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到《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书中提出“情感引导”的方法让我豁然开朗,当我们成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情感和行为上的难题时经常束手无策,有时也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读完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情感引导”这个方法的魔力以及所需的技巧,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绪,但在我们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多多实践这个方法。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当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实践:最近与宝宝沟通先询问她的感受,告知这是什么情绪,而不是直接说不能这样做,解释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不再吵闹那么强烈。
001播下种子: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对他的要求;
002观察和判断: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体察孩子的需要;
003聆听: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
00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并示范如何去做。
005同情孩子,换位思考:当孩子经历消极的情绪时,你能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上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很快消失。当有人理解我时,我也更愿意与人交流。
实践:对于孩子不愿意洗澡这个问题,用以上的步骤去实践,减少了宝宝对洗澡的抵抗情绪,愿意主动洗澡,引入游戏帮动物洗澡,她玩得很开心。
00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设定限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单靠情感引导是不够的,还要对孩子加以约束,让他知道什么事情“行”,做什么事情“不行”。
002让孩子有“我说了算”的感觉(自信心);
权力和自立会让孩子感到自信满满。
003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们:教会孩子们说“帮助”这个词,减少孩子们的尖叫和牢骚次数(妈妈在这里,妈妈随时都会帮助你的)
004多和孩子说关于情感的词汇,让他学会判断和表达情绪。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合作,而不是顺从。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给他们示范正确的行为。
001该认错时就认错:自己做错要主动向孩子认错,要让孩子知道,人不完美并不是错误,所有人都会犯错。
002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注意你的肢体语言和话语保持一致。
003留些时间给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每天安静地看会书听首歌,让人特别开心。
004 拒绝暴力,以和平的方式沟通
1)为什么说打屁股没用?
首先,打屁股损害孩子学习能力;其次,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最后,体罚和打孩子会伤害他们,会让他们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
2)不能打,怎么办?
要耐心的指导孩子:父母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协商,有必要妥协以及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最后提供解决方案或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有时候孩子可能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他需要你的指导。
005认识自己的弱点,不要轻易发怒,多检讨自己为什么没能给孩子足够的理解。
请给予宝宝正常的呵护,教导他如何恰当地表达感情,但最重要的是要无条件地去爱你的孩子,在身边鼓励和支持他,让他快乐地成长!
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问题随之而来,掌握一些套路很有必要。
有一段时间,孩子的脾气很暴躁,做什么事情都不耐烦,动不动就生气,持续了一阵时间后,有一次她竟然对着我吼了一声。
“啊~~~”,眼神有点凶煞。被吓了一跳,有点难以置信。
就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孩子做错事时,对待她的方式有问题。当她做了我主观判定为错的事,先是劝阻,没起作用,声调便开始高亢,还是不听话,便对她吼一声,她就开始委屈的哭,这虽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但她的确变乖了,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长此以往,我屡试不爽,她也学会了我对她的方式,因为她能感受到,用大声吼的方式,能让我立马闭嘴,不再喋喋不休的啰嗦。甚至在我还没开始说话时,就开始吼或者生气,就是不让我厉声说呵斥她,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事后,就有些后悔,吼的方式对待孩子特别不好,但脾气上来了,先前的懊悔就抛之脑后,能制止住,再计较后果。
孩子学会了吼叫,反作用在我身上,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学到的呢?
