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发生争执,爸妈都同时那我当出气筒和传话筒,我该怎么办?

父母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发生争执,爸妈都同时那我当出气筒和传话筒,我该怎么办?,第1张

  你就默默听他们说就好,因为你什么都解决不了,他们也不期待你解决问题。

当好传话筒,不要试图调节矛盾

      父母会因为赡养老人发生争执,主要就是站的角度不同。你是他们的小孩,他们觉得你能够站在最公平的角度看问题,两个人因为争执不想直接沟通,把你放中间当传话筒,你就当好这个传话筒就好,因为他们对你也没有更多的期待,你千万不要试图调节矛盾,其实他们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只是都不愿意退步而已,除非他们主动表达想要一个台阶,你就除了传话,一件多余的事情都别做。

2、听他们的抱怨,有时候他们对你生气,你就尽量无视

    父母发生争执用小孩做出气筒确实很不对,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在指责你,只是在寻找一个情绪的出口,这时候你千万不要跟他们对着来,只要忍忍就好了,谁让你是他们的小孩呢。但如果父母有时候无理取闹了,你可以选择漠视,直接走开回自己房间,他们冷静以后也知道是自己的问题,并不会再指责你,但是如果你当时就反驳,一定会有更多的指责针对你。

      遇到父母因为赡养问题发生争执的时候,我的意见就是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不要试图依靠自己化解矛盾,因为这完全是观念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问题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因为这不是你能解决的事。

老年人在家庭中与晚辈出现矛盾具有很多必然性,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老年人和年轻人双方的努力,大家求同存异,彼此谅解,互相忍让。

而作为我们老年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心理观念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家庭生活。

(1)多应理解子女

每个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老年人对子女,也要以平静的心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多看对方的长处。对子女的锐意进取,要给予热情支持与充分肯定,对他们片面、偏激的情绪,要及时给予引导,并力求纠正。

比如子女确因工作繁忙而一时顾及不到家时,我们老年人应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埋怨,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承担一些家务,既当其长辈,又做其朋友,这样,关系就可自然融洽。

(2)平等对待子女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作为独立的人,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相互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以老自居,更不能以老压人,无端指责,甚至打骂。只有对子女平等看待,才能彼此和睦相处。

(3)要有宽容心怀

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应该说这也是正常现象。问题在于处理矛盾时,应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发扬“难得糊涂”精神。千万莫要“老字当夫,火气冲天”以免伤害了双方情感。

比如子女办错了点事,我们老年人应客观地对待,问明情况,帮助改正。切勿想当然,乱加指责,指导自己的主观想象施加于人。好让子女们有个自省的机会与缓冲余地。这样,会赢得他(她)们更多的尊敬与爱戴。

(4)心理豁达开朗

老年人能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它是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修养程度的,更是对我们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的。

如子女们在公休、节假日,回家探亲时,有的没帮老年人干活,有的没带补品等,老年人也不必过多计较,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来了就好,不来又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善待他人,宽心自慰。不然,则欲速不达,只能给自己带来思想苦恼与精神不快。

若子女在敬孝上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时,抢扭的瓜不甜,硬争来的东西,吃着没味道。所以,只有解苦变乐,才会给自我与家庭带来和睦相处之气氛。用宽容与感动的方法,更应冷静思考,谦让包容,让子女自省自悔,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进尊老爱幼的自觉性。

(5)包容彼此差异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发生纠纷无输赢。父母与子女,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一致是常有的事。遇到各执已见时,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不妨求同存异,伺机再商。

之所以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切不可互不相让,为“论高低、争上下”而伤了各自的自尊心。实践证明,企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做法,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压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的不愉快结局。从而,伤害了彼此的情感。到头来,将会给以后的相处留下思想裂痕。

(6)回避后代吵架

现实生活中,儿子与媳妇吵架,或者女儿与女婿吵架是经常的,此时我们老年人可以回避一下。

一是小两口儿吵架,我们尽量不要当裁判。不论小两口是真吵架或是逗着完,或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我们都不要评判谁是谁非,否则日后小两口都可能对我们心有芥蒂。

二是小两口对骂,我们老年人也应尽量回避,装作没听见。假使骂语中涉及到老年人,最好也来个难得糊涂,千万不要介入其中,免得让矛盾进一步升级。

(7)不包办代替

既然子女已成人,就应有独立的人格和决策的权力。有些父母喜欢包办代替,替自己的子女做决策,可能处于好心,但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做父母的还是聪明一点,对于子女自己的事情,只能当参谋,不能直接拍板。

