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是每个人都有,也会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描写。不必认为小宝宝年纪还小就没有情绪,假如他能感受到外部新事物的刺激性,仍然会表示自个的情绪和情感。很有可能有时表述的没有非常显著罢了,那麼婴儿的情绪情感主要表现都有哪些呢?
1、2到3个月的情况下,吃饱了或是睡好以后都是会笑;有些人让她开心的情况下,她会全身上下都觉得很活跃性;5到6个月的情况下对新鲜小玩具都是会有欣快或是摩拳擦掌的觉得;6到7个月的情况下,就会逐渐对爸爸妈妈造成依赖性,而且对路人逐渐有怯生情绪。
2、8到10个月的情况下,针对分离出来就会有焦虑情绪的情绪,并且会愈来愈的强;12到16个月的情况下,分离出来的情绪就可以做到高峰期;18个月以后,这类情绪才会慢慢的逐渐变弱。
情绪情感对婴儿有哪些实际意义
1、0到3岁的孩子会对照料人很依靠,周边环境会对孩子情绪情感的一生造成较大的危害。例如孩子在一个天天麻将声中成长,屋子里每天浓烟妖媚,那麼他长大以后抽烟喝酒玩牌会在他一生中优选 ,和爱因斯坦、牛顿一点影响也没有。
2、因此 你倘若生宝宝孩子,身心健康的自然环境较好的涵养,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时很有意思的。有一些家中装修的雍容华贵,可是家中没有一个书橱,自然环境是给人一个好的生活,可是没有授予文化的含义,什么装修看起来不尽人意。
情绪情感对婴儿的成长也是会出现危害的,因此要给婴儿构建一个较好的生活自然环境,让孩子自小就能培养一个好的性情和温柔的情绪。假如被不好的氛围危害到,可能孩子之后的生活也会遭受危害,为了更好地孩子的身体健康,要情绪情感优良
对于家长们来说,一定要知道孩子们在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能够合理的孕育,用孩子们这个敏感的情绪,那么对于孩子们在今后人生当中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如果想要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情绪,那么家长们就一定要多平等的平等的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并且多与自己的孩子有机符合眼神上的交流。
多跟自己的孩子们沟通。首先对于家长们来说,如果想要更好的培养自己婴儿们的情感,那么就一定要多跟自己的宝宝进行沟通,在家长们跟宝宝们沟通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孩子们学习语言以及情感培养的重要过程,因此如果家长们能够多跟自己的孩子们沟通,那么就能够使得自己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培养。
多跟自己的孩子有亲密的接触。其次就是如果想要更好培养孩子们的情感,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们一定要多跟自己的孩子有皮肤上的接触,有时候家长们的一个拥抱就能够使得孩子们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安慰,而这对于他们情感的培养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最后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而且还能够促进家庭关系,这是因为家长们在给孩子们做游戏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发现自己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孩子们的性格特点,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家长们在以后培养自己的孩子,同时对于孩子们的情感来说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对于家长们来说,如果想要更好的培养自己孩子们的情感,那么就一定要采取以上的这几种措施,这样对于孩子们今后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迷人”的性格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经过长期的研究及跟踪调查发现,乐观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乐观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免疫力;乐观能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乐观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家庭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想把这种“迷人元素”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宝贝的性格中,就要首先让宝贝保持快乐情绪。因此,了解宝贝情绪和情感的特点,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婴幼儿的情绪、情感特点主要有以下3点:
1、易变性
俗话说:“宝贝的脸,像6月的天”。他们的性情极不稳定,常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宝贝情绪不好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诱导他们把目标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愉快起来。
2、易感性
宝贝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他们会不明原因地跟着别人高兴,也会莫名其妙地随着别人大哭。因此,家长就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愉快情绪,并以此去感染宝贝。
3、冲动性
宝贝还不会很好地调节情绪,所以,他会随时发泄不满,冲动后也不易立即平静下来。所以,了解到这些,家长就不宜采取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宝贝,而是应诱导宝贝,并使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提出几条值得家长参考的建议:
1、满足宝贝的生理需求
身体健康的宝贝才更容易保持乐观的情绪。所以,家长要根据宝贝年龄特点,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并提供给宝贝均衡、全面的营养,确保宝贝生活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尽量让宝贝少生病并获得健康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2、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
在了解宝贝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和宝贝充分地交流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心理需求得到了足够满足的宝贝,才更容易用豁达和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和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3、引导宝贝学会换位思考
在生活中家长要注重通过小事情,引导宝贝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引导他们会变通的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多和宝贝一起做角色互动游戏是个很好的办法。
4、教给宝贝缓解压力的方法
让宝贝经受挫折教育,并引导宝贝寻求自我安慰的办法:如:通过音乐、运动、倾诉、阅读、或简单地发泄。
多鼓励宝贝并且让宝贝认识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会有所转机,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事物,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父母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
父母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吗?作为大人,因为压力的问题,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其实孩子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这时候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他们,那么该怎么做呢?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父母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吧!