时间往前拉回到童年,我的家人也是这样对待我的,潜移默化在自己的成长中,有了孩子后,曾经受到的影响被放大了,有意无意的将吼叫融入在了教育后代身上。不想故事继续在孩子身上重演,这对她的成长不利。
但不知如何做,没人告诉过我,掌握的方法有点少,需要看书学习套路,就买了一系列教育孩子的书,摸着石头过河。
也看了不少书,介绍的方法,行之有效,还有科学依据。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原来还有许多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所以借机分享给大家,同时自己也加深印象,自我完善,当做一次修炼。
接下来要分享的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
如果是一个创伤儿童,特点就是缺乏最基本的自我表达能力。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没人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没有机会向任何人倾诉,只能把情感隐藏起来,长期包裹在一个自我的世界中,不愿和外界交流。
这样对所处的的环境极其的敏感,当察觉到危险来临时,会做出过激行为,而外界的刺激,又加深了自我保护,更不愿意敞开心扉流露情感了,性格会变得怪僻。
那如何做,让孩子更愿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呢?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
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别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本质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的表达情感,而不受到任何的压抑或否定。
那父母在情感引导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父母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借助情感引导,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父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对处理自己情感问题感到困难,父母会说“我可能做不来情感引导”。那父母要先从自我改造开始,任何人都可以克服消极的情感问题。
为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父母应当怎么做?文中提到的不少,提炼并总结了我理解的两点:
1 了解并尊重孩子。
父母最要抛弃的固有观念,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自以为生活经验丰富,孩子稍微做点出格的事,不循规蹈矩,例如不好好吃饭、长时间看动画片、非要吃零食,就大声呵斥,美其名曰是为他好。孩子也有个性和脾气,应该尊重孩子所做的事情,了解他们做这些事情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或许原因很小,就是对父母什么都管,无处表达情绪,做出的小小叛逆行为。
2 聆听并复述孩子情感
孩子有情绪,不能忽视,对孩子表现出的各种情感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就算是表现出特别的暴躁,最起码说明孩子是有情绪波动的,恰好这个时候父母要当做是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感受他们的情绪,共情他们的遭遇,聆听孩子说出来的种种感受,你只要点头或摇头,“嗯”,“哦”,“是吗”,这能够拉近与孩子的感情,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有人是与自己站在一起的,这更有助于孩子把情绪一股脑的宣泄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无处释放。不要一味的呵斥,把自己拉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上,时间久了,孩子不愿跟父母交流,距离远来越远。
如果孩子嘴上说不出来,只有情绪的波动,这时候可以借父母的口,帮助他们表达出此刻的心声,这样既能够让他们知道我们统一战线,也能够丰富孩子表达情感的词汇,这过程会塑造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总结:
父母在孩子成长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我表达。
这本书的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经典之作。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具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能力,让孩子产生自我理解。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 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有:
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 引导也要因人而异。
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
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 看做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对孩子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 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情感引导的常见三种误区父母类型:
第一,控制型父母。孩子在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有的父母会说,我数三下,一,二, 三,这叫控制型父母。用控制型的方式管教的孩子长大后要么他会变得特别懦弱,因为他从小被控制,已经丧失了自信。要么他会变得特别具有控制性。一个人如果特别有控制欲望的话,这个世界上能够被他控制的事儿其实是非常少,这个人自己也会特别的痛苦。
第二,放任型父母。“没事让他哭,孩子哭会儿没关系。”“哭半个小时对身体好,不要紧。” 孩子哭起来,然后在旁边撒泼打滚等等,没人管他,父母说等他哭好了再说。这种放任型的父母对待孩子,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会出现的问题是他会极度地缺乏团队的归属感。就会变得过度地具有依赖性。以后严重一点的就有可能会加入黑社会帮派,有可能会吸毒。常见的结果就是可能会网络上瘾,因为他没有团队归属感。他只有在那个环境之下,他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第三,贿赂型父母。“不哭给你买糖吃”“不哭给你买玩具”“不哭给你看手机”这就是贿赂型。等孩子长大以后,做任何事儿都没有自己来自内心的动力。他的动力全部来自于外在,别人需要给他一个确认,所以他做一个好孩子本身并没有乐趣。比如学习成绩好没有乐趣,成绩好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奖学金。人的一生当中不会永远都有人给你外部的确认和激励,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这个事情本身的乐趣的话,有可能会逐渐地丧失人生的意义,会觉得抑郁,生活没意思。
情感引导的其他误区:
第一,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在童年时期坚持情感引导,会减少孩子对你的过分依赖,而又不会 影响到你们之间的亲密感。频繁地否定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好了, 根本不疼,快起来!”“路又不远,快,继续走!”“刚吃了饭你怎么可以饿”“摔了一下不要哭不疼”——这一类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并不重视对他的理解,于是他们从此不再依靠你或者指望你(也包括其他人)来帮助他。这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不懂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如果你对孩子使用的语句是论断式的,例如:“那只胳膊看起来好 像是断了。好了,别哭了!我们看医生去……你可是个男子汉,不要再抱怨了……”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沿用同样错误的方式去教育他 们的孩子,导致下一代也缺乏同情心并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们在难过的 时候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安慰。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他人的关怀,孩子们 最早都是从家庭中学到的。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将会如何 对待别人。
第二,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利用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直接后果不等于消极后果,应该让孩子 对自己行为的直接结果负责,而不是非要给他“上一课”。让她按时吃饭,如果不按时吃就没饭吃了就是自然后果,如果不按时吃饭就没电视看就是消极后果。我们应该让孩子去体验自然后果,然后以共情的方式告诉孩子不应该错过吃饭。让孩子合作的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内在能 动性,要让孩子因为自己会受益而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因为他们受到 了威胁或是逼迫。
永远从同情的角度出发。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贸然轻视或者低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对你说的话。引导不等于溺爱。情感引导是先判断情况,然后再做出处理。这不是在溺爱,而是在塑造和引导孩子的情感经历——无论是悲伤、饥饿、 疲倦还是恐惧。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但也要给他们规定适当的限度。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句烂大街的话想必大家都听过,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有更多的父母为教育孩子费尽心血却适得其反,人人都希望自家有个乖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但为什么这样的孩子老是别人家的?