(8)保持一定距离

已经成人的子女,有小家庭,父母要与之适当拉开点距离,给子女们留有独立自由的空间。“距离产生美”也适用于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没有一点距离,整天粘在一起,肯定有矛盾爆发的一天。

(9)不可过于专断

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却忽视子女的“对话权利”,不尊重子女,不应该说绝对话,做绝对事。如果遇到与子女有分歧,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唯我独尊。

(10)不干涉孙辈教育

“隔代亲”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作为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总会有点溺爱,加之不放心自己孩子对第三代的教育,就想当仁不让地“主动”管理孙子孙女的生活以及学习,其实,这是不妥的。

不管小两口管教孩子是否得当,我们都不要在孙辈面前指责他们,否则非常可能引起孙辈们利用老年人当保护伞撒娇。这样不仅不利于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自己与小两口之间的矛盾,使事情变得复杂。

1、理解孩子的感受

长时间呆在家里面不能出去,我们成人呆久了也觉得不好受,更何况是孩子,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躁动的年纪,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我们在这非常时期与孩子相处时,懂得共情,对孩子的烦燥情绪表示理解。

2、给孩子多一点自主的空间

父母适当放下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必一直盯着孩子学习,多商量少管制,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生活与学习计划。孩子除了学习,也需要一些时间玩耍放松,劳逸结合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效率。

3、避免那些没用的唠叨

中国公安人民大学李玫瑾说过,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讲道理不管用,他听不进去的,他觉得我已经长大了。

4、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网上看到一张关于疫情在家妈妈的一天,有不少网友直呼:太形象!人与人之间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怎样,他就怎样对你。试想一个人每天都处于被骂的氛围中,怎么会有好情绪,好好说话、好好学习呢。

一、要冷静下来

无论有什么矛盾,无论矛盾如何升级,无论如何冷战和如何吵架,父母都要冷静下来。情绪谁都会有,情绪来了不能不管不顾,一定要冷静下来,小孩子还不能管理好情绪,但是作为家长,已经是成人了,那应该是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只有冷静下来,那么一切事情都好办。如果被情绪左右了,很可能会让你跟小孩做出后悔的事情。

二、坐下来一起聊天

控制好情绪之后,你跟你的小孩一定要坐下来一切聊天,聊天可以避开矛盾点来聊。小孩子都是很想自己的父母去关心自己。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可以从聊聊小孩最近有什么感兴趣的事情。当聊到小孩所感兴趣的事情,小孩一定会侃侃而谈,那么小孩就会忘记了当前与家长的矛盾,那么小孩就会接受父母的关心,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会缓解下来的。一旦紧张关系缓解下来了,那么自然父母想化解与小孩之间的矛盾就非常容易了。

三、学会从对方的想法出发

产生矛盾的时候,父母要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学会从小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教会小孩从家长的看法来想问题。父母和家长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问题,都要去体谅对方,家长也要讲出自己的出发点,不要一味的以自己的观点出发。家长不能因为小孩小,就不尊重小孩,家长应该把小孩当成一个小大人来对待。

老人与孩子,是岁月变迁的两个阶段,是人与人情感维系的两个端点,亦是生命传承的两种状态,

很多人都说小孩是生命的传承,是一切的起源与希望

只是老人太旧了,就像是灰扑扑的老照片,亦是被时代遗弃的行李袋,被丢弃在原地,回望过往;他阻挡不住肉体与内心的虚弱和衰老往外扩散,像腐烂的水果无法停止他味道,生前被百般珍爱与看重的肉身,一旦心识迁出就变成了无用的杂物,最终与世间其他物质一起腐败

他就像是落地的枯叶,每一个脉络里流淌的是岁月的长河,泛黄的皮肤上倒映夕阳的余晖,没有人知道他曾经见证过多少光辉岁月,经了几多似水年华

他就像是一座枯井,低沉无言,在多少热烈的岁月里沉淀,多少引人入胜的经典故事随着一段人的老去变得无人知晓,最终在岁月里了无生息,就和垂垂白发的老人;因为人的记忆,从始到终逐渐积累和架构成为一座盘旋复杂的迷宫,从始至终被困住的,只有自己