父母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1
情绪本身是种比较短暂的状态,比如说有满足自身组要而引起的高兴、满足、欢畅、愉快等;也有违背自身意愿而引起的否定的态度,哀怨、烦恼、绝望、愤怒、忧愁和憎恨等。情感则指的是这种反应的稳定与否、持续的态度反映等等,比如说义务感、美感、责任感和道德观等。
情绪反映则是因戈尔适应生存的一种手段,新生儿有的情绪表现有很多。像是吃饱就变得安静,饥饿或者不适就会哭闹等等。
而婴儿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也是有自己的特征的:
2-3个月的时候,吃饱或者睡好之后都会笑;有人逗她的时候,她会全身都感觉很活跃;5-6个月的时候对新鲜玩具都会有欣快或者跃跃欲试的感觉;
6-7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对父母产生依赖感,并且对陌生人开始有怯生情绪;8-10个月的时候,对于分离就会有焦虑的情绪,而且会越来越的强;
12-16个月的时候,分离的情绪就可以达到高峰;18个月之后,这种情绪才会逐渐的开始减弱。
1-2岁的时候,婴儿已经开始有鲜明的个性情绪,比如说害怕、快乐、高兴和厌恶。而且这种情绪的表现是短促或者是爆发性的,同时也会很容易从一种情绪迅速转变到另一种。举个例子,小朋友对妈妈抱别人会表现出嫉妒,但是当收到责罚的时候有会表现出由衷的同情。
3-4岁的时候,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就会逐步的变得稳定起来。而相对的随着活动空间的扩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一些不切实际额的需要就很可能得不到满足,进而会产生愤怒、恐惧和嫉妒等不良的情绪体验。比如说,3岁的时候会对黑暗、雷电和动物产生恐惧。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的情绪会逐渐的减少,而愤怒的情绪很有可能会逐渐的增长。孩子通过愤怒来达到某种情绪,或者是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等等,都只是一种愤怒或者不满的情绪的表露方式。
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虽然在年龄还小的时候是没有形成的,但是他所经历的很多情绪体验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给孩子良好的情绪体验,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形成。
父母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2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生气、发脾气,这项不成文规定也被从小贯彻到大。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喜欢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哎呀快来看这个是什么呀,真好玩。”或是威胁恐吓:“你再这样我就把你关外面!”
孩子长大了,家长接受不了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会觉得孩子在自己面前发脾气就是不尊重自己,很没面子,于是常常指责、否定孩子的情绪:
“说你两句还不行,摆脸色给谁看呢!”
“这点小事就生气了,我老了岂不是要打我了?”
