一种因自己的缺陷或条件达不到而采取强制占有的欲望。
上面是一种恶的欲望。当两情相悦,发生共鸣时,好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种干净纯粹的欲望。
而在漫漫人生的路途中,在人生情感的这条主干道上,偶尔出现的有益搅扰或有害搅扰引起我们驻足·逗留·观望的时刻,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情绪在线”。
呐,人的情绪是一种相当之奇妙的东西,它会自我调节,告诉你你心底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想法。人往往很难看清自己,但是情绪不会骗人——你高兴了就是高兴了,不高兴了就是不高兴了,你骗谁骗不到自己。不会有人明明伤心了却还能越笑越开心——除非那是掩人耳目的强颜欢笑。
用最简单的论述来说,快乐是因为达到了所期望的,痛苦是因为没有得到所想要得到的。从心理上说,人都有渴望被承认的欲望,高工资、高学历、高修养这些都是人们所渴求的,因为你有了这些东西,就意味着会被他人所承认,你就成为了所谓的精英分子,你将受到关注,一层层光环把你包围了,你就会感到开心。虚荣心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好货,但不能否认它的其来有自。
这就好像群居动物的法则,一个狼群只有一只狼王,它享有整个群体的支配权——从食物到配偶。人都有向上爬的欲望,成为上位者,掌握更多的资源,支配更多的权利。现在的人或许有对积极上进的生活不太感冒,但如果能活的更好,相信不会有人会拒绝。我认为这大概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体现,证明自己的强大,才不会被淘汰。从而延伸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妒忌、羡慕等等一系列情绪,让人们知道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它促使人们向更高的层次努力。所以啦,即使是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虚荣和攀比的潜在心理,又或者说自我证明的欲求就已经存在了,随着人的成长,这些互相比较的东西,也从成绩,到家庭,到事业,甚至到后代而慢慢转变,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方面的深刻体会吧。这样的攀比心延续了很长很长,完全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形成甚至有比较高等智慧的生命出现伊始,这样悠长的环境下,人一出生便在一个竞争的世界里,父母的严词苛责,旁人的夸奖赞耀,从小心里就根种了攀比的意识,并因此而感到快乐和沮丧。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成长,没有多少人能豁免这样的心理,或许每个人所追求的不一样,但除了真正成熟到历尽沧桑的人,不会有人能免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