楼下的住户真的很闹腾,每隔几天就会有一场“家族大战”,晚上10点,常常看见妈妈被关在门外,哐当当的敲门声和嘶声力竭地喊他家小孩出来开门的声音此起彼伏,时间过去了很久……,却一直不见小孩应答一声。
作为邻居,这位妈妈经常向我抱怨起她的孩子,我家小孩老是胡作非为、不爱上学、就爱打游戏,我和他爸做点小生意特别忙,晚上10点才收摊回家,真是愁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教育他,却一点作用都不起。有一次我听过最夸张的是说,不给玩手机,就不吃饭,扬言从阳台上跳下去!
这样的小霸王放到家里就是一磅裹着爱的炸弹,爱而不得。不光是面对父母甚至整个世界,孩子的脸上写满了三个字——别碰我!
孩子生下来就是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原生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渐渐让孩子带上了或好或坏的标签。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哭,做父母的立马将其搂在怀里,含情脉脉的摇到外婆桥,孩子一天天长大,如果我们还是用这种哭了就讨好他的方式去被动满足他,那么在他的潜意识里会埋下,只要我哭,我就能得到一切的思维模式。小时候,可能他需要的是一杯奶、一个玩具,但等他长大或者成年后可能要的是钱、房子或者奢侈品等等。
别玩这些没用的好吗?
作为父母,大家有没有对自家孩子吼过这句“别玩这些没用的好吗?”,下一句是,“你怎么能这么不听话,快去写作业!”。尽管父母很用力的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但有几个孩子真的去写作业了,可能在你离开他的书桌后,抱起手机在偷偷打游戏。
不好好吃饭,不给看动画片?
小孩大多有挑食、吃饭让大人追着跑的毛病,也许,你又对他说,不好好吃饭,不给看动画片,这句警告可能一开始会很有用,但它不是长久之计,没有人喜欢威胁和警告,小孩有的是时间和大人拖延,而父母都希望尽快解决问题好忙于工作。当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时候该怎么办?思考一下,不好好吃饭和看动画片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联系。
题做不对不许睡觉?
放学后6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是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间,有些父母恨不得抓心挠墙,背了50遍的乘法口诀还是记不住,简单的口算题还是一算就错,自己都恨不得钻到孩子的脑子里去教,结果却是孩子痛苦,自己更加痛苦却看不到一点效果。这时你又对孩子说,题做不对不许睡觉!这简直就是不吃饭不给看动画片的翻版!
以上列举的四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在美国作家金伯利·布莱恩2011年出版的书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中,布莱恩向大家介绍了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工具—— 情感引导 。
情感引导就是沟通,建立情感词汇 。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低估他沟通的能力,研究发现,如果妈妈温柔的对孩子讲话,即便他听不懂内容但能记住妈妈温柔表情和动作,这对一张还是白纸的孩子来说是新的认知建立,所以,首先我们把说话的声音和语调慢下来,学会温柔是第一点。
情感引导的具象化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大量关于情感的词汇,比如什么叫开心、快乐、生气、难过、沮丧等等。在孩子一到两岁的时候我们大多数父母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是星星、太阳、汽车等等一些能看到的名词,而情感类的词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我们如何传递给孩子呢?方法是引导。
比如在孩子看小猪佩奇的时候,每集结尾佩奇一家基本都在哈哈大笑,这时你可以问问孩子,宝贝,你觉得佩奇这会儿的感受是什么?结合回答引导孩子思考,并且告诉他,佩奇是开心的,此时已经给出开心的定义,类似都可以通过具象化给出情感词汇的定义,这是帮助孩子在感受他人的过程。
正视孩子的感受,提出具体要求 。 比如,有一个很重要的公众活动,怎么能让孩子有礼貌的参加,中途不哭也不闹呢我们必须告诉他原则和具体要求,而不只是简单的说,要乖、听话之类的词!比如:见到客人要有礼貌、不能大喊大叫、不能到处乱跑等等。不要只说一遍要重复沟通,出门前说一遍、路上说一遍、到了之后再说一遍。实际上这也是引导、谈判的过程。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内心感受 。 当孩子出现情绪、闹腾的时候,蹲下来对孩子说,爸爸理解你的感受,你要怎么样才开心呢?安稳他的心情引导他朝正确的路上走,并且不断肯定他、赞美他、鼓励他。
总结起来就是,父母要对孩子的情感进行确认,告诉孩子:
怎么做是对的+反应孩子的情感+引导孩子怎么做+表扬孩子做得好, 心理学研究发现, 培养一个人最有效的时间是在他做对的时候表扬他而不是做错的时候指责他。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贿赂;别玩这些没用的,这是感受忽视;不给看动画片,这是威胁 ;不让睡觉,这是体罚 ,不要再用这些老套的方法教育孩子了,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乐观的成长,无论是对孩子性格的塑造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父母做出耐心、正确的情感引导,每一个错误的方法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灵的盲点,这些盲点将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和社会行为能力。
让我们的孩子变成温润如玉的小天使吧!