世上最残酷的家长莫过于告诫孩子不准生气、不准哭,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不许生气发脾气,影响孩子人格发展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生气、愤怒都是不好的,长久灌输给孩子的就是这样的信息:
生气了、抱怨了、反驳了,就是坏孩子,只有听话,乖,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于是,很多孩子,变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只会乖乖听话的孩子,受了委屈不敢哭,有了脾气不敢发,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幼年的情绪问题,包括愤怒、委屈、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出口宣泄,进而得到正确引导,成年后会造成两种痛苦:
要么是只顾着自己发泄,让周围人避之不及;要么就是一直隐忍着,憋成内伤,伤害了自己,形成讨好型人格。
有人说,讨好型人格,把所有的好脾气都给了别人,把自我攻击留给自己。
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在亲密关系中,也总是一味忍让、生怕引发对方不满。
明明是别人的错,可是第一反应却是觉得自己有问题,找各种理由为别人开脱。
一网友说:
“羡慕那些有脾气就发出来,生气了就告诉你他生气了的人,直率洒脱,而我只会隐忍,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或许我就是俗话所说的没脾气的烂好人。”
孩子生气了,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向你发脾气,是在请求你的帮助,给你一个走进他内心的机会。
父母要做的,应该是温和地接纳他的情绪,让孩子明白哪怕他生气了、哭闹了,爸爸妈妈依然爱他,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带入,反而朝孩子发了脾气。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合理地表达愤怒,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只顾自己、不分时间场合的发泄。
所有的情绪都是合理的
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它
前段时间看过一则视频,爸爸跟女儿开玩笑,女孩觉得爸爸在骂她于是生气了。
接下来这位爸爸给出了一个教科书版的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这位爸爸温和而坚定的告诉孩子3点信息:
你可以生气,生任何人的气,接受它、承认它,然后慢慢放下,不要让自己处在愤怒的情绪中太久,因为时间太久就会出问题;
如果你做不到,那就顺其自然,我们依然爱你,你的世界依然一片光明;
生气了没关系,重要的是把话说开,这样的话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我会尊重你的底线;
所有家长应该明白的是:愤怒不会伤害到别人,不正确表达愤怒的方式才会。
越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越要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及早教会他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举个例子:
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我举手了可是老师没有喊我!
你可以回答:这样啊,好遗憾,失去了表现的机会,所以你很生气、很委屈吧?
首先可以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大概我知道了,结果不满意。
其次暗示他,结果是既成事实,没法改变,很遗憾;
再次提醒他,接下来首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结果:
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接着引导孩子从中学会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班45个人,你举手45次才有1次被叫到的机会,不要灰心,继续举手才有机会。
最后引导孩子从中学会换位思考,有所收获:其他同学也是每举45次手才有一次被叫的机会,你得到了别人就会失去,以后被叫到“得意”的时候不能忘形,免得引起他人嫉妒。
◆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允许他表达情绪
首先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其次表达对他心情的理解,然后告诉他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表达自己的情绪。
可以打打枕头、在路边踢踢石头、听听音乐平静一下等等,只要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都可以来使自己好受点。
让孩子不要长时间出于负面情绪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放到如何解决问题上来。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的方式
高兴了可以笑但要照顾到他人的感受,不取笑他人、不把自己的笑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生气了可以“拉脸”或直接告知对方我生气了,但不动辄拿友谊做代价;
悲伤了可以哭但要分场合、知道羞;
害怕了就大声叫但别总是一惊一乍……
希望每一个发脾气、有勇气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温和的接纳、正确的指引,发展出正常的人格,找到真实的自我。
儿童性格有哪些
儿童性格有哪些,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对儿童教育时,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儿童性格有哪些。
儿童性格有哪些1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宝宝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儿童性格有哪些21 、消极型宝宝,肯定他的积极行为