无人诉说那段岁月,因为年轻一代已有自己的认知与他的世界,时间流逝的速度,有时以我们内心做标准,那么无法归类和想象的节点,穿越深邃的时空而来,与当今现实却无法产生碰撞与火花

于是老人宁可将他的故事化为无声的种子,在荒野里独自开出热烈的花,将其漂浮在黑暗的大海中,不再将其激发丝毫的光亮;默默将自己缩小,变成人群中微妙而安全的存在,将自己所遭受的命运与那些并非不是惊心动魄的戏剧故事与过往,再一同埋入狭小的盒子里面;

或许他始终是芸芸众生里普通的一位,过着普通的生活,和普通人维持着普通感情,过完普通的一生;或平顺未曾被大风大浪席卷,或受尽劳苦不断被冲击被摧毁,或许是因为认真而全力的生活过,爱过,也被爱过,该做的事情都已完成,所以大多数的老人接受了世界的漠视,忍受了独自老去的寂寥

而实际上我们不该遗忘也不能抛弃这批老去的人,因为他们曾经对这个世界抱着与我们一样的热情以及率直的行动力和创造力,朝着生活的方向与目标,做出努力,而同样的,人为了活着总是过分的用力,一来一回之间,或许也曾对生活逐渐失去一厢情愿的付出,但总有那么一刻与他人情感以及生活联结,在原有的生活如肥皂泡般破裂之后,重拾勇气与信心面对新的苦难。

他们就像是不求回报的老牛,在逐渐远离他们命定的时代后,依然忍受着常人不能的苦难,人对于受苦的承担是无限的,一如他们对于孩子的爱是无限的;他们将自己的一切过往像清空容器一般清空,去试图承载那些命定的无限

我们经过人世间,这趟绿城虽然看起来艰苦卓绝,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在重复老一辈的脚步,将自己安置在她们曾经的位置,背负起自己与老人与子女的生活;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百分百完美,特别是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你的父母相爱了20多年,磕磕碰碰走过来了,只要不动粗,单纯吵架或许还能增加他们的感情,有句古话说的好:“打是情骂是爱”或许这就是你父母相处的生活方式吧。

所以,只要没有造成很大的伤害,你可以接纳他们这种相处模式。

私底下跟爸爸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语气以及自己站在的角度。建议你跟爸爸沟通,角度最好是中立,不偏袒谁,也不指责谁的错。好好沟通,让爸爸懂得体会妈妈的辛苦,多包容妈妈的不易,平时在家,可以多搭把手,让爸爸明白,其实妈妈要的很简单,偶尔搭把手,对她来说都是最大的帮助。当然,爸爸是一家之主,一路走来也是不易,不能说因为这样,作为子女就数落他的不是。好好沟通真的很重要,相信通过你的协调,你爸爸也会有所改观。

婚姻本是一杆秤,利益平衡才能四平八稳,才能感到幸福。并不是你付出的越多就越幸福。

而你的妈妈是属于付出型人格,其实,她付出的太对,牺牲的太多,反而就会惯坏你爸爸,赔了幸福,做的越多,操心的越多,反而自己觉得越来越不幸福。

很多时候,女人的压力,不是来自家庭,也不是来自男人,而是自己。总爱操心,无形中给自己施加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开始抱怨。

90多岁的老人老两口为什么这么总是打架吵架 家人都劝不好 怎么办?这两个孩子年龄相差间隔比较小,所以有矛盾冲突是常有的事儿。

在这里,分享一些多子女养育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

(一)杜绝告状

在我家,是从来不鼓励孩子告状的。

比如:

妈妈,哥哥不让我玩他的玩具!

妈妈,妹妹刚刚把我的玩具摔坏了!

妈妈,哥哥把小的苹果给我了!

……

类似这样的话,我家很少出现。因为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我就制止了。

我用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的方式,让他们停止了告状的行为。

就拿刚刚的三个例子,如果孩子对我这样说,我会这样答:

为什么哥哥不让你玩他的玩具呀?那是哥哥的玩具,妈妈也不能强迫他给你玩呀。不如你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哥哥改变决定呢?

是吗?玩具坏了你很伤心吧!还能修好吗?和妹妹一起修修好不好?或者, 你想想有没有补偿方法?和妹妹协商一下吧。

哦,你也想吃大的对不对?想一想,怎样才能吃到大的?或者,就接受这个小点,因为你的肚子小一点,哥哥大一点对不对?