情感引导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程度,这是所有互动的前提条件。父母要重视沟通的艺术,寻找良好的互动方式。在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之前,父母都应该问自己:“我即将要做的事情和要说的话会不会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并且有助于他在现在和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呢?”
成功的情感引导也意味着你要处理自己的情绪。了解什么样的情况 容易挑起你的愤怒,可以帮助你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让自己的情绪。
情感引导的关键要素有:
第一:播下种子。
就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最好提前告诉他好几遍。
书中案例:
每次我和丈夫打算带孩子们出去吃晚饭的时候,我都会在早上就 提起这个话题。我会告诉孩子们:“今天晚上爸爸妈妈要带你们去饭店 吃晚餐,你们明白我们要去做什么吗?也就是说,我们一家人要在包间 里坐在餐桌前吃东西。所以你们不可以大喊,也不能乱跑哦!”就像这 样,简单的解释可以让他们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始做准备,让孩子们知道 在饭店里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我们还会带上一个玩具包,里 面装着各种可以在餐桌上玩的有趣的东西。 在乘车去饭店的路上,我会再次提醒孩子们:“我们现在要去吃饭 喽!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包厢里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 不能大吼大叫。”我还会在进入饭店之前提醒我的小儿子:“我们就要进饭店吃饭 了,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话吗?”在坐下之后,我们会对孩子这样 讲:“这里可真棒啊!我们马上就会吃到一顿美味的大餐。”然后我们会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玩具,并和他们做互动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 家人出去吃饭不就是为了享受一下吗?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也觉得舒服,在必要的时候包容他们的请求。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前种 下合作的种子。
第二,观察和判断。
也就是是关注,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显得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他不满?
如果你知道某个玩具会让孩子遇到难题的话,一定要陪他一起玩。 观察他如何想方设法地去弄明白,并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或者干脆代劳,而是要引导他去掌握方法。你可以示范, 但一定要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仔细观察你的孩子并了解他的个性,这会有助于你预测何时可能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例如,他是不是饿了、渴了、累了、热了、冷了或者过度兴奋了?不乖的行为往往是孩子表达这些基本需求的手段。一旦满足了这些需求,孩子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第三,聆听。
聆听的能力至关重要,听年幼的孩子说话和听成人说话有所不同,你需要同时用上你的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最好的聆听是蹲下来和他的视线齐平,以便能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此外,良好的聆听不仅意味着要注意孩子所说的话,也包括去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很多家长听的时候注意力过于分散,孩子都非常敏感的,一定会第一时间知道。如果我们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想法的话,他们其实会非常有耐心地讲给你听。
第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状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最需要你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想要分辨孩子是否在借用不乖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可能有点困难,自己或许也正在因为孩子的不合作而闹情绪。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作为情感引导者的责任都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因为有人对他恶言相向而红着脸哭鼻子的话, 你有两种方式可以处理这种情况:一种是不把孩子的感受当一回事,立即试图说服孩子不要去理睬别人说的话;另一种是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这样说可以帮助他扩充情感词汇量,他很快就会记住,这种内心的感觉原来就叫做生气。他还由此而得知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渐渐地他便也能够判断别人的情绪了,并且知道如何去应对自己的情感。
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其他孩子听,但绝对不能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在另一 个孩子身上。父母只能鼓励孩子用语言去表达,并给他们示范该如何去做。
第五,同情。
同情非常的有力量,特别是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家长能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而不是轻视孩子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的话,这种消极情绪会更快地消失。我们大人也是一样,当感到有人理解我们的时 候,我们就不会那么有敌对情绪,也更愿意和人去交流。
孩子和成人在这点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当关爱我们的人聆听和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同 样会感到安慰。
娃已经适应了断奶的日子,我的心力也在一点一点恢复。过去中午吸奶的时间,成了我阅读的自在时间。年初设定的每月两本书的flag也可以捡一捡了。以下时本周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的读书笔记,期待用情感引导的方式陪伴孩子的成长。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其核心是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机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二、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
1了解并尊重孩子。因人而异,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
2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恰当的目标。
3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作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4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5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6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7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8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9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10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三、育儿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1控制性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场景:打电话时孩子在吵闹。
1)情感引导性妈妈,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对孩子说:亲爱的,你们的声音有点太大了,看来大家今天心情都不错嘛。个个跑得跟小火车似的。不过你们能不能到外面跑去?我可以帮你们布置一个障碍跑道,屋里可不方便赛跑。等妈妈一打完电话就出去帮你们建造好不好?请你们也帮妈妈一个忙,自己先去后院玩可以吗?