个性描述: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沉默、孤僻、害怕生人。他们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一般不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更不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
建议:平时个性比较消极的孩子,通常身体比较虚弱。这类孩子常会因小事而情绪紧张,在孩子每一次情绪紧张过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这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所以,即使是孩子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父母也要谨慎行使惩罚手段。
转型做法: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有积极主动的表现,父母都要用温柔关切的语气表扬他。做父母的还可以经常问孩子一些问题,譬如在孩子看书时,可以对他提出问题:“你喜欢看哪一本书”看完后,可以问他:“喜欢书中哪一个人物”这样做可促使孩子做出思考和选择。
2 、好动型宝宝,给予耐心的鼓励
个性描述:好动型的孩子常常不愿意独自呆着,他们喜欢跑来跑去,连喊带叫,直到自己精疲力尽。由于过高的反应性和兴奋性,他们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不守纪律,很难适应受到约束的生活。
建议:这类孩子通常坐不住,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通常他们对某件事情的兴趣在短时间里就会消失。对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尽量不要埋怨他们,而是帮助孩子找出他喜欢做的事情。
转型做法:如果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父母可以在孩子观看前先提些问题,譬如“这部片子中的主人公是谁”等等,还可以建议孩子先看这部动画片的配套书籍,这样他会很有兴趣地接受,同时还能激发他读书的兴趣。也可以多陪孩子进行棋类、拼图游戏或是手工劳动等,起初孩子坚持不了多久,父母应当耐心地鼓励孩子,并且对孩子在游戏中的成绩给予热烈地回应。
此外,在孩子做游戏前,父母可以替孩子制定任务,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父母在检验成绩时可适当的吹毛求疵,以此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张扬型宝宝,偶尔进行冷处理
个性描述:这类孩子特别喜欢提问题,并且爱刨根问底,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贬低别人。 专家认为,这类孩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发展下去很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成为独享主义者。
建议: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回答,那就等找到准确答案后再回答。不要介意说“我不知道”,记住,永远不要欺骗孩子。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转型做法:父母偶尔的冷淡态度,对于个性张扬的孩子来说没有坏处,但是做父母的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离我远点,我不喜欢你。”父母可以在孩子犯了错误后对他说“你今天让我很伤心”等等的话,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惹父母生气了。当然,父母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切不可食言。
4、虚伪型宝宝,建议和表扬相结合
个性描述:这类孩子虽然也喜欢问为什么,但他们的内心更看重父母对他们作出的肯定评价,所以,他们对问题的结果往往并不看重。如果父母问他们:“你最喜欢的是苹果还是梨”这类孩子通常会反问:“你喜欢什么呢”
建议: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很听话,他总想讨好父母,让父母高兴。对于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将建议和表扬相结合。生活中多训练他做独立的选择,提醒孩子选择时不要受到旁人意见的干扰,倡导孩子的主动性。
转型做法:在个性培养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对某一件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要过多顾虑父母、乃至旁人的意见。提醒孩子不要总是注意周围人的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要走自己的路。 此外,做父母的要经常真心诚意地表扬孩子的优点,在给孩子布置任务时,父母可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
儿童性格有哪些3胆汁质
胆汁质的性格特点是外向,好动,反应迅速,容易激动做事时目标导向明确,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缺点是急躁,自我约束能力差。有的父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喜欢说话,好动,根本安静不下来,想要的东西必须得到,不然就"撒泼打滚",不分场合和地点,对于父母的要求,他们大多数时候都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如果孩子的身上有这些特点,多半就是"胆汁质"的性格,但是,先别急着下结论,因为"胆汁质"的性格还有很多优点:适应能力强,在幼儿园中往往表现突出,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流,常常成为班级里的"明星"。胆汁质的`孩子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他们有强大的自信心,却明显缺乏自控能力和耐心,做事容易三心二意,粗心马虎,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放大他们的优点,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自由发挥,但是,自由不等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越是这样的孩子,才更要把性格培养的重点放在"自控"上面,多使用引导的方式,切忌使用生硬的命令,这样很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往往也会适得其反。