……

在他们最初告状时,我并不会听着这个孩子告完状就跟着去指责那个孩子。如果父母这样做了,孩子告状得到了好处,他们便会喜欢上告状的行为。

而我如上处理,建议他们自己想办法,那么他们便越来越会自己解决问题的。

玥玥三岁和哥哥就玩的很好了,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还有吵架。

今天两个人居然还动手了,玥玥打了哥哥一下头,哥哥轻轻的还了两下。

(当时我和老公坐在沙发上聊天呢,看到他俩动了两下手,没有用力,不会伤害对方,所以我们依然像平时一样,当做没看到,继续我们的聊天。)

可是,即使动手了,玥玥哭了,哥哥生气了,他俩也没有一个来我这里告状或诉苦。

两个孩子在矛盾发生后就去了不同的卧室,冷处理自己的情绪。过了十分钟左右,哥哥拿着妹妹喜欢的一个玩具慢慢挪到妹妹那里,说了几句话,两个人便又开心的玩了起来。

(二)同等对待

一碗水端平是很难做到的,

给孩子们断官司也是很难断清楚的。

但是,如果两个孩子打架了,给孩子同样的处理,是很容易做到的。

而这一招,也是非常有效的。

用一个例子说一说。

比如:两个孩子总是因为抢一件玩具而吵架。

当他们再次玩这个玩具时,我对他们说:“你们可以玩这个玩具,但是如果你们因为这个玩具而吵架或者哭闹,妈妈不判断谁对谁错,就直接把玩具拿走了,你们两个都不能玩这个玩具了。”

所以,当他们又吵架时,我走过来,不指责不评判,直接把玩具拿走。

然后,两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始商量游戏规则,最后达成一致:每个人玩五分钟,换着玩。

我就把玩具再还给他们,他们便能友好的玩了。

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很多时候并不能判断谁对谁错,那么同样的处理方式就能很好的终止他们的矛盾,并能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友好相处对他们更有利。

(三)改变你的期待

这一点是针对父母的。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接纳孩子之间有不同的意见或者冲突,要接纳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争吵与矛盾。

千万不要期待你的两个孩子能24小时友好相处。

——因为,这对于年龄相差小的孩子们,简直比登天还难!

孩子不会一出生就知道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他们也许会把矛盾争吵看成是他们关系的一部分。

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改变对孩子零争吵的期待。当遇到孩子求助时,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越来越会处理兄弟姐妹间的关系,彼此友好相处,这才是正解。

而且,争吵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让孩子自己解决争吵的过程,能让孩子学到很多好方法。

这些方法,都会在他们步入校园或者社会时,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

能让孩子们在家里成长的机会,就不要错过。总比让孩子在我们看不到的外面东磕西碰的摸索要好的多!

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不能妥协,要坚持科学的方法。

既然一岁半之前都是你带孩子,说明你没有一份离不开的工作,建议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还是你自己带吧。

上小学之前是孩子性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没有对孩子科学的教育管理,可能真的会耽误孩子一生。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你可以酌情找份工作,上幼儿园的孩子不太影响妈妈工作,甚至现在的小学都有弹性的课后服务,你都可以工作。

鉴于你们家庭的实际看,不建议当前你和婆婆住在一起,你们的婆媳矛盾很可能会影响到你们的婚姻关系。因为你先生不是一个立场明确的人,不是很善于处理婆媳矛盾。

教育孩子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容不得掺杂人情与面子,两代人都是为了爱,但是观念差异大是很正常的,老人普遍会溺爱,不能为了给谁面子就忽略孩子成长。

我身边因为婆媳观念差异滋生矛盾,导致婚姻破裂的也非常多,所以要未雨绸缪。

提前和你先生沟通好:我们要孝顺老人,但是婆婆年轻时别住在一起,保持好距离,自己的孩子自己负责,不要仰仗老人,为人父母了,要做有担当的成年人。

自己带啊,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如果你看不习惯,又想叫她带,肯定矛盾不断,日子不安宁。

婆媳相处是一门学问,隔代 育儿 免不了发生冲突,其中丈夫的角色以及责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婆媳 育儿 的难题呢?