2)控制型父母:家长的话就是命令。他们要求孩子必须尊重长辈,但不会和孩子分享权力或者教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不给孩子什么表达的机会,也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动不动就板起面孔,对孩子进行威胁或者惩罚,甚至对孩子动粗。他们更注重孩子的行为,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感情、思想、观点和意见等很多方面。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受到压抑,会渴望一切可以放纵的机会。当这种机会出现的时候---通常是在少年时期,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抓住并肆意利用。
3)放纵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缺乏约束和规矩,而且没有群体归属感。这些孩子往往个性散漫,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管教,所以不具备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依赖感。他们常常会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总结:教会孩子如何去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正是孩子们在上小学之前必须学会的规矩。声音大小不重要,不需要怒吼,不需要威胁和惩罚,有理有据,态度温和最重要。采用尊重和鼓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既要保有同情之心,但也要规定限度。
2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场景:我饿了。
1)你怎么可能会饿。我一个小时之前才给你吃过。家长会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于孩子之上。
2)关心的问:你又饿了吗?真的吗?是你的肚子咕咕叫了吗?会不会是渴了呢?
总结:倘若家长能够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来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乃至愤怒等消极情绪,他们会因此学会恰当地处理这些感情,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以后处理工作中和感情上所遇到的问题。接受过情感引导的人很清楚何谓自我、何谓他人---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基本又重大的区别。但是引导不等于溺爱。情感引导是先判断情况,然后再做出处理。塑造和引导孩子的情感经历----无论悲伤、饥饿、疲倦还是恐惧。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但也要给他们规定适当的限度。
3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孩子最希望得到的不是贴纸或者什么新玩具,而是你的关注。我不会依靠玩具来让我的孩子听话。他如果合作的话,一定是因为我们之间所建立起来的特殊情感;如果他不乖,则通常是因为发生了让他不愉快的事情。单单给个玩具并不会解决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去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处理。
如果你能够试着理解并且重视他的小小世界的话,将会让他感到备受尊重,他的愤怒就会消退的更快。如果贿赂他,没准下一次他想要的时候,还会期望同样的回报才肯合作。
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1)我们不惩罚孩子,而是让他承担后果。我们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这种态度将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2)最有利于孩子茁壮成长的条件是获得父母的支持、指导和建议。利用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对自己行为的直接结果负责,而不是非要给他“上一课”。
总结: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让他来分担责任,并鼓励他去思考和做出自己的决定。让孩子合作的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因为自己会受益而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威胁或是胁迫。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怎样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感情规则,让孩子知道怎样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相信很多父母在养育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难题。
孩子哭鼻子,说谎,吵闹,挑食,打人都会让初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无从下手,甚至大打出手。
其实这些烦恼用情感引导的方式都能解决。
我儿子上三年级,家庭作业特别多的时候就会哭,这是让我很头疼的事情,以前我看到他哭,心里就特别烦躁,然后就会很生气跟他说“哭是没有用的,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然后他就会哭的更伤心,让我不要再说了。
读了这本我才知道,我的方法错了,后来我就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跟他沟通。
他再因为作业多而哭的时候,我就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因为作业多,你觉得很晚才能写完,所以你很难过”,他哭着点点头说“是的”我抱抱他,然后告诉他“不管你写到几点,妈妈都陪着你,你写完了以后,妈妈还会陪你读书”,奇迹发生了,他真的不哭了,继续写作业了。
现在儿子告诉我,作业多想哭的时候,他就会想妈妈会一直陪着他,还会陪他阅读,心情就好了。
听到他说这句话我真的特别开心,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孩子最容易在遭受挫折或感到无助的时候表现不好。
孩子不乖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支持,如果父母也因一时冲动大发雷霆的话,就会伤到亲子关系。
如果有跟我之前同样困扰的爸爸妈妈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并试着去改变,你会发现你很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