抑郁质
抑郁质的孩子与胆汁质正好相反,他们往往胆小,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与同龄人互动,在受到表扬和批评时,他们会表现的非常敏感。抑郁质的优点是:情感细腻,有同情心,善于发现生活中微小的细节,做事认真,缺点是:胆小,缺乏自信心,孤僻,不擅长沟通,适应能力差。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项实验:他在贫民区和富人区分别停放了一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其中,放在富人区的那辆车车牌被摘掉,车顶也被打开了,结果当天就被偷了,儿放在贫民区的那辆过了一周仍然安然无恙,可是,当菲利普用锤子把车窗砸破之后,没过几个小时这辆车也同样被盗,这就是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破窗效应"。
对于抑郁质孩子来说,这种效应往往会表现的异常明显,如果父母或者老师给出正面的评价,他们往往会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相反,如果接受到负面评价,他们的性格则会越来越孤僻。对于抑郁质类型的孩子,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鼓励为主。
粘液质
粘液质可以看作胆汁质和抑郁质的综合体,他们身上有抑郁质孩子安静、细心、注意力集中的性格特点,同时又有胆汁质孩子的自信,但是,这类还是有一个明显的性格缺点:不喜欢与人交流,没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不管什么事情,他们都喜欢藏在心里,感情世界丰富,不喜欢被别人打扰,也不喜欢做出改变,对于父母或者老师的要求,他们都习惯性的遵守和完成,但是,粘液质的孩子缺乏活力,显得有些"老气横秋",缺少儿童身上该有的朝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解决,也正是由于他们性格中"逃避"的缺点,
这类孩子往往喜欢使用说谎的方式来逃避压力。对于这类孩子,父母在教育时应该避免对他们造成过大压力,避免打击和打压,而是应该激发他们内心的渴望和目标,以鼓励为主。
多血质
多血质孩子的性格特征与胆汁质在活泼好动方面十分类似,他们性格外向,精力充沛,喜欢与人交流,适应环境能力很强,与胆汁质最大的区别在于,胆汁质的孩子缺乏耐心,性格比较"暴躁",多血质的孩子则更偏向于热情。多血质性格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情绪化,缺乏耐心,做事容易"三分钟热度",很少有长期的兴趣爱好,变化无常,注意力转移比较快。
父母在教育这类孩子时,应该着重他们耐心和毅力的培养和训练, 多让他们做一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注意力的游戏:比如乐高和复杂的涂色游戏。
别以为初生的婴儿不会看,不懂听,无法与之进行情感交流。其实,婴儿出生后不久便具有“对话”能力,但如果不及时发展这种能力,它就会逐渐弱化甚至丧失。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对幼猴进行试验。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两个假母猴的环境里,一个是钢丝做的,手里拿着奶瓶,叫“钢丝妈妈”;另一个是用毛皮和棉花做的,可以给幼猴温暖,称“绒布妈妈”。幼猴平时总喜欢依偎在柔软、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去找冰冷的“钢丝妈妈”。长期无法与“真”妈妈对话的幼猴长大以后,性格孤僻、呆板,适应能力极差,甚至生产后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因此,要让今天的婴儿不再沉默,让明天的孩子聪明健康,早期的母婴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千万不可图一时之轻松而疏忽。专家认为,有益于婴儿发育的母婴交流方式主要有:
嗅觉交流
婴儿的嗅觉相当敏感。把浸有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可很快止哭,并做出寻乳姿势。因此,母亲应多抱抱婴儿,头几个月尽量和他睡在一起,让孩子熟悉母亲的体味。
听觉交流
婴儿出生一周后,就对声音有强烈的需求,而且还能分辨出人声。所以,别小看母婴之间毫无意义的“对话”,这种交流可使大脑正处于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并丰富其情感体验。
视觉交流:婴儿出生一个月,可见距离一般不超过40厘米,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但对人脸却具有天生的识别能力。母亲在哺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婴儿常常边吃奶边用眼睛直视自己,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所以母亲应经常对婴儿微笑,与婴儿对视,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触觉交流
母婴之间的触觉交流,最直接体现为母亲授乳。授乳不单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更为其最初触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婴儿最敏感的'部位是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在妈妈温暖的乳房边,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其智力发育可起到催化作用。此外,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年轻的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有时会选择把宝宝放在外地的奶奶家或姥姥家寄养,等宝宝3岁时上幼儿园再接回身边。但是,3岁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阶段,宝宝很难认可父母。当父母接宝宝回来时,父母们常会感到宝宝不适应新的环境,不停地哭闹,不爱吃饭,也不愿玩或者对于家里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不知所措。
培养与宝宝的感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多和宝宝身心亲近父母要积极给宝宝爱抚并与宝宝交谈。多抱抱宝宝,抚摸他的头、脸和身体等,多和宝宝交谈,如亲切地叫着宝宝的名字对他说:“宝宝今年两岁多了,爸爸妈妈都想宝宝了”“宝宝真乖,爸爸妈妈最喜欢宝宝了”要多陪宝宝一起玩,一边讲动物的故事。这样,宝宝逐渐对父母产生感情,就会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了。