1、有一点很重要,很多男孩母亲艰辛将儿子养大,会形成一种精神寄托和相依为命心理,会把全部的爱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过分关注,处处迁就宝宝,这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隔代教育观念不同是导火索,目前老人 育儿 知识老化,思想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养宝宝,这种教养模式会影响宝宝 健康 成长,尤其会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因此,老一辈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被儿童的父母所嫌弃。

专家支招: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化解隔代教育中的矛盾,关键是做到扬长避短,各取所长,使隔代教育能与亲子教育无缝对接,必须共同努力,让二者互补而非对立,进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需要祖辈和儿子媳妇双方的共同努力,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儿媳和儿子首先要 育儿 理念要达成一致,然后再和老人达成 育儿 共识,要有统一的教育方法和刚性原则。且男性无论作为儿子或者丈夫,都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就事论事不能有“母亲养我这么大不容易,都听我妈”的想法,这样更容易导致不婆媳不和,所以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

2其次,两代人一定要坚持及时有效沟通。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孩子的父母,要以开诚布公的方式,平等、请教的语气和老人沟通交流、探讨 育儿 问题。这样,老人既乐于接受,又有利于消除 育儿 分歧。

3“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要多“充电”。并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

4、儿子和媳妇在 育儿 的过程中,不妨借助于网络、微信等便捷的通讯方式,多向老人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 育儿 理念和生活方式,鼓励老人与时俱进,转变旧观念。

5、 对孩子的父母来讲,养儿方知父母恩,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6、年轻父母要理解老人的辛苦付出并懂得感恩,此外,无论工作有多忙,都不能回避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责任,要用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实现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和谐。

两代人之间对待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矛盾,但是反映在 育儿 方面比较突出,建议多沟通,必要的退让与保留。如果婆婆非常强势,可以通过老公去说服,不要直来直去。

 

首先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同,现代通讯设施从90年代起才开始发展,10年后才盛行,说白了,资讯爆炸才10年不到,上一代人几乎是无法得心应手的使用新的资讯的。然而,上一代人的信息渠道来源于传承和经验。有人说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照猪养未必比照书养要差,因为经验的内化和尊重孩子自然成长的能力更重要。一定是信息爆炸的媳妇比经验丰富的婆婆养的好,我看也未必。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几大问题,1不实信息太多,很多营销媒介为了恐慌营造而提升阅读量撰写了很多不实的内容;2不专业的信息太多,很多信息看开起来来自很正规的渠道,哪怕是些 育儿 书籍,但是信息撰写的人只是写手,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因为营销把少数愚昧的土方法当成了婆婆们都会用的方式去使用的通用法是不合理。我也是一个媳妇,在这里并没有向着婆婆贬低媳妇的意思,恰恰是主流传媒因为面向的用户是年轻人,更多的帮着媳妇贬低婆婆,我才来换个视角。

 

其次,责任与心理感受。我听过太多的妈妈说生了他家的孩子,言外之意就是婆婆带孩子是理所当然,他应该按照我说的方式带孩子,因为我的更科学。我也听过太多的婆婆说,媳妇生了孩子就不管了,我辛辛苦苦的带,她就会指手画脚,我不是把我儿子养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科学与经验之争,实际上是心理空间之争。科学你不是科学家、 育儿 专家、心理学家,你学的内容不是经过系统的文献研究比对,对于书籍的甄选,市面上的 育儿 书我大体读过误导性也有很多,所以你并不是科学的代言人。经验嘛,中国从改革开放前的一家多子的忙碌,到改革开放后的青年父母卷入经济浪潮,任何一个时代父母都没好好的带过孩子,经验也就是一种记忆,很难真的称为有效的经验。难道婆婆和媳妇都不知道自己心虚吗?不是的,他们都知道!那么为什么要争来争去的呢?因为这是对心理空间的争夺,对儿子/丈夫,对孙子/孩子的争夺,证明自己在家中的位置,话语权和控制感的争夺。听起来多么不像家庭应该出现的画面呀。

 

怎么解决这种心理争夺呢?