2、详细了解生活习惯比如宝宝原已习惯在早饭后大便,就不要硬让他在起床后马上大便。强制宝宝改变习惯,会使他不适应、不舒服,情绪更加不好。如果发现宝宝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初不要断然令其强行克服,待熟悉以后再逐步纠正。
3、创造温馨家庭环境父母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保持积极的情绪,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并鼓励宝宝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生活在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里,宝宝会觉得很幸福,很安全,对父母的感情也会加深。
每个人的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世界上不会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或者是最好的方法给你让你和孩子建立一个牢固和谐的关系。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总会苦恼于孩子的哭闹,似乎你和他们的关系一旦在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濒临崩溃。但是,如果你能多方一点时间在家里与孩子相处,你和孩子之间就会多了一些润滑剂了。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自身的情绪情感,宝宝也是一样,有些父母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往往都护理孩子的情感,下面我分享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1父母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
情绪本身是种比较短暂的状态,比如说有满足自身组要而引起的高兴、满足、欢畅、愉快等;也有违背自身意愿而引起的否定的态度,哀怨、烦恼、绝望、愤怒、忧愁和憎恨等。情感则指的是这种反应的稳定与否、持续的态度反映等等,比如说义务感、美感、责任感和道德观等。
情绪反映则是因戈尔适应生存的一种手段,新生儿有的情绪表现有很多。像是吃饱就变得安静,饥饿或者不适就会哭闹等等。
而婴儿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也是有自己的特征的:
2-3个月的时候,吃饱或者睡好之后都会笑;有人逗她的时候,她会全身都感觉很活跃;5-6个月的时候对新鲜玩具都会有欣快或者跃跃欲试的感觉;
6-7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对父母产生依赖感,并且对陌生人开始有怯生情绪;8-10个月的时候,对于分离就会有焦虑的情绪,而且会越来越的强;
12-16个月的时候,分离的情绪就可以达到高峰;18个月之后,这种情绪才会逐渐的开始减弱。
1-2岁的时候,婴儿已经开始有鲜明的个性情绪,比如说害怕、快乐、高兴和厌恶。而且这种情绪的表现是短促或者是爆发性的,同时也会很容易从一种情绪迅速转变到另一种。举个例子,小朋友对妈妈抱别人会表现出嫉妒,但是当收到责罚的时候有会表现出由衷的同情。
3-4岁的时候,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就会逐步的变得稳定起来。而相对的随着活动空间的扩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一些不切实际额的需要就很可能得不到满足,进而会产生愤怒、恐惧和嫉妒等不良的情绪体验。比如说,3岁的时候会对黑暗、雷电和动物产生恐惧。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的情绪会逐渐的减少,而愤怒的情绪很有可能会逐渐的增长。孩子通过愤怒来达到某种情绪,或者是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等等,都只是一种愤怒或者不满的情绪的表露方式。
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虽然在年龄还小的时候是没有形成的,但是他所经历的很多情绪体验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给孩子良好的情绪体验,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形成。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2宝宝情绪失控怎么办
2岁宝宝的注意力往往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因此,父母们往往会感觉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这时的宝宝正在学着独立,对他们而言,每一次成功都会为他们带来无以伦比的快乐。当他完成一项新任务,比如:用蜡笔画画,做拼图游戏,他会感到非常自豪。但当拼图拼不好,或被阻止在墙上画画时,他又会表现出非常不满和沮丧。
对爸爸妈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既要帮助宝宝自立又要使他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消极情绪。
尽管2岁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语言表达能力,但与人交流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宝宝生气的原因,常常是因为大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另外,2岁宝宝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当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感觉就像到了世界末日。当妈妈对他说不能做什么事时,他感到完全没有可选择的余地。
所幸他们的沮丧不会维持太长时间。他很容易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但注意力很快又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分钟。因此,聪明父母只要充分利用宝宝注意力分散的特点,就能从容控制宝宝的情绪。
如果宝宝不高兴或是遇到了挫折,你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例如:当思思在厨房里吵闹着要玩小刀时,妈妈会把她带到一水池的肥皂泡面前分散她的注意,她很快会安静下来。另外,场景的迅速改变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安静地把思思从厨房带到房间里去,那里有许多吸引她注意的东西,玩具恐龙、图书都可以让她忘记刚才的不愉快。
和宝宝谈感受,教他区别不同的情绪
尽管分散注意力能阻止宝宝情绪失控,但对父母们而言,和宝宝谈论他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你不可能期待一个2岁的宝宝能告诉你他很愤怒、孤独或者无聊,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相关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可以教他如何表达自己,“那件事一定让你很生气”,或是“你看上去很伤心”,诸如此类的话能帮助宝宝认识到有很多的语言能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最终,宝宝会认识到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比如:如果每次宝宝都拼不好拼图,你说,“哇,你真的很生气”,多重复几次,宝宝就会把这句话和他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当宝宝快3岁时,开始能理解像生气、伤心等词的意思,很快,他就能谈论他的感受了。
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宝宝那些不正确的行为。你需要了解宝宝的感受,例如,询问宝宝对丢了东西是否很伤心,或是对妈妈占着电话聊天感到生气,然后你应该让他知道因此而尖叫或打人都是不被允许的。尽管宝宝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讯息,但是这种交流能为他形成一种理念奠定基础,那就是:过激的情绪,甚至消极情绪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但是伤害和破坏性的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和容忍的。
要教宝宝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当宝宝满意高兴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看你真的很喜欢吃冰淇淋”或者“和爸爸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你很快乐,对吗?”这可以帮助宝宝区分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可以教会他认知所有的情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生活中很正常的。
怎样与宝宝培养甜蜜情感
别以为初生的婴儿不会看,不懂听,无法与之进行情感交流。其实,婴儿出生后不久便具有“对话”能力,但如果不及时发展这种能力,它就会逐渐弱化甚至丧失。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对幼猴进行试验。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两个假母猴的环境里,一个是钢丝做的,手里拿着奶瓶,叫“钢丝妈妈”;另一个是用毛皮和棉花做的,可以给幼猴温暖,称“绒布妈妈”。幼猴平时总喜欢依偎在柔软、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去找冰冷的“钢丝妈妈”。长期无法与“真”妈妈对话的幼猴长大以后,性格孤僻、呆板,适应能力极差,甚至生产后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因此,要让今天的婴儿不再沉默,让明天的孩子聪明健康,早期的母婴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千万不可图一时之轻松而疏忽。专家认为,有益于婴儿发育的母婴交流方式主要有:
嗅觉交流: 婴儿的嗅觉相当敏感。把浸有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可很快止哭,并做出寻乳姿势。因此,母亲应多抱抱婴儿,头几个月尽量和他睡在一起,让孩子熟悉母亲的体味。
听觉交流: 婴儿出生一周后,就对声音有强烈的需求,而且还能分辨出人声。所以,别小看母婴之间毫无意义的'“对话”,这种交流可使大脑正处于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并丰富其情感体验。
视觉交流: 婴儿出生一个月,可见距离一般不超过40厘米,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但对人脸却具有天生的识别能力。母亲在哺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婴儿常常边吃奶边用眼睛直视自己,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所以母亲应经常对婴儿微笑,与婴儿对视,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触觉交流: 母婴之间的触觉交流,最直接体现为母亲授乳。授乳不单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更为其最初触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婴儿最敏感的部位是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在妈妈温暖的乳房边,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其智力发育可起到催化作用。此外,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出生后的第一个6年里,发展情绪甚至比发展认知更重要。因为它会帮助儿童建立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帮助儿童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儿童也需要借此得出他内在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反应。当然,实际上,儿童认知情绪本身也是在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认知自己的内在世界的能力,这是早期儿童建构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
怎样帮助儿童认知情绪并使其情绪成长、成熟呢?