 

首先要承认自己内心的需求,是不是被丈夫和婆婆忽视了,要不要跟丈夫谈一下,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而不是让丈夫猜,更不是因为他没猜到而默默生气。事实上丈夫永远猜不到,心理学研究证实在 情感 体验方面,男性确实少根筋。

 

另外,你可以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0-3岁是建立母婴依恋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孩子会自然的想跟母亲亲近,如果你下班以后陪伴的时间是有质量的,那么你对他的影响将会比任何人都大。

 

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你们都必须承认对方将成为你未来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不能带着情绪生活,不用关系好,也不用关系不好,而是不带着情绪!没有情绪人才能比较理性的看问题,不仅看结果,也看行为,也看动机,也许这样你的火气会小一些。另外心理学研究显示要让别人喜欢你,你要先喜欢他,所以也可以试试看喜欢她认同她,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科学和爱。总的来说带孩子的理念科学和爱是不分家的,除了虐待、忽视有明确的文献证实对孩子的认知、 情感 有伤害,其他的各种教养类型都没有明确哪个比另一个要好很多。更何况大多数家庭的教养类型都不极端,都是有部分专制、部分开放、部分民主构成的。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保持一致的教养,因为0-6岁是孩子内化对错的关键期,如果家长的分歧太大小孩子会混沌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每一件事上教养的方向要保持一致,这才是对孩子最有利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到你!也可以和婆婆一起关注“小糖豆心理”微信公众号,专业的 育儿 知识平台,如果信息一致了,也可能会减少分歧!

家和万事兴,开家庭会议,都退一步各自的气势就消了,和平解决问题。婆婆照顾你们一家人的生活,还要给您们带孩子也不容易。教育孩子方面只要你认为你老公是最好的,那就好了,毕竟老公是婆婆教出来的,那教育孙子也还可以,再说一家人和和气气的,教育孩子更好,不好的别太再意,双方合作共赢,与时俱进,好好的共同把孩子带好就欧了。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如何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

一、和婆婆搞好关系是必须的,老人的主观动机都是好的。

二、从有利于孩子 健康 成长的角度来考虑,最好还是妈妈亲自扶养孩子。我从不主张隔代扶养(特殊时期可帮忙)。

三、坚决地将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丈夫要做的就是加倍地关爱妻子。

四、0 3岁期间的 情感 扶养是性格培养的基础,不可大意。

五、3 6岁的性格培养,是整个家庭教育最为关键的时期,要有章法,不可溺爱,不可不说“不”,不可等孩子长大自然回归。

这种情况一般是婆婆一起住一起带孩子的居多。跟婆婆一起住就免不了一些小摩擦, 育儿 观念不同很正常,但肯定都是为了孩子。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管教孩子必定是以父母为主,这点毋庸置疑。所以家长要坚定这个立场。

1可以经常组织家庭小会,共同探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书上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同时婆婆的一些 育儿 观念也不一定是错的。意见难统一的时候先肯定婆婆对孩子的付出,再坚定孩子教育以家长为主的立场。

2孩子爸爸的角色很重要。婆媳 育儿 意见不统一时,爸爸坚定立场要和妈妈统一战线,同时也要安抚好婆婆的情绪,这样的家庭关系才是正常,才会较和谐。

3家庭成员多沟通。妈妈多吸收一些科学 育儿 知识,并且经常分享给婆婆,慢慢影响改变婆婆的 育儿 观念,让婆婆也和家长统一战线。

自从有了孩子,很多家庭的婆媳矛盾更深了,很多时候矛盾来源于婆媳两代人在 育儿 观念上的冲突。我们家也同样如此,我和婆婆在 育儿 观念和 育儿 方法上也有很多冲突,每当发生冲突,我都不会和婆婆发生正面冲突,不和婆婆吵架,但是却坚持科学 育儿 观念不动摇,按正确的 育儿 方法去养育孩子。

没有孩子的时候,对婆婆的性格脾气我就很了解了。婆婆一直生活在农村,思想传统保守,有很多迷信思想,而且她性格强势固执,只要她觉得是对的,就绝不会听别人的意见。即使她的观念是错误的,别人把正确的解释给她听,她也听不进去,搞不好还会惹得她大吵大闹,引发一场家庭战争。就说 育儿 这事吧,她好多做法都不科学,但她就是认为她养孩子那么多年,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饭还多,我没资格说她不对。也是因为知道婆婆的脾气,所以有孩子后,每次听到她说那些不科学的 育儿 方法时,我都默不作声,既不反对,也不支持,也不评论对错,但是养育孩子的时候我还是坚持科学 育儿 ,绝不会按她说的那些方法去做。