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孩子的情绪,以便使孩子发现、熟悉、发展自己的情绪世界,而不是一生滞留和压抑在自己的情绪迷茫之中。
准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准许孩子哭,不评判好坏。准许意味着给孩子空间与时间,让他自然地过渡。比如准许他哭意味着让孩子把情绪流淌出去。这是生命最早期情绪流动的自然礼物。
我们需要为孩子的情绪命名,就如同告诉孩子:“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嘴巴!”“这是书!”“这是地图!”帮助孩子说出她内在正在发生的情绪,“你生气了”、“你感到愤怒”、“你感到委屈”、“你感到伤心”、“你看上去很高兴”、“你看上去很愉悦”、“你看上去很兴奋”、“你看上去很快乐”、“你看上去有些悲伤”、“你看上去有点沮丧”、“你看上去有些孤独”、“你很好奇”“、你在表达爱”、“你在关心别人”、“你在表达快乐”……这叫概念或情景配对。
尽管我们能够清晰知道的情绪范围并不像了解外在世界那样广泛,有些复杂的和更深入的情绪我们依然不知,依然无法分辨;并且每个人的生命状态也不尽相同,但我们需要自己了解的情绪告诉儿童,同时努力增加自己的了解深度与广度。因为对内在世界了解的越深、越广,我们就会成长的越好,就会越接近成熟。
我们需要肯定和认同孩子的情绪,使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与自己的情绪为伴,帮助他发展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帮助他过渡并上升到一个尽可能的靠近真实的生命世界。
用爱陪伴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慰藉孩子,让孩子从情绪的状态中走出来。
随着儿童的成长,当其他部分发展之后,情绪也从最基本的状态发展起来。这些情绪儿童都必须在生活的某个特定的事件和时间里经历和体验,然后儿童可以感知到自己会再一次的重新经历。这个过程儿童可以很自然地完成,只要成人不去阻拦。我们要准许儿童用自己已经成长的认知能力去认识、调整不断随机出现的情绪,继而发展自己的情绪。
闲闲2岁多,妈妈和爸爸在处理他的情绪时就使用三句话,层层递进。闲闲妈妈采纳了改变先从语言开始的建议。第一句:“妈妈看到你非常生气(伤心、恐惧、恼火,等等)。”给情绪命名。第二句:“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第三句:“妈妈陪着你。”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
基于我们有太多的成人不知道自己的情绪,也没有面对的能力,闲闲的妈妈爸爸请阿姨也这样面对孩子的情绪,不要有其他的话语。有趣的是,这种简单的方式非常有效,不仅对闲闲有效,对社区里的其他孩子也有效。没几个月,当闲闲的情绪涌上来时,父母才说完第一句,闲闲就会意地笑了起来。
这种涌现出来的幼儿内在世界的景象和状态,孩子并不了解、不知道、不认识,如同孩子还不了解、不知道这个外在世界一样。他需要在不断触摸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命名、了解,并知道。情绪同样也由孩子自然形成。这是最早的基础,如同对植物的了解是基于一棵树、一朵花……然后才发展到对各类植物的了解,才再深入……
情绪开始就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没有正向、负向之分。对于幼小的孩子,一次只需要向他描述一种情绪的词语,由孩子建立一种概念,然后逐渐增加,像蒙特梭利在她的教学法中要求的那样,一次一个概念。对孩子来说,词语的配对和概念的建立只面对他当下的情绪,而当时往往只有一种情绪是主导的。经过渐渐熟悉与感觉的过程,孩子会发现并自然发展出其他更加丰富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