虽然婆婆觉得自己在 育儿 方面很权威,经常用教导的语气对我说些不靠谱的 育儿 方法,但是她从不帮我带孩子,我们也不在一起住,我家宝宝都是我一个人带大的。我没必要跟她争辩,她也就是光说说,又不帮我带孩子,我爱怎么带就怎么带。如果我和她争辩,惹她不高兴了,她又得闹得鸡飞狗跳的,所以我从不跟她正面冲突,但养孩子的时候怎么正确我就怎么做。我没用她那些不靠谱的方法,也同样把孩子养的很好,她看孩子养的很好,也没理由挑我毛病。

另外,我很感谢老公在 育儿 这方面对我的支持。老公也是倡导科学 育儿 的,他也不支持婆婆那些传统的 育儿 方法,对婆婆那些迷信思想更是嗤之以鼻,但老公比我更了解婆婆的性格,所以我上述应对婆婆的方法是老公给我出的主意。也是有了老公的支持,婆婆才不敢无故找我麻烦,我才能更安心更科学的养育孩子。事实证明,在 育儿 这件事上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既减少了和婆婆的矛盾,也坚持了科学 育儿 ,宝宝也能 健康 快乐地成长。

前些日子,一个哥儿们跟我吐槽,他妈妈嫌太太监督孩子练钢琴耽误了孩子吃饭,老人家说了儿媳两句意思是现在天这么冷,饭都做好了十分钟了,可是孩子妈妈坚持要求孩子练完钢琴才吃饭,结果引发了婆媳大战,让我这个哥儿们当时很难做,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当与老人的 育儿 观念有冲突时,我的建议是宝妈或宝爸自己带,一方辞职回家把孩子带到至少上幼儿园,孩子上了幼儿园再回去上班。

对于隔代教育的问题,我个人一直不太认可。老人的 育儿 观念,多数以自己的老经验以及和周围人杂乱无章的 育儿 信息而来,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带孩子只要孩子不哭、不受伤,不被人欺负就好了,很少会科学的 育儿 ,毕竟老人一是精力跟不上,另一个原因这是孙辈,尤其是三代单传的,更是只有无下限的宠爱了。这样不但会抑制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会让宝宝养成骄纵,任性,或者胆小,叛逆等性格特点,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我建议父母再苦再难还是尽量的把宝宝带在身边比较好。

感恩老人的付出,礼貌请他们退出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家原先也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有时老人出于安全考虑,看见孩子爬高爬低就喝止住元宝,每当我看见就会让老人家不要管的太多了,老人有时觉得委屈,辛苦帮忙不要报筹,我们却嫌东嫌西的,有时小小的观点不一致积累多了谁心里都会有疙瘩。后来,我下定决心自己带孩子,请老人家回老家颐养天年了。

再苦再难,把孩子带在身边

我们家附近有个菜市场,有一对卖菜的夫妻引起我关注很久了。他们应该看上去是90后,从女主人生下孩子后,他们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没有顾客的时候,女主人就拿几本皱皱巴巴绘本给孩子读,男主人就在旁边择菜,中午女主就拿个电磁炉炒两个小菜,一家人乐乐呵呵的一起吃饭,我有一次好奇的问他们干嘛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男主人腼腆地说:娃儿在身边有个伴,回去后好可怜的,我不想他变成留守儿童,现在这样我感觉挺幸福的。他的话是朴实的但又是发人深醒的。幸福的真相就是:即使没有各种各样的前提条件,我们仍然可以活出积极绽放、欣欣向荣的生命状态。

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好了,长大了家长会更轻松

我家大宝两岁3个月开始就是我们自己带,孩子在自律性和家庭责任感很强,诚实乐观,虽然也有一些小习惯不符合我们要求,但总的来说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尤其是疫情期间,大家都不得不在家上网课,我家大宝能自己坚持每天跑步2公里,跳绳3000个,不但高质量完成了网课的内容,还自主阅读了很多课外书籍,这些我和太太一句督促的话都没有,都是孩子自觉完成,即使手机和IPAD就在她房间,从未出现沉迷于手机和IPAD的情况,成了很多家长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教养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要想在这项长期工程中勇往直前,并抵达成功的彼岸,仅仅靠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大信念的支撑。这是一次与孩子同步成长的机会,一次改善自身心智的机会,一次升华生命状态